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 兴国县 >> 高兴镇 >> 老营盘村

老营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老营盘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营盘村简介

  老营盘村位于高兴镇西北部,距镇政府约17公里,距兴国县城32公里,辖下马石、许屋、龙口、龙兴、黄土坳、白石、尹屋、白羊、云上、大窝、坳下、石溪、严形、罗村、仙迳等15个村民小组。老营盘交通便利,“京九铁路”“319国道”“石吉高速”从中贯穿而过,道路东通崇贤,南通兴国高兴,西通泰和县水槎乡,北通泰和县城。老营盘属山区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山上盛产杉木、毛竹,茶油;田里主要种植水稻和花生。同时,在许屋、罗村等组还开设了新的产业基地,分别是“野芙蓉”“黄秋葵”药材产业基地和竹柳育苗基地。
  不少人知道老营盘还是缘于陈毅的诗《车过兴国老营盘》。1937年10月4日,陈毅从大余出发,前往吉安,在路过老营盘时重访了当年的战场。陈毅重访旧地,感慨万千,写下了经典的诗篇:“大战当年血海翻,今朝独上老营盘。荒台废址无人识,一抚伤痕一泫然。”这首诗是陈毅有名的诗。因为这首诗,许多人知道了老营盘战斗,知道了老营盘这个地方。
  兴国的老营盘在宋代以前叫白羊坳,历代均在隘口驻军把关。老营盘战斗主要发生在兴国老营盘村。1964年,在距战场不远的泰和县老营盘境内修建了一座“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1988年和2004年进行过重修)。1968年,兴国老营盘村邻近的云峰公社更名为老营盘公社(今泰和县老营盘镇)。上世纪70年代初,在20公里外的上圯公社(今泰和上圯乡)建了一座老营盘水库。如今在兴国营盘上隧道的隘口上建有一座清风亭,当年,红16团的指挥部就设在隘口的大枫树下面,陈毅也是在这棵树下受的伤。
  第三次反“围剿”时,老营盘成为战场纯粹是偶然。1931年9月7日,红军计划在兴国高兴圩围歼国民党蒋鼎文第九师。由于情报有误,红军并不知蒋鼎文已于6日将高兴圩移防给了国民党蔡廷锴第十九路军,经老营盘撤往泰和县。红三军军长黄公略7日凌晨率部赶到老营盘附近时,意外地发现敌蒋鼎文师正在老营盘村的峡谷里集合,准备出发开往泰和。原来,蒋鼎文师6日行军到达老营盘村,天降大雨,山洪冲走了山溪间的小桥,蒋鼎文师无奈留滞在了老营盘村、黄土坳一带宿营。
  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请示,敢打敢拼的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萧克的独立五师配合下,以寡击众,迅速向老营盘附近的敌军发起进攻。蒋鼎文的第九师为国民党主力师,下辖2个旅6个团,加上师部直属部队,共有近万人马。而黄公略的红三军虽然号称一个军,但经过连续大半年的反“围剿”战争后,不过3000多人。由于进攻突然,敌人猝不及防,老营盘的敌第九独立旅3000多人被消灭,其中一个新兵团被集体俘虏。当日午后1时,红三军打扫战场后迅速撤离了老营盘。这一仗,据当时的战斗详报,俘敌1133人,缴枪1186支。红军此战伤443人,阵亡135人,失去联络133人。
  这一仗之所以取得胜利,除了敌人毫无准备外,还要得益于老营盘隘口的地形优势。今天,当我们来到当年战斗的地方时发现,战场遗址变化并不大,在这个长达几公里的深沟山谷里,宽度仅仅一米多,山谷的两侧是茂密的树丛。处在这样的地形,一旦突然遭受到两侧高地的袭击,只能被动挨打。
  据了解,老营盘隘口是一座古代通关边检的关隘。作为关隘,地形一般呈狭长的峡谷状。这样的设计方便于把守边关的士兵对隘口的掌控。也正是这种地形,敢打敢拼的黄公略当时就不经请示,果断地发动了对敌攻击,并且速战速决取得了胜利。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60732104 341000 -- 查看 老营盘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营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老营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上密村

  上密村位于高兴镇北部,是边远的山区村,距镇政府11公里,距县城25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024人,其中非农人口30人,农业人口1994人。辖18个村小组为:坑口组、上屋组、罗屋组、枫木组、早禾组、流坑组、坑尾组、石禾组、塘山组、下密组、黄土组、竹山组、大河组、上坵组、龙下组、到龙组、千金组、上密组。有耕底面积1342亩,山林面积2.2万亩,主要产业为种植水稻,兼种植红薯、花生、生姜等。   上密村历史悠久,红色文化丰富,兴国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上密村禾扛坑(共产党员邱会增家楼上)召开,现其老屋已拆除。共和国开国将军邱会作是上密村枫木组石岩下人,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溪村

  文溪村位于高兴镇南部,距镇政府约7公里,距县城约6公里,辖塔下、新建、明星、文丰、月塘、城上、胡屋、炉下、文上、新屋、丰田、罗一、罗二、罗三、桥头、青溪、石前、石富、谢屋、雷屋、上石等21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970户,总人口4295人,劳动力人口2450人。耕地面积2935亩,山地面积550亩。   文溪村地处兴国县城的北郊,是高兴镇的南大门,塔下村民小组到县城不到5公里,在建的兴国县福利中心及高兴镇移民安置区座落在文溪村塔下组。文溪村是全县烟叶种植面积最多的村之一,烟叶种植分布于石富塅、塔下塅、城上塅、文上塅以及文下塅等6个烟区将近600亩的烟田。近两年,文溪村的花卉、苗木业有了新的突破,日兴花卉基地和玉兴花卉基地发展良好,海雅园林苗木基地生机昂然,青溪组的竹柳、红豆衫基地也正在积极进行中。   文溪塔位于兴国县高兴镇文溪村南山上,距县城约二公里,是兴国县城北郊一处标志性古建筑。   文溪塔县志记载为“文峰塔”,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由文溪村的妙明寺倡建,六角五层楼阁式塔,砖结构。通心式,高约二十米,底层不设门,二层始各面设券门,塔顶有红石碑。塔内原有石碑两块,高约一米,宽约三十厘米。   文溪塔有一传说,兴国县的北河,从覆笥山发源,经崇贤、高兴流到文溪,象一条玉带缠绕在文溪村前,每年春夏都泛滥成灾,村民烦恼不已。有一年,村口妙明寺路过一白须飘飘老者,来庙里讨水喝。妙明寺僧人很客气地奉上香茶,陈果列肴。不料老者一喝茶,啐了一口,叹道:“茶乃好茶,水非好水。”寺僧不解,以为自己招待不周,慌忙向老者道歉。老者莞尔一笑又说:“人乃好人,水有妖氛。”僧人见老者话里藏锋,知其不是凡人,急向其叩头请教。这老者乃风水祖师杨救贫,路过文溪村,见这里山川秀丽,河水清漪,只可惜河妖作怪,搅得百姓不得安宁,不禁喟叹。杨救贫见寺僧心诚,便遥指村头山岗说:“峰上起峰,清妖平氛,塔上竖塔,文星照耀。”说罢飘然而去。原来文溪河里蛟龙成精,经常堵河成患,祸害百姓。但如果在村口建塔,即可将蛟龙压得河底,无法翻身作怪。寺僧将杨救贫的话紧记于心,在村里倡议建塔。一年塔成后,从此果然风平浪静,村里生活日渐富庶,村民家家供子弟读书,文风蔚然。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龙山村

  龙山村位于高兴镇的西北部,距镇政府约10公里,距县城约25公里,辖石榴潭、黄沙坝、野猪湖、杉坑口、龙子窝、新开河、洋池口、塘梅、悠久、皂角山、杉山排、五科坑12个村民小组。国土总面积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4亩,山地8000亩。   龙山村的特色产业有茶油、红薯干、茶叶等。其中以茶叶最有名,在兴国县范围内几乎是家喻户晓,它的整过生产过程都是由纯手工精制而成,制茶过程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山茶的主要特点是清香甘醇。所谓清香,就是茶还没有入口,就先闻到一般浓浓的清香味,使人神清气爽,所谓甘醇即茶叶纯正,品后回味无穷,但凡品过龙山茶的人都称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龙山村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一条发源于茶园乡十八排的长龙河,流经龙山村,九曲十八弯,注入长龙水库,河长28.4公里,河域面积120平方公里,有九陂十八坝的说法。河里生长着石斑鱼和十多种其它不知名儿的鱼,肉鲜味美。   龙山村的北边有一个叫龙子窝的小山村,地势险要。在第二次反围剿时,朱德元帅曾在那里驻扎过团部,叶剑英元帅曾在石窝曹屋居住过。龙子窝现已修了一座庙宇,庙里供奉着一尊猎神,香火旺盛,每月的初一、十五祭拜的信男信女驿落不绝,据说,祭拜了它,可以免除野兽侵害农作物。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墩坵村

  墩坵村位于高兴镇北部,东与崇贤乡相连,南与长迳村近邻,西与上密村交界,北与泰和交界,全村有17个小组,分别为山背、庙背、下坪、苧窝、青坑、横岗、万上、口槽、大江、枫林、王背、库村、新园、新屋、墩丘、和平、三峰;村两委干部6人,526户农户,总人口2376人,耕地面积1725亩,山林面积22383亩。2015年精准扶贫对象55户155人,其中五保对象8户8人,纯低保对象16户28人,低保扶贫户12户41人,一般扶贫户19户78人。   墩坵村属山区村,山林面积大,茶油,林地资源丰富,特色产业有烟叶、油茶、生姜、蜜蜂养殖和肉牛养殖基地,但因交通不便,物流不发达,致使林地资源难于开拓成高经济效益,群众生活水平较底下,脱贫致富有较大困难。   墩坵村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墩坵村库村组有“四知广场”即“四知堂”来由为:东汉名臣杨震,字伯起,少年时即好学,直到五十岁时才在州郡任职。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位贤人,于是举其为茂才,四次升迁后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去看望杨震,晚上又送给杨震金十斤。杨震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离开。蔡东藩:"杨震不受遗金,四知之言,可质天地;并欲清白传子孙,卒能贻泽后人,休光四世。后之为子孙计者,何其熏心富贵,但知贻殃,未知贻德耶?而关西夫子杨伯起,卒以此传矣。后人为了纪念为官清正廉洁的杨震,故在库村建一“四知堂”泽其后人。   墩丘村村名的来由为相传村侧两山丘每夜即合,喻为鲤鱼交尾,一知县路过闻知此事,在南侧石壁上写上“墩丘”二字(意为阉割雄性生殖器的方言短语)后不复合,故名墩丘;其枫林组牛仔石林高茂盛,山体奇形,其石像牛,头朝枫林组,尾向心田村,古人云;“牛吃枫林草,屙屎肥心田”之经典传说。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小春村

  小春村位于高兴镇东南部,距镇政府约13公里,距县城10公里,辖永胜、永兴、月形、下岭、立新、春兴、春溪、春前、小春、库胜、库下、订星、背冈、马塘、林中、林头、河背、长胜、长丰、韩屋、城下、城丰、城胜、城兴、城上、春和等26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1022户,总人口4414人,劳动力人口2460人。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5亩,山林面积3170亩。主导产业为水稻、花生、红薯、烟叶种植,辅以鱼、猪、兔养殖。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圩村

  新圩村位于高兴镇西南部,东临濊水河畔,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京九铁路穿境而过,距镇政府5公里,距县城10公里,辖新圩、干背、瑶前、浯溪、新村、上厚塘、中屋、中二、下厚塘、金塘、粟窝、莲溪、金坑、城新、城溪、陈屋、旺坊、田庄、田新等19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893户,总人口3893人,国土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38亩,山林面积4738亩。   新圩人杰地灵,学风盛行,村内有幼儿园、新圩小学和周边小有名气培养了大量人才的新圩中学。长盛不衰自清末就已集商成市,素有“高兴第二圩”之称的新圩集,辐射周边七、八个村落,每逢农历一、四、八周边乡邻都相约赶集,茶馆酒肆小贩商超热闹不已。建于清代年间久负盛名气势磅礴的李屋九厅十八井也坐落于此,民国袁世凯时期驻扎过南北兵部队,后来红军也在此驻扎休整留下了革命足迹,抗日时期南昌豫章中学也以此为避难所,在战火中积蓄知识的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者。解放后又在此建立起兴国县唯一的粮库,全县十里八乡的百姓挑担推车争缴送公粮的盛景历历在目。粮库迁移后又驻扎解放军0486部队,军民鱼水之情还让老一辈人津津乐道。部队完成使命离开后兴国县委党校也在此办学,继续传播着党的光辉。时代的变迁,党校搬迁后恢复寂静的九厅十八井由村委会监管,虽然有些破旧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隐约之中也不失历史赋予的荣光,继续见证着时代的进步。   新圩村建造于2006年新“两委”办公楼,建筑面积为820平方米,楼下院子建有花园小广场提供给老人小孩游玩休憩。村里主要产业有烟叶600亩、花卉苗木500亩并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绿色大米、甜橙、花生等农业产业;浯溪坝上绿色休闲的现代农庄也初具规模;村里年轻创业者的家庭制衣作坊也四处开花,村民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着美好生活,为建设和谐秀美的新农村而奋斗着。   新圩村将继续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借此契机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集中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逐步走向基地化、产业化的路子,使之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进一步提升全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继续完善全村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各项产业发展,把新圩建设成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幸福的新农村而努力。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启光村

  启光村位于高兴镇西南部,距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15公里,辖下排、大田、罗陂、新兴、启光、高坑、小山、吾镜、逍遥9个村民小组,农户309户,1239人,全村耕地面积920.5亩,山地面积8767亩。   启光村是一个地处边缘人口较少的山区村,主要产业是水稻。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烤烟、养猪、果业开发等特色产业,通过打基础、上规模、拓市场,目前有:大型养猪场一个(兴旺养猪场)、新建果茶基地300余亩、竹柳种殖(200亩)大户1户、生猪养殖大户10户,烤烟种殖(50亩)大户2户,大户带小户,共同来致富,有力的促进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村“两委”干部共计5人,其中定补3人,误补2人。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合兴村

  合兴村位于高兴镇政府南部,离319国道2公里,距镇政府4公里,距县城13公里,东至本县长冈乡园圹村虎岭组,南至本镇文溪村上,西至本镇蒙山村马右寨组,北至本镇老圩村山口组。全村共有横岗、均竹、石溪、桃源、悠富、上沿、沿兴、东岗八个小组。农户370户,人口1550人。耕底面积1252亩,林地1964亩   合兴村属传统农业村,以水稻、烟叶种植为主导产业,另有生猪、鸡、鸭、鹅养殖等辅助产业,其中烟叶种植至今十年从未间断,在九十年代曾创造全镇最高纪录;属红色故土,苏区时期,在“支前”中创造了一等工作,并孕育了共和国开国将军叶运高。此外,合兴村的山歌非常有名,流传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篇章。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老圩村

  老圩村是高兴镇的一个大自然村,地处319国道旁,集结高兴镇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段。东靠长岗乡,西至高兴大河以东,南接蒙山村,北到崇贤乡交界处,并319国道南北贯通,交通便利,是典型的丘陵地带。   老圩村全村占地面积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0亩,山地面积18000亩;有24个村小组(刘屋、下街、上宅、老屋、山一、山二、圆岭、宝贵、力光、枫树、太平、郭屋、李屋、廖屋、上俄、井边、塘下、下俄、秋坑、塘边、新兴、五里、樟木、湖布),全村共有农户869户,总人口3838人,域内有通天岩古寺和天鹅湖风景秀丽,是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   老圩村不仅在文化卫生方面,如有了完善的中、小学(中科希望小学、高兴中学)和完善的村医疗所,而且在经济方面,有个高兴镇最大的商品贸易市场、有金兴砖厂;在农业方面,除传统种植水稻,花生外,发展了大棚蔬菜10亩,年产值5万元,烟叶220亩,年产值65万元,并且烟叶生产已成为老圩村的主要龙头产业;在养殖方面,有百丈泉大型灰鹅养殖基地(正在建设中)、及多户个体养鸭专业户,使老圩村农户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一个新台阶。   老圩村被列为江西省城镇统筹示范点(涉及下街组、刘屋组、湖布组)和重要苏区烈士陵园选址所在地。示范镇建设各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之中,规划中的中央苏区烈士陵园选址在老圩村(涉及枫树组、秋坑组、宝贵组、园岭组、塘边组、大平组),苏区陵园建设的前期工作在顺利进行。   老圩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7人,村委会综合大楼坐落在319国道旁高兴中学正对面。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老营盘村

  老营盘村位于高兴镇西北部,距镇政府约17公里,距兴国县城32公里,辖下马石、许屋、龙口、龙兴、黄土坳、白石、尹屋、白羊、云上、大窝、坳下、石溪、严形、罗村、仙迳等15个村民小组。老营盘交通便利,“京九铁路”“319国道”“石吉高速”从中贯穿而过,道路东通崇贤,南通兴国高兴,西通泰和县水槎乡,北通泰和县城。老营盘属山区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山上盛产杉木、毛竹,茶油;田里主要种植水稻和花生。同时,在许屋、罗村等组还开设了新的产业基地,分别是“野芙蓉”“黄秋葵”药材产业基地和竹柳育苗基地。   不少人知道老营盘还是缘于陈毅的诗《车过兴国老营盘》。1937年10月4日,陈毅从大余出发,前往吉安,在路过老营盘时重访了当年的战场。陈毅重访旧地,感慨万千,写下了经典的诗篇:“大战当年血海翻,今朝独上老营盘。荒台废址无人识,一抚伤痕一泫然。”这首诗是陈毅有名的诗。因为这首诗,许多人知道了老营盘战斗,知道了老营盘这个地方。   兴国的老营盘在宋代以前叫白羊坳,历代均在隘口驻军把关。老营盘战斗主要发生在兴国老营盘村。1964年,在距战场不远的泰和县老营盘境内修建了一座“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1988年和2004年进行过重修)。1968年,兴国老营盘村邻近的云峰公社更名为老营盘公社(今泰和县老营盘镇)。上世纪70年代初,在20公里外的上圯公社(今泰和上圯乡)建了一座老营盘水库。如今在兴国营盘上隧道的隘口上建有一座清风亭,当年,红16团的指挥部就设在隘口的大枫树下面,陈毅也是在这棵树下受的伤。   第三次反“围剿”时,老营盘成为战场纯粹是偶然。1931年9月7日,红军计划在兴国高兴圩围歼国民党蒋鼎文第九师。由于情报有误,红军并不知蒋鼎文已于6日将高兴圩移防给了国民党蔡廷锴第十九路军,经老营盘撤往泰和县。红三军军长黄公略7日凌晨率部赶到老营盘附近时,意外地发现敌蒋鼎文师正在老营盘村的峡谷里集合,准备出发开往泰和。原来,蒋鼎文师6日行军到达老营盘村,天降大雨,山洪冲走了山溪间的小桥,蒋鼎文师无奈留滞在了老营盘村、黄土坳一带宿营。   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请示,敢打敢拼的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萧克的独立五师配合下,以寡击众,迅速向老营盘附近的敌军发起进攻。蒋鼎文的第九师为国民党主力师,下辖2个旅6个团,加上师部直属部队,共有近万人马。而黄公略的红三军虽然号称一个军,但经过连续大半年的反“围剿”战争后,不过3000多人。由于进攻突然,敌人猝不及防,老营盘的敌第九独立旅3000多人被消灭,其中一个新兵团被集体俘虏。当日午后1时,红三军打扫战场后迅速撤离了老营盘。这一仗,据当时的战斗详报,俘敌1133人,缴枪1186支。红军此战伤443人,阵亡135人,失去联络133人。   这一仗之所以取得胜利,除了敌人毫无准备外,还要得益于老营盘隘口的地形优势。今天,当我们来到当年战斗的地方时发现,战场遗址变化并不大,在这个长达几公里的深沟山谷里,宽度仅仅一米多,山谷的两侧是茂密的树丛。处在这样的地形,一旦突然遭受到两侧高地的袭击,只能被动挨打。   据了解,老营盘隘口是一座古代通关边检的关隘。作为关隘,地形一般呈狭长的峡谷状。这样的设计方便于把守边关的士兵对隘口的掌控。也正是这种地形,敢打敢拼的黄公略当时就不经请示,果断地发动了对敌攻击,并且速战速决取得了胜利。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山塘村

  高兴镇山塘村地处高兴镇最南端,距镇政府约7公里,距县城5公里,与潋江镇联群村相邻,地属丘岭,公共环境良好,全村共分为群丰、庙边、集群、上村、塘背、门前、竹坑、排上、新窝、康屋十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360余人,耕地面积882亩,山地面积1300余亩。全村十个村组都已通道路并主路已道路硬化,通生活用电,通电话及网络,民风良好。   村内产业情况:全村以水稻、花生、红薯为主导传统产业,烤烟生产为主要经济产业兼顾农牧渔业,其中有养猪场3家,砖厂1家,烤烟生产300亩/年,商品混凝土公司1家,木材加工厂2家,村小商铺3家,村内林果经济产业有:蜜桔、脐橙、红柚。   公共环境情况:村休闲广场4个,村文化阅览室1个,老年活动室1个,健身器材较完备,民俗祠堂、庙宇若干,村民生活上主要以柴火、电为主,基本上各户有卫生厕所。   金叶新村情况:高兴镇山塘村蒙县委、县政府关怀,2013将山塘村定为金叶新村土坯房改造点,金叶新村位于竹坑组境内,目前该点共有土坯房安置房111套,社区服务中心一幢公益保障性住房,社区休闲广场约1100㎡。   精准扶贫情况:山塘村精准扶贫共计55户,人口187人。其中五保3户,纯低保18户,人口46人;结对帮扶34户,人口138人。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长迳村

  长迳村位于高兴镇北部。距镇政府4公里,距县城17公里,全村土地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23亩,林地1395亩,辖有狮子,兰陂,高屋,兰田,厚富,园石,塘坎,良村,坝子,桂兴,江子,马屋,桂光,东胜,东兴,下街,上街,新山,新店等21个村民小组,农户100户,4653人。319国道及京九线穿境而过,泉南高速兴国西出口位于长迳村新山新店社区,总人口4408人。长迳村有猕猴桃、枇杷、脐橙等水果基地近3000亩,香樟、红叶石楠等花卉苗木基地300亩,大棚蔬菜200多亩,种植烤烟200亩,养殖生猪3000头,成为高兴镇产业发展的龙头村。2015年经过“七步法”精准识别后,全村现有贫困户104户341人。其中保对象23户23人,低保对象11户25人,扶贫低保对象34户144人,一般扶贫户36户149人。   长迳村地理条件优越,文化底蕴生厚,不光有唐朝山古寺,关帝庙,还有邱氏宗祠,将军故里等。   长迳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镇蓬勃发展走小康之路。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高多村

  高多村地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东部,占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山地面积9011.6亩。全村共有园田、祠坪、村口、崇兴、街基、村头、大富7个村民小组,农户324户,总人口1710人。全村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兼有鱼塘养殖300余亩。高多村还发展了2000余亩的杨梅、脐橙种植,与高湖、长迳两村的杨梅、脐橙、枇杷基地连成一片,形成万亩果园基地。山地以种植松、杉、油茶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   高多村素有“方山列屏于后,濊水潆绕于前,龙岭峙其北,天马耸其南”,“左狮形,右象山,狮象把水口”之风水宝地的美誉。高多村建村900余年,现保存完好的寺庙和宗祠有8处,均有300--900年的历史,已列入市、县文物保护的场所就有敦本祠、节孝坊和對嵩崖摩崖石刻三处。   高多村曾经是革命战争年代著名的红色区域。这里涌现出钟循仁、钟昌涛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烈士就有40多名,高多村还是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著名的“心田夜战”就发生在这里,红一军团指挥部和红二师前沿指挥所分别驻扎在高多村的通天岩和六祖庵石山。   高多村山川秀美,古有十二美景,今有美丽乡村。村内五行八卦千年古樟群堪称一绝,古刹通天岩古朴灵通,坊神太尉庙蔚为壮观,灵前石刻远近闻名,贞节牌坊绝无仅有。小桥流水,林木繁茂,稻浪滚滚,果木葱郁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黄群村

  黄群村位于高兴镇西北部,距镇政府约13公里,距县城26公里,辖白芒、挪潭、光明、上口、出水、蕉坑、黄群、芹才、高坑、均竹、磨下、向阳、村红、向前等14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431户,总人口1960人,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7亩,山林面积32000亩。主要产业为水稻、油茶、红薯干、茶叶等,现有油茶林8000多亩,村内森林和水资源丰富。   黄群村党支部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在册烈士有114名。苏区时期,高兴区黄群乡党支部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中共苏区中央局组织工作负责人任弼时的高度评价,被评为模范党支部。新中国成立以后,黄群村党支部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各项工作都争创一流,70年代一直是县“三面红旗”之一,多年都保持着“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社会稳定为大局,在2007年获全县文明村称号,2008年曾荣获“赣州市文明村”称号,2013年被县评为“社会稳定先进单位”。   黄群村属山区村,适合投资以油茶为主导,发展果树、茶叶、林木等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项目。河流域长12公里左右,弯弯曲曲,急滩险峻,环境优美,下游有竹篙山高兴圩红军战斗纪念碑,适合开发垂钓和漂流等户外运动项目。欢迎村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使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山村

  蒙山村位于高兴镇南部,东与合兴村相邻,南与文溪村相邻,西与渭水河相邻,北与老墟相邻。距离镇政府3公里,县城11公里。总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3540人。辖区14个村小组(田中、沙溪、茶安、松山、塘下湖、老屋场、蒙山、樟树潭、马古寨、长华、华丘、殷富、门前、背屋),耕地面积2700亩,山林面积5010亩。有脐橙;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烤烟等特色产业。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坟墓座落于蒙山村塘下湖组。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高湖村

  高湖村位于高兴镇的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镇政府4公里左右,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全村辖贵石,鸭仔湖,井光,马栏,林场,祥宜,摇前,树丛,山下,店门,月池,金星,岗上,中心,井边,黄竹,段上17个村民小组,522户农户,人口2280人;耕地面积2304亩(其中水田2004亩,旱地300亩),林地10820亩,山塘161亩,果园1333亩。   高湖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和花生,其他产业有脐橙基地、葡萄基地、杨梅基地、烤烟生产和西甜瓜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村里大部份青壮年都以外出务工为主。而其他剩余劳力都分散在村里各基地务工,这也给村民极大的增加了部分收入,给高湖村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帮助。   在2015年经过“七步法”精准识别后,高湖村贫困户共有82户,300人,其中扶贫户32户,149人,扶贫低保户28户,123人,纯低保户10户16人;五保户12户12人;政府兜底的有22户28人;需发展产业帮扶的有60户,272人。从致贫原因来看主要分为:因病因残占70%,其他占30%。   根据调查摸底,着力从发展产业,大病救助、务工就业、教育帮扶,兜底保障等措施进行精准帮扶。全村60户,272名贫困人口,其中2016年计划脱贫的有47户,221人;2017年计划脱贫的有13户61人;政府保障的有22户28人。   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高湖村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逐步完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高兴村

  高兴村隶属兴国县高兴镇,是高兴镇的政治中心镇政府所在地,紧接长迳村、黄群村,距县城13公里,319国道、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全村的主要干道都已修通好水泥公路,交通便利。   全村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有耕地3319亩,其中水田2921.99亩、旱地面积388.6亩。共有24个村民小组(欧口、合兴、河背、敖溪、下敖、黄龙、上西龙、高兴、永兴、东升、福兴、街背、上敖、力树、七星、上排、上溪、力万、湖背、涧溪、永丰、峰力、大兴、桥头),农户1468户,总人口5680,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800人,五保户35人,低保户98户、250人,优抚对象93人。   经济收入主要以务工收入为主,除传统种植水稻、花生外经济作物种植花卉600亩、烤烟270亩、红薯400亩,生产加工倒蒸红薯干,为村民增收拓宽路子。   高兴村还是高兴镇重要商业村,村内沿319国道两侧形成了一个商贸集散地,是高兴镇两个商贸集散地之一。高兴镇唯一的火车站、高兴中心卫生院在高兴村内,这为群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樟坑村

  樟坑村位于高兴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3.5公里,距县城16.5公里,面积14.2公里,全村523户、人口2328人,辖13个村民小组:沙背、呈祥、红日、凤形、箬坑、仙坑、高塘、野鸡、高陂、横坑、上汶、下汶、下涧。耕地面积1709.11亩,山地面积15000余亩。传统产业以水稻、花生、红薯为收入。特色产业:98年开发果园350多亩,有金水梨、黄花梨、翠官梨三种,位于红日、凤形两个村小组;油茶开发种植基地面积3000余亩,是2011年—2013年开发种植的,主要位于呈祥、红日、下汶三个村民小组;黄桃15亩位于箬坑村小组;养羊基地存栏羊300头、鸭子100羽、肉狗50头,位于呈祥村小组;羊牛基地有牛50多头,位于仙坑组;生猪养殖300头,1户位于红日组,50头以下的有6户,主要在箬坑、红日、凤形。   樟坑村下汶组吕黎平将军,于2001年去世,墓葬故里下汶组西门坑子,原吕将军居住过的房屋对面。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华坑村

  华坑村地处高兴镇南端,与潋江、埠头、永丰、隆坪5个乡镇相邻,全村地域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47亩,林地3920亩,辖19个村民小组(对光、菜塘、牛形、陈兴、上坑、金勾、饼塘、赵屋、竹坑、青年、合兴、龙兴、华坑、石屋、街头、竹高、新屋、冷坑、水口),658户农户,2890人。   村委会位于街头组,距高兴镇政府13公里,现有村干部5人。农业方面,农作物种植以水稻、花生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油茶等。交通方面,交通十分便利,距兴国火车站仅2公里,京九铁道穿村而过(贯通华坑村15个村民小组),县城公交车直通华坑,但目前仍有5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教育方面,有小学教学点2个,4-6年级仍去邻近村就读,有公办幼儿园1个。医疗方面,现有2个村级医疗卫生所。   华坑村在高兴镇属人口中等大村,人多地少,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现外出务工人口达1200余人。受整体自然条件制约,村民文化生活较为落后,但民风淳朴。华坑村土壤肥沃,且距县城近,可供有识之士开发油茶、果园等。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水口村

  水口村位于兴国县高兴镇西北部,与隆坪乡相邻,是一个边缘的偏僻山村,全村面积约9.6余平方公里,13个村民小组(坳下、廖屋、石兴、上坑、兰口、石陂、水口、新生、平形、高龙、龙下、茶油、龙上),24个自然村庄,合计595户2730人,耕地1638亩,山地24747亩,村两委干部7人(误补2人),各类社会保障户25户,32人,贫困户93户355人,全村劳力1350人,其中小学文化700余人,初中文化800余人,高中文化120余人,有丰富的优质饮水资源及森林资源,主要产业为油茶,农民收入水平处于低水平,水口村是县“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重点扶贫村。   水口村村民思想纯朴,一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水口村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报名参战,当时全村青年报名参战人数达280余人,现已载入兴国县烈士史册,现水口村烈士子仍有20余名,特别是水口村龙上组黄玉昆同志: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一九三五年入党,曾任红三军团参谋处文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八路军一百一十五师警卫营教导员,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百一十二师政委,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政委,福州军区空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二百五千里长征,一九五五年授于少将军衔。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老营盘村特产大全




老营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