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金华 >> 浦江县 >> 岩头镇 >> 下宅口村

下宅口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宅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宅口村简介

  下宅口村现有农户140户,常住人口 426人。有耕地164亩,其中水田162亩,旱地2亩。山林76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5080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村庄整治和污水处理 工程、甘泉工程正在实施当中,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什锦班、舞蹈队、篮球队、舞龙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726105 321000 -- 查看 下宅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宅口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宅口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仙水村

  仙水村地处岩头镇南500米,现有农户139户,常住人口396人。有耕地216亩。山林232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水晶加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4838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康庄工程、甘泉工程等。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礼张村

礼张村  礼张村位于浙中地区享有书画之乡、水晶之都盛誉的浦江县内,是张姓聚居地之一,始祖张元善,河清人(今属于江苏省清江市)。五代吴越时任衢州刺史,退隐越州青山。宋建隆(960—963)初,迁浦江桃源山麓之水阁。五传至张兴宗,有三子。后幼子张友闻迁樟山,其裔孙张火夜始迁于此。此地因在双溪源里而名“里张”,后以谐音雅化为礼张。   自清末以来,礼张书画家辈出,掉鞅艺坛,蜚声中外。自清朝康熙至光绪年间,一个50多户的小山村,有文化名人38人。上世纪30年代,名震国内的艺术沙龙“白社”5名骨干中,礼张村就有张书旂、张振铎2人。巍巍礼张,山灵钟秀;翰墨文库,人才渊薮。   礼张书画陈列馆   礼张书画陈列馆是礼张文人书卷气的促动,是物质文明促进精神文明的表现,挖掘文化底蕴是全村人民的愿望。2005年11月19 日,对于礼张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0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国画大师张世简先生、著名国画大师张宝莲女士、中国民族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著名画家张方扬先生等和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的20多位礼张籍著名书画界人士,回故里礼张村,为村民们给他们筹建的书画陈列馆揭牌。至此,村民们可在陈列馆内一赌大师们的风采了。   礼张书画陈列馆是国内少有的村级书画馆之一,其收藏书画的品位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张书旂先生之画,如美女嫣花,极妍尽态,雅俗叫绝。他是30—40年代杰出的花鸟画家,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巨副国画《百鸽图》以国礼贺罗斯福连任总统入主“白宫”,蒋介石在此画上题词:信义和平。《百鸽图》代表中国人民为二战反法西斯胜利送去贺仪,呼唤和平,以联合英、美抵抗日、德。徐悲鸿称书旗先生“画鸽应数古今第一。”潘天寿先生称书旂先生的画“设色绚丽,构图新颖,为花鸟传神写照,深为雅得。”张振铎,其画作与堂侄书旂同出一源,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他的画风在时代感召下一变为大气蒸腾,雄浑苍润,粗犷豪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大有铜挟铁板之绝唱。书旂先生与李苦禅齐名,被誉为“南天一柱”,是“长江画派”奠基人之一。李可梁以“南张(振铎)北李(苦禅)誉之,著名画家吴冠中、汤文选等均出其门下。    张世禄(1902—1991),著名语言学家,古汉语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家,先后在南京、复旦等10多所大学任教授。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作颇丰,被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尊为“恩师”。张世禄乃书旂之胞弟,兄弟俩一主绘画,攻视觉艺术;一主语言,攻听觉艺术,各为当世名家,双峰对峙,一母同胞。   在众多俊杰中,张世简先生被推为本村当代画家之最。先生的大作超脱灵变,爽利大气。《松鹰图》、《孔雀图》等一批力作分别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内。四尺中堂《风和春暖长鸡雏》,已被宋庆龄故居收藏。先生艺德双馨,近年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举办画展,受到欢迎。画品即人品,张世简先生始终坚持艺术的纯粹性,这使他保持着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革命老人张纪恩先辈今百岁。他以革命豪情挥洒出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大革命前后他随周总理在血腥的沪上办公室,甘生命之险为民族之解放燃烧青春。毛毛在写作《我的父亲-》时曾专程采访过他,在电视专题片《-》中有他回忆-事迹的片段,叶永烈称张纪恩腹藏党史风云。   书画陈列馆成立短短四个月来,来访人数已达四千人次。来自日本、西藏、深圳、山东、上海、南京以及省内的瑞安美协等书画爱好者纷纷前来参观访问。有的挥毫泼墨,留下墨宝。西藏的戛玛杰布罗卓在留言簿上欣然写道:“风道龙果,尊幼合欢;随笔利绝,四海乾坤。”在此期间浦江县委书记蔡健也曾多次赴礼张村,并题词:书画礼张。3月3日,省委常委-同志在蔡健的陪同下也视察了礼张村,对礼张村赞不绝口。    村舍墙壁显文化    礼张山川秀丽,民风纯朴。村里的书画风味极浓。从走路的娃娃到古稀老人都能在书桌上展示一番,这是极为罕见和珍贵的,尤其是该村在农村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让人倍感欣喜。书画文化和乡村旅游成为该村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礼张虽地处偏僻山区,仅600左右人口,但这个书画村,村民从田里回来,把手上和脚上的泥洗干净,拿起毛笔就能画一张画,写一幅对子。礼张村被称为“人人会动笔的书画村。”现今,村人画风盛行,全村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这是礼张书画的鲜明特色。    走进这个小山村,扑面而来的是满墙的书画。有的是村民自画的,也有的是国画喷绘作品。有张书旂先生的《扁豆小鸟》、《大丽花翠鸟》,有张世简先生的为纪念-同志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向日葵》及《池塘清晨》,也有村民张扬画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白月季》等作品。村墙上的书画作品有50多幅,真是“山青林茂才俊业生双溪水,心勤思敏竞秀拔翠   

夏泉村

夏泉村  夏泉村位于浦江仙华山的北面山脚,现有居民257户,人口797人,拥有耕地381亩,水田339亩,山湾田42亩,山林面积3400亩。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甘泉工程,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什锦班、舞蹈队、篮球队等。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本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村后有唐朝年间建的宝刹——左溪寺;守卫村庄的是有名的云掌岩。经过这几年的新农村改造,村里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量化,村庄洁化!   

东山村

  东山村地处岩头山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现有农户75户,常住人口218人。有耕地113亩。山林642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4280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工程。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双溪村

双溪村  双溪村地处岩头山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现有农户122户,常住人口334人。有耕地146亩。山林909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3730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工程。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什锦班、篮球队、舞蹈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黄源村

  黄源村地处岩头山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现有农户93户,常住人口 271人。有耕地115亩。山林1099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3295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村庄整治和甘泉工程,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村老年协会、舞蹈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岩山村

  岩山村地处岩头山区,风景秀丽。现有农户74户,常住人口229人。有耕地245亩,其中水田105亩,旱地140亩。山林921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2643元,本村种有特色产品“俊果”,品质优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甘泉工程、村庄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显著提高。村民较为淳朴、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村人的努力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湾来村

  湾来村地处岩头山区,风景秀丽。现有农户84户,常住人口239人。有耕地144亩,其中水田130亩,旱地14亩。山林1133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3293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村庄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显著提高。村民较为淳朴、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村人的努力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青锋村

  青锋村地处岩头山区,有7个自然村,居住较为分散。现有农户394户,常住人口1075人。有耕地595亩,其中水田380亩,旱地215亩。山林3945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3381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甘泉工程、村庄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显著提高。村民较为淳朴、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胜建村

胜建村  胜建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芳地、荷大园、岩头里。本村现有农户426户,常住人口1250人。有耕地790 亩,其中水田661亩,旱地129 亩。山林3168 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4584元。本村特色产业是葡萄种植和蔬菜种植。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全面实施了土地整理、康庄工程,其中荷大园自然村还实施甘泉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岩头里村也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变。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村老年协会和女子舞蹈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后叶村

  后叶村地处岩头镇东部,与郑宅镇相邻,现有农户178户,常住人口589人。有耕地372亩。山林202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养殖业和水晶玻璃加工、电脑绣花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5120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康庄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腰鼓队、篮球队、舞龙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西黄村

  西黄村现有农户403户,常住人口1175人。有耕地762亩。山林385亩。本村农民收入以生产矿灯和水晶玻璃加工为主,其中矿灯生产在浦江大有名声。2008年人均纯收入5072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和甘泉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什锦班、篮球队、舞蹈队和舞龙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新屋来村

  新屋来村地处浦江县级公路黄岩公路边上,交通方便。现有农户171户,常住人口516人。有耕地360亩,其中水田296亩,旱地64亩。山林80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辅助工业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4763元。本村特色产业是葡萄种植、粮食生产(建有单季稻基地200亩)和电脑绣花。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甘泉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村容村貌显著提高。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村老年协会、舞蹈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下宅口村

  下宅口村现有农户140户,常住人口 426人。有耕地164亩,其中水田162亩,旱地2亩。山林76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5080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村庄整治和污水处理 工程、甘泉工程正在实施当中,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什锦班、舞蹈队、篮球队、舞龙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广丰村

  广丰村地处浦江县级公路黄岩公路边上,交通方便。现有农户74户,常住人口205人。有耕地159亩,其中水田131亩,旱地28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4820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甘泉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村容村貌显著提高。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村篮球队、女子舞蹈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合丰村

  合丰村现有农户295户,常住人口886人。有耕地630亩,其中水田510亩,旱地120亩。山林32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辅助工业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4756元。本村特色产业是葡萄种植、养猪业和电脑绣花。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康庄工程、甘泉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村容村貌显著提高。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什锦班、舞蹈队和篮球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姓应村

姓应村  姓应村地处岩头镇南,与黄宅镇相邻。现有农户290户,常住人口905人。有耕地590亩。山林600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6700元。农业上以种植葡萄为主,现成立有“心安”葡萄专业合作社,面积300余亩。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康庄工程、甘泉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腰鼓队、舞蹈队、舞龙队、篮球队和放映队等。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级综合治理示范村,整个村全面实施电脑监控,村护村队24小时执勤,范案率明显降低。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个崭新的农村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雅店村

  三雅店村地处岩头镇西,现有农户176户,常住人口392人。有耕地543亩。山林391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康庄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甘泉工程等。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由农民自发建立了水龙队、什锦班等。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红村

  三红村地处岩头镇南部浦江工业园区北部,现有农户313户,常住人口902人。有耕地551亩。山林33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水晶玻璃加工、电脑绣花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4799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康庄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甘泉工程等。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王店村

  浦江东部岩头镇王店行政村下属山垄王店,人杰地灵,具有浓厚的革命历史底蕴,这里诞生了首个0浦江县委员会(上图为首个浦江县委员会旧址)。在风起云涌的抗日战争时期,0人临危救国,在山垄王店村的下厅楼上,召开了全县党组织骨干会议,成立了首个浦江县委员会。首个浦江县委书记、会稽山人民-游击司令部副司令、金萧工委路西县委书记、革命烈士蒋忠,革命烈士王茂荣同志等一大批同志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满腔热血,把生命置之度外,经受革命的冼礼,山垄王店村在为党的领导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建立革0据地,掩护和保卫党的领导人的斗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山垄王店的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洪家村

  洪家村地处岩头镇区,现有农户180户,常住人口511人。有耕地393亩。山林73亩。本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来料加工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5072元。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本村现已经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环村公路工程和甘泉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实施当中。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近几年先后建立了篮球队、舞龙队,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下宅口村特产大全




下宅口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