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 。地处白鹤山北麓,从山得名。1962年建白鹤山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16公里。面积94.4平方公里,人口2.8万。乡政府驻猴子巷,1993年迁至万金障。省道1804线穿境而过。辖白鹤山、长生桥、流溪湖、赵公桥、罗家湖、东山、新港、万金障、粟里岗、卸甲洲、吴家口、马巷子、罗湾、月亮山、太阳山、郑家河、梁山、马龙桥、大流陂、双寿、肖伍铺、桃树岗、沾天湖23个村委会。农业以粮食、油茶生产为主,乡镇企业有建材、油脂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境内东山(又名马耳山、麻王山)以产“麻王茶”著名。清合村有明太仆寺卿杨褫墓遗址,山后石版寺有明宗室藩王墓地吴家口有战国、西汉墓群。.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8万人 | 94.4平方公里 | 430702206 | 415000 | 0736 | 查看 白鹤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东山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东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月亮山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月亮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太阳山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太阳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沾天湖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沾天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郑家河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郑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梁山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梁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肖伍铺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肖伍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龙桥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马龙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流陂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大流陂村谷歌卫星地图 |
双寿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双寿村谷歌卫星地图 |
罗湾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罗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万金障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万金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园艺场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园艺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鹤山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白鹤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栗里岗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栗里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长生桥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长生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赵公桥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赵公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流溪湖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流溪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港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新港村谷歌卫星地图 |
罗家湖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罗家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卸甲洲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卸甲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吴家口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吴家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巷子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马巷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桃树岗村 | ·武陵旅游·武陵特产·武陵十大特产·安仁十大特产·武陵十景· | 0 |
---- |
查看 桃树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启明街道 |
武陵区人民政府启明街道办事处位于常德市城区东部。启明街道辖红卫、盐关、半边街、红庙、唐家溶、皇经阁、皇木关、马家吉等8个社区和和平建制村,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红卫社区。 启明街道是常德市城区的东大门。交通方便。东抵常德大道和芦荻山乡的芦山、祠堂寺村。南和西抵沅江。北抵沙河、建设东路、红旗路、人民路和三闾路。 启明街道辖区内有市、区驻片行政单位37家,企业、事业、学校51家,历来是0常德市委机关住地。有原国家主席-同志题写馆名的芷园宾馆;有兴建于1950年的裕民米厂(现米业公司);有常德市规模大、技术最好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有全市规模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甘露寺蔬菜批发大市场。启明街道是一个多民族集居地。辖区内有11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启明总人口的4.7%。有600年历史的清真寺现已改建翻新,寺内保存有清咸丰11年重建时的黑漆金字匾额两块。 |
穿紫河街道 |
常德市人民政府穿紫河街道办事处由原城西办事处更名而来,始成立于1957年10月。常德1949年7月解放后,同年8月建立常德县,隶属常德县长庚镇。1950年划入常德市,属常德市第三区。1952年民主建政时改为西区,并建立了0西区区委和区公所。1956年撤销西区区公所,分设人民西街和城西街两个办事处,1957年4月建立办事处,属常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政正科级,负责对辖区行使政府的各项管理职能。1960年城西街办事处、城北街办事处与护城乡合并,组建成永胜人民公社。1961年9月城乡分治,1962年恢复城西街办事处,1968年7月成立城西街道革命委员会,行使原办事处职能。1972年恢复建立0城西街道委员会。1979年1月取消街道革命委员会,恢复建立城西街道办事处建置。2014年8月,更名为穿紫河街道办事处。 穿紫河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城区西部,东抵穿紫河和朗州路、育才路、武陵大道,南抵建设路,西抵朝阳路、洞庭大道、皂果路,北抵柳叶大道。辖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人口5.7万。辖朝阳路、新光、长胜桥、西园、滨湖、贾家湖、康桥、晓岛、惠家坪九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穿紫河街道辖区是市城区政治、文化中心。辖区内驻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德市委员会等市级行政机关。以及市博物馆、常德市图书馆、市广播电视局(台)、市体育中心等文体活动所。 穿紫河街道仰仗城区腹地优势,各类经济实体应运而生,集市贸易遍布辖区。尤其是三产服务行业的兴起,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辖区各社区的社区服务也异军突起,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穿紫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民生,引领民意,全面拓宽街道的服务领域和范围,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受到广泛好评。近五年共荣获省、市、区各类荣誉300余项,是全省创建和谐社区先进街道、全省平安街道、全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先进街道、全省最充分就业街道、全省安全生产示范街道。 |
芙蓉街道 |
芙蓉街道辖区位于常德市西郊,东至芙蓉路与白马湖街道相邻,西临沅水,北抵人民路、洞庭大道与河洑镇相接,南濒沅水与丹洲乡交界,面积15.5平方公里。芙蓉街道辖落路口、华南、芙蓉(家委会性质)、项家铺、新河等5个社区和岩坪、石灰、高泗、泽远等4个建制村。石灰、高泗、泽远三个村为规划重点区域。辖区内分项家铺,岩坪农贸市场、落路口社区两大片区,主要包括桃花源路、长庚路、芙蓉路、洞庭大道、人民路、竹叶路、高泗路七条主要大道路段,岩坪农贸市场及落路口社区周边为市容重点区域。 |
芷兰街道 |
常德市武陵区人民政府芷兰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4年8月,位于市城区东北部,所辖范围东临紫缘路,南抵柳叶大道,西抵朝阳路,北与柳叶湖的万寿和岩子堰接壤。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总人口45276人,其中常住人口40015人,流动人口5261人,辖芷荷、沙河、临紫、荷花、柳菱五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高峰、腰路铺两个建制村。设7个村(居)党总支,39个网格党支部,1个机关支部,1个非公企业支部,共有党员1538名。 芷兰,即南接洞庭澧水流域的野生兰花,为兰科,地生兰。它的名字由来,首先是因过去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游历于此留下的绝妙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再后来,因常德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创建芷兰学校和芷兰居而得名,目前芷兰学校已成为常德市一所小、初、高完备的全日制名校,坐落在现芷兰街道辖区范围内,故2014年武陵区区划调整后定名为芷兰街道。 芷兰街道辖区内驻有市人社局(西院)、市审计局、市规划局、市-局、市质监局、市环卫处、市公路管理局、市交警支队、市征地拆迁事务处、市-武陵分局、市烟草专卖局、市人寿保险、火车站广场、新华书店、芷兰学校等单位。 芷兰街道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火车站联通全国各省、市及周边地区,公共交通H1路、H15路、5路、9路、11路、14路、20路、19路、28路、39路、42路、46路、47路等数路公交车贯通南北西东。许多大型居住小区纷纷在辖区内落户,群众安居乐业,泽云幸福里、新邦一品、恒大华府、金叶花园、金色世纪、华达幸福湾、首创2008、芷兰居等和鸿升、芷兰和新河路三个农贸市场更印证了芷兰街道是欣欣向荣、宜居宜业的一块宝地。 辖区内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有步步高购物广场、好声音KTV、人人乐超市、金逸影城、邦一名品、美居建材、逸辰汽车销售公司等。芷兰街道将以区委、区政府“以建设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理念,依托火车站便捷交通物流优势,抓住恒大华府的综合商业城有利契机,依托城市扩容提质北移的趋势,打造火车站商贸圈、恒大华府城市生活圈以及朗州北路沿线经济发展圈,建设富裕芷兰、文明芷兰、平安芷兰、幸福芷兰、宜居芷兰、活力芷兰。 |
白马湖街道 |
武陵区三岔路办事处成立于1985年12月,位于城区西部,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辖西堤、北站、慧家坪、临江路、新建巷、长庚路、富强、长家山、落路口、浦沅10个纯居民委员会和芙蓉社区、长冲社区2个厂矿学校居委会,共有居民小组298个,常住人口6205户,47350人,流动人口19200余人。办事处党委下设9个居民区党支部和一个机关支部,现有党员124人。辖区内驻有市区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103家,其中有常德卷烟厂、五强溪电厂基地、华南光电仪器厂等国家大型厂矿企业和湖南文理学院、常德教育学院、电大、师范等院校,是常德市的工业、教育基地。 辖区内交通便利,人民西路、洞庭大道、丹阳路、龙港路、临江路、皂果路交错贯通207国道常德公路段穿境而过,区内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有大型农贸、工贸市场三座,是常德西大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街道经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机械制造、光学产品、建筑、纺织、家具、厨房用具、印刷以及旅店、饭食、职业介绍等服务为主的工贸并进的经济格局,现有企业100余家,1998年全处完成社会总产值60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00万元,三产业收放1200万元,财税收入224万元,97、98连续被区政府评为物质文明单位。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优抚、城管卫生等多项工作,多次被评为全区乃至全市先进单位,1998年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省优质服务试点先进单位。特别是爱卫工作93、94、95、96、97、98、99连续七年被区评为先进单位。2001年被区评为红旗单位。 |
府坪街道 |
常德市武陵区人民政府府坪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府坪办事处)是常德市(武陵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52 年民主建政时,因地处城南故改名为南区,并设置0南区区委和区公所, 1956 年 5 月区公所撤销,分设和平东街和大河街两个办事处, 1957 年 6 月两个办事处合并改称城南办事处, 1962 年初,下辖乔家巷、烈士街、府坪巷、梳子巷、大河街、小河街、高山街和南站等 9 个居委会和城南卫生院。 1999 年 1 月 7 日,府坪街道行政区划再次进行了调整,将城东办事处所属沙河以西以及城西办事处所属武陵大道南段以东 ( 不含武陵阁及其广场 ) 的部分划给府坪街道办事处管理,府坪街道办事处行政面积扩大 0.6 平方公里,至此府坪街道下辖方家巷、东湖巷、岩禾场、乔家巷、高山街、民主街、府坪巷、鸡鹅巷、百街口、青阳阁、小河街等 12 个居委会。 2002 年 9 月 20 日以常武南发( 2002 ) 16 号文件为准对城南街道社区行政区划调整为: 体育东路:东起三闾港、西至青年中路、北抵三闾港、南临建设东路; 方家巷:东起三闾港、西至青年南路、北抵建设东路南临人民东路; 东湖巷:东起沅水大桥、西至水星楼以东、北抵人民中路、南临 沅水; 高山街:东起青年南路、西至大高山街、北抵建设中路、南临人民中路; 府坪巷:东起大高山街、西至朗州路、北抵建设中路、南临人民路; 百街口:东起水星楼以西、西至武陵阁(不含武陵阁广场)、北抵步行街、南临沅水、并且管理原临沅居民委员会管辖区域(即通用机械厂)。 青阳阁:东起朗州南路、西至武陵大道南端、北抵建设西路、南临步行街; 光明巷:东起武陵大道南端,西止北风坡,南靠沅安路,北临新西街 新 村:东抵武陵大道南端,南起人民中路,西止朝阳路,北界建设西路 至此府坪辖体育东路、方家巷、东湖巷、高山街、府坪巷、青阳阁、新村、光明巷、百街口 9 个社区,东界三闾港、西至武陵大道(不含武陵阁广场)、南濒沅水、北抵建设路,面积2.6平方公里。到 2014年底共有17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 20136户, 54324 人,暂住人口7452 人。 优越的地理环境 府坪街道地处城市中心位置,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闻名世界的常德诗墙、湖南省第一条样板街——常德步行街、湖南省第一条样板大道——武陵大道、著名的常德码头(上南门、下南门码头)、笔架城均在此范围。 由于府坪地处城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有1、2、6、7、10、13、14、19、26、31、32、38路公交车在辖区穿梭如织,另有武陵阁、上南门、下南门客运码头,既连接彼岸鼎城,又可通三湘四水,越洞庭湖入长江,连接四面八方 商贾云集的宝地 府坪不仅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众多的地方,全市经济、文化活动大都在这里举行。有大型超市家润多、苏宁电器、步步高百货超市、春天百货常德店及华龙商贸城等,各种品牌的专业店云集步行街,华天大酒店、金碧辉煌休闲城、九重天休闲城以及罗曼婚纱、春天婚纱、海鸥影楼等服务行业数不胜数、更有全国老字号清真第一春、国美电器、金友文化等品牌店使府坪商业中心位置更加突出。 企业发展的沃土由于府坪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历来都有大批企业在此发展壮大。从 1978 年,府坪有城南电器厂、刃具厂、五金提炼厂、布轮洗把厂、眼镜厂、无线电修理厂、蚊香厂、城南建筑队等一批骨干企业,到 200 7年年底城南有大型企业常德市湘联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市钢木家俱厂、常德建新福利综合厂、烈士街福利印刷厂、湘陵印刷厂、九三鸭霸王王食品加工企业、兴街口福利综合厂等一批新建成的工业企业,完成年工业年产值均为 2.3 亿元。 |
河洑镇 |
武陵区河洑镇地处沅江北岸,位于常德城西郊部,东界武陵区的护城乡,南邻武陵区的丹洲乡,北接鼎城区的灌溪乡,西连桃源县的陬市镇;1956年建镇,隶属于常德县(现为鼎城区),1995年10月划归武陵区管辖,1997年元月,由原河洑镇、河洑乡合并而成。2014年8月全区区划调整后,河洑镇现有9个、1个社区,分别是岩桥寺村、三星垱村、白鹤庵村、朱湖村、全美村、洪流村、南湖村、雷坛岗村、合兴村、犀牛口社区。青林村和杨桥村划归长庚街道(原护城乡)管辖。现河洑镇总人口为18678人,总面积18.8平方公里,机关干部50名,党员992名,103个村民小组。 基 本 镇 情 环境优美。河洑山上有珍稀的杏树群,成片的柏树林,原始次森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十里“绿色画廊”木和林,与柳叶湖交相辉映,形成一山一湖。森林覆盖率达96%,植物种类553种,离城区仅七公里,是常德城区巨大的“绿色肺”和天然氧吧。这里百年老树、千亩竹海,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松涛阵阵、小溪淙淙,既无工业污染,又无噪声之扰,来到此地,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往返。 交通便捷。河洑镇是武陵区的唯一建制镇,镇政府所在地岩桥墟场距城区仅3公里,主要道路有省道1801线、常张高速公路接城线、常桃路、常澧路、桃花源路、丹溪路、长庚北路、紫菱路,通村通组公路硬化率100%,村居民出行十分方便。宽带、有线电视覆盖全镇。 主导产业。农业种植主产水稻、油菜、蔬菜等,特色产业有葡萄、西瓜、草莓、花卉苗木等,养殖主产有牲猪、牛、鸡、鸭、鱼等。大小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6家,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建筑建材、机械加工、化纤纺织成为了全镇的主导产业,泽云实业、军国建材、贺童食品、玉兰织巾、桃特物流、百成实业、江英冷轧、常宇电力等企业为镇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增添了活力。 |
樟木桥街道 |
常德市武陵区辖乡。1949年设德山区,1956年改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德山工业区,距市城区中心5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01万。乡政府驻洞庭南路。东有石长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全线最大的货站。南有319、207国道及长常高等级公路交会入境。西有常德机场。北临沅水。辖五一、民建、莲池、永丰、河家坪、樟木桥、檀树坪、茶叶岗、七星庵、枫树岗、皮家冲、二里岗、株木山、龙潭庵、益阳冲15个村委会。有两座11万伏的变电站和月供水60万吨的市第四自来水厂。公、铁路两用特大桥横跨沅江南北。工业有机械、化工、酿酒、印刷、塑料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蔬菜、林果,有全市最大的万亩果园基地。境内有著名的佛教圣地乾明寺以及老龙潭、明荣王墓、白骨塔、仙人洞、孤峰塔、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 |
芦荻山乡 |
武陵区芦荻山乡位于常德市城区东面,洞庭湖西滨,东与鼎城区牛鼻滩镇接壤,南临沅水与德山科技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西连武陵区东郊乡,北与武陵区东江乡毗邻。辖2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1个渔场,22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500亩。总人口32939人,非农业人口1774人。该乡有回、维吾尔、苗、侗、土家、藏、蒙古、彝、壮、朝鲜和满等11个民族零星分布,少数民族人口124人。该乡是革命烈士黄爱的故乡。全乡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13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7.7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7329元。 目前,该乡都市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产业化均已达到较高水平,田园蔬菜产业园、红世蔬菜产业园、科农高效农业示范园、永春堂食用菌采摘园等都是该乡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高效农业、观光产业的标志,它们与陈五弟省级四星休闲农庄、汪明亮土菜馆等形成了吃、住、玩一体的产业链条。明年,“二广”高速连接线将全面开通,农产品物流园、花卉苗木市场、交通物流园等省市重点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芦荻山乡迎来了项目大建设的热潮。同时,该乡今年成功申报了省财政厅“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明年将建成环境优美、生活便捷,设施完备,产业优化的美丽乡村。芦荻山乡将以建设“高标准适宜创业、人居、旅游的现代化、生态化新乡镇”为目标,立足辖区产业、生态、交通、文化等优势,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该乡“临城”优势,依托芦山综合物流园、万亩蔬菜标准园、花卉苗木市场、农产品市场等项目把芦山着力打造为连结江北中心城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德山经济开发区三区交汇处的仓储物流带、无公害蔬菜供应带、生态休闲观光带。 |
永安街道 |
永安街道由东郊乡更名,属改扩建。东抵常德大道。南抵建设东路、三闾路和人民路。西抵红旗路、建设东路和三闾港河。北抵穿紫河。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5.7万,包含甘露寺、高坪头、三闾港、新东街、牯牛岗、庆丰、楠沙、东苑、竹园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办事处驻甘露寺社区。区划调整后,永安街道按照“一所一校四中心”标准投入大量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派出所计划选址重建,由东郊派出所改建;学校即育才小学;卫生服务中心由原东郊乡卫生院更名,政务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同时街道、社区均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信息化支撑,建立与现代社区治理相适应的组织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全力打造平安、生活、卫生、文体等5—10分钟便民利民服务圈,让群众充分享受安全、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 通讯地址:武陵区人民东路红庙街188号 邮 编:415000 联系电话 0736—7782738 传 真:0736—7783218 |
东江街道 |
武陵区东江街道位于常德市常德大道以东、柳叶湖管理区以南、马凌河以西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内。于2014年9月,武陵区区划调整时撤消东江乡改设东江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设3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1家渔场。总人口2.33万,其中,常住人口1.80万,流动人口0.53万。东江街道已落户工商企业206家,其中,工业企业139家,三产企业67家。其中,限上三产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耕地面积1.3万亩,85%种植蔬菜。街道范围内,有市农资大市场、市废旧交易市场、市旧木材市场、市钢村市场与市汽车东站、新安停车场等。有1所私立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所普通公办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2所私立普惠制幼儿园,公立敬老及托老机构2家、私立敬老及托老院3家。自2010年以来,东江街道曾3次荣获武陵区乡街绩效评估红旗单位、1次荣获武陵区乡街绩效评估先进单位。还先后获得了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市“百团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省农民工工作先进,国家级“生态乡镇”等76项荣誉。 一是城郊经济异常活跃。2014年,东江街道引进三产服务业项目8个。新申报限上三产企业3家。争资争项400万元。新增规模企业1家。全街道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无公害蔬菜畅销全省、生猪养殖远近闻名。街道工业、农业、三产服务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二是中心工作成效明显。征拆进度达要求。控违拆违好效果。创文保牌未抹黑。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管理不断创新。计生工作成效良好。社会保障推进有力。文体事业愈加繁荣。四是民生保障十分给力。5年来,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为村民硬化道路15条,39千米;安装路灯11条,21.5千米;为全街道居民接通了自来水,且一户一表,与市中心城区同网同价;疏洗或硬化主排沟渠17.5千米;兴建健身场地7处;安装健身路径7条。五是乡村形象面貌一新。5年来,东江街道正在新建或改建村居办公楼7栋。已全面改善街道机关办公条件。街道机关建设与村居办公场所建设全市一流。街道、村居党建阵地与文体活动广场全市一流。每个村居都配齐了“三室一场”,即村卫生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与村民文体活动广场。 目前,东江街道社会治安稳定,经济发展活跃,百业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洞庭大道东延线基本建成,与二广高速直接相连,全街道地理位置优势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财富资本正在向东江街道走近靠拢、聚集增值。今天的东江街道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水乡。完美社区建设增添了东江街道的现代色彩与人文和谐,勤劳智慧的东江人正在开启“特色东江、活力东江、和谐东江”的新时代。东江街道正在成为常德市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东大门。 |
长庚街道 |
武陵区长庚街道由原武陵区护城乡人民政府更名, 2014年8月武陵区区划调整撤销原护城乡,设立武陵区长庚街道。长庚街道位于常德市城市西部,东与白马湖街道毗邻,南抵芙蓉街道,西同河洑镇接壤。辖区范围内有常德烟机、常德高职院、市戒毒所、市康复医院、四一三队、市工艺美术学校、市第十三中学、金丹小学等驻片单位16家,居民生活小区、安置小区共23个。柳叶大道、洞庭大道、桃花源路、紫菱路等城市主要干道贯穿其中。辖廖桥、熊家台、仙源、高车4个社区和聚宝、青林、杨桥3个建制村,街道办事处驻廖桥社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共64个村居民小组,9693户,辖区人口30422人。 2014年我街道围绕“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的工作目标,紧扣“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建设新街道”的工作主线,着力提升街道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品质、服务品质和队伍品质。荣获“市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市计生工作红旗单位、基层武装工作市先进单位、全区绩效评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开创了建设“富裕、和谐、文明、幸福”新长庚的崭新局面。 围绕精致精美,环境品质有效提升。发挥文明创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按照“路扫尾,水改攻坚,棚改推进,四化出彩”的要求,完成了小街小巷的改造任务和新河水系改造等实事工程,全面完成盐欣地块、新金丹路等市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确保违法建筑零增长。组建专业队伍持续开展“清洁城市”行动,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城市面貌整洁有序。 围绕宜居宜业,生活品质有效提升。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年发放各类补助、救助、低保金120多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覆盖率84%。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惠及广大群众。纵深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建义务巡逻队,自筹资金购买安装监控探头28个,确保辖区安定有序。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围绕做实做细,服务品牌有效提升。落实党政班子成员联项目、联村居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中的作用,涌现了“义务巡逻队”,“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岗”等一大批服务工作品牌。开展完美社区“3+N”治理模式,按照“一站一园一场七室”的标准率先建成高车社区,成为全市完美社区中的亮点。 围绕创新创优,队伍品质有效提升。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市委十项规定,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房标准控制机关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光荣传统,“三公经费支出”在去年的基础上下降30%。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和全体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建成一支作风务实,敢闯赶敢干,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被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
丹洲乡 |
丹洲乡位于常德市城区西部,三面环水。东与护城乡毗邻,南面紧临沅水,与鼎城区的武陵镇、斗姆湖镇,桃源县的木塘垸乡隔江相望,西北与河伏镇相接。行政区域面积37.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2724亩,其中水田2300亩。全乡共有17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住户8238户,总人口27147人。其中农业户7635户,农业人口26271人,农业劳动力15752人,军烈属27户,残疾人387人,五保户310人。乡党委下属1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有中-员1112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 早年跟随毛泽东同志闹革命的革命烈士、原湘西特委书记刘泽远的故乡即在该乡泽远村,建有占地1.5亩的刘泽远烈士墓、纪念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湖村的农民企业家、慈善家、全国十届人大代表杨绍军同志于1996年3月创办的“常德市阳光孤儿院”座落在丹洲乡夹街村,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现有孤儿162人。 丹洲乡农作物主要以棉花、柑桔为主,每逢金秋时节,白花花的棉桃绽开笑脸,黄灿灿的柑桔挂满枝头,分外耀眼,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因而素有“金丹洲”之美称。丹洲乡境内有23公里沅水防洪大堤,15公里防汛水泥路。有“常丹路”、“护丹路”、“八一路”三条公路共28公里纵横交错。2005年7月,乡党委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开通了由火车站至桑场村的11路公交车,至市城区只需15分钟,交通十分便利。 这里也是外商投资兴业的宝地,乡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成功引进了金丹实业、鸿维建材、玉帛纺织、远大墙板、中凯墙体、顺发木业、金雕家俱、多尔乐器、德广纸业、华胄五金、阳光被服等34家工业项目。全乡农业发挥城郊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按照“改桔、压棉、扩菜、增花卉苗圃”的思路,狠抓柑桔品种的改良,以沙湖村果木苗圃基地为依托,辐射周边,2008年全乡今年柑桔品改面积达到2300亩;棉花优质杂交品种推广面积达到8000亩,水稻全年播种面积3657亩,粮食总产量1861吨;油菜、榨菜冬种面积9000亩。抓住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由近郊向远郊转移的发展机遇,突出抓好了公路沿线村蔬菜基地布点扩面,重点搞好了明月村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我们积极引导大户培植花卉苗木基地,抓好了以沙湖为中心的600亩优质柑桔苗木繁育基地,增强了基地的示范作用,并带动附近很多农户发展果木苗繁育。现在,乡党委、政府正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开拓,努力进取,一个崭新的、和谐的丹洲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
南坪街道 |
南坪街道办事处为今年8月区划调整后设立,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望月、汇金、东风、沙港)3个行政村(白马、竹根潭、金家坪)。总人口约1.6万人。街道地处城市提质扩容热点区域,城市之肺湿地公园丁玲公园,未来的白马湖国际商务商业中心坐落在此,是一块宜商宜居的宝地,既有蓬勃兴盛的新兴三产,又有闹中取静的休闲场所,街道以“提升区域品味,建设小康南坪”为发展思路,注重发展特色三产,着力打造完美社区。目前,各村居正在加紧建设社区服务站,开展网格化管理和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打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
白鹤山乡 |
常德市 。地处白鹤山北麓,从山得名。1962年建白鹤山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16公里。面积94.4平方公里,人口2.8万。乡政府驻猴子巷,1993年迁至万金障。省道1804线穿境而过。辖白鹤山、长生桥、流溪湖、赵公桥、罗家湖、东山、新港、万金障、粟里岗、卸甲洲、吴家口、马巷子、罗湾、月亮山、太阳山、郑家河、梁山、马龙桥、大流陂、双寿、肖伍铺、桃树岗、沾天湖23个村委会。农业以粮食、油茶生产为主,乡镇企业有建材、油脂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境内东山(又名马耳山、麻王山)以产“麻王茶”著名。清合村有明太仆寺卿杨褫墓遗址,山后石版寺有明宗室藩王墓地吴家口有战国、西汉墓群。. |
丹阳街道 |
丹阳街道办事处是常德市武陵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位于常德城区的腹地。东抵三闾港河,南抵青年路和建设路,西抵武陵大道、育才路和朗州路,北抵穿紫河。隔河与武陵区南坪岗乡、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相望。地域方圆5.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常德市政府机关、财政局、-、文化局等29家市直行政单位;有常德市一中等10余家市直事业单位;办事处下辖9个社区,截至到2012年人口5.2万余人。 建置沿革 解放前办事处大部分属常德县长庚镇管辖,1949年9月8日划归常德市第三区。1952年8月,行政区调整,将大区划成小区,因地处城北,故改称北区,1956年5月,北区区公所撤销,建立城北街道办事处,1960年4月城北和城西两个办事处与郊区护城乡合并,组建成常德市永胜人民公社,1961年6月,城乡分治,撤销永胜人民公社,分别成立城北、城西、护城三个公社,1968年9月成立城北街道革命委员会,1972年恢复城北街道办事处名称。2014年常德市武陵区人民政府启动乡镇及街道行政区划工作,城北街道正式改名丹阳街道。 自然环境 地势以丘陵地势为主,水资源较为丰富,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 城镇建设 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丹阳街道已初具规模。主要道路有洞庭大道、朗州路、滨湖路、丹阳路、青年路五条;主要小街小巷有实通巷、工商巷、北堤巷、校场街等近40余条;9个居民社区分别是:光荣路社区、北堤社区、北正街社区、常乐社区、建民巷社区、紫桥社区、柏子园社区、金桥社区、丝瓜井社区。建有绿化带、文化广场、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工业 辖区内有不同体制的较大企业共7家,分别是湖南雅星印务公司、常德芙蓉大亚有限公司、市一种工厂、常德市凯乐弹簧厂、常德市盛达弹簧厂、常德市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湖南中石油昆仑燃气输配有限公司。2013年,七家企业共实现产值93311万元,实现税收5219万元,利润9904.2万元。 集市贸易 辖区内共有一个农贸市场:占地600平方米的紫桥农贸市场、一个百货市场:金桥市场。整个丹阳街道管辖范围内共有注册工商户11135户。 招商引资 2013年共上报固定资产项目71个,完成投资6.0596亿。引进服务业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3.7710亿元。完成过亿项目2个,一是总投资为3.2亿的名都桃林大酒店,2013年年底已全部完工;二是常德市中油压缩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1个亿,截止2013年累计完成6000万元。招商引资共完成项目11个,到位资金6.3240亿元。 交通 丹阳街道位于常德市市城区,紧邻319、207国道;距离桃花源机场约20公里路程,有飞往十余个大城市的直达航班;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常张高速、东常高速建成通车以后大大缩短了从丹阳街道辖区通往周边省份的时间,交通更加便捷。 教育 丹阳街道辖区内共有紫桥小学、北正街小学两所。常德市一中、常德市三中中学两所。其中北正街小学始建于1940年,1979年由原常德市人民政府定为重点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2534名,在职教职工139人,其中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各1名,小学高级教师88名,国家、省级骨干教师7名,市区级骨干教师32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目前该校校园总面积11100余平方米,有三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还设置了高标准的多媒体室、电脑室、电教仪器室、实验室、师生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等十多间教学配套用房。2005年上半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校园网。目前校产总值达3000多万元。常德市一中,是湖南省首批8所重点中学之一、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位于常德市中心,占地210亩,环境优美,布局规整。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600多人,专职教师166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教学设施完善。图书馆藏书17万册,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实验设备一应俱有,投资1300万元的多网合一的数字化校园设备已于2001年投入使用,天文台、体育馆、艺术馆、校史馆等形成了强大的教育网络,学校教学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学校荣获全国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常德市第三中学位于滨湖公园东侧,占地180余亩。教育教学设施齐备,现已建成校园网、图书馆、体育场、天文台、校园广场、科教中心、师生食堂、学生公寓等设施,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91人,其中专职教师258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22人,中学高级教师(含高级讲师)61人。 人口计生 2013年街道共出生476人,其中政策内生育428人,政策外生育48人,计划生育率89.91%,征收社会抚养费43.6万元;落实避孕节育措施144例,其中上环82例,取环5例,结扎17例,流引产40例;流入人口登记12399人,流出人口登记2361人;已婚育龄妇女9959人,领独生子女证189人,女性初婚61人,其中晚婚43人。 文化体育 丹阳街道辖区目前共有健身路径9处、健身房2处、棋牌室9处、篮球场4处(灯光篮球场在建中)、乒乓球房3处,并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各类文体活动,也成绩不俗。3月28日,在区体育局举行的登太阳山比赛中获得 “优秀组织奖”。在第二届“幸福武陵”武陵区百团大赛活动中我办荣获优秀组织奖、两个三等奖、单项奖及三个优秀奖。10月11日,丹阳街道在“力源杯”广场舞大赛中以三等奖的好成绩向全国“第一个老年节”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