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镇位于澄迈县东南部山区,处澄迈、定安、屯昌交界地带,毗邻红岗农场,北与加乐镇接壤。境内道路四通八达,有金屯公路通金江、屯昌,有文定公路通定安,有长石路通长安,有土锡路、加朗路、红岗路纵横其中。距澄迈县城金江28公里,全镇管辖13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6058户,总人口为25468人;土地面积98.18平方公里。
文儒镇地势大多属于丘陵岗地,东北部为相对平坦的丘陵台地。全镇耕地面积31816亩,其中水旱田19467亩,坡地面积12340亩,林地面积52000亩。土壤主要是沙土或沙壤土。气候类型属于琼北微寒中风气候区,最高气温28,最低15,年平均日照2060.5小时,年降雨量1800-2000mm。主要水系有:南方水库,库容106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1000多亩;文儒水库,库容133.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00多亩;还有加旦坡溪、新村仔溪、浪溪、三屯溪等7条河流水系。
文儒镇是全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以王文儒烈士的名字来命名。境内有王文儒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革命传统教育根据地、红军司令部旧址、红军列宁学校、红军后方医院、红军哨所石洞等革命史迹,还有旅游风景区――济公山。全镇经济以种养业、热带产品(如橡胶、槟榔、胡椒)加工业为主导,具有较大的种养、加工、旅游观光发展潜力。拳头产品有橡胶、菠萝、胡椒、菠萝、山寮鸡、牛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矿、铝锌矿、花岗岩矿等,特别是石灰矿在省内享有盛名。
文儒镇社会稳定,连续五年被省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人民安居乐业、热情好客。全镇人民共同努力,争创良好的人居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日本和牛生产技术落户我镇。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3884万元,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120万元,农民人纯收入2379元,比上年增长6.2%。.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55万人 | 98.18平方公里 | 469023105 | 570000 | 0898 | 查看 文儒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昌文村 | 0 | 0 |
---- |
查看 昌文村谷歌卫星地图 |
加月村 | 0 | 0 |
---- |
查看 加月村谷歌卫星地图 |
珠宝岭村 | 0 | 0 |
---- |
查看 珠宝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边村 | 0 | 0 |
---- |
查看 大边村谷歌卫星地图 |
槟榔根村 | 0 | 0 |
---- |
查看 槟榔根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浮村 | 0 | 0 |
---- |
查看 石浮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桂根村 | 0 | 0 |
---- |
查看 桂根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村头村 | 0 | 0 |
---- |
查看 村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山心村 | 0 | 0 |
---- |
查看 山心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文丰村 | 0 | 0 |
---- |
查看 文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坡尾村 | 0 | 0 |
---- |
查看 坡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土腰村 | 0 | 0 |
---- |
查看 土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文儒村 | 0 | 0 |
---- |
查看 文儒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金江镇 |
金江镇位于澄迈县中部,2002年7月由原金江镇、长安镇、太平乡、美亭乡及山口乡合并而成。全镇设6个责任区,下辖55个村(居)委会(44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223个自然村,总人口17.098万人(含县城机关、企事业人口),是澄迈县政治、文化、交通、商贸和物流中心。全镇属热带气候区域,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7℃,日照时数2060.5小时,年均降雨量1756毫米。土地总面积38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有186727.5亩。 金江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是中共澄迈县委、澄迈县政府所在地。东接瑞溪镇,南与加乐镇相连,西与中兴镇接壤,北与老城镇、福山镇相连。美丽的南渡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境内有金屯和海榆西线两条省道,并有金永、金中、金福和金马等多条县道,距省会海口约50公里。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全镇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镇主要种植业为水稻、瓜菜、果蔗、香蕉、橡胶和槟榔等,其中以瓜菜和香蕉最为有名,远销全国各地。主要畜牧业有京岭白鹅、龙腰福牛和长安肉鸭。同时,有美亭黑珍珠莲雾、山口蜜柚等名优水果,长安软糖、老街海南粉、锅边粿和大茂酸菜等特色小吃(食品)。境内旅游资源有金山寺、美榔姐妹塔、美亭老街、邓仲支部旧址、塘北澄迈县委旧址、纪念解放海南大决战胜利纪念碑和冯平符节烈士纪念碑等。 在十二五时期,金江镇将深刻领会《澄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主动适应中创新思路,在破解难题中抢抓机遇,在统筹协调中加快发展,根据县委提出的打造“一都二中心三区四镇”的战略部署,以真抓实干的精神,加快推进金马片区、金江公园建设和南渡江两岸改造,把金江建设为现代时尚的“休闲娱乐之都”。 |
老城镇 |
老城镇地处澄迈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土地总面积259.99平方公里,有18个村(居)委会,76个自然村,总人口62556人,耕地总面积35654亩。境内有我省最大,开发最早的老城开发区。东托粤海铁路物流中心,西有国家一类口岸马村港群,北有旅游度假胜地盈滨度假村和边湾浴场,南连本县美亭瓜果批发市场,西环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贯穿其境。 目前,老城镇在澄迈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实际出发,以贯彻落实“-”和-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确定了全方位开放的工作思路。二00四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309.2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总产值11403.1万元,农村工业总产值3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人均纯收入4108元,比上年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05万元,比上年增长61%。2004年老城镇被海南省民政厅评为省级“村民自治示范镇”,县“两个文明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兴农增收工作”、“专修水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财镇管”、“党建”、“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先进单位。 老城镇党委、政府根据所处的区位优势,提出以省会都市为依托发展城郊经济,走创名特优产品之路。其具体分为盈滨半岛商贸旅游和马村港群经济带、西面为发展农牧饲养业带、东南农业主产区带。在老城经济产业群中,最具潜力的是依托本地农林牧渔资源和区位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蓬勃发展中的老城镇,交通通讯便利,服务设施齐全,社会稳定,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参与我们的开发建设。. |
瑞溪镇 |
瑞溪镇位于澄迈县中部,东与永发镇毗聆,西与金江镇交界,南与文儒镇相连,北与金江农场接壤,总面积75.74平方公里。全镇和辖1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个镇办热作场,总人口31212。 瑞溪镇地处平原,位于南渡江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澄迈县重要的粮食及冬季瓜菜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果蔗、反季节瓜菜、胡椒等,各类瓜菜远销全国各地。瑞溪镇人民政府注重引导当地人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羽绒加工、鸭苗孵化、淡水鱼苗孵化和养殖业全县闻名,产品畅销全省。家庭作坊所生产的瑞溪牛肉干、瑞溪腊肠、瑞溪粽子等产品香淳可口,远近闻名,很受大众喜爱。 2004年瑞溪镇兴农增收、村财镇管、党建工作、冬修水利等工作名列全县前茅,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是澄迈县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近年来,瑞溪镇先后获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省防风抗洪抢险先进集体”、“澄迈县先进党委”、“澄迈县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澄迈县兴农增收工程先进单位”、“澄迈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澄迈县冬修水利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瑞溪镇总的工作思路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四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三农”为着力点,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谦”的执政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统一规划,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努力使瑞溪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
永发镇 |
永发镇位于澄迈县东部,2002年7月由原永发镇、新吴镇合并而成。全镇下辖19个村(居)委会(17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94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万人。全镇属热带气候区域,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7℃,日照时数2060.5小时,年均降雨量1756毫米。土地总面积1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有4.4万亩。 永发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东接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南与定安县新竹镇相连,西与瑞溪镇相连,北与老城镇、海口市秀英区新兴镇相连。美丽的南渡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国道海榆中线和海屯高速公路贯彻全境,并有金永、金安、美亭等多条县道,距县城金江约25公里,距省会海口约19公里,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全镇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永发镇土地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是澄迈县的粮食主产区,也是澄迈县反季节瓜菜基地和出口集散地。该镇现有大小企业20多家,位于该镇开发区内的海南金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椰风饮料已闻名中外。 2003年,永发镇委、镇政府认真实践“-”重要思想,按照县委提出的“五四三二一”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冬季瓜菜、鱼鸭混养等优势产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4897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11999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10531万元,增长6.8%;第三产业2367万元,增长1.3%;财政收入208万元,增长9.4%;农民人均收入2921元,增长4.1%。2003年荣获全县冬修水利二等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村财镇管先进单位、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
加乐镇 |
加乐镇位于澄迈县中南部,镇政府所在地加乐墟距离县城18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属于丘陵地区。境内以砂壤土为主。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8℃,年降雨量1900—2000mm,干雨季分明,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5—9月。 加乐镇管辖11个(居)村委会,全镇共有72个自然村,85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总人口2013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3人,农村劳动力9162人,劳动力相对过剩。 加乐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为澄迈县种猪苗生产基地和橡胶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橡胶、槟榔、胡椒、山茶油、杂交猪苗等。加乐黑猪仔享誉县内外,品牌优势明显。本镇工业主要产品有浓缩乳胶、木材、片石、碎石等,境内南蛇岭石英矿石储量5000万吨,岭尾2平方公里花岗石可供多年开采。此外,竹编瓜菜筐是本镇的一宗副业产品,年产量100万个。 加乐镇土地面积82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67公顷,屯(昌)至金(江)公路南北贯穿本镇,交通便利。2004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8674万元,工业总产值1083万元,农业总产值66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4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00万元。. |
文儒镇 |
文儒镇位于澄迈县东南部山区,处澄迈、定安、屯昌交界地带,毗邻红岗农场,北与加乐镇接壤。境内道路四通八达,有金屯公路通金江、屯昌,有文定公路通定安,有长石路通长安,有土锡路、加朗路、红岗路纵横其中。距澄迈县城金江28公里,全镇管辖13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6058户,总人口为25468人;土地面积98.18平方公里。 文儒镇地势大多属于丘陵岗地,东北部为相对平坦的丘陵台地。全镇耕地面积31816亩,其中水旱田19467亩,坡地面积12340亩,林地面积52000亩。土壤主要是沙土或沙壤土。气候类型属于琼北微寒中风气候区,最高气温28,最低15,年平均日照2060.5小时,年降雨量1800-2000mm。主要水系有:南方水库,库容106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1000多亩;文儒水库,库容133.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00多亩;还有加旦坡溪、新村仔溪、浪溪、三屯溪等7条河流水系。 文儒镇是全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以王文儒烈士的名字来命名。境内有王文儒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革命传统教育根据地、红军司令部旧址、红军列宁学校、红军后方医院、红军哨所石洞等革命史迹,还有旅游风景区――济公山。全镇经济以种养业、热带产品(如橡胶、槟榔、胡椒)加工业为主导,具有较大的种养、加工、旅游观光发展潜力。拳头产品有橡胶、菠萝、胡椒、菠萝、山寮鸡、牛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矿、铝锌矿、花岗岩矿等,特别是石灰矿在省内享有盛名。 文儒镇社会稳定,连续五年被省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人民安居乐业、热情好客。全镇人民共同努力,争创良好的人居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日本和牛生产技术落户我镇。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3884万元,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120万元,农民人纯收入2379元,比上年增长6.2%。. |
中兴镇 |
中兴镇位于澄迈县西南部,东北与金江镇交界,西北与临高县毗邻,西边和国营和岭农场接壤,南是国营西达农场和仁兴镇,东临南渡江,地势南高北低,多为丘陵岗地,面积 120.7平方公里,距离县城金江镇27公里,中兴镇境内自然风景优美、特色资源丰富,随着2010 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的旅游发展迎来前所未有之契机。中兴镇常住人口23378,其中农业人口20060人,非农业人口3318人。 2015年我镇国民生产总值380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0298元。 当前我镇道路网由县道和村道二级公路构成。镇域内的县道有:金昆公路和金仁公路。金昆公路,为镇域内的连接主轴,同时也是主要对外交通联系道路,分别延伸到金江、昆仑农场,对外联系较为方便。金仁公路,从金江延伸到中兴镇、仁兴镇和西达农场。镇域内部,各个自然村主要由村道连接,农村公路全程达101.5公里。 |
仁兴镇 |
仁兴镇是一个革命老区,有苗村一个,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澄迈县西南部,总范围面积33平方公里,距海口99公里,距县政府所在地金江40公里,路面全部高标硬化;紧靠海南农垦总局规划开发的国营西达农场热闹非凡的温泉旅游景点资源。全镇管辖6个村委会,36个自然村,总人口8446多人。 仁兴镇地处平缓合地和丘陵地带,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力较高,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200毫米),四季如春,光、温、湿、热等生态资源丰富。发展橡胶等热带农业大有可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发展橡胶、水稻、竹子等作物和畜牧业。 仁兴镇有群星小乙型水库一宗,加运、松头电门各一座。为发展农业和人畜饮水安全创造条件。 仁兴镇有橡胶初加工产品的加工厂3家;还有外来高投资兴建橡胶资源的木材加工点二个,使橡胶产业链条得到延伸。 仁兴镇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仁兴镇政府,扣紧“三农”工作,在着力抓计生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抓教育,促进人文环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道路设施,电网改造,乡村面貌和社会治安等项目环境的改善,在经济社会方面凸显出一些亮点,2004年荣获澄迈县人口计生工作先进镇。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仁兴镇的实际情况,其工作总的思路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三农”为着力点,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精神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继续调整优化热带农业结构,既打造橡胶产业牌,增加农民收入,壮大经济实力,又要不忽视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文明生态村和城镇化进程,此外,发展农村外出打工经济。可望带来可持续性的效益。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仁兴。. |
福山镇 |
澄迈县福山镇位于澄迈县西北部,距省会海口市49公里,离县城金江墟18公里,225海榆国道、环岛西线高速公路横贯境内,交通十分便利,松涛水利渠道贯穿境内,福山水库与镇政府驻地相望、库容面积8000亩,水资源丰富,水利灌溉条件优越。土地属半丘陵、砖红壤土,土地资源丰富、肥沃,总面积11.859万亩。全镇共有7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44个自然村,总人口1.7万,有8所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 农业开发:经十几年的引资开发,在我镇境内进行农业开发的有93家,开发面积1.54万亩,来自日本、香港、台湾、省内外,其中有台商6家,主要种植毛叶枣、珍珠石榴、火龙果、莲雾、马亚西亚杨桃、荔枝、龙眼、芒果等,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品牌优势,如正一农庄的“正一”牌毛叶枣、珍珠石榴,由于外观靓、口感好,甜味浓,产品供不应求。 农业生产:今年水稻种植面积19000亩(两造),年总产量8500吨以上,列为省粮食储备库基地。冬种瓜菜面积达万亩,户均3亩以上,主要种植尖椒、圆椒、日本小南瓜、冬瓜等。在冬季瓜菜生产繁忙时节,集于福山设立收购瓜菜商家达80多家,成为澄迈县西北部的瓜菜集散地和瓜菜行情的“晴雨表”。甘蔗种植面积7000亩,总产量达2.5万吨以上。海水养殖面积2300亩,主要养殖白虾、螃蟹等,海产品运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种植香蕉1万多亩,产品运销全国各地。 土特产:产于福山地区的“福山咖啡”品牌响亮海内外,种植面积600亩,年产咖啡干豆50吨以上。 电讯业:拥有程控电话容量4000门,我镇福山、敦茶、迈岭、博才、官族、花场、文社七个村(居)委会已开通程控电话,福山也是我省较早开通“小灵通”业务的乡镇之一。 地下资源开发:我镇地下资源丰富,是我县地下储藏石油量最多的乡镇,近几年来,海南福山南方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已在我镇的花场地区开发油井16口,年上交国家税收3400万元。 福山是外来投资开发的一块福地旺地,还有1万多亩土地有待于开发利用,农、林、牧、渔等产品加工业有待于发展,乡镇企业有待资金兴办。. |
桥头镇 |
位于澄迈县西北部 ,北临北部湾,行政区总面积为72.2平方公里,辖有8个村(居)委会,67个自然村,84个经济社,总人口18726人。2003年,镇委、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精神,践行“-”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较好地完成县下达的各项任务,工农业总产值8692万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38元,比上年增长8 .3%;财政收入119万元,超收55万元。该镇被省委授予“海南省先进单位基层党组织”称号,获得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三等奖、冬修水利三等奖和农村税费改革一等奖,获评全县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单位、兴农增收工作先进单位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单位。. |
大丰镇 |
澄迈县大丰镇(澄迈华侨农场)的前身为澄迈县大丰公社,成立于1975年。为了安置归难侨的工作需要,1978年12月成立澄迈华侨农场筹建处。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委会批准成立澄迈华侨农场。1982年7月,海南行政区公署批准撤消澄迈县大丰公社并入澄迈华侨农场,将澄迈县大丰公社、美亭公社、白莲公社等9个大队45个自然村转制并入澄迈华侨农场,其人口、土地、财产等归农场统一管理。2007年10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澄迈县大丰镇,并保留澄迈华侨农场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二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大丰镇地处海南省澄迈县境内北部,毗邻老城开发区、马村港,东南部接壤澄迈县金江镇,西部与澄迈县福山镇相连。国道215线公路、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和金江至马村(金马)大道公路以及粤海铁路穿越我镇区域,交通便利。 全镇(场)土地总面积15.6万亩,其中:已开垦利用地102787亩,可垦荒地22818亩,其他土地30595亩。地势平坦,地力肥沃,全场水系以河沟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海南最大的松涛水库水利渠道从辖区经过,水源充足。 全镇(场)总人口19037人,其中难侨1478人。辖有11个社区居委会, 52个居民小组(其中侨队6个),内设14个办事机构。主要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荔枝5500亩、龙眼3580亩、水稻11000亩、甘蔗8400亩、瓜菜9824亩、香蕉9958亩、莲雾150亩等作物。产品畅销香港、广州、深圳等地,倍受青睐。 大丰镇充分发挥区位和自然资源等优势,积极推进项目开发建设,目前,已有富力·红树湾(地中海风情镇)、海南金马现代物流中心、海南欧洲风情小镇、碧桂园、全球CEO俱乐部海南分部等省、县重点项目正在实施,有效带动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3.9亿元,同比增长7.7%;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10356元,同比增长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