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益阳 >> 桃江县 >> 石牛江镇

石牛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石牛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石牛江镇简介

  石牛江镇位于桃江县城南部,桃花江东西两岸,距县城4公里。辖3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411个村民小组,10392户,34926人,共有稻田31612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少量丘陵,是桃江的农业大镇。1998年被列为湖南省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区。东有石南公路至赫山区的泥江口镇,西有鸬清公路。1824省道从南至北直贯镇内,交通十分方便。城镇内硬化了街道路面,兴建了自来水厂和7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实现了村、组通电、通路、通程控,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计划生育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县先进。
  全镇200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已发展民营企业1132个,从业人员达4748人,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一是年产值1800万元,从业人员1500多人的建材业群体。桃江县特种水泥厂,1998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新投资200万元,狠抓内部改造挖潜,年产量由8.8万吨增加到18.8万吨,产品荣获益阳市技术监督局授予的“产品信得过”荣誉证书。二是年产值1700万元,从业人员500多人的机械制造企业群体。三是年产值1500万元,从业人员800多人的建筑安装企业群体。四是年产值3000多万元,从业人员1000多人的竹木制品系列加工群体,投资300多万元的安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厂房面积1000多平方米,职工近200人,创产值1000万元,其产品销往宁夏、山东、西安、太原及全国各地。
  近年,由省、市、县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了农田低改,开创了八大基地:优质高产水稻种植基地3000亩;蔬菜基地500亩;优质稻基地28000亩,已落实订单农业计划20000亩;丘陵开发,农科教培训基地,发展了36个丘岗小水果专业村;楠竹基地400多亩;旱粮基地1000亩;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有瘦肉型母猪10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30000头以上;牛蛙养殖基地。
  目前,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认识,立足镇情,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高昂一个发展主题,着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突破三大目标,主攻高效农业、民营经济、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强镇观念,加快推进“三化”进程,落实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促进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49万人 ·桃江旅游·桃江特产·桃江十大特产·桃江十景·桃江名人·桃江 430922107 413000 0737 查看 石牛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石牛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石牛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修山镇

  修山镇座落在资江中游北岸的羞女山下。东与益阳市资阳区接壤,西与汉寿县三和乡毗邻,南濒资江,北与汉寿县军山铺乡接界。总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900亩,其中稻田1.98万亩,旱土2100亩;全镇山林面积56200亩,其中竹林48000亩,下辖3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为34950人,农业人口31955人,非农业人口2955人,劳动力22480人。   撤区并乡建镇 桃江县1995年12月开始进行以撤区并乡建镇为主的乡镇机构改革,修山镇由原来的修山镇和三官桥乡合并而成。   桃江县第三中学 桃江三中座落在修山镇境内资江北岸的羞女山下,校园面积1.86万平方米,共有15个高中班,平均每期共有高中学生690人,在职在岗教职员工61人,其中县级优秀教师22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该校的前身是私立湘山中学,创建于1944年。从80年代起,先后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1184人,其中博士生26人,硕士生65人,大学本科学生598人,专科学生293人,中专学生202人。2002年,在全国高考中,达到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人数达127人,当年下半年,湖南省副省长唐之享、省教育厅厅长蒋卓斌慕名前来该校视察。杨灿明(博士生导师、湖北财经学院副院长),田志敏(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工程学院教授)等修山籍知名人士,就是在该校走出的优秀人才。   修山竹业 修山镇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有楠竹面积4.8万亩,麻竹、水竹0.42万亩,自明、清以来,这里就有着生产凉席、皮蛋篓、斗笠等竹业产品的传统。1986年以来,全镇竹业产品加工迅猛发展,呈现出“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以泥湾村为主体的精致竹业外贸加工,以杨和村为主体的竹帘加工,以凉水桥村为主体的竹凉席加工,以八都村为主体的竹胶板加工,以莲盆咀村为主体的竹篓加工,许家洲村为主体的卫生筷加工,以邹家湾居委为主体的竹牙签加工,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全镇8848户居民户中,有7200户从事竹业产品加工,年产值达8200多万元,每年共获纯利3800多万元,完成国家税收80多万元。.  

鸬鹚渡镇

  鸬鹚渡镇位于桃江县县城西南二十公里处,北邻水口山乡,东毗高桥乡,西与大栗港镇接壤,南靠安化县大福镇。总面积10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320公顷,山林面积8100公顷。镇辖38个行政村。有汉、回、布依族等民族。境内有国营企业桃江县板溪锑矿和桃江县板溪林场。2003年全镇人口3260人,其中农业人口32285人,非农业人口315人,人均收入1400元,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企业总产值1.6亿元。龙头产品精锑,竹木胶板,竹凉席,精制茶等名誉全国。    民营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从2002年以来,全镇掀起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0,目前共有投资100万元以上竹木胶板企业11家,投资50万元以上精制茶厂3家,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700万元,创产值8000万元,新增税收70万元,创税利350万元。    农业产业特色日趋明显。全镇优质稻种植基地面积27500亩。竹产业基地面积182000亩,优质茶基地面积6000亩,优质葛基地800亩,有“双肌臂”原种种猪养殖基地和瘦肉型中猪养殖基地,有玉米基地和大棚蔬菜基地。    交通、通讯、电力发展迅速,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公路总长48公里,38条村级公路,即将动工的怀桃公路贯穿其中。网络覆盖率98%,程控电话入户率40%。全乡有小II型水库2座,山塘78口及桃花江西干渠贯穿全镇,总灌溉面积1.2万亩。有小发电站2座,装机4台,发电量500千瓦,可供两个村的照明和加工。    鸬鹚渡是“楠竹之乡”。全镇竹林面积182000亩,占全县竹林面积的1/4,有大小各类竹制品加工作坊1100多个,11个竹木胶板厂,年产竹胶板100万张,产量约占全县的1/3。竹产业是本镇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鸬鹚渡是“锑品之乡”。“久通”牌锑品闻名世界。有年创税收1000多万元的国营桃江县板溪锑矿,胡南秋同志的锑品厂,先后获锑品冶炼“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了“降低锑品含砂、含砷量”技术革新奖6项。    鸬鹚渡是“茶叶之乡”。茶园面积6300亩。近几年,更新了茶叶品种,引进了“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福鼎六号”三种优良品种,建立了250亩的优质有机茶示范基地。新上美人窝茶叶公司,公司精深加工生产的美人窝银钟、竹叶、曲毫生态有机茶荣获市名优茶金奖,省名优茶银奖。.  

石牛江镇

  石牛江镇位于桃江县城南部,桃花江东西两岸,距县城4公里。辖3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411个村民小组,10392户,34926人,共有稻田31612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少量丘陵,是桃江的农业大镇。1998年被列为湖南省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区。东有石南公路至赫山区的泥江口镇,西有鸬清公路。1824省道从南至北直贯镇内,交通十分方便。城镇内硬化了街道路面,兴建了自来水厂和7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实现了村、组通电、通路、通程控,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计划生育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县先进。   全镇200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已发展民营企业1132个,从业人员达4748人,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一是年产值1800万元,从业人员1500多人的建材业群体。桃江县特种水泥厂,1998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新投资200万元,狠抓内部改造挖潜,年产量由8.8万吨增加到18.8万吨,产品荣获益阳市技术监督局授予的“产品信得过”荣誉证书。二是年产值1700万元,从业人员500多人的机械制造企业群体。三是年产值1500万元,从业人员800多人的建筑安装企业群体。四是年产值3000多万元,从业人员1000多人的竹木制品系列加工群体,投资300多万元的安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厂房面积1000多平方米,职工近200人,创产值1000万元,其产品销往宁夏、山东、西安、太原及全国各地。   近年,由省、市、县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了农田低改,开创了八大基地:优质高产水稻种植基地3000亩;蔬菜基地500亩;优质稻基地28000亩,已落实订单农业计划20000亩;丘陵开发,农科教培训基地,发展了36个丘岗小水果专业村;楠竹基地400多亩;旱粮基地1000亩;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有瘦肉型母猪10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30000头以上;牛蛙养殖基地。   目前,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认识,立足镇情,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高昂一个发展主题,着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突破三大目标,主攻高效农业、民营经济、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强镇观念,加快推进“三化”进程,落实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促进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牛田镇

  牛田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33781人,耕地面积2100公顷。   牛田镇工业发展形势良好,初步形成8大产业,从业人数达9000多人。主要有3家水泥厂,即宏达、家和、神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能力已达到20万吨,且均已改制转体。中源轧钢厂已初具规模,正规划投入巨资,铸造牛田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另有金辉、福星、富盛、郭家塘、夹山口五家烟花鞭炮企业,其中金辉烟花鞭炮出口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首次实现产品出口,创汇达50多万美元,创税30多万元,成为牛田的一方纳税大户。烟花品种达140多种,产品十分畅销。   牛田镇的农业主镇之本。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生猪、柑桔、茶叶、鲜鱼和竹木。近年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以养殖瘦肉型猪最具特色,全镇已成风气,饲养量已突破2.5万头,瘦肉型母猪突破1000多头,涌现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达15户。另外,小水果基地有新的发展,已建有300亩以上的柑桔基地2个。其它种养加工产业都有较大发展。.  

松木塘镇

  松木塘镇位于桃江县西南部,为桃花江的发源地,距县城38公里。全镇面积22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2000亩,旱土10000公顷,水面96公顷;辖5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473个村民小组,9200户,人口36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50人)。   全镇属山区地形,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充沛,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4℃,四季分明。   近几年来,松木塘镇的发展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成立股份制企业15个,外地投资办厂5家,施工队2个。从1995-2001年,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和修建,集中精力投资于水、电、路、通讯和城镇建设。水利投资60万元、水泥980吨完成了五座小II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河堤、塘坝及水毁工程的及时修复。至2001年底,彻底消灭无电村。同年完成了牛响公路松木塘段的路面硬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镇的交通面貌。通讯事业蓬勃发展,51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基本实现村村通。修建手机移动塔4个,其中CDMA133手机塔一个,移动通信实现无缝隙覆盖。城镇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响涛园广场、三节塘街道路面硬化已全面完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茶叶之乡”、“竹子、松木之乡”之美称。其中锰矿、石灰石、锑、石煤矿等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龙头企业,如“桃花江建材有限公司”、“松木塘镇锰矿公司”、“桥头河石煤矿”、“乡里-丝厂”、“松木塘竹制品厂”等支柱企业。2001年全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240万元,年产值达1.1亿元。丰富的优质低磷碳酸锰,在全国享有盛誉,省级国营企业“桃江锰矿”辖于其中。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95年以来,共向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489人,并办起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起了积极作用。全镇建广播电视转播站18个,开办入户率达85%,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境内的省级森林公园——桃花江森林公园以独特的优美环境于2001年7月迎来了著名歌星宋祖英的光临,进一步的项目开发正在起步,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投资立项。.  

桃花江镇

  桃花江镇位于桃江县城,地处湘中腹地,濒临资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万亩,山林面积3.2万亩。辖30个郊区村,14个居委会,总人口1009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722人。镇域内有省道、桃益一级公路、长石铁路、长益高等级公路,有资江航道500吨的深水码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桃花江镇——一个强大的乡镇正崛起于楚南大地,资水之旁,把古老神奇的桃花江衬托得更加美丽富饶。   近年来,桃花江镇党委、政府以“团结、务实、勤政、高效”为宗旨,率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在市场经济中披波斩浪,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1998—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乡镇”,2001年被市政府评为乡镇企业“十强乡镇”。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3亿元,企业总产值10.8亿元,农业总产值5552万元,农民人平均收入1868元,被评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全镇发展各类企业3980个,从业人数达3万余人,已形成建材、服装、轻纺、冶炼、铸造、注塑、竹制品等支柱产业,其产品远销省内外,有的还出口创汇。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据统计,年产值在5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1800多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00多户。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总产值9.6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95%。投资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主要有虎山锑品厂、金鑫锑品厂、竹乡葛奶有限公司等。另外,镇内还可年产红砖近5000万块,年产竹凉席2.5万床,年产竹胶板10万立方米等。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近年来,共发展投资上万元的种养殖户240户,且突出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兴建了优质稻、瘦肉型猪、珍珠鸟、花卉苗木、蔬菜、药材等六大农业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产品逐渐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其中花园洞村的花卉苗木闻名省内外,全村种植面积达100多亩。特别是该村的彭氏五兄弟种植的兰花,多次参加全国兰花博览会,获金奖、银奖20多次。.  

灰山港镇

  灰山港镇地处桃江县东南端,与长沙市宁乡县和益阳市赫山区接壤,总人口6.8万,辖46个村,6个居委会,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共有水田3万余亩,旱土1万余亩,山林7.4万亩。    本镇交通方便,洛湛铁路、省道206线、益涟公路和资江一级支流志溪河穿镇而过,镇内有汽车站、火车站,距长沙只有90公里,距益阳市区只有42公里,距桃江县城只有30公里。    本镇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石灰石、煤、铁矿石、硅泥等,尤以石灰石储量最多,达500亿吨。依托本地丰富的资源,该镇现已形成了以建材业为主体,冶金、化工、采矿、食品五大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成为了湘中地区的建材工业重镇,全镇共有各级各类企业2606个,其中工矿企业608家,年产水泥近200万吨,年产轻质碳酸钙5万吨。与此同时,该镇农业经济发展红火,全镇共有优质稻面积9130亩,大棚蔬菜面积600亩,特色水果种植面积800亩,特色畜禽养殖户48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850元。目前,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1亿元,年上交国家税收2700多万元,上交各项规费1500余万元。该镇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镇、湖南省百强镇、益阳的十强镇。    镇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2万,城区日流动人口达1.5万,城区道路硬化率达100%,绿化率达6%,自来水普及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电话入户率90%,城镇化水平已达37%,城区内商贸、银信、医疗、教育、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齐全。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市城镇建设重点镇。.  

武潭镇

  武潭镇位于桃江县西北部,资江北岸。北接常德,西连安化,东与乍埠回族乡接壤,南与马迹塘镇毗邻。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339亩(水田34917亩,旱土面积5422亩),林业面积140880亩,辖6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56600人,其中农业人口51400人,非农业人口5200人,是一个地广人多,资源丰富的山区建制镇。   经济建设全面推进。该镇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齐头并进,既保证了粮食丰产,又发展了泥潭药材基地、樊洲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伏祖黑山羊养殖基地、大河口甘蔗基地、八家村水果基地、沿河一线养鱼基地等十处。该镇凭借全县楠竹蓄积量第一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目前,全镇已有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主要产品有竹胶板、木胶板、木地板、卫生筷、竹架板,产品远销北京、新疆、陕西、广东等地,有的还出口日本和德国。   该镇水陆交通便利,资江航道可四季通航,207国道和1837省道贯穿全境,与各村公路连成一体,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公路网络。镇区公路全部硬化,并全部安装了路灯,有宽敞明亮的集贸市场一个,超市二个,停车场二个。该镇共有初级中学三所、小学19所、医院2所,大中型水库29座、骨干山塘135口,现代通讯设施发展迅速,已建有移动通讯站3个,程控电话入户率达3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   该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老革命家方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的故乡。   该镇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特色菜“武潭鱼”享誉全省,有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沁园春大酒店,有清洌可口、健美健康的桃花江山泉。旅游美景让您流连忘返,秀美的楠木山,神奇的天池和犀牛山,神秘的仙牛脚,富有诗意的白鹭和茶亭…….  

马迹塘镇

  一、 基本情况:    马迹塘镇位于桃江县西南,距县城45公里,东与本县大栗港镇相连,西南与安化接界,北与本县武潭镇隔江相望。全镇共有46个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442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31人,农业人口39260人,有中学3所,医院3所,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山地总面积10万公顷,其中山林面积15.2万亩,竹林34870多亩,稻田19094亩,旱土7842亩,小I型水库2座,小II型水库10座,山塘400余口,电灌机埠57个。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3.2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元,财政收入573.9万元。   二、 工农业方面的特色    (一)、工业方面的特色    1、以锑品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有悠久的历史和一定的规模,素有“中南地区最大的锑品集散地”之称,大大小小的锑品厂有20多家,但产品较为单一,科技含量不高。    2、以竹木加工等为主的竹胶板厂、木胶版厂有一定的规模。    3、以小五金、食品为主的家庭加工业有一定的特色。如马迹塘的油炸豆腐、白铁加工、皮鞋制作较为突出。    (二)、农业方面的特色    1、依托马迹塘库区优势,网箱养鱼已形成规模。目前已达600口网箱,年产鲜鱼80万斤。    2、以新塘、三房段等村为主的速生水果、药材、蔬菜等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3、以原王家彬、白滩坪、九岗段等村的瘦肉型猪养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三、 资源优势    1、楠竹、林木资源较为丰富。    2、交通比较发达、环桃公路越境而过,资江河穿越全境。    3、九岗山、丫头山较为有名,是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三堂街镇

  三堂街镇共有3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38500人,其中农业人口34500人。31个行政村中,有2个回族村,有回民1100人。三堂街是一个历史老镇,地处江北(其中湖莲坪片在江南),与汉寿相邻,有两条主要公路与常德、汉寿相通,加上水运较为便利,因此,商贸流通十分活跃,是桃江县江北地区的商业中心,辐射县内的大栗港、沾溪、武潭、罗家坪、砟埠、栗山河、乌旗山、修山等乡镇以及汉寿的多个乡镇,每日流动人口上万。三堂街的芝麻批发久负盛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湖南省最大的芝麻集散地之一。三堂街 镇有稻田2.1万亩,山林7.1万亩,楠竹资源十分丰富,竹木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了三堂街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三堂街生产生姜等经济作物,黄金等矿产资源丰富,包狮村联营金矿曾经全省有名。.  

大栗港镇

  大栗港镇有42个村,3个居委会,人口:4.267万,面积:121.4平方公里。    一、交通便利   大栗港镇位于桃江县城西部30公里处,207国道和省道S308线贯穿该镇28个村,资江沿镇北界线20公里左右。乡村公路近5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二、资源丰富   有竹林面积36540亩、木林面积143220亩、大小水库山塘400多口,养殖水面3760亩,水产品产量340吨。优质稻种植面积2万多亩,粮食总产量14000多吨。全镇共有香樟、桂花等各种珍贵苗木800多亩。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0多户,全年共出栏牲猪5.6万头。    三、基础完善   一是供排水便利。在杨家咀居委会内建立了日供水能力300立方米的青山自来水厂,供水、排水设施完备,全镇饮水资源十分丰富。二是电力资源充足。全镇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增加农村用电容量30%,并架设路灯80盏。三是镇区路况较好。3个居委会的主街道全部硬化,全镇硬化道路2万多平方米。四是加油、购物方便。镇区有小型加油站4个,有150多个商业门面,小型超市发展较快。    四、产品多样   镇区内有德茂园、瑜家桥、先锋桥三个工业小区。有湘中皮件厂、有色金属冶炼厂、湘大泵业有限公司等大小厂家8家。其中,湘中皮件厂已向国家申办了自营出口权,湘大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水泵正式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    五、教育兴旺   一是教育硬件设施较为完备。近几年来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对镇区的教育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镇中心小学按寄宿制小学标准建成,教学硬性环境良好。二是师资力量不断雄厚。全镇共有教师近500人,教研成果层出不穷,许多教研论文曾被省、市、县评为优秀论文。三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桃江六中被评为益阳市重点中学,大栗港镇中学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单位。全镇共有学生8000多人,升学率位居全县前茅。.  

高桥乡

  高桥乡位于桃江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东邻石牛江、桃花江,南毗松木塘,西接鸬鹚渡镇,北望浮邱山。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30748人。桃花江水库西干渠横贯其中,全乡95%的水田旱涝保收,是桃江县的主要粮食产区。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推广优质稻的种植,目前,优质稻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是桃江县优质稻生产基地。境内有桃高、杨水、牛鸬公路等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近几年来,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共有乡镇企业180多家,其中位于横马工业区的高桥铸造责任有限公司,年产值1100万元,主要生产户外高压隔离开关及3孔、5孔 、6孔、7孔桥梁灯座和各种铸铁配件等;兴联木业厂年产2.4M×1.22M×(0.14~0.18M)规格的木胶板15万张;天问茶厂年产天问牌毛尖、花茶、绿茶等茶叶5千吨;良友竹制品有限公司年产牙签15万件、卫生筷4.7万箱,另外,高桥竹木资源十分丰富,可年产圆桌25万张,各类产品远销广州、福建、广西、贵州、上海、长沙、株洲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    境内还有被誉为中南地区独特奇景的罗溪瀑布旅游风景区,目前,该景区已被纳入湖南省十大黄金旅游热线。景区拥有落差为103米的罗溪瀑布以及集休闲、垂钓、泛舟、皮艇冲浪等娱乐为一体的罗溪湖,还拥有棋盘石、月亮石、独眼虎、一线天、将军岩、仙人桥、铜锣山等奇石异景,四周群山环绕,竹林片片,春可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夏可品尝清甜可口的擂茶。景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是探险、野营、避暑的理想去处,更是广大投资创业者大展鸿图的乐园。    始建于1954年的小山湾学校是一所全国著名的小学,创造了连续15年无近视的记录,该校培养的学生在省乃至全国获过大奖,五十余年来为高桥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高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地大物博、景色优美、条件优越,是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光临高桥,来高桥发展!.  

沾溪乡

  沾溪乡地处资江南岸,全乡辖29个行政村,人口26500多人。沾溪乡东、南、西分别与水口山乡、鸬鹚渡镇、大栗港镇相邻,北与三堂街镇、乌旗山乡、修山镇隔河相望。全乡有7个村位于资江河畔,源于松木塘镇的沾溪穿中而过,在贺家坪村河咀上注入资江。   沾溪乡政府距县城28公里,水路从沾溪河口顺资水而下经修山可直达县城。两条乡级公路由赤光坪村、殷家洲村在山田村汇合后,与桃马线在17公里处相连,近30公里乡级公路正在硬化,殷家洲至山田村段有望在今年6月底全线通车,洋泉湾至山田村段年内可望开工。   全乡84公里村组公路形成一个比较方便的公路网,为村民出行、发展经济、创办企业提供了便利。   沾溪乡属丘陵山区,地势西高东低,人平有耕地0.76亩。竹林资源十分丰富,全乡18000亩竹林,为竹木业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廖家坝村现已有一个投资近100万元的竹胶板厂。沾溪是全县有名的瘦肉型猪基地,现有瘦肉型母猪近1600头,年出栏商品猪近18000头,其它养殖业也正在逐步形成规模。种植业以种粮为主,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0000多亩,其中订单销售达5000多亩,初具规模的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专业户达100多户。   全乡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移动网覆盖全乡,有线电话入户率达30%。沾溪人民热忱欢迎广大有志之士来沾溪创办实业。.  

鲊埠回族乡

  鲊埠回族乡是益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桃江县境内的资江北岸,东邻栗山河乡、三堂街镇,南邻资江,与大栗港镇隔河相望,西邻武潭镇、罗家坪乡,北与汉寿县丰家铺乡接壤,环抱千年古镇——鲊埠街,桃江二中座落其隅。乡政府驻地车门街,距县城55公里处。全乡总面积58545亩,其中耕地14770亩(水田13210亩,旱地1560亩),山地58320亩,森林面积30052亩。地处资江中游,资水流经黄金石、筑基仑、陶公庙等三个村和鲊埠居委会。全长东西跨度4公里,南北横贯10公里,地形呈三山夹两盆形状,境内三条大山脉由南向北连绵不断,山脉之间段口开阔,属丘陵地带。辖18个村和鲊埠街道居委会,总人口1897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12人。      鲊埠回族乡回、汉两族长期间居,自建乡以来,两族人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在这块4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绘制着鲊埠的美好蓝图。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找准民族乡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一手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手抓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工程。鲊埠各项事业在全面发展中更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1999年开始对瓦鲊公路进行硬化,争取各级支持和群众集资共200多万元。全乡境内有县级公路8公里,乡级公路24公里,村组之间已形成了公路网。1995年全乡通过多种渠道筹资,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开通了全乡程控电话,成为了全县最早实现村村通电话的乡镇。1985年以来,全乡发动多方集资,筹资硬化或修缮了集镇路面,集镇设施基本配套,并已制定了集镇建设十年规划。一个以鲊埠街、江家坝、花园台、乡政府周边为中心,以瓦鲊公路为辐射线的新型集镇和中心村建设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民营企业蓬勃兴起,至今,全乡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已达146家,其中乡办企业2家,私营企业144家,从业人数达3000多人,固定资产达到8460多万元,实现产值16500多万元。特别是新扶持的竹制品厂、木胶板厂、装饰材料厂与食品加工厂等几十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使鲊埠成为了江南地区新的木胶板和砖瓦生产基地。      民族教育事业突现生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率和升学率达100%,中学毕业率达96%。      现在,一个稳定、发展的鲊埠回族乡满怀信心阔步踏入了二十一世纪。.  

浮丘山乡

  浮邱山乡位于桃江县东部,东接桃花江镇、牛潭河乡,南邻高桥乡,西靠水口山乡,北接修山镇。辖26个行政村,总面积6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742千公顷,有人口26486人。乡境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冬冷期短,夏热期长。乡境内有浮邱山、鸣石滩、“印心石屋”、摩崖石刻等风景名胜,其中浮邱山乃楚南名山,海拔752.4米,峰峦起伏,屹立一方,山顶有浮邱寺,另有风洞、齿石、飞来石屋、丹台、井泉、龙洞、石洞等文物古迹。鸣石滩位于人形山境内,清初,县境女诗人郭纯贞,曾于此建水阁一座。鸣石滩附近,耸立一巨大花岗石,长5.1米,高2.1米,石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楷书阴刻,体洁工整,方正遒劲。   全乡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以下几大主要农业基地:苗木花卉基地、蔬菜基地、楠竹基地、葛基地、葡萄基地、食用菌基地等。主要农业特产品有:楠竹、蔬菜、茶叶等。   全乡工业主要以花岗石生产、环保免烧砖项目、农机耕作船生产为主。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8元。.  


石牛江镇特产大全




石牛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