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阿莎街道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县城驻地,以苗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人物“仰阿莎”命名,全街道有苗族占67%,侗族占21%,汉族占10%,其他民族占2﹪。所辖村居委已实现通电、通水、通电话、通闭路电视。
2012年,剑河县设置城关社区服务中心,隶属革东镇;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0号)批准从革东镇析出设置仰阿莎街道-。
街道办共辖11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城东社区、城南社区、城西社区、城北社区、街上村、革东寨村、展架村、源江村、方家村、大稿午村、小稿午村、交洗村和岑松镇寨章村、川洞村、打老村,街道办事处驻城东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9001 | 556400 | -- | 查看 仰阿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城东社区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城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城西社区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城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城南社区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城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城北社区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城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街上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街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展架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展架村谷歌卫星地图 |
革东寨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革东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方家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方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稿午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小稿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稿午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大稿午村谷歌卫星地图 |
源江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源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
交洗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交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打老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打老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寨章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寨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川洞村 | ·剑河县旅游·剑河县特产·剑河县十大特产·剑河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川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仰阿莎街道 |
仰阿莎街道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县城驻地,以苗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人物“仰阿莎”命名,全街道有苗族占67%,侗族占21%,汉族占10%,其他民族占2﹪。所辖村居委已实现通电、通水、通电话、通闭路电视。 2012年,剑河县设置城关社区服务中心,隶属革东镇;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0号)批准从革东镇析出设置仰阿莎街道-。 街道办共辖11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城东社区、城南社区、城西社区、城北社区、街上村、革东寨村、展架村、源江村、方家村、大稿午村、小稿午村、交洗村和岑松镇寨章村、川洞村、打老村,街道办事处驻城东社区。 |
柳川镇 |
柳川镇处剑河县西北部,东邻南寨乡,西频台江县,东北与观么乡、东南与南哨乡、久仰乡、西北与岑松镇接壤,为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总人口8101户31550人(2003年末数),其中农业人口4600户20135人,有苗、汉、侗、水等民族杂居,人口比例分别占65.75%、24.1%、5.65%、4.5%。总面积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93亩,其中田13344亩,土1649亩,农民人均耕地0.75亩(其中稻田0.67亩),辖30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02个村民小组60个自然寨,县城关有县机关单位127个、中学2所、职中1所、小学4所,各服务行业体系较为齐全。地势属低中山中山区,最高海拔1543米,最低海拔400米,属温暖中旱地区,年平均气温17.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39.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9℃,极端最低气温-8.1℃,无霜期326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1184小时左右,年总幅射为84.9千卡/Gm2。农作物主产水稻、洋芋、红薯、大豆、油菜、花生、蔬菜等作物;养殖产品有牛、羊、猪、鸡、鸭、鹅、鱼等。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4%,森林资源丰富。镇内交通较为便利,镇中心除有公路连通台江、三穗方向及本县其他乡镇外,30个村中有15个村通公路;清水江由西而东绕县城而过,水上交通也较为发达,随着三板溪电站建设,我镇有14个村处库区淹没线(海拔475米)下(将移民搬迁),今后水上交通更为便利。沟通南北的清水江大桥目前是全国著名而少有的悬臂式桥梁。柳川镇30个村通电、有闭路电视、有自来水,19个村开通程控电话。镇内独具特色的企业有仰阿莎矿泉水厂、剑白香猪加工厂、苗岭蛇药酒厂等。三板溪电站建设,给柳川镇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至2005年,剑河县一个重要的旅游集镇将在柳川镇诞生。 柳川镇现有干部职工125人(财政所核拨工资人数),其中在职90人(其中干部78人),退休34人,退养1人。有党政内设机构8个,编制36人。延伸机构30个,总有在职人员250人,全体干部职工统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兴柳富民事业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 |
岑松镇 |
剑河县岑松镇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剑河县西北角。地处剑河、三穗、施秉、镇远四县交界地带,东经108度34分、北纬26度48分,平均海拔620米,320国道穿镇中心而过,距剑河县城35公里,台江县城38公里,三穗县城21公里,镇远羊坪火车站63公里,另有省道公路从岑松村通往镇远报京乡达镇远县城,里程52公里。是我县西部开发战略经济的前沿阵地,是省政府确定的“双百小城镇和省级综合改革镇”之一。 岑松镇辖34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5111户,2.5万人,是剑河县一个开发重镇,居住着苗、侗、汉三个民族,苗族人口占90%以上,人均耕地0.54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完成4635万元,财政实现总收入达到7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95元。岑松镇是一个农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交通型小城市化边贸集镇,每年都有120余万公斤花生、60余万公斤辣椒、80余万公斤油菜籽,30余万公斤畜禽产品,20余万公斤水果以及林产品等上市交易,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农村集镇。 本镇旅游、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有响誉省内外的“剑河温泉”、“十里长滩”、“平塘坡溶洞群”旅游景观。地下矿藏有铅锌、金红石、锰矿、混绞煤等,铅锌矿远销湖南、广西、江西及省内各地。 岑松镇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和建设,初步已呈现了旅游、集娱乐、边贸的小城镇雏形,抓好岑松温泉两个重点和320国道产业是带动全镇及周边经济发展,是振兴岑松经济一条捷径。现岑松小城镇已初具规模,温泉开发区正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屯州工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岑松镇正加大户籍管理制度和招商引资力度,规范土地管理,现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67户,从业人员已发展到420人,岑松的政策和投资环境,给当地人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还引来了一大批私营业主举家落户在岑松开发建设。 |
南加镇 |
南加镇位于东经108°42’至53’,北纬26°29’至38’,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6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68.2公里,下辖30个村和一个居委会,居住着苗、侗、水、汉等民族,人口21791人,全镇耕地面积13098亩,田10528亩,土2570亩,人均占有耕地0.66亩。目前有7个村通公路,29个村接通自来水,5个村通程控电话,30个村通电,29个村建了地面-接收站,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南加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常年降雨量为1190毫米。地貌特征典型的山地,山高、坡陡、沟深,相对高度大,交通不便,这给南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南加气候温和、物种丰富。经过南加各族人民的世代努力,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生产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发出自己的优势产品。目前信用菌、松茯苓、辣椒畅销内外。生姜和优良品种白香猪正向上档次、上规模方向发展。以优势产业为龙头,将带支我镇经济快速向前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 |
南明镇 |
|
革东镇 |
在台江县东部。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2.07万,其中苗族占99%。辖1居委会、31村委会。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设德丰堡。1914年设革东区。1932年置革东镇及博爱、源江、五岔、交榜、麻栗等乡。1942年置德风乡,部分地划入剑河县。1953年析设革东、交东、五河、宝贡、麻栗等乡。1958年撤乡建和平公社,旋改革东公社。1962年后析置5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革东镇。产油桐籽、油菜籽。有中小学30所。有过苗年、姊妹饭节、吃新节等民族节日。镇人民政府驻地革东,在台江东北15公里,清水江南岸。人口 1800,均为苗族。海拔468米。“革东”系苗语译音,意为生长芭茅草的地方。为县东部重要集市。古迹有“大潭胜景”摩崖石刻。320国道经此。清水江可通航木船。. |
久仰镇 |
久仰乡地处雷公山麓,位于黔东南州中部,距剑河县城15公里,乡境面积161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43个自然寨,184个村民小组,18428人,人均纯收入1217元,人均占有粮247公斤,耕地面积为9077亩,其中稻田8455亩、土622亩,这里地处高山,气候人宜人,平均气温15.4V降水量为1230mm、属纯苗族聚居乡,多年来。由于民族风俗、自然资源贫乏和地里位置等因素,这里的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乡,也是“两山”扶贫开发的重点乡镇之一,近年来,在乡-胡朝庭、乡长姜绍炎的带领下,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求发展,上下一心谋出路,在-理论和-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时机,全面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健康、稳步、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不断的改善。 近年来,久仰乡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以交通为重点,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仅2003年,投入建设资金40万元,修建了22公里的村级公路,连通了乡政府所在地与摆伟片区,扩大了久仰乡村级公路网络,解决了东库、党议、夭那等8个村的交通问题。启动了乡政府搬迁工程和兴建久仰乡集镇工程。投资30万元修建了集镇进场公路。完成尖峰、党薅、毕下等村畜饮水工程,在电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佑、毕下、久仰等村接通了电话,改变了信息落后的局面;此外在世界宣明会的大力支持下,建成完成投资110万元的学生住宿楼和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久仰乡的教学落后面貌,有效地促进了全乡文化的发展,完成了夭那异地移民搬迁工程,152人喜迁新村,投资14万元12个村“四室”建设,改善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活动阵地, 久仰乡是农业乡,乡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经济要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结构步伐,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2003年杂稻推广8200亩,稻田养鱼400亩,香猪种猪15771头,牛优良品种改良头,种草300亩,完成沼气建设78口,优质苦丁茶基地200亩,中药材基地30亩,退耕还林还草累计702.5亩,植树造林272亩,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久仰乡很抓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为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003年全乡无一重大火灾事、交通故发生,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稳定,全年无. |
南哨镇 |
南哨乡位于剑河县城南部,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181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44个自然寨,124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有16个机关事业单位,有中小学校18所。全乡共有2776户1331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户402人)。以苗族为主,92%是少数民族,有29个党支部341名党员。 南哨乡与黎平、榕江两县接壤,南哨至黎平县分接榕江县的南哨至黎平大架公路,境内长26公里,南哨至黎平新寨公路25公里,南哨至太拥公路13公里,三条公路贯穿7个村12个自然寨,毗邻黎平县德化乡尚重镇,榕江县朗洞镇。 全年有稻田面积7801亩,土1077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71亩,人均粮食345公斤,人均纯收入1396元。 南哨乡属斜坡地带,乡境内沟壑纵横,切割剧烈,相对高差大,地形以山地,低山,低中山地貌为主。平均海拔600---1000米,最高海拔1610.4米,最低海拔420米。岩质属砂石岩,浅变质岩,变质岩。水热条件优越,属亚热带温暖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为1220.5ML,相对温湿为78—84%,无霜期为320天左右。尤其是南哨乡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为49公顷,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枫木、柿、桐、李、桃等,其木材蓄积量为35万元立方米,盛产水稻,水陆交通便利。 2004年全乡完成社会总产值4780万元,粮食总产量5282吨,乡镇企业3760万元,财政收入90.2万元。全乡社会治安稳定,经济健康发展。 |
南寨镇 |
南寨乡地处剑河县东南部,距剑河县城45公里。东与盘溪乡接壤,南与南加镇、南哨乡陛邻,北与柳川镇、观么乡相连,清水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总面积186平方公里。 全乡有30个行政村,65个自然寨,200个村民小组,18659人,主要居住着苗、侗、水、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8%,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之一。 南寨乡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0%以上,是全县的重点林业乡镇之一。主要盛产丁松、杉木、樟树、楠木等林种,并生长有国家珍稀林种银杏、秃杉和水杉等。 南寨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民族服饰种类繁多,主要以绕号、柳富苗族锡锈服饰和新光苗族红锈服饰为主。自然风景秀丽,主要有九寨十里天然阔叶林植被,天堂界天然草场、白水洞瀑布和九龙基避暑山庄。南寨乡属少数民族乡,民族节日繁多,主要有绕号的苗年节,新光的二月二秭妹节、柳富的卯节等。 南寨乡地形复杂,俗称“三里不同服,五里不同天”,全乡最高海拔1626米,最低海拔280米。江河纵横交错,主要溪流有南寨大溪、南寨小溪等在南寨汇入清水江。 南寨主要出产水稻、玉米、红薯、大豆、高梁等农作物,并出产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如剑白香猪、黑山羊、黄牛、红米和腌鱼、欧蓄菜等。 南寨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目前通村公路只有两条,总长10公里,电力、通讯等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04年,全乡已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已改造,程控电话装机达310台,移动电话用户已达250户,无线电话机装机35台,基本实现了村村通通讯。全乡已建成地面接收站65个,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南寨教育卫生有了较大改善,学校布局相对合理,全乡有小学校(点)32所(个),中学一所,在校中小学生共2680 人,小学入学率达99.5%以上,中学毛入学率达100%以上,在职教职工150人。全乡有综合乡级卫生院一所,有在职医务人员12 人。 南寨乡属三板溪水电站建设淹没搬迁乡镇之一,2004年3月已搬迁到新集镇(展南)复建,南寨乡新集镇以民族特色建筑规划建设为出发点,是一个新兴集镇,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
观么镇 |
|
太拥乡 |
太拥乡属一类贫困乡,地处雷公山脚下的深山区,黔东南州剑河县西南部,距县城58公里。东接剑河县南哨乡,南连榕江县朗洞镇、两旺乡、平阳乡,西交雷山县方祥乡、台江县南宫乡,北抵剑河县久仰乡。全乡东西长29.9公里,南北宽23公里,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是剑河县占地面积第一大乡。乡境内群山林立,以中山区为主,最高海拔1565米,最低海拔456米,高差1109米。“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太拥乡固有的特征。全乡辖24个行政村,160个村民组,68个自然寨、 3910户,18523人,有耕地面积12301亩,其中田10550亩,土1751亩,人均耕地0.6亩。 太拥山势崎岖,属亚热带季风高原气候,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醋暑,土壤肥沃,特产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最高29.7摄氏度,最低3.7摄氏度,无寒期为270天—310天。平均降雨量为1250—1500毫米。 太拥乡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群山环抱,林海茫茫,古木参天,雷公山保护区与剑河“百里阔叶林保护区”在乡境内会合,是全县第一林业大乡。盛产松、杉、樟、楠、枫等林木,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红豆杉、银杏、榉木、鹅掌秋、木莲、含笑等国家一、二类珍稀保护树种。木材蓄积量达1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为全县之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穿山甲、麝羊、猕猴、大鲵、五步蛇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太拥共有大小河流4条,总长98公里。其中太拥河,巫密河两大河流穿境而过。 太拥乡境内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块等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有百里原始阔叶林景区、雷公山保护区、八万山森林公园、久连苗族分迁遗址、柳开千米瀑布群等,是每一个游客为之心醉、流连忘返,乐不思归的好去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服饰五彩缤纷,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服。突出苗族服饰有巫连的短裙,昂英的长裙,柳开的侗服等。民族节日古朴、浓郁、丰富多彩,主要节日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稻草节、招龙节、吃古丈”等。特别是苗族,每年栽定秧后,每13日过一节,俗称过“卯”,直至稻谷黄尖。每逢过节,苗族妇女身着盛装,佩戴银饰,载歌载舞,主要歌舞有芦笙舞、木鼓舞等。苗族人民热情好客,有名的“栏路酒”,(俗称牛角酒)。特有的美食风味有糯米酒、酸汤菜、腌鱼,腌汤、油茶等。 特产有纯天然野生杨梅、年产100吨以上,松脂. |
磻溪镇 |
磻溪镇位于剑河县东部,距县城60公里,距州府驻地凯里市158公里。四周与天柱、锦屏两县和本县南明、敏洞、南加、南寨四乡镇毗邻。总面积15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6562亩,其中田14379亩,土2183亩。平均海拔817.46米,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5.7°C,年均降水量1500mm,木森林覆盖率达64.14%. 全乡辖25个行政村,191个村民小组,54个自然寨,3958户18212人,总人口中99.5%为侗族,是属侗族的乡镇。有2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所中学,31所小学及教学点。全乡有25个村支部,党员393人,其中支部书记25人,副书记5人,支委委员46人;18至45岁131人,45至60岁202人,60岁以上的6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40人,外出务工6人。 全乡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小米、薯类、大豆、茶叶、茶油、桐油、金秋梨、大板粟、土烟等农经产品。乡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猪、野羊、竹溜子、野兔、野鸡、竹鸡、画眉、蛇类等野生动物,有娃娃鱼(大鲵)、穿山甲、刺猬、五步蛇、乌梢蛇、白劲长尾雉等珍稀动物。乡境内植被保持完好,有杉木、马尾松、竹类、槐树、漆树、桦树、杨树等主要树种,有银杏、女贞、樟树、红豆杉、青冈等重要树种。全乡水资源有八卦河、磻溪溪、化敖溪、圭面溪、圭仁溪等主要河流。主要矿藏有大青石、水晶石、重晶石、高岭土等矿物质。 全乡实现通电,有24个村通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95.6%,并开通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电话,2005年全乡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长100余公里。乡内建有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贸交易市场。乡镇企业主要有平岑茶场、磻溪石材工艺加工厂、娃娃洞水电站。乡内土特产品尤为丰富,主要有平岑“明潭”茶叶、茶油、小广腌鱼、红米、小广民族服饰、兴勤苡仁米、侗乡米洒、腌菜、糍粑等,全乡盛产的薇菜、蕨菜、晶头等绿色食品。 磻溪乡境内风景迷人,天然旅游景点众多,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景观和民情风情独具一格。有著名的磻溪瀑布群、娃娃洞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区、平岑明潭湖、八仙洞石柱等自然景观,有大广红军碑亭、小广环龙庵、洞脚、谢寨风雨桥等文物名胜,有风情浓郁的高坝“7.20”赶歌节、小广、化敖侗族尝新节、小广采葛节、十月头卯婚嫁节、侗家小年、侗族大戏、小广侗戏等北侗民族文化风情。磻溪溪和化敖溪自上而下形成的白水洞、娃娃洞、窗. |
敏洞乡 |
敏洞乡是1992年“建并撤”后的新建乡,位于剑河县东北部,距县城47公里,全乡总面积173平方公里。东连盘溪乡、南邻南寨乡,西交观么乡,北与三穗县顺洞乡和本县南明镇交界。有剑河至盘溪、剑河至南明公路穿境而过,平均海拔907米,年平均气温16.60C,年降水量1228.3mm,无霜期280天,有清水江和八挂河越境而过,乡境内地形以低中山地貌为主。全乡辖18个行政村,58个自然寨,92个村民小组,3045户13185人,有农村劳动力7843人,其中剩余劳力2046人,是一个由苗、侗两个民族组成的(分别占56.8%和43.2%)少数民族聚居地,全乡拥有耕地面积6865亩(其中:田6039亩,土826亩),人均耕地面积0.54亩,森林覆盖率为66.58%,是一个以林业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全乡粮食作物主要以大米、玉米、薯类作物为主,全乡经济作物主要有板栗、柑桔、金秋梨、油桐、香菇、缬草油;主要企业有青石板工艺厂、细木工板厂、香粉厂。2003年来,全乡农业总产值2292万元,粮食产量453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375元,人均占有粮341公斤,尚有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下的贫困户956户2768人。全乡有卫生院1所、中学一所、中心完小3所、村级完小4所、村级小学11所、教学点2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5%,中学入学率94.64%。全乡通公路的村7个,已实现村村通电,建有卫星接收点29个。全乡有16个村通电话,其中乡政府驻地通有线电话,建有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站、点21个,乡政府建有农经信息网站。全乡社会治安稳定,机构健全,乡境内人工杉幼林、野生中草药材资源丰富,沟洞村有贮量丰富,优质坚硬,耐磨的青石岩有待开发。开发稳定性高,但由于全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信息闭塞,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致使全乡整体经济发展缓慢,需全社会大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