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辖乡。1950年称嵩洋乡,1956年嵩洋乡、吴坑乡合并称张村乡,1958年称张村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0公里。面积64.7平方公里,人口0.7万。庆(元)景(宁)公路过境。辖张村、田头、金苏岱、后溪、吴坑、上吴坑、第五坑、山丘、西管岚、澄湖、南阳、风滩洋、联合、蔡川、高洋、松柏湾、岙头、东川、库山19个村委会。特产以生姜和山苍子最著名。乡镇企业有竹木和山苍子油加工。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64.7平方公里 | 331126204 | 323000 | 0578 | 查看 张村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上吴坑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上吴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后溪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后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库山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库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岙头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岙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田头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田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村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张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阳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南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联合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联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川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东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吴坑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吴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管岚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西管岚村谷歌卫星地图 |
第五坑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第五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澄湖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澄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山丘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山丘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阳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高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丝岱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金丝岱村谷歌卫星地图 |
蔡川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蔡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松柏湾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松柏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丰滩洋村 | ·庆元旅游·庆元特产·庆元十大特产·庆元十景·丽水品牌网·丽 | 0 |
---- |
查看 丰滩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松源街道 |
2012年3月23日下午,松源街道挂牌成立。 松源街道:松源街以西、五四村界以东的原松源镇区域和原四山乡。辖石龙、咏归、新建、同德4个社区,城北、西门、牛路洋、会溪、坑西、北门、南门、东门、菜业、底村、岙后、上庄、五一、五二、五三、五四、朱村、薰山下、薰坑、坪洋、高漈、三溪、班岱后、砻头、楼下、斜山、深鸟、九漈28个行政村,辖区面积 122.98平方公里,总人口3.82万人。 街道办公地点设在新建路126号(原运管所办公楼)。 松源街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较为平坦,松源河贯穿全境,境内山清水秀,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有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是浙闽边界经济贸易的集散地;还有较为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庆元县人民政府驻在松源街道,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松源街道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商贸、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新格局。 松源街道工业企业形成了以木竹制品、食品加工、制笔、汽摩配生产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框架,并在彩印、制药、刀剑、五金、石材等产业有了新的突破。 松源街道风光绮丽,古谓“濛洲八景”中就有巾子祥云、霞帔丽日、双潭石印、云鹤松荫、石龙烟净等胜景座落松源,经过重整修缮,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进士村”大济以充满远古神韵的扁鹊庙、飞檐斗拱的明清古建筑、神秘的古地道吸引着八方来客,生态公园、濛洲公园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绝佳去处。 |
濛洲街道 |
2012年3月23日下午,濛洲街道挂牌成立。 濛洲街道:松源街以东的原松源镇区域。辖濛洲、玉田、同济、洋墩4个社区,上叶、大坂洋、后碓、洋心、道岗、下滩、西演、应岭尾、姚家、吴宅、大坑、大济、半湾、周墩、喜鹊、田墩、黄象、街尾、下庄亭、半岱、乌石岭、下坞、范源、星源、林后25个行政村,辖区面积75.5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人。 街道办公地点设在后田街1号(原松源镇政府办公楼)。 |
屏都街道 |
2012年3月23日下午,屏都街道挂牌成立。 屏都街道:五四村界以西的原松源镇区域。辖八一、八二、八三、菊水、洋背、余村、蔡段、坑里、官山头、白岭头、坪坑、菖蒲洋1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01.08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人。 街道办公地点设在八都大街239号(原屏都镇政府办公楼)。 屏都街道有着丰富的农林资源,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余村蜜桔、“志东牌”甜桔柚、优质烤烟、花卉苗木、茶叶已成为屏都街道的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碧玉春、玉露、百山毛峰系列名茶荣获国家有机茶认证,远销海内外,有全县最大的苗木基地“浙南花木园”。屏都街道共有140多家企业,菊水工业园区犹如庆元工业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产品涵盖竹木精深加工、彩印包装、食品保鲜及加工等行业,区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是一块投资的热土。 屏都街道文化底蕴深厚,有余村庙会、舞龙灯等群众性传统习俗,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如景色秀丽的“百丈龙湫”、“槎水春澜”、“巾子祥云”和屏风山,菊水潭、白马山等文化古迹;有中学、完小、辅小各一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镇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齐全,屏都农民具有勤劳质朴、能歌善舞的特质,经常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逢年过节有舞龙灯、狮子灯、腰鼓、秧歌和余村、菊水庙会等群众性传统习俗,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
黄田镇 |
黄田镇位于庆元县西北部,素有庆元北大门之称。北邻龙泉市小梅镇,西靠福建省松溪县渭田镇,东南连接本县竹口镇,距县城松源镇43公里,至龙泉市56公里。黄真溪与西边溪在柏渡0汇流入竹口溪,是闽江之源,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黄田镇历史悠久,自建镇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以境内的黄坞、葛田村各取一字得名黄田。 全镇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黄田镇下辖27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除汉族外有畲、黎、土家、土、侗、满、傈僳等七个少数民族。全镇4775户,常住人口15621人,其中农业人口15065人。全镇林业用地面积147874亩,其中毛竹林面积80684亩,森林覆盖率81.7%。耕地面积14164亩。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19700亩,粮食总产量6245.9吨。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10元。 农业主要有“菌、竹、果、茶、烟、苗”等六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生产规模达2000万袋/年,其中灰树花1500万袋,香菇551万袋,灰树花鲜品产量4000吨,香菇1500吨。全镇有毛竹林面积8.1万亩,已开发的笋竹两用林基地5万余亩,并建立高效经营示范基地1000多亩。有茶叶基地2000余亩,其中有机茶基地2个300余亩;烤烟基地600亩;水干果基地2000亩;苗木基地500亩。山地养羊也初具规模,数量达4000余头。 镇党委、政府坚持 “特色兴镇、工业强镇”的工作思路,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全力构筑“一笔、一筷、一笋、一炭、一板、一帘”的工业经济框架,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增势明显,呈现喜人局面:2004年,工业总产值1.6亿元,技改投入1500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实现工业税收完成360万元;引进企业5家,新增企业14家,规模企业3家。. |
竹口镇 |
竹口镇位于庆元县西北,东与四山乡相邻,西与福建省松溪县交界,南和屏都镇毗邻,北与黄田镇接壤,竹口溪流经全镇,因溪得名。全镇面积171.9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9788人,人口密度为76人/k㎡。 竹口镇距县城32公里,距丽水200公里,省道龙后线贯穿全镇9个行政村,交通便利。1987年12月改为建制镇,1992年5月由原竹口镇、黄新乡、三坑乡扩并而成。 辖区内有中学一所,小学两所。境内有红军桥、古青瓷窑址等文物古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东海明珠文化乡镇”、“浙江省教育强镇”,2001年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2002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竹口镇资源丰富,风光优美,地质条件好,现有耕地9804.4亩,林地面积24万亩,笋竹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8.4%,马蹄岙电站,桐山电站,山后坑三级电站,岩后电站,山后坑一、二级电站(续建),新窑电站,竹源一级、二级电站(在建),建成后境内所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5万千瓦。 竹口镇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现代农业水干果示范园区、毛竹园区、药材林基地、茶叶基地、养殖业已成规模。教育、医疗、文化、通讯、工商、税收、信贷、供电等服务功能完备,合力扶工氛围浓厚,是理想的投资场所。目前已有造纸、水泥、医药、建材、纺纱、制笔、竹木加工等大小企业176家,其中双枪、美誉、佳缘等14家企业被列为县重点企业,形成了一双筷、一支笔、一块板、一张纸,一个精细医药中间体加工基地的五大工业支柱产业。. |
荷地镇 |
荷地镇位于庆元县东部,地处东径119°6′,北纬27°34′,东邻左溪镇,西靠岭头乡,南傍五大堡乡,北与贤良镇张村乡接壤,距县城43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荷地村,海拔1040米。全镇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1.997万亩。全镇现辖26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生产队139个。至2003年底,全镇共有3992户,14427人,其中农业人口13607人,劳务输出外出人数1542户,5649人。 荷地镇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类型,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地势中部高,南北低,平均海拔980米,最高峰海拔1442米,最低处海拔500米,是华东地区海拔较高,面积最大的中山台地,上洋湖林场和黄洋尖(大头山)有多种天然珍稀野生动植物。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77.6%,耕地面积占总面积8.4%,森林覆盖率72.6%,笋竹两用林资源丰富。主要矿藏已探明有铁、银、稀土、花岗岩等。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该镇从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发展,逐渐形成了“菌、竹、茶、果、蔬、养殖”为优势产业。2004年,全镇高山蔬菜复种面积达到2000亩。杨桥、苏湖、高住等三个村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推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拓展了该镇食用菌产业的生存空间。2001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荷地镇提出建立“万亩锥栗园区”,通过几年的发展,到2004年底,全镇锥栗总面积累计达7000亩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
左溪镇 |
左溪镇地处庆元县东部山区,东经119°22′,北纬27°37′。镇驻地左溪村,海拔435米,距县城67公里,东邻本县官塘乡,西连张村乡和荷地镇,南与福建寿宁相邻,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交界。总面积14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总面积21.5万亩,耕地面积6194亩。全镇辖行政村26个,自然村32个,生产队114个。到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9809人,户数2703户。 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6.5℃,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低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6.1℃,年降雨量2000毫米,相对湿度86%,年平均日照1528小时,年无霜期246天。 镇驻地左溪村,因村驻地河流左畔而得名。南宋年间从官塘乡官塘村徙居建村,民国时期南阳村合并称为左南乡。1951年建左溪乡,先后改为管理区,人民公社,1983年复称左溪乡。1984年由原荷地区划分建立左溪区公所,驻地左溪村,辖左溪、竹坪、青竹、江根、官塘五个乡。1992年5月撤区,由原左溪、青竹、竹坪三个乡扩并成左溪镇。 1990年起,全镇范围内推开袋料香菇栽培,左溪丰富的林木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香菇产量一路飚升,到1995年,全镇香菇段达950万袋,为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镇政府从长兴县引入经济作物——吊瓜,因本地地质和气温非常适宜吊瓜生长,吊瓜种植成了左溪农民致富的又一条途径,短短的几年间,吊瓜从初期的试种发展到目前的140多公顷,吊瓜效益凸显。2004年左溪成立了首家吊瓜种植合作社,吊瓜种植从此走上良性、有序的发展路子。. |
贤良镇 |
贤良镇位于庆元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全镇海拔在510-1100米之间,总面积76.1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1591户,5146人,山地资源丰富,有耕地4899亩,其中水田4585亩,林地面积9.7万亩,单位木材蓄积量居全县首位,森林覆盖率86.6%,素有“木材之乡”之称。瓯江发源地的南阳溪自西向东横穿贤良镇全境,溪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 贤良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资源丰富,出产香菇、羊、土鸡、毛竹、药材、烤烟、锥栗、茶叶、木材、田鱼、稻米、大豆等。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镇战略,2003年与省农业厅结对帮扶,大力扶持山地养殖、香菇标准化生产、毛竹示范园区、吊瓜基地、茶叶基地等,形成以食用菌生产为主,山地养殖、药材种植等为辅的效益农业之路,初具农业产业化规模,其中山地养殖、香菇标准化生产是县重点实施乡镇。二次创业以来,大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有新发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家,主要生产木制品、毛竹加工等为主,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1300万元,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达12000千瓦。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石川村市级示范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镇内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有古廊桥、古民居建筑群等。在镇富民强镇战略精神指导下,将建成一个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镇。. |
百山祖镇 |
庆元县辖镇。1961年属后广公社,1981年从后广析称黄皮管理区,1984年按驻地改称车根乡,1992年由车根乡、斋郎乡合并更改百山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面积91.1平方公里,人口0.4万。公路通县城和龙泉。辖车根、桐梓、黄皮、桥陌、斋郎、龙岩、栗洋、枫树坪8个村委会。是著名的香菇发祥地和产区。龙岩村是世界人工制菇鼻祖吴三公故里。境内的百山祖峰(海拔1 867.7米)是浙江第二高峰洞宫山主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绿色宝库”闻名遐迩,以“百山祖”命名的以“百山祖冷杉”为代表的珍稀树达种16种之多。. |
岭头乡 |
岭头乡位于庆元县东南部,乡政府驻地岭头村,南接龙溪乡和福建省寿宁县,倚举水乡、五大堡乡,北靠荷地镇、五大堡乡;东临荷地、左溪镇,面积123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90个村民小组,共有2886 户,10870口人,其中:农村10274人,非农业596人。是香菇生产专业乡,素称“中国香菇第一乡”。 岭头乡历史悠久,明属松源乡招贤里,清属松源乡第一、第二部,民国属际东乡,1950年新建岭头乡,1992年5月,原南峰乡撤销后和苏湖乡的八炉、包谢、芳村、白岩下4个行政村一起并入岭头乡。 岭头乡境内地势高低错落,峰峦密布,峻岭纵横,山间盆地海拔在600—1000之间,农田和村落主要分布在沿溪和盆地,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网纵横,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和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0250亩,山林174054亩,出产稻米、大豆、番薯、木材、香菇、灰树花、杏鲍菇、牛肝菌、茶叶、山苍子、毛棕、吊兰、狝猴桃等,昔以吊兰最著。经过20多年的改革,岭头乡已经发展成为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大乡。进入新世纪,岭头乡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发展、创新为动力,抓好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调整:2004年高山蔬菜发展1100亩;香菇标准化生产780万袋,烤烟生产60亩,药材种植140亩,稻田养鱼1500亩,锥栗园区累计6800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为今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工业经济长足发展:全乡共引进县外资金近100万元,在庆元县城兴办了鸿竹竹木、家瑞竹木、班门木业等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3万元,实现工业税收2.7万元。正在建设的龙井、杨溪、横岭等3座电站,为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五大堡乡 |
庆元县辖乡。1950年称濛西乡,1958年称濛西管理区,属新村公社,1961年称濛西公社,1984年更名为五大堡乡,1992年后广乡、杨楼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公路从西入境,东穿荷地至福建寿宁,南抵杨楼,北达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西距县城19公里。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五大堡、坛弄、北坑、西川、樟下、岩下、濛淤、高大、大洪、黄石、杨楼、半溪、后*n、东山后、阴头、西坑、后广、东坑、西洋、东岱、下 、盖竹、八洋、无平马、梧桐洋、南源、北择、甘山28个村委会。其中盖竹村1963年被农业部授予华东地区农业先进单位。以种植业为主,主产水稻、木材和厚朴。乡镇企业以小材加工和陶瓷生产为主。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庙——西洋殿就坐落境内,是各地菇民朝拜菇神圣地。. |
淤上乡 |
淤上乡位于庆元县西南,乡政府驻地山根村,离县城18公里,以原驻地得名。东靠松源镇,南邻隆宫、安南乡,西、北与屏都镇毗连。区域总面积为60.8平方公里。全乡辖行政村12个,自然村42个。至2002年底,全乡总人口8517,户数2357户,其中非农业人口7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0人。有耕地8688亩,山林69895亩,其中毛竹林18623亩。 境内地处浙西南山区,纬度偏南,热量资源丰富,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暖春早,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征明显。省道龙后公路自北向南横贯该乡而过,安溪自南穿流而至,东西两翼多山,中部河谷宽阔,水从东西两则注入安溪,经菊水村后与松源溪汇合。 全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于粮食种植,是庆元县粮食主要产地。境内毛竹资源丰富,有毛竹林18623亩,长砻、塘根两村具有悠久的竹编手工业历史。境内陶土和有色金属蕴藏丰富,出品日用陶器,有“陶乡”之称。 淤上乡长期以务农为主,粮食生产是基础产业。通过农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菌、烟、竹、茶”为优势产业,其它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1997年淤上乡开始了烤烟试种,迅速在全乡发展壮大,到2002年种植烤烟3720.4亩,遍及全乡12个行政村, 实现总产值622.5万元,人均单项产值712元。1992年撤扩并后,淤上乡陆续出现了一些毛竹加工厂,产品有牙签、工艺品等。进入本世纪后,淤上乡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企业数量、质量、规模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家庭工业发展迅速,来料加工在该乡悄然兴起。2003年度,该乡实现工业产值1120万元,工业税收为21万元。. |
安南乡 |
安南乡是庆元的南大门,地处浙闽两省的结合部,东邻五大堡乡、举水乡,南接福建省政和县,西攘隆宫乡,北交淤上乡、松源镇,省道龙后线公路从西北入安南乡直达福建省城。安南乡区域总面积8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山林面积10.8万亩,森林覆盖率85%,其中毛竹林3.2万亩(人均4.26亩,已开发培育笋竹两用林1.8万亩),立竹量347万株,是全县重点笋竹两用林基地之一。辖区14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2108户,7504人。10个村通准四级公路,4个村通简易公路。1992年在“撤区扩镇并乡”时,由原来的小安乡、南坑乡合并为安南乡,乡政府暂驻东村,距县城35公里。 安南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6,降水多在四至六月的梅雨季节,干旱期常发生在七至九月。 经济特产主要有:笋竹、锥栗、食用菌、烤烟、花卉等,发展前景较好,境内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及五岭根自然保护区,有白花岩、岗头庙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远近闻名。安溪村历来是笋、竹、菇、烟等集中收购点,是一个边贸重地,已经初步形成了边贸交易市场雏形,有“小码头”的功能。近年来,笋竹加工业逐步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毗邻地区的资源要素集聚点。 近年来,安南乡党委、政府坚持“提升效益农业,主攻特色工业,加快集镇建设”发展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规模特色企业,扎实开展“平安安南”创建和技能型政府建设,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200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72万元,工业总产值5394万元,工业税收入库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30元。. |
张村乡 |
庆元县辖乡。1950年称嵩洋乡,1956年嵩洋乡、吴坑乡合并称张村乡,1958年称张村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0公里。面积64.7平方公里,人口0.7万。庆(元)景(宁)公路过境。辖张村、田头、金苏岱、后溪、吴坑、上吴坑、第五坑、山丘、西管岚、澄湖、南阳、风滩洋、联合、蔡川、高洋、松柏湾、岙头、东川、库山19个村委会。特产以生姜和山苍子最著名。乡镇企业有竹木和山苍子油加工。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 |
隆宫乡 |
庆元县辖乡。1949年称隆宫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33公里,西、南与福建省政和县、松溪县相接,面积68.7平方公里,人口0.7万。公路有蓬(桥)源(头)、后(山桥)桃(园)两线。辖隆宫、林源、源尾、连湖、张地、源头、桃园、中村、里地、黄坑、小关、生水塘12个村委会。以农林业为主。农产水稻、大豆、番薯。林业产有毛竹、木材、松脂等。乡镇企业有门帘珠、包装箱、竹筷等。毛竹制品加工发展迅速。. |
举水乡 |
举水乡位于庆元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7千米,东部与岭头乡接壤,南与龙溪乡毗邻,西南部是福建省政和县岭腰乡,西连安南乡,北靠五大堡乡。乡人民政府驻地月山村,全乡平均海拔820米,全乡辖区面积7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8公顷,山地面积8400公顷。 举水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3.4度,极高气温为37度,极低气温为-12度,年降雨量2089毫米。全乡辖行政村16个,自然村25个,生产队63个。 全乡总人口6420人,户数1756户,其中:龙井面村为畲族村,人口48人。全乡有95%以上人口为吴姓。农村经济总收25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33元。举水乡月山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村,村内有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古迹,后坑村还保留一个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期遗迹“冰臼”群。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举水乡气候条件优越,土地酸碱度适中,所产的茶叶“银屏茶”品质优良,清醇味厚,久负盛名,曾列为贡品。“牛肝菌”生长条件和特殊性,生产量十分有限,由于其味道十分鲜美营养丰富,且纯天然无污染,成为人们争相品尝的佳肴和送礼佳品。近年来,乡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实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推广稻田养鱼,开发锥栗园区,改造低产毛竹林,发展散种菇木林等,至目前为止,全乡锥栗面积已达5000多亩,成为继香菇之后又一个经济支柱。全乡有一半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成为全乡农民最大的经济来源。. |
江根乡 |
|
龙溪乡 |
龙溪乡位于庆元县东南部,东、北接岭头乡,南界福建省寿宁县、政和县,西接举水乡。介于东径119°00′30″--119°07′30″,北纬27°25′00″--27°28′30″之间。全乡总面积40.4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4265亩,林地面积63041亩,辖行政村12个,自然村15个,生产队53个。至2004底全乡总人口4183人,户数1188户。乡人民政府驻地西溪村。 境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725毫米,年日照时数1918.6小时,无霜期238天。境内西溪流域,属福安江水系,发源于岭头乡大毛峰南麓,由西往东经福安江注入东海。 该乡耕地大多分布在山垅岗背,耕作条件较差,主粮供应基本保持自给。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组织下,农民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围绕“菌、茶、栗、竹、药、鱼”六大产业,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确保粮食产量和食用菌适度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名优茶生产、中草药试种、高山蔬菜引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乡粮食总产量1389吨,香菇65.5万段,锥栗面积2226亩,稻田养鱼1600亩,高山蔬菜200亩,逐步形成多元增收格局。 林业:据森林资源调查,有林业用地65664亩,有林地53263亩,其中用材林32803亩,经济林629亩,竹林1015亩,防护林7655亩,灌木林6891亩,省级重点封山16000亩,未成林地75亩,无林地4195亩。 工业:现有营运电站4座(龙桥、陈岭、贵南洋、后洋坑)、在建2座(云雾亭、龙井),总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小时,全部建成后,可为县财政每年增收税费500万元,占全县水电税收的六分之一。茶叶加工厂4个(松阳新兴、西溪、鱼川、后洋坑),年加工’龙井’茶0.6吨、香茶5.5吨,产值32.1万元,引商引资项目‘浙江四海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工业园区落户运行发展。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6万元,同比增加8%,新增工业投资560万元,完成家庭来料加工产值21.3万元。. |
官塘乡 |
官塘乡位于庆元县东部,距县城89公里,东和福建省寿宁县相邻,北与本省景宁县接壤,西靠左溪镇,南接江根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官塘村,东经119°27′,北?7°40′,海拔1000米。据2004年底统计,全乡总面积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43.1亩,林地面积67776亩(其中毛竹林面积7401亩,小竹笋3750亩)。 全乡辖行政村9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35个。至2004年底,全乡总人口2976人,户数797户,近年来,人口不断地内聚外迁,全乡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2002年始建温头口电站,3户人口移民搬迁,温潭口自然村淹没于库区。乌际头自然村由于居住条件差,至今已无人居住。目前,人口以官塘、白柘洋、横坑三村最为集中,三村人口总数占全乡人口总数近三分之二。 官塘乡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由于地形、海拔差异,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比县城低得多。无霜期短,全年平均气温13℃,最高气温为7月,平均23℃,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气温0℃。年降水量约1161毫米,降水日数196天,年日照时数1728.5小时。全乡境内以山地、山涧盆地为主,大部分山地坡度陡峭,地势较高。全乡森林覆盖率88.8%,2004年立木蓄积量83155m3,笋竹两用林资源丰富(人均2.3亩),小竹笋通过抚育、开发、发展势十分看好。 官塘乡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由青田县划入,属松源乡向方里,清属松源乡第二都,民国属嵩洋乡,1950年新建官塘乡,以驻地得名;1958年称官塘管理区,属荷地人民公社,1984年复称官塘乡,1992年浙江省境内“撤区、扩镇、并乡”时,庆元县境内设20个乡镇,保留官塘乡至今。 据2004年底统计,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89万元,人均收入1641元。①传统主导产业—香菇,全乡213万段,总产值222万元,单项人均收入746元。②积极培育新的主导产业—高山反季节蔬菜,2004年发展高山花椰菜761亩,产值190万元,单项人均收入639元。③多品种开发,努力实现多元增收经济格局,积极发展家庭养殖业,猪、牛、羊、鱼等养殖业蓬勃兴起,九坑桃、四季豆、红椒、日本川山紫甘薯等多品种开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