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云和县 >> 紧水滩镇

紧水滩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紧水滩镇谷歌卫星地图)


紧水滩镇简介

  紧水滩镇位于云和县城北部,地处瓯江干流上游,距县城18公里,交通便利。东临石塘镇,南依浮云、凤凰山街道,西与赤石乡毗邻,北与松阳县大东坝镇接壤。镇域总面积147.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84人,辖22个行政村,其中有移民村13个。山林总面积184288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15885,油茶林19616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先后取得“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省级教育强镇”、“全国生态镇”、“全国环境优美镇”等荣誉称号。紧水滩于1987年建成紧水滩水力发电厂而设置建制镇。紧水滩水库的建成,使沿途形成了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紧水滩镇始终坚持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创业富镇”的发展战略。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以仙宫4A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农副产品,努力提升休闲旅游产业,精心打造“养生福地,渔人天堂”的金名片。魅力紧水滩诚邀各界朋友前来旅游观光!  紧水滩镇:辖金水坑、菖蒲垄、石浦、莲塘、乌弄坑、枫桶岗、梅山、龙门、龙渡、田垟、外垟、瑞滩、饭甄垄、梓坊、渡蛟、徐湖、桃子坑、大源、大南山、田铺、垟后、大牛2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0.25万,面积147.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金水坑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331125107 323000 0578 查看 紧水滩镇谷歌卫星地图

紧水滩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垟后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垟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水坑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金水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浦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石浦村谷歌卫星地图
梓坊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梓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外洋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外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垟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田垟村谷歌卫星地图
菖蒲砻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菖蒲砻村谷歌卫星地图
莲塘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莲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铺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田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渡蛟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渡蛟村谷歌卫星地图
桃子坑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桃子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乌弄坑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乌弄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南山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大南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徐湖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徐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源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大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饭甑砻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饭甑砻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山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梅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渡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龙渡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门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龙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枫桶岗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枫桶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牛村 ·云和旅游·云和特产·云和十大特产·云和十景·云和名人·丽水 0

----

查看 大牛村谷歌卫星地图

紧水滩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浮云街道

  浮云街道于2011年9月23日挂牌成立,位于云和县城东北部,浮云溪以北、新建路以东。是县人民政府驻地。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辖中山、浮云、青阳门3个社区,红光、象山、大徐、云章、庄前、局村、溪口、天堂坑等8个行政村和蔬菜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63个居民小组、93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末,全街道常住人口9655户(户籍6981户),常住人口约23625人(户籍16938人),其中:农业人口2160户6550人,非农业人口4821户10388人,流动人口2674户6687人。辖区内畲汉混居,有畲族人口654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亿元;农业总产值0.1亿元。财政总收入17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991元。耕地面积1907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22亩, 粮食总产量630吨。林业用地面积43327亩,山沿景观林5900亩,生态公益林35279亩,2011年完成义务植树5000株。辖区内有工业企业114家,从业人员1210人,其中:500万以上规模企业3家,从业人员224人,主要经营产品以阀门、木制玩具为主。有工业、商业服务业企业274家,有个体服务业1634家。辖区内有省城镇示范小学(江滨小学)一所,卫生室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医院2家,妇保所1家;计划生育率97.20%,综合避孕率92.55%,晚婚率88.19%。  

元和街道

   元和街道办事处:浮云溪以南,新建路以东,辖原云和镇元和1个社区和古竹、小徐、山脚、白洋墩、睦田、霞晓桥等6个行政村及原云坛乡沈岸、云坛、陈村、李山前、梅湾、靛青山、包山、沈村、竹坑、平里、苏坑、沈庄等12个行政村,人口2.08万,面积118.11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为仙宫大道401号(暂驻中山东路17号)。   

白龙山街道

  地理位置白龙山街道(Bailongshan Jiedao)位于东经119°30′22.59″~ 119°36′08.65″,北纬28°02′24.35″ ~ 28°06′35.74″。地处云和县城西南部,浮云溪以南,新建路以西。东邻元和街道,南接安溪畲族乡、雾溪畲族乡,西靠崇头镇,北至凤凰山街道。办事处驻箬溪社区城西路245号(现暂驻新华社区中山西路183号),电话区号0578,邮政编码323600。 名称来历 县城南面有白龙山,北面有凤凰山,两山相向而卧,呈龙凤态势,故街道取名“白龙山”。 政区沿革划分 街道属原云和镇的一部分。2011年9月,撤云和镇、云坛乡建制,分设浮云、元和、白龙山、凤凰山4个街道办事处。 2011年年末,白龙山街道辖原云和镇箬溪1个社区和瓦窑、大坪、黄水碓、程宅、河上、长田、隔溪寮、沙溪、新建、高胥、三门、村头12个行政村,下设7个居民小组、84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辖区面积35.1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800户11249人,非农业人口1623人,流动人口约3700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有少数民族约823 人,基本为畲族,畲族人口801人。   

凤凰山街道

  名称来历 因辖境内凤凰山久负盛名,故街道取名“凤凰山”。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9°29′35″~ 119°33′51″,北纬28°05′12″~ 28°11′00″。地处云和县城西北部,浮云溪以北,新建路以西。东邻浮云街道,东南与元和街道接壤,南接白龙山街道,西南与崇头镇毗连,西靠赤石乡,西北、北至紧水滩镇。办事处驻新华社区中山路376号,电话区号0578,邮政编码323600。   政区沿革 凤凰山街道由原云和镇部分而设。原云和镇明、清时属浮云乡一、二、五、六、七都,称坊廓。民国元年(1912年)改新东、新西二里。1930年改为新东、新西两镇。1935年合并称云溪镇。1939年改称箬溪镇。为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以来历代县治所在地。1942年6月~1945年10月,为浙江省临时省会所在地。1949年10月改名城关镇。1958年7月改名云和镇。l983年5月,镇内设东郊、建设、中山、大众、新民、新建、解放、新华、西郊9个居委会。1992年5月,小徐、局村二乡并入。1995年10月增设机关居委会。2001年11月沙溪乡并入。2002年7月,撤中山、建设、机关、东郊、大众、新民、新建、解放、新华、西郊10个居委会,设中山、新华、解放、浮云、元和、青阳门6个社区居委会。2008年7月,云坛乡霞晓桥村划归云和镇管辖。 2010年12月,蔬菜村就近并入社区。2011年8月,元和社区划分为元和社区和箬溪社区。2011年9月,撤云和镇、云坛乡建制,原云和镇西北部2个社区和10个村民委员会设为凤凰山街道办事处。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新华、解放2个社区和巧云、勤俭、新岭、河坑、杨家山、梅垄、西弄、贵溪、柘园、后山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0个居民小组、92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4763 人,城镇常住人口14552人,城镇化率98.57%。另有流动人口14782 人。总人口中男性7431人,占50.3 %;女性7332人,占49.7%;18岁以下 2798人,占19%;18~35岁3124人,占21.2 %;35~60岁 6442人,占 44%;60岁以上2399人,占16.3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799人,占93.5%;畲族人口共964人,占6.5%。2011年人口出生率 12.3‰,人口死亡率 7‰,人口自然增长率5.3 ‰。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4千米,总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8人。  

崇头镇

  云和县辖镇。1956年称太平乡,1958年称梅源管理区,1961年改称公社,1954年复称梅源乡,1989年建镇,更名崇头镇。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9.5公里。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梅源、黄地、岩下、洋背、栗溪、三望栏、崇头、下洋、南山、坑根、张化、梅竹、砻铺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农机修造、建筑、花岗岩制品、竹木加工为主。农业主种水稻。林业主产松、杉、毛竹、板栗。历史上系“云和生铁”生产地。.  

石塘镇

  云和县辖镇。民国24年建立石塘镇,1956年并双溪、小顺管理区,1992年撤并双港、小顺2乡,建石塘镇。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16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0.7万。省道丽浦公路过境。辖双港、规溪、下坑、上坪、滩下、石塘坑、张庄、高定、石塘、叶村坪、坪地、小顺、横山头、岭脚、北溪、黄庄、大源口、麻厂、长汀、高畲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油茶子。为县木本油料和板栗基地,出是网箱养殖基地。石塘水电站建于石塘村西,总装机容量7.8万千瓦。抗日战争期间,浙江铁工厂建在小顺村,1939年4月3日,-曾到厂视察。.  

紧水滩镇

  紧水滩镇位于云和县城北部,地处瓯江干流上游,距县城18公里,交通便利。东临石塘镇,南依浮云、凤凰山街道,西与赤石乡毗邻,北与松阳县大东坝镇接壤。镇域总面积147.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84人,辖22个行政村,其中有移民村13个。山林总面积184288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15885,油茶林19616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先后取得“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省级教育强镇”、“全国生态镇”、“全国环境优美镇”等荣誉称号。紧水滩于1987年建成紧水滩水力发电厂而设置建制镇。紧水滩水库的建成,使沿途形成了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紧水滩镇始终坚持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创业富镇”的发展战略。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以仙宫4A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农副产品,努力提升休闲旅游产业,精心打造“养生福地,渔人天堂”的金名片。魅力紧水滩诚邀各界朋友前来旅游观光!  紧水滩镇:辖金水坑、菖蒲垄、石浦、莲塘、乌弄坑、枫桶岗、梅山、龙门、龙渡、田垟、外垟、瑞滩、饭甄垄、梓坊、渡蛟、徐湖、桃子坑、大源、大南山、田铺、垟后、大牛2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0.25万,面积147.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金水坑村。   

雾溪畲族乡

  云和县辖乡。1949年改称雾溪乡,1959年置雾溪管理区,1981年建公社,1981年改为雾溪畲族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6.5公里。面积33.3平方公里,人口0.2万。梅(垄口)雾(溪)公路与丽浦线相接。辖雾溪、坪洋岗、水竹洋、西坑、砻头、岙头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兼种番薯、大豆。林业产松、杉、杂木,盛产毛竹,系县中药材基地。为县林业重点乡。.  

安溪畲族乡

  云和县辖乡。1958年建立温溪畲族乡,1959年分置温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公社,1989年复为乡称安溪畲族乡。位于县城南,距县城6.5公里。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下村、木樨花、黄处、下武、黄家地、严山、上村、东岱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造纸、竹木加工、粮食加工为主。农业主产水稻。林产松、杉、毛竹。.  

赤石乡

  云和县辖乡。1949年为赤石乡,1958年改称赤石管理区,1961年为赤石公社,1992年库北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12公里。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0.7万。丽(水)浦(城)公路过境,龙泉溪穿境而过。辖赤石、建升、建源、阴岩、建林、洋田、新林、张源头、临海洋、麻洋、担布坑、高山、店子、南洞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制玩具、电机修造、节能设备。农业主产水稻,兼种番薯、大豆、香菇。林业主产松、杉、杂木,系省用材林基地之一,担布坑村是省基地造林先进单位。境内有游览胜地夏洞天、龙儿洞、龙眼洞。.  


紧水滩镇特产大全




紧水滩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