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郴州 >> 桂阳县 >> 樟市镇 >> 京口村

京口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京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京口村简介

  京口村(Jingkou Cun)
  1958年属桐木大队(包括现在桐木村、毛甫村),1961年从桐木大队分离成立京口大队,1980年改为京口村,村域位于樟市镇的北大门,东、北与洋市镇毗邻,东面与洋市镇石兰村相邻,北与洋市镇仁和村相邻,西与本镇毛甫村、泊山村相邻,南与桐木村相连,村部设在京口小学,距镇政府10公里。村辖柏树下、京口、唐家、竹元4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350户。1535人,土地面积8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产业为农业,耕地面积1600亩,其中水田面积800亩,人均0.5亩,林地面积7000亩,农业总产值72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800元,种植业以烤烟、水稻为主,年产烤烟3000担,稻谷400吨。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3000头,出笼家禽4000羽,累计造林3000亩,活立木蓄积量12000立方米。农家书屋1间,藏书900册,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乡村医生1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7人,五保待遇8人,双定待遇4人。省道3531线穿村而过,通村水泥路0.4公里,其余为砂石路,小Ⅱ型水库1座,基本山塘4座,水泥硬化灌溉渠5000米,供电可靠率9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31021112 423000 -- 查看 京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京口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京口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樟树下社区

  樟树下居委会(Zhangshuxia Juweihui)   居委会位于樟市圩。辖镇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邮政所、信用社、卫生院、邮政银行、烟草站等单位和居住于镇区非农人员组成。人口1060,其中男563人,女497人。区内经济主要以农贸、汽修、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业为主,人均纯收入9500元,服务业年收入600万元。文化站1家;幼儿园1家;中心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学校1所。卫生院1个;卫生室2个。卫生厕所入户率100%,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医疗参保率95%;有农村客运站和集贸市场一个。   

团结圩社区

  团结圩居委会(Tuanjiexu Juweihui)   居委会位于郴桂圩。辖镇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邮政所、信用社、卫生院、邮政银行、烟草站等单位和居住于镇区非农人员组成。人口444,其中男272人,女172人。区内经济主要以农贸、汽修、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业为主,人均纯收入0.9万元,服务业年收入200多万元。文化站1家;幼儿园1家;中心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学校1所。卫生院1个,“120”救护车1台;卫生室2个。卫生厕所入户率100%,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医疗参保率95%;有农村客运站和集贸市场一个。   

新桥村

  新桥村(Xinqiao Cun)   1958年成立新桥大队,1961年并入樟市大队,1963年从樟市大队分离出来为新桥大队,1983年改为新桥村。村域位于樟市镇东北部,东与梅塘村相邻、南与樟市村相邻、北与桐木村相邻、西与竹里村相邻。村委会设在村小学,距樟市镇2.5公里。村辖:漕溪、太坪、新桥、罗家洞、上坊、上坊铺6个村民小组,全村494户,1981人。   境域经济主要产业为农业,耕地面积1947亩,其中水田面积1443亩,人均0.72亩,林地面积5888亩,农业总产值1069万元,人均纯收入5400元,以种植烤烟,水稻为主。年产烤烟烟叶6000担,年产稻谷721.5吨。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2000头,年出笼家禽3500羽,累计造林1980亩。农家书屋1家,藏书800,配备电视的教师一间,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乡村医生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01人,五保待遇4人,双定待遇12人。省道3531线纵穿村境,通村公路面3千米,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话率2%,移动电话入话达75%,私营砖厂落户新桥村1个,出栏生猪500头猪场2个,集体休闲娱乐一体的文化广场1个。   

东郊村

  东郊村(Dongjiao Cun)   1965年属小田大队,1970年,小田大队、交溪大队合并为东郊。村域位于樟市镇西面。东与樟市村相邻,南与红冲村、舍市村相接、西与银河乡三都村交界,北与水盘村相邻。村部距镇政府7公里,村辖沙脚下、力树下、交一、交二、力田、水口、小田、新屋场、塘力、白头、东双、张家山13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548户,2218人,土地面积6.9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库叉养鱼为主。年产烤烟7500担,年产稻谷676吨、养鱼面积3000多亩,年产300多万元。耕地面积2668亩,其中水田面积1690亩,林地面积3100亩,农业总产值1409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社会最低生活保障70人,五保13人。通村水泥路7.5公里,95%的组连接砂石路,供电可靠率9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桐木村

  桐木村(Tongmu Cun)   1975年撤桐木大队分为桐木、毛甫、京口大队3个大队。1985年桐木大队改为桐木村。村域位于樟市镇北部,东邻团结圩乡平都村、南邻新桥村,西邻泊山村,北邻京口村。村部设在桐木小学,距镇政府7.5公里。村辖东村、西村、房家、贺家、桐木、东一、东二、欧家、黄家元、唐家、赵家、下巴冲、岭下、坪冲14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5.4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1808亩,其中水田面积1414亩,山林面积1.8万亩。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种植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产烤烟6000担,年产稻谷700吨。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500头,出笼家禽500羽。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家书屋1家,藏书600册,配备电脑等远程教育室1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6人,五保待遇23人,双定待遇9人。全村80%农田通机耕路。浆石灌溉排洪渠1个,7个村民小组通水泥路,100%的组连通砂石路,小Ⅱ型水库1座, 85%农田享有自流灌溉。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话率92%。   

红冲村

  红冲村(Hongchong cun)   1958年属舍市大队(包括现在红冲、舍市两村),1965年从舍市大队分离成立红冲大队,1984年改为红冲村。村域位于樟市镇西部,东临甫口村、南与高塘村毗邻,西与仁义镇下湾村交界,北与舍市村相连,村部设在红冲学校,距镇政府5公里。村辖茅坪一组、茅坪二组、黄增塘一组、黄增塘二组、黄增塘三组、蒋家、欧家、友谊、阳家、向阳、野鸡公11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656户,2760人,土地面积9.6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以烤烟为支柱产业,2011年末,耕地面积2755亩,人均0.99亩,林地面积3800亩,农业总产值3035万元,人均收入5079元。种植业以烤烟、晚稻为主,年产烟叶8100担,年产稻谷969吨,人均产粮351千克。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年出栏生猪1350头,出笼家禽5560羽,累计造林1580亩,活立木蓄积量9480立方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家书屋1家,藏书1000册,配备电脑、电视、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1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8人,五保待遇13人,双定待遇13人。3个村民小组已通水泥路,100%组连通砂石公路,8个村民小组修建了烟水配套工程,村内小Ⅱ型水库3座,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话率2%,移动电话入话率98%。   

舍市村

  舍市村(Sheshi cun)   1950年属高塘乡舍市行政村(包括东观一、东观二、东观三、舍人渡、刘家、龙家、麦子坪、上唐家、下唐家等村小组),1953年改为舍市乡,1958年更名为舍市大队,1969年至1974年因舂陵江下游修建欧阳海大坝,响应国家号召移民搬迁,舍人渡、东观一组整体搬迁,东观二、东观三、龙家组全部上靠,新成立羊乌石、石头山、东升三个村小组,上唐家组分离至仁义乡两路大队,部分村民搬迁至麦子坪、唐家组。1980年改为舍市村,村域位于樟市镇西部,东面与本镇红冲村、友谊、阳家、茅坪曹家组相邻,南面与仁义镇下湾村交界,西面是舂陵江,江对岸是银河乡三都村,北面与本镇东郊村相连,村部设在麦子坪小组,距镇政府7.5公里,距县城10公里。村辖:唐家、麦子坪、龙家、东升、羊乌石、石头山、东观二、东观三8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25户,1521人,土地面积4.5平方公里。   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1300亩,其中水田面积960亩,人均耕地0.85亩,林地面积4135亩,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种植业以烤烟、水稻为主,渔业以养殖菜鱼为主,全村有大小围堤、山塘、水库总养殖水面1500亩农家书屋1家,藏书2400册,配备电脑远程教育室1间,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社会养老保险适龄投保率95%,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5人,五保待遇15人。100%的通村、通组砂石路,农田自流灌溉50%,电排抽水灌溉50%,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话率2%,移动电话入话率90%。地处舂陵江最美,最宽的水面地段,距县城10公里,是舂陵江离桂阳县城最近的地方,被县旅游局定为银滩开发区,尚待开发。   

京口村

  京口村(Jingkou Cun)   1958年属桐木大队(包括现在桐木村、毛甫村),1961年从桐木大队分离成立京口大队,1980年改为京口村,村域位于樟市镇的北大门,东、北与洋市镇毗邻,东面与洋市镇石兰村相邻,北与洋市镇仁和村相邻,西与本镇毛甫村、泊山村相邻,南与桐木村相连,村部设在京口小学,距镇政府10公里。村辖柏树下、京口、唐家、竹元4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350户。1535人,土地面积8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产业为农业,耕地面积1600亩,其中水田面积800亩,人均0.5亩,林地面积7000亩,农业总产值72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800元,种植业以烤烟、水稻为主,年产烤烟3000担,稻谷400吨。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3000头,出笼家禽4000羽,累计造林3000亩,活立木蓄积量12000立方米。农家书屋1间,藏书900册,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乡村医生1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7人,五保待遇8人,双定待遇4人。省道3531线穿村而过,通村水泥路0.4公里,其余为砂石路,小Ⅱ型水库1座,基本山塘4座,水泥硬化灌溉渠5000米,供电可靠率9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高塘村

  高塘村(Gaotang Cun)   1970年新村组,建设组从原樟市公社水盘大队、小田大队,因修建欧阳海水库移民到樟市公社高塘大队,1984年以前属樟市公社高塘大队,后改为高塘村,村域位于樟市镇东南面,东邻本镇毛甫村、南邻龙潭社区城北村,西邻仁义镇下湾塘村,北邻本镇红冲村。村部设在高塘组距镇政府7公里。村辖大禾塘、新村、芦塘下、建设、高塘、山下边、西湾、圳头、山郎下一、山郎下二10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9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水田面积2200亩,山林面积750亩。农业总产值1400万元,人均纯收入5200元。种植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产烤烟8000担,年产稻谷1100吨。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300头,出笼家禽1500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家书屋1家,藏书600册,配备电视、电脑的远程教育室1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0人,五保待遇6人,双定待遇8人。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水盘村

  水盘村(Shuipan Cun)   水盘村于1969年为了兴建欧阳海水库。响应党的号召移民上靠,是欧阳海水库,移民人口最多,受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是典型的移民村。村域位于樟市镇西部,东面与本镇泊山村毗邻,南面与本镇东郊村相连,北面与本镇毛甫村相邻,西面与和平镇交界。村部设在水盘组太平山,距镇政府7公里,村辖水盘、东田、太山、鸟山、中街洞、塘边6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368户1682人。土地面积6.2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2190亩,其中水田面积680亩,人平0.4亩,山林面积2000亩,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6000元。种植业以烤烟、水稻为主,烤烟种植面积1500亩,年产烤烟4500担,稻谷340吨。养殖业以养商品鱼为主,养殖面积600余亩,年产鲜鱼15万公斤,累计造林1200亩。农家书屋1家,藏书960册,配备电脑等远程教育室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乡村医生1人,私人诊所1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8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6人,五保待遇5人,双定待遇6人。通村水泥路3.8公里,100%的组连通砂石路。农田享有电排灌溉,供电可靠率90%,电视覆盖率100%,移动电话入话率90%。   

毛甫村

  毛甫村(Maofu Cun)   毛甫村村域位于樟市镇西北部,东与京口村连接,南与泊山村相连,西于水盘村毗邻,北与洋市镇相连。舂陵江纵穿全村边西北。村部设在迴龙完小。距镇政府7.5公里。村辖沙里一组、沙里二组、沙里三组、甘不冲、毛甫庄、毛甫、虎山、唐家共8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405户,1498人(包括移民户183户,558人),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产业为农业。耕地面积1468亩,其中水田面积970亩,人均0.98亩,水田面积0.64亩,林地面积13000亩,农业总产值1503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种植业以烤烟、稻谷为主,烤烟种植1300亩,经济收入325万元。年产稻谷435吨。村内设农家书屋1间,配备电脑1台,小学1所,一、二年级,幼儿园共32人,专任教师1人,村卫生院1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农民人口平均寿命80岁,社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5人,五保待遇14人,双定待遇8人。通村水泥路面7.5公里,通组水泥路达80%,农田电排3台,自然井8口,村内小Ⅱ型水库1座。大山塘4座,小山塘5座,供电可靠率90%,电视综合覆盖率97%,固定电话入户率5%,移动电话入话率70%。村辖境内有沙里三组名胜古迹,房氏宗祠一栋和宝塔一座。   

泊山村

  泊山村(Boshan Cun)   1973年属竹里大队(包括泊山、五一组),白路头一、二队,枧田、东塘队属东郊大队(因欧阳海水库移民搬迁),1974年泊山、五一组从竹里分离出来,白露头一、二队、枧田、东塘队从东郊村分离出来,合并为泊山大队,1985年改为泊山村。村域位于樟市镇东北部,东与桐木村相邻,北与京口村相邻,西与水盘村相邻,南与东郊村隔河相邻。村部设在泊山九龙泉学校,距镇政府5公里。村辖五一、泊一、泊二、泊三、白路头一、白路头二,枧田、东塘8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460户,1500人。土地面积4.9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1000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林地面积3000亩,农业总产值1800万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种植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产烤烟5000担、稻谷650吨。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000头,出笼家禽3000羽,累计造林2100亩,活立木蓄积量10000立方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家书屋1家,藏书2000册,配备电视、电脑的远程教育室1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6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人,五保待遇4人,双定待遇4人。九龙泉山泉水厂1个,7个村民小组通水泥路,100%的组连通砂石路,小Ⅱ型水库1座,电排灌溉4处,70%农田享有自流灌溉。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梅塘村

  梅塘村(Meitang Cun)   1958年村属原团结圩乡深塘大队,1966年四清时从深塘分离出来成立新屋大队,1983年又改成梅塘村,梅塘村区域位于樟市镇东部,东与禾苍村相连,南与龟上村相交,西与樟市村相连,北与新桥村、桐木村相邻,村部设在中央的梅塘小学,距镇政府3.5公里,辖区早禾田、下梅塘、新屋、桥子头、东冲5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370户,1415人,土地面积7.7平方公里。   主要经济产业为农业,耕地面积1560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农业产值704.8万元,人均纯收入4518元,种植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产烤烟3800担,稻谷1404吨。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370头,家禽1000羽,累计造林面积1580亩。农家书屋1间,藏书1600册,小学1所,在校学生20多人,专任教师1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多人,专任教师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6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9人,五保待遇7人,双定待遇5人。村通村水泥路3.5公里,通组水泥路2.2公里,3个组都是砂石路,村辖水库2座,饮水工程1处,排灌工程1处,90%的农田都自流灌溉,供电可靠率95%,电视覆盖率100%。   

樟市村

  樟市村(Zhangshi Cun)   地处镇政府区,是镇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有四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东与梅塘村相邻,南与甫口村接壤,西与东郊村交界,北与新桥村相连,村辖樟市一、二、三、四、五组,罗家六组,许家七组、木家塘八组,2011年全村680户,2780人。   境域经济主要产业为农业和商贸。耕地面积3920亩,其中水田面积2220亩,人均纯收入7918元,种植业以烤烟为主,年产烤烟8000多担。农家书屋1间,藏书2300册,配备电脑、电视、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1间,小学1所,在校学生1000余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900余人,幼儿园2所。镇卫生室1所,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6人,五保对象21人.省道3531线穿村南北,通村水泥路1公路,100%的组连通水泥路,供电可靠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97%,固定电话入户率5%,移动电话入话率95%。   

竹里村

  竹里村(Zhuli Cun)   1958年属泊山大队,1961年从泊山大队分离成立竹里大队,1980年改为竹里村。村域位于樟市镇北部,东与新桥村相邻。南与东郊村交界,西面、北面与泊山村相邻,村部设在竹里一、二组自然村,距镇政府2.5公里。村辖竹里一、竹里二、上田心、寨下李家、侯家、枧前6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378户,1546人。   境域经济主要产业为烤烟,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水田面积897亩,人均0.58亩,林地面积4500亩,农业总产值18600万元,人均纯收入5500元,年产烤烟5000担,稻谷450吨。小学1所、卫生室1人,私人诊所1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农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5人,五保待遇15人。县办渔场穿村而过,通村水泥路3公里,100%的组连通砂石路,农田享有久旱不干的自流灌溉,供电可靠率90%,电视覆盖率100%,移动电话入话率91%。   

团结村

  团结村(Tuanjie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禾苍村、东面是北湖区华塘镇的曹家田村、南面是竹中村、北面是公和村。村委驻地团结组。村辖团结、大毛坪一、大毛坪二、香花一、香花二、麻塘一、麻塘二、沙禾冲、大塘脚组等九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为350户1386人,100 %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 300 亩,人均耕地 0.4亩;农业总产值月956.0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898;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582.15吨,人均产粮食420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683头,年出笼家禽6701羽;累计造林2500亩,活立木蓄积量1500立方米。村有藏书1000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80%,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0人,五保待遇9人,双定待遇14人。通村水泥路面2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70%;固定电话入户率10%,移动电话入户率90%。   

公和村

  公和村(Gonghe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是曾家村、东面是洋塘村、南面是团结村、北面是洋市镇瓦僚村。村委驻地公和组。村辖大塘尾、山望江、丫介岭、朱木兰、江下沅、公和、上盘付、下盘付、邓家、太坪圩等 11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为450户1864人,100%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406亩,人均耕地 0.5亩;农业总产值4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5585;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657.83吨,人均产粮食 352.9 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2175头,年出笼家禽2175 羽;累计造林1500亩。村有藏书1700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 %;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100%,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5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8人,五保待遇9人,双定待遇10人。通村水泥路面5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80%;固定电话入户率15%,移动电话入户率90%。   

洋塘村

  洋塘村(Yangtan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北湖区、东面是洋市镇肖家村、南面是苏仙区、北面是公和村。村辖山塘一、山塘二、三、四、五组等五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为216户796人,100 %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1261.6亩,人均耕地 0.8亩;农业总产值556.5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992;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331.82吨,人均产粮食417.38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012头,年出笼家禽4020羽;累计造林10000亩,活立木蓄积量8000 立方米。村有藏书1700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80%,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8人,五保待遇6,双定待遇4人。通村水泥路面7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0%;固定电话入户率6%,移动电话入户率80%。   

东冲村

  东冲村(Dongchong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平都村、东面是公和村、南面是平都村、北面是洋市镇石兰村。村委驻地六组。村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十二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50户1577人,100 %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1261.6 亩,人均耕地 0.8亩;农业总产值3298.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973;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669.47吨,人均产粮食424.5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855头,年出笼家禽7371羽;累计造林2000亩,活立木蓄积量1600立方米。村有藏书1700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60%,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社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2人,五保待遇13人,双定待遇4人。通村水泥路面5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0%;固定电话入户率5%,移动电话入户率80%。   

平都村

  平都村(Pindu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桐木村、东面是欧家村、南面是曾家村、北面是洋市镇石兰村。村委驻地一组。村辖一、二、三、四、五、六等 六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16 户 1268人,100 %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552亩,人均耕地 0.5亩;农业总产值873.6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890 ;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 512.29 吨,人均产粮食 808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 2024头,年出笼家禽8041羽;累计造林1000亩。 村有藏书1697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90%,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49人,五保待遇10 人,双定待遇6人。通村水泥路面3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80%;固定电话入户率15%,移动电话入户率90%。   

曾家村

  曾家村(Zengjia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是樟市镇桐木村、东面是公和村、南面是禾苍村、北面是平都村。村委驻地三组。村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九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20户1760人,100%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 亩,人均耕地 0.5亩;农业总产值1205.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850;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640吨,人均产粮食363.84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838头,年出笼家禽 7304 羽;累计造林800亩。村有藏书1600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90%,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3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9人,五保待遇13 人,双定待遇9人。通村水泥路面5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80%。   

禾苍村

  禾苍村(Hecang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梅塘村、东面是团结村、南面是竹中村、北面是曾家村。村委驻地一组。村辖一、二、三、四小冲头、上李家、下李家组等七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60户1700人,100 %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 亩,人均耕地 0.5亩;农业总产值1178.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930;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 739.33吨,人均产粮食434.9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703头,年出笼家禽67681羽;累计造林1500亩。村有藏书1000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80%,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9人,五保待遇3人,双定待遇6人。通村水泥路面4.5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70%;固定电话入户率5%,移动电话入户率70%。   

竹中村

  竹中村(Zhuzhong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禾苍村、东面是团结村、南面是深塘、龟上村、北面是禾苍村。村辖坦头坪一、坦头坪二、成家、龙王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等十二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39户1818人,100 %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1629 亩,人均耕地 0.8亩;农业总产值1267.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972;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745.15吨,人均产粮食409.9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686头,年出笼家禽6701羽;累计造林3300亩,活立木蓄积量2000立方米。村有藏书1751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80%,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2人,五保待遇15人,双定待遇4人。通村水泥路面2.4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70%;固定电话入户率10%,移动电话入户率90%。   

龟上村

  龟上村(Guishang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是深塘村、东面是竹中村、南面是深塘村、北面是梅塘村。村委驻地黎家组。村辖东毛、塘里、黎家、龟上、李家、史家、许家、侯家等 11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96 户 1766人,100 %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783亩,人均耕地 0.8亩;农业总产值 1204.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6820 ;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593.7吨,人均产粮食336.2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855头,年出笼家禽7371羽;累计造林1200亩,活立木蓄积量800立方米。 村有藏书1600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 %;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90%,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3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5人,五保待遇12 人,双定待遇4人。通村水泥路面3千米,60 %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80%;固定电话入户率15%,移动电话入户率90%。   

深塘村

  深塘村(Shengtan Cun)   位于镇东部,西面茶场村、东面是长廊村、南面是正和镇泉义村、北面是竹中村。村委驻地史家组。村辖史家、金家岭、老屋里、罗下头、老六合、新六合组等六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202户824人,100 %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489亩,人均耕地 0.5亩;农业总产值月569.3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910;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349.2吨,人均产粮食423.9千克; 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029头,年出笼家禽4087羽;累计造林2000亩。村有藏书1000多册的农家书屋1家; 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 1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20%,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村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3人,五保待遇3人,双定待遇3人。通村水泥路面1.5千米,100%的组连通砂石公路;供电可靠100%;电视综合覆盖率70%;固定电话入户率10%,移动电话入户率80%。   

甫口村

  甫口村(Fukou Cun)   自解放以来就是称甫口大队,东与正和镇相连,南与山背村相交,西与红冲村毗邻,北与樟市村接壤。村部设在甫口村上留组马路边,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辖中留、上留、侯家、虎形、乐家塘、甫口、下张、上张、到应9个小组,全村856户,3260人,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   境域经济主要产业为稻谷和烤烟,耕地面积2934亩,其中水田面积1956亩,人均0.6亩,林地面积5000亩,人均纯收入4800元,,年产烤烟9000担,稻谷978吨,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500头,出笼家禽5000羽,累计造林2000亩。农家书屋1家,藏书800册,配备电视、电脑、卫星天线的远程教育室1间,小学1所,在校学生60人,专任教师2人,幼儿园1所,园内幼儿30人,专任教师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农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5人,五保待遇17人,双定待遇5人。省道3531线穿村而过,通村水泥路8公里,100%的组连通砂石路,农田灌溉方便,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话率5%,移动电话入话率95%2010年新建一栋可供50人五保户居住的敬老院。   


京口村特产大全




京口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