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界村(Dijie Cun)
该村位于太和镇北面,海拔270米,据镇政府3公里,下辖地界、花木岭、肖家、上、下梓木、石仁、长矛坪7个自然村。2011年末全村517户1924人,总面积4.01平方公里。
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510万元,人均纯收入6320元。种植业以稻作为主,年产稻谷811吨,人均产粮729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养牛为主,年出栏生猪2787头、牛125头;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320万元。
村级小学1所,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农家书室1个,藏书1000余册。通组水泥路面6.4公里,通组沙石路面2公里;供电普及率100%;移动电话用户507户,自来水入户率80%。耕地面积2125亩,其中水田1910亩、旱地215亩,林地面积8556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31021103 | 423000 | -- | 查看 地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太和社区 |
太和居委会(Taihe Juweihui) 居委会位于老太和圩,后迁至泡古浪,是镇政府驻地。海拔300米。下辖太和圩、大埠头、半边街、新庄上、皂角树、大路下、太平里、毛家洞、红阳、泡古浪、土墙背、九头、铺上、铁路头等18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5214人,总土地面积7.74平方公里。有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邮政所、电信、移动、信用社、派出所、供变电站、卫生院、邮政银行、敬老院等单位和居住于镇区非农人员组成,分布于环镇西路、省道S214线和集贸市场所在的镇区。 经济主要以农贸、汽修、商品零售、酒店、餐饮服务业为主,工业总产值0.31亿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服务业年收入2200万元。敬老院1家;文化站1家;幼儿园1家;中心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学校1所。卫生院1所,“120”救护车1台;卫生室2个。卫生厕所入户率100%,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医疗参保率95%;农村客运站1个,加油站2个。境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耕地面积2015亩,其中水田1650亩,旱地365亩,林地6946亩。有风景点马鞍岭、寄生岩、天生岩。马鞍岭形似一匹骏马,极具传奇色彩;寄生岩为一圆桶式深潭,其水冬不枯,夏不溢,深不可测;天生岩为一巨型溶洞,洞内空旷如厅,可容千余人。 |
清和社区 |
清和居委会(Qinghe Juweihui) 居委会位于清和圩。辖镇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信用社、卫生院、粮站、电信所等单位和居住于镇区非农人员组成。人口394,其中男261人,女133人。 区内经济主要以农贸、汽修、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业为主,人均纯收入0.83万元,服务业年收入370多万元。文化站1家;幼儿园1家;中心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学校1所。卫生院1个,卫生室2个。卫生厕所入户率100%,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医疗参保率100%;有农村客运站和集贸市场一个。 |
清和村 |
清和村(Qinghe cun) 1958年属于清和高级社,1961年与溪口大队合并为清和大队,1979年溪口村分出,改为清和村。村域位于太和镇镇政府东面,南面与北湖区鲁塘镇交界,西面与乐善村相连,北与长乐村交界,东与溪口村接壤,西水河纵穿村境南北。村部设在清和圩,距离镇政府4公里,村下辖柳下何家、柳下曹家、清和圩、上石陂、下石陂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村民675户,2320人。 经济主要产业为农业和商贸。耕地面积1562亩,其中水田面积1212亩,人均0.52亩,林地面积3680亩,人均纯收入6000元,种植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年产稻谷727吨,人均产粮313千克,畜牧业以养猪、养牛为主,渔业以放养鱼苗为主,年产鲤鱼苗40万尾,2011年累计造林1160亩,年交易额1040万元。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配备电视电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农合参合率94.6%,新农保参保率64%,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6岁,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1人,五保待遇9人,双定待遇4人。太清公路贯穿东西,5个自然村通水泥公路,村下辖三座水库,95%农田享有自流灌溉,供电可靠率96%,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10%,移动电话入户率92%。村内河沙、石头、石灰资源丰富。 |
珠塘村 |
珠塘村(Zhutan Cun) 该村位于太和镇西南,海拔385米,距镇政府5公里,下辖山脚、珠塘、小里坪、胡坪山、丁板丘、毛秀、西边江等10个自然村,西面紧邻方元镇的平石岭、下廊,全村共有土地面积8.58平方公里,总人口2248人。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种植业以稻作为主,年产稻谷763吨;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2772头、牛128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520万元。村级小学1所,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0.8%;农家书室1个,藏书3000册。通组水泥路面9.6公里,通组沙石路面5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35%;固定电话用户10户,入户率2.6%,移动电话用户81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2户;自来水入户率85%。耕地面积1820亩,其中水田1420亩、旱土400亩,林地面积6280亩。 |
社员村 |
社员村(Sheyuan Cun) 社员原名社园,位于太和镇西面,与方元、黄沙坪两镇相邻,海拔348米,距镇政府3公里。该村人口密度大,下辖社员、下畔、新、老屋场、下边、谢家、高梁山、元门下、上下高头岭、上下随家、田心、上湾、吴家、神背岭、腊山背等20个自然村。全村总土地面积为9.17平方公里,总共有953户3445口人。 主要产业为林业、养殖、水稻,林地有6840亩,水稻面积2287亩,全年出栏生猪2781头,牛150头。2011年生产总值502万元,人均纯收入6930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村卫生室1所,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8%,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2011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5%。水泥公路通组5.6公里。辖区内有太和水库一座。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75%;自来水入户率60%;耕地面积3174亩,其中水田2364亩、旱土810亩,林地面积6840亩。 |
神下村 |
神下村(Shenxia Cun) 该村位于太和镇西北,海拔290米,距镇政府4公里,下辖上神、下神、洞心、柔木、新屋、杨家、社山、石冲等8个自然村。2011年末全村609户2045人,总面积7.39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320万元,人均纯收入6523元。种植业以稻作为主,年产稻谷787吨,人均产粮 508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养牛为主,年出栏生猪2664头、牛123头;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320万元。村级小学1所,小学适龄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72%。通组水泥路面5.8公里,通组沙石路面2.3公里;厦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有小二型水库1座。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0%;自来水入户率56%。耕地面积2192亩,其中水田1580亩、旱土612亩,林地面积6524亩。 |
地界村 |
地界村(Dijie Cun) 该村位于太和镇北面,海拔270米,据镇政府3公里,下辖地界、花木岭、肖家、上、下梓木、石仁、长矛坪7个自然村。2011年末全村517户1924人,总面积4.01平方公里。 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510万元,人均纯收入6320元。种植业以稻作为主,年产稻谷811吨,人均产粮729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养牛为主,年出栏生猪2787头、牛125头;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320万元。 村级小学1所,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农家书室1个,藏书1000余册。通组水泥路面6.4公里,通组沙石路面2公里;供电普及率100%;移动电话用户507户,自来水入户率80%。耕地面积2125亩,其中水田1910亩、旱地215亩,林地面积8556亩。 |
潭沙村 |
潭沙村(Tansha Cun) 该村位于太和镇南面,东与北湖区鲁塘镇交界,南接荷叶镇高山村,西与珠塘、汪塘相邻。所辖自然村有潭沙头、胡家、黄家、禾胜平、乐善、铺上、新屋场等。距镇政府5公里,海拔345米。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2698人。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500万元,人均纯收入8622元。种植业以稻作为主,年产稻谷803吨;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2855头、牛14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800万元。村级小学1所,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农家书室1个。通组水泥路面8.2公里,通组沙石路面3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5%;自来水入户率90%;水利条件好,有中型水库肖家山水库、小二型水库红土岭水库。该村属丘陵区,耕地面积2270亩,其中水田2089亩、旱土181亩,林地面积6258亩。乐善东侧的观音桥,是古代桂阳通往广东之要路,现在为太和境内有名的文物古迹。 |
车田村 |
车田村(Chetian cun) 1958年烟村和车田村合并为车田大队,1979年烟村分离改为车田村,东面与正和镇豆坪村交界,北面与黄沙坪街道办事处的沙坪村交界。村部设在车田村小学内,一条100米宽的西水河从校旁流过。车田村距离镇政府4公里,距夏蓉高速进出口仅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分为5个自然村,分别是坳上、何家、张家、下寨、上寨,共415户,1439人,占地面积424平方公里。 车田村经济主要以在外经商务工为主,有一座小型电站,耕地面积1400亩,其中水田790亩,林地500余亩,人均年收入6000元。农家书屋两家,共藏书3000册,设有一个远程教育点,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40人,专职老师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乡村医生2名,新农合参合率98%,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3人,五保待遇9人,双定待遇5人。夏蓉高速公路纵穿东南,通村公路水泥硬化4米宽,1.5公里长,现有4个自然村已通水泥路,1个自然村是砂石路,供电可靠率95%,电视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1%,移动电话入户率80%。 |
烟村村 |
烟村村(Yancun cun) 1938年属新村,1958年改为烟村,烟村位于桂阳县太和镇北部,与本镇车田、长乐、榜山村以及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新屋背、陂付村相邻,仅一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2人,耕地面积2859亩、水田559亩、旱地260亩、山林面积2040亩。 境域经济主要为蔬菜水稻种植,养殖牛羊鱼,其中水田人均0.64亩,发电站一座,年发电量130万度,计人民币50万余元,年总值580万,人均年纯收入6651元。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配备电视、电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名,新农合参合率98%,村中现有93岁高寿老人,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9人,五保待遇4人,双定待遇4人。S214线至烟村水泥公路一条,村内水泥路,供电可靠率98%,电视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2%,移动电话入户率80%。 |
汪塘村 |
汪塘村(Wangtan Cun) 汪塘村原为湾塘村,该村位于太和镇最南端,南接荷叶镇的桐子坪、西连方元的茅栗圩,海拔410米,距镇政府8公里,下辖汪塘、张家、天塘、力头、红杏远、壕山、白水、宝水、山边岩、欧家、四丘田等11个自然村。全村土地总面积8.87平方公里,总人口2497。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种植业以稻作为主,年产稻谷1079吨;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2662头、牛14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520万元。村级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0.8%;配备电视、电脑、卫生接受设施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农家书屋1个,藏书2000余册;村级卫生室1所。通村组水泥路面16.3千米,砂石路7.5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41%;固定电话用户59户,入户率8%,电话互联网用户44人;自来水入户率40%。耕地面积3089亩,其中水田2345亩,旱土744亩,林地面积5887亩。 |
长乐村 |
长乐村(Changle cun) 1958年成立长乐高级社(辖长乐、榜山、烟村、车田、坳上、隔水、杨梅江、罗家),1978年与太和乡分开,成立清和乡,随后长乐与榜山分开称长乐管委会,后更名为长乐村委会。村委会设在长乐小学内,村辖长乐(1-9)、杨梅江、罗家、隔水一、隔水二、隔水三,现有14个村民小组, 502户,2015人。村域东面与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交界,南与清和村相连,西与太和居委会接壤,北与烟村相邻。 村域经济以外出务工和水稻种植为主,耕地面积1621亩,旱地面积127亩,养殖专业户2家,专业养殖合作社1家。山林面积830亩,有个体打砂场3家,片石场3家,人均年纯收入5000元。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村办小学1所,在校学生100余人,专职教师4名,幼儿园1所,教师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2所,卫生员2名,新农合参合率98%,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上均得到享受,村民平均寿命76岁,低保待遇42人,五保待遇(含孤儿)双定待遇5人。2004年水泥路铺设进村,罗家、杨梅江、隔水组现为沙石路,供电可靠95%,电视覆盖率100%,手机入户率100%。村内有米酒、豆腐,有长乐米酒、豆腐盖南乡之称,杂交水稻种子畅销省内外,河砂、片石、卵石为本镇及周边乡镇村民建筑用料主选场地。 |
溪口村 |
溪口村(Xikou cun) 溪口村由原溪口大队和和平大队合并而成,解放后溪口辖溪口自然村和新屋场2个自然村。1965年文革时期溪口大队、和平大队并入清和大队,1978年与清和分开成立溪口大队,村辖溪口1-6组、新屋场、许家一组、许家二组、廖家一组、廖家二组、周家组、寺下洞14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642户村民,2346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溪口村位于西口水河东,西与清和、长乐隔河相望,南与鲁塘前进村相接,北与鲁塘村头村交界,东与龙渡、起岭、芙蓉三村相邻。 经济以煤矿打工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水田1800亩,人平0.9亩,竹林面积300亩,近几年造林1400亩,年总产值8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全村有养殖专业户11户,主要养殖牛、羊、鸡、鸭、鱼。有农家书屋1家,藏书5000册,配有电脑一台,有广播室、卫生室各1所,卫生员1名,私人诊所2家,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8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0人,五保待遇13人,双定待遇2人,境域内有乡中心校一所,敬老院一所。全村14个村民小组除了周家组、寺下洞组是砂石路外,其他各组均已通水泥路。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5%,移动电话入户率98%,有小乙型水库一座,4000米长的鹅翅管水泥渠道一条。境域内有太平庵寺庙,省佛教协会认定为“宗教活动场所”。 |
龙渡村 |
龙渡村(Longdu cun) 1958年属于团结大队(包括龙渡村、太竹村、起岭村、六星),1980年六星与龙渡合并为龙渡村。南与北湖区鲁塘镇鲤鱼湾交界,东是有名的骑田岭,西与本镇溪口村交界,北与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交界,内与本镇太竹村、起岭村相连。全村有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辖钟家、雷家、荒塘、龙渡、曹家、孔上、岭背、六和圩组,共村民421户,1651人,占地面积5.7平方公里。 经济主要产业为农业和煤矿,耕地面积2170亩,人平1.31亩,人均年纯收入3200余元。种植业以水稻为主,人均产粮680千克,畜牧业以养猪为主,有几个专业养羊户,全村累计造林2081亩,年交易额1200万元。农家书屋1家,藏书1580册,设远教点1个,配有电脑1台,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名,私人诊所1家,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9%,社会享受低保待遇32人,五保户4人,双定待遇5人。有2个小组通水泥公路,农田享受河水灌溉,供电可靠率93%,移动电话入户90%。有石墨之都,龙泉水之称。 |
起岭村 |
起岭村(Qiling cun) 1958年属于龙渡高级社(包括西安龙渡村,太竹村),1961年改名团结大队,1979年分开为龙渡、起岭、太竹村,改为起岭村。村位于骑田岭山脉东南方脚下,南面与太竹村交界,西面与溪口村相连,北与龙渡村交界,东与当家村接壤。村部设在彭家组,距离镇政府6公里,村下辖起岭邓家、彭家、井门口、邱家4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村民156户,598人。占地面积3.1平方公里。 主要经济为煤矿打工、楠竹粗加工,竹林面积400余亩,耕地面积645亩,其中水田面积603亩,人均1亩,年总值1200万元,人均年收入7258多元。畜牧业以养牛、鸡、鸭为主。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配备电视电脑,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农合参合率97%,新农保参保率74%,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岁,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5人,五保待遇2人,双定待遇7人。各村民小组通石砂路,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2%,移动电话入户率90%。村内煤炭,石墨资源丰富。 |
太竹村 |
太竹村(Taizhu cun) 太竹村位于骑田岭山脉东南方,北与北湖区月峰乡交界,与当家村、起岭村、龙渡村相邻。1958年属太竹大队,1962年与龙渡村、起岭村并为团结大队,1979年与其他两村分离为太竹村。村部设在太竹村一组金乌龟,距镇政府12公里,村辖3个村民小组,沟山、唐家、余家,13个自然村,2011年全村102户,共390人,占地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经济概况:境内主要经济为煤矿打工、楠竹加工,竹林面积6000余亩,耕地面积360亩,其中水田面积280亩,人均0.7亩,年总值800万元,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畜牧业以养牛、羊、鸡、鸭、禾花鱼为主。 农家书屋一家,藏书800余册,配有电脑一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16-59岁人员参保率98%,享受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有10人,孤儿残老享受五保待遇6人,享受基层老干退休补助金2人。通村水泥公路贯通全村各村组,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0%,固定电话入户率15%,移动电话入户率90%。地下蕴藏大量石墨、金、银等多种矿产资源,特别是地下泉水丰富。 |
芙蓉村 |
芙蓉村(Furong Cūn) 1958年属芙蓉高级社(包括现当家、峰源村),1961年当家村分离后成立芙蓉大队,1979年峰源村分离,改为芙蓉村。2006年改为芙蓉瑶族村。村域位于骑田岭山脉,与北湖区鲁塘镇,南溪乡交界。跟当家村、峰源村相邻。村部设在芙蓉瑶族村小学,距镇政府10公里。村辖江渡、桃元坪、梽冲岭、旁罗岭、罗家、麻石一、麻石二、冷水冲、鸭舌冲一、鸭舌冲二、下安、杉树下、四清塘、半亩田、竹溪水、16个村民小组、48个村庄,2011年全村376户,汉瑶村民1665人,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煤矿打工和楠竹加工。耕地面积830亩,其中水田面积680亩,人均0.4亩,竹林面积8000亩;年总值210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216元,畜牧业以养牛、羊,禽为主,楠竹加工为主产业。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小学一所,在校学生50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私人诊所1家,乡村医生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6岁;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人,五保待遇15人(抱含孤儿和五保),双定待遇8人。鲁南公路纵穿村东南,各村民小组通砂石路,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0%。村内煤炭,石墨资源丰富,有石墨之乡之称。 |
当家村 |
当家村(Dangjia cun) 1958年成立当家大队,1961年当家大队分离为单家大队和白竹大队,1963年单家洞与白竹合并为当家大队,1979年改为当家村。村域位于骑田岭山脉的龙度岭和芙蓉寨之间,东南与北湖区南溪乡、月峰乡交界,西北面与芙蓉村、起岭村、太竹村相邻。村部设在当家小学,距镇政府15公里,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下山、芙蓉江、黄泥板、上汪一组、上汪二组、下汪一组、下汪二组、禾场坪、崎上、六么田、泥塘、西边江、东边江、三将中,全村共305户,1372人,面积4.3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为煤矿打工和楠竹加工,耕地面积835亩,其中水田面积668亩,人均0.6亩,竹木面积6000亩,年总产值12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8746元,农业以牛羊养殖和楠竹加工为主。设有远程教育点一个,配置电脑一台,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4人,专职教师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6岁,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6人,五保待遇8人,双定待遇4人。鲁南公路沿村东南而过,各村民小组通石砂路,通村水泥路当家桥至下山组1.92公里,供电可靠率8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0%。村有茶洞庵,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芙蓉寨古城遗址修筑于清朝晚期。村民养殖荷花鱼,种植高山蘑菇。 |
峰源村 |
峰源村(Fengyuan cun) 1958年属芙蓉高级社,1979年因地方偏远,管理不便,划分为峰源村。村域位于骑田岭山脉,与南溪乡、大塘乡、鲁塘镇以及芙蓉、当家村相邻。村部设在峰源,离乡政府约15公里,下辖六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庄,村辖下子洞一、下子洞二、坳背、桃树下、六么洞、小南溪。目前有村民136户,538人,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 主要经济来源为煤矿、楠竹加工和畜牧水产养殖,其中养殖业以猪、牛、羊、鱼为主。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97亩,竹林面积2085亩,荒山面积4016亩,全年总产值330万元,人平年收入6100元。农家书屋一家,各种书籍1200册,配备电脑一台。全村儿童入学率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岁,社会保障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鲁南公路横穿峰源区域,水泥公路直通村委会,砂石路直通各村组,供电可靠率98%,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了100%,固定电话入户率4%,移动电话入户率75%。土鸡、土鸭、腊肉、云里雾里鱼、禾花鱼、优质大米等,享有美味佳肴、鱼米之乡的美誉。 |
榜山村 |
榜山村(Bangshan cun) 榜山1958年属长乐高级社,1979年榜山村分离改为榜山村。榜山村西靠省道S214线,与本镇太和居委会、地界村、车田村、长乐村、烟村田土相依,距离镇政府3公里,仅一个自然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318户1180人,占地面积6.7平方公里。 经济主要以外出务工、水稻制种、养殖业和小型电站为主,耕地面积690亩,其中水田面积600亩,人平0.5亩,林地面积787亩,年总值21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7116元,畜牧业以养牛羊为主。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设远程教育点一个,配有电脑一台。村有卫生室一所,卫生员一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6岁,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8人,五保待遇7人,双定待遇3人。水利条件优越,东邻西水河,西绕肖家山水库,是粮食生产的好地方。省道S214线纵穿东南,通村水泥路2公里,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移动电话入户率80%。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