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巨乡净信村距龙泉市区21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共有净信和石玄门2个自然村,总面积6437亩,其中耕地面积309亩,山林面积5862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99户农户,355人,2011年人均收入6298元。净信地处偏僻小山村,位于兰巨乡与八都镇的交界地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直制约着净信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毛竹产业是净信的特色产业。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食用菌生产及毛竹抚育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81200 | 323000 | -- | 查看 净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寮村 |
兰巨乡上寮村距龙泉市区10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26公里。全村共有上寮、何际2个自然村,总面积2133亩,其中耕地面积396亩,山林面积1486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80户农户,255人,2011年人均收入5949元。上寮村地处深山,海拔高度900多米,在城区南后山坡420米的半山腰上,东面与剑池街道周际村接壤,南下与茶坦村相接。 |
豫章村 |
龙泉市兰巨乡豫章村地处龙泉城郊,距市区10公里,龙、庆线54省道穿村而过,八都溪绕村而流,交通方便水源丰富;全村15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321户,1156人,村两委委员共10人,村民代表30人。全村耕地面积为1332亩,园地面积559亩,林地面积6457亩,年粮食总产达1496吨,人均为3985元。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农田耕作、食用菌生产、畜牧养殖等,是一个以茶叶、食用菌、畜牧业、大棚蔬菜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农业大村。 |
大汪村 |
兰巨乡大汪村位于著名的风景旅游区龙泉山南麓,距离龙泉市中心9公里,全村共有259户农户,961人口,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现共有党员26人,村两委委员共9人,村民代表22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971亩(其中水田959亩),林地面积4973亩,毛竹面积689亩。村民2007年度人均收入是5010元,是一个以茶叶、食用菌、畜牧业、沼气、来料加工等为一体的、多种经营的典型村。 |
官埔洋村 |
兰巨乡官埔洋村坐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景区必经之处,距市区27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55亩,山林面积2116亩,毛竹林1700亩。 全村共有210户,760人,村支部书记:杨水源;委员:杨炳松、季堂华;村委主任:-;委员:杨金星、叶土荣、张岩生、张爱香。 2007年人均收入4260元,村集体收入1万余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毛竹、山林、食用菌生产等。有低收入户87户267人,其中低保户7户12人。 |
大巨村 |
兰巨乡大巨村距龙泉市区14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共有大巨、炉村后、岩下儿、曹坑、西山岱、下英力、上英力、步儿石玄8个自然村,总面积15453亩,其中耕地面积1425亩,山林面积12478亩。共有17个村民小组,311户农户,1217人,2010年人均收入5321元。大巨东与大赛村相连,南与梅地村相靠,西与五梅垟村接壤,北与张山村为邻,是兰巨第二大行政村,村民居住分散,因有新安江移民,所以属于移民村。大巨村是大赛溪与梅地溪的汇合处,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食用菌生产等,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集体统管山流转承包及茶叶承包等。 |
桐山村 |
兰巨乡桐山村距龙泉市区14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共有桐山、隔溪、大塘下、村头4个自然村,总面积8845亩,其中耕地面积1515亩,山林面积5320亩。共有16个村民小组,468户农户,1609人,2010年人均收入5203元。桐山位于屏南溪与大赛交汇处,东与大巨相连,西与豫章接壤,南与五梅垟相靠,北与仙仁为邻,是兰巨第一大行政村,后屏线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辖区内建有国家级鱼种场,培育瓯江彩鲤;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食用菌生产、劳务输出等,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小水电站收入;村建有青年扑火队队伍,多次参与急难险重任务的抢救工作,表现突出,2008年获得丽水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 |
上湾村 |
上湾村 兰巨乡上湾村距离龙泉市中心16公里,小梅溪沿村而过,交通、通信便捷。全村共有农户89户,317人,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委员6人,村民代表6人,现有党员14名。全村有低保户4户,低收入农户15户。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62.2亩(其中水田360亩),林地面积118亩。 |
官田村 |
兰巨乡官田村距龙泉市区25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全村共有官田、山头、东阳、大岗等4个自然村,总面积14934亩,其中耕地面积838亩,山林面积13377亩。共有6个村民小组,143户农户,510人,2010年人均收入5869元。官田村地处高山之中,位于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南面外围,海拔高度900公尺,西面与梅地村相连,属于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毗邻村,村庄依着山坡而建,有着丰富的林木与毛竹资源,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毛竹、笋、林木、食用菌生产、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是毛竹林。村中有天然生成的山塘——菖蒲塘水库,传说宋代宰相何致中少年时就是在此温习、读书,而后考取功名,官至宰相。 |
大赛村 |
兰巨乡大赛村位于大赛管理区所在地,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山脚,海拔390米,该村由大赛、羊兰头、外洋3个自然村组成,村庄比较平坦,依山傍水,空气清新,距离市区23公里,交通便利,是凤阳山景区必经之路,全村耕地面积462亩,林地面积13036亩,其中毛竹林1659亩。 全村共122户 462人,全村有正式党员20名,预备党员1名。村党支部书记:季伟明,委员:杨勇、吴招;村委会主任:柳火炎,委员:杨锦生、季月宝。 2007年村人均收入4380元,村民收入主要来自食用菌生产、外出务工、毛竹林收益,有低收入户55户172人,其中低保户5户6人。 |
蜜蜂岭村 |
兰巨乡蜜蜂岭村距龙泉市区7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共有蜜蜂岭、黄山头、古田3个自然村,总面积6946亩,其中耕地面积608亩,山林面积4627亩。共有10个村民小组,210户农户,687人,2011年人均收入6837元。蜜蜂岭与剑池街道相临,是到兰巨乡的门户,村内有着雷竹笋基地,道路两旁是87亩的金观音基地,两边的山上则是万亩阔叶林基地,不仅是一道绿意浓厚的风景,还为优化兰巨人民的生活环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仙仁村 |
兰巨乡仙仁村距龙泉市区17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共有仙仁、水井沿、源头儿、山狮连、连户、平后洋、大毛湾7个自然村,总面积5232亩,其中耕地面积743亩,山林面积384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202户农户,755人,2011年人均收入6471元。仙仁地处山区,东与桐山村相望,南与屏南镇交界,西与上湾村相连,有后屏公路穿村而过。村主要经济来源是水稻种植、食用菌生产、劳务输出等。 |
朱坑村 |
兰巨乡朱坑村距龙泉市区22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共有朱坑、梨树排、横坑3个自然村,总面积10295亩,其中耕地面积296亩,山林面积8852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84户农户,309人,2011年人均收入6408元朱坑村地处偏僻,整个村落依山坡而建,70%的村民外出打工,特别是梨树排、横坑两个自然村,已经基本无人居住,剩余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水稻种植,抚育毛竹及杉、松、杂木等的培育,村有着较丰富的林业资源,因此朱坑村走出一大批经营木材生意的小老板。村内有名胜古迹一处:朱坑水木拱桥,单拱廊桥,增加了朱坑村的文化氛围。 |
空坑头村 |
兰巨乡空坑头村距龙泉市区24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全村共有空坑头、彭兰、黄麻突3个自然村,总面积10402亩,其中耕地面积150亩,山林面积9367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58户农户,205人,2011年人均收入6878元。空坑头村地处偏僻,村庄建在官埔垟对面的山坡上,山高路远,村居分散,交通十分的不方便,近年来,随着农户的不断外流,如今在村农户已经不足5户,整村迁移成为了村热点问题。村有远近著名的摩崖石刻“石拔碌”,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梅地村 |
兰巨乡梅地村距龙泉市区23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共有1个自然村,总面积5430亩,其中耕地面积451亩,山林面积4375亩。共有4个村民小组,94户农户,354人,2011年人均收入5800元。梅地东与官田相连,西与大巨接壤,南与大赛相靠,北与屏南为邻,村落座落在山谷之中,村民居住较集中,梅地溪穿村而过。因地处偏远,受到交通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60%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留村的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食用菌生产、毛竹抚育和山林的采伐等,毛竹林、食用菌、稻田养鱼等成为了村特色产业。村有一处名胜古迹—梅川祖庙,是梅地村村民供奉先祖之地。2008年,梅地村荣获龙泉市村庄整治优良奖。 |
石坑口村 |
兰巨乡石坑口村距龙泉市区20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共有青坑儿、黄大户、坑口等3个自然村,总面积5024亩,其中耕地面积412亩,山林面积4003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109户农户,383人,2011年人均收入6057元。石坑口坐落在瓯江河北面,与八都镇交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条河的小山村,地理环境分散,村主要经济来源是食用菌生产、劳务输出等。2008年度被授予“文明村”的称号及龙泉市先进党支部称号。 |
净信村 |
兰巨乡净信村距龙泉市区21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共有净信和石玄门2个自然村,总面积6437亩,其中耕地面积309亩,山林面积5862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99户农户,355人,2011年人均收入6298元。净信地处偏僻小山村,位于兰巨乡与八都镇的交界地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直制约着净信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毛竹产业是净信的特色产业。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食用菌生产及毛竹抚育等。 |
河川村 |
兰巨乡河川村距龙泉市区18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8里;全村共有河川门、河川等2个自然村,总面积3753亩,其中耕地面积248亩,山林面积3230亩。共有3村民小组,55户农户,214人,2011年人均收入7100元。河川是兰巨境内人口最少的一个村,地处在交通不便的山谷里,四面环山,河川与安吉村、净信村相连。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水稻种植、食用菌生产。 |
棕衣连村 |
兰巨乡棕衣连村距龙泉市区21公里,距兰巨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共有棕衣连、铁炉坪、黄松岗、横栏下、栏垅头5个自然村,总面积3254亩,其中耕地面积268亩,山林面积2826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54户农户,194人,2011年人均收入6300元。棕衣连村是兰巨乡最南面与查田接壤的一个小山村,棕衣连村座落在偏僻的山坡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属于依靠传统的资源性村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毛竹抚育、山林采伐等。 |
张山村 |
据史料记载,张山原名“香山”,因村中有一古庙“香火堂”而得名,后因谐音“张山”,故改为现名。原古村建于明末、清初,兴在清中、衰于清末、败在明国。张山大部分为吴氏宗族,吴氏祖籍由庆元县大济村迁居张山村,土名牛章岭(处石玄儿)在那开田种山养家糊口,后因原香火堂遗址放牛故事说法再迁入张山重建家园。 原来的张山村地处深山,距安豫线近10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存环境恶劣,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发展机会,增强发展能力,张山村在乡党委政府的牵头扶持下,新建了下山脱贫小区——香山小区。小区座落在龙泉山景区公路沿线的临湖畈,距乡政府和54省道1公里,交通便捷,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该小区总占地面积19624㎡,建房65植,建筑面积12282㎡,总投资821.7万元,安置张山村整体迁移下山脱贫农户49户,下山脱贫人数占全村人口的97.4%。 张山古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西北侧,距剑瓷古城龙泉市三十余里,汽车不能直达。从龙泉市区乘坐“城乡旅游中巴”沿龙庆线、安豫线行驶约二十分钟,就到远近闻名的“张山岭”。下车伊始,便须爬山。“张山岭”拾级而上,沿脊而筑,古松夹道,蜿蜒曲折。从远处看,时起时伏,若隐若现,好象蛟龙缠山,卧岗闲憩。 行完古道,不禁让人感叹于先人们的睿智,筑路时开山凿石,就地取材,路面顺着山梁徐徐而上,不但坡度趋缓,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冲毁,路基虽历经数百年仍然完整无缺。不仅如此,先人们也极为注重筑路的环境和谐。他们在路的两旁留栽参天大松,既可以坚固路基,又可以遮阳挡风,人行其间,犹如信步廊庭,冬暖夏凉。春天临至,一路上松涛阵阵,叶嫩欲滴,满山杜娟,姹紫嫣红;更有无名野花,招蜂惹蝶,齐相竞妍。此时此刻,如临仙境,美丽景致,目不暇接,登山的疲倦之意早已淡然无存。 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村南那一大片风景林。因林中有一祭祀禹王治水丰功伟绩的庙社,村民们习惯上都叫其“社山”。“社山”在村民的心中犹如“圣山”,几百年来,一草一木,决不损坏,保护得非常完美。“社山”大树林立,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林里黄鹂欢歌,松鼠对舞,狡兔露窟,獐麂出没。一层层厚厚的落叶,一块块绿绿的苔藓,轻踏其上,松软舒适。金秋十月,枫叶泛红,桂花飘香,时急时缓,沁人心脾,“香山”之意,名副其实。尤其是雪后初霁,银装束裹,淡雾漫林,霞光溢彩,整个山儿更犹如童话般的世界。“社山”有十来棵珍贵古树,高耸入云,树干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估计树龄也有上千年了。古树躯干笔直,皮质坚硬,叶如梳栉,四时皆绿。因不知其学名,村民们就叫它“金树”,“金”者“贵”也,可知“金树”在张山人心中的尊贵地位。林间有一溪涧,流水淙潺,树桥横跨,大水瀑布,接二连三。涧中水潭,清澈见底,石蛙岸栖,游鱼可亲,螃蟹横行。 “张山岭”不但景美,而且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听村里耄耋之年的老人讲,原先道路两旁的大松树树径皆在三尺以上,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炸毁了龙泉县城瓯江之上唯一的木制廊桥,为恢复两岸交通,当时的县政府便兴师动众,将“张山岭”两侧的高大松树伐去建桥,如今留下的都是当年未伐去的小树长大的。“张山岭”为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张山还是远近闻名的“秀才村”。村里重教之风盛行,从小村走出去的读书人从古至今人数不少。据香山吴氏宗谱记载,自大清期间,考取名榜贡生有4人,秀才无计。某一年在龙泉县内廪生考试中,全县共计录取24名,其中香山村就占了11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小区环境的优化和旅游观念的转变,依托香山小区的地理位置和“张山岭”名片,张山村两委规划将香山小区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农家乐、游泳渔趣为一体的,人们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