夹浦是浙北重镇,与江苏接壤,全镇面积69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夹浦镇位于浙江北部,北邻江苏、西傍太湖。与江苏接壤的父子岭村素有“浙北第一村”的美称,悠悠太湖水为夹浦增添了一份美感。夹浦镇距县城约 10公里 ,104国道、杭宁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穿境而过,拥有高速互通口,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 200km 之内,可在2小时内到达,交通十分便捷。夹浦镇作为环太湖经济带上的重要乡镇及环太湖中心城市的紧密层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历史辉煌、文化悠久。清代的夹浦镇,是个水陆码头,时“贾泊渔艘皆舣于此”。1929年,夹浦是全县最繁华的四大集镇之一。尽管苍海桑田,历史早已势去,但古朴文墨和生动的传说以及那一条条小巷、一条条小河、一座座古桥,仍能明显地勾勒出千年古镇当年的不尽风流,璀璨历史。夹浦人民对前人留下来了的历史遗产非常珍惜。现在辖内共有三处文物,十一处古桥梁和两处春秋战国和六朝时的古墓群,都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还有关于伍子胥的传说都印证了夹浦所经历的千年风雨。夹浦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比如大乌桥、小乌桥的故事,比如鲢鱼墩的传说还有盛家漾的传说等等,它们都诉说了夹浦人民的勤劳和善良,也为夹浦增添了那么一些些神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7万人 | 69平方公里 | 330522103 | 313000 | 0572 | 查看 夹浦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香山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香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吴城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吴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环沉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环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北川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北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丁新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丁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喜鹊斗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喜鹊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太平桥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太平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夹浦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夹浦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陶家湾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陶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滨湖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滨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父子岭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父子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月明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月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
长平村 | ·长兴旅游·长兴特产·长兴十大特产·安吉十大特产·长兴十景· | 0 |
---- |
查看 长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雉城街道 |
雉城镇是浙江省长兴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北接江苏,西邻安徽,南望杭州,东临太湖。全镇区域面积88平方公里,截至2007年,辖15个行政村、6个直属居委会,人口4.94万。城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多样,有闻名海内外的“太湖四珍”。 工业和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完善。 雉城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处,全镇交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雉城镇是浙江省长兴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北接江苏,西邻安徽,南望杭州,东临太湖,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芜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104、318两条国道穿境而过;杭宁高速、杭长高速、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交叉贯穿境内;新长铁路、宣杭铁路、杭牛铁路在镇南会合;有小莱茵河之称的长湖申航线横跨南北,穿境而过。- - 历史文化 陈武帝像 圣井有着1700多年建城史的雉城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雉城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至今还保留着他临世沐浴的圣井。《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和明代著名文人归有光曾在雉城共治长兴。另外还有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大雄寺钟楼和大成殿等名胜古迹。- - 镇名由来 崛起的经济强镇 从前有个长平城,城的名称是取“长年太平无事”的意思,可是后来有一件事,却把这个城搅得很不太平。 原来,有条乌龙盘踞在长平城内,这条龙也不知是从哪个臭水沟里钻出来的,浑身恶臭,它成天地腾云驾雾,兴风作浪,把清水河搅得又脏又臭。好好的庄稼也大片大片地被糟蹋,城内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哀声载道,还提心吊胆地给那老恶龙准备贡品。这时的长平城已徒有虚名了,有人干脆叫它“长兴”,就是“长年兴风作浪”的意思。 话说在长兴城西的深山里,聚着一群叫雉鸠的鸟,羽毛斑谰,非常好看。它们心地善良,同情人们,痛恨老乌龙的为非作歹,决心为民除害。 这一天,老乌龙正盘伏在山顶上摇头晃脑地吃着百姓们进贡的东西,几十只雉鸠已悄悄地飞到它背后。其中两只迅速绕到前面,不偏不倚同时将两颗龙目啄了下来,其余的鸟儿都紧紧的咬住了龙鳞。老龙顿时疼痛难忍,张牙舞爪地飞起来,在空中扑腾着,翻滚着,想用力甩掉背上的小东西,可所有的雉鸠都死死的咬着不松口。老龙没法子,又降到地面,满地乱扫乱滚,有些雉鸠被龙压死了,但活着的仍然啄住它不松口,龙终于支持不住,昏死过去当地的百姓们纷纷拿来斧头、柴刀、木棍、齐心合力除掉了这条恶龙。可那些美丽勇敢的雉鸠大多数都死了,剩下的几只扑扑愣愣的飞走了。 为了纪念雉鸠,人们在它们与老龙搏斗过的地方造了一个座小城,称为“五彩雉鸠城”,后来简化为“雉城”。雉城镇就是从当时的小“雉城”发展来的。- - 物产资源 城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多样,有闻名海内外的“太湖四珍”:银鱼、白壳虾、鲚鱼、大闸蟹,有远近闻名的“一尺红”茄子、“红稔”葡萄等特色农产品。距雉城约8分钟车程的太湖,是至2007年为止太湖沿线唯一保存良好的原生态自然景区,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空间。- |
画溪街道 |
330522002001 122 柏家浜居委会 330522002002 122 明门居委会 330522002003 122 竹园村居委会 330522002004 121 三星斗居委会 330522002200 220 姚家桥村委会 330522002201 122 长桥村委会 330522002202 220 三新村委会 330522002203 220 大斗村委会 330522002204 220 南石桥村委会 330522002205 122 徐家浜村委会 330522002206 220 曹家桥村委会 330522002207 122 包桥村委会 330522002208 220 白莲桥村委会 330522002209 220 新庄村委会 330522002210 220 白阜村委会 |
经济开发区(太湖街道) |
为最大限度地做好、用活“太湖”文章,打好“太湖”和“高铁”两张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加快建设“太湖望县、锦绣长兴”,2011年3月,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太湖新城管理委员会,全面开发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业、休闲旅游业为主的高品质太湖新城。 太湖新城东靠太湖,西与国家级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距离中心城区3公里,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以主干道及水网为界,分成滨湖旅游度假区、现代商贸居住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城三大特色区块,打造集生活、工作、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江南水乡新城。 太湖新城成立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理清发展思路、夯实发展基础、攻克发展瓶颈,实现发展突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新城框架有序拉开。目前,太湖新城累计投入资金约40亿元。完成征地3540亩;拆迁1333户9企业503900平方米;完成新开河、南张浜和彭城三个安置点建设,安置房项目新塘花园一期正在加紧建设,二期项目也已启动,成功安置1500户5000人;完成中央大道、发展大道、太湖大道、滨湖大道、站前大道等区内主干道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已相继落户。 太湖新城的开发建设,将推动长兴加快迈向太湖时代,融入环太湖。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座集现代商贸业、休闲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开放、现代、大气的滨湖新城将在太湖西南岸崛起。 |
龙山街道 |
龙山街道位于太湖大道以北,104国道以西,西与小浦相邻,北与水口相接,下辖高山岭、新湖、玄坛庙、西峰坝4个居委会,渚山、涧塘、后洋、川步4个行政村,体育场、龙山、齐北、双拥4个社区。区域面积55.36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4.31万,街道办公地点在原县府机关大院内。 |
洪桥镇 |
洪桥镇位于长兴县东部,地处太湖南岸、弁山之北,东与湖州市省级经济旅游开发区太湖山庄毗邻。镇域面积7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4.3万,流动人员0.7万左右。素有“太湖之滨”、“弁山之峡”、“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丝绸之府”之美誉。 洪桥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古镇洪桥,历史上曾称鸿桥,因境内河港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以水产风味浓、桥梁众多而取名。吴越文化和太湖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太湖水龙舟(又称洪桥龙舟),颇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剧种《洪桥滩簧》。这里是明代著名文人顾应祥的故里,又是我国古代水兵发祥地之一。至今还保留着清代水利工程“谢公塘”,相传孙权之母墓葬“独姥山”又名“独母山”,弁山碧岩“玉蟹潭”、“石龙嘴”,宋代诗人苏东坡题写的“清空世界”摩崖石刻等文物遗迹和人文景观。2004年,投入120多万元,建造了宣传文化中心。 洪桥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多样。拥有耕地41300亩,水域面积11000亩,山林面积37300亩。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地势平稳。传统农业发达,是杭嘉湖平原产粮重点区,以稻、麦、油菜种植,兼有蚕桑、畜牧、水产养殖为主,沿山一带种植竹、松、杉,并产杨梅、桃子、梨子等鲜果,名物产有青虾、河蟹、水红菱、熟山笋、珍珠等。还有享誉四海的“太湖四珍”银鱼、白虾、鲚鱼、大闸蟹。境内拥有大量的石英石、石灰石、建筑石料等矿山资源。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种水产养殖、生态休闲渔业、无公害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迅速崛起。 洪桥交通便捷,开发资源丰厚。相距104、318国道6公里,长湖申黄金水道北线、杭宁高速、苏申浙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新长铁路长兴中转站位于本镇西侧,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离上海、杭州、苏锡常等大中城市较近。境内拥有15公里长的环太湖绿色生态建设线,有湖州市南太湖旅游胜地太湖山庄连接的长兴环太湖旅游开发带图影度假区,有观光年人次30万左右的弁山碧岩自然风景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独特,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投资创业前景广阔。 洪桥社会稳定,投资环境优越。洪桥工业集中区第一期开发面积约2500亩,现已基本建设完成,第二期开发面积约1800亩,现开始启动开发。园区建设有日供水8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有处理能力达到8000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建立110千伏变电所一座,已基本实现“六通一平”。. |
李家巷镇 |
李家巷镇位于长兴东南,东靠弁山与洪桥接壤,南与湖州市弁南乡相连,西、北与吕山乡、雉城镇毗邻。现全镇56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3.3万人口;距雉城镇 9Km ,东距上海 160Km ,南临杭州 91Km ,北靠南京 180Km ,距苏州 110Km ,镇境内交通发达,两条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及在建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两条国道-104国道、318国道交错而过,与宣杭铁路、长湖申航道共同构成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镇内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石灰石、石英石、页岩、方解石、硅灰石等储量丰富,其中石灰石储量达3.02亿吨,是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基地。李家巷镇是浙北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乡镇,1989年起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业卫星镇、湖州市小康镇、县综合经济实力镇、湖州市“卫生镇”和湖州市“文明镇”,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教育强镇”“全国千强镇(第457名)”,2005年又被评为“浙江省卫生镇”。 二、经济社会发展及及主导产业情况 镇区有中学、小学和成人教育学校各一所,幼儿园6所。文化站、有线 电视站、舞厅、棋牌、网吧等娱乐场所16家,医院一家和个体医疗所8家,商户185家。镇区建设逐年发展,1991年至1995年,新建、拆建住宅8. 2万平方米 ,1993年实施镇区拓展,开发新区面积 12公顷 ,并新建了中星楼、农业银行营业所、保险服务所、供销综合楼等建筑。至2003年底,房屋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宅面积 22平方米 。 李家巷镇工业集中区(长兴经济开发区东南区),2000年7月开始建设,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7平方公里,历年来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1.06亿万元。截止2005年底入园企业已达80家,其中投产企业57家,总协议投资额超19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98亿元。开发区空间分布采用“一心四轴四区块”的方式,由四条主干道将园区划分为一个服务中心、四个区块,四个区块分别是轻纺工业区、玻璃制造区、新型建材区、高新产业区,其中已建成的一期规划区为轻纺工业区,预计到2010年整个工业集中区完成建设。此外李家巷镇还三个已建和正在建设的村级孵化器—沈湾村碳酸钙深加工孵化器、许家浜村个私孵化器章浜个私孵化器。. |
夹浦镇 |
夹浦是浙北重镇,与江苏接壤,全镇面积69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夹浦镇位于浙江北部,北邻江苏、西傍太湖。与江苏接壤的父子岭村素有“浙北第一村”的美称,悠悠太湖水为夹浦增添了一份美感。夹浦镇距县城约 10公里 ,104国道、杭宁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穿境而过,拥有高速互通口,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 200km 之内,可在2小时内到达,交通十分便捷。夹浦镇作为环太湖经济带上的重要乡镇及环太湖中心城市的紧密层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历史辉煌、文化悠久。清代的夹浦镇,是个水陆码头,时“贾泊渔艘皆舣于此”。1929年,夹浦是全县最繁华的四大集镇之一。尽管苍海桑田,历史早已势去,但古朴文墨和生动的传说以及那一条条小巷、一条条小河、一座座古桥,仍能明显地勾勒出千年古镇当年的不尽风流,璀璨历史。夹浦人民对前人留下来了的历史遗产非常珍惜。现在辖内共有三处文物,十一处古桥梁和两处春秋战国和六朝时的古墓群,都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还有关于伍子胥的传说都印证了夹浦所经历的千年风雨。夹浦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比如大乌桥、小乌桥的故事,比如鲢鱼墩的传说还有盛家漾的传说等等,它们都诉说了夹浦人民的勤劳和善良,也为夹浦增添了那么一些些神秘。. |
林城镇 |
林城镇地处长兴县西南,由原三乡一镇(原天平乡、畎桥乡、太傅乡和林城镇)撤并而成。东临雉城,西倚泗安,南接安吉,北连小浦,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581个承包组),4个居委会,人口5.8万。 林城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突出。318国道、宣杭铁路穿境而过,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在林城设有互通口;水路方面,有长兴港和泗安港横穿境内,是华东地区的“黄金水道”。距沪、杭、甬、苏、锡、常等大中工贸城市均在2小时车程左右。境内资源广博,龙山、午山山脉蕴藏了亿吨优质石英石和白泥资源。 林城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立足传统优势,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非金属矿业、电炉制造、新型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为主的特色工业经济。2005实现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增长6%,其中1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18.3%,技改投入2.62亿元,增长13.9%。林城也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拥有双万亩梅花基地、万亩特种水产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2千万羽家禽养殖基地等。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14.8%,农民人均收6888元,增长23%。同时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2005年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2319人向二、三产业转移,探索了一条致富农民的有效途径。 林城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境内有东晋太傅谢安之墓(晋太元八年,杰出的政治家谢安任征讨大都督,率军8万大破前秦90万大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趁胜北伐,收复洛阳及青、兖、徐、豫等州。外患稍定,内争遽起。时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不满于谢氏势力的强大,遂使谢安出镇扬州,不久回京病死。赠太傅、谥文靖,更封庐陵郡公。谢安初葬南京梅山。至陈太建十一年,陈文帝次子,始兴王叔陵,淫暴好发古墓,其生母彭氏病卒,遂发故太傅旧墓,弃柩以葬生母。其时,谢安裔孙谢夷吾任长兴令,乃将安墓迁葬于县城西南四十三里的三鸦岗,谢安墓所在的乡更名为万安乡,先后改名为谢公乡、大云乡,1982年1月改名为太傅乡)、唐代古刹大云寺(相传杭州灵隐寺按此庙设计修建)等,更有享誉海内外的民间艺术奇葩百叶龙(百叶龙具有160多年的历史,源于长兴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反映了中国传统龙的精神,寄托着百姓对吉祥升腾的期望。. |
虹星桥镇 |
虹星桥位于长兴城南,镇域面积71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万。 虹星桥地理位置优越。虹星桥为长兴城南重镇,距县城 8公里 。往东可直达湖州,往南可去安吉,往西过泗安可至(安徽)广德。 虹星桥交通优势突出。设计标准为二级加宽的市交通重点工程——长和公路穿境而过,新改道的318国道也将从虹星桥过境,从虹星桥出发,仅10公钟车程即可驶上104国道、杭宁高速和申苏浙皖高速。境内还得天独厚地拥有素有“东方小莱茵河”著称的黄金水道——长湖申航道的上游段西苕溪和泗安港,承载着作为建材大县长兴的繁忙的水上运输任务。 虹星桥水乡韵味浓厚。虹星桥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现有虹星桥、里塘、港口三个集镇都是依河而建。两千年经久不息的泗安港和西苕溪流经虹星桥潺潺向东而汇入太湖,世世代代养育着虹星桥人民,年年月月滋润着虹星桥土地。“开窗望明月,闲坐听水声”成为虹星桥江南水乡古镇的一道迷人的风景。 虹星桥特产遐尔闻名。虹星桥曾是历史上的农业大镇。土地丰腴肥沃,农民勤劳朴实,劳作妙笔生花。全镇良田6.9万亩,渔塘7000亩。经过近几年的农田标准化改造和土地整理,全面实现“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水、电、路整体配套。每到金秋季节,到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虹星桥素有“浙北西瓜之乡”美誉。所产“虹观”牌西瓜成为长兴特色农业亮点,获得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无公害生产基地、ISO9000-14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中“小兰”、“早春红玉”两种瓜型已成为航空公司空中食品。. |
小浦镇 |
小浦镇毗邻长兴县城,历史上曾称其为合溪镇,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山货煤炭陶器中转港埠;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招商引资、投资兴业的一块东方新热土。小浦镇下辖11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7万。镇域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林地面积8.03万亩。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素有“东方莱茵河”之称的长(兴)湖(州)申(上海)航道的源头在境内,宣(城)杭(州)铁路同新(沂)长(兴)铁路在境内接轨。旅游优势举县著名:以“原、野、奇”为特色的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国内外罕见,为蜚声海内外的世界银杏故乡;“村在林中,屋在树中,人在画中”是如今方一、方岩等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成果写照;合溪水库即将启动,将成为我县旅游开发的新亮点。基础设施完善:全面实施工业集中区供汽、供水、通天然气、通路、通电,有线电视入户9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参保率90%以上。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和康庄工程,生态镇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小浦镇先后荣获市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省级教育强镇、省东海明珠工程等荣誉称号。物产资源丰富多样:乌梅成药质量全国第一;紫笋茶列入全国十二大名茶;陶土同紫砂矿的品种繁多。白果和吊瓜子产量丰富,和梅、茶同列为小浦四大特色农产品。文化底蕴深厚,银杏文化、茶文化、地方戏文化经久不衰,在新的世纪里重绽新光彩。历史源远流长:八都岕为汉光武帝刘秀当太子逃难时,八次躲避追兵的地方,因此得名八都(躲)岕;陈朝武帝霸先也曾多次到沉丝潭钓龙鱼、到岩山振天寺拜天;唐代茶圣陆羽来乌占山问茶;宋代杨万里为银杏赋诗;明代李时珍品评乌梅。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企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即以伊通公司、特拉建材和众盛水泥为代表的新材料业;以飞翔电源、众成电源、超威电源为代表的电子电源业;以中化、一化为代表的特色化工业;以小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5.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亿元,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亿元,自营出口3225万美元,居全县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0元。. |
煤山镇 |
浙江省百强镇——煤山镇,位于浙江省长兴县西北部,东濒太湖,接壤苏皖,素有“三省通衢”的美称。全镇区域总面积83.4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境内群山环抱,植被葱郁,森林覆盖率达80%,自然环境优美,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毛竹资源。 煤山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交通区位优势看,煤山地处苏、浙、皖三省交通要冲,杭牛铁路、煤(山)白(岘)公路、煤(山)宜(江苏宜兴)公路、省级长牛线穿境而过,濒临两条国道(104、318国道)、两条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和正在建设的申苏浙皖高速)、两条铁路(宣杭、新长铁路),距长湖申航道9公里,交通便捷。 煤山镇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煤山镇历来是浙北工业重镇,主导产业包括新型建材、电子电源、轻纺和耐火材料等,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3家,其中亿千企业8家。煤山工业园是全县唯一一家省级乡镇工业园区,为经济快速发展筑就了优越的产业平台。200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4亿元,工业总量达到50.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7.1亿元,实现利税3.67亿元。1家企业实现上市私募,即将在香港挂牌上市。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推进。05年新开发国家重点火炬项目1只,国家级实用型专利1只,通过省级鉴定新产品8只,申报列入省级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24只,新成立省级耐火材料科技研发中心1家。 煤山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煤山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为古、中生代地质分界全球标准所在地的世界地质和古生物学圣地——“金钉子”坐落其间。位于木鱼山区的应山古刹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年间,清净庄严,香火日盛,缁衣云集。古驿道悬脚岭是-两省的分水岭,系军事要隘,气势磅礴,境会亭、射虎亭、乌石浪等历史和自然遗迹垂美其名。 煤山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煤山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之路,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经济建设得到平稳发展。2005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15亿元,农村经济总量达到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0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煤山镇十分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
和平镇 |
和平镇素有长兴南大门之称,东与湖州接壤,西与安吉毗邻,北临西苕溪,南倚天目山脉,是湖州市十一个中心镇之一,也是组团长兴南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平镇历经两次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和平、便民桥、长城三个乡镇合并而成,全镇区域面积142.8公里,辖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2004年在全国千强镇综合评定中,位于全国第600位,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东海明珠工程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并被列为省级现代化建设示范镇。 和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发达。长和公路、吕和公路汇集和平镇区,11省道贯穿全境,连接杭宁高速和在建的申苏浙皖高速入口均在15分钟车程。水上运输有和平港、长城港直达西苕溪,连结长湖申线航道。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嘉兴等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内。镇域内镇村道路建设发展迅速,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和平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和平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1500多年文化内涵的城山景区;有海拔560多米的韩国佛教国师寻访祖师遗址霞幕山景区;有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和平水库(周坞山)景区。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浙北古人类生活最早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久负盛名的法海禅寺遗址、晋建威将军莫垓之墓、孔子周游列国歇息之处七里亭、两狮戏绣球、男女仙人石等历史人文景观,为和平的旅游休闲提供了富有特色的胜地。 和平地势形态多样,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5.9万亩,缓坡山地6万亩,林业用地11万亩,水面3万亩。现已建成“城山”牌桃子、“霞幕山”白茶、“今明牌”大米和“城山牌”竹笋四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业基地。万亩和平白茶,品质优异,东山坞、基隆坞等名优茶厂,近两年来在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北京马连道茶叶节暨浙江名优绿茶评比等活动中连续获得6个金奖。生态高效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亮点纷呈,旭升茶园、绿海竹园、圣田花园、吴村桃园、城山农家乐等农业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一产与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新路子。 和平工业结构合理,经济发展强劲。镇域内现已探明矿产资源10余种,还有江南储量最大的硼矿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和平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
泗安镇 |
泗安是历史古镇,始建于隋朝,是浙江省136个中心城镇之一,2002年度评为市级卫生镇。区位优势:位于长兴县城西南部地处浙、皖两省,长兴、安吉、广德三县交界处。东傍太湖,西临天目,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以来边贸发达,商贾云集,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优势:距县城27公里,离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大城市都在200KM以内。交通便捷,318国道、04省道交汇于此,宣杭铁路复线穿镇而过并设有货物中转站,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水路航线由泗安镇起始,拥有水运码头二十多座。资源优势:A矿产资源丰富,该镇境内已探明膨润土储存量1000万吨、石英石储藏量6000万吨、玄武岩储藏量2000万吨,建筑石储藏量丰富。B土地资源丰富:泗安以低山丘陵为主,日照充足,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镇总面域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1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6万亩。旱地每年租金50-100元/亩,水田每年租金250元/亩。C劳动力资源丰富:该镇现有劳动力约3.5万人,其中有大批地方国营和集体企业工人,仅服装加工企业熟练工人就有约3000人。毗邻劳务大省安徽,用工较为充足且廉价。. |
水口乡 |
水口乡位于长兴县西北部,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历来以紫笋茶、金沙泉而闻名,有“茶文化圣地、生态旅游乡”之美誉。 水口区域位置——四方通衢。水口乡北与苏南接壤,东南与上海浦东临近,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前沿圈,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芜 湖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200km之内,可在2小时内到达。水口距县城13公里,与104国道毗邻,相距7公里,与318国道、杭宁高速公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杭长高速公路、长湖申航线、宣杭铁路接近,相距均在10公里左右,新长铁路横穿而过,乡内长水、水丁、水夹公路纵横贯穿。水口乡地处在一张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交通网中,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水口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水口,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名得自境内金沙涧水出口入太湖,境内顾渚山则因吴王夫差“顾其渚而忘返”而由来,早在唐代就以水口草市而闻名,湖州刺史杜牧一首“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惊起鸳鸯无限意,一双飞去却回头。”向世人战士了一千余年前优美繁华的江南小镇。顾渚山因秀生茶,因茶而扬名。陆羽的一部《茶经》更令顾渚山名扬四海,而使唐皇帝八百里加急送贡茶,更在他的推荐下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办茶厂——皇家贡茶院,紫笋茶续贡800余年。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顾渚山境会亭举办茶宴,“听下忘言对紫笋,全胜羽客醉流霞。”又有诗云:“牡丹花笑金甸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可以说,水口的发展是一部茶文化史,其底蕴深厚,渊源流长,等待后人去挖掘、发扬、光大。水口的人文景观蔚为壮观。仅唐代就有颜真卿、杜牧、张文规等28位湖州刺史修贡于此,更引来白居易、刘禹锡、皮日休、陆龟蒙、汪藻等100多位历代名人雅士来此游览品茗,并留下珍贵的摩崖石刻7处,其间有西楚霸王饮泉处,千年古刹寿圣寺,始建三国赤乌年间,是水口渊源佛教文化的见证。. |
吕山乡 |
吕山乡位于长兴县东南部,距县城9公里。全乡总面积38.5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217个承包组,5587户,总人口约2.2万人。 明显的地理位置。吕山乡地处长兴东南部平原土斗区,与湖州市吴兴区接壤。东依104国道和杭宁高速公路,北傍318国道和申苏淅皖高速公路。年运量超过2000万吨、有“东方莱茵河”美称的“黄金水道”长湖申航道和西苕溪、泗安塘穿境而过。全乡水陆交通运输便捷。 源远的历史文化。吕山历史源远,文化积淀深厚。相传春秋时吴国伍子胥苦耕建仓,三国时大将吕蒙雄踞立防,留有吕蒙山,吕山故此得名。境内有三座县属文物保护点的古桥,民间有马灯、舞狮、龙舟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 丰富的物产资源。吕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耕地2.6万亩,山林5600多亩,水面10000多亩,桑地4318亩,是长兴的农业大乡。农产品丰富,有胥仓雪藕、吕山湖羊、南杨水产鱼苗等优特农产品。有丰富的石灰石、建筑石等矿产资源,是上海建筑、交通建设的建材基地,吕山也是长兴有名的建材之乡。 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吕山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日趋完善。集镇建设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2.35平方公里的集镇工业规划区,已开发建设300亩。环境创建不断深入,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不断优化投资服务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乡、市卫生乡镇、市平安乡镇和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 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近年来,全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工业经济从传统建材业为主向轻纺、针织服装、新型建材、耐火、特种线缆等多行业并举转变,初步形成轻纺、针织服装、新型建材、耐火、特种线缆为主的工业产业。效益农业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以天禾粮油厂、丰盛畜禽食品有限公司、欣欣糖藕厂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以特种水产、蚕桑、湖羊、雪藕、粮油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2005年财政收入691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343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南太湖产业集聚区 |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成立于2010年12月,根据省委省政府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的有关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13年12月在全省率先将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与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合署办公,进行实体化运作,负责核心区块的开发建设;并把原有14个分散区块合并为5个相对集中区块,形成了“一主四辅”的格局。其中,一主(即核心区)为湖州开发区,重点规划区面积2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智能纯电动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四辅:吴兴区重点规划区面积14.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产业;南浔区重点规划区面积15.8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梯电机产业;太湖度假区重点规划区面积5.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产业;长兴县重点规划区面积10.4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新型纺织产业。 |
图影度假区 |
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长兴县东南端,与湖州太湖度假区相毗邻,总辖区面积约23.8平方公里,东面是浩瀚的太湖,西、南、北环绕有秀丽的弁山,内含神秘、广阔的湿地,拥有"面朝太湖,三面环山,腹拥湿地"的独特旅游优势。2012年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设立获批,并引进外资,努力环太湖旅游圈的建设。 作为全省第2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做到旅游特色和资源保护相结合,紧紧围绕"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初具规模,八年基本建成"的战略步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长三角一流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与此同时,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将以此为契机,全力实施"三升一改"战略,突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建设"区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努力实现旅游度假区建设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设立获批,将有利于整合西太湖沿线旅游资源,加快环太湖旅游圈联动开发,打造长三角高端休闲度假目的地,也将有利于长兴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长兴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长兴城市形象,及有利于浙江休闲度假产品建设,加快太湖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2年度假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完成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实到外资1500万美元,引进县外内资注册资本金2.5亿元。项目建设方面,全力做好朗诗科技项目和颐和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实现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