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口村(LiangluKou Cun)
明末清初,从桂阳县城到此地,分为两条交通要道,一路经临武达粤北各地,一路经临武达广西,南来北往客商多在此安宿,故名两路口。1961年设立两路口大队。1965年社教工作队认为“两路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十字路口,改名为红旗大队。1986年恢复为两路口村。村域位于荷叶镇南端,东与本镇唐家村相邻,南与临武县金江镇白岭村接界,西与本镇下故村、塘家洞村毗邻,北与本镇新塘村接壤,距镇政府2.5公里。辖两路口、魏家河、旺村、鸡窝岭、三家店、祥瑞湾、井水堪、观下水、新屋场、茶叶坪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90户1930人,其中卢姓、唐姓、谭姓占70%人口,总面积4.71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煤炭业和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工农业总产值0.53亿元,人均纯收入1.05万元。工业以煤炭业为主,年产煤炭10万吨;农业以种植中稻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牛羊为主,2008年建成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猪场;肉牛、山羊养殖场各1个,年出栏肉牛150头、山羊400只,2009年建成面积2000亩的油茶基地1个。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110人,专职教师6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0人,从业人员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2%;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施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9人,五保待遇9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篮球场)2处,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3处;农家书屋1个,藏书3000册;村级办公楼面积88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省道214线贯穿村境南北,通组水泥路面3.5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2%;固定电话用户36户,入户率9%,移动电话用户930户,电信互联网用户23户;自来水入户率95%。耕地面积1131亩,其中水田745亩,旱土386亩,人平0.58亩;林地面积2500亩。辖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在200万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31021110 | 423000 | -- | 查看 两路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神堂墟社区 |
神堂墟居委会(Shentangxu Juweihui) 1994年10月设立第一居委会,2005年12月更名神堂墟居委会。由驻镇的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非农业人口的居民组建而来。居委会位于新市村神堂墟,距镇政府0.3公里。辖镇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邮政所、电信、移动、信用社、派出所、供变电站、卫生院、邮政银行等单位和居住于镇区非农人员组成,分布于镇中路、荷花路和集贸市场所在的镇区。2011年居委会442户1106人,面积1.2平方公里。区内经济主要以汽修、商品零售、酒店服务业为主,工业总产值0.31亿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服务业年收入2200万元。文化站1家;幼儿园1家,在园幼儿园210人,专任教师13人;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810人,专任教师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460人,专任教师45人。卫生院1个,干部职工31人,设病床40张,“120”救护车1台;卫生室1个,卫生员1人。卫生厕所入户率100%,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医疗参保率9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户4人;农村客运站1个,营运车辆6台,年运送旅客18.3万人次。省道214线穿境而过,区内水泥路面3.6公里;供变电站1所,从业人员32人,供电可靠率98%;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固定电话入户80户,宽带入户率40户;移动电话用户549户,入户率100%。 |
荷叶煤矿社区 |
荷叶煤矿居委会( Heyemeikuang Juweihui) 因辖区内荷叶煤矿而得明。2006年10月设立荷叶煤矿居委会,由原国有荷叶煤矿工人及其家属组成。辖荷叶煤矿矿区,距镇政府1.2公里。2011年末,居委会186户1220人,面积1.2平方公里。区内经济主要以劳务经济为主。荷叶煤矿改制后下岗职工自谋出路,多在荷叶矿区、鲁塘矿区、金江矿区务工,年劳务输出收入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1.23万元。卫生室1个,从业人员1人。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95%,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户6人。区内水泥路面1.2公里;变电站1所,从业人员10人,供电可靠率96%;有线电视覆盖率96%;固定电话入户率55户,宽带入户率11户;移动电话入户55%。 |
荷叶村 |
荷叶村(Heye Cun) 因村周围小池塘多,村民养鱼兼种莲藕,每逢夏季,荷叶盖过池塘,荷花盛开,争奇斗妍,遂取名荷叶。村域位于荷叶镇西部,东与本镇干塘、新市村相邻,南与本镇塘家洞村、临武县镇南乡接界,西与本镇潭溪村毗邻,北与本镇高山村接壤。距镇政府1.5公里。原为乡治,1958年乡政府迁至神堂圩。1961年4月设立荷叶大队,1984年6月改为荷叶村。辖荷叶墟、太塘尾、培德丘、白水洞、水文岭、上高山头、下高山头、鸡窝岭、螃蟹冲、垛上、龙家田、三溪口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252户1330人,88%为谭姓。总面积5.28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620万元,人均纯收入7680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580吨,人均472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150头、羊23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52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62人,专职教师3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5人,从业人员2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3%;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41人,五保待遇19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1处,村级办公楼面积120平方米。农家书室1个,藏书3000册。通组水泥路面3.6公里,通组沙石路面12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2%;固定电话用户23户,入户率9%,移动电话用户320户,电信互联网用户12户;自来水入户率60%;基本山塘2口,储水量10万立方米。耕地面积1174亩,其中水田686亩、旱土488亩,人平0.88亩,林地面积1350亩。 |
新塘村 |
新塘村(Xintang Cun) 因村旁泉水流经百米,自然形成池沼,通过修挖,成为一口五亩大的塘,故名新塘。1961年4月设新塘大队,1984年6月改为新塘村。村域位于荷叶镇东部,东与本镇唐家村相邻,南与本镇两路口村接界,西与本镇塘家洞村毗邻,北与本镇老铺村接壤,距镇政府2公里。辖新塘、岩门口、新寨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566户2210人,98%为欧阳姓,总面积5.21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煤炭业和运输业为主。工农业总产值1.21亿元,人均纯收入1.23万元;工业以煤炭产业为主,年产煤炭50万吨;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有各类养殖场3个;运输业年收入200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220人,专职教师6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66人,从业人员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5%;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3人,五保待遇9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篮球场)1个,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1处,村级办公楼面积8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4000册。省道214线贯穿村境南北,通组水泥路面3.1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1%;固定电话用户114户,入户率20%,移动电话用户130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81户;自来水入户率100%。耕地面积1442亩,其中水田956亩,旱土486亩,人平0.65亩;林地面积2130亩。辖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在800万吨。 |
鉴塘村 |
鉴塘村(Jiantang Cun 因村旁有三口清泉,围泉而筑一池塘,取名鉴塘。1961年4月设鉴塘、下王2个大队,1965年2个大队合并为鉴塘大队,1984年6月改为鉴塘村。村域位于荷叶镇东北部,东与北湖区鲁塘镇太洞村相邻,南与本镇新市村接界,西与本镇高山村、荷叶村毗邻,北与北湖区鲁塘镇同祥村接壤,距镇政府1.5公里。辖青草坪、凉亭上、上王家、上王铺、蒋家、蒋家铺、下王家、下王铺、下王坪、东边庄、岭背庄、炭灶、江尾洞、新屋场、大山门15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698户2780人,其中王姓、蒋姓、周姓占90%人口,总面积7.65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煤炭业和运输业为主。工农业总产值2.08亿元,人均纯收入1.2万元。工业以煤炭业为主,年产煤炭80万吨;农业以种植业(中稻)为主;运输业年收入在220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220人,专职教师6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3人,从业人员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0.8%;配备电视、电脑、卫生接受设施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4人,五保待遇18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篮球场)3处,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3处;农家书屋1个,藏书5000册,村级办公楼面积6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2所,从业人员2人。省道214线贯穿村境南北,通组水泥路面13.3千米,砂石路7.5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41%;固定电话用户59户,入户率8%,移动电话用户1530人,电话互联网用户44人;自来水入户率40%。耕地面积2036亩,其中水田1556亩,旱土480亩,人平0.73亩;林地面积2930亩。辖区内煤炭、石墨资源丰富,储量在3600万吨。 |
老铺村 |
老铺村(Laopu Cun) 旧制管道,地理位置优越。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欧阳姓由新塘迁来立居,南北向,后生息繁衍,扩建铺店,由客栈而工商而医卫,逐渐形成南北纵长而整齐的街道,取名新塘铺,后因谭姓在北面建立新铺,逐更名为老铺。1961年4月设老铺大队,1984年6月改为老铺村。村域位于荷叶镇东部,东与本镇唐家村相邻,南与本镇两路口村接界,西与本镇新市村毗邻,北与本镇新塘村接壤,距镇政府1.2公里。辖老铺、花塘、干山坪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196户1020人,80%为欧阳姓,总面积1.05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煤炭为和运输业为主。工农业总产值0.71亿元,人均纯收入1.25万元。工业以煤炭业为主,年产煤炭20万吨;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为主,有各类养殖场2个;运输业年收入在1200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50人,专职教师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5%;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6人,五保待遇5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篮球场)1个,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1处;农家书屋1个,藏书3000册;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省道214线贯穿村境南北,通组水泥路面3.1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76%;固定电话用户41户,入户率2%,移动电话用户51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21户;自来水入户率65%。耕地面积560亩,其中水田391亩,旱土169亩,人平0.55亩;林地面积1230亩。辖区内煤炭资源较丰富,储量在500万吨。 |
两路口村 |
两路口村(LiangluKou Cun) 明末清初,从桂阳县城到此地,分为两条交通要道,一路经临武达粤北各地,一路经临武达广西,南来北往客商多在此安宿,故名两路口。1961年设立两路口大队。1965年社教工作队认为“两路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十字路口,改名为红旗大队。1986年恢复为两路口村。村域位于荷叶镇南端,东与本镇唐家村相邻,南与临武县金江镇白岭村接界,西与本镇下故村、塘家洞村毗邻,北与本镇新塘村接壤,距镇政府2.5公里。辖两路口、魏家河、旺村、鸡窝岭、三家店、祥瑞湾、井水堪、观下水、新屋场、茶叶坪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90户1930人,其中卢姓、唐姓、谭姓占70%人口,总面积4.71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煤炭业和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工农业总产值0.53亿元,人均纯收入1.05万元。工业以煤炭业为主,年产煤炭10万吨;农业以种植中稻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牛羊为主,2008年建成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猪场;肉牛、山羊养殖场各1个,年出栏肉牛150头、山羊400只,2009年建成面积2000亩的油茶基地1个。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110人,专职教师6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0人,从业人员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2%;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施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9人,五保待遇9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篮球场)2处,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3处;农家书屋1个,藏书3000册;村级办公楼面积88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省道214线贯穿村境南北,通组水泥路面3.5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2%;固定电话用户36户,入户率9%,移动电话用户930户,电信互联网用户23户;自来水入户率95%。耕地面积1131亩,其中水田745亩,旱土386亩,人平0.58亩;林地面积2500亩。辖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在200万吨。 |
潭溪村 |
潭溪村(Tanxi Cun) 村旁有一溪从南向北流至村南效折而向西,再折而向北下滩,潺潺流水,清澈见底,以溪得名。村域位于荷叶镇西南,东与本镇水边村相邻,南与临武县镇南乡接界,西与本镇上冲村毗邻,北与本镇高山村、水边村接壤,距镇政府3.4公里。1961年4月设曹家头、潭溪2个大队,1970年合并为潭溪大队,1984年6月改为潭溪村。辖潭溪、曹家头、圳下、北头湾、莲塘、小江、高寨、高桥、南路塘9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548户2810人。总面积6.54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810万元,人均纯收入6310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1520吨,人均产粮605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养牛为主,年出栏生猪130头、羊150只、牛50头;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110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120人,专职教师6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0人,从业人员2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2%;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45人,五保待遇25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1处,村级办公楼面积120平方米。农家书室1个,藏书3000册。通组水泥路面8.8公里,通组沙石路面3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40%;固定电话用户32户,入户率5%,移动电话用户460户,电信互联网用户16户;自来水入户率70%。耕地面积2090亩,其中水田1460亩、旱土630亩,人平0.74亩,林地面积2360亩。有天然水库1座,基本山塘15口,泉井30口,著名旅游景点“潮泉奇观”就座落在潭溪村西北部。 |
高山村 |
高山村(Gaoshan Cun) 高山名者,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1961年4月建立高山大队,1984年6月改为高山村。村域位于荷叶镇西北部,东与北湖区鲁塘镇同祥村相邻,南与本镇荷叶村、潭溪村接界,西与本镇水边村毗邻,北与本县太和镇汪塘村接壤,距镇政府4公里。辖上高山、下高山、桑田、增家洞、派下、宏图岭、河门、神下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90户2060人,85%为何姓,总面积7.95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1860万元,人均纯收入8600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1600吨,人均产粮861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800头、羊50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52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100人,专职教师6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86人,从业人员4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0.8%;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54人,五保待遇8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1处,健身器材10套台,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1处,村级办公场所面积130平方米。农家书室1个,藏书3000册。通组水泥路面9.6公里,通组沙石路面5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35%;固定电话用户10户,入户率2.6%,移动电话用户81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2户;自来水入户率85%;基本山塘6口,储水量80万立方米。耕地面积1801亩,其中水田1336亩,旱土465亩,人平0.87亩;林地面积5100亩。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6株,树龄在300--500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何氏宗祠北兴建回龙庙,近年香火旺兴,各地信徒前来参拜。 |
新市村 |
新市村(Xinshi Cun) 1984年6月由石壕、神堂两个大队合并为新市村。为镇政治、经济、文化、物流中心。村域位于荷叶镇东部,东与北湖区鲁塘镇冷水村相邻,南与本镇老铺村接界,西与本镇荷叶村、塘家洞村毗邻,北与本镇鉴塘村接壤,是镇政府所在地。辖石壕、黄毛岗、花园、楂梨树下、神堂、神堂墟、塔帽山、枫木、羊牯岭、新铺、杉木桥、下基石、阳家湾、欧家、长水路15个自然村,2011年末,全村750户2971人,80%为谭姓,总面积7.49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产业为煤炭业和商贸业。工农业总产值3.41亿元,人均纯收入1.86万元;工业以煤炭产业为主,年产煤炭110万吨,商贸业以酒店、汽修、运输、商业零售为主。1999年扩建新市集贸市场,2011年末有商户216家,年交易额0.76亿元;运输业年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耕地面积2129亩,其中水田1510亩,旱土619亩,人均0.72亩;林地面积3140亩。辖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在4000万吨。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510人,专职教师18人;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55人,专职幼师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2人;私家诊所7家,从业人员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2.3%;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9人,五保待遇17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4000册。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建成群众体育运动场所(篮球场)4个,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5处,村级办公楼面积600平方米。省道214线纵贯村境南北,通组水泥路面21.6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75%;固定电话用户240户,入户率27%;移动电话用户208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280户;自来水入户率80%。 |
上冲村 |
上冲村(SHangchong Cun) 因该村地理位置处于潭溪村上面的一山冲之中,故名上冲。村域位于荷叶镇西部,东与本镇潭溪村相邻,南与临武县镇南乡接界,西与本县方元镇毗邻,北与本镇水边村接壤,距镇政府6公里。1961年4月设立上冲大队,1984年6月改为上冲村。辖上冲、牛形坪、田洞里、木作水、桐木、半边月、岭脚下、狮形、韭菜冲、小岭头、冬茅冲1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192户846人,70%为谭姓,30%为唐姓。总面积6.32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320万元,人均纯收入6523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430吨,人均产粮 508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养牛为主,年出栏生猪110头、羊300只、牛60头;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32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26人,专职教师1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72%;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0人,五保待遇 6人。通组水泥路面3公里,通组沙石路面3公里;供电普及率100 %;移动电话用户350户,自来水入户率70%。耕地面积641亩,其中水田430亩、旱土211亩,人平0.76亩,林地面积2800亩。分布植物“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10株,树龄在200--300年。 |
山田村 |
山田村(SHangtian Cun) 该村东边是一条矮岭,西面山峦叠障,中间夹着一片稻田,故名山田。村域位于荷叶镇西北部,东与本镇水边村相邻,南与本镇水边村接界,西与本县方元镇毛栗村毗邻,北与本县太和镇汪塘村接壤,距镇政府7公里。1978年12月从水边大队划出,设立山田大队,1984年6月改为山田村。辖山田、羊角山、茅窝、油榨下、寨背岭、半坡上、龙山庄、电站边、坦家坪9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170户768人,82%为兰姓。总面积4.13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510万元,人均纯收入6320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560吨,人均产粮729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养牛为主,年出栏生猪180头、羊500只、牛120头;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32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32人,专职教师2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1 人,从业人员1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5人,五保待遇10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3000册。通组水泥路面6.4公里,通组沙石路面2公里;供电普及率100%;移动电话用户130户,自来水入户率80%。耕地面积679亩,其中水田478亩、旱地201亩,人平0.89亩,林地面积1900亩。辖区内分布有湖南省最大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280株,最高树龄达960年,2010年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了红豆杉植物保护园。 |
唐家村 |
唐家村(Tangjia Cun) 该村座落在金仙寨主峰(海拔1260米)下,时而被吞没在云雾之中,时而被显露在大地之上,有如昙花一现,故名昙家。后感此名不妥,毕竟易逝,更名唐家。村域位于荷叶镇东部,东与临武县金江镇相邻,南与临武县金江镇黎明村接界,西与本镇老铺、新塘、两路口村毗邻,北与北湖区鲁塘镇茅冲村接壤,距镇政府7公里。1961年4月设立唐家大队,1984年6月改为唐家村。辖瑞禾、上唐家、下唐家、太汾洞、阳家塘、十二亩、倒水塘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160户710人,以唐姓、欧阳姓为主,总面积4.99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350万元,人均纯收入6830元。种植业以稻作为主,年产稻谷220 吨,人均产粮309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120头、羊28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20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50人,专职教师3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6人,五保待遇5人;群众公益体育活动场所1处,村级办公楼面积200平方米。通组水泥路面15公里,通组沙石路面13公里;供电普及率100%;电视入户率89%;移动电话用户320户,自来水入户率80%;基本山塘2口,储水量12万立方米。耕地面积613亩,其中水田408亩,旱土205亩,人平0.84亩,林地面积1580亩;村东部骑田岭主峰金仙寨海拔1250米,冬冷夏凉,是避暑之胜地。 |
水源村 |
水源村(SHuiyuan Cun) 公元1239年该村始祖从浙江杭州迁来,坐南朝北和坐西向东立宅。宅旁高处有股清而大的泉水从峭壁悬崖中奔泻而出,日夜潺潺,故名水源。村域位于荷叶镇西部,东与本镇塘家洞村相邻,南与本镇下故村接界,西与临武县镇南乡毗邻,北与本镇塘家洞村接壤,平均海拔650米,距镇政府6公里。1961年4月设立水源大队,1984年6月改为水源村。辖水源、定佳、鉴塘板、上路、杉树园、东湾、笱下岭、百工塘、下园基坪9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2011年末,全村310户1424人,98%为卢姓,总面积4.55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500万元,人均纯收入8622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860吨,人均产粮 635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120头、羊50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80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69人,专职教师3人,幼儿园 1 所,在园幼儿29人,从业人员2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8人,五保待遇10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1处,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1处,村级办公楼面积100平方米。农家书室1个,藏书3000册。通组水泥路面8.2公里,通组沙石路面3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5%;移动电话用户560 户,自来水入户率90%;基本山塘5口,储水量40万立方米。耕地面积1239亩,其中水田759亩、旱土480亩,人平0.87亩,林地面积1130亩。海拔高度860米,冬冷夏凉,是避暑之胜地。分布有植物“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36棵,树龄在100---400年。 |
下故村 |
下故村(Xiagu Cun) 传说宋代此处原为顾姓聚居地,由于当时政局变化,加上自然灾害,人民流离失所,或逃或亡,仅存夷地。公元1754年卢姓迁来后,地名未作更易,居上者为上顾,居下者为下顾。为书写方便,改顾为故,遂名下故。村域位于荷叶镇南部,东与本镇两路口村相邻,南与临武县镇南乡上塘湾村接界,西与临武县镇南乡上塘湾毗邻,北与本镇水源村接壤,距镇政府8公里。1961年4月设立下故大队,1984年6月改为下故村。辖上故、下故、上合冲、下合冲、土桥、土背山、催丁湾、上元竹坪8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176户801人,90%为卢姓。总面积3.22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480万元,人均纯收入7820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430吨,人均产粮 538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200头、羊30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43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53人,专职教师2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2人,五保待遇13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1处,群众公益性活动场所1处,村级办公楼面积130平方米。通组水泥路面8.6公里,通组沙石路面2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5%;移动电话用户350户,自来水入户率83%;基本山塘3口,储水量20万立方米。耕地面积694亩,其中水田420亩、旱土274亩,人平0.86亩,林地面积1180亩。海拔较高,达1050米,冬冷夏凉,是避暑之理念场所。分布纯天然珍稀植物苦丁茶和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20棵,树龄在100---300年。 |
塘家洞村 |
塘家洞村(Tangjiadong Cun) 1740年该村始祖坐西向东立宅,远山排田,田畴环抱,因山塘较多,故此命名。村域位于荷叶镇西部,东与本镇新塘、两路口村相邻,南与本镇水源村接界,西与临武县镇南乡毗邻,北与本镇新市、荷叶村接壤。平均海拔500米,距镇政府4公里。1961年4月设立塘家洞大队,1984年6月改为塘家洞村。辖塘家洞、木石岭、赤竹坪、姜家、塘家窝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297户1410人,98%为卢姓。总面积5.48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 550 万元,人均纯收入 8120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720吨,人均产粮 550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200头、羊10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打工、经商为主,年收入800万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60人,专职教师3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5人,从业人员2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40人,五保待遇12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1处,村级办公楼面积60平方米。农家书室1个,藏书3000册。通组水泥路面6.8公里,通组沙石路面2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60%;固定电话用户20户,入户率6%,移动电话用户340户,电信互联网用户8户;自来水入户率82%。耕地面积1058亩,其中水田640亩、旱土418亩,人平0.75亩,林地面积1350亩。有水库1座,基本山塘13座,泉井30口,水利条件较好。分布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20株,树龄在100---300年。 |
水边村 |
水边村(SHuibian Cun) 因地势平坦,自潭溪、上冲、山田三条小溪汇合于此,一年四季溪水不断,水利条件好,故名水边。村域位于荷叶镇西北部,东与本镇高山村、潭溪村相邻,南与本镇潭溪村接界,西与本县方元镇秀里村毗邻,北与本县太和镇汪塘村接壤,距镇政府5.5公里。1961年4月设立水边大队,1978年12月山田片从水边大队划出另设立山田大队,1984年6月改为水边村。辖水边、泉田、桐梓坪、花窑居、塘山背、王家冲、桃田亩、油榨窝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498户2230人,谭姓、何姓、李姓占88%人口。总面积5.83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收入为主,农业总产值860万元,人均纯收入6870元。种植业以稻谷为主,年产稻谷2270吨,人均产粮1000千克;养殖业以养猪养羊为主,年出栏生猪260头、羊300只;劳务收入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年收入760万元。 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82人,专职教师4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7人,从业人员2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设备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7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73人,五保待遇17人;村级办公场所面积80平方米。通组水泥路面5.6公里,通组沙石路面3公里;供电普及率100%;固定电话用户20户,入户率2.5%,移动电话用户460户,电信互联网用户12户;自来水入户率50%。耕地面积2021亩,其中水田1644亩、旱土377亩,人平0.91亩,林地面积2340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