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头村是位于云和龙泉交界的地方的山村,海拔830米,距离丽龙高速17KM交通不便,有两个自然村,全村森林覆盖,有5245亩森林,毛竹1094亩,是天然氧吧。全村总人口247人。种植香菇较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81104 | 323000 | -- | 查看 水源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黄泥岭村 |
黄泥岭村距离镇政府10公里,全村分6个村民小组,农户90户600人,辖2个自然村。有耕地面积348.7亩,林地面积3100余亩。黄泥岭村民以勤劳为美,黑木耳菌种、菌棒生产得以迅速发展。2009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90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村级集体经济人均可支配收入480元。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以“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实现文明、繁荣、富强的小康村庄不懈地努力。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通知》和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村庄整治示范工程的通知》精神,2010年黄泥岭村被列为环境示范整治村。一年来,整治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以及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明显成效,村容村貌及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岩头村 |
岩头村距安仁镇10余公里,位于安仁镇西北面的半山区一个盆地中,四面环山,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岩头村辖岩头、李山后、清明后3个自然村。全村有81户297人,共5个村民小组。全村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约4800亩,其中毛竹约210亩,荒山约1200亩,耕地480亩,荒田约25亩。低收入18户。2009年农村人均收入4700。村里以黑木耳为主导产业,培植吊瓜。2010年岩头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断提高。村领导班子还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建设新农村新风。 |
沈山头村 |
沈山头村位于龙泉市安仁镇西南方向,全村共有124户,412个人口,有8个村民小组,。有山林面积7749亩,耕地面积490亩。沈山头由半庄坑,昌文岗,洋坞,林岙,沈山头,突背六个自然村组成。村里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食用菌和养殖业,食用菌主要栽培香菇和黑木耳,其中香菇栽培6万袋,黑木耳栽培10万袋,养殖业主要饲养生猪,全村年饲养生猪1500头以上。2010年村食用菌产业收入已经达到50多万元,饲养肉猪收入达到30多万元。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争取资金建设了安福至沈山头康庄公路,安福至半庄坑,昌文岗的机耕路。加快建设新农村新风貌,沈山头村的新农村建设改变了落后的农村形象。 |
坑下村 |
坑下村位于紧水滩库区周边,距离安仁镇中心有20余公里的北端,空气清新。全村共有419人,109户9个村民小组,由坑下、将军石玄、庄山头、下岩4个自然村组成。耕地总面积471亩,山林面和9081亩,毛竹林225亩,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靠森林,种植水稻,发展黑木耳生产和养殖业,以养猪、捕鱼的专业生产。三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村两委的紧密配合,坑下村10.017公里的康庄路于2010年11月15日竣工。实现了百万饮用水工程,使每个村民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村民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
亚叉丘村 |
亚叉丘村有人口270人,土地面积10229亩,耕地383亩,山林9838亩,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石玄儿,亚叉丘,牛栏后。5个村民小组。亚叉丘村位于安仁西方,53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460元。 |
张畈村 |
张畈村位于丽龙高速公路对面,53省道边。全村有8个生产小组131户501人,分5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458亩,山林面积5715多亩,生态林2532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4450元。 |
项边村 |
项边村是安仁镇第一大村,既是镇历史文化名村,也是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村域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360户,1412人,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903.5亩,2007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54.5万元,人均收入4910元,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 项边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村民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较高,自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本市开展,村里于2006年5月底顺利建成远教终端站点。站点建成后,成为村里的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结合本村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党员干部群众的生产活动的需求,组织了种、养业,袋料黑木耳栽培等若干个专业班。此外,播放一些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专家在线等,提供一些网上资源、信息让村民观看和收看,也适时播放一些内容健康,集有教育意义人员有娱乐性的电影等,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吸引了大量村民。 近年来,基础设施不断推进,基层组织日趋完善,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被评为省市级环境整治村。在未来的两年内预备投入资金600多万元,进行污水处理,要完成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及环境美化,路灯亮化等一批项目,争取在两年时间内建成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
双岙村 |
双岙村全村有人口178人,54户,5个村民小组,耕地404亩,山林面积5000多亩。村民主要种植水稻、香菇、黑木耳。村民勤劳朴实,山村风景优美。这届村两委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家家用手了卫生清洁的自来水。村中卫生专人负责,去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村建通了一支康庄路,大大方便了村民们。村两委有决心、有信心帮双岙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
胜岱村 |
胜岱村位于省级中心镇——安仁的东部。全村共有人口380人,105户,共有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99亩,山林面积7081余亩。胜岱村由岱根、胜岱坑、岙头、太仓四个自然村组成。村里的主要经济农作物是种植水稻、香菇、木耳和毛笋。有30余户进行种植香菇、黑木耳生产。有毛竹山面积1322亩,农民对毛竹山进行竹笋林改造,加强抚育,使毛竹、竹笋质量、产量提高。村民人均年收入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村领导班子的努力,投资近200玩的赤源至岱根康庄路开通。家家户户用上卫生清洁的自来水,村容村貌的建设焕然一新。 |
花庵村 |
安仁镇花庵村,全村共有198户,630人,村民小组10个,党员28人,山林面积5140亩,耕地292亩。村民以打工、经商、种养殖业为主。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100元。现将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工作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全力完成创建工作。 首先,在创建工作之初,花庵村便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制定创建工作计划,要求村全体干部做好全力以赴的思想准备,并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为口号,坚决完成好创建工作。其次,领导班子每月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党对农村现行政策和县镇政府的有关文件,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再次,花庵村每月召开一次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对照“生态文明村”标准进行学习和自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村务公开方面,花庵村将凡是村民需要、或是重要的信息都要按照规定公开;并且需要及时公开的信息都及时公开。村内所有的事项都接受村务监督小组监督,财务状况每季度公开一次。还有,花庵村制定了村民自制章程及村规民约,并做到人人知晓。村民代表会议一年两次,主要向村民汇报村级经济运作、为民办实事等情况,让村民及时了解村里的概况及各项事业的推进程度。 二、加大教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认真实行三会一课制度,实行党员“一制一卡分类管理”工作,对党员进行创业定岗设职和目标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为整顿转化奠定思想基础。组织党员、村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消除派性分歧,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 三、兴办实事,增强班子凝聚力。 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强化绿化整治工作。2008年新建服务大楼一座,为二层楼房,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投资60余万元,现已投入娱乐性活动使用。2009年,针 |
大丘另村 |
大丘另村位于安仁镇东向,距安仁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离龙泉市区32公里,村前丽龙高速公路和53省道穿越,村后依靠石鼓山,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共有211户,人口708人,耕地面积714.4亩,集体经济2007收入10.2万元,人均收入5480元,全村总收入1905万元。山林面积10372亩,森林覆盖率80.9%,林木绿化率82.2%。大丘另共有党员23人,村两委成员11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会6人),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下,各项工作都得到发展。一、大丘另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自从改革开放后,其它产业迅速发展,木制玩具业,以项光亮、项根友为龙头的木制玩具迅速发展。目前,已发民用工业到近20户家庭玩具业,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年产值500万以上。以项光照、叶松文为龙头的黑木耳菌种业,已形成规模,黑木耳菌种销售十多个省,生产户数20多户,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其它产业也有所发展,外出开店经商近10户。近几年袋料黑木耳生产发展最快、最普遍,全村70%生产袋料黑木耳,今年生产100多万段,产值300万元。二、村两委在发展多种产业,带头致富的同时,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改变村容村貌。2006年进行村坊整治,对一些破烂的猪栏、牛栏、灰寮进行拆除,对村道路进行硬化,村容村貌大有改善。07年进行土地整理,对张山岩原河流进行治理,不仅农田灌溉有了保障,而且改变了环境面貌。全村进行了农网改造,积极配合镇林证进行封山育林,使山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三、根据年初规划,每年村要做三件实事,今年三件实事都已完成(1、下圳水利建设,2、仙坑道路修理,3、部分道路硬化。)四、村稳定工作好,如有发展突然事业,村两委成员总是冲在前头,把纠纷和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五、今年已上报为丽水市生态绿化村和龙泉市生态村,村两委打算明年建造好村活动中心,改变村活动设施。明年达到整治加强村。六、五年规划2009年至2010年计划建好村活动中心,投资50万元;2009至2010年仙坑小马路开通,投资8万元;2009年高速公路征迁户门头硬化,投资5万元;2009年山头洋水利三支260米三面光,投资2万元;2010年仙坑水利300米三面光,投次2万元;2011年至2013年大丘另至仙坑道路硬化,投资26万元;2011年张山岩安装路灯,投资1.5万元;2011年至2013年张山岩桥头至立高桥建造康庄路,投资18万元。七、要求列入紧水滩水库移民村,为紧水滩移民安置,划出耕地238亩,安置移民居住30多户,要求列入移民村,享受移民有关政策。目前有部份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有16户需要扶持。存在问题: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固定收入,公益事业建设困难,主要依靠上级部门扶持。 |
季山头村 |
季山头村简介 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天平山山脚,距县城39公里,距安仁镇12公里,海拔高度600米。全村有六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8户,总人口468人,全村地域面积3.6平方公里的,山林面积2696亩、耕地面积379亩。 九百多年前,季姓小九公经林洋、翻越美丽的天平山,来到了天平山脚现如今的季山头村。这里宜人的气候、适宜开山种地的先天条件和相书命理的风水宝地之说,深深地撼动了小九公的心,留住了小九公前行的脚步,从此,小九公在这里开始繁衍生息,改造大自然,蕴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季氏子孙。 这里,虽然远离县城,但季氏祖先凭着聪明智慧,小小的村庄里却有两所远近闻名的学校(振东小学、复兴小学)、两所武馆和两个药铺,各式能工巧匠应有尽有。正是这些独特的优势,造就了季山头人良好的习文弄武氛围、形成了淳朴的民风。由此,季山头村人才辈出,也就应其自然了。 季步高是季山头众多人才的杰出代表,是广州红花岗革命烈士之一。生前曾任0广州市委委员、0广州市委书记、0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兼兵委书记。1928年8月在广州红花岗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2岁。季步高英勇牺牲后,1945年,在中国0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的英名被载入革命烈士史册。1983年8月,在龙泉县城北隅安清山,建立了2.5米高烈士纪念碑。2006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永远的丰碑》栏目播出,《人民日报》分别介绍了季步高烈士的英雄事迹。 季山头村除季步高外,还有六人先后都参加过黄浦军校学习,他们为救国救民满腔热血,先后分别有上海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高才生奔赴黄埔军校,荷枪习武投身革命。他们是------李逸民将军(叶书,季山头籍外甥)、季尉培(季大涵,浙江大学中文系就读一年,黄埔六期,)抗日阵亡将士、季良(光泰,清华大学动力机械专业毕业,中央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自动车系,云南客车制造厂高级工程师)、季光闾(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沈阳沈安建筑公司设计院高级电机工程师)又名真、季临安、季光亮(中央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毕业)。季山头村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时期我党地下工作的重要活动中心之一。在一九三五、三六两年间,红军挺进师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二三百人,经常在安仁、龙南一带活动,“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子弟兵”、“工农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等等标语口号出现在街头巷尾,及祠堂庙宇。现在,在季山头村的《季氏祠堂》墙壁上还保留着这样的红军标语口号。当时,有许多季山头村人,在红军的带领下,参加拒交田租,开仓放粮等革命活动,在同-的残酷斗争中,许多季山头村人流血牺牲,季山头村成为龙泉早期革命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一九三八年二月,0龙泉县委正式建立,季山头村人季正宗、季大安、季大定、季大保、季建东等等加入中国0,季大安为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季正宗担任安仁区区委书记,领导下属四个分区委、十一个支部、二十一个党小组,党员有一百十九人,其中天平乡就有六十六个党员,季大保担任天平乡分区委宣传委员兼湖尖下村党支部书记。除了0党内组织,还有党的外围组织《民众教育馆》。季大任担任《安仁分馆》副馆长,兼任抗敌后援会指导员,还成立了党外的组织,主要活动是发展0员,组织农民救国会,推行“二五”减租,开仓济贫,发动农民献铜、献铁、捐献爱国公债,办民众学校,组织学习班、歌咏队、剧团,宣传中国0的抗日主张、鼓励青年当兵,当时的口号是“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保卫家乡杀敌人”。当时季永言为宣传抗日救国在平山乡创设了《复兴学校》,季山头村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在抗战时期,季山头村、湖尖下村是安仁区地下党活动的中心之一,区委领导人蒋克伦、浙南特委组织部长周源夫妇经常住在湖尖下村,由季正宗安排在季正升家的楼上,由季大保、周继生、周继尧等人为他们送吃、穿及其它生活用品。有一次长达八个月之久,季山头村、湖尖下村人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也为浙南地区党的发展和革命活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四一年,-加紧“清剿”0,一九四二年0龙泉县委撤出县境,在一九四四年冬,安仁区党员叶诚通过0永嘉县委的关系,和0浙南特委取得联系,恢复了季大保、叶诗、刘贤宝、魏柳养、金正章等一批一九三八年入党党员的党藉,一九四九年二月,浙南特委批准建立安仁区委、叶诚任书记,特委指示安仁党组织的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印发革命标语传单,接应游击队队员,过往的粮食、药品,保护党的游击武装活动等。安仁区再次成为党的地下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大批人纷纷加入中国0,季山头村的老党员季步元、季正宗、季大定、季大保、季步龙、季建东等等都积极参加地下党开展的各项活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配合浙南游击队一百三十余人,烧毁安仁镇伪区公所、警察所,开仓放粮,曾二次成功地营救地下党的骨干和游击队员,第三次从天平乡去塔石营救闽北游击队领导人陈觉时,因情报不准没有成功。与此同时,安仁区也成为-的重点“清剿”地区,革命力量多次受挫,季正宗、刘贤宝、李相勤等等常向松阳、丽水转移,许多0员、游击队员、革命群众光荣牺牲,但革命烈火只有越烧越烈,许多年轻人在中国0的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季山头村就有鑫之、光风、光宏、光中、光浩等等在解放前加入中国0或游击队,其中鑫之、光风、光宏积极参与刻印散发革命传单等地下活动,四九年五月参加军管会,参与筹措军粮、土改、镇反、抗美援朝运动,光中还赴朝参战,光浩参加浙东游击队在永、武、丽、缙、宣五县相邻的雷峰山革0据地打游击。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勇敢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季山头村文人雅士颇多。季光社:1939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二)出生于季山头村,那天正遇社日,取名社字,排行为光字辈,故取名光社。1959年秋毕业于杭州化工学校化工装备专业,高级工程师。参加了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泠却剂的-,用于三级火箭燃料液态氢的中间试验装置设计和建设。1966年正式调入化工部第六设计院,从事国防化工设计和建设工作,并取得成绩,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作出贡献。季红真,女、1955年2月出生,毕业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是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黑龙江大学萧红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妇联执行委员,是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作家。代表作有:文学评论集《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忧郁的灵魂》;日文译着《简明文化人类学》;作家印象记《众神的肖像》、《世纪性别》;随笔集《女性启示录》;文学传记《萧红传》;散文《古陵曲》、《孩子,你是0世界》等。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颁发的“1988年当代文学研究奖”、首届全球华语文写作“萧红文学奖”等十一项奖励。季平(光宅),学名平,字平子:生于1916年7月1日生于龙泉县季山头村。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在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近代外交史专家。发表了《甲午战争后期的议和活动》(《社会科学战线》第四期)、《马关议和前夜的清政府与列强》(《近代史研究》第六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台北云龙出版社2001年出版繁体字版)等著名作品季纯珍:1937年4月生于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本科; 1992年晋升主任医师后,被湖北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职工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聘为教授或兼职教授。2002年后被南京医科大学聘为教学督导师。现在南京市儿童医院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出门诊。50多年来,主要从事儿科医疗和教学工作。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儿童营养缺乏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近十多年来,应用国际统一方案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取得满意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无数省内外病人慕名前来就诊,其业绩被选入《江苏高级医师专长介绍》。 季山头村两委具有坚强的战斗力,两委团结一心堪称龙泉市的典范。现任党支部书记季荣芳,已是连任八届的老支书,系龙泉市第十、十一、十二届-表,在村民中享有极高的威信。村长季光松,也已连任三届,系对越反击战中的带伤立功复员军人,是龙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荣获龙泉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龙泉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奖。正是由于两委的带头人具有出色的大公无私和领导能力,季山头村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季山头村从二○○○年开始,对村庄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工作,拆除了大量的影响村容村貌的厕所、灰寮等简易建筑,兴建了公厕,对房屋外墙进行了粉刷美化,在空宅基上种植了绿草、观赏树种等,将过去的防火水塘改造成为集观赏、休闲、防火为一体的景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季山头村先后被评为龙泉市美丽山村和丽水市优美山村。红色旅游成为季山头村近期打造的一张新名片。季步高烈士故居,是浙江省和龙泉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龙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利用和挖掘这一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季山头村做了大量的工作。季步高故居是清代建筑,是三植三层土木结构,多年的风雨洗礼难免出现墙体开裂等情况,季山头村对其进行了重修、加固等修旧如旧的维修措施。聘请龙泉市老科协的多方面专家,对室内的展厅布局、烈士遗物的陈列等进行了科学的设置。在村祠堂旁修建了季步高烈士塑像和主题公园,龙泉市委还专门为塑像进行了揭幕,举行了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龙泉市慈善总会拨款十余万元,在季步高故居旁建设了烈士纪念亭,大大地丰富了烈士故居的内涵。 热火朝天的故乡建设热潮,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季山头籍外出工作、经商人士。季山头村经常利用春节、清明节、迎神节等机会,召集回乡人士,就季山头村的整体规划、村容村貌建设、村经济发展等重要事项广泛征求意见,众人利用各自的擅长纷纷献计献策,为家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团结一致的齐心协力下,广大村民积极配合和努力,季山头村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大踏步前进。 |
湖尖下村 |
湖尖下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146户、564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湖尖下村与刘坊村、安仁口村、季山头村、项边村、黄泥岭村、岩头村、沈山头村、坑下村、亚叉丘村、张畈村、双岙村、胜岱村、花庵村、大丘另村、上际村、安民村、黄桶村、胜阳村、胜游村、胜源村、沈庄村、大源村、广田村、黄山下村、大舍村、水源头村、新建村、庄山村、谷坑村、胜湖村、李登村、梅坑村相邻。 |
安仁口村 |
安仁口村是紧水滩库区移民后靠村,共有人口120户,425人,耕地面积350亩,森林面积8000余亩,辖20个自然村,是安仁镇座落最分散的行政村,境内安仁库湾,物产丰富,有国家级生态林4000余亩,水域面积宽阔,无污染,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网箱养殖的天然场所,誉满长三角的安仁鱼头,令游客留意忘返;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仙宫湖上自然景观如诗如画,宋代古窑址,响誉海内外,令中外宾朋慕名纷至沓来;垂钓观光游客夜不归宿,穿梭往返接送。村民勤劳纯朴,大胆创新,以捕捞、网箱养鱼为主,食用菌、劳务输出为辅。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为4400元,从事水上生产、作业收入80余万元,占村民收入的42.7%;2008年继续扩大网箱养鱼规模,从原来的300箱增加到500箱,以绿瓯专业养殖合作社为龙头,经营观念是从开发养殖高档鱼和精品深加工方面着手,服务宗旨是:科学管理、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以安仁库湾为平台,做大、做强网箱养殖业,使更多的人脱贫致富,相信商机无处不在,只要大家努力,不断探索进取,网箱养殖,一定会在安仁口村,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主打行业,形成一村一品的经济格局,真诚的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旅游观光,帮助指导,共谋发展。 |
刘坊村 |
刘坊村位于安仁镇政府所在地,为安仁镇中心村。安仁镇取《易经》“安土敦乎仁”之义及先世居住在松阳安仁坡,故以“安仁”名之,不忘所自也。安仁溪穿境而过,镇以溪为名。安仁自然镇又以“民俗仁厚,居者安之”取名。自然镇由三坊组成,古时称西溪、南涧、东湖系取名于溪流方位。五代年间,项、刘两姓人民自松阳迁此定居,遂将南涧以姓氏取代,改名刘坊村。 刘坊村辖兰师畈、上岙、半岭四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125人,310户,14个村民小组,全村水田面积1040亩,山林面积4300亩,村民经济以制黑木耳菌种和木制玩具为主。 近年来,刘坊村两委带领村民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有久远历史的安仁板龙一直是村民喜爱的民间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刘坊村都要举行盛大的迎板龙和花灯活动。据考证迎板龙始于五代,由刘、项两大家庭开创并流传至今。板龙造型独特,制作精美,具备了中华民族“龙”的全部特征,牛头、狮面、鹿角、蛇身、凤爪、鱼尾巴,每逢元宵之夜,整个安仁古镇就成了龙的世界、灯的海洋,迎龙灯迎出了刘坊人的凝聚力,迎出了刘坊人的精神风貌,2007年1月安仁板龙已被列入龙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上际村 |
上际村全村有人口291人,80户,4个村民小组,耕地263.52亩,山林面积5000多亩。村民主要种植水稻、香菇、黑木耳。村民勤劳朴实,山村风景优美。今年在上级领导与部门的支持下,建造了一支康庄路,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这届村两委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家家用上了卫生清洁的自来水,村中的卫生天天有人打扫,向建设新农村靠近。 |
安民村 |
安民村是位于云和龙泉交界的一个偏远山村,居住村中海拔1200米。全村总面积8760亩,耕地793亩,其中有名贵千年古树,红豆杉36棵。村集体收入空白,目前设施不是很完善,不过是游客散心,远离尘世的好地方。 |
黄桶村 |
安仁镇黄桶村共有村民小组3个,63户,249人,耕地面积306亩。08年人均收入2480元,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行政村。 |
胜阳村 |
安仁镇胜阳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58户,214人。耕地面积415亩。08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种职业为主。 |
胜游村 |
安仁镇胜游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01户,355人。耕地面积660亩。08年人均收入4363元。以种职业为主。 |
胜源村 |
安仁镇胜源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177户,625人。耕地面积863亩。08年人均收入4500元。以种职业为主。 |
沈庄村 |
安仁镇沈庄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69户,237人。耕地面积278亩。08年人均收入3485元。以种职业为主。 |
大源村 |
安仁镇大源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58户,169人。耕地面积370亩。08年人均收入4364元。以种职业为主。 |
广田村 |
广田位于省级中心镇——安仁的南郊。全村共有人口550人,145户,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安仁溪两侧的大畈垟、广田、山塘、桂树垸、李皮下五个自然村,全村共有7000亩山林,468亩耕地。2010年人均收入5380元,主要种植水稻、香菇、木耳、吊瓜。有20余户进行黑木耳菌种的生产和木制玩具加工,产品远销中外。广田生态环保水资源丰富,三座水力发电站分别建置在行政村的首尾和中间,5000亩生态林成为安仁中心镇一万多人口饮用水的源头,县道安于线公路穿村而过。广田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是人口居住的阳光地带,是建造别墅群的理想宝地。 这届村两委三年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基本上达到户户门前道路硬化,家家用上卫生清洁的自来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百姓扬眉吐气、安居乐业。 |
黄山下村 |
安仁镇黄山下村村民小组6个,隶属安福管理区。人口301人,耕地面积388亩,村民以种职业为生,有少量养殖业。08年人均收入4379元。 |
大舍村 |
安仁镇大舍村位于安仁镇天平山的东南麓,海拔575米,距离安仁中心集镇三十里,是天平管理区下辖一个行政村,下有石玄根、大兰、大坑、后岭岗等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278户农户1003人口,有耕地面积1012亩,山林面积7003亩。大舍村上党郡连氏始祖连骊,始迁祖连武公北宋元丰年从福建省浦城县临江村迁至天平山下大舍村始居,因而大舍村以连姓居多。大舍是安仁有名的书香门第村,以前村中曾设有大舍小学,古时大户人家很多,读书人也多,从现存的许多物件中可见一斑。大舍村古民居众多,有两座寺庙和三个祠堂:仁源古社、金鳌殿;追远祠、元公祠、广居祠。大舍村村民以种植粮食和食用菌为主。近年来,随着下山脱贫政策的实施,村里的外出人员不断增多,许多村民都在中心集镇建了住房,实现下山脱贫致富。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舍村两委依托本地资源,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变农村面貌。2010年将投入资金对全村的路灯进行安装,对石玄根段道路路面进行全面摊铺。并安排资金对天平山水库水渠进行了全面修理,保证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
水源头村 |
水源头村是位于云和龙泉交界的地方的山村,海拔830米,距离丽龙高速17KM交通不便,有两个自然村,全村森林覆盖,有5245亩森林,毛竹1094亩,是天然氧吧。全村总人口247人。种植香菇较多。 |
新建村 |
新建村位于水源头村和严山村之间,从严山步行需要一个小时,交通不便,只有机耕路道歇场自然村,山体坡度40度。全村山林10131亩,毛竹574亩,荒山913亩,是开垦种植的良好选择,自然环境适合生长各种植物。 |
庄山村 |
安仁镇庄山村村民小组3个,人口147人,耕地面积258亩,村两委齐全,管理井然有序。人民生活安定。以农业生产为主。 |
谷坑村 |
安仁镇谷坑村村民小组4个,人口160人,耕地面积228亩,08年人均收入6068元。谷坑村以农业为生,这里有着朴实的农民,有着浓厚的乡村风情。 |
胜湖村 |
龙泉市安仁镇胜湖村,距离安仁中心集镇三十里,现有9个村村民小组,185多户农户、679多人口,胜湖村以刘姓居多。胜湖村有两座寺庙和一户祠堂,有古树林5片,村头、村尾有千年参天杉木守护村庄。 胜湖村的民居建设,总体还是依照山区农村特有的建筑内格,靠山临水,依山而建,泥墙泥瓦。传统的浙西南山区建筑中秀着古朴。胜湖村因当时大户人家多,房屋建造以大幢房屋为主,连片建造,穿过条条小弄巷,可以从这家走到那家,家家相连,户户相通。村中现有古民居12幢,都是建于清代,建筑时间都在三百年以上。下面把十二栋古屋作以下简要说明: 建于清代,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古屋座落于胜湖中心地点,座北朝南,建筑面积1150平方,土木结构。屋内有两栋,两天井,大小房间七十余间,现住人口30人,六户居住。 首先,外墙在清代已刷成白色,故叫“白粉墙堂”,大门正上方有“瑞气凌云”四字刚劲有力,清晰可见。跨进大门,天井两边全部是樟树雕刻而成的门和窗共计16扇,门窗上鸟鱼人兽栩栩如生,据说每扇门都有一典故呢!人物活灵活现,可堪称一绝,世间少有。房廊四周共有马腿10条,全都雕刻成大小不等的狮头,形象逼真,口含秀珠,雕工精细,天井四边都是。 |
李登村 |
李登村是著名将军李逸民的故居,李登村全村724人,耕地面积800多亩,适合香菇木耳生长。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治安状况良好。每年都有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热情好客的李登人民欢迎您的到来。 |
梅坑村 |
安仁镇梅坑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05户,416人。耕地面积471亩。08年人均收入4150元。以种职业为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