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概况
涂口社区位于岱东中间偏东。社区成立于2004年6月。现有总人口2182人,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
二、发展现状与优势资源
涂口社区主要从事盐业、农业,兼养殖、捕捞、工业、五匠等。2008年人均收入约12000多元。社区有60多亩绿色有机茶园,其茶叶被称为“蓬莱仙茶”,是浙江省名茶。社区种植的桃子果大形美,被称为“贡桃”。另有近300亩养殖塘,常年亩产量在800—1000斤左右。社区还有近20亩的鱼苗基地,常年繁育各类淡水鱼苗近百万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921102 | 316000 | -- | 查看 涂口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峰社区 |
北峰社区简介 地理位置: 北峰社区位于岱东镇中部,地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东北与涂口村相接,西边与虎斗村相邻,南面靠双峰盐场,社区管委会驻地曹家,距镇政府100米,同时也是岱东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驻地;岱东中心小学,岱东农贸市场,岱东镇医院这些与渔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也在社区辖区内。 基本情况: 北峰社区是一个渔、农、工、盐多业并举的综合社区,主要由北一、北二和北峰三个自然村组成。到2013年12月,社区共有村民1298户,人口为3193人,地域面积4.6平方公里左右,有水旱田面积1203亩,有山林面积1230亩,有盐田面积1224亩。水产养殖面积265.3亩,渔船(含渔运船)21艘,辖区内有个私企业8家,家庭工业17家,2013年全社区实现社会总产值7974.3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3.4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416元。 经济建设: (一)组建岱东五匠服务公司,整合传统产业进行转型。 所谓“五匠”即为传统的泥匠、木匠、漆匠、船匠和铜匠。辖区内"五匠"虽有相当数量,但一直处于松散状态,单户单干,用工住处闭塞,较难常年揽到业务,很多"五匠"一年干不到100天,加上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五匠平均收入较低,仅6000元左右。岱东五匠服务公司的成立无疑整合五匠资源,形成五匠合力,广开就业渠道,形成用工信息网络,有活大家干。同时,对五匠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以优质的服务创出"岱东五匠"品牌,用品牌赢得市场,使五匠增收,公司赢利,09年集体创产值2300多万元,随着市场的打开,将进一步把公司规模扩大成集建材、建筑、装修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司,届时将吸纳周边更多的闲散五匠劳动力,引领他们走上致富道路。 此外,社区还努力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激发村民创业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扶持他们自主开展创业实践。 (二)利用闲置场地,积极发展家庭工业。 通过组织社区内的下岗或待业的人员,利用闲置的房子开办家庭工业17家,新开办一家纸杯厂,具有投入少,收入稳定等优点,同时提高了辖区内闲散劳动力的再就业比率,增加了就业的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区的经济发展,不但增加了居民的家庭收入,也创造了社会经济效益。 特色农业: 以高效生态渔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渔农业。 1、继续发展大棚草莓种植基地。 通过品种改良,改进栽培技术等,抓好大棚草莓的无公害产品认证,提高大棚草莓的产量,扩大种植规模,2011年,新增草莓种植60亩,使之成为岱山县主要草莓产区。种植草莓成为村民的致富道路之一。 2、近几年的绿化建设,社区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公路宜绿化长度为3400米,已全部进行绿化,种植樟树、女贞900株;村道宜绿化长度为7600米,全部进行绿化,种植红叶树、茶梅、樟树等8736株,草坪1万平方米;新增休闲地7330平方米,种植樟树、银杏、加拿大棕榈、女贞等4000株,草坪7000平方米;庭院绿化1027户,种植樟树、茶梅及各类盆景2990株(盆);现有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群众庭院绿化率达79%以上,道路绿化率达到100%。3、水改旱60亩,新建蔬菜基地,目前社区共有蔬菜基地135亩,2011年创收入310万元。 4、积极寻找新的致富道路,发展苗木基地170亩,增加经济收入11.8万元。2011年配合社区美丽海岛建设通过土地资源整合,消灭抛荒地,投入资金80万元在俞家岙60亩抛荒地建设森林绿色苗木基地,种植樟树、女贞780株,绿化率达100%。投入10万元在东兴中路、西路两旁进行庭院绿化。 5、2009年先后投入210万元新建娱乐、健身、休闲场所面积9000平方。投入30万元创建市级卫生社区之机投入水网改造,打造东兴中路精致一条街。新装路灯56盏。 2010年投入6万元在北一方家岙自然村新建绿化健身场。9月在刘四房公园一个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用来种植樟树、球树、女贞等8736株,草坪约1万平方米。9月在刘四房公园一个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用来种植樟树、球树、女贞等8736株,草坪约1万平方米。 2012年投入150万元对东兴中路及东兴西路两旁村民民房墙体进行了美化工程。后又投入80万元打造森林绿色苗地,投资40万元在环北公路两旁45户村民进行精品岙改造庭院绿化,30万元在俞家岙60亩抛荒地建造水果乐园。 6、合理发展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 ⑴发展效益农业,巩固淡水养殖业,加强引进高科技南美对虾养殖技术,并成功试养了双庄养殖,通过多种渠道,2011年创收入226万。 ⑵在继续发展扶持老鹰山无公害放养鸡养殖场的基础上,2011年又新开发牧獐乐园放养鸡养殖场,共计年产蛋鸡7500只,闻名全县。 社区文体: 健康活跃的生活方式是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的重要标准,社区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为此,社区大力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努力提升居民群众社会幸福感,使辖区呈现出健康、活跃的文化生活氛围。舞龙队、排舞队都深受社区村民喜爱,其中,社区妇女参加的健身排舞表演,在“迎60华诞,创和谐岱东”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在县第二届“种文化”文艺汇演获二等奖。曾先后获得优秀党组织、十佳社区(村)党组织、基本小康社区、舟山市卫生村、四星级绿色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绿化建设已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找差距、弥补不足。重点推行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把环境保护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绿色文明社区。 |
涂口社区 |
一、社区概况 涂口社区位于岱东中间偏东。社区成立于2004年6月。现有总人口2182人,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 二、发展现状与优势资源 涂口社区主要从事盐业、农业,兼养殖、捕捞、工业、五匠等。2008年人均收入约12000多元。社区有60多亩绿色有机茶园,其茶叶被称为“蓬莱仙茶”,是浙江省名茶。社区种植的桃子果大形美,被称为“贡桃”。另有近300亩养殖塘,常年亩产量在800—1000斤左右。社区还有近20亩的鱼苗基地,常年繁育各类淡水鱼苗近百万尾。 |
虎斗社区 |
虎斗社区位于岱山蓬莱仙岛的东北部,距岱东镇政府约2.5公里,东与高宫线相隔,南与高亭镇板井潭村相连为界,北背靠山与泥峙相隔,陆地总面积为4.87平方公里,有六个自然村,户1490户,人口3537人。 虎斗社区一直来是以农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从责任田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目前以工、农、牧、渔并举的产业格局。全社区总劳动力2197人中、从事二、三产业占2/3,男劳力从事五匠较多,在我县颇具规模且享有较高声誉的“岱山昌达建筑公司,就是从五匠中拔尖发展而成的,区域内有“浙江岱山兴发玩具厂”等大小企业8家,主要生产玩具、毛绒、汽车配件、仪表配件。全社区有盐田1217亩、水田1211亩,其中有100亩水田种植莲藕、茭白等经济作物。旱地162亩,以种植番薯、油菜为主。山林3051亩,其中杉木林180亩,其余为杂木自然林,随着经济林的开发,现发展果木林园386亩,主要种植桃子、葡萄、杨梅、桔子等。全社区主要经济来源为盐田返农款、企业房屋设备租金、土地承包款,年可用资金35万左右。 2012年全社区实现社会总产值11384.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5333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9.9万元。虎斗社区因横居中心的一座似卧虎状山形故而得名,三面群山怀抱,林木葱茏,环境恬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每年三月份,半山腰整块连片的油菜花与桃花相辉映,使踏青的人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朝南面高处看,便是岱山知名的海拔约282.7米磨心山慈云寺,每在云雾缠绕中,隐约可见宝塔的半身和寺的顶部,犹如仙境一般,每到冰天下雪花时,不用出门就可看到蓬莱十景之一“白峰积雪”,由于山峰朝向东南,下点小雪,就把山峰打扮成银装素裹,而别处山峰根本看不到雪景,故此处容易积雪而得名。区域内有千年古刹超果寺,离社区办公点仍百米开外,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距今有千余年是岱山境内历史最久,保存较好的寺庙之一,也是舟山市最古老的寺院,为舟山四大寺之一,清乾隆年间重修,1992年被岱山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
龙头社区 |
龙头社区位于岱山县本岛东北部 ,紧靠省级风景区鹿栏晴沙,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是一个四村合一,以村建社区,农、渔、盐、工多业并举的新村庄,社区现有人口3019人,户数1209户。社区有正式党员95人,其中女党员15名,下设三个支部,即龙头农业一支部、龙头农业二支部、龙头渔业支部。社区辖区内有耕地面积1317亩:其中旱地745亩、水田572、山林面积2360亩、机动地面积29亩,盐滩591亩,有各类船只54艘。有个私企业7家,市级家庭工业示范点1家,劳动年龄人口1987人,实有劳动数1952人,其中一产679人、二产465人、三产598人。2007年底实现社会总产值1.4767亿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35万元,村民户均收入32828元,劳均收入20333元,人均收入13150元以上。从1999年至2007年一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县级文明村,2004年9月被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村,2005年底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8年5月被舟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舟山市渔农村基本小康社区。 |
沙洋社区 |
在2003年9月,由冷坑、庙后、沙渔三个自然村撤并为一村。社区设1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实行一社一村一经济合作社运行。社区主要从事渔、农、工、盐、兼养殖多业并举。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深入,整个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渔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社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2007年全社区实现社会总产值1.0439亿元,村级集体人经济收入约85.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1000余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