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屯镇位于修文县东北部,东经106°46′,北纬26°55′至26°59′之间,距贵遵贵毕高等级公路20公里,距省会贵阳市中心57公里,交通方便,有三级沥青路直通。六屯乡东与开阳接壤,南与贵阳市乌当区毗邻,西北与贵阳市卫星城镇扎佐相连;六屯乡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辖区土地总面积88.55平方公里,共辖13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现有总人口1.7万人,是个布依族与汉族杂居的乡镇。布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0%,这里的布依族人民崇尚文明的礼仪风范,创造了浩瀚的口碑文学,有内涵丰富的芦笙曲舞、叹为观止的手工刺绣、根雕艺术,六月六民族传统节日、别具情趣的婚俗礼仪等都是六屯布依族文化的典型特征,是我省民间艺术文化保存较为完善的地方之一。
一、地形地貌
六屯乡地处贵阳市西北面,乡政府所在地距贵阳市中心57公里,距贵遵贵毕高等级公路20公里。六屯乡总的地势为西北面较高,中部稍平,东南面较低,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平均海拔12800米,乡内森林覆盖率在46%以上,植被良好,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
六屯乡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天霜期280天,年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3℃天气约有一周左右,最高气温32℃也有一周左右,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工程建设。
全乡土地总面积为88.5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000余亩,其中土面积12000亩,有林地面积40000亩。
乡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小(二)型水库3座,河流2条。
矿产资源主要有硅、重晶石等,开发潜力巨大。
三、特色资源
六屯乡境内生态保存较为完整,境内无冒烟工业,是2004年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建设的生态示范乡镇,素有森林之乡的美称。这里交通设施完善,距贵阳市中心只有1小时车程,特别适合旅游开发,开发的项目主要是乡村休闲度假,现在开发建设的有桃源河漂流风景区投资已达2千多万,到六屯来旅游休闲的人感到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贵州省扎佐林场六屯分场位于该乡安全、高峰村境内,拟开发地有森林一万五千多亩,三个小二型水库相邻在拟开发区,完整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设施,修文县完善的招商政策,使这里成为开发乡村旅游价值极高的地区。
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格局,以三个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北部以茶叶、中药材发展为基础,目前该乡在高峰村、都堡村、安全村、新埔村茶叶种植面积3000余亩,在新埔村、安全村、长田村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南部地区因天气温和的独特条件,在桃源河漂流公司的带动下,以发展蔬菜和柑橘种植,2009年桃源柑橘产量500余吨;东部片区以发展烤烟生产为主,全乡税收主要来源于烤烟生产,全乡烟叶税收80%来源于东片区。乡党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三个布局。该乡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09年该乡人均纯收入达到3832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7万人 | 88.55平方公里 | 520123104 | 550200 | -- | 查看 六屯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安全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安全村谷歌卫星地图 |
长田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长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木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大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寨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大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都堡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都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独山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独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峰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高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星中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星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全心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全心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寨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三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冲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西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木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小木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埔村 | ·修文县旅游·修文县特产·修文县十大特产·修文县十景·修文县 | 0 |
---- |
查看 新埔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小箐镇 |
小箐镇位于修文县城西北部,距贵阳59公里,修文16公里,东北靠息烽县猫场乡,东南接龙场镇花桥村和久长镇,西连洒坪乡小坝村和六广镇四寨村,北邻六广镇德政村。全乡总面积104.5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4个村民组,22933人,农业人口21979人;有耕地面积22530亩,林地面积2584.6公顷,灌木林面积657.8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小箐乡以围绕林、果、菜、等产业建设农业基地,先后推出了杉林、小坝延晚番茄、小红岩大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青中花卉基地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一村一品工程。 小箐乡位于省城贵阳、修文县城西北部、距贵阳约59公里,修文约16公里(贵毕公路)。全乡总面积104.5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小箐村、大坝村、杉林村、大兴村、郭田村、凤凰村、小坝村、青中村、紫江村、全兴村、宝山村、崇恩村、尖山村、龙塘村、新场村、万兴村、大林村,1个居委会,144个村民组,21600人,其中农业人口20940人;有耕地面积22575亩,林地面积2564.6公顷,灌木林面积657.8公顷。小箐乡属岩溶低山地貌,东部地势较高,一般海拔1180米至1300米,最高峰老将山海拔1476米。该乡属典型的农业乡,系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 小箐乡乡域经济围绕林、果、菜、畜牧等支柱产业,建成“郭田酥李”基地4000亩,猕猴桃基地2000亩、金秋梨基地1500亩。现已在大坝村建成大坝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在崇恩村建成崇恩无公害肉牛、肉鸡、肉兔、肉鸽养殖基地。小箐乡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二级保护树榉木;省级保护树种春檀、领椿木;珍贵树种樟树、紫楠、三尖杉、铁坚杉等;全乡有林地面积2584.6公顷,覆盖率24.88%,灌木林面积657.8公顷,覆被率6.33%,阔叶林树种有23科48种,主要有桦木、杨树、青杠等。有经济林树种12种,为猕猴桃、板栗、梨、李、核桃、枇杷、杨梅、柑桔等。被省环保局确定为第二批省级生态建设示范乡镇。 旅游经济 小箐乡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岩鹰山水库、两蓬岩峡谷和夏家沟生态旅游区是小箐乡“十五”期间旅游开发的重点,岩鹰山水库水域宽阔,水质清纯,四周山峰兀立,林木幽深,景色宜人。两蓬岩峡谷位于小箐村境内,其崇山峻岭,清泉斗折蛇行,林木葱郁,谷内有大、小瀑布2个,有各种名贵中药材130多种,是休闲旅游去处。夏家沟位于小箐乡龙塘村,共有汪、杨两姓人家ll户,种有金秋梨、酥李等500余亩,近年来11户人家靠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目前小箐乡的旅游资源处于待开发的状态。 -基础建设 小箐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小箐农贸市场和小坝农贸市场。全乡公路建设网络初步建成,贵毕高速公路、修六公路横贯其中,65公里的县道和村寨道路硬化正在建设之中。 |
龙场镇 |
龙场,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地处黔中腹地,贵阳市西北,修文县府所在地,距省城贵阳38公里,金阳新区25公里,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9万余人,总耕地面积3.95万亩。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光迷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森林覆盖率31.6%,修文河、猫跳河、穿山堰、马关河等河流网布全境,阁老寨、金龙、王官、营盘山、黑山等水库星罗棋布,水域面积1000余亩,常年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避暑休闲胜地。 境内铝、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华飞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诺亚公司20万套精密铸件等重点工业项目,有潮涨潮落的间歇泉三潮水,有质朴高昂舞风、多姿多彩服饰、欢乐礼俗、鲜见古艺古物的高仓民族风情古堡,有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读书悟道和讲学之所龙岗山(阳明洞),有林木葱茏、古树参天、碧波荡漾的集休闲娱乐、文人学士拜谒游览、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阳明主题公园。龙场因此而享誉海内外,历年来,素有“黔中重镇、圣地龙场”之美誉,更是修学旅游之胜地。 近年来,龙场镇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兴镇”的战略思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各类种养业为重点,初步在建新等村走出了一条“承租倒包”、“企业+基地+农户”、“基地+协会+农户”等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子。建成了以马口村、中哨村、建新村为主的万亩延晚番茄基地,以幸福村、平地村、新生村为主的大葱种植基地,以马关村、平地村为主的千亩破季豌豆基地,以程关村、放马坪村为主的千亩磨芋基地。同时以新水村、幸福村、新生村、小营村为主的千亩桑果经济种植基地正在兴起;工业发展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按照“工业特色镇”的定位,在着力提升建材、冶炼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强工业发展布局,积极营造招商环境,大力培育新型工业经济,形成投资凹地和产业集群,新引进华飞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诺亚公司20万套精密铸件、鸿鑫水泥厂100万吨JT窑生产线、龙翔能源集团、同济堂药业、贵州贵酒项目等重点大中型企业,努力打造治炼、建材、酒业、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按照“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建成了集休闲娱乐、文人学士拜谒游览为一体的阳明主题公园,同时积极建设以马关村、中哨村、建新村为主规划的万亩延晚番茄农业经济观光园,以小营村为主规划的农业休闲观光园等生态观光项目。依托省市发展“城乡和谐游—乡村体验游”、“避暑季”等机遇,积极做好沙溪温泉休闲度假村、高仓古堡民族风情园等的规化和开发工作。 龙场镇正在抢抓“爽爽贵阳”旅游生态资源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拓展发展空间,营造开放环境,加快发展步伐。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将以“黔中重镇、圣地龙场”为形象定位,志力于“言行一致、开明开放”,热忱欢迎社会各方仁人志士到此投资兴业;志力于全方位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形成黔中产业带上的重要经济板块、工业基地和旅游胜地;志力于“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努力将龙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秩序良好、山川秀丽、人民富裕的经济大镇。 |
扎佐镇 |
扎佐镇位于贵阳城市北郊,修文县域东部,距省城贵阳38公里,金阳新区25公里,到龙洞堡国际机场大约50分钟车程。离拟建的贵阳西铁客车站25公里;与贵阳环城高速北段(白云区沙子哨)直线距离15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122公里,扎南高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完工后,乘车80分钟即可到达遵义市区。 川黔铁路、210国道贯穿南北,西南出海大通道贵毕、贵遵高等级公路在此交汇,境内有两个铁路客货运站。全镇共辖25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土地面积125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总数为44835人,其中非农人口12591人。2003年列为全省32个重点镇,2004年被建设部等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也是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市委、市人民政府将建设大贵阳“两城三星”战略把该镇列为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20万人的卫星城之一。 -发展 该镇不断深化镇情认识,抢抓机遇,以县“0两县一园区”的产业布局为依托,理清工作思路,确立了扎佐的发展重点,即: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区域规划,重点突破,着力实施“六区三业一城”(“六区”即医药食品工业园区、扎佐物流园区、甘龙洞材料工业园区、黑山坝后备工业园区、贵航集团高科技工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园区;“三业”即蔬菜种植业及养殖业、食品医药及高科技材料业、三产服务业;“一城”即卫星城)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该镇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充分利用好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因素,沿贵遵、贵毕高等级公路、210国道、扎六公路布局“四场三园两基地一带”的“午”字型公路经济带,四场即万亩无公害优质萝卜批发市场、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材市场、中药材批发市场;三园即医药食品工业园、野生动物园、黑山坝后备工业园;两基地即万亩无公害优质萝卜及外销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服务带即沿210国道规划建设饮食服务娱乐的第三产业带。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乡镇企业聚集效应,加快了扎佐小城镇建设步伐,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成果 到2006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404万元(估计数,地区生产总值乡镇不统计);农业总产值完成11713万元(现价);粮食总产量达1.1万吨;蔬菜产量达2.8万吨。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61万元(按修文县2006年县、乡财政管理办法口径计算,剔除建安税)。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769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916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23681万元,乡企总产值100288万元,全镇固定资产投资额39003万元(包括扎南改扩建工程),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78元。 |
久长镇 |
久长地处黔中腹地,贵阳市西北,修文县城以东,位于修文、开阳、息烽三县交界,距县城17公里,省城45公里,金阳新区30公里,总面积118.7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3000余人,总耕地面积32010亩。贵(阳)遵(义)、贵(阳)铜(仁)高等级公路、210国道、305省道、川黔铁路和即将建设的黔渝快速铁路横穿镇区而过,素有“黔中咽喉”、“黔中旱码头”的美誉。辖区内有高坝火车站、久长火车站两个站台。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光迷人,平均海拔1370米,是贵州省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年平均气温13.4℃,比贵阳市平均气温还低2℃—3℃。年平均降雨量1100 mm,无霜期达280天以上,水域面积800亩,森林覆盖率达35.3%,常年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有“一折青山一画屏、一湖碧水一古琴”的珍珠岛,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清江荷塘,有暗含“地久天长”之义的夫妻神树,有蓝天碧草的苏格兰牧场,是避暑休闲胜地,“爽爽的贵阳,最爽在久长”名符其实。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久长镇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按照既定的“五星计划”部署(以镇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四个生态园区新农村建设),实施“四轮驱动”战略(一二三产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协调推进、一产上实施五大产业促增收、二产上实施四大板块强工业、三产上实施四大园区兴旅游)。在具体工作中,以“六创新提高、一贯彻落实”( 一是创新团队协作管理模式,提高执行力水平;二是创新计生“三结合”帮扶模式,提高计生协会的服务水平;三是创新治安群防群治工作方式,提高社会稳定水平;四是创新勤政廉政文化建设模式,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五是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六是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贯彻落实“三创一办”各项工作任务)为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经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努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产上,久长镇按照中央、省、市、县一系列发展生态文明的思路,推行“公司+支部+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收。重点发展蔬菜、果树、特色养殖、花卉苗木、茶叶五大产业。通过引进一产企业8家(主要有曾艳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山湾湾生态蛋鸡养殖场、好1多奶牛养殖基地等)加强果蔬种植及养殖力度。蔬菜种植方面全镇已建成蔬菜基地6个,种植面积每年达4.2万亩次(其中辣椒种植3480亩、白菜500亩、大葱6420亩次、西红柿450亩、青菜1200亩、连花白5250亩次、莲藕1020亩,反季节蔬菜面积达2万余亩),久长镇已经成为贵阳市民“菜篮子”的重要供应点,曾艳蔬菜基地的成为了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菜价的风向标,兴隆、清江等村的莲花白还远销重庆等地。果树方面全镇果树种植面积达10500亩,其中2010年新增果树种植1510亩,另有500亩苗圃示范基地。果树品种多样,有优质李、酥李、晚熟李、葡萄、猕猴桃等,成熟季节各不相同,形成了“全年有花赏、四季有果吃”的特点。特色养殖方面建成了养殖场、养殖小区共18个,养殖品种覆盖蛋鸡、绿壳蛋鸡、肉鸡、兔、鸽子、奶牛、能繁母猪、生猪等,全年肉类肉类总产量5200吨,禽蛋产量900吨,水产品产量170吨,牛奶产量2500吨。山岔村、山弯弯的绿壳蛋鸡在贵阳市已经小有名气,供不应求。花卉苗木方面全镇已达4000多亩,其中顺兴苑园艺场突破1500亩,国兰公园兰花大棚已建设完毕,进棚1万多株兰花,驴坊一带鲜切花、木本花基地正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通过企业带动该产业的发展。茶叶方面茶山村的万亩茶园已完成园区道路建设、土地整理等相关工作,即将开始种植。 二产上,立足生态环保,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筹管理,利用企业建设带动农村发展。按照规划的四大工业板块(二官坝铝及铝加工板块、峰光厂建材工业板块、新民冶炼铸造板块、白窑清洁能源生产板块)打造特色工业强镇。目前久长镇有不同规模工业企业19家,此外,引进贵阳市区“退二进三”冶炼铸造项目;做好清洁能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启动道路建设,引进食品加工、清洁能源。镇内几个龙头企业的运行情况良好且带动作用是明显的,金久公司已建成投产,年产200万吨,其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除了农民在该公司的务工收入,金久公司还投资600多万元给金桥村当地48户搬迁户集中建设新居平整场地,现已建成风格统一的金桥新农村,而且正常投产后每天增加的500辆车辆给当地带来的商机是不可估量的。华宏公司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 三产上。久长镇紧紧抓住贵州省乡村旅游年和贵阳市“爽爽的贵阳”避暑季的有利时机,把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提出了把久长打造成贵阳周边最理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构想,提出“爽爽的贵阳,最爽在久长”的宣传广告,重点打造“一湖(珍珠岛渡假中心)、两寨(上寨、砂锅寨)、三风情(下堡苗族斗牛舞风情、苏格兰牧场异域风情、永兴高山蒙古风情)”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及旅游元素相关的其他开发项目,着重发展四大旅游园区,以带动旅-业的发展。 知青文化生态旅游园,永兴村2009年5月举办了“砂锅寨‘春晖家园’揭牌暨贵州省青少年夏令营基地授牌仪式”,团省委授牌该村为“贵州省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借助叶辛老师的品牌和知青文化效应,该村推出砂锅宴农家乐,游人纷至沓来。目前全镇开办农家乐7家,年接待游客8千到1万人次,实现收入30万元。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园,在珍珠岛、国兰公司等旅游龙头企业项目的推动下,周边村庄的生态农庄的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园,已经济南大学的师生规划设计,并进入区域建设实施阶段,石安小学开设了芦笙课,将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下堡村获得中国斗牛舞传承基地的称号,该村组建了演出队伍经常在外交流演出并获极大赞誉。体育文化生态旅游园,上寨村于2008年5月举办了“修文县百村农民篮球赛启动仪式暨乡村旅舍授牌仪式”,陈丽等三家“农家乐”被贵阳市旅游局分别授牌为“三花级”、“两花级”乡村旅舍,此后,上寨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赏李花、吃李子、观夫妻树、喝龙泉水,乡村旅游日渐红火;该区域苏格兰牧场度假村一期项目已于2009年10月1日试营运,目前后滑草、高尔夫练习、骑马等项目,一期工程,二期计划发展到5000亩,建设民族体育公园。城镇中心地带结合贵遵公路沿线房屋景观整治已经按照黔北风格改造房屋190户,带动全镇改造共450户。“五星同辉”轮廓初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久长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3万多久长人正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为生态文明新久长建设不遗余力。我们也期待着四方有缘人前来久长投资兴业、休闲度假,共同建设久长。 |
六广镇 |
六广镇位于黔中修文县西北部,距县城38公里。地跨北纬26°45′至27°12′,东经106°21′至106°34′之间,东西长约22.4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全镇面积94.1平方公里。镇境北与修文县大石乡接壤、东北与息烽县石洞乡比邻、东南与小箐乡相接、南与洒坪乡相连、西南与清镇市暗流乡隔猫跳河对峙,西与黔西县素朴镇隔六广河相望。 镇境属黔中湿润温和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步,湿度较大。累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1134毫米,无霜期315天,日照1132.2小时。 全镇地势由东逐渐向西倾斜,最高峰时东部青龙村的将军山,海拔1452.3米,最低处是北部白水电站六广河出境处,地面海拔730米。六广地貌属黔中丘陵区,山高谷深,水域少,旱地多,岩溶分布较广,形态复杂多样。气候属黔中湿润温和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步,湿度较大。农作物一年两熟,农业耕地主产玉米,其次是水稻、大豆、小麦、油菜籽、烤烟。境内蕴藏矿产资源主要是储量大、品位高的原煤,已探明的储量为1亿吨。此外,硫铁矿、赤铁矿、汞矿、重晶石均有储量,石灰岩的分布四处皆有。水能资源有属长江流域乌江干流的六广河,河道沿镇西边界流程14公里出境,年平均流量5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6亿立方米,均可开发电力工业。 镇行政中心设于距六广街约1.5公里的六广镇凤凰路。辖六广、滨江、中心、新河、元庆、团山、前丰等24个行政村和松江1个社区,145个村民小组,8324户,总人口28139人,其中居民1314人,农村人口27625人,少数民族720人,农村劳动力16187人,年人均纯收入为2650元。年增长率35.972%,有乡镇企业392个,年末工业总产值6376万元, ,利润总额1342万元,农业总产值6910万元。 六广镇拥有风光雄奇秀丽的六广河大峡谷,水路全长40余公里,拥有7峡42景,上段崖悬峭壁,水流湍急,雄壮奇美类三峡;下段山青岭秀,水深江阔,旖旎多姿似漓江。包容山崖、河谷、洞穴、瀑流为一体,春夏秋东景色变化各异,明代中期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六广晓发》诗,称赞此地景色“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而如今,峡谷风景区,贾家洞宗教文化旅游区,农业观光园的绿色生态区,一个集居住、商贸、旅游观光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性集镇已初具规模。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全镇有花灯协会、体育协会、象棋协会等组织,经常性开展各种精神文明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六广是闻名的“花灯”之乡,逢年过节时群众自发组织玩花灯,并经常到外地巡演,推进了民间文化文艺的发展。2003年被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文化乡镇”称号。 |
六屯镇 |
六屯镇位于修文县东北部,东经106°46′,北纬26°55′至26°59′之间,距贵遵贵毕高等级公路20公里,距省会贵阳市中心57公里,交通方便,有三级沥青路直通。六屯乡东与开阳接壤,南与贵阳市乌当区毗邻,西北与贵阳市卫星城镇扎佐相连;六屯乡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辖区土地总面积88.55平方公里,共辖13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现有总人口1.7万人,是个布依族与汉族杂居的乡镇。布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0%,这里的布依族人民崇尚文明的礼仪风范,创造了浩瀚的口碑文学,有内涵丰富的芦笙曲舞、叹为观止的手工刺绣、根雕艺术,六月六民族传统节日、别具情趣的婚俗礼仪等都是六屯布依族文化的典型特征,是我省民间艺术文化保存较为完善的地方之一。 一、地形地貌 六屯乡地处贵阳市西北面,乡政府所在地距贵阳市中心57公里,距贵遵贵毕高等级公路20公里。六屯乡总的地势为西北面较高,中部稍平,东南面较低,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平均海拔12800米,乡内森林覆盖率在46%以上,植被良好,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 六屯乡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天霜期280天,年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3℃天气约有一周左右,最高气温32℃也有一周左右,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工程建设。 全乡土地总面积为88.5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000余亩,其中土面积12000亩,有林地面积40000亩。 乡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小(二)型水库3座,河流2条。 矿产资源主要有硅、重晶石等,开发潜力巨大。 三、特色资源 六屯乡境内生态保存较为完整,境内无冒烟工业,是2004年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建设的生态示范乡镇,素有森林之乡的美称。这里交通设施完善,距贵阳市中心只有1小时车程,特别适合旅游开发,开发的项目主要是乡村休闲度假,现在开发建设的有桃源河漂流风景区投资已达2千多万,到六屯来旅游休闲的人感到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贵州省扎佐林场六屯分场位于该乡安全、高峰村境内,拟开发地有森林一万五千多亩,三个小二型水库相邻在拟开发区,完整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设施,修文县完善的招商政策,使这里成为开发乡村旅游价值极高的地区。 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格局,以三个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北部以茶叶、中药材发展为基础,目前该乡在高峰村、都堡村、安全村、新埔村茶叶种植面积3000余亩,在新埔村、安全村、长田村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南部地区因天气温和的独特条件,在桃源河漂流公司的带动下,以发展蔬菜和柑橘种植,2009年桃源柑橘产量500余吨;东部片区以发展烤烟生产为主,全乡税收主要来源于烤烟生产,全乡烟叶税收80%来源于东片区。乡党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三个布局。该乡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09年该乡人均纯收入达到3832元。 |
洒坪镇 |
洒坪乡位于修文县城西北部,距县城约28公里,距贵阳市中心约68公里。东接小箐乡,南连谷堡乡和清镇市,西与黔西县毗邻,北抵六广镇,海拔在840-1468米之间。境内多山地、丘陵,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全乡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共134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彝、布依等民族,共3693户,163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042人。 -交通及资源 内交通通讯便利,18.5公里的县乡公路横贯乡境东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总长80余公里;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乡,全级程控电话装机500余门,与省内外联系极为方便。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煤炭储量在1亿吨以上,燃烧值在7-8千卡之间,铝土矿储量在3千万吨以上,含铝量高达75%;铁矿储量超过2千万吨,含铁量在60%以上;猫跳河流经境内河段落差在千米以上,水能资源丰富,有装机容量1万千瓦的水电站一座。 -农业 全乡可耕地面积18270亩,其中稻田345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黄豆、大蒜为主。有一万亩以上可供开发利用的非耕地,适宜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业。近年来,该乡调整产业结构,已建成黄花种植基地2500亩,大蒜基地308亩,次早熟蔬菜基地300亩,经果林基地2000亩,供肉牛养殖的皇竹草种植基地500亩,兴建秸秆氨化养牛基地一个,年产肉牛可达1000头以上。 |
六桶镇 |
六桶镇地处县城西北,距县城50公里。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88个村民组,7579户人家,119姓,28609人。居住有汉、苗、彝、布依、南京族和白族等6个民族。 全乡海拔在700至1429米之间,属于贵州高原上的典型气候,年均降雨量在986毫米左右。年均气温在12.80C至14.50C之间,寒冬较短,气温衡定,温差小。 南面以公鸡山山脉为界和大石布依族乡接壤,东面以岐山坡山脉为界和息烽县石硐乡接界,北面关寨村和息烽县九庄镇连接,西面隔六广河与金沙、黔西两县对峙。公鸡山山脉、岐山山脉、四棱碑山脉、九岭岗山脉组成六桶地形的骨架。凤嘴山脉宛若一只飞凤,展翅匍匐于乡境腹地,居高临下,俯瞰着这块肥沃的土地。六广河是乡境主动脉,是通 往黔西、金沙咽喉要地。清水沟水系、珍珠水系、刘家沟水系浇灌了金星、花榔、来鹤、石头、大兴、凤联、春江等几大稻米主产区。金星水库是镶嵌在东部的一颗明珠,是乡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境内植被丰富,土壤肥沃。林场主要分布于花榔、河银、金星一片;草场主要分布于坪山、何田三锅庄、坉上、九岭岗一带。水田主要分布于石板、石头、大兴、金星、河银、花榔、来鹤、凤联、春江、复兴、榨土、顺江等村。其余地区主要是旱地,主产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洋芋、烤烟等。全乡总耕地面积36419亩,其中稻田5174亩,常年水稻产量245.3万公斤,玉米产量442.1万公斤,大豆产量30.9万公斤,洋芋100万公斤,小麦137.8万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烤烟常年产量106万公斤,油菜101.5万公斤。桃和酥李等水果遍布乡境各地,沿河三村海拔较低,冬无严寒,盛产柑橘,常年可产柑橘7万公斤。 乡境内非耕地面积约39616亩,其中牧草面积6445亩,主要分布在九岭岗、坪山一带,有利于发展养殖业。 乡境内分布着石灰质溶岩区和页岩地质区,并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大大小小的溶洞星罗棋布。在与息烽交界处的“躲兵洞”,乡境内的老硝洞、关牛洞、天宝洞、何家洞等洞穴景色奇异,远近闻名。页岩地质区域主要分布在保坪、复兴、大新、榨土等村,岩页是生产页岩砖的好原料。矿藏主要有煤矿、硫铁矿、汞矿和铁矿等。煤矿主要分布在金星、河银、来鹤、花榔、石头、大兴、顺江、联合、海马等9个村;硫铁矿主要在来鹤村;汞矿主要分布在河银、金星、六桶等村。 乡境轻工业和手工业主要有冶炼,铸造,造纸,沙锅,砖瓦,石木业加工,粮油加工,副食品加工等。其中冶炼、造纸、铸铧、石木工艺等历史都比较悠久,明清时期的“小荆州”盛况,海马、顺江繁忙的纸坊,昼夜火红的铸铧和砂锅,精致的石木工艺等,这些都曾在乡内这块土地上闪耀着光芒,且为乡民生存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许多轻工业、手工业在乡内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 另外,自从1976年10KVA的高压输配电线路在水电九局的支援下架通以后,在乡境内用电逐步取代了几百年来的桐、煤油灯、蜡烛照明的状况。又经过二十世纪末的农网改造,全乡实现了规范的、安全的农电网,不仅给全乡28000多居民带来了光明,而且成了各种作坊加工、煤矿用电的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泉。到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相继在六桶开展业务,有线、无线通讯网,已覆盖全乡109平方公里,移动电话已多挂上农民腰间。 清朝后期,石板“天炉学堂”的开办,在六桶乡播下了文化种子。解放后,乡境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除了公办小学外,还有“红专学校”、夜校、民办学校等。学生有六、七岁的少年儿童到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改革开放后,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学生人数和学校迅猛增长。进入80年代,全乡有公、民办小学关24所,中学一所,拥有中小学生6000多人。20世纪90年代,由于一些边远学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学校逐渐合并,小学减到12所。至2000年“两基”达标验收时,全乡小学生人数3456人,中学生人数1435人,小学入学率达99.14%,中学入学率达95.63%。中小学教职工214人,是解放初期的10倍。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高。解放前农民送子女读书,只为写点人亲簿或袱子,而现在,乡内大学生愈百名,他们正在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奋斗。 从1958年安装直流电广播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卫星通讯覆盖,现在已有6295户人家有电视机,多数有VCD、DVD、功放机等,实现了农民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梦想。 医疗卫生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从1956年成立医疗站以来,至2004年,全乡有乡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室26个,医务人员55人。医疗人员从几人发展到几十人;医疗方法从草医发展到中医、西医;医疗技术从古老的推拿、按摩、烧灯火等发展到用电子仪器诊断的-、照光、化验等。现在,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能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并能实施中、下腹部外科手续;对婴幼儿的防疫,传染病的防治方面也收到一定的效果。 商贸由解放前的私人商贸发展到解放后的集体商贸以及现在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在解放初期,本着服务于民的原则成立了供销社,经营农用日杂百货,对一切农用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严格禁止哄抬物价,保证了农民的正常生活。进入20世纪60年代,增加经营化肥、农膜。改革开放后,烤烟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烟叶质量好,单价高,成为六桶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兴乡富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皇粮”是六桶数百年来不可缺少的农业税。解放前由土地的占有者按自己应交数额如数保质保量送交到德政或小箐。解放后,六桶地区设置粮站收公粮和收购余粮,供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居民粮食以及群众的救济回销粮等。粮食一律由国家统购统销,不准私人经营。改革开放后,粮食市场实行开放,粮站只收购村民上交的公余粮。2005年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无不称颂。 1955年,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服务于民,由村民入股集资成立信用合作社,结束了地主阶级高利盘剥的历史。至2004年,六桶乡信用合作社的各项贷款余额1451万元,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建社时的1036倍;各项存款余额649万元,是建社时的829倍;村民入股资金97万元,是建社时的388倍。由此可见,解放后六桶地区经济呈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解放前,除有钱人家居住高架瓦房外,贫苦农民居住的都是简陋的土墙茅棚或窝棚。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窝棚、杈杈茅棚变封间房,土墙变砂墙,砂墙变砖墙,茅草房变青瓦房。特别是到2000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实施“茅草房改造”扶贫工程,对每户以3500至4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进行“茅改”。至2004年,全乡进行茅草房改造2533户,乡内基本上取消了茅草房。 乡境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质,不易保水,地下水容易流失,故有“六桶吃水贵如油”的哀叹。历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一问题都非常重视。1958年到处修筑山塘水库,解决了一些灌溉问题以外,到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将水利建设的重点着力放到解决人畜饮水工程上来。根据各地的自然水源条件,以联合和独立相结合的形式,以蓄水为主的方法,大力兴修蓄水池。在政府的帮助和村民的努力下,到2004年,全乡各地都修有蓄水池或提水站,许多农户吃上了自来水,乡民吃水得到根本保障。 贯穿乡境腹地的修文至黄金、海马公路、六桶至九庄、关寨、花榔、坪山等公路,是六桶乡主要运输动脉。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加上乌江河流水运,在整个乡境内构成一张细密的交通网,拉动着六桶经济的发展。 集市贸易是方便群众生活、进行物质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六桶地区集市贸易从繁华 “小荆州”的淹没,到盐井“老街基”的兴起;从“杉棠树”文姓开场,到六桶老街的形成,历经三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六桶老街已经不适应六桶经济的发展了。1992年,六桶乡党委政府便对集镇建设进行周密的统筹规划, 1994年在盐井村为新集镇建设征拨土地200亩,随即破土动工。1996年10月新集镇总体建设规模基本形成,各单位先后迁到新集镇开始办公,是月30日正式开场贸易。现在,六桶人终于告别了狭窄肮脏旧街道,进入了清洁舒适的新集镇进行交易,一到场天,商贾云集,摊位整齐,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市场繁华已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谷堡镇 |
谷堡镇位于修文县城西南面,乡政府所在地距修文县城9公里,东接龙场镇,南连清镇市,西邻洒坪乡,北抵小箐乡。全乡总面积121.1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共130个村民组,总人口24458人,其中农业人口24100人。境内海拨在840—1360米之间。 谷堡乡属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近年来,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远远闻名的果蔬大乡,有各种经果林近5万亩,形成了猕猴桃、金秋梨、布朗李、板栗、楠竹 、杜仲六大经济林基地,其中猕猴桃近30000亩、金秋梨10000亩、布朗李2000亩、板栗4000亩、楠竹2500亩、杜仲2000亩,有“猕猴桃之乡”的美誉。特色蔬菜基地也正加快发展,沿猫跳河流域形成早毛豆、早辣椒、早糯玉米等次早菜基地2000亩,畜禽养殖也随着“两改一气”、退耕还林得到发展。 为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符合市场需要,该乡成立了猕猴桃协会、次早菜协会和畜牧养殖协会,筹资修建了年储藏750吨的20余人果蔬保鲜库,招商引进贵阳市三茗食品有限公司对猕猴桃等水果进行系列开发。已初步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 2002年,全乡粮食总产65926吨,油菜籽产量618吨,蔬菜上市量12595吨,水果产量1830吨,肉类总产量2281吨,大牲畜年末出栏795头,生猪出栏18200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5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4元。 全乡现有小学6所,在校学生2567人;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038人。乡政府所在地建有2500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且设施较为齐备的文化活动中心及1所卫生院。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谷堡乡集自然、人文景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数万亩经果林相融一体,交相辉映。乡境内有神秘雄奇的猫跳河峡谷风光,演有王阳明遗迹、三人坟、天生桥、蜈蚣桥、古驿道,让人感叹“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怯万山中”;有红军长征遗址“索桥”让人铭记革命历史,有被万亩梨园环抱的古隆、烂沟水库让人领略忧美的田园风光,农家乐趣。 另外,该乡丰富的铝钒土、煤、铁等矿业资源及华文厂搬迁遗留厂房,为二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大石布依族乡 |
大石布依族乡位于修文县西北,距县城四十公里。东与息烽县石硐乡接壤,南与六广河毗邻,西与黔西县隔六广河相望,北与六桶乡连接,山多地少,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总面积49.9平方公里,辖15个村,78个村民组。主要居住有汉、布、苗、彝等民族,总户数3658户,人口13858人,其中少数民族3560人,占人口总数的25.69%(按民族分类:布依族2146人,苗族400人,彝族350人,蒙古族4人,回族1人,白族6人,土家族2人,水族1人。)。是修文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贵州省100个一类重点贫困乡之一。境内煤、硫铁矿、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的储量在1000万砘以上,硫铁矿储量在500万砘以上,大理石储量在100万吨以上。 全乡海拔高度在760至1350米之间,呈梯形分布,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供开发的有高枧石林,回水石林,以及大屯民族风情村寨等。其中,高枧石林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它以保存完好的植被著称,自然风光特色鲜明,景点内奇峰异石星落棋布,素有“拟态动物园”之称。回水石林位于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的回水村,素有“贵州绿色研石林”之称,石林内石峰、石笋林立,气势雄伟,如大将点兵之势,其占地面积较大,开发前景较好。大屯民族风情村寨位于风光优美的六广河畔,其四面为悬崖峭壁所环抱,布依风情浓郁,犹如世外桃园一般。 |
龙岗社区服务中心 |
龙岗社区服务中心地处修文县县城区域内的栖凤路195号,总面积4.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1万、流动人口0.82万,辖虎山、龙岗、宾阳、栖凤4个居委会以及以上地域内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社区党委现有5个基层党组织(其中中心党支部1个,居委会党支部4个,)共89个居民小组,社区党员237名(其中中心党员)。 内设党政工部、社会事务部、城市管理部、群众工作部(政法委、综治维稳工作部)4个机构,事业编制20名。目前,正式到位16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兼任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专职副书记1名。另有县通过整合各部门下放到居委会的低保工作员、社保工作员、计生专干、禁毒专干等八大员共计47人到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进一步壮大了社区工作队伍。 --人口总数:27100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27100人 --行政区面积:4.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和谐 文明 平安 诚信 --所辖村:所辖居:虎山,龙岗,栖凤,宾阳 生产总值:40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业、餐饮服务业 名特产品:鸡丝豆花面,小吃,王记牛肉粉 办公所在地:栖凤路195号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冬暖夏凉 资源:人力资源 文化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