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郴州 >> 桂阳县

桂阳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桂阳县谷歌卫星地图)


桂阳县简介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毗邻广东、港澳,与永州、衡阳、郴州的9个县、市、区接壤,辖39个乡、镇。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人口76万,是郴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桂阳古有“楚南名区,汉初古郡”之称,自秦末汉初设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县城一直为郡、监、军、路、府、州的治地,是湘南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湘之屏藩,两广之管钥”。险要的区位曾令秦皇派兵镇五岭,秀美的风光又让李白、杜甫、王昌龄、刘禹锡等文人墨客流连吟唱。九鼎山上舜帝南巡留圣迹,金仙寨顶巨佛仰卧视沧桑;舂陵江风景如画,东塔岭古迹成群。
  桂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八宝之地”、“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早在汉代就在这里设置金官,唐代为朝廷铸钱重镇,“掌二十八铜矿以铸钱,其背用‘桂"字”。宋初达极盛期,“全国冶铸在湖南,桂阳居十分之三”。现境内探明的有色金属有铅、锌、锰、金、银、铜、锡等20多个品种和矿带,其中铅、锌、铜、锡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非金属矿有石墨、煤炭等10多种,其中石墨工业储量3000万吨以上,现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品远销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桂阳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潜力巨大。烤烟、银杏、木材、楠竹、油茶、桐油、松脂以及魔芋、水果、茶叶、药材、竹笋等农(林)副产品和土特产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其中烤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加上质量上乘,故桂阳又有“烤烟王国”之称。
  桂阳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性格刚强,勇于吃苦,甘于奉献。西汉桂阳人苏耽得道成仙犹记民间疾苦,留下了“橘井泉香”的千古佳话;东汉桂阳人蔡伦发明造纸术,为华夏文明史添上了厚重的一笔;三国名将赵子龙智取桂阳并任郡太守,其功德让后人敬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用血肉之躯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88.6万人 2958.3平方公里 431021 423000 0735 查看 桂阳县谷歌卫星地图

桂阳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龙潭街道 约5.23万人 75.1平方公里 五云观社区 八字塘社区 北关社区 高码头社区 阳王村 山背村 梧桐村 洞水村 昭金村 城北村 查看 龙潭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鹿峰街道 约5.38万人 60.2平方公里 北麓社区 南苑社区 百花社区 东塔社区 蔡伦井社区 南塔社区 十字街社区 富阳村 子龙村 新城村 牛巷口村 查看 鹿峰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黄沙坪街道 约2.2万人 37平方公里 黄沙坪机关社区 井水坪社区 三棵树社区 三好桥社区 桃花园社区 沙坪村 柏树村 共和村 三关村 山下村 周台村 上银山村 羊角村 查看 黄沙坪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仁义镇 约3.5万人 190.33平方公里 茶子山社区 仁义社区 花坪社区 下源村 王泗村 刘方村 桐岗村 白云村 圳头村 田心村 下湾村 大湖村 大坊村 阴山村 仁义村 山河村 乌市村 三都村 大河村 长江村 花园村 育才村 塘池村 桐子坪村 莲花村 查看 仁义镇谷歌卫星地图
太和镇 约3.77万人 118.4平方公里 太和社区 清和社区 清和村 珠塘村 社员村 神下村 地界村 潭沙村 车田村 烟村村 汪塘村 长乐村 溪口村 龙渡村 起岭村 太竹村 芙蓉村 当家村 峰源村 榜山村 查看 太和镇谷歌卫星地图
洋市镇 约4.69万人 171.6平方公里

----

查看 洋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和平镇 约2.27万人 112.5平方公里 和平圩社区 石城村 小塘村 兰田村 太坪村 新铺岭村 白杜村 和市村 大源村 上苍村 长城村 瑶溪村 西利村 石碑村 社门村 下溪村 郁丰村 查看 和平镇谷歌卫星地图
流峰镇 约8.84万人 232.63平方公里 板桥社区 三社区 二社区 一社区 樟木圩社区 杞木村 谢家村 泉溪村 金塘村 步云村 现田村 板桥村 双染村 东水村 敖背村 南塘村 东庄村 水落村 泥汾村 富社村 沧海村 松市村 三阳村 三洞村 莲荷村 西湖村 寨脚村 关冲村 塘源村 板溪村 枫溪村 璜溪村 坛边村 龙桥村 麻布村 禾仓村 大禾村 上龙村 樟木村 回龙村 泮塘村 枧溪村 西安村 五爱村 查看 流峰镇谷歌卫星地图
塘市镇 约3.43万人 110.76平方公里 塘湾桥社区 天林村 天塘村 茶园村 罗塘村 排泉村 高岭村 贤江村 千秋村 塘市村 江溪村 阳湾村 田乾村 壕坪村 赵家村 洋芷村 钱河村 公坪村 水尾村 查看 塘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莲塘镇 约4.73万人 152.58平方公里 莲塘圩社区 大湾村 下塘村 锦湖村 南岭村 甘岭村 甘棠村 青松村 长沙村 塘下村 莲塘村 田木村 两路村 香枫村 天苍村 东流村 腊园村 反坳村 马罗村 三侯村 润冲村 里鱼村 查看 莲塘镇谷歌卫星地图
舂陵江镇 约9.34万人 258.09平方公里 十字圩社区 余田社区 飞仙桥社区 古楼圩社区 上桥村 上塘村 海塘村 上冲村 下冲村 金坪村 樟龙村 觉山村 铁炉村 下桥村 洞尾村 槐江村 匡家村 吉利村 钟家村 湾岭村 新窑村 官田村 浮湖村 理坪村 梓木村 余田村 洪家村 大莲村 塔水村 社下村 岩口村 甑井村 江里村 长隆村 清口村 定心村 坳下村 桃田村 苗元村 星塘村 车溪村 双桥村 下梁村 朱李村 五一村 石马村 西冲村 久长村 古楼村 马头村 陈江村 小田村 增加村 栗坪村 横塘村 愁下村 蔓池村 大市村 十字村 黄土村 柏家村 九歧村 歧石村 茶林村 飞仙村 双林村 查看 舂陵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荷叶镇 约2.76万人 80.4平方公里 神堂墟社区 荷叶煤矿社区 荷叶村 新塘村 鉴塘村 老铺村 两路口村 潭溪村 高山村 新市村 上冲村 山田村 唐家村 水源村 下故村 塘家洞村 水边村 查看 荷叶镇谷歌卫星地图
方元镇 约4.9万人 221.1平方公里 方元社区 燕塘社区 岭背村 茅粟村 秀里村 林溪村 长汾村 神背村 下龙村 横村村 燕塘村 锦里村 关口村 观山村 茅坪村 中和村 谷田村 塘下村 下邓村 花果村 周家村 麻地村 元里村 下燕村 青坪村 坪石村 高桥村 方元村 上邓村 白沙村 小冲村 大塘村 枫山村 下廊村 六合村 查看 方元镇谷歌卫星地图
樟市镇 约4.35万人 181.3平方公里 樟树下社区 团结圩社区 新桥村 东郊村 桐木村 红冲村 舍市村 京口村 高塘村 水盘村 毛甫村 泊山村 梅塘村 樟市村 竹里村 团结村 公和村 洋塘村 东冲村 平都村 曾家村 禾苍村 竹中村 龟上村 深塘村 甫口村 查看 樟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敖泉镇 约2.66万人 115.6平方公里 敖泉社区 蒹葭村 三塘村 蓬塘村 船山村 乌龙村 兴塘村 杏村村 咸宜村 塘汪村 湘山村 水星村 光路村 斗余村 查看 敖泉镇谷歌卫星地图
正和镇 约2.39万人 93.9平方公里 桐子坪社区 官溪村 豆坪村 欧家村 正和村 黄石村 阳山村 付家村 芦村村 西水村 全义村 极乐村 燕山村 火田村 解放村 新屋村 查看 正和镇谷歌卫星地图
浩塘镇 约2.23万人 73.7平方公里 浩塘圩社区 三合村 菖蒲村 下愁村 鲤鱼村 元山村 丰加村 何家村 飘塘村 扫村村 幕庭村 桐木村 栗木村 大留村 朱美村 邓家村 深塘村 深村村 史家桥村 查看 浩塘镇谷歌卫星地图
雷坪镇 约3.3万人 118平方公里 青兰黄婆隆社区 雷坪圩社区 青兰村 上岗村 上田坊村 梧桐村 林里村 花园村 粮源村 黄田村 三泉口村 西江村 株木村 塘头村 曲木村 拥村村 新村村 陈溪村 石溪村 聂锡村 查看 雷坪镇谷歌卫星地图
欧阳海镇 约2.61万人 100.7平方公里 天鹅坪社区 增源村 周塘村 五里村 廖家村 义和村 三白村 神山村 江口村 大窝村 四庄村 欧阳海村 下山村 坦溪村 大乘村 东山村 两湾村 沙溪村 尹坪村 禹门村 查看 欧阳海镇谷歌卫星地图
四里镇 约5.31万人 126.11平方公里 四里圩社区 六合圩社区 美丽村 李家村 社溪村 长冲村 均真村 雷塘村 芙塘村 竹山村 六合村 阴泉村 排楼村 船形村 石盘村 安乐村 梅家村 蛟龙村 油井村 岩龙村 复成村 田心村 芹溪村 饶家村 立新村 谭家村 西汾村 四里村 白田村 龙源村 源头村 石龙村 阳家村 东塘村 河田村 查看 四里镇谷歌卫星地图
桥市乡 约1.85万人 178.1平方公里 桥头圩社区 野鹿村 大滩村 辉山村 大富村 天堂村 枫树村 友好村 吉冲村 桐林村 珠溪村 游水村 架珊村 桥市村 查看 桥市乡谷歌卫星地图
白水瑶族乡 约2.26万人 135.35平方公里 上塘家社区 杉树湾社区 正义村 清溪村 濂溪村 中白村 七步村 四境村 萍湖村 江友村 洋泉村 神牌村 泉田村 雅里村 发龙村 水口村 丰城村 福龙村 紫河村 查看 白水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桂阳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湖区

苏仙区

   苏仙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中部,北瞻衡岳,南恃五岭,东界罗霄,是郴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苏仙区前身为原郴县,自秦置郴县,历经了2200多年的沧桑。县城先后为郡、州、路、府、区治,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斗转星移,岁月如歌,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郴县设立苏仙区,从此翻开苏仙历史的新篇章。   城乡全部开通程控电话、无线通讯和数字通讯,可直拨世界各地。目前,四通八达的交通、快速便捷的通讯、高效优质的服务等网络已经构成,奠定了实现苏仙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苏仙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是享誉世界的“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的有色金属有7类50多个品种,已探明的矿床18处,其中特大型4处。区内的柿竹园有色金属矿被国际地质界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有矿物140多种,铅、锌、锡、钨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钨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苏仙区境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湘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和富裕之地,不仅盛产稻谷、茶叶、水果、茶油、烤烟、竹木,还十分适宜于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全区现有耕地19688.88公顷,水面3648.7公顷,森林9258.88公顷,可供开发的丘岗山地99559公顷。2000多种动植物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5种,珍稀植物12种。苏仙区是水电能源基地,境内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331处,12.7万千瓦,至2001年,全区共兴建中小型电站46处,总装机容量达6.345万千瓦,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是全国一百个电气化县(区)之一。   苏仙区人杰地灵,风景绮丽,是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自古享有“山川之秀甲湘南”的美誉。有以红山绿水、秀峰险寨、奇石怪洞、绝壁悬棺、古佛古寺为特色的全国面积最大丹霞地貌区飞天山风景区和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有山水秀丽、万木葱茏,白鹿洞、三绝碑、苏仙观、屈将室等人文景观争相辉映的“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有集奇、险、秀、美、幽、旷于一体,水上乐园、寺庙香火争相点缀的“湘南翠屏”王仙岭;有云遮雾绕、山高林秀、百兽自乐,集狩猎、休闲度假、避暑、森林旅游于一体的五盖山国际狩猎场和五盖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宏观壮美的高峰水库风景区,清新怡人的龙潭湖度假山庄,得天独厚的天堂温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苏仙区旧貌换新颜,全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及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1995年撤县设区以来,全区上下精诚团结,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开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首批教育工作“双基”达标先进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国家造林绿化百佳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等殊荣。   自然地理   苏仙区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北瞻衡岳,南恃五岭,东界罗霄。坐标位于东经12°41′,北纬25°25′。   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   苏仙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主要有王仙岭,苏仙岭,五盖山,飞天山等山脉丘陵。   王仙岭,坐落在郴洲市苏仙区境内。其地形呈峰谷状,由低山、中低山、中山三层次组成。海拔高度在300-1000米之间。   苏仙区位于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南岭山脉北麓,处郴州市中心。苏仙区共有上型号水库48座,苏仙区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区上型号水库进行集中整治,抓好深塘、陡源冲等10座小Ⅱ型病险水库治理,着力构筑水资源安全体系。   苏仙区柳泉、石面坦、大头垅、高峰四大灌区干渠总长160公里,总灌溉面积10余万亩,2006年苏仙区人饮解困工程总投资70.3万元,共兴建11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处,分散供水工程10处,共惠及7个乡镇,13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705户,使3329人结束了无干净水喝的历史。   东河系耒水一级支流,也是苏仙区境内主要河流。   目前,全区群众自办水利工程达2100余处。   苏仙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历年平均气温为17.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69.8毫米。苏仙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是享誉世界的“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的有色金属有7类50多个品种,已探明的矿床18处,其中特大型4处。区内的柿竹园有色金属矿被国际地质界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有矿物140多种,铅、锌、锡、钨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钨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苏仙区境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湘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和富裕之地,不仅盛产稻谷、茶叶、水果、茶油、烤烟、竹木,还十分适宜于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   全区现有耕地19688.88公顷,水面3648.7公顷,森林9258.88公顷,可供开发的丘岗山地99559公顷。2000多种动植物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5种,珍稀植物12种。   苏仙区是水电能源基地,境内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331处,12.7万千瓦,至2001年,全区共兴建中小型电站46处,总装机容量达6.345万千瓦,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是全国一百个电气化县(区)之一。   苏仙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华南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国家级地质公园飞天山、“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我国南方唯一对外开放的国际狩猎场五盖山、休闲疗养胜地天堂温泉、“湘南翠屏”王仙岭生态公园、清新怡人的龙潭湖度假山庄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历史沿革   苏仙区以辖原郴州市的苏仙而得名。“苏仙”一词由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在牛脾山修道成仙,故将牛脾山改名苏仙岭。秦末始见郴县名,汉初即有苏仙岭。苏仙与郴县几乎同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县城先后为郡、州、区、路、府、区治,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斗转星移,岁月如歌,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郴县设苏仙区。   风土人情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郴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戏剧有:昆剧、祁剧、京剧、越剧、花鼓戏、花灯戏、皮影戏及杂技等。其中尤以昆曲最负盛名,拥有全国六大昆剧院团之一的湖南省昆剧团。   昆剧,又名昆曲,以其朴实高雅的艺术风格,被周恩来同志誉为“百花园中的兰花”,2001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郴州,在充分吸收本地戏曲、地方语言和民情风俗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南昆剧。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湘昆剧团得以发展壮大,被国家文化部确立为全国专业昆剧保护院团之一。曾经六次赴北京、二次进中南海作汇报演出,并作为中国昆剧艺术代表团的成员,赴香港、台湾演出。该团演出的《疯秀才断案》曾由中国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为电影,在全国发行上映。萧克将军曾赋诗一首盛赞湘昆:“昆曲兰花艳,湘昆别一枝,几经严霜后,亭亭发英姿。”   郴州现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3人(湖南全省共7人),分别是湖南昆剧团演员张富光、傅艺萍,郴州歌舞团演员郭卫民。罗艳、傅艺萍、伍少娟、周恒辉、周福祥、唐飞、张小明等先后获得湖南省戏剧表演“芙蓉奖”。有570首民歌入编《湖南民间歌曲集》,135首民乐曲入编《湖南民间器乐集》。昆曲《苏仙传奇》、《雾失楼台》、《荆钗记》,歌剧《公寓·13》、《无手的军礼》等分别在全国、全省获奖。   经济概况   开放型经济成就辉煌   苏仙区终坚持开放带动首选战略,坚持以招商引资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着力创新方式,经营环境,外向型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先后有嘉玛服饰、高斯贝尔、金旺、新华学校、华鹤豪庭、解放商用汽车城、牛牛乳业、诚信印务、阳光食品等20多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外来投资企业落户苏仙区。2002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0%,实际利用内资2.8亿元,完成外贸出口1060万美元,同比增长120.8%。2003年1—4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832.95万美元,同比增长1565%;实际利用内资9010万元,同比增长38.5%;完成外贸出口769.1万美元,同比增长854%外向型经济有力的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2002年,仅嘉玛服饰和高斯贝尔就拉动GDP增长1.1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生机勃勃   苏仙区着力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民营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正呈生机勃勃之势。目前,全区共有民营经济10336家,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37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15家。民营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达5.29亿元。2002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7.1%;上交税金6787万元,同比增长15%;占财政总收入的40%,安排转移剩余劳动力9.5万人,占社会就业人数的48.3%。2003年1—4月,全区完成民营经济总产值11.23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6万元,同比增长40%;上交税金2188万元,同比增长20.5%。民营经济已成为苏仙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农业经济方兴未艾   苏仙区立足建设城郊农业,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快农业调整步伐,加强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形成了奶牛养殖、竹木制品、麻竹笋、黑山羊、杂交野猪等品牌。总投资1500万元的郴州牛牛乳业有限公司已引进奶牛100头,发展黑山羊养殖大户430户,杂交野猪产业化项目计划投资4608万元,年出栏杂交野猪5万头。二是农产品基地不断壮大。重点发展了麻竹笋、苗木花卉、蔬菜及特种水产品的种养殖。着力建立三个“万亩产业基地”,即3万亩麻竹笋、3.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5.6万亩优质稻基地;四个“特色种植基地”,即以桥口白溪为中心的苗木花卉、白鹿洞长冲铺葡萄基地、桥口草皮、大奎上反季节蔬菜基地。三是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组建了郴州海华竹艺制品公司、郴州凌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三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投资1500万元的郴州海华竹艺制品公司可年加工楠竹70万根,带动全区竹农1500多户和10万亩楠竹生产。投资1200万元的凌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了年加工6万亩麻竹笋产品。   经济环境不断优化   按照更新观念,营造氛围,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努力建设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环境最好的县(市、区)之一的总体目标,苏仙区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了政务公开中心和一站式审批,全面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阻扰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营造了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廉明的法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形成投资门槛低、回报高的“洼地”,吸引大批区外资金、人才、技术向区内聚集,带动了全区经济的大发展。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现已落户苏仙区的企业达41家,投资过千万元的有31家,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400多人。   行政区划   SuxianQu   431003   423000   桔井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苏仙区辖2个街道、8个镇、9个乡。   苏仙岭街道   辖:苏园路、立交桥、高山背、白鹿洞、龙船头、鳌头湾、六角亭、杨家坪、南岭山庄、飞虹路、陈家湾、解放里、胜利里、四普庄、苏仙北路、苏仙岭16个社区居委会。   南塔街道   辖:南街、北街、八一路、龙骨井、东街、扎上街、裕后街、曹家坪8个社区居委会。   桥口镇   辖:桥口、市农科所、市农校、市桥口氮肥厂、区农科所、区园艺场6个居委会;黄泥滩、瓦窑坪、清江、雅江、小禾塘、高椅岭、桥口、石河、排塘、宝安岭、白溪、下渡、幸福、高家塘、龙湾15个村委会。   白露塘镇   辖:白露塘、神合堂、柿竹园、市红旗造纸厂、区苗圃、柿竹园畜牧场、区农垦场7个居委会;湘南学院社区居委会;秧溪、雅市、金田、仙溪冲、塘湾、竹园、香山坪、坪田、板桥、珠江桥、上白水、下白水、观山洞、白露塘、柿竹园、东波16个村委会。   良田镇   辖:良田、铁修汽配厂2个居委会;向阳、百丈、桥头、麦田、枧石塘、良田、铺下、陈家湾、塘了坪、堆上、高雅岭、井冲、二渡水、大虾尾、鲁塘岭15个村委会。   栖凤渡镇   辖:栖凤渡、火车站、街洞煤矿、湘勘五队、栖凤渡煤矿、区农药厂6个居委会;枫塘、南香、瓦灶、栖凤渡、太阳坌、畔冲、新庄、大丘铺、枫树下、庄门10个村委会。   坳上镇   辖:坳上、高峰、玛瑙山3个居委会;黄泥坳、走马岭、田家湾、东市、水头、水塘、新丰、大开湾、苏木头、青龙首、牛坪、水龙、坳上、沙江14个村委会。   许家洞镇   辖:许家洞、茅塘、许家洞煤矿3个居委会;焦冲、何家、袁家、黄草、清泉、天堂、联盟、许家洞8个村委会。   白鹿洞镇   辖:白鹿洞居委会;龙门池、白鹿洞、锁石桥、四普庄、南塔岭、卜里坪、官庄坪、长冲铺8个村委会。   五里牌镇   辖:五里牌、7429工厂2个居委会;红五星、张家冲、鳌头岭、牛形坳、湾门前、柘源、舒源、街洞、罗家、洞尾、秧塘11个村委会。   岗脚乡   辖:岗脚居委会;岗脚、河头、湾塘、云凤、樊家、南楼、香草坪7个村委会。   廖王坪乡   辖:廖王坪居委会;正源、凉源、思田、草田铺、朱家湾、廖王坪、余家、三塘下8个村委会。   马头岭乡   辖:马头岭居委会;马头岭、荷叶塘、七洲、株梓塘、钟家、太和、板子楼7个村委会。   荷叶坪乡   辖:荷叶坪居委会;洪塘、董家、海棠、板屋、长青、大禾、荷叶坪、高冲、兰王庙9个村委会。   塘溪乡   辖:塘溪居委会;珠堆、麻田、石虎铺、长冲、高坪、塘溪、和平、山河、横龙、小溪、五马龙、龙潭12个村委会。   太平乡   辖:太平居委会;新塘、洞庭湖、界牌、太平、碧冲、联星6个村委会。   邓家塘乡   辖:邓家塘居委会;邓家塘、两湾洞、江南、南水界、太平头、肖家山6个村委会。   廖家湾乡   辖:廖家湾居委会;廖家湾、扶塘、黄家湾、下洞、上洞、菜岭、东边岭、鱼网、大竹山、吴溪10个村委会。   大奎上乡   辖:大奎上居委会;小坌、栗木水、三口洞、铁甲坪、上埂、大奎上、太坪头、凉伞坪8个村委会。   郴州市有色工业科技园管委会   辖:有色工业科技园居委会。   

桂阳县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毗邻广东、港澳,与永州、衡阳、郴州的9个县、市、区接壤,辖39个乡、镇。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人口76万,是郴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桂阳古有“楚南名区,汉初古郡”之称,自秦末汉初设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县城一直为郡、监、军、路、府、州的治地,是湘南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湘之屏藩,两广之管钥”。险要的区位曾令秦皇派兵镇五岭,秀美的风光又让李白、杜甫、王昌龄、刘禹锡等文人墨客流连吟唱。九鼎山上舜帝南巡留圣迹,金仙寨顶巨佛仰卧视沧桑;舂陵江风景如画,东塔岭古迹成群。   桂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八宝之地”、“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早在汉代就在这里设置金官,唐代为朝廷铸钱重镇,“掌二十八铜矿以铸钱,其背用‘桂"字”。宋初达极盛期,“全国冶铸在湖南,桂阳居十分之三”。现境内探明的有色金属有铅、锌、锰、金、银、铜、锡等20多个品种和矿带,其中铅、锌、铜、锡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非金属矿有石墨、煤炭等10多种,其中石墨工业储量3000万吨以上,现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品远销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桂阳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潜力巨大。烤烟、银杏、木材、楠竹、油茶、桐油、松脂以及魔芋、水果、茶叶、药材、竹笋等农(林)副产品和土特产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其中烤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加上质量上乘,故桂阳又有“烤烟王国”之称。   桂阳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性格刚强,勇于吃苦,甘于奉献。西汉桂阳人苏耽得道成仙犹记民间疾苦,留下了“橘井泉香”的千古佳话;东汉桂阳人蔡伦发明造纸术,为华夏文明史添上了厚重的一笔;三国名将赵子龙智取桂阳并任郡太守,其功德让后人敬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用血肉之躯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宜章县

  宜章古称义章,建治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她雄居湘南边陲,地处楚尾粤头,居七泽之末,联五岭百粤之徽,进可制韶关,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孔道”。全县总面积2142.72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下辖27个乡镇,349个行政村,其中有16个乡镇与广东的乐昌、阳山、乳源、连州等县市接壤,湘粤边界线长达220公里。   宜章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含有金、银、铅锌、锡等矿产,品种繁多,共有9类36种,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量达300多万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另外,花岗石、大理石储量近40亿立方米,品种繁多、花色齐全,多属中、高档石材,其“宜章红”系列被称为“中国第四红”,蜚声中外。   宜章还是我国中南部地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境内近300平方公里的莽山原始森林,既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上千种国家保护动、植物。其中莽山烙铁头蛇属全球独有蛇种,已被列为国家濒危保护动物。   宜章县交通、通讯发达。公路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1803省道贯通南北东西,铁路有京广复线及白杨支线、坪梅支线纵横交错,加上正在修建即将开通的宜连一级公路,全县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正在形成。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信息,省时畅达。   近几年来,宜章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实施了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战略”,瞄准粤港澳市场,把握市场脉搏,努力把宜章建设成为粤港澳市场的“物资后备库”。  

永兴县

   永兴县总面积1979平方公里,辖8镇17乡, 总人口63万,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县。交通便捷,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素有“华侨之乡”、“油茶之乡”、“鱼米之乡”、“煤炭之乡”、“冰糖橙之乡”的美誉, 2002年9月又被世界白银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近年来,我县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工作全局,按照“坚持项目带动、调优经济结构、突出工业强县、实现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体的“三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园带动、“中国银都”发展、“永兴冰糖橙”品牌、旅游产业开发战略,抓住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环境优化四个关键,突出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业园区、城镇经营五大“亮点”,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成功创建为小康县。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37亿元,财政总收入预计可达2.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外商直接投资2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0元。   便江坐落在永兴县境内,发源于浙水,上承东江,下启耒水,通湘江,达洞庭,抵长江,河道宽阔平直,最深处达 50 米,最宽达 360 米,四季可通航。   自古以来,因湘南一带山路崎岖,车马不便,便江就成为一条重要的水上要道。据史志记载,唐朝的张九龄、韩愈、刘禹锡,宋朝的秦观、岳飞等都曾舟行经过便江。尤其是韩愈两次谪贬南迁,都是走的便江。改革开放以后,便江不仅继续发挥其水上要道作用,而且发展成风景区。便江风景区以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为主要内容,以丹霞山水、宗教文化旅游为特色,以人文历史景观为点缀,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便江之美首先在于山水。便江的山是绿色的世界,绵延数十里的楠竹林,青翠欲滴,绿树葱茏;便江的山是石头的世界,沿江两岸,满目悬崖峭壁,怪石嶙峋。那巨大的红砂石仿佛被截然劈开后才峭立水中,而石峰石柱更是体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丹崖峭壁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天然石洞,或小巧玲珑或宽阔深邃,或明亮如洞外或神秘通幽。便江的水充满活力。滔滔的江水如同一群蓝色的精灵,逶迤前行。它们时而惊涛拍岸、雷霆万钧;时而欢快活泼、浅唱低吟;时而滩险浪急、动若脱兔;时而潭深百尺,静如处子,仪态万千,变幻无穷。   涿鹿县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汉族为主,有满、回、蒙古、壮等8个少数民族。面积2802平方千米。汉置涿鹿三县。北齐省涿鹿、广宁二县,改置怀戎县。唐末改置永兴县、矾山县。明属保安州。1913年改保安州为保安县。1916年改保安县为涿鹿县。1958年并入怀来县。1961年复置。矿产有煤、铁、锰、银、铜、磷、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野生动物有狼、豹、貂、狐狸等。野生植物有山楂、酸枣、沙棘、柴胡、桔梗、麻黄、芦苇、车前子、苍耳等。土特产主要有龙眼葡萄、保安大米、王帽杏仁、中华沙棘汽酒。   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汉族为主,有满、回、蒙古、壮等8个少数民族。面积2802平方千米。汉置涿鹿三县。北齐省涿鹿、广宁二县,改置怀戎县。唐末改置永兴县、矾山县。明属保安州。1913年改保安州为保安县。1916年改保安县为涿鹿县。1958年并入怀来县。1961年复置。矿产有煤、铁、锰、银、铜、磷、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野生动物有狼、豹、貂、狐狸等。野生植物有山楂、酸枣、沙棘、柴胡、桔梗、麻黄、芦苇、车前子、苍耳等。土特产主要有龙眼葡萄、保安大米、王帽杏仁、中华沙棘汽酒。   

嘉禾县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禾仓,即谷仓,是天下粮仓,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   “嘉禾”,美禾,茁壮之禾,硕大之禾,祥瑞之禾也。东汉许慎《说文》云:“禾,嘉谷也。以二月而种,八月始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王充《论衡·讲瑞篇》云:“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古人多以“嘉禾”为祥瑞之物,与甘露醴泉并称。如班固《汉书·公孙弘传》云:“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   中国古今地舆志,以“嘉禾”为地名年号者,时见于史志;然而以炎帝神农之“嘉禾”名县者,惟有当今郴州所属之嘉禾县也。   明属桂阳、临武县地。崇祯十二年(1639)始置嘉禾县,县治设禾仓堡。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占领长沙、衡州,其部属胡尚月、胡圣华、朱衣点进驻桂阳、临武、蓝山。嘉禾为刘新宇起义军余部占领。清顺治四年(1647)平南王尚可喜占领桂阳州,献忠领兵转移,嘉禾入清版图。次年,南明永明王袭取嘉禾。顺治九年,明兵败走,嘉禾复归清,属衡州府。雍正十年(1732),嘉禾属桂阳直隶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销府州建制,嘉禾直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国27年属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湖南设10个行政督察区,改原第八区为第三区,嘉禾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嘉禾隶属郴县专区。1950年11月改名郴州专区;1952年11月并入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恢复郴县专区;1960年复名郴州专区;1979年3月改名湖南省郴州地区;1995年改名湖南省郴州市,隶属关系不变。   嘉禾   建阳市的古称   朱熹故里建阳市为福建省14个县级市之一,位于福建省北部山区,武夷山南麓,总人口33.77万人,面积3383平方公里,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析建安(今建瓯)桐乡地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南宋景定元年(1260),建阳县唐石里(黄坑)水稻丰产,并发现“一本15穗”的稻穗,农民称其为佳禾稻,于是地方-即上报朝廷,景定帝闻讯予以嘉奖,被称为“嘉禾稻”,并诏改建阳县为“嘉禾县”,达26年之久。由此,建阳有“嘉禾之乡”和“闽地米粮川”的美誉。  

临武县

   临武县地处湖南省最南部,南岭山脉东段北麓,北纬25°~25°35′,东经112°20′~112°47′。 是湘南置县历史最悠久县之一。战国时期设临武邑,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北界桂阳,东连北湖、宜章,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西靠蓝山,西北毗嘉禾,南距广州市300余公里,是湖南改革开放的南大门,通往广东沿海的咽喉要地。县域面积1392平方公里,辖5镇17个乡,总人口31万。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煤炭之乡”的美誉。 已探明矿藏有9类50余种,其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12处。非金属矿藏有石墨、花岗石、萤石等,“香花石 ”以其独特的科研价值被誉为“国宝”。临武的煤炭储量近1亿吨,为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临武传统产品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有:能与“北京鸭”媲美而被列为国内优良鸭种的“临武鸭”;曾为清朝贡品的“香塘鱼”;久负盛名的“龙须草席”;“莹比积雪”的白蜡以及东山云雾茶、临武冬醐酒等。   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质,孕育了临武众多的人文景观。有龙洞烟云、东林胜景、西山霁雪、挂榜晴岗、武水拖蓝、舜峰晚眺、韩张山光、秀岩风月等八大名胜。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以及明代大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曾驻足临武,留下了不少人文墨宝。   多年来,临武县委、县政府锐意改革、团结奋进,不断调优调强经济结构,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临武鸭、优质水果、商品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和以有色金属采选冶、煤炭、汽车修配、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产业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临武丰富的资源优势逐渐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在农业方面,由传统的精耕细作逐步向商品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迈进,形成了以临武鸭、临武小水果和临武香芋为主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在工业方面,正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做大做强东塔新区、城南工业园、万水工业园区和汾市冶炼工业区,使县境工业由传统单一手工作业、家坊式生产逐步向轻工业、矿业、机器制造业等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产业迈进,特别是有色金属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临武经济的新亮点。2004年,临武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整治促稳定,以建设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县各项工作开局良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年计划投入3.2亿元的16大重点项目,1至4月份已完成投资1.2亿元.一个繁荣富强的临武正在不断崛起。  

汝城县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有“毗连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称,是镶嵌在五岭山麓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辖15个乡8个镇,总面积为2401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8万,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0%。   汝城虽然多丘陵和山地,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但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国道106线和省道324线呈“十”字型纵贯全境,全县23个乡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境内山水清嘉,景色秀丽,有巍峨雄伟的文塔,有风光秀丽的清风岩、白石岩、连珠岩,有幽静雅致的濂溪书院、白石书院、云头书院,有商代牛头岭、神仙带、汉代百园、宋代破船埂等历史、人文景观。更有令人留连忘返的天然温泉和气势磅礴的万亩竹海,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和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   汝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地热、森林、水能、矿藏得天独厚。汝城县是湖南省重点林业县,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森林覆盖率73.69%,拥有树种85科66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达13种。近年来,又培育和发展了各类名优水果11万余亩。汝城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县内有大小河流696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9.8万千瓦,是发展山区小水电的绝佳之地。同时,汝城还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生产加工集散地,地下矿藏十分丰富,现已探明有贮量丰富的赤铁、钨、钼、铋、铅、锌等30余种,其中铁矿、优质花岗石分别达1.23亿吨和10亿立方米。   汝城代代有名人,并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军长征经过汝城,历时半个多月,冲破了敌人第二道-线,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朱良才、李涛两位开国上将以及全国政协常委宋裕和、著名诗人朱子奇、武汉美术学院院长朱志元等诞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汝城人民充分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用勤劳和智慧建设自己的家园,经济与社会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实施“开放带动”和“对接广东”战略,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全县形成了高山无公害反季节瓜菜、杂交制种、特种养殖、优质稻、农特产品六大特色产业,构筑了以水电、冶金、森工、建材为支柱的四大产业体系。钨精矿、大理石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尤其是水电产业蓬勃发展,总装机容量达到13.56万千瓦,居全省各县(市)之首。  

桂东县

  桂东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腹,全县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人口23万。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一类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任弼时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桂东沙田镇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时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桂东的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三地四区五最”,即为“群众路线发祥地、第一军规颁布地、红军长征首发地”,属于“革命老区、湘赣边区、深山林区、贫困地区”,拥有五个“湖南之最”:   一是解放最早。于1949年6月16日解放,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二是海拔最高。全县平均海拔900米,县城海拔830米,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全县有2000米以上的高山十多座,1000米以上的大山三百多座,境内的齐云峰海拔2100米,是湖南境内第一高峰。   三是森林覆盖最好。桂东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境内植被保护完好,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密布,森林覆盖率达85%,位居全省第一;有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齐云峰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既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全省唯一县。   四是群众幸福感最强。连续十五年保持了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平安县”的称号,是全省唯一“无毒害县”“无地下-县”,2015年省里组织开展的民调上半年、下半年及全年综合排名均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位。   五是人类居住最适宜。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检测认定为“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县”,PM2.5指数常年保持在7微克/m3左右。夏季平均气温比长沙低8~10℃,是远近闻名的“养生天堂、避暑胜地”,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消夏避暑旅游名县”等称誉。  

安仁县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地区北部,置县于宋乾德三年。东界茶陵、炎陵县,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地理坐标:东经113°05′---113°36′,北纬26°17′---26°50′。国土总面积219.17万亩(约1462平方公里),管辖6个镇,15个乡,225个村(居)民委员会,3005个村(居)民小组。2008年总人口41.28万人,期中农业人口35.92万,出生率为10.23‰,自然增长率为7.5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2:100。整体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区,万洋山脉蜿蜒于东南部,五峰仙屹立于西部边境,武功山脉的茶安岭从东北斜贯县境中部,醴攸盆地从北向南、茶永盆地从东向西南横跨其间,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永乐江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流贯全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耕地面积 42.35万亩,水田34.11 万亩,旱土8.24万亩;140万亩丘岗山地极具开发潜力;森林面积121.16万亩,森林覆盖率60.3%;135万立方米活木材蓄积量是安仁的绿色银行。土壤类型繁多,适应性强,一至二级优质土壤占70%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1404.3毫米,年平均日照1663.3小时,无霜期280天。   该县以农为本,物产丰富。水稻和灯芯草生产历代享有盛名,明、清时代已著称衡湘,因而安仁成为湖南省主要漕粮县之一,1989年列为全省商品粮基地之一。水利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98万千瓦,可开发水利资源3.98万千瓦,现有装机容量10325千瓦,发电量4324.5万千瓦时。兴建了两座11万伏变电站,一座22万伏变电站,一座日产2.2万吨的自来水厂。建立了以粮食、牲猪、烟叶、茶叶、林木、水果、特种养殖、种苗工程等十大高效农业基地。推出了以茶业、牛业、米业、药业为主导的名牌战略思路,发展安仁经济,打造安仁品牌。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2.4215亿元,人均3152.6元;国内生产总值12.3649亿元,农业总产值10.3124亿元,工业总产值6.6429亿元。   林产品主要有杉、松、樟、梓、楠竹、油茶、油桐、乌桕、茶叶、药材等400多个品种。药材以其品种多、药性好而闻名省内外。野生动物有800余种,其中兽类67种,鸟类210种,蛇类27种,鱼介类79种。境内蕴藏大量的红柱石、石英石。该县有三所学校获郴州市“园林式学校”的称号,有七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县一中荣获“湖南省重点中学”称号,县职业中专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近三年来,全县本科上线766人,本科录取900人,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在全市名列前茅。2001年,全县本科上线330人,有三名考生分别夺得全市理科第一、二名和文科第二名。   县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总公路里程1030公里,通车里程781公里,省道有攸县菜花坪至永兴鲁塘坳的S212线纵贯南北,茶陵界化垅至安仁华王观音角S320线横联东西,连接安仁至衡阳的S316线横跨县境西部。   这里风光旖旎,“玉峰琴韵,风岗紫气,熊峡红霞,月潭夜色”等八大胜景如诗如画,别具特色,令人神往。新开发的龙海温泉山庄环境幽雅,配套设施齐全,水温适中,舒适宜人,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是疗养、休闲的最佳处所。相传炎帝神农氏到安仁境内尝百草、治百病 、 “采茶九龙庵、野炊香火堂、教民香草坪”,后人为纪念神农氏等九仙,建寺庙 “择社日祭神以祈谷”。朝拜者络绎不绝,继以交易草药、农俱等,逐渐发展到农副土特产交易及大型商品药王节交易盛会。每到春分时节,安仁县城万商云集,百货风行,全国人流物流车流会聚,盛况空前,尤以传统的中草药交易为盛,流传着 “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的千古佳话。  

资兴市

   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汇处。土地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辖1个办事处、10个镇、18个乡,是一个集矿区、库区、林区、老区、旅游区于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   资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炎帝神农氏、汉朝名将李广等许多动人的传说,培养了王吉显等2个状元、8个进士、3个举人,孕育了辛亥志士程子楷、红军名将曾中生、传奇书记曾希圣、空军元勋曹里怀、文坛女杰白薇、数学搏士袁亚湘等资兴籍风流人物,留下了毛泽东、-、陈毅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资兴,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素有“水乡、电城、煤都、-、粮仓、基因库、游乐园”的美称,是湖南省重要的林业基地市源基地和建材基地。全市300万亩山,30万亩水,30万亩田,有一湖东江水—水面16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81.2亿立方米;一个绿色银行—森林覆盖率达71%,活立木蓄积量1045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15万立方米;一只“大电瓶”—水火电装机容量110万千瓦;一座黑金山—煤炭储量3亿吨,年产量300万吨;一个建材库一年产水泥120万吨。   资兴,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境内山丘、江湖、岛屿、溶洞、名刹、温泉、古迹等景观奇特各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到处是“曲曲弯弯水,重重叠叠山,无穷无尽树,不冷不热天”,到处都有“人在山上走,云在山下飘,千亩良田挂山腰”的美景。特别是被誉为“湘南洞庭”的东江湖,集山的灵秀、水的神韵于一体,挟南国秀色、禀历史文明于一身,风景尤为迷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华夏城乡游“青山秀水经典”,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畅游东江湖后,发出了“仙境原来非梦幻,随风飘落在人间”的感叹。   资兴,交通便捷,通讯畅达。铁路有郴三线与京广线相连;省道1813线贯穿全境,3517线与1803线和1813线相接,郴资高等级公路上1813线与京珠高速公路和106线107国道相通;航空有茅坪简易林业机场;水路有150公里东江湖航线,形成了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市内邮电通讯发达,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覆盖全市,是全省10个电话市之一;市城区宽带主网已经搭建,有线电视通达千家万户,收视频道30余个。市内各金融机构全部实现全国联网,通存通兑。   资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经过16年的建设和发展,资兴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城市人口12万,建城区面积11.04平方公里的新兴城市。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8.6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市容市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正在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畅通工程城市。  


桂阳县特产大全




桂阳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