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与藕池村相隔一条银山街,南临池头村、西边与北边与上保村接壤,并与路桥中学和螺洋小学相邻近。南山街穿境而过,村庄总面积85亩,村民建房200多间,共有人口105户、380人(选民298人),正式党员17名,预备党员1人。随着路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向北屋村改造后,村民逐渐转产和转业,从事经商或办起了企业,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100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2004年以来向北屋村被授予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6.1),浙江省绿化示范村(2008.10),市环保宣传示范村(2005年),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村(2008年),区民主法治村、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2003年,因启动吉利汽车城项目,向北屋实行整村异地重建。村两委以此为契机,带领全村村民,自发筹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以拆旧建新的方式,分区块实施旧村改造。2004年,一个式样新颖、宽敞明亮的的农民住宅小区建成,总计200多间,全村100%的村民住上了新居。
新村建成后,按照路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硬化、亮化,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村民的供水、排水都纳入城区管网,自来水入户率、生活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卫生厕所改造率达100%;村内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处理,由专职的环卫工人进行保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村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村民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家家都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60岁以上的村里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0元的养老补贴,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除此,村两委于2007年特地新建了老人协会大楼,成为老年人休闲的好去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004004 | 318000 | -- | 查看 向北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藕池社区 |
路桥区螺洋街道藕池居地处螺洋街道的东部,紧邻路桥城区,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居,银安街、银苑路、南山街、文化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分为14个小队,占地面积119亩,243户,892人。党支部书记陈方柯,主任罗海滨,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学训。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1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2012年藕池居被评为路桥区五星级廉洁村、先进妇代会、区“十佳”文化精品村(居)和一级文化广场荣誉称号。螺洋街道藕池居便民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电话一、名称:路桥区螺洋街道藕池居便民服务中心二、地址:路桥区螺洋街道藕池居一楼三、邮编:318053四、服务电话:0576-82355110、82361128投诉电话:0576—82355303五、中心主任:陈方柯,联系电话 13586061018六、-队伍情况:-:卢金凤,联系电话 15867012510,编号:3L3022七、服务承诺:1、方便办事群众 |
二友村 |
二友村共有生产队18个,农户239户,人口837人,耕地面积458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9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集体收入主要以厂房出租为主。 |
樟岙村 |
樟岙村西临即将建成的台州货运总站和财富大道,紧靠台州吉利洗车城,路院路穿村而过,距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仅4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总人口895人,258户,党员21人,村民代表14人;村耕地总面积585亩,非耕地面积345亩,山林面积185亩。 该村办有樟岙采石场、浙江力安电缆厂两个集体企业,15家从事鞋帽、服装生产的个体私营企业。2006年,樟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584元。 2006年2月份,台州市二期供水工程水厂本部建设落户该村,现整村拆迁,全部村民暂住在临时过渡房,安置小区正在紧张建设中。 2004年,荣获螺洋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 2006年,荣获螺洋街道村镇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
罗家池村 |
罗家池村位于螺洋街道的南边,东邻螺洋大岙里村,西邻黄岩区院桥镇下春村,南邻螺洋圆珠屿村,北邻螺洋火炬村,甬台温铁路与104复线贯穿该村,交通便捷。全村土地面积1205亩,山林面积228亩,人口385户,1346人,分为17个小组,人均收入8045元。铁路货运站及物流仓储建在本村,占用土地500多亩,整村整体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大加快。 我村两委团结,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开展。特别是在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拆除乱搭乱建、绿化美化村主街道等等,使山村面貌一新。 我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同步推进。我村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建立了会员联系户制度,实行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村民自治,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朝着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
大岙里村 |
大岙里村共有生产队10个,农户400户,人口1288人,耕地面积748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9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52元,集体收入主要以房屋出租费为主。 |
南山村 |
南山村南面是山,北面是水,依山傍水而建,故称之为“南山村”。历史沿革:1945年-入社,农民相互帮助1-8队叫做“三益村”,9-16队叫做“星光村”。1958年-南山、上保、池头、藕池四村被称为“南山片”。到1998年才叫做南山村。地理位置:南山村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路桥区西郊白云山下,地处螺洋街道的交通要塞,东与丁岙村相邻,南面环山,西与樟岙村相接,北与上保、池头村相连,交通发达,其中有路院公路、高速公路连接线。该村共有土地面积5161亩,全村人口2499人,715户,16个队组。南山工业区面积有500多亩,攘括了近百家企业。2011年南山村先后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妇女干部”、“先进就业村”。南山村有一座千年古寺叫“善法寺”,俗称“南山寺”。其位于南山村凤凰山北麓,依山而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建时赐额为禅宗寺院。寺院里一有颗远近闻名丹桂,形状似伞,护着整个寺院,该树于1936年由寺院里的云晓主持所种。在2009年10月南山寺庆典暨药师塔奠基。南山村另外还有两座寺庙,分别是灵康庙(又称南山殿)与五虎殿,守护着南山村的每位村民。 |
向北屋村 |
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与藕池村相隔一条银山街,南临池头村、西边与北边与上保村接壤,并与路桥中学和螺洋小学相邻近。南山街穿境而过,村庄总面积85亩,村民建房200多间,共有人口105户、380人(选民298人),正式党员17名,预备党员1人。随着路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向北屋村改造后,村民逐渐转产和转业,从事经商或办起了企业,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100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2004年以来向北屋村被授予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6.1),浙江省绿化示范村(2008.10),市环保宣传示范村(2005年),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村(2008年),区民主法治村、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2003年,因启动吉利汽车城项目,向北屋实行整村异地重建。村两委以此为契机,带领全村村民,自发筹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以拆旧建新的方式,分区块实施旧村改造。2004年,一个式样新颖、宽敞明亮的的农民住宅小区建成,总计200多间,全村100%的村民住上了新居。 新村建成后,按照路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硬化、亮化,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村民的供水、排水都纳入城区管网,自来水入户率、生活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卫生厕所改造率达100%;村内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处理,由专职的环卫工人进行保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村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村民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家家都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60岁以上的村里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0元的养老补贴,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除此,村两委于2007年特地新建了老人协会大楼,成为老年人休闲的好去处。 |
高洋应村 |
高洋应村地处路桥区西部,螺洋街道北部,与桐屿街道为邻,全村总面积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亩;总人口 758人,人均年收入5000元,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 该村地形平原低洼,河网密集,是个四面被粮田包围的孤岛村,交通仅以一条6米宽的村主干道路出入,东通财富大道,南通上倪村。早在唐代年代,由于高洋应和后郑一带地处低洼,内河不畅,遇大雨天气,经常汪洋一片,常年累月,形成一块高地,集聚民居,属称高洋应。民国年代,高洋应和后郑村合并为高郑村,解放后又称为高洋应;1976年,高洋应又称为朝阳大队,属螺洋公社管辖;1983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改称为村,又命名为高洋应村,直至今属螺洋街道管辖。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该村建立了100平方的文化俱乐部和500平方的健身场,设立图书室,供村民读书、看报,健身、娱乐。今年,对村主干道路进行修建,柏油渣硬化2000米;整修机耕路4500米,进、排水渠5600米;安装路灯60盏,实行村居绿化,卫生改厕,全面取消露天粪坑,建造公共厕所,并由专人负责打扫及主村垃圾的清理、收集、转运。 |
车头村 |
车头村全村耕地面积542田,山林面积410亩,人均土地0.7亩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林继国、村委会主任林岩智,村监会主任林仙定,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左右,全村人均收入1万元,2012年度被评为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农业生产先进集体。 |
岙王村 |
岙王村共有生产队20个,农户294户,人口1141人,耕地面积297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7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93元。 |
螺洋社区 |
螺洋居共有生产队8个,农户306户,人口1005人(其中:党员30名),耕地面积297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5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元,集体收入主要以菜市场摊位费和房屋出租费为主。 螺洋社区与藕池社区、二友村、樟岙村、罗家池村、大岙里村、南山村、向北屋村、高洋应村、车头村、岙王村、火炬村、池头村、上保村、上倪村、园珠屿村、永远村、岘头林村、下寺前村、上寺前村、莲花社区、后郑村、东风村、双庙村相邻。 |
火炬村 |
火炬村地处螺洋街道西南部,距街道所在地约800米,东与大岙、南与罗加池、西为枧头林、东风、北与二友等村为邻,甬台温铁路、104西复线南北穿村而过。全村由东江、东园、西洋三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0亩。共有419户,23队组,总人口1610人,其中党员41人,村民代表23人。村民以种植业、经商办厂等为主,2014年村集体收入15万左右,人均年收入11000元。村党支部书记余凤正,村委会主任余纪鸿,村监会主任余福明。火炬村近年来分别获得路桥区基层党建考核评定“四星级”、区级综治先进集体、区“四星级”廉洁村等荣誉称号。螺洋街道火炬村便民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电话一、名称:路桥区螺洋街道火炬村便民服务中心二、地址:路桥区螺洋街道火炬村村部一楼三、邮编:318053四、服务电话:0576-82353500投诉电话:0576—82355303五、中心主任:余凤正,联系电话 13906580925六、-队伍情况:-:余纪龙,联系电话 13566818919,编号:1A0033 |
池头村 |
池头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位置优越。东、南两边与南山村相邻,西靠螺洋小学,北靠翠苑路、中间山水泾穿境而过。全村土地面积0.308平方公里,现绝大部分土地己被征用,2010年7月开始全村旧城改造立改套安置,2014年己建成完工。全村共173户,人口715人,正式党员39人。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近年来先后获得综治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多城同创先进集体。. 池头村与藕池社区、二友村、樟岙村、罗家池村、大岙里村、南山村、向北屋村、高洋应村、车头村、岙王村、螺洋社区、火炬村、上保村、上倪村、园珠屿村、永远村、岘头林村、下寺前村、上寺前村、莲花社区、后郑村、东风村、双庙村相邻。 |
上保村 |
上保村位于路桥城区西面,属螺洋街道管辖,灵山西街穿境而过。全村总人口1207人,村集体留地54.8亩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池方林,村委会主任张理正,村监会主任陈善满。2014年村集体收入210万元左右,全村人均收入12791元。曾被上级评为区级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村庄整治达标村、一级文化村,去年获得路桥区四星级廉洁村荣誉称号。一、名称:路桥区螺洋街道上保村便民服务中心二、地址:路桥区螺洋街道上保村村部一楼三、邮编:318053四、服务电话:0576-82362699投诉电话:0576—82355303五、中心主任:池方林,联系电话 13605761350六、-队伍情况:-:张学正,联系电话 13757652078,编号:3L3024 |
上倪村 |
上倪村位于螺洋街道西北边,全村有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019人,耕地面积460亩,是全街道鞋业专业村。上倪村作为首批家庭致富项目示范村,建立了巾帼创业基地。涉及到甬台温重点工程和110KV后施变工程。村党支部书记杨仙明,村委会主任邵福喜,村监会主任戴明昌。去年村集体收入75万元左右,全村人均收入1.5万元。去年被评为路桥区四星级廉洁村和文明村,多次获得区级基层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螺洋街道上倪村便民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电话一、名称:路桥区螺洋街道上倪村便民服务中心二、地址:路桥区螺洋街道上倪村村部一楼三、邮编:318053四、服务电话:0576-82359811投诉电话:0576-82355303五、中心主任:杨仙明,联系电话 13989698338六、-队伍情况:-:毕岩顺,联系电话 13968667636,编号:3L3025-:叶巧能,联系电话 13626659267,编号:3L3026 |
园珠屿村 |
园珠屿村地处螺洋街道东南部,与大岙、罗家池村为邻,东与温岭泽国镇相邻,西与黄岩院桥镇相邻,村小区面积93.8亩,其中耕地面积328亩,山地面积432亩;6个队组,总共167户,总人口643人,人均年收入10950元。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葡萄、杨梅等。地处平原低洼,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目前台州市粮食储备配送中心落入,正在进行全村改建,104国道、铁路南站贯穿。. 园珠屿村与藕池社区、二友村、樟岙村、罗家池村、大岙里村、南山村、向北屋村、高洋应村、车头村、岙王村、螺洋社区、火炬村、池头村、上保村、上倪村、永远村、岘头林村、下寺前村、上寺前村、莲花社区、后郑村、东风村、双庙村相邻。 |
永远村 |
永远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最西部,与黄岩院桥交界,主要以鞋帽产业为主。村庄占地面积600多亩,全村共有282户,1090人,党员38名。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多万元。2017年,永远村将打造“党建+商会”双强示范点。. 永远村与藕池社区、二友村、樟岙村、罗家池村、大岙里村、南山村、向北屋村、高洋应村、车头村、岙王村、螺洋社区、火炬村、池头村、上保村、上倪村、园珠屿村、岘头林村、下寺前村、上寺前村、莲花社区、后郑村、东风村、双庙村相邻。 |
岘头林村 |
岘头林村地处路桥区西部,紧邻台州市鉴洋湖湿地,土地面积0.4平方公里。整个村庄碧水环绕,绿树成林,环境优美,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湿地、休闲水乡”,有路桥“小可可西里”之美誉。全村户籍人口121户、443人,其中共产党员23名。近年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党建+美丽经济”,成功创建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省民主法治村和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岘头林村是一个全流转村。. 岘头林村与藕池社区、二友村、樟岙村、罗家池村、大岙里村、南山村、向北屋村、高洋应村、车头村、岙王村、螺洋社区、火炬村、池头村、上保村、上倪村、园珠屿村、永远村、下寺前村、上寺前村、莲花社区、后郑村、东风村、双庙村相邻。 |
下寺前村 |
下寺前村位于螺洋街道最南面,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南接温岭泽国镇,西接黄岩院桥镇,又与峰江街道相邻。104国道、甬台温铁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方便,离温岭火车站仅不到5公里。全村共有151户人家,共576人。党员17人。全村主要种植水稻、杨梅、桃树等适应亚热带丘陵地区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在两委班子共同的努力下,在新小区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寺前村与藕池社区、二友村、樟岙村、罗家池村、大岙里村、南山村、向北屋村、高洋应村、车头村、岙王村、螺洋社区、火炬村、池头村、上保村、上倪村、园珠屿村、永远村、岘头林村、上寺前村、莲花社区、后郑村、东风村、双庙村相邻。 |
上寺前村 |
上寺前村地处路桥区东南部,紧邻园珠屿粮食仓库,土地面积1843亩,其中耕地面积281亩,主要种植蟠桃、杨梅等经济作物。企业用地面积共13万平方米,以租赁方式出租给企业,现有包装、塑料制品、五金、灯饰、仓储等产业。全村共有24名党员,2016年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获得先进集体、台州市绿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整个村庄三面环山,绿树成林,更有百米飞瀑点缀其中。 上寺前村与藕池社区、二友村、樟岙村、罗家池村、大岙里村、南山村、向北屋村、高洋应村、车头村、岙王村、螺洋社区、火炬村、池头村、上保村、上倪村、园珠屿村、永远村、岘头林村、下寺前村、莲花社区、后郑村、东风村、双庙村相邻。 |
莲花社区 |
莲花社区范围为螺洋街道辖区内财富大道以东,中央山、文化路以南,商海南街以西,老路院路以北属于商品开发的小区。目前入住的小区为望景湾花园、名门嘉苑、绿城玫瑰园、香樟湖畔、香樟源、中盛豪庭、刚泰臻品、中央山公馆。截止2017年7月31日,该社区共有1268人,700户。社区党支部现有固定党员4人流动党员35人。 |
后郑村 |
后郑村地处路桥区西市场园区核心区块,紧邻财富大道、台州市客运中心(南站),毗邻台州吉利汽车城、中国日用品商城、路桥财富商贸城,西接高洋应与上倪两村。全村总面积819亩,户籍人口256户、1044人,其中村两委班子7人,共产党员32人。全村分为2个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到干,责任到人。2016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
东风村 |
东风村地处台州市路桥区西部,行政隶属于螺洋街道办事处,与黄岩区院桥镇岭下东村、梅山村接壤,又处于104国道西复线与路院一级公路、甬台温、金台铁路的交通枢纽区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0.94平方公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原汁原味。全村在册人口1456人、共398户。村两委干部共6名,有共产党员53名。. 东风村与藕池社区、二友村、樟岙村、罗家池村、大岙里村、南山村、向北屋村、高洋应村、车头村、岙王村、螺洋社区、火炬村、池头村、上保村、上倪村、园珠屿村、永远村、岘头林村、下寺前村、上寺前村、莲花社区、后郑村、双庙村相邻。 |
双庙村 |
双庙村集体经济雄厚,几年来共投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各项经费60多万元,保证了交通、通讯等工作的资金需要,保障了综治和“平安双庙”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推荐理由:双庙村把综治和“平安双庙”建设工作列入党支部、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每月7号召开“平安双庙“建设调度会,对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多措并举,狠抓社会综治工作。村综治站公室设在办公区二楼,配备了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用具、治安监控室、值班室、对讲机等设施,综治工作资料齐全,管理规范。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排查情况登记造册,及时上报综治委,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确定专人进行调处,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起,成功调处13起,排查率100%。加强了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租赁房屋的管理,今年以来,为220名暂住人口办理了暂住证,与全小区68家出租房屋的房主及租赁人员签订了《租赁房屋治安责任书》。还在小区内创建了“螺洋街道阳光驿站”,面积300多平方,设有活动室、谈心室、厨房、寝室等场所,对刑释解教人员及时建档、及时帮教,责任人定期向领导汇报帮教情况,实现了无脱管、无失控,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