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常德 >> 武陵区 >> 白鹤山乡 >> 园艺场村

园艺场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园艺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园艺场村简介

  园艺场:
  白鹤山乡管辖。1968年,当时的公社书记邱伯林下大队走访,见于麻王山遍地是草,处处是荒山,回去后和干部们商议:他有一个想法,把麻王山三个生产大队打造成为“百亩桔园,百亩杉,三百茶园梯田化”,以果木林为主,水田能自治的园艺场,为了便于管理,于是把邻近村的荒废山指手为界划给园艺场村耕种,把园艺场村水田280亩、荒山80亩划给了其它村,于1969年园艺场成立。现辖3个村民小组,67户,人口226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30702206 415000 -- 查看 园艺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园艺场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园艺场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山村

  东山村:   东山村属白鹤山乡辖地。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人口1346人,总面积396.00公顷。据说清朝早期有一姓李的大户人家,因生意失败,躲避债务,隐居此地,并在此栽种了不少茶叶树。经过手工制作的茶叶,其味清香,入口甘甜,在集市上极为好买,李姓人家利用在此地种植茶叶树又“东山再起”,所以后来此地就被称之为东山。   

月亮山村

  月亮山村的来由:   月亮山村有座月亮山,山中长有两棵古树,形状如同月亮上的梭罗树,此山形如祥云抱月,与对面兔儿山上的红岩嘴朝夕相望,谷称兔儿望月,此村也因此山而得名。   月亮山村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杨氏家族与陈氏家族矛盾很大,杨氏家族为了毁掉陈氏家族的脉气,就请了一名风水先生进行指点,风水先生观察良久,提出“打死兔儿山、气死月亮山”的玄机,随后杨氏家族便派了很多的岩匠开采兔儿山的岩石。当时众人均不明就里,哪知道兔儿山只开采两月有余,月亮山中的两棵原本鲜活的古树就渐渐枯萎、衰竭。陈氏家族慌忙在外地请来法师,法师掐指一算,道破此中原由,决定制止兔儿山的开采。法师到了兔儿山就说:“师傅,你们开采的岩石有裂缝,马上会倒塌”。岩匠说:“倒塌了打死你这个0!”果不其然,岩头倒塌了打死了很多的岩匠,兔子山就停止开采,然而月亮山山中的两棵大树还是死去了,两年后两棵大树慢慢复活。   因此山名气之大,解放后人们也根据此山把当地命名为月亮山乡,月亮山乡撤除之后取名为月亮山大队,公社更改为乡之后,取名为月亮山村,一直沿用至今其,全村总面积为410.30公顷。   

太阳山村

  太阳山村:   白鹤山乡辖地,1955年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名叫石马档村,当时属同德云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与现在的花山村、罗湾村、月亮村四个村统称为花山大队受现在的南坪岗乡管辖;1971年成立了肖伍铺公社,我们花山大队划成了四个大队也就是现在的花山、罗湾、月亮、太阳。当时太阳因为最靠近于太阳山,所以太阳村因此而得名,属肖伍铺公社管辖。1996年因撤区并乡,撤消了肖伍铺乡,太阳村更名为太阳山村,属白鹤山乡管辖,现有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07.55公顷,人口1008人。   

沾天湖村

  沾天湖村:   白鹤山乡辖地,因1974年原肖伍铺公社在蚂蟥深围湖造田而建成。当时由于堤身低矮,年年被淹,由肖伍铺公社七个大队种植甩亩,1977年进一步把堤身加高加固;1978年冬由原肖伍铺公社六个生产大队移民组建而成,因沾天湖村是从沾天湖围湖而建成,故取名沾天湖大队。1983年更名为沾天湖村,隶属肖伍铺乡;1996年撤区并乡后,隶属白鹤山乡管辖。2008年白鹤山乡整体从鼎城区划规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村内现有旅游景点“渔樵村”定位于湖乡民俗大观,洞庭渔猎天堂,以常德本土渔、樵、耕、续四大贤圣之一的樵夫刘海砍樵为故事主线,吸引各方游人,让他们留连往返。沾天湖村1998年平垸行洪后分为生活区和生产区两大片。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175.37公顷,居住人口488人。   

郑家河村

  郑家河村:   白鹤山乡辖地。元末明初,湖广遭灾,地荒人稀,永乐二年,当朝下旨,从江西吉安府境内移居村民,丁往之,封吉安府指挥手郑子可(字锋)为武略将军,率兵护送子民至湖南境地,遂将众百姓分批安置,将军则将郑族人择优落户,并自择常德北门外梁山(现太阳山)脚下,山水相连处落业,繁衍子孙并赋安民,垦荒种植,冬临河床干枯,将军则率民众子孙围堤挖堰,开设水运码头通行府城,郑氏开河故称郑家河,并作为地名闻世至今,现郑家河村大部分村民姓郑,郑家河村委会辖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36.81公顷,住户共434户,人口1500余人。   郑姓人为纪念始迁祖功德,在此地修建(将军陵),并在将军平赋指挥名(单鼓桥)旁刻立石碑,慰先祖,示后人。   

梁山村

  梁山村:   白鹤山乡辖地。相传东晋大将梁术公带兵南征时驻扎风景优美,四面环山的山下,每当日落时已至黄昏,就将此地命名为太阳山,后我们的祖先在明朝落琥平间从江南迁往该处,为纪念梁术公将军,就在山顶修建了一座梁王宫,取名梁山,因此而得名。1955年成立太阳山高级合作社,划归大成站乡管辖,1959年划归冲柳公社太阳山大队;1961年划归太阳山公社;1965年改肖伍铺公社梁山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1995年撤区并乡合并为白鹤山乡。2008年划归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管辖;2009年成为市、区成立新农村建设点村之一,现有敬老院,村委会驻梁山村六组,现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50.50公顷,人口1146人。   

肖伍铺村

  肖伍铺村:   属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山乡管辖,全村总面积696.44公顷。传说在明朝初年,有一位外地来的男人,姓肖,在现茶盐老街开了一个卖茶叶的铺子,专卖茶叶,不久有一位外地来的女人姓伍,同样也开了个铺子,专卖盐,后两人结为夫妻,从此肖伍铺地名由此产生。   1955年成立肖伍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常德县,属大龙站区肖伍铺乡管辖。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常德县大龙站区肖伍铺公社管辖,肖伍铺取名肖伍铺大队。   1995年撤区并乡,划归鼎城区白鹤山乡管辖。肖伍铺大队改名为肖伍铺村。   2009年划归武陵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山乡管辖。   2010年肖伍铺村被评为常德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年底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对茶盐老街进行改造。   现在的茶盐老街已成为湘西北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的重要场所。   

马龙桥村

  马龙桥村;   白鹤山乡辖地,此处有一条河流,它收净了梁山鲁三山冲之水,每逢下大雨,这条河里的水就象烈马一样流得很快,河流两岸的山脉就象两条青龙,这条河把这两青龙分开了,人们就在小河上搭起了小桥,洪水奔腾像烈马,两岸山脉似游龙的传说,马龙桥因此而得名。现辖1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492.93公顷,人口900人。   

大流陂村

  大流陂村:   大流陂村位于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山乡的东部,传说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此人满腹经纶,琴艺高超,曾拜高人为师,他非常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一次他游览至此,登上一座形式南瓜的小山(现名北瓜山),这里百花齐放,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他正准备抚琴,忽见山下波浪汹涌,浪花激溅,好象滚滚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大流陂村由此而得名。1962年,该地归肖伍铺管辖取名大流陂大队;1984年更名为大流陂村;1991年改设村委会,现辖区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57.46公顷,人口1183人。   

双寿村

  双寿村:   白鹤山乡辖区。相传很久以前,此处有一条沟,行人路过此地很不方便,当地有一对长寿老人过寿,他们用别人所给的祝寿钱修筑了一座爱心桥,后来人们为纪念他们,弘扬他们的美德,于是将这座爱心桥叫双寿村,中途改名叫双寿大队,最后改名为双寿村。如今的双寿村位于常岳、东常两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优美,是旅游观光的风水宝地,现有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28.25公顷,人口825人。   

罗湾村

  罗湾村概述:   罗湾村,白鹤山乡所辖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1300余人,东抵白鹤山乡月亮村,南临柳叶湖,西交柳叶湖街道办事处花山村,北靠太阳山,全村总面积545.80公顷。传说在清朝时期,佛教盛行,有一行脚僧云游修行,途径于此,见此地四面高山环绕,山水秀丽优美,颇具灵气,便落脚于此修建一庙宇,取名为罗湾寺。后因香火鼎盛,遂有人居住于此,繁衍生息,罗湾村因此而得名。   2007年,由于罗湾村的地理优势,加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常德体育生态园项目落户于罗湾村,总投资约十亿元,建成中南地区排名第一的18洞高尔夫球场,成为集运动、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常德体育生态园,提高了常德知名度,成为造福常德人民的又一集运动、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重大项目,罗湾村也因此受惠于此。   

万金障村

  万金障村:   万金障村地处白鹤山乡机关所在地。东邻东山、南接白鹤山,西连沾天湖,北迎桃树岗。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武陵山有北武垱,南武垱,从北武垱飞出一对金鸳鸯鸭,落在燕子山(现万金障村2组),经过多年繁衍生息,此山万只金鸭成群,金光耀眼,因山秀丽,酷似屏障,由此而得名。1960年,常德市在此兴办青年农场,当时底水高涨,堤垸被沉,涧水桥(传说杨阁佬所修。即:柳叶大桥前身)被淹。1964年湖南省委工作队驻地办典,发现此地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于是堤加高,并将白鹤山、东山、桃树岗三村部分农户迁居在此。1976年10月正式命名为万金障村。2008年10月区划调整,隶属柳叶湖度假区,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达149.97公顷,人口599人。   

园艺场村

  园艺场:   白鹤山乡管辖。1968年,当时的公社书记邱伯林下大队走访,见于麻王山遍地是草,处处是荒山,回去后和干部们商议:他有一个想法,把麻王山三个生产大队打造成为“百亩桔园,百亩杉,三百茶园梯田化”,以果木林为主,水田能自治的园艺场,为了便于管理,于是把邻近村的荒废山指手为界划给园艺场村耕种,把园艺场村水田280亩、荒山80亩划给了其它村,于1969年园艺场成立。现辖3个村民小组,67户,人口226人。   

白鹤山村

  白鹤山村:   白鹤山乡辖地。相传境内山岭有两棵松树,现有百余年,旁边有一庙宇。有一天,飞来两只仙鹤,栖息在庙宇岭上。解放初期,政府在此建高中学校,取名隽新中学,后改名为常德县一中。80年代初,常德县一中迁往武陵镇,随后该校办职业中专,取名为常德县七中,现已停办。该校境内有十余亩松树,常年郁郁葱葱,引来成群的白鹤在松树山上筑巢,繁殖后代,远看白茫茫的一片,像盛开的茶花,由此取名为白鹤山。村民委员会驻白鹤山,现辖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18.96公顷,共458户,人口1860人。   

栗里岗村

  栗里岗村:   白鹤山乡辖地,全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人口1196人,总面积418.69公顷。相传在清朝早期有一王姓商人路过此地,发现这里山岗繁多,平地山丘土地肥沃,不久这名商人与本地一名女青年结婚,一年后,育下一男孩,这名孩子特别喜欢吃板栗,当时这名商人就随便种了几颗板栗。谁知一年后,这些种下去的种子一颗颗像雨后春笋般都长了出来,几年过去,这些山岗丘陵都变成了板栗之乡,之后便起名为栗里岗。   

长生桥村

  长生桥村:   原常德县管地。传说明朝洪武年间,此地是一条沟渠,常年山水横流,挡住了当时居住在此的老百姓的南北交通,给当地平民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后来一王姓大户人家出资修建此桥,桥墩是采用麻条石砌成,桥面由5块麻条石搭建而成,长10多米,宽1.5米,高2.8米。由于当时出资修桥的王氏叫王长生,当地百姓于是就用王氏的名字命名此桥-长生桥。解放后,1958年-时移走二块麻石,后来桥面就只有3块麻条石;1962年人民公社时叫条生桥大队;1980年更名为长生桥村,现在古桥仍存,从古至今从未更名一直叫长生桥,现辖2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414.61公顷,人口1368人。   

赵公桥村

  赵公桥村:   白鹤山乡辖地。相传很久以前,八方岗与毛儿岗仅一湖之隔(流溪湖),八方岗的人民过渡来毛儿岗的后山庙烧香拜佛,以求平安。毛儿岗的人民过渡到八方岗集镇赶集,小孩上学,南来北往十分繁忙。由于湖水受季节的影响,到了冬天不能使船,来往的人们要抹水过河,十分不便,当时有位姓赵的富翁,儿子在京城做官,为了从善积德,自己拿钱修了一座桥,使南北交通畅通,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他,于是将这座桥命名为赵公桥。1955年成立初级合作社,把地名为赵公桥取名为赵公桥大队;1980年改设为赵公桥村委会,现辖1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321.29公顷,人口1080人。   

流溪湖村

  流溪湖村:   白鹤山乡辖地。流溪湖原名流溪河,水源来自太阳山与麻王山两条山,溪水绕过苗人岗(现赵公桥村),并且在原来流溪湖村顾姓围障子(几百亩粮田)的北部汇合一条宽十几米的河道,河上修一座石拱桥(崇善桥),桥西端是开铺打铁做生意的于道,此是常德城通往澧阳古道,道2米多宽,用石板铺,途经镇德桥、石公桥、周家店—渡口,明末清初这里地势较高,后来由于洞庭湖及沅澧下游广兴堤围垸,使得这里积水和山洪难以消尽,最后顾姓人只得在围障子内将粮田改为渔堰,随水位逐年加高,尤在清宣统史辛亥两年间大水山洪终年不消,又在古道上添加一座石麻条长桥,从此以这围障子粮田再也未露水面了,这样由一条几十米宽的小河一下子变成了几千亩的水域,因此改名叫流溪湖了。流溪湖村故以此湖为名,现辖16个村民小组,人口1046人,总面积287.28公顷。   

新港村

  新港村:   冲柳管辖。相传很久以前,叫新港街,中间一座桥,两边是河道,热闹非凡,是商人,容人生出游来的归宿地,是医疗诊治、购物、贩买、贩卖的黄金宝地。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组。文革后简称“港”,划为白鹤山人民公社,更名为新港村,现辖区内有13个村民小组,为三大片,总面积342.58公顷,人口1270人。   

罗家湖村

  罗家湖村:   罗家湖村位于鼎城区韩公渡镇,镇德桥与柳叶湖渡假区白鹤山乡的交接地段,共12个村民小组,人口千余人,总面积277.14公顷。   罗家湖村分为杜家垸和谈家垸两个大垸,早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杜家垸还是一片汪洋,仅存一小山头露出水面,当时不少过渡的人都埋葬在该山头,并有后人在此修建庙宇祭祀,于是该地也被称为大山庙,这也是罗家湖村最早的名称。后来,随着气候变化,地球的变迁,杜家垸的湖水逐渐退出,仅存一个仅三亩田的大湖。此村不少渔民都已离出,只有罗氏三兄弟一直住在湖边,靠在该湖打鱼为生,至至病死,后人为了纪念三兄弟便把该湖称为罗家湖,到本世纪三十年代,该地大山庙之称逐渐被罗家湖取代。   

卸甲洲村

  卸甲洲村   公元1130-1135年,南宋农民起义战争中,湖南义军首领钟相,杨么等率众人于洞庭湖地区连年抗击南宋宫军围剿的战争。义军屡战获捷,兵势日盛,使宋军愈加恐惧。公元135年,高宗调集20万大军,名张俊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置制使,趋洞庭湖围剿义军。岳飞率所部鼎洲(现在常德)先对义军诱降,瓦解部分义军后对杨么实行围剿。杨么兵败至常德东,遇一河流(现在的低水诃)卸下盔甲稍后休整,因此得名卸甲洲,这个地方一直沿用到0,后改为万洲大队。在1983年后又起用了卸甲洲这个地名,卸甲洲村现有人口1791人,全村总面积402.6公顷。   

吴家口村

  吴家口村:   白鹤山乡辖地。据史书记载,该地位于马凌航道边缘,北边有条小内河与马凌航道相通。那时,内河两岸住的大部分居民全都姓吴,于1938年姓吴的前辈当时考虑后代两岸相隔行走不便,后来想方设法修建了一座内碈,与马凌航道相连,后来将此地取名为吴家口。现有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东常高速公路在辖地通过,该辖现有14个村民小组,450户,总面积371.56公顷,人口1580人。   

马巷子村

  马巷子村:   白鹤山乡辖地。传说宋朝杨宏战争之余,战马食养在此,为了不让马乱窜,在周围修了栏马场和放马通道,此通道就修在马巷子村。后来,传说就成了马巷子。1975年与吴家口分村之后,取名为新河口村;1983年为了方便归国华侨辨祖回归,于是恢复了马巷子的老地名,取名为马巷子村民委员会,现辖1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02.24公顷,人口1481人。   

桃树岗村

  桃树岗村:   桃树峥嵘村,传说清光绪年间,位于善利桥处有一个烂船洲,有一位母亲和儿子长期居住在洲上,因地球变迁,洪水泛滥,母亲和儿子无法生存下去,到处寻找安住点,有一天,小伙子路过仙人洞此地时,突然出现一位白发老人,老人给了他一个桃子,转眼间看不见老人了,这小伙子舍不得吃,留下给家中的母亲吃。过了几天,母亲和儿子把桃子吃了,把桃子里的核扔到地上。到了第二年春天,桃树发芽生长起来了,时间长了人们看到桃树的果子可以吃,于是家家开始种桃树,从此以后桃树成片,这样,桃树岗得名而来。全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320户,总面积582.28公顷,人口997人。   


园艺场村特产大全




园艺场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