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成村(Fu chen cun)
因村小,塘大,村子如同浮在口边一般而得名,辖浮口、浮口圩、长田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54.9公顷,276户、1112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复成大队,1984年改为六合乡复成村。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和烤烟,是六合乡烤烟主产区之一。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824亩,其中水田面积601亩,人均0.54亩,林地面积2800亩;人均纯收入为708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5人,五保待遇1人。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7%。村内有有小二型水库两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31021118 | 423000 | -- | 查看 复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四里圩社区 |
四里圩居委会(Silixu Juweihui) 居委会位于四里圩。辖镇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信用社、卫生院、粮站、电信所等单位和居住于镇区非农人员组成。人口894,其中男521人,女373人。区内经济主要以农贸、汽修、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业为主,人均纯收入6300元,服务业年收入470多万元。文化站1家;幼儿园1家;中心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学校1所。卫生院1个,卫生室2个。卫生厕所入户率100%,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医疗参保率100%;有农村客运站和集贸市场一个。 |
六合圩社区 |
六合圩居委会(Luhexu Juweihui) 居委会位于六合圩。辖镇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信用社、卫生院、粮站、电信所等单位和居住于镇区非农人员组成。人口522,其中男256人,女266人,区内经济主要以农贸、汽修、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业为主,人均纯收入5380元,服务业年收入170多万元。文化站1家;幼儿园1家;中心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学校1所。卫生院1个,卫生室2个。卫生厕所入户率100%,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医疗参保率100%;有农村客运站和集贸市场一个。 |
美丽村 |
美丽村(MeiLi Cun) 以村子美丽富饶而取名。村域位于四里镇北部,东与塘市镇相邻,南与本镇阴泉村接界,西与本镇雷塘村村毗邻,北与塘市镇排泉村接壤,距镇政府4千米。辖石湖塘、梨树下、罗家岭、侯家马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280户1300人,50%为姓周,40%姓李,总面积3.5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靠外地打工,部分在家耕地。人均纯收入4615元,美丽村委有1个专业养羊场。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50人,专职教师1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人,从业人员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9户48人,五保待遇7人;村级办公楼面积9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1000册。省道S323线贯穿村境南面,通组水泥公路3千米;供电普及率100%;固定电话用户80户,入户率20%,移动电话用户82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500人;自来水入户率70%。耕地面积800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土200亩,人平0.6亩;林地面积2300亩。 |
李家村 |
李家村(LiJa Cun) 因李姓人口居多,故名李家。1975年6月份之前系长冲大队,1975年6月改为李家村。位于四里镇北部,东与本镇长冲村相邻,南与本镇谭家村接界,西与本镇芙塘村毗邻,北与本镇社溪村接壤,距镇政府4.5千米,辖李家、岩口、小桃园、小冲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585户2400人,总面积2.6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为主,年产值1900万元,人均纯收入7917元。村级小学一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0人,五保待遇13人;村级办公楼面积104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1万册。通组水泥路面4.5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移动电话用户130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13户;自来水入户率90%。耕地面积850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土250亩,人平0.35亩;林地面积2300亩。 |
社溪村 |
社溪村(SheSi Cun) 因郁然山清水秀、溪井较多,一年四季长清,故为社溪。位于四里镇北部,东与本镇长冲村相邻,南与本镇李家村、芙塘村接界,西与新田县下门口村、鸡公井村毗邻,北与本镇长冲村接壤,距镇政府7.5千米,辖社溪、芦山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130户700人,总面积1.9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农业种养植为主,年产值340万元,人均纯收入4857元。村级小学一所,在校学生40人,专职老师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人,五保待遇1人;村级办公楼面积15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2千册。通组水泥路4.8公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0%;移动电话用户33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80户;自来水入户率100%。耕地面积480亩,其中水田286亩,旱土194亩,人平0.68亩;林地面积1300 亩。 |
长冲村 |
长冲村(ChangChong Cun) 解放前名为长春,后改名为长冲。村域位于四里镇南部,东与本镇安乐村相邻,南与李家村毗邻,西与社溪村接壤,北与均真村交界。距镇政府2.5千米。辖长冲、冲头、山水塘、东湾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共有600户,人口2680人,95%为肖姓,总面积4.6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黄豆为主,其次为铁矿。现长冲村(ChangChongCun)村年产总值约1170万元,人均纯收入约4365元。本村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00余人,专职教师1人,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30余人,从业人员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村组织活动中心一座,配有电视、电脑、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面积为200平方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2人,五保待遇享受20人。村级卫生所1间,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屋1间,藏书1000余册。村级水泥路3千米接乡道,冲头自然村硬化公路2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0%;电信互联用户200户;固定电话用户230户;移动用户已达1900余户,自来水用户入户率90%。耕地面积1380亩,其中水田约1005亩,旱土约375亩,人均面积约0.61亩,林地面积约2000余亩。 |
均真村 |
均真村(JunZhen Cun) 均真村在1958年隶属四里人民公社雷塘大队管理,1961年行政划辖为高桥大队,1980年变更为四里乡均真村。均真村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辖区六个自然村。东与本镇梅家村相邻,南与本镇长冲村接界,西与均真村大陇下高桥毗邻, 2011年末,全村450户2180人,50%为王姓,其余为肖姓、刘姓、周姓。总面积4.5平方千米。距镇政府2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工农业总产值109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40人,专职教师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8人,五保待遇12人;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2人。通组水泥路8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1%;固定电话用户60户,移动电话用户9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40户。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水田800亩,旱土700亩,人平0.63亩;林地面积2860亩。小二型水库1座。 |
雷塘村 |
雷塘村(LeiTang Cun) 以村前有一雷公山塘而得名。雷塘村辖五个自然村和肖、赵两姓人家,后因修建新田县金陵水库有罗、刘两姓二十余口人迁入本村。湾得、江边、横洞、老屋四个自然村均为肖姓,且约占本村总人口的76%,本村位于四里镇西北角,东与竹山、美丽两村相接,南与阴泉、均真两村毗邻,西面江边、赵家下的自然村与新田县莲花乡小源村接壤,北与蛟龙村相邻。距镇政府4千米。2011年止,全村共有400户,人口1700人,总面积3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在外经商、务工为主;另有运输、种植、养殖为辅。现本村域年产总值约1040万元,人均纯收入约6117元。本村小学一所,在校学生40余人,专职教师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村组织活动中心一座,配有电视、电脑、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1人,五保待遇享受14人。村级卫生所1间,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屋1间,藏书3000余册。省道323线贯穿村境东、西。赵家下自然村已搞好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供电普及率100%,移动用户已达300余户,自来水用户达200余户。耕地面积约600亩,其中水田约400亩,旱土约200亩,人均面积约0.35亩,林地面积约1326余亩,人平约0.35余亩。 |
芙塘村 |
芙塘村(FuTang Cun) 悠悠凫溪,涌泉清冽,绵绵群山,重峦叠嶂,此地钟灵毓秀,天宝物华。芙塘史称凫溪,宋代嘉定年间侯公正九又樟市镇东塘村迁来,尊为四里镇侯氏始祖,清末更名芙塘。村域位于四里镇西南部,东与本镇李家村相邻,南与新田县知市坪乡接界,西与新田村大坪塘乡、东城乡毗邻,北与本镇社溪村接壤,距镇政府8千米。辖章美、白家、荣盘丘、春禾虎、社背岭、下泸山、桃子冲、新屋得、田溪岭、新屋下、凉亭岭、三洞13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芙塘632户3468人,98%为侯姓,总面积7.8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种植水稻、黄豆为主。种植业总收入2178万元, 人均纯收入约6280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68人,专职教师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7人,五保待遇19人;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通组水泥路面9.1千米;供电普及率100%;-入户率99%;固定电话用户210户,移动电话用户218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16户;自来水入户率22.5%。 耕地面积1860亩,其中水田1510亩,旱土750亩,人平0.5亩;林地面积5800亩。 |
竹山村 |
竹山村(ZhuShan Cun) 因村后背有大片竹子而得名。村域位于四里镇北部,东与本镇美丽村相邻,南与本镇雷塘村接界,西与本镇蛟龙村毗邻,北与塘市镇茶元村接壤,距镇政府4.5千米。辖侯家、竹山、烟塘坪、泉头岭、矛岭上、太光山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06户1180人,55%为周姓,总面积2.75平方千米。该村地质水优得天独厚的多种元素的水质,办了一个大规模的水厂,全自动生产设备,投资数千万金额,年总收入为478万元。 村农经济主要以种植稻谷、黄豆、花生、玉米和养殖为主,年总收入为989万元,人均纯收入8381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50人,专职教师1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人,从业人员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1户35人,五保待遇6人。通组水泥路2.95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固定电话用户22户,移动电话用户193人;自来水入户率75%。耕地面积682亩,其中水田492亩,旱土190亩,人平0.57亩;林地面积2850亩。( |
六合村 |
六合村(Liu he cun) 开圩时由6股份合开而得名,原来大队部驻六合圩,故名“六合”。辖刘家、颜家、泡岭、大得、六合圩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61.6公顷,320户、1340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六合大队,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六合村,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属四里镇管辖。有信用社、烟草站、中心完小、邮政所等单位驻扎以及幼儿园一所。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烤烟和商贸。截止2011年末,耕地面积924亩,其中水田面积751亩,人均0.56亩,林地面积2000亩;人均纯收入为7216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有年出栏300头以上养猪场一处。商贸业以六合圩的商铺与圩场摆摊为主,同时有为数众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私人诊所2家,乡村医生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社保、低保、五保工作全面开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6人,五保待遇10人。 各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供电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15%,移动电话入户率85%。 |
阴泉村 |
阴泉村(YinQuan Cun) 因村旁有白雪洞凤神山泉水清澈见底,故名阴泉。位于四里镇北部,东与塘市镇公坪村相邻,南与本镇四里村接界,西与本镇雷塘村毗邻,北与本镇美丽村接壤,距镇政府2千米,辖阴泉、花凉亭、陇山下、石门头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80户2380人,总面积6.5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年产值1378万元,人均收入5879元。村级小学一所,在校学生80人,专职老师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6人,五保待遇25人;村级办公楼面积15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2所,从业人员2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1万册。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0%;固定电话用户250户,移动电话用户158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13户;自来水入户率52%。耕地面积1719亩,其中水田1180亩,旱土539亩,人平0.72亩;林地面积2650亩。 |
排楼村 |
排楼村(PaiLou Cun) 早在清朝时期出了一个知府官,当时的政府给村建了一座排楼门,故名排楼。1961年设排楼大队,1984年改为排楼村委会。村域位于四里镇东部,东与本镇龙源村相邻,南与本镇船形村接界,西与塘市镇公平村毗邻,北与塘市镇钱河村接壤,距镇政府3.5千米。辖排楼、车头岭、伞俌得、羊家岭、余山、青家冲、石岭下、顶头、上村、乌泥塘、杨柳冲、岭头、山后共1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656户2780人,96%的人口姓黄,总面积3.8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农副业、外地打工为主。农副业总产值1968万元,人均纯收入7079元;农业以种植烤烟、水稻为主,副业以外地打工经商占全村总收入的61%。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52人,专职教师1人。学前班22人,从业人员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5人,五保待遇20人;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通组水泥路2.2千米,村村相通;供电普及率100%;移动电话用户1350人;自来水入户率980%。耕地面积1445亩,其中水田1087亩,旱土358亩,人平0.5亩;林地面积4510亩。 |
船形村 |
船形村(ChuanXing Cun) 因船形村沿河一带,形状象只船,故名船形村。地属春凌河上游,自然条件好,村民纯朴善良,1961年4月设沙坪大队,1984年6月改为船形村,村域位于四里镇东部,西与本镇的排楼村,石盘村相邻,北与排楼村上村自然村毗邻,东与本镇的龙源村接壤,南与本镇的白田村交界。距镇政府3千米。辖有沙坪、金山头、坪头、洞头、石板头、船形、陇下、欧村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2011年来全村435户2260人,60%姓黄,40%姓雷,总面积4.52平方千米。村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烤烟,粮食,总产值1870万元,人均纯收入8274元。村级小所在校学生35个,教师一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5个,五保待遇11人,村级卫室一所,农家书屋一个,藏书4000册。通组公路3公里,供电普及率100%,线电视入户90%,固定电话用户15户,移动电话用户100户,自来水入户60%。耕地面积1410亩,其中水田1130亩,旱土280亩,人平0.6亩,林地面积2500亩。 |
石盘村 |
石盘村(ShiPan Cun) 以村的形状似“石盘”而取名。石盘村文澜书院创办于清朝同治年间,以肖盛昌为首召集周边文达士捐款捐物,经过艰苦奋斗,一所雄伟壮观的学府建立在石盘自然村文澜山上,设有老师住房、教室、学生宿舍共48间,石盘书院当时属桂阳第二书院,开办到1964年,此地人杰地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61年设石盘大队,1984年改为石盘村。村域位于四里镇政府所在地南部部,距镇政府2千米。辖李家冲、湾溪坊、古乐塘、石盘、王家田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东与本镇船形村相邻,南与本镇白田村接界,西与本镇安乐村毗邻,北与本镇四里村接壤。2011年末,全村560户2276人, 总面积3.9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水稻种植、烤烟种植、黄豆及玉米种植为主,年产值1980万元,人均纯收入8669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200余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4人,五保待遇16人;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家书屋、村支两委办公楼为一体的文化大楼总面积260平方米。 “四六”公路穿村而过,通组水泥路面6.5千米;供电普及率100%;固定电话用户30户,移动电话用户1200人;自来水入户率25%。耕地面积1380亩,其中水田862亩,旱土518亩,人平0.6亩,林地面积1872亩。 |
安乐村 |
安乐村(AnLe Cun) 相传清朝出一参将,后每年免18石皇粮吃安乐饭,故名。1976年设安乐大队,1984年6月改为安乐村。村域位于四里镇东南部,东与本镇白田村相邻,南与新田县知市坪乡黄家社村接界,西与本镇梅家村毗邻,北交石盘村,距镇政府1.5千米。辖安乐、清溪、石牛塘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56户1800人,50%为杜姓,50%为朱姓,总面积4.8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水稻、大豆、玉米和烤烟为主。工农业总产值1030万元,人均纯收入5722元。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80人,专职教师1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0人,从业人员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9户54人,五保待遇10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3个,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室正在建设。通组水泥公路3.6千米;供电普及率100%;固定电话用户30户,移动电话用户1200人;自来水入户率60%。耕地面积800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土200亩,人平0.42亩;林地面积2500亩,现有造林300亩。 |
梅家村 |
梅家村(MeiJia Cun) 1958年为四里区第四区,1966年属四里大队,1976设梅家大队,1986年改为梅家村。村域位于四里镇北部,东与镇政府相邻,南与本镇安乐村交界,西与本镇长冲村毗邻,北与本镇均真村接壤。距镇政府100米,辖梅家、杜家、熊家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82户1812人,40%为杜姓,35%为梅姓,25%为熊姓,总面积2.3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种植烤烟、黄豆、水稻,有养殖场3个,猪场、鸡场、鸭场各一个;工农业总产值900万元,人均纯收入4966元。村级小学1所,为四里村与梅家村联合办校,在校学生410人,专职教师10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0人,从业人员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6人,五保待遇6人;村级办公楼面积1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3000册。县道线贯穿村境南北,通组水泥公路1.26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0%;固定电话用户96户,移动电话用户1112人,电信互联网用户10户;自来水入户率90%。耕地面积1362亩,其中水田872亩,旱土490亩,人平0.7亩;林地面积2960亩。水库两座,1957年修成,总面积56亩,蓄水量10万方,1957年熊家自然村修一座,总面积35亩,蓄水量5.6万方。 |
蛟龙村 |
蛟龙村(JiaoLong Cun) 因村西部原有一个名为蛟龙塘的中型水库,故名蛟龙。1979年以前,蛟龙村系雷塘大队,1979年改为蛟龙村。村域位于四里镇西部,东与本镇雷塘村相邻,南与新田县莲花乡小源村毗邻,西与新田县莲花乡瓦日头村接壤,北与新田县金陵镇龙珠村交界。距镇政府4千米,辖长生洞、坦家边、蛟龙塘、白竹池、东毛山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08户1480人,分别为有刘姓、陈姓、谭姓、黄姓、宁姓、胡姓,总面积2.5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农民工外出打工、经商和种植为主。工农业总产值996万元,人均纯收入6730元;有养殖场1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0人,五保待遇10人;村级办公楼面积1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3500册。通组水泥路5千米;供电普及率100%;固定电话用户5户,移动电话用户80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9户;自来水入户率60%。耕地面积980亩,其中水田780亩,旱土200亩,人平0.63亩;林地面积4500亩。 |
油井村 |
油井村(You jing cun) 因村边塘中井水像油一样缓缓流出而得名。村委会驻油井,辖油井塘、梨树湾、山家冲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181户、723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油井村。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516亩,其中水田面积425亩,人均0.59亩,林地面积1100亩;人均纯收入为689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村内有采砂场一处,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收入主要靠打工。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社保、低保、五保工作全面开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0人,五保待遇5人。县级公路X74线纵穿全村,其他各自然村全部通砂石路,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8%。发源于中型水库贤江水库的车溪河纵穿全村,有采砂场一处。 |
岩龙村 |
岩龙村(Yan long cun) 因大队部在“岩下”与“龙源”之间而得名。村委会驻岩下,辖岩下、彭家、大龙头、下大龙头、社洞、大岭上、凤家洞、下彭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4.8平方千米,耕地65.6公顷,311户、1240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岩龙大队,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岩龙村。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984亩,其中水田面积841亩,人均0.45亩,林地面积2800亩;人均纯收入为656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收入主要靠打工。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3人,五保待遇9人。水泥路从六合刘家自然村通至岩龙下,其他各自然村全部通砂石路,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8%。岩龙村地处桂阳县名山坛山岭腹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村内有小二型水库一座,林业资源丰富。 |
复成村 |
复成村(Fu chen cun) 因村小,塘大,村子如同浮在口边一般而得名,辖浮口、浮口圩、长田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54.9公顷,276户、1112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复成大队,1984年改为六合乡复成村。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和烤烟,是六合乡烤烟主产区之一。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824亩,其中水田面积601亩,人均0.54亩,林地面积2800亩;人均纯收入为708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5人,五保待遇1人。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7%。村内有有小二型水库两座。 |
田心村 |
田心村(Tian xin cun) 村居大田垅中间,垅中溪上架有小桥,故名。村委会驻田心桥,辖田心桥、新屋场、塘下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千米,耕地28.1公顷,179户、523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复成大队,1984年改为六合乡田心村至今。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和烤烟。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422亩,其中水田面积316亩,人均0.6亩,林地面积1600亩;人均纯收入为696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村内有水电站一座。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0人,五保待遇6人。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9%。发源于中型水库莲塘水库的崔江河从村前流过,有水电站一座。 |
芹溪村 |
芹溪村(Qin xi cun) 以附近一小溪——芹溪为名。村委会驻芹溪胡家,辖芹溪胡家、王双湾、龙伏井、园界、观门口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千米,耕地42.2公顷,176户、714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芹溪大队,1984年改为六合乡芹溪村。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和烤烟,烤烟种植面积、烤烟产量居全镇前列。截止2011年末,耕地面积633亩,其中水田面积528亩,人均0.74亩,林地面积2600亩;人均纯收入为716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村内有水电站一座,采砂场两处。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社保、低保、五保工作全面开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6人,五保待遇4人。水泥路从古楼乡山下边自然村直通芹溪,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3%。发源于中型水库贤江水库的车溪河从村前流过,红军长征时从此渡河,村民积极支援红军革命,为取得革命胜利做出贡献,村内有水电站一座。 |
饶家村 |
饶家村(Rao jia cun) 以饶姓取名。村委会驻饶家,辖饶家、大坡洞、连环桥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3.3平方千米,耕地63.1公顷,241户、929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芹溪大队,1984年改为六合乡饶家村。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和烤烟。截止2011年末,耕地面积947亩,其中水田面积748亩,人均0.8亩,林地面积2000亩;人均纯收入为722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4人,五保待遇5人。水泥路从阳家自然村直通饶家,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3%。发源于中型水库贤江水库的车溪河从村前流过,水资源、林业资源丰富,烤烟质量高。 |
立新村 |
立新村(Li xin cun) 因从芹溪大队划出新成立的新大队而得名“立新”,立新胡姓村民皆从芹溪搬迁而来。村委会驻红柳树下、社坡洞、谢家坡、大园得、大坡头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千米,耕地426公顷,181户、710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芹溪大队,1984年改为六合乡立新村。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和烤烟。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639亩,其中水田面积533亩,人均0.75亩,林地面积2600亩;人均纯收入为672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收入主要靠打工。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社保、低保、五保工作全面开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7人,五保待遇6人。水泥路从阳家村山下自然村直通立新,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3%。发源于中型水库贤江水库的车溪河从村前流过,林业资源丰富,村内有铁矿。 |
谭家村 |
谭家村(TanJia Cun) 因谭姓人口居多,故为谭家。位于四里镇南部,东与新田县黄字石村相邻,南与新田县大冲村接界,西与本镇芙塘村毗邻,北与本镇东塘村、长冲村接壤,距镇政府8千米,辖谭家、荷叶塘、欧家山、太平岭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309户1560人,总面积6.5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为主,年产值880万元,人均纯收入5641元。村级小学一所,在校学生20人,专职老师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6人,五保 12人;村级卫生室1所,从业人员1人;农家书室1个,藏书1万册。通村水泥路2千米;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20%;固定电话用户300户,移动电话用户650人,电信互联网用户4户;自来水入户率10%。耕地面积939亩,其中水田715亩,旱土224亩,人平0.6亩;林地面积2392亩。 |
西汾村 |
西汾村(Xi fen cun) 以西塘、上汾、下汾三个自然村合并取名。村委会驻西塘,以村西一塘名“西塘”而取名。辖西塘、上汾、下汾、大花墦、知市岗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3平方千米,耕地49.5公顷,226户、935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西汾村至今。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和烤烟。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743亩,其中水田面积640亩,人均0.68亩,林地面积2300亩;人均纯收入为661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收入主要靠打工。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5人,五保待遇7人。除上汾自然村通砂石路,其他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3%。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一座,林业资源丰富。 |
四里村 |
四里村(SiLi Cun)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以“里”建制,境内设有“四个里”而取名。四里村位于四里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占地面积6067亩,东于本镇排楼村、船形村相邻,南于本镇梅家村接界,西于阴泉村毗邻,北于本县塘市镇公平村接壤,辖四里圩、井家塘、大溪下、小下岭、当冲岭、沙溪岭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011年年末全村562户,2506人,总面积6.75平方千米。 村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年总产值2061万元,人均纯收入8224元。村级小学一所,在校生320人,专职教师10人,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108人,从业人员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5℅。配备电视、电脑、卫星接受的远程教育活动室1间,办公室2间,党员活动室1间,村级卫生室1间,从业人员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3人,五保待遇21人。农家书屋1个,藏书3500册。中心校1所,在校教职工108人,在校生1618人。中学1所,在校教职工96人,在校生1426人。农村信用社1所,邮电局1所,烟草站1所,卫生院1所。通组水泥路5.2千米,供电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固定电话120户,移动电话1800人,电信互联网100户。耕地面积1332亩,其中水田面积1007亩,旱土面积325亩,人平0.53亩;林地面积3850亩。 |
白田村 |
白田村(Bai tian cun) 因天旱时村附近沙田泥色变白而得名。村委会驻白田,辖白田、腿上、万冲头、百丈洞、荷家冲、窑岭下、兵家梨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3平方千米,耕地59.7公顷,336户、1301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白田村至今。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896亩,其中水田面积694亩,人均0.53亩,林地面积1000亩;人均纯收入为672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收入主要靠打工。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社保、低保、五保工作全面开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5人,五保待遇8人。县级公路X74线纵穿全村直通四里,其他各自然村全部通砂石路,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8%。发源于中型水库贤江水库的车溪河纵穿全村,村内有小二型水库一座。 |
龙源村 |
龙源村(Long yuan cun) 村内小山似龙状,处岩龙村上头,故名。村委会驻小龙源,辖小龙源、花山脑、廖家山、白塘冲、胡家、罗家、罗背岭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4.8平方千米,耕地64.3公顷,301户、1440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龙源村。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964亩,其中水田面积729亩,人均0.51亩,林地面积2600亩;人均纯收入为668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收入主要靠在外务工。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组织活动中心一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5人,五保待遇8人。水泥路从六合刘家自然村通至小龙源,其他各自然村全部通砂石路,2011来新建7万方骨干山塘一座,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9%。龙源村地处桂阳县名山坛山岭西麓,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村内水利条件好,坛山岭上一年四季山泉不断,泉水清凉可口,有小一型水库一座,林业资源丰富,龙源村小龙源自然村内有千年白果(银杏)树二株。 |
源头村 |
源头村(Yuan tou cun) 因村旁小溪水发源于村前一岩水井而得名。村委会驻在源头山,辖曾家、源头山、天鹅塘、对家冲、大丘岭、松背岭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7.3平方千米,耕地81.2公顷,503户、2200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源头大队,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源头村。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1218亩,其中水田面积994亩,人均0.45亩,林地面积4000亩;人均纯收入为678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在家人口不足30%,收入主要靠打工。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组织活动中心一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7人,五保待遇15人。水泥路从六合颜家自然村通至源头山,其他各自然村全部通砂石路,2011来新建村礼堂一座,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6%。源头村地处桂阳县名山坛山岭腹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村后有西河古寨及龙背天坑等人文、自然景观,极具旅游开发潜力。村内水利条件好,有小一型水库一座,有小二型水库三座,林业资源丰富,源头村天鹅塘自然村内有千年白果(银杏)树五株。 |
石龙村 |
石龙村(Shi long cun) 村落四周都是岩石,蜿蜒起伏,像条巨龙得名。村委会驻石龙下,下辖石龙下、拳头岭、汤家岭、尧家山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40.6公顷,186户、716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六合大队,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石龙村。 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烤烟。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609亩,其中水田面积441亩,人均0.615亩,林地面积1800亩;人均纯收入为680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因村小,人口少,同时有为数众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使得近年来农村经济逐步减少。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组织活动中心一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6人,五保待遇3人。各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近年来大搞新农村建设,村内主要道路全部水泥路到户,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5%,移动电话入户率86%。石龙村地处桂阳县名山坛山岭腹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村内水利条件好,有小一型水库一座。 |
阳家村 |
阳家村(Yang jia cun) 以姓氏取名。村委会驻阳家,辖阳家、大坪、山下、东头岭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千米,耕地66.5公顷,342户、1480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六合大队,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1984年改为六合乡阳家村。现有卫生院及中心完小四年级驻扎。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烤烟和商贸。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998亩,其中水田面积833亩,人均0.56亩,林地面积2200亩;人均纯收入为7114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因与六合村紧密相连,商贸业以六合圩的商铺与圩场摆摊为主,同时有为数众多的外出务工人员。村内有水电站一座,供应2000以上的饮水工程一处。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1人,五保待遇4人。各自然村除大坪外全部通水泥路,供电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12%,移动电话入户率88%。村内大部分耕地适合种植烤烟,因而烤烟成为其主打产业。 |
东塘村 |
东塘村(DongTang Cun) 1961年设东风大队,1984年改为东塘村。村域位于四里镇南部,东与新田县黄家舍相邻,南与新田县知市坪毗邻,西与本镇谭家村接壤,北与本镇安乐村交界;距镇政府6千米。辖有东塘、侯家湾、下东塘、明月江4个自然村 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92余户,人口近1410人,85%为谭姓,总面积3.28平方公里。 村域经济主要以耕种、外出务工为主,现东塘村域年产总值约689万元,人均纯收入约4886元。本村小学一所,在校学生60余人,专职教师1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2人,幼师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村组织活动中心一座,面积为100平方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3人,五保待遇享受10人。村级卫生所1所,从业人员3人,农家书屋1间,藏书4000余册。通村水泥路6千米;供电普及率100%;固定用户23户;移动用户已380户;电信网络用户120户。耕地面积1410亩,其中水田864亩,旱土约546亩,人均面积约1亩,林地面积约2136余亩. |
河田村 |
河田村(He tian cun) 村旁有小溪(崔江河),地势低洼,田易被水淹,故名。村委会驻河田,辖河田等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8平方千米,耕地29.5公顷,152户、530人。1950年属六合乡,1958属四里公社,1961分出属六合公社复成大队,1984年改为六合乡河田村。 境域经济主要是种植水稻和烤烟。截止2011年底,耕地面积443亩,其中水田面积348亩,人均0.66亩,林地面积1800亩;人均纯收入为6860元,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有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猪场两处。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农家书屋1家,藏书1200册; 配备电脑一台,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一所,卫生员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0人,五保待遇10人。水泥路有颜家自然村直通河田村,供电可靠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固定电话入户率3%,移动电话入户率87%。村旁崔江河上筑一大坝,装有水轮机抽水灌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