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岗村
新岗村位于新兴村西南14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57’,东经133°21’,东至富路村,南与半站村接壤,西与庆丰农场22队毗邻,北与新庆村相接,地势平坦。1974年,东风公社移民来此建点,因该村居住地建于高岗地带 ,故取名新岗屯。1981年改名新岗村。1996年1月1日随新兴乡并入虎头镇。
全村128户,总人口506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80亩,农业以生产大豆、玉米、小麦、水稻为主,有卫生所一处 。有农机具160台,新岗村2005年人均收入36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30381103 | 158100 | -- | 查看 新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兴村 |
新兴村 新兴村位于虎林市城东北部,公路里程65公里处,地理坐标 为北纬46°00’,东经133°25’,东与-山村相毗邻,西与新庆村相接,南与半站接壤,北到七虎林河,该村地势平坦。 1974年,开荒建点时,命名为新兴村。1975年根据新兴公社名称取名新兴大队,1984年建立新兴村民委员会,新兴村原是新兴乡人民政府驻地。1996年1月1日并入虎头镇,2002年村屯合并时将新利、新胜、新伟村合并到新兴村。 新胜位于虎林市城东北部,公路里程66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6°00’,东经133°25’,冬至本村新伟屯,西与本村新兴屯相邻,南至半站、月牙村,北临七虎林河。该村地势低洼,白浆土占80%,洼地占20%。 1974年由伟光公社永胜大队(今伟光乡永胜村)移民建点,故取名“永胜”‘胜”字,冠一新字,命名为新胜大队,1984年改为新胜村。1996年1月1日随新兴乡一同并入虎头镇,2002年村屯合并时并入新兴村,隶属新兴村管辖。 新兴村新伟屯位于虎林市城东北部,公路里程66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6°00’,东经133°28’,东与-山村毗邻,西与本村新胜屯为邻,南与富路村相接,北临七虎林河,该村地势平坦。 1974年由虎林县伟光公社伟光大队(现伟光乡伟光村)移民建点,故取伟光的“伟”字,冠以新建点的“新”字命名为新伟大队。1984年改为新伟村。1996年1月1日随新兴乡并入虎头镇,2002年村屯合并时,并入新兴村,改为新伟屯,隶属新兴村管辖。 新兴村新利屯位于新兴村西部3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东经133°23’,东与本村新胜屯接壤,西到七虎林河,地势低洼。1974年由虎林县伟光公社胜利大队(今伟光乡胜利村)移民建点时,取胜利的“利”字,冠以建点的“新|”字,命名为新利大队,1984年改为新利村。1996年1月1日随新兴乡合并入虎头镇。2002年村屯合并时,并入新兴村,改为新利屯,隶属于新兴村管辖。 该村共有1046人,总面积为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780亩。农业以水稻、大豆、玉米为主。2004年教育网点合并将新兴中学并入虎头中学,新兴小学并入虎头中心小学。有卫生所一处,有农业机械406台,2005年人均收入4000元。 |
新庆村 |
新庆村 新庆村位于新兴村西部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46°,东经133°20’,东与新兴村新利屯为邻,西与庆丰农场21队相接,南与新岗村接壤,北至七虎林河,地势平坦。 1973年建队时,由县命名为新兴生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新兴公社重名,根据此队原是伟光公社吉庆大队移民建点,故更名为新庆大队,1984年改为新庆村,2002年村屯合并将新平村并入新庆村。新平屯位于新庆村西部6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5°59’,东经133°16’,东与庆丰农场22队接壤,南至清飞公路,北到七虎林河。该村是大连泡与七虎林河汇合地带,这里原来叫大坎子。1972年建大队时取名新平大队。1984年取名新平村。1996年随新兴乡并入虎头镇,2001年村屯合并时并入新庆村改为新庆屯,隶属于新庆村管辖。 全村耕地面积26118亩,其中水稻7687亩农业以水稻、大豆、玉小麦为主,有卫生所一处,2002年教育网点合并小学被撤消,合并到虎头中心小学。有农机具334台,新庆村2005年人均收入3697元。 |
新岗村 |
新岗村 新岗村位于新兴村西南14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57’,东经133°21’,东至富路村,南与半站村接壤,西与庆丰农场22队毗邻,北与新庆村相接,地势平坦。1974年,东风公社移民来此建点,因该村居住地建于高岗地带 ,故取名新岗屯。1981年改名新岗村。1996年1月1日随新兴乡并入虎头镇。 全村128户,总人口506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80亩,农业以生产大豆、玉米、小麦、水稻为主,有卫生所一处 。有农机具160台,新岗村2005年人均收入3600元。 |
月牙村 |
月牙村 月牙村位于虎头镇西部18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东经133°29’,东与虎头村黄泥河 屯相邻,西至半站村,北与富路村接壤,该村地势低洼。 月牙村东南有个自然泡子形成月牙,故得名月牙村。日伪修铁路经此地通往虎头,设月牙站。1984 年良种场的农村户口人员组成机械化生产队,1987 年建立村民委员会时为了和月牙良种场有所区别,故命名月牙泡村,现在随着人们的习惯叫成了月牙村。 该村72户,总人口254人耕地面积8522亩,水稻面积7620亩,村有卫生所,农业以水稻、大豆、玉米、小麦为主。教育网点合并月牙小学撤销,合并到虎头中心小学。企业有粮食加工厂、商店等,有农业机械201台。 月牙村有北国胜景千亩天然荷塘,这里的荷花是天然土生土长,娇艳倔强,虽处地冻天寒的北国,却生生不息,每年七月含苞八月盛开,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逢此时节,游人前来观赏荷花,2000年以来,外商投资数万元,建设月牙景区,木屋、凉亭、饭店、旅店为游人提供了旅游度假之场所。月牙村2005 年人均收入6298.80元。 |
卫疆村 |
卫疆村 卫疆村位于虎头镇西北15 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6°01’,东接乌苏里江,西至-山村宏原屯,南与虎头村飞机场屯相接,北临七虎林河,村西一公里至莲花泡子,地势平坦。 1977 年密山青光大队部分朝鲜族社员来此建队,因地处边境地区,故取名卫疆大队,有保卫边疆之意。1984 年改为卫疆村 全村53户,196人,耕地面积5223亩,水田4535亩,农业以水稻为主,2000 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该村村民逐步走出卫疆外出劳务为生,耕地发包或转让,经济效益可观,有农业机械96台。2005 年卫疆人均收入8984.80元。 |
大王家村 |
大王家村 大王家村位于虎头镇北部,虎饶公路15 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6°05’,东经133°38’,东到乌苏里江,南至七虎林河,西与八五四农场三十七队为邻,北与珍宝岛乡永和村接壤,地势平坦,全村286户,人口1088人,耕地面积33648亩,农业以生产水稻、大豆、小麦、玉米为主。到2005年有水田14901亩,有卫生所一所。 1931年前后,有王氏三兄弟再此居住,因老大开小店,群众称为大王家店,以后群众习惯称此地为大王家。1965 年建生产大队时,取名大王家大队,1984 年改名为大王家村。 企业有太平农场、尹帮公司两个农场,林场、沙场、个体营运户、商店、捕鱼作业点,有农用机械276台 2005 年大王家村人均收入3903.40元。 |
朱德山村 |
-山村 -山村位于虎头镇西部18公里处,地理坐标北纬45°59’,东经133°31’,东至虎头村飞机场屯,西面是新兴村新伟屯,南至富路村,北至卫疆村,隔七虎林河与854农场相望。 1935年,有位叫-山的老人,在村里的山东居住,群众称此山为-山.该村建于山南坡,故取名为-山村,1969年属虎头大队(今虎头村)三队.1970年从虎头村分出,取名反修大队,1981年改名为-山大队,1984年改名为-山村,2002年将宏原村、-山村合并为-山村。-山村宏原屯位于西北1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6°01’,东经`133°32’,东是卫疆村,南与天狗山屯为邻西至新兴村新伟屯,北与八五四农场三十五队相接地势平坦平坦。1976年由虎林县太和乡平原大队部分社员来次建点,取名宏原大队。1984年改为宏原村。-山村207户,总人口601人,耕地面积20080亩,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到2005 年水稻10414亩 企业有农场、运输、商店,村有有限电视、电话,有农业机械292台,2005 年人均收入5681.4元。 |
半站村 |
半站村 半站村位于虎头镇西部2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54’,东经133°23’,东至月牙良种场,西到庆丰农场二十四队,南临穆棱河,北与新岗村为邻。日伪时期修筑铁路时,在火石山到月牙村之间建木板房东站,起名半站。1965年建队时按当地群众习惯称半站,故取名半站大队,1984年改为半站村。 半站村288户,总人口1325人,耕地面积4100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100亩,农业以生产水稻、大豆、玉米、小麦为主,有村卫生所一所。 企业有羊场、猪场、粮食加工厂、建筑队、综合商店、肉食品店、饭店等,有农业机械462台,成为机械化作业村,二000年以来为小康村,2005年,半站村人均收入4412.2元。 |
富路村 |
富路村 该村位于虎头镇西2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58’东经133°30’,东至虎头村的飞机场屯,西到新岗村,南以月牙村为邻,北与-山村交界。该村地势平坦 。 1980年前为反修大队(即-山大队)一队、二队 1980年12月与反修大队分队,成立机械化点,命名为富路大队,取走富裕道路之意,1981年命名为富路村。 富路村141户,总人口为587人,耕地面积25290亩,未利用土地15642.5亩,农业生产以水稻、大豆、玉米、小麦为主,2005年水稻面积达15438亩,农作物以水稻占居为主产业。有卫生所一所,2001年农村教育改革,教学网点合并,富路小学被撤,并到虎头中心小学校 企业有水稻专业农场,运输、商店、家庭轿车,村有有线电视、电话,农业机械277台,2005年人均收入6269.00元。 |
虎头村 |
虎头村位于虎林市城东6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58’,东经133°39’,东和南到乌苏里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与月牙村、富路村、-山村为邻,北与卫疆村、大王家村接壤,是我国最靠边境的村镇之一,原与前苏联通商的江岸。此地属岗坡地。虎头村黄泥河屯位于虎头镇西南九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57’,东经133°35’,东南临乌苏里江,西与月牙村接壤,北与本村飞机场屯相邻,地势低洼。该村从民国年间久已经形成成村落,村东南有条小河名为黄泥河,故村名为黄泥河村。1956年成立了黄泥河大队。1984年夏称黄泥河村。2001年村屯合并时并入虎头村,改为黄泥河屯,隶属于虎头村管辖,农业以生产水稻、大豆、玉米、小麦、为主。2000年第一次教育网点合并撤消小学校,并入虎头中心小学。虎头村飞机场屯位于虎头镇西部七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5°59’东经133°34’,东与虎头屯为邻,西到-山村,南至方虎公路,北与卫疆村接壤地势属岗坡地。1970年建生产大队,因该村建在日伪时期修建的飞机场遗址上,故取名飞机场村,2002年村屯合并时,飞机场村并入虎头村,改为飞机场屯。隶属虎头村管辖。农业以水稻、大豆、玉米、小麦为主。卫生所一处,2001年第一次教育网点合并时将小学校并入虎头中心小学,企业有加工厂、商店等, 虎头村全村376户,总人口;1188人,耕地面积31179亩,农业以生产水稻、大豆、玉米、小麦为主。 2003 年国家税费改革“两免一补”虎头村农民种地的市场意识得到了改变,2005 年水田面积达到9262亩。有卫生所1所,村有程控电话,中国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小灵通已得到广泛使用,户通有线电视。 虎头村在清、嘉庆年间就有人居住,原称呢吗口,后改称虎林,是厅,县治所。1938年7月伪虎林公署迁至安乐镇(今虎林镇),原虎林县城遂改为虎头。1939 年6月取消保甲制,实行街村制,改为虎头村。1945 年8月结束了日伪的军事统治,虎头解放。1946 年虎头村为临江区管辖,1949 年虎头村归第六区管辖,1956 年虎头村改称友好村,归友好乡管辖,1958 年虎头村并到八五一农场。1964 年6月农场改为虎头林业经营局,1965 年3月虎头林业经营局撤消。同年成立了虎头大队,归虎头区管辖。1984 年改为虎头村,2002年村屯合并,将飞机场、黄泥河村、虎头村三村合并为虎头村,归虎头镇管辖。 由于历史的原因,得天独厚的乌苏里江自然优势,虎头是游览胜地。该村有清雍正年间修建的关帝庙,有日军侵华军事要塞遗址,1945 年10月中苏合建的苏军纪念塔(俗称小白塔),1990年修建“中日友好公园,1998年投资120万建“天下第一虎”。1999年1.5公里通江水泥路通车使用,2004年建二战终结地纪念碑,每当盛夏这里游人如织。 改革开放后虎头村发展很快,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变化甚大,有农场、捕鱼点、林场、养殖厂、大米加工厂、木材加工厂 、建筑队、运输出租车,旅游出租车、船、饭店、酒家、旅社、各类商店、美容美发店、照相馆、电器机械修理等,共有农业机械550台,2005 年全村人均收入 4070.2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