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台江县 >> 方召镇 >> 交汪下村

交汪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交汪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交汪下村简介

  交汪下村位于方召乡政府东部,距乡政府9公里,辖1个自然寨10个村民组,332户1441人。流出人口占62%,苗族人口占100%。全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外出流动党员10名,海拔955.5m,总面积2794亩,其中林地面积2081亩,林种主要以松、杉为主,森林覆盖率66%;耕地面积713亩(其中田606亩、土97亩)。村寨建筑大多傍山而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单一,经济来源主要靠粮食生产、外出务工收入。
  通过交汪下村两委的努力下,搞好环境整治规划,对住房密集拆除一定建筑以留出消防安全通道,保护好村寨周边的风景树。落实制度搞好管理,常言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通过村委会组织,设置村寨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定期对垃圾进行清运,同时加强对村寨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30205 556300 -- 查看 交汪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交汪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交汪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方召村

  方召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以苗族为主,全村人口2506人;是方召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也是方召乡政府驻地,距台江县城12公里;村里建筑屋多以木结构为主,全年气候温润凉爽,是一个难得的避暑之地。现全村道路硬化已全部覆盖,各个自然寨已通公路;方召村有400多亩的金银花集体经济,现正快速之势发展着。   --人口总数:2506人农业人口:2500人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5.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侗族发展口号: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交汪上村

  交汪上村属黔东南州台江县方召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台江县的东南部,距台江县22公里,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全村苗族文化历史悠久,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村里木屋错落有致,是苗家村寨典型代表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总面积6238亩,可耕地面积754亩(田663亩、土91亩),山林面积4837.9亩,村委会下设11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1308多人,311多户,党员35多名,村干部3名,全都是苗族。   近年来,在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会一班人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抓机遇,求跨越,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形成了以养殖业、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的新格局。全村新发展药材200余亩,杨梅经济林86亩,金秋梨78余亩,楠竹林62亩,能繁母猪140余头,20头以上养殖户2户。年劳务输出600余人。   在全民创业活动中,为了解决群众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村上积极开展互助资金协会工作,在县扶贫部门和乡政府的指导下,全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会员82户,缴纳互助资金1242000元,目前已贷款42户,为村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先整修硬化道路7公里,新建垃圾台3个。正修建群众文化小广场,完善了村部部分硬件设施。新修了0.8公里的挂同翁-该满翁通村水泥路,新建消防池一个,高压水塔一座,消防栓3个,铺设自来水管道1.6千米,解决了交汪上村住高处户的人饮问题,使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铺设完成了全村长约500米的排水沟,解决了汛期村道排水不畅的问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每年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和“好家庭”等评选活动,隆重表彰创业先进个人,开展登山、踩芦笙、唱山歌、酒歌、打篮球等活动表演,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村风正、民风淳良好氛围的形成。   由于成绩突出,村上被省里面授予荣膺“和谐贵州建设十佳乡村”称号,连续多年被县、乡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集体”,黔东南日报正刊登中。   

展苕村

  展苕村地处乡府驻地西北方向3公里处,辖2个自然寨6个村民组,181户780人。流出人口占70%,苗族人口占99.8%。全村现有党员22名,其中外出流动党员11名;总面积2923亩,其中林地面积2400亩,林种主要以松、杉为主,森林覆盖率65%;耕地面积523亩(其中田389亩、土134亩)。村寨建筑大多傍山而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单一,经济来源主要靠粮食生产、外出务工收入。   展苕村党支部书记:雷忠选,村委会主任:雷忠龙,村委会副主任:田应州。一村一大:张明英(党支部副书记)   “要致富,先修路”,展苕村虽然距乡政府驻地仅有3公里,但路途坎坷,祖祖辈辈仍然肩挑背驼奔驰在山间小路上。为修好一条家乡通向外界的公路,村两委积极联系乡党委、政府,落实建设资金,果断承担关于修筑公路占用土地的协调问题,修路涉及到占压群众们的田土和山林,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花了近半年时间才将路线设计规划好。在乡党委、政府的多方协调下,于2008年底建成通村公路。如今,农用车,摩托车随时随地进出村寨,加快了村民们的生活节奏,他们修好了一条“致富路”。   展苕村通过努力,2010年获得县级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乡级“沼气建设”一等奖,“计生工作”三等奖。   

巫脚南村

  巫脚南村位于台江县东南部,平均海拔876米,东与交汪上村相邻,南连反排村,西接巫脚交村,村委会位于864县道,台南公路17公里处,村寨四面环山,据向政府驻地4公里,据台江县城17公里。   巫脚南村是台江县方召乡下辖的1个行政村,全村辖地面积为339亩,林地面积4245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6亩。全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786人,147户,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00%。   巫脚南村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电路改选,自来水进户,村级道路硬化、家用电话等已建成使用,目前村级文化书屋、村级活动室已投入使用。巫脚南村是典型的山区以农业为主的村寨,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养殖猪、牛、鸡、鸭为主,目前尚无可观的经济作物,产业结构单一且处于深山冷水区,农业生产较低、效益不高,全村劳务输出的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劳务收入已成巫脚南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村民总经济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占41.2%,劳务输出收入占56.4%,其他收入占2.4%,2009年全村农民收入均为1350元。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在团支部、村调解委、村治保会、村联防队、和民兵应急分队、治安联防队的大力配合下,在带领全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抓好村级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防范、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人口计划生育以及多方面的工作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对巫脚南村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毛村

  黄毛村距台江县城6公里,距方召乡政府6公里,东临台南线、西靠台拱镇展下村,土地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多亩,辖4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385户,1608人。现已实现组组通公路。   --人口总数:1608人农业人口:1562人非农业人口:46人   --行政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黄毛村跨越发展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养薅村

  养薅村距台江县城15公里,距方召乡政府6公里,居雷公山脉3.4公里,辖三个自然寨,208户,892人,其中党员28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耕地面积473亩,山林面积4433亩,海拔914.4米,现已两个自然寨通村级公路。   --人口总数:892人农业人口:89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脱贫致富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泡木村

  泡木村距台江县城15公里,距方召乡政府驻地4公里,东临养薅村,西靠方陇塘村,土地面积为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06.9亩,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68户,总人口为698人,现已实现组组通公路。   --人口总数:698人农业人口:690人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977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科学发展、劳动致富、创先争优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基甲村

  基甲村位于台江县方召乡东南部,地处雷公山余脉,海拔930米,境内地势高陡,谷深岭峭,环境恶劣。全村共有5个自然寨,11个村民小组,520户,2446人,劳动力1142人,总土地面积11150亩,其中耕地面积1285亩,田面积1062亩,人均耕地仅有0.42亩。境内资源匮乏,无集体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低微,村民群众发展及其滞后,人民群众生活仍很贫困。2010年度,全村人均纯收入仅755元,人均占有粮仅190公斤。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正渐趋于完善,水、电、路、电视等已建成使用,但尚有有线广播、电话、村道路硬化等还未建成。全村现有贫困人口1249人,占全村人口60.2%。基甲村属黔东南“两山”地区二类重点村之一。   

反排村

  一、反排村概况   反排村位于台江县东南面,距县城26公里,距G65号高速公路和320国道都是26公里,864县道穿寨而过,东与剑河县接壤,西与巫脚交、巫脚南至巫梭村、北抵交汪村,辖2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447户,1761人,苗族占100%;反排村坐落在雷公山脉,平均海拔1080.4米,常年气温在13℃—20℃,土地面积12.4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4048亩;田面积899亩,土面积38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油菜等。   二、反排村所获荣誉   1、台江县反排村苗族木鼓舞之乡(贵州省文化厅命19990303);   2、反排村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台江县人民政府199012);   3、村级“-”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党支部(0台江县委员会2002元月);   4、反排木鼓舞队参加方召地区二月二运动会文艺汇演纪念(0方召乡委员会方召乡人民政府19920202);   5、“五好”村党支部(0台江县委200203);   6、2002年在浙江仙居举办的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最高奖项——歌王奖;   7、200402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清逸?佳雪杯”CCTV西部民歌大赛金奖;   8、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活动(0台江县委员会200607);   9、“五个好”村党支部(0台江县委员会200607);   10、2007贵州?剑河仰阿莎旅游文化节民歌比赛苗族一等奖(贵州剑河仰阿莎旅游文化节筹委会办公室20071012);   11、在2007年度工作中被评委先进村(方召乡人民政府200712);   12、2011.4.17夺得国家文化部,绵阳市委等十余家单位共同举办的暨第十届“山花奖”金奖(反排村木鼓舞)   13、台江民间芦笙比赛第三名(台江县非遗办201107);   14、贵州苗族“姊妹节”姊妹情深文化演出三等奖(台江县姊妹节组委会);   15、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子村

  李子村位于方召乡的西南面,东与本乡镇的展苕村接壤,西与台江县台拱镇展下村毗邻。辖10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1278人。耕地面积805亩,林地面积2738亩,是台江县最贫困村之一。   --人口总数:1287人农业人口:1280人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1.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巫脚交村

  巫脚交村位于方召乡政府西南面,距乡政府9公里,东接脚南村、西接台拱镇、南接巫梭村、北接李子村,山高水冷,天气凉爽。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共408户1835人,行政区面积有13277亩。耕地面积为1052亩,全都是苗族人。村里有张、万、宋三种姓氏,其中张姓居多,有260户左右,万姓居中,有150户左右,宋姓最少,只有3户。这三种姓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但同姓之间不能通婚。   村里有一所小学校,有200多名学生,教师有8位。学校座落于村子中央的两条小河交汇之处。两条小河交汇于此从从而将全村划分为三块土地,村里的三个自然寨就分别座落于这三块土地之中,现在人口多了,将这三块土地都住满了,远远望去,这三个自然寨已浑然一体,而变成一大块了。巫脚交村盛产朝天辣,由于产出的朝天辣既辣且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村子山高水冷,放养的田鱼味鲜肉美,市场上也是供不应求。   

交汪下村

  交汪下村位于方召乡政府东部,距乡政府9公里,辖1个自然寨10个村民组,332户1441人。流出人口占62%,苗族人口占100%。全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外出流动党员10名,海拔955.5m,总面积2794亩,其中林地面积2081亩,林种主要以松、杉为主,森林覆盖率66%;耕地面积713亩(其中田606亩、土97亩)。村寨建筑大多傍山而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单一,经济来源主要靠粮食生产、外出务工收入。   通过交汪下村两委的努力下,搞好环境整治规划,对住房密集拆除一定建筑以留出消防安全通道,保护好村寨周边的风景树。落实制度搞好管理,常言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通过村委会组织,设置村寨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定期对垃圾进行清运,同时加强对村寨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歹忙村

  歹忙村位于方召乡政府东部,距乡政府3公里,辖1个自然寨8个村民组,260户1101人。流出人口占61%,苗族人口占100%。全村现有党员45名,发展预备党员7名,其中女党员8名,女预备党员2名,外出流动党员15名,海拔914.3m,总面积3327亩,其中林地面积2728亩,林种主要以松、杉为主,森林覆盖率63%;耕地面积599亩(其中田491亩、土108亩)。村寨建筑大多傍山而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单一,经济来源主要靠粮食生产、外出务工收入。   立足于歹忙村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其它配套实施的规划,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发展。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扶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投资,推广搞产品种类,提高亩产产量;大力发展养殖场业,引进优良品种,抓好示范户的发展,带动全村发展养猪、牛、羊、鸡、鸭、鹅、稻田养鱼等等,增加农民收入。   搞好农房规划,歹忙村现有260户1101人,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改善农民生活、消防安全等角度出发,以保留、改造为主体,局部拆除铺助手段进行实施规划,以留出消防通道,保护好村寨周边的风景树。同时加强对村寨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汪一村

  汪一村位于方召乡东南面,东与剑河县接壤,离剑河县城仅有2公里,320国道从村寨脚下穿梭而过。全村136户,608人,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168亩,山林面积85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2亩,是全乡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最少的村,季节性缺粮成为全村最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大部人家靠去剑河县摆摊设点维持生计,全村总体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相当的比重。多年来,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青壮年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升。   十多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地区投入的加大,加上乡党委、政府争取资金的投入,组织村里投工投劳,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整洁的村道路穿村而过,宽敞明亮的小学教室平地而起;人饮工程的简历,清澈干净的泉水不仅流入了老百信的水缸里,还流入了群众们的心田里;村级活动室、村卫生室的修建完善,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方便了村民就医,这一切除了全村人民的努力,还得益于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我汪一村人民一定会再接再厉,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更好。   


交汪下村特产大全




交汪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