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岱东镇位于岱山岛东部,东、北濒临竹屿港,岱衢洋,南接高亭镇,西临东沙镇,境内有大、小8个岛屿,陆地总面积22.97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镇人口14667人,5923户,镇政府驻地东兴中路,距县城高亭镇5.6公里。历史沿革岱东镇历史悠久,位于北二村的大舜庙后墩遗址证实,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相传2200年前,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寻找仙药至岱东后沙洋。至清时,岱东分属定海县蓬莱乡岱一、岱二两庄,民国年间,为定海县东和乡;1949年为翁洲县岱东乡;1950年5月岱山解放,仍为岱东乡,属定海县;1953年11月,划分为沙洋、龙头、虎斗、北峰、南峰5个乡;1956年5月,虎斗、北峰、沙洋、龙头4乡合并成立岱东乡,同年10月,岱东乡划分为岱东、北峰2乡;1958年10月,为岱中人民公社岱东、北峰2个管理区,属舟山县;1961年10月,成立岱东人民公社;1962年6月复属岱山县;1972年3月,所属板井潭大队划入南峰公社;1984年岱东人民公社改为乡;1995年8月改为岱东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47万人 | 22.97平方公里 | 330921102 | 316000 | 0580 | 查看 岱东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北峰社区 | ·岱山旅游·岱山特产·岱山十大特产·岱山十景·岱山名人·舟山 | 0 |
---- |
查看 北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涂口社区 | ·岱山旅游·岱山特产·岱山十大特产·岱山十景·岱山名人·舟山 | 0 |
---- |
查看 涂口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虎斗社区 | ·岱山旅游·岱山特产·岱山十大特产·岱山十景·岱山名人·舟山 | 0 |
---- |
查看 虎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龙头社区 | ·岱山旅游·岱山特产·岱山十大特产·岱山十景·岱山名人·舟山 | 0 |
---- |
查看 龙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沙洋社区 | ·岱山旅游·岱山特产·岱山十大特产·岱山十景·岱山名人·舟山 | 0 |
---- |
查看 沙洋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高亭镇 |
岱山县高亭镇是岱山县的县城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的中心,全镇陆域面积52.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4.92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7.56公里。该镇处于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要害,面向西太平洋经济带,国际航线穿越县境。该镇离定海11海里,宁波46海里,上海108海里,是全县政治重镇,经济强镇,地域大镇的海洋经济强镇。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91亿元。 近年来,高亭镇积极实施"小城镇、大略"和"小岛迁、大岛建"的总体规划,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巳建设了滨港大道、长河路双车道、沿港西路改建、安澜路商业街等重点工程,城区17条主要街道巳拓宽改造成水泥路,所有居民区街巷弄路面均巳硬化。城区旧房改建巳基本完成,新型成套、五六层住宅楼、一大批工厂、商店公用事业建设覆盖整个城区。电力供应充裕,镇内居民均饮用洁净的自来水,通过实行主体绿化工程,城区公共绿化面积达29000平方米,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63平方米,全镇面焕然一新。通讯设施更新换代,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小灵通网络覆盖全镇,宽带网进入千家万户,完成光缆铺设及电话程控化,开通了国际、国内自动直拨,电话入户率达到68%。交通网络日臻完善。高亭镇作为岱山的县城镇,是岱山的交通枢纽,全镇水陆交通便利。水路有客轮,快艇通往上海、宁波、定海,县内交通网络健全,通往大衢、长涂、官山等岛每天都有客轮和渡船,陆路交通每天都有班车通往全省各主要城市。 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蓬莱仙芝"茶园位于高亭镇 磨心山峰,占地300亩磨心山冬春季节,云雾沐浴茶林,茶园土质肥沃,叶衣特别鲜嫩,洁净均匀。精心制作,茶叶色、香、形兼优,好水沏茶,一股自然清香扑鼻而来,味醇而雅,色香不绝,可与杭州"龙井"相媲美。慈云禅院,位于岱山岛磨心山上,此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后又新建极乐大殿、地藏殿、玉佛殿、观音洞等,总建筑面积达4535平方米,四周林木参天,绿树掩映。新落成的建筑群庄严雄伟,金碧辉煌,与上端的大雄宝殿、仙芝茶庄和南北牌楼上下呼应,利用折光原理用玻璃嵌而成的"华藏世界"使人有朔迷离神秘莫测之感。慈禅院的西北首便是岱山蓬莱十景之一的"白峰积雪"。. |
东沙镇 |
东沙镇位于岱山岛西北端,北濒岱衢洋,东邻岱东镇,南与高亭、岱西两镇接壤。最大海湾由西沙角、念母岙、沙河口自西而东环列,至山渚头岬角形成半圈状。镇区座落-湾东角--史称"东沙角",镇由此得名。境内有东垦山、大寨子山、小寨子山等岛屿。总面积23.4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 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冬暖夏凉。全镇辖东沙、桥头、念母、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东沙捕捞队,宫门、书院、泥峙、余金、江窑、江窑湖、司基7个行政村。2003年末有居民9000户,总人口20268人,其中非农户口3208户,6712人。镇政府驻地宫门,距县城9公里。历史沿革东沙镇历史悠久。境内位于念母的北畚斗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3000-4000年前东沙已有居民生息。相传2000多年前秦方士徐福为始皇求长生不死药,曾由东沙角山嘴头上岸,涉足蓬莱山(岱山古称)。五代时,山嘴头已为高丽朝贡船舶休憩之地。宋元丰元年(1078年),东沙属蓬莱乡(唐时起为岱山乡名)。明废昌国县为乡,东沙属昌国乡。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置定海县,乡以下设图、岙,东沙属蓬莱乡念母涂岙。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乡以下改为庄,东沙属岱二庄。清光绪《定海厅志》始称东沙角镇。清宣统二年(1910年)岱山建置为镇,东沙属岱山镇。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东沙始建为镇。1939年日寇入东沙,设立"自治会",内称"东沙特别市"。1949年建立翁洲县,列为甲级镇。1950年5月岱山解放后,隶属定海县岱衢区,建立建制镇。1953年至1955年为岱山县政府驻地,称直辖镇。1958年10月改镇为东沙人民公社。1962年6月,复称东沙镇。2003年12月8日,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销原东沙镇建制,与泥峙镇、高亭镇司基村合并成立新东沙镇。. |
岱东镇 |
基本概况岱东镇位于岱山岛东部,东、北濒临竹屿港,岱衢洋,南接高亭镇,西临东沙镇,境内有大、小8个岛屿,陆地总面积22.97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镇人口14667人,5923户,镇政府驻地东兴中路,距县城高亭镇5.6公里。历史沿革岱东镇历史悠久,位于北二村的大舜庙后墩遗址证实,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相传2200年前,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寻找仙药至岱东后沙洋。至清时,岱东分属定海县蓬莱乡岱一、岱二两庄,民国年间,为定海县东和乡;1949年为翁洲县岱东乡;1950年5月岱山解放,仍为岱东乡,属定海县;1953年11月,划分为沙洋、龙头、虎斗、北峰、南峰5个乡;1956年5月,虎斗、北峰、沙洋、龙头4乡合并成立岱东乡,同年10月,岱东乡划分为岱东、北峰2乡;1958年10月,为岱中人民公社岱东、北峰2个管理区,属舟山县;1961年10月,成立岱东人民公社;1962年6月复属岱山县;1972年3月,所属板井潭大队划入南峰公社;1984年岱东人民公社改为乡;1995年8月改为岱东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
岱西镇 |
地理概况:岱西镇是岱山县西部的一个战略重镇,位于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中部,岱西三面环海,海岸线绵长,总长约20公里,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距正在开发建设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仅11海里,是以浦东为龙头的长三角开发前哨。县重点工程――接轨大小洋山车客渡码头和连岛跨海大桥接口地址定位于岱西双合,使岱西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 岱西共有陆地面积25.9平方公里,其中在本岛的25.46平方公里;有西垦山、花鼓山、凉帽山等岛屿10个;最高山岗南大山,海拔158.6米。镇政府驻地摇星浦小集镇,距县城高亭镇9.5公里。岱西镇交通便利,县级公路浪仇路、念双线贯穿全镇,东临岱山机场,在摇星浦村建有旅游直升机机场。 行政区划:岱西镇是一个以盐业为主,工、农、渔各业并举,第三产业健全的乡镇,盐田面积达13000亩,拥有全省最大的村集盐场。岱西镇共辖5个社区、11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10个,渔业村1个。2004年末全镇共有6008户,15438人。 经济建设:岱西历史上以盐著称,为全省最大的原盐产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以盐农为主要产业结构。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从岱西实际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出了“突出工业、拓展旅游、巩固养殖、稳定捕捞和盐农业”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几年来的上下努力,各业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完成总产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工业利税1033万元,增长18%,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增幅在35%以上;盐农渔业生产喜获丰收,盐业总产量7.09万吨,总产值1878万元,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1572万元,比上年增长8%;渔业总产量6402吨,总产值6006万元,分别增长18%和38%,其中养殖产量3726吨,产值4200万元;镇级地方财政收入105.06万元,同口径比增长25%;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渔农民人均收入5850元,增长8%。 特别是随着全县建设七大基地战略的实施,岱西丰富的沿海岸线资源、富有特色的石盐农旅游资源、广阔的土地资源等潜在的资源优势日益凸现.工业方面,逐步形成了船舶修造、玩具微电机、皮鞋制造、水产品加工四大块状。. |
长涂镇 |
地理概况:长涂镇位于浙东沿海岱山岛东部,其东临公海至小板岛与东海相连,距中街山渔场15海里;南濒黄大洋,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遥遥相对;西邻岱山本岛与县城高亭隔一水道;;北倚岱衢洋。辖地包括大、小长涂山、大圆山、多子山、大、小西寨山等90个岛屿。陆域面积58.5平方公里,其中大长涂山43.27平方公里,小长涂山10.88平方公里。大、小长涂岛间夹一条长7.8公里,宽400-700米的长涂港。万吨级是船舶可自由进出,是国家二级渔港,舟山渔场著名的避风良港。镇政府驻地倭井潭,距县城7海里,距宁波50海里,距上海97海里。 历史沿革:清道光二十一年,属定海县蓬莱乡长涂庄;宣统二年(1910年)置长涂乡(第二十一乡)属定海县;民国年间为定海县长涂乡;1949年为翁洲县长涂乡;1950年5月解放后,仍为长涂乡,属定海县岱山区;1953年11月分长东、长西、江南、新湾、沙湾、中柱、西剑、东剑8个乡,建长涂区,属岱山县;1956年10月,分设长涂、江南、长东3乡;1957年3月,长东乡更为东剑乡;1958年10月,长涂、江南、东剑3乡合并,建长涂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划出西剑、东剑、外达昆、杨梅坑等大队,建东剑人民公社;1962年5月,长涂、东剑人民公社复属岱山县;1984年5月,长涂、东剑人民公社改为长涂、东剑乡;1986年1月,长涂乡改为镇;1992年5月,撤东剑乡,并入长涂镇,1995年11月建立东剑办事处。1995年11月,建立东剑办事处;2005年2月,撤消东剑办事处,新建东剑村。全镇辖9个行政村。2004年末,全镇有6411户,14898人。 行政区划:长涂镇是一个集渔、工、商、贸于一体,舟山市渔业、海运业重镇之一,素有""东海明珠,蓬莱渔乡""之美誉,地辖15个行政村(其中渔业村10个,农业村3个,其他村2个)。80%左右的劳力从事海洋捕捞和海上运输业。全镇辖9个行政村。2004年末,全镇有6411户,14898人。 经济概况:长涂经济历来以渔业为主,具有丰富的渔业、港口优势。现有作业船只240余艘,钢质化率80% 。. |
衢山镇 |
|
秀山乡 |
秀山岛曾名兰秀山,位于舟山群岛中部海域,介于舟山本岛和岱山本岛之间,东临黄大洋,西频大猫洋,距舟山本岛2.5海里,岱山本岛3海里,陆域面积22.88平方公里,在舟山诸岛中位列第九。秀山以岛建乡,辖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500户8600人,另有大小牛轭山、长山、青山等17个无人岛屿,陆地面积24.26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约占70%。最高峰梅山岗位于秀山岛中部,海拔207.5米。岛上山青水秀,生态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6%。全岛淡水资源相对丰富,共有大小水库33座,总容量168万立方米,其中位于岛东北面的馒头山水库库容量50万立方米,为岛内最大水库,并建有一座日供水1200立方的自来水厂。全乡供电实现与舟山本岛空中高压联网,建有110KV变电所一座。主道海兰线贯穿全岛,连接海岙、兰山两个码头,为黑色三级公路。海岙码头位于岛东端,是通往县城高亭的进出码头;兰山码头位于岛南端,是通往舟山本岛的进出码头,并开通了汽渡和快艇,交通便捷。主要港口------兰山港位于岛西南,是浙江省著名的深水良港,已有目前舟山市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日本常石集团(舟山)修造船基地落户该港区。 秀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载,岛上的长寿禅院始建于后汉乾佑2年(公元949年)。明代洪武19年(公元1368年)因实行海禁,岛上居民尽数迁入内陆,秀山曾一度荒落。公元1688年,康熙下诏重开海禁,岛上才重有居民迁入居住。民国年间,秀山与定海大沙、小沙、马岙合称富都乡。1950年解放后,属定海县岱山区。1953年11月,以岛设区,属岱山县。1972年3月划归定海县,1976年11月复归岱山县。 秀山素有“兰秀文化之乡”的美称,岛上居民崇教重教风气浓郁,曾孕育过诸如厉骇谷等历史名人。中小学教育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便通过了省“两基”验收,秀山乡文化站也曾连续三次被评为省一级文化站。近年来为配合旅游等经济发展需要,以厉家文化为代表的兰秀文化被逐渐发掘,并越来越显示出它深厚的底蕴和研究价值。 秀山岛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以九子、三礁、吽唬三个沙滩为主的东部沙滩群,面积逾万亩,沙滩沙质金黄松软、坡度平缓,夏秋两季海水清澈、波平浪静,三面有碧绿的群山环抱、林木葱郁,是建造海滨休闲度假区的理想选址。目前九子沙滩已被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