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澄迈县 >> 文儒镇 >> 土腰村

土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土腰村谷歌卫星地图)


土腰村简介

  一、区域位置
  土腰行政村位于文儒镇东北部,东接潭烈村,西壤三多村,南通罗浮村。土腰行政村有7个自然村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土腰行政村位于文儒镇域中西部较为宽旷的平原区域,村域内整体地势平坦,呈西高东低之势,海拔高程介于30-70米之间。
  2、土壤、植被
  村域内土壤较为丰富,土质肥沃。
  农业种植主要有耕地、养殖水域及其它。
  村庄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瓜菜、水稻等天然热带植物丛林中。
  三、交通状况
  土腰行政村外部现状有省道S303,对外分别与文儒镇区联系。省道S303宽度为9米。土腰村内部道路主要有乡道Y203、进村路和其他村庄道路,部分已硬化,村庄道路宽度为4-6米,内部交通状况良好。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23105 570000 -- 查看 土腰村谷歌卫星地图

土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土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昌文村

  昌文行政村位于文儒镇北部,距离政府所在地3公里。昌文行政村和加月行政村相连。   昌文行政村内没有县道经过,但村域内道路连贯,大多数道路已硬化,村庄道路宽度为3-6米,内部交通状况良好。村内有主干道连接各村。   昌文行政村现辖昌文村、平坦村、新村和大岭村4个自然村,村委会位于平坦自然村。   昌文行政村耕地420亩,水旱田110亩,坡地305亩,地势南高北低,昌文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槟榔,固有槟榔村之美称。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水稻、林业为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槟榔、橡胶等。农业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农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仍以传统畜耕方式为主。少量副业主要为畜禽类喂养,包括鸡、鸭、鹅及鱼等。   昌文行政村各个村庄都保持村庄原有的古庙和宗祠,村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昌文村有4个自然村,分别为昌文村,平坦村,新村,大岭村。   新村位于村域的东部,与昌文村相邻,在昌文村域中,新村西临昌文村,大片林地围绕,环境质量较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现有蓝球场一个,位于村庄南主入口处;并于村庄的西北部建有宗祠。   大岭村位于村域的西部,是村委会相邻,在昌文村域中,大岭村北临平坦村,西临昌文村,村内大片林地围绕,环境质量较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现有蓝球场一个,位于村庄南入口处;并于村庄的北部建有一宗祠。   平坦村位于整个村域的北部,山坡村落,东高西低,四周环绕三个水库。北边下水库,60亩,;东边长头水库,80亩,;南边逢唱水库,45亩。对外交通为一条3米宽泥土道路,穿越村落。村民主要从事产业为农业种植,主要农产品为橡胶、槟榔、水稻。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老旧,数量过少,不能满足村内公共服务需要;村内有一座大庙两座土地庙。   昌文村位于整个村域的南部,西临大岭村、东临米斗村、北临平坦村,乡道紧邻村落南边,澄迈县昌文小学位于村落靠近乡道。村民主要从事产业为农业种植,主要农产品为橡胶、槟榔、水稻。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老旧,数量过少,不能满足村内公共服务需要。   

加月村

  加月村位于文儒镇东北部,东部临南渡江。相邻文丰村,大边村,桂根村,槟榔根村。辖有4个自然村,分别为加月村、米斗村、军村、水井山村。   村域地势属于平原,村域于南渡江相连,江边绿树成荫,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村域内土壤较为丰富,土质肥沃。农业种植主要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域及其它。   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水田、林地为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槟榔、橡胶等。农业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农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仍以传统畜耕方式为主。少量副业主要为畜禽类喂养,包括鸡、鸭、鹅及鱼等。   加月村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只有加月村有加月小学、水井山小学和加月村委会办公用地,其他村庄没有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加月小学位于村庄南部已经废弃。水井山小学正在使用。   加月村外部现状有省道202、乡道、和多条村道,路况较好,对外分别与文儒镇区、昌文行政村和庄村行政村联系。   加月村辖有4个自然村,分别为加月村、米斗村、军村、水井山村。   加月村位于整个村域的南部,地理条件优越,村内有大片水稻,还有一些橡胶、槟榔园等。村民全部从事的产业为农业种植,主要农产品为橡胶、辣椒、水稻、槟榔。村内无公共服务设施。   米斗村位于整个村域的西南部,地理条件较好,村内有村委会,以及水稻、甘蔗园等。村民主要从事产业为农业种植,主要农产品为水稻、甘蔗等。村内无公共服务设施。   军村位于村域的东部,在加月村域中,军村北临水井山村,西临米斗村,南部大片农田,环境质量较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现有卫生室、蓝球场各一个,位于村庄主入口处;并于村庄的北部建有一宗祠。   水井山村位于整个村域的东北部,南临军村,西靠米斗村,环境质量较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现有学校一个,位于村庄东部;并于村庄的南部、西南部、西北部建有一小庙。   

珠宝岭村

  珠宝岭村委会位于文儒镇东南部,距镇墟约11公里。珠宝岭户籍人口共1038人,总户数206户,现辖珠宝岭一村、珠宝岭二村、那友村、合斗园村、坡毛村5个自然村,村委会位于珠宝岭一村自然村。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橡胶、反季节瓜菜和橡胶等作物。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村委会与外界,各自然村之间均有“村村通”公路相连。珠宝岭村域土地资源总面积约150.6公顷,用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村域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珠宝岭历年均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仅限于为珠宝岭村服务的小商业,基本无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为农产品种植业,包括水稻、甘蔗、橡胶等。   珠宝岭一村(自然村)位于村域南部。珠宝岭一村现状人口为479人,共有104户,劳动力人数为430人。村庄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6.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5.7平方米。村庄居住用地相对比较集中,其北侧和西侧为林地,东侧和南侧为耕地。村庄外围已形成较为通畅的道路系统,基本道路骨架已经形成,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村庄现有珠宝岭一村委会、卫生室、警卫室、祠堂、小学、小卖部等公共设施。村庄周围有几处水塘,水面开阔水质较好,   珠宝岭二村(自然村)位于村中部。现状人口为350人,共有88户,劳动力人数为310人。村庄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5.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9.5平方米。村庄居住用地村庄居住用地较为集中,其南侧、北侧和西侧为林地,东侧为耕地。   

大边村

  大边村委会大坡村   1、村庄简介。   大坡村位于文儒镇东面,距离镇区约8公路。大边村椰子仔村椰子仔村位于文儒镇东部,距离镇区约9公里。该村共23户,112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橡胶、槟榔、养鸡、养鸭、养鱼等。该村四周有槟榔树、榕树、山茶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与2014年美丽乡村大坡村相邻。存有古迹贞烈坊一座,历史悠久。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形成大坡村——椰子仔村美丽乡村带。该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坡村——椰子仔村——大边村沿路绿化;村旁建休闲场所一处等。村建村于1711年,已经有304年历史,全村为林姓。大边村椰子仔村椰子仔村位于文儒镇东部,距离镇区约9公里。该村共23户,112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橡胶、槟榔、养鸡、养鸭、养鱼等。该村四周有槟榔树、榕树、山茶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与2014年美丽乡村大坡村相邻。存有古迹贞烈坊一座,历史悠久。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形成大坡村——椰子仔村美丽乡村带。该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坡村——椰子仔村——大边村沿路绿化;村旁建休闲场所一处等。村有74户,共380人。大坡村村民主要靠种植橡胶、槟榔等作物为主,年均收入8000元。目前,全村种植橡胶1725亩、槟榔155亩、水田250亩。   2、规划建设情况。   大边村椰子仔村椰子仔村位于文儒镇东部,距离镇区约9公里。该村共23户,112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橡胶、槟榔、养鸡、养鸭、养鱼等。该村四周有槟榔树、榕树、山茶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与2014年美丽乡村大坡村相邻。存有古迹贞烈坊一座,历史悠久。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形成大坡村——椰子仔村美丽乡村带。该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坡村——椰子仔村——大边村沿路绿化;村旁建休闲场所一处等。村建设文化室1间,篮球场1个,改造水塘1个,硬化道路675平方米,铺设人行道520平方米,草坪绿化235平方米,种植树木花卉83株。   3、资金使用情况。   共投入资金916111.31元。   大边村委会椰子仔村   椰子仔村位于文儒镇东部,距离镇区约9公里。大边村椰子仔村椰子仔村位于文儒镇东部,距离镇区约9公里。该村共23户,112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橡胶、槟榔、养鸡、养鸭、养鱼等。该村四周有槟榔树、榕树、山茶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与2014年美丽乡村大坡村相邻。存有古迹贞烈坊一座,历史悠久。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形成大坡村——椰子仔村美丽乡村带。该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坡村——椰子仔村——大边村沿路绿化;村旁建休闲场所一处等。村共23户,112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橡胶、槟榔、养鸡、养鸭、养鱼等。大边村椰子仔村椰子仔村位于文儒镇东部,距离镇区约9公里。该村共23户,112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橡胶、槟榔、养鸡、养鸭、养鱼等。该村四周有槟榔树、榕树、山茶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与2014年美丽乡村大坡村相邻。存有古迹贞烈坊一座,历史悠久。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形成大坡村——椰子仔村美丽乡村带。该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坡村——椰子仔村——大边村沿路绿化;村旁建休闲场所一处等。村四周有槟榔树、榕树、山茶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与2014年美丽乡村大坡村相邻。存有古迹贞烈坊一座,历史悠久。   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形成大坡村——椰子仔村美丽乡村带。大边村椰子仔村椰子仔村位于文儒镇东部,距离镇区约9公里。该村共23户,112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橡胶、槟榔、养鸡、养鸭、养鱼等。该村四周有槟榔树、榕树、山茶树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与2014年美丽乡村大坡村相邻。存有古迹贞烈坊一座,历史悠久。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形成大坡村——椰子仔村美丽乡村带。该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坡村——椰子仔村——大边村沿路绿化;村旁建休闲场所一处等。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坡村——椰子仔村——大边村沿路绿化;村旁建休闲场所一处等。   

槟榔根村

  槟榔根行政村是文儒镇所属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整个文儒镇的西北部,村内有大片槟榔园。西临省道202。   槟榔根行政村内没有省道或县道经过,但村域内道路连贯,村内有主干道连接各村。   槟榔根村具有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含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宗祠和庙宇。颇具当地特色。   槟榔根村辖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竹军墩村,槟榔根村、坡僚村。   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水田、林地为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槟榔、冬季瓜菜等。   农业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农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仍以传统畜耕方式为主。少量副业主要为畜禽类喂养,包括鸡、鸭、鹅及鱼等。   槟榔根村公共设施缺乏且分布零散,包括村委会、卫生所、槟榔根小学、个别自然村有球场。   

石浮村

  石浮村委会共有10个自然村,夏云、大养、长邦、土活、石浮墟、官文、大村、白石岭、排坡山、口坡园。2015年末全村总人口为3001人。村路交通便利,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橡胶产业和槟榔产业为主。   目前,文儒村党总支部党员总数97人。近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投身村庄建设,在2015年各项中心工作中表现优异。   

桂根村

  桂根村位于文儒镇中部,位于文儒镇域中部山区,村域内多为山地,距文儒镇区约4公里,村庄东北为石浮村,西南为文儒镇区,西北与加朗村相连。   省道202线由北向南直穿村庄,是村庄重要的对外通道;乡道206线和乡道207线连接村内各个村庄,区域整体通达性较为良好。   桂根村现辖桂根、旧市坡、栖雁岭、夏水、久处5个自然村,村委会位于桂根自然村。桂根村土地资源丰富,全村村域面积约883公顷,主要种植橡胶、槟榔等作物。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村委会与外界,各自然村之间均有“村村通”公路相连。   村域范围内主要为园地,主要以槟榔种植为主,水田主要位于村域中部偏南区域,是全村水稻及反季节瓜菜种植的主要区域,旱地、荒草地分布较为零散,其余多为林地。   区域森林资源丰富,现状植被情况良好,是文儒镇重要的经济林种植区之一。现状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等。但目前的农、林业生产均为散户小规模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总体效益较低,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差,进而制约了农民增产增收。   桂根村现辖桂根、旧市坡、栖雁岭、夏水、久处5个自然村。   桂根村(自然村)位于村域中部,是村委会所在村。村庄现有小学、祠堂等公共设施。村庄东边有一灌溉用渠,水质干净,周边有大片园林,自然环境较好。   旧市坡村位于村域中部。村庄现有宗庙等公共设施。村庄周边有大片园林,自然环境较好。   栖雁岭村位于村域西部。村庄现有文化室、宗祠等公共设施。村庄周边有大片园林,自然环境较好。   夏水村位于村域西北部。村庄现有祠堂等公共设施。村庄周边有大片园林,自然环境较好。   

村头村

  村头村位于文儒镇中部,距镇政府1.7公里,距离县城29.7公里,辖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村头村,下山村,大石坡村。   村头村旁有省道303和省道202经过,村域内道路连贯还未完善。   村头村地势北高南低,属于丘陵地带,村域内多以黑壤土为主。村域内土壤较为丰富,土质肥沃,村庄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橡胶、槟榔,水稻等天然热带植物丛林中。   村头村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较为淡薄。   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水田、林地为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橡胶、槟榔等。   农业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农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仍以传统畜耕方式为主。少量副业主要为畜禽类喂养,包括鸡、鸭、鹅及鱼等。   村头村村庄公共设施缺乏且分布零散,包括村委会、卫生所。   村头村辖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村头村,下山村,大石坡村。   村头村位于村域中部,和下山村相邻,东至大石坡村,南至镇政府。村庄周围均橡胶林和槟榔园,环境优美。村内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现有村委会、卫生室一个位于村庄主入口处;村庄的东部有一宗祠。   下山村位于村域南部和村头村相邻,东至大石坡村。周围均农田和槟榔园,环境优美。村内基础设施较为缺乏。目前没有任何基础设施。   大石坡村位于村域东部,西至村头村、下山村,南至省道202可通往镇区,周围均橡胶林和槟榔园,环境优美。村内基础设施较为缺乏,基本没有什么公共设施。   

山心村

  山心村委会共有山心、棉坡、新园、仁村、加旦、后坡、槟榔园7个自然村。2015年末全村总人口为3116人。全村耕地面积1701亩,水田1701亩。村路交通便利,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橡胶产业和槟榔产业为主。   目前,文儒村党总支部党员总数72人。近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投身村庄建设,在2015年各项中心工作中表现优异。   

文丰村

  文儒镇文丰村总户数832户,总人口3756人;辖衙前坡、坡僚、大陆园、排坡园、南林5个自然村;党员65名,村“两委”成员7人,村民小组长5名;耕地面积235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林地面积13500亩,以种植橡胶、槟榔长期经济作物为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6个,主要有种植橡胶、槟榔和养殖山猪、山寮鸡、蜜蜂等产业。   文丰村委会位于文儒镇东南部,距县城约13公里。文丰村行政村现辖珠大陆园村、南林村、坡僚村、排坡园村、衙前坡村5个自然村,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橡胶、反季节瓜菜和橡胶等作物。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村委会与外界,各自然村之间均有“村村通”公路相连。文丰村内并无大的河流水系穿越,其余水系主要是分布在局部地段的自然池塘和水产养殖用的鱼塘、虾塘。村域土地资源总面积约150.6公顷,用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村域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   

坡尾村

  坡0政村位于文儒镇南部,距文儒镇墟约7公里,距县城约29.8公里。坡0政村与文儒村委会相连,东靠南方水库,北面为文儒镇。   省道(S303)从坡0政村穿过,是村庄重要的对外通道。省道(S303)东南侧与距村域14.8公里处高速(G224)相连,区域整体通达性良好。   坡0政村现辖坡尾墟村、大长坡村、加味村、岭尾村、石花村、新村和竹僚村7个自然村,村委会位于坡尾墟自然村。坡0政村土地资源丰富,全村村域面积约368.51公顷,主要种植槟榔、橡胶等作物。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村委会与外界,各自然村之间均有“村村通”公路相连。   

土腰村

  一、区域位置   土腰行政村位于文儒镇东北部,东接潭烈村,西壤三多村,南通罗浮村。土腰行政村有7个自然村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土腰行政村位于文儒镇域中西部较为宽旷的平原区域,村域内整体地势平坦,呈西高东低之势,海拔高程介于30-70米之间。   2、土壤、植被   村域内土壤较为丰富,土质肥沃。   农业种植主要有耕地、养殖水域及其它。   村庄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瓜菜、水稻等天然热带植物丛林中。   三、交通状况   土腰行政村外部现状有省道S303,对外分别与文儒镇区联系。省道S303宽度为9米。土腰村内部道路主要有乡道Y203、进村路和其他村庄道路,部分已硬化,村庄道路宽度为4-6米,内部交通状况良好。   

文儒村

  文儒烈士纪念碑坐落在澄迈县文儒村委会加雕村东侧,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59年,1991年重建,占地面积2亩。纪念碑面东背北,水泥结构,八方体形,高5米。碑身正面镌刻“王文儒烈士纪念碑”,基座正面刻王文儒生平简介。   王文儒(1899~1933),澄迈县北雁乡(现称文儒乡)良田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幼年参加革命。1925年l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受广东区委派遣回琼开展武装斗争,历任琼崖西路人民起义军大队长兼教官、琼崖工农红军营长、团长、琼崖第三届苏维埃政府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等职。1932年秋,在母瑞山指挥反“围剿”斗争中,为掩护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指挥对敌作战,战斗中中弹负伤,转移时在琼海县佳寮村不幸被捕。1933年7月在海口英勇就义,年仅35岁。为纪念烈士,王文儒的诞生地澄迈县北雁乡更名为文儒乡,现为文儒镇。   文儒村委会良福村   1、村庄简介。   良福村位于文儒镇南面,距离镇区约10公路。文儒村有31户,共170人。良福村村民主要靠种植橡胶、槟榔等作物为主,年均收入8000元。目前,全村种植橡胶520亩、槟榔115亩、水田131亩。文儒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群众基础较好。   2、规划建设情况。   文儒村建设文化室1间,铺装黑石地砖82平方米,生态停车场245平方米,硬化路巷26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425平方米,种植树木花卉126株。   3、资金使用情况。   共投入资金571648.70元。   


土腰村特产大全




土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