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鸡西 >> 虎林市

虎林市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虎林市谷歌卫星地图)


虎林市简介

    虎林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古为肃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政,1946年5月建立县人民0,1996年10月撤县设市。占地面积9330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的千分之一,人口31万。虎林市地广人稀,是一个以农业、绿色食品产业、边境贸易、旅游业、制药业等产业为主的新兴口岸城市。虎林市辖7个镇、4个乡:虎林镇、东方红镇、迎春镇、虎头镇、杨岗镇、东诚镇、宝东镇、新乐乡、伟光乡、珍宝岛乡、阿北乡。市境内有:东方红林业局、迎春林业局、八五零农场、八五四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八农场、庆丰农场、云山农场。
  【名称由来】
  当提到家乡虎林时,不少人会问是不是虎林有不少老虎呢?实际上虽然虎林境内却有濒危的东北虎出现,但是,虎林这个名字却与老虎无关。“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这是满语的译音,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虎林因此得名。
  【自然概况】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南麓,乌苏里江的左岸,全市总面积933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处于北纬45°23′至46°36′,东经132°11′至133° 56′之间。完达山脉横贯虎林北部,形成屏障,南部、东部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区。虎林的西北以完达山支脉的老龙背、将军岭为界与宝清县交界;东北以七里沁河为界与饶河县毗邻;西部以白龙山脊为界与密山市接壤;东以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段的边境线长达256公里。
  虎林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冬季温长,严寒有雪;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多风,易干;秋季多雨降温迅速,易秋涝早霜。年平均气温3.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36.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6℃,极端最高温度为35.2℃,年平均蒸发量为1110.7mm,年平均降水量为566.2mm(最多降水年份为1981年,年降水量为849.1mm,最少降水年份为1986年,降水量为358.5mm)。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3%。全年日照为2274.0小时,大于等于10度积温为2577.0℃,无霜期为14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全年主导风向NNW,受大陆季风影响,在春秋两季多为3-5级偏西风。融雪在2月下旬,结冻期约180天左右。
  虎林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生态环境优越。境内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森林、草原、湿地和水域所覆盖,天蓝、地净、水清,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土地块大连片,平坦肥沃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盛产大马哈、“三花五罗”等特产鱼类。山多林密,树种繁多,盛产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木材,是国家重点木材生产基地。林下蕴藏着薇菜、蕨菜、黄瓜香等40多种山野菜,以及丰富的食用菌、野生浆果等。蜜源植物丰富,是国家确立的东北黑蜂保护区和黑龙江重要的蜂产品生产基地。野生中药材有山参、刺五加、五味子等200多种。境内还有东北虎、黑熊、马鹿、丹顶鹤等百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矿藏较多、储量可观,已探明储量的有黄金、铜、煤、石墨等40多种。
  【历史沿革】
  虎林市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最早的居民为赫哲族。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设政称呢吗厅,后改称虎林厅,1913年改厅为县,属吉林省依兰道管辖。1933年日本侵占虎林,成立伪虎林县公署,1945年日本伪政权覆灭,虎林县隶属合江省。1949年属松江省,1954年属黑龙江省。1958年虎林县与铁道兵农垦局、饶河县及密山、宝清县的一部分和并为虎饶县。1964年撤销虎饶县恢复虎林县,归属合江地区领导,1970年属牡丹江专区,1983年归牡丹江市领导,1993年划归鸡西市,1996年撤县设市。
  【军垦新城】
  虎林位于乌苏里江与完达山之间的广袤无垠的平原区,曾经是蔓榛林莽的“北大荒”。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十万解放-业官兵会聚于此,才进行开发建设,使沉寂万年的亘古荒原变成阡陌相连的丰壤良田。他们厥功至伟!当年的垦荒新城——虎林,境内已建成了六个文明遐迩的农场,它们是我国机械化大农业的典范,市属百多个具有浓郁北方风情的村屯,正显示出农村改革后的勃勃生机。
  今天,十万转业官兵的后代仍然建设着虎林这颗绿色明珠,军垦事业所创造的北大荒精神,更成为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必将不断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没有当年十万转业官兵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的虎林。
  【游在虎林】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之因缘,虎林风光如画,绚丽多姿,是北疆生态旅游名胜地。这里有巍巍山岭、苍苍林海、茫茫雪原、浩浩江河和茵茵湿地,旅游景观不可胜数;这里四季分明,春季鹅黄嫩绿,夏季姹紫嫣红,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原弛蜡象,真是色彩斑斓,流光溢彩。
  虎林的自然原始之美,首推蜿蜒千里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她幽蓝壮阔、清纯秀丽,两岸隰肥野沃、树茂泉清,流出了一派好风光。每当鱼汛时节,波光潋滟,帆影点点,渔舟唱晚的景色令人流连往返。传唱于世的《乌苏里船歌》即颂此江。在江左重镇、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有建于清雍年间、被誉为“东方第一庙”的关帝庙;有日本关东军修建并夸耀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遗址,全国最大的专题博物馆已落成;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内鸥鹭争飞,鸟鸣山幽。江上游岸边地势低凹,汊河泡泽星罗棋布,是候鸟的天堂,有白鹳、丹顶鹤、大天鹅等5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顺江而下,在陡峭的209高地上凭栏远眺,江中绿翡翠般的元宝形岛屿,就是震惊中外的“珍宝岛事件”的发生地——珍宝岛;硝烟散尽,小岛如今已是游人如织了。
  浩瀚壮美的完达山,山势峥嵘、层峦叠嶂、千峰林立、百领环绕。挺拔的红松、修美的白桦在重山峻领间争妍竞秀。秋季的五花山,更是绚烂夺目、落英缤纷,令人迷醉。主峰神顶峰,巍峨雄峙,云走霞飞,松青柏翠,天籁阵阵。这里是我国夏季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黎明时分,旭日从碧清如黛的远山中磅礴东升,顿时霞光万道、紫岚云河,美轮美奂、蔚为壮观。登神顶峰一览众山、俯瞰大地,但见山峦错落、山川相缪、山泽参差,郁乎苍茫。晴霁雨雪、草际烟光,各具美态、不可胜收。
  【主要产业】
  虎林市经济发达,2006年人均GDP8756.79元,位于全省县市第五名。
  1 商品粮生产
  虎林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境内分布着数个大型国有农场和粮库,主要生产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基本采用机械化生产的方式,由于虎林市人少地多,每到农忙时节还需要雇佣外地人员参与粮食生产。
  2 农产品深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
  蜂产品、精洗免淘米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大型企业绿都集团主要从事的就是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绿都牌蜂蜜系列产品、珍宝岛牌大米等知名品牌家喻户晓。
  3 制药业:
  丰富的药材资源使虎林制药业蓬勃发展。乌苏里江药业和珍宝岛药业构成了虎林市制药业的主要企业。
  4 制酒业:
  虎林特产几种名酒:虎林老窖、完达山白酒、极品完达山酒,这些酒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5 旅游业:
  虎林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
  主要景点有:虎头地下要塞遗址、虎头国家森林公园、虎口湿地保护区、虎头关帝庙、完达山主峰神顶峰、月牙湖风景区、石头河水库、青山水库、乌苏里江沿江游等。
  6 畜牧业:
  虎林地广人稀,畜牧业发达。
  7 边境贸易:
  虎林口岸是一类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边贸优势,商讨中的中俄国际铁路也计划通过虎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1万人 9330平方公里 230381 158100 0467 查看 虎林市谷歌卫星地图

虎林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虎林镇 约8万人 96平方公里

----

查看 虎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东方红镇 0 0

----

查看 东方红镇谷歌卫星地图
迎春镇 约5.3万人 ·虎林旅游·虎林特产·虎林十大特产·虎林十景·鸡西旅游·鸡西

----

查看 迎春镇谷歌卫星地图
虎头镇 约1.3万人 960.17平方公里 新兴村 新庆村 新岗村 月牙村 卫疆村 大王家村 朱德山村 半站村 富路村 虎头村 查看 虎头镇谷歌卫星地图
杨岗镇 约1.57万人 1123平方公里

----

查看 杨岗镇谷歌卫星地图
东诚镇 0 0

----

查看 东诚镇谷歌卫星地图
宝东镇 约1.3万人 734平方公里 宝东村 共乐村 凉水泉村 宝兴村 联义村 平原村 太和村 太山村 兴华村 正义村 太兴村 东兴村 查看 宝东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乐乡 约1.03万人 304平方公里

----

查看 新乐乡谷歌卫星地图
伟光乡 约8400人 415.05平方公里

----

查看 伟光乡谷歌卫星地图
珍宝岛乡 0 1132平方公里

----

查看 珍宝岛乡谷歌卫星地图
阿北乡 0 300平方公里

----

查看 阿北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方红林业局 0 0

----

查看 东方红林业局谷歌卫星地图
迎春林业局 0 0

----

查看 迎春林业局谷歌卫星地图
八五零农场 0 0

----

查看 八五零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八五四农场 0 0

----

查看 八五四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八五六农场 0 0

----

查看 八五六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八五八农场 0 0

----

查看 八五八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庆丰农场 0 0

----

查看 庆丰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云山农场 0 0

----

查看 云山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虎林市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鸡冠区

  鸡冠区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33万(2004年)。   邮编:158100。代码:230302。拼音:Jiguan Qu。   行政区划      鸡冠区辖7个街道、2个乡:向阳街道、南山街道、立新街道、东风街道、红军路街道、西鸡西街道、西山街道、红星乡、西郊乡。   历史沿革      鸡冠区,以境内鸡冠山得名。鸡冠山一带,清末,放荒垦殖形成屯落,隶属密山府管辖。中华民国初期,有辽阳人于鸡冠山以西垦殖建屯,隶属密山县管辖。1921年后,隶属第六区第五保。随着煤田的开发,人口聚集,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东北沦陷后,初为鸡冠山保,后改设鸡西街。1941年9月,于鸡西街设置鸡宁县,改鸡西街为鸡宁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设置城关区。1948年4月,将城关区周围农村区域划出,增设鸡冠区。1949年7月,改隶鸡西县。1950年7月,将城关区、鸡冠区分别改称第一区和第二区。 1956年1月,将第一区改称鸡西镇;同年5月,撤销第二区,分设城子河乡和梁家街乡。1957 年3月,正式撤销鸡西镇,设立鸡西市鸡冠区,并辖红星、梁家街、城子河3个乡。1958年9月,撤销红星、梁家街、城子河乡,成立红星、东风人民公社。1964年12月,将城子河办事处和红星公社划归鸡冠区管辖。1970年10月,将城子河办事处划出,设立城子河区。   1992年,鸡冠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东部,鸡冠山西麓。东与鸡东县毗邻,南、西两面与恒山区接壤,西北与滴道区相连,东北以穆棱河与城子河区隔河相望。为鸡西市区中心,市0和矿务局驻地。全区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共辖向阳、西鸡西、南山、立新、东风、红军路、西山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两个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5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 5%。区0驻地兴国路。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鸡冠区辖7个街道、2个乡:向阳街道、南山街道、立新街道、东风街道、红军路街道、西鸡西街道、西山街道、红星乡、西郊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36078人,其中:红军路街道 29181人、西山街道 59419人、南山街道 57422人、向阳街道 42064人、东风街道 63990人、西鸡西街道 36176人、立新街道 6182人、西郊乡 18771人、红星乡 22873人。www  

恒山市

  恒山区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18万(2004年)。   邮编:158130。代码:230303。拼音:Hengshan Qu。   行政区划      恒山区辖7个街道、2个乡:桦木林街道、大恒山街道、小恒山街道、二道河子街道、张新街道、奋斗街道、柳毛街道、红旗乡、柳毛乡。   历史沿革      恒山一带,清末属密山府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6年初,奉天商人袁大璋募集13家股东筹资于黄泥河子北山建立密西煤矿,进行季节性土法开采。后因拖欠税款转让,改称裕边煤矿,是鸡西煤田开发史上开办的第一座煤矿。隶属密山县管辖。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强行人股经营裕边煤矿,1938年吞并中国人股份,改称鸡西煤矿,并于此设立恒山街,19 41年9月划归鸡宁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设置恒山区,1950 年7月改为鸡西县第四区。1956年5月,撤区划乡,设置恒山镇。1957年3月,撤销恒山镇,正式设置恒山区,隶属鸡西市管辖。   1992年,恒山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东南部,东、南与鸡东县接壤,西与梨树区毗邻,西北与滴道区分界,北与鸡冠区相连。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11公里。全区共辖大恒山、小恒山、二道河子、桦木林、张新、奋斗、柳毛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朝鲜族主要居住在红旗乡丰鲜村。区政府驻地中心路。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恒山区辖7个街道、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77109人,其中:奋斗街道 19926人、大恒山街道 33204人、小恒山街道 35713人、二道河街道 26092人、张新街道 12123人、毛街道 7939人、桦木林街道 1069人、红旗乡 14441人、柳毛乡 16894人、民主乡 9708人。   

滴道区

     滴道区面积515平方千米,人口12万(2004年)。   邮编:158150。代码:230304。拼音:Didao Qu。   行政区划      滴道区辖4个街道、2个乡:东兴街道、矿里街道、洗煤街道、大通沟街道、滴道河乡、兰岭乡。   历史沿革      滴道区,以境内滴道河得名。清末,始有垦民到滴道沟垦荒,隶属密山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1928年有小批垦荒者迁入,在今兰岭、大同等村先后形成屯落,隶属密山县第六保管辖。东北沦陷后,1936年林密铁路建成通车,滴道沟一带人口迅速增加,商业手工业兴起,1938年后改设滴道村。1941年9月,划归鸡宁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 946年5月,设置滴道区,1950年7月改称第三区,改隶鸡西县管辖。1956年5月,撤区划乡,设置滴道镇。1957年3月,撤销滴道镇,正式设置鸡西市滴道区。   1992年,滴道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西北部,东与城子河区相连,南与鸡冠区、恒山区和麻山区接壤,西北与林口县分界,北与鸡东县毗邻。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15公里。全区共辖东兴、大通沟、矿里、洗煤4个街道办事处和两个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区政府驻地中心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滴道区辖4个街道、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21216人,其中:东兴街道 23494人、矿里街道 53054人、洗煤街道 6305人、大同沟街道 5757人、滴道河乡 18261人、兰岭乡 14345人。www  

梨树区

  梨树区面积396平方千米,人口9万(2004年)。   邮编:158150。代码:230305。拼音:Lishu Qu。   全境地处完达山与老爷岭接合部,属丘陵地带。   行政区划      梨树区辖5个街道:街里街道、穆棱街道、平岗街道、碱场街道、石磷街道。   历史沿革      梨树区一带,清末,放荒招垦,形成梨树沟子屯落,隶属穆棱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隶属穆棱县第二区。1924年穆棱煤矿投入生产,翌年设置梨树镇。东北沦陷后,初为第四保,后改设梨树镇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设置梨树镇区,1949年改为第六区。1956年3月,改设梨树镇。1957年1月,划归鸡西市管辖,设置市辖梨树区。   1992年,梨树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西南部,东与恒山区相连,东南、西南与穆棱县接壤,西北与麻山区交界,北与滴道区毗邻。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31公里。全区总面积396.3平方公里。全区共辖梨树、穆棱、平岗、碱场、石磷5个街道办事处和梨树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万人;满、朝鲜、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区政府驻地九道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梨树区辖5个街道、1个乡:石磷街道、碱场街道、平岗街道、穆棱街道、街里街道、梨树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95430人,其中:街里街道 19639人、穆棱街道 34648人、石磷街道 3314人、碱场街道 9337人、平岗街道 20204人、梨树乡 8288人。   2005年12月26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鸡西市梨树区撤销梨树乡,其行政区域归梨树区直辖;麻山区撤销麻山乡,其行政区域归麻山区直辖。(黑民区[2005]154号)   

城子河区

    城子河区总面积有32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万人,辖2个乡、18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   邮编:158170。代码:230306。拼音:Chengzihe Qu。   行政区划      城子河区辖5个街道、2个乡:城子河街道、正阳街道、东海街道、城西街道、杏花街道、长青乡、永丰朝鲜族乡。   历史沿革      城子河区因河得名。境内城山村北山坡上有一座金代古城址,称“古城子”,山坡下有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故得名“城子河”。清末,放荒招垦,垦民渐增,形成屯落,隶属密山府。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密山县管辖。东北沦陷后,初为城子河保,后改设城子河村, 1941年9月划归鸡宁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隶属城关区管辖,1948年4月划归鸡冠区管辖,1950年7月改称第二区,隶属鸡西县。1956年5月,撤区划乡,设置城子河等乡。翌年3月,将城子河乡划开,分设城子河办事处和城子河乡,分别隶属鸡西市鸡冠区和郊区管辖。1960年3月,将城镇、农村与城子河、正阳煤矿合并,成立“政企合一 ”的城子河人民公社。1964年12月,设置城子河办事处,隶属鸡冠区。1970年10月,撤销城子河办事处,设置城子河区。   1992年,城子河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东北部,东、北两面与鸡东县接壤,南以穆棱河与鸡冠区分界,西与滴道区毗连。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5公里。全区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共辖城子河、正阳、东海、城西、杏花5个街道办事处和长青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万人;朝鲜、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穆棱河北岸的城子河冲积平原上。区政府驻地长青路。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城子河区辖5个街道、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6449人,其中:城子河街道 45323人、城西街道 25783人、正阳街道 19743人、杏花街道 15584人、东海街道 14553人、长青乡 12273人、永丰乡 13190人。  

麻山区

   麻山区面积411平方千米,人口4万(2004年)。   邮编:158180。代码:230307。拼音:Mashan Qu。   行政区划      麻山区辖1个街道:麻山街道。   历史沿革      麻山区,以境内麻山得名。清末,属穆棱县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逐渐形成麻山、吉祥两个村庄,隶属穆棱县第四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设麻山甲、吉祥甲,隶属奎山保。1938 年1月,改隶奎山村。1939年6月,随奎山等村划归林口县管辖。由于林密线铁路通车及煤炭的开发,人口逐渐增加。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4月,林口县设置麻山区。 1956年撤区划乡,设置麻山乡。1957年1月,划归鸡西市管辖,设置麻山区。   1992年,麻山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西部,东北与滴道区相连,东南与梨树区分界,南与穆棱县接壤,西与林口县毗邻。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40公里。麻山区全境总面积410.8平方公里。全区辖有麻山街道办事处和麻山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 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万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区政府驻地中心路。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麻山区辖1个街道、1个乡:麻山街道、麻山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4500人,其中:麻山街道 17204人、麻山乡 17296人。   2005年12月26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鸡西市梨树区撤销梨树乡,其行政区域归梨树区直辖;麻山区撤销麻山乡,其行政区域归麻山区直辖。(黑民区[2005]154号)   

鸡东县

   鸡东县面积3753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鸡东镇。邮编:158200。代码:230321。区号:0467。拼音:Jidong Xian。   行政区划      鸡东县辖8个镇、1个乡、2个民族乡:鸡东镇、平阳镇、向阳镇、哈达镇、永安镇、永和镇、东海镇、兴农镇、鸡林朝鲜族乡、明德朝鲜族乡、下亮子乡;八五一零农场。   历史沿革      鸡东县,因地居鸡冠山之东而得名。鸡东县辖境原属鸡西市和密山县管辖。1964年6月5 日,为了解决密山县范围过大和鸡西市缩小郊区问题,经省人民委员会呈请国务院批准,设置鸡东县。将鸡西市的哈达、银丰(原平阳)公社、张家街农业大队和密山县的鸡林、下亮子、平阳、永安、综合、东海、兴隆、永和、向阳、明德10个公社划归鸡东县,为鸡东县的行政区域。县址设于平阳镇。归牡丹江专区管辖。经过设县的筹备工作,1965年1月1日,鸡东县正式成立,开始办公。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隶属牡丹江地区管辖。1983年9月3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鸡西市领导。   1992年,鸡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边境县。北与七台河市、勃利县接壤,东与密山市为邻,西北与林口县分界,西与鸡西市毗连,西南与穆棱县相连,南与俄罗斯接界。中俄陆地边界线108公里。全县总面积324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4镇、11乡。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万人;朝鲜、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0%。县政府驻地鸡东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1964年由密山、勃利两县和鸡西市析置鸡东县。其名称的由来,是因此地位于鸡冠山东侧,或位于鸡西之东故名。   2000年,鸡东县辖8个镇、7个乡:鸡东镇、向阳镇、永安镇、平阳镇、哈达镇、东海镇、兴农镇、永和镇、前卫乡、下亮子乡、综合乡、新华乡、银峰乡、鸡林朝鲜族乡、明德朝鲜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8548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鸡东镇 47881 平阳镇 19901 向阳镇 19243 哈达镇 23338 永安镇 21100 永和镇 17340 东海镇 16481 兴农镇 18035 鸡林乡 7269 新华乡 12656 综合乡 11027 银丰乡 21565 前卫乡 3235 明德乡 8214 下亮子乡 7900 八五一0农场虚拟镇 14739 鸡东煤矿虚拟镇 11906 鸡东林业局虚拟镇 3659    

虎林市

    虎林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古为肃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政,1946年5月建立县人民0,1996年10月撤县设市。占地面积9330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的千分之一,人口31万。虎林市地广人稀,是一个以农业、绿色食品产业、边境贸易、旅游业、制药业等产业为主的新兴口岸城市。虎林市辖7个镇、4个乡:虎林镇、东方红镇、迎春镇、虎头镇、杨岗镇、东诚镇、宝东镇、新乐乡、伟光乡、珍宝岛乡、阿北乡。市境内有:东方红林业局、迎春林业局、八五零农场、八五四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八农场、庆丰农场、云山农场。   【名称由来】   当提到家乡虎林时,不少人会问是不是虎林有不少老虎呢?实际上虽然虎林境内却有濒危的东北虎出现,但是,虎林这个名字却与老虎无关。“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这是满语的译音,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虎林因此得名。   【自然概况】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南麓,乌苏里江的左岸,全市总面积933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处于北纬45°23′至46°36′,东经132°11′至133° 56′之间。完达山脉横贯虎林北部,形成屏障,南部、东部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区。虎林的西北以完达山支脉的老龙背、将军岭为界与宝清县交界;东北以七里沁河为界与饶河县毗邻;西部以白龙山脊为界与密山市接壤;东以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段的边境线长达256公里。   虎林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冬季温长,严寒有雪;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多风,易干;秋季多雨降温迅速,易秋涝早霜。年平均气温3.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36.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6℃,极端最高温度为35.2℃,年平均蒸发量为1110.7mm,年平均降水量为566.2mm(最多降水年份为1981年,年降水量为849.1mm,最少降水年份为1986年,降水量为358.5mm)。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3%。全年日照为2274.0小时,大于等于10度积温为2577.0℃,无霜期为14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全年主导风向NNW,受大陆季风影响,在春秋两季多为3-5级偏西风。融雪在2月下旬,结冻期约180天左右。   虎林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生态环境优越。境内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森林、草原、湿地和水域所覆盖,天蓝、地净、水清,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土地块大连片,平坦肥沃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盛产大马哈、“三花五罗”等特产鱼类。山多林密,树种繁多,盛产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木材,是国家重点木材生产基地。林下蕴藏着薇菜、蕨菜、黄瓜香等40多种山野菜,以及丰富的食用菌、野生浆果等。蜜源植物丰富,是国家确立的东北黑蜂保护区和黑龙江重要的蜂产品生产基地。野生中药材有山参、刺五加、五味子等200多种。境内还有东北虎、黑熊、马鹿、丹顶鹤等百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矿藏较多、储量可观,已探明储量的有黄金、铜、煤、石墨等40多种。   【历史沿革】   虎林市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最早的居民为赫哲族。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设政称呢吗厅,后改称虎林厅,1913年改厅为县,属吉林省依兰道管辖。1933年日本侵占虎林,成立伪虎林县公署,1945年日本伪政权覆灭,虎林县隶属合江省。1949年属松江省,1954年属黑龙江省。1958年虎林县与铁道兵农垦局、饶河县及密山、宝清县的一部分和并为虎饶县。1964年撤销虎饶县恢复虎林县,归属合江地区领导,1970年属牡丹江专区,1983年归牡丹江市领导,1993年划归鸡西市,1996年撤县设市。   【军垦新城】   虎林位于乌苏里江与完达山之间的广袤无垠的平原区,曾经是蔓榛林莽的“北大荒”。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十万解放-业官兵会聚于此,才进行开发建设,使沉寂万年的亘古荒原变成阡陌相连的丰壤良田。他们厥功至伟!当年的垦荒新城——虎林,境内已建成了六个文明遐迩的农场,它们是我国机械化大农业的典范,市属百多个具有浓郁北方风情的村屯,正显示出农村改革后的勃勃生机。   今天,十万转业官兵的后代仍然建设着虎林这颗绿色明珠,军垦事业所创造的北大荒精神,更成为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必将不断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没有当年十万转业官兵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的虎林。   【游在虎林】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之因缘,虎林风光如画,绚丽多姿,是北疆生态旅游名胜地。这里有巍巍山岭、苍苍林海、茫茫雪原、浩浩江河和茵茵湿地,旅游景观不可胜数;这里四季分明,春季鹅黄嫩绿,夏季姹紫嫣红,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原弛蜡象,真是色彩斑斓,流光溢彩。   虎林的自然原始之美,首推蜿蜒千里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她幽蓝壮阔、清纯秀丽,两岸隰肥野沃、树茂泉清,流出了一派好风光。每当鱼汛时节,波光潋滟,帆影点点,渔舟唱晚的景色令人流连往返。传唱于世的《乌苏里船歌》即颂此江。在江左重镇、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有建于清雍年间、被誉为“东方第一庙”的关帝庙;有日本关东军修建并夸耀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遗址,全国最大的专题博物馆已落成;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内鸥鹭争飞,鸟鸣山幽。江上游岸边地势低凹,汊河泡泽星罗棋布,是候鸟的天堂,有白鹳、丹顶鹤、大天鹅等5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顺江而下,在陡峭的209高地上凭栏远眺,江中绿翡翠般的元宝形岛屿,就是震惊中外的“珍宝岛事件”的发生地——珍宝岛;硝烟散尽,小岛如今已是游人如织了。   浩瀚壮美的完达山,山势峥嵘、层峦叠嶂、千峰林立、百领环绕。挺拔的红松、修美的白桦在重山峻领间争妍竞秀。秋季的五花山,更是绚烂夺目、落英缤纷,令人迷醉。主峰神顶峰,巍峨雄峙,云走霞飞,松青柏翠,天籁阵阵。这里是我国夏季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黎明时分,旭日从碧清如黛的远山中磅礴东升,顿时霞光万道、紫岚云河,美轮美奂、蔚为壮观。登神顶峰一览众山、俯瞰大地,但见山峦错落、山川相缪、山泽参差,郁乎苍茫。晴霁雨雪、草际烟光,各具美态、不可胜收。   【主要产业】   虎林市经济发达,2006年人均GDP8756.79元,位于全省县市第五名。   1 商品粮生产   虎林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境内分布着数个大型国有农场和粮库,主要生产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基本采用机械化生产的方式,由于虎林市人少地多,每到农忙时节还需要雇佣外地人员参与粮食生产。   2 农产品深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   蜂产品、精洗免淘米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大型企业绿都集团主要从事的就是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绿都牌蜂蜜系列产品、珍宝岛牌大米等知名品牌家喻户晓。   3 制药业:   丰富的药材资源使虎林制药业蓬勃发展。乌苏里江药业和珍宝岛药业构成了虎林市制药业的主要企业。   4 制酒业:   虎林特产几种名酒:虎林老窖、完达山白酒、极品完达山酒,这些酒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5 旅游业:   虎林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   主要景点有:虎头地下要塞遗址、虎头国家森林公园、虎口湿地保护区、虎头关帝庙、完达山主峰神顶峰、月牙湖风景区、石头河水库、青山水库、乌苏里江沿江游等。   6 畜牧业:   虎林地广人稀,畜牧业发达。   7 边境贸易:   虎林口岸是一类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边贸优势,商讨中的中俄国际铁路也计划通过虎林。  

密山市

  密山市面积7724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密山镇。邮编:158300。代码:230382。区号:0467。拼音:Mishan Shi。   行政区划      密山市辖7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密山镇、连珠山镇、当壁镇、知一镇、黑台镇、兴凯镇、裴德镇、柳毛乡、杨木乡、兴凯湖朝鲜族乡、承紫河乡、白泡子乡、二人班乡、太平乡、和平乡、富源乡。市境内有:牡丹江分局、八五五农场、八五七农场、八五一一农场、兴凯湖农场。   历史沿革      密山市,以境内蜂蜜山得名。位于穆棱河与兴凯湖之间有一座山峰,海拔574米,相传百年前此山森林茂密,野蜂成群,岩峦上蜂蜜流淌,故称蜂蜜山。设治时,奏呈以“蜂蜜山” 命名“蜜山府”,批准铸造印鉴时,则从山之“密”字,改为密山府。商周属肃慎,西汉至魏晋属挹娄,唐属渤海国东平府,金属上京恤品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为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开始放荒招垦。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于蜂蜜山设招垦局,管理今密山、虎林、饶河一带的招垦事宜。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沙俄武装入侵,垦户惨遭杀害和逃亡,招垦局被迫撤销。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复设招垦机构,隶属穆棱河招垦分局。1908年1月29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东三省总督和吉林巡抚奏准,于蜂蜜山招垦局址(今知一镇),设置密山府。知府于同年11月8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到任视事。隶属吉林行省东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2日,将密山府改为密山县,隶属东北路道。1914年6月,东北路道改为依兰道,隶属依兰道。1929年2月,裁撤道区,改由吉林省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37年7月,划归牡丹江省管辖。1939年5月29日,伪牡丹江省公署将密山县之新密山(今密山镇)改为“东安”。同年6月1日,划归新设之东安省管辖。伪东安省公署驻东安街(今密山镇)。1942年1月1日,将东安街改设东安市。19 43年10月后,密山县、东安市先后隶属东满总省和东满省。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密山县和东安市同时划归合江省管辖。1946年4月,划归新创建的绥宁省。同年6月,划回合江省,隶属新设立的东安专区;7月1日,东安专员公署从鸡宁县迁至东安市。1947年5月,将密山县西部的永安、向阳两个区划归新设立的永安县。同年8月,将密山县、东安市划归新设置的牡丹江省管辖,并撤销东安专区。同时,密山县政府迁至东安街(今密山镇);9月,撤销永安县,原永安、向阳两个区又划回密山县;10月,将杨岗区划归虎林县管辖。1948年7月,撤销牡丹江省,又划归合江省管辖;同时,撤销东安市并入密山县。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改由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牡丹江专区(后改牡丹江地区)。1956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鸡西县,设置鸡西市,将原属鸡西县的银丰、得胜、鸡林、前进、永安、永和、金城、新城、下亮子、综合、友好、东海、兴隆、哈达14个乡和平阳镇划给密山县管辖。1963年1月20日,将虎饶县管辖的裴德、富源、民政、兴凯等公社划归密山县管辖。198 3年9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牡丹江地区,改由牡丹江市领导。1988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密山县,改设密山市(县级)。由牡丹江市代管。1992年10月5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密山市改由鸡西市代管。行政领导体制从1993年1月1日起变更。   1992年,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市境东南部濒临兴凯湖。北与宝清县为邻,东北与虎林县接壤,西与七台河市和鸡东县相连,东、南与俄罗斯分界,国界线长235公里。全市总面积 7724平方公里。全市共辖6镇、15乡,其中有两个朝鲜族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4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市政府驻地密山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土名蜂密山。密山之名是因城东南的蜂蜜山而得名。伪满时将“蜜” 字改为“密”字。称为密山。   此地唐为渤海湖州地;辽同之;明为松阿察河地;清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最早这里曾经是虎林线的一个车站叫密山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置蜂密山招垦局。俗称局子城。由于实行了对开垦的移民进行奖励的办法,而使得垦荒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置了密山府。宣统元年(1909年)由虎林、饶河的部分地方析置并独立出来,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密山县。三年六月划属吉林省依兰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密山县仍属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实行省公署官制,确立东北为五省,密山仍隶属于吉林省,为乙类具;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为十四省,密山划属滨江省;康德四年(1937年)七月一日实行第二次地方行政机为改革,增加牡丹江、通化两省,密山县划属牡丹江省,康德六年(1939年)6月又增设了东安、北安两省,密山又划归东安省所辖;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东满总省(包括牡丹江、东安、间岛三省)和兴安总省(包括兴安东、西、南、北四省),密山随之划属东满总省的东安区域;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密山县划属合江省所辖,解放后东北划为三省,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1988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密山县,设立密山市。   2000年,密山市辖7个镇、1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3827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密山镇 93925 连珠山镇 15415 知一镇 12376 黑台镇 21995 裴德镇 28279 兴凯镇 14509 当壁镇 2330 柳毛乡 9752 杨木乡 18909 兴凯湖乡 10042 承紫河乡 7043 白泡子乡 16879 三梭通乡 10893 二人班乡 11017 集贤乡 8084 太平乡 14429 连珠山乡 17714 和平朝鲜族乡 18984 双胜乡 18202 富源乡 17029 新村乡 6108 兴凯湖农场虚拟镇 17808 八五五农场虚拟镇 13896 八五七农场虚拟镇 19143 八五一一农场虚拟镇 13516    


虎林市特产大全




虎林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