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镇旅游资源的特色是集自然生态、民族文化、人文景观资源为一体,有“物种基因库”、“苗岭绿宝盆”等称誉。我镇景区有猫猫河村、水电村排卡村、白岩村、乌东村等。猫猫河村被誉为“全国绿化千佳树”和“贵州省卫生村”,精美的木楼在古木掩映下格外的幽静、清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民族生态旅游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苗族风情“苗家乐”旅游,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我镇所辖小学五个辅导区,19所校(点),其中片区完小5所,村完小3所,初小3所,教学点11个,共开设小学113个教学班级,学生共计3439人。老师225人,学历合格214人,合格率95.11%。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去冬今春以来,农业办切实抓好夏季粮油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农田服务管理工作,促使夏季粮油作物喜获丰收夏收粮油播种面积8430多亩,其中,夏粮面积8380多亩,油菜50亩。今年夏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63多亩,减4%,预计全镇夏粮总产达2336多吨,比上年增加706.6吨,增长48%,油菜4.7吨,比上年增加0.4吨,增长9%,夏粮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推广马玲薯免耕种植。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34100 | 557100 | 0855 | 查看 丹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响楼社区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响楼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大十字社区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大十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教厂坝社区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教厂坝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羊常社区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羊常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南门社区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南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乌东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乌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固鲁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小固鲁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门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东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郎当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郎当村谷歌卫星地图 |
脚雄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脚雄村谷歌卫星地图 |
乌秀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乌秀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党高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党高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陶尧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陶尧村谷歌卫星地图 |
排卡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排卡村谷歌卫星地图 |
虎阳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虎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排翁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排翁村谷歌卫星地图 |
羊排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羊排村谷歌卫星地图 |
教厂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教厂村谷歌卫星地图 |
脚猛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脚猛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岩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白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固鲁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大固鲁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电村 | ·雷山县旅游·雷山县特产·雷山县十大特产·雷山县十景·黔东南 | 0 |
---- |
查看 水电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丹江镇 |
丹江镇旅游资源的特色是集自然生态、民族文化、人文景观资源为一体,有“物种基因库”、“苗岭绿宝盆”等称誉。我镇景区有猫猫河村、水电村排卡村、白岩村、乌东村等。猫猫河村被誉为“全国绿化千佳树”和“贵州省卫生村”,精美的木楼在古木掩映下格外的幽静、清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民族生态旅游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苗族风情“苗家乐”旅游,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我镇所辖小学五个辅导区,19所校(点),其中片区完小5所,村完小3所,初小3所,教学点11个,共开设小学113个教学班级,学生共计3439人。老师225人,学历合格214人,合格率95.11%。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去冬今春以来,农业办切实抓好夏季粮油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农田服务管理工作,促使夏季粮油作物喜获丰收夏收粮油播种面积8430多亩,其中,夏粮面积8380多亩,油菜50亩。今年夏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63多亩,减4%,预计全镇夏粮总产达2336多吨,比上年增加706.6吨,增长48%,油菜4.7吨,比上年增加0.4吨,增长9%,夏粮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推广马玲薯免耕种植。 ". |
西江镇 |
西江镇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东北部,处在东经108°5′---108°22′,北纬26°20′---26°34′之间。镇人民0驻地西江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9公里,海拔833米。全镇国土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 西江镇北邻台江县,西北接凯里市,西面是郎德镇,南面临城关镇,东北面紧靠巍峨的苗岭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西江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绝对最高温35.1℃,绝对最低温-9℃。境内河流长度16.8公里,流域面积65.3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45.7%。最大洪水流量45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为1.84立方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400-1500毫米,无霜期230-250天。西江气候温暖,热量条件较好,适宜农、林、牧业生产。 西江镇于1992年4月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来的黄里乡、白莲乡、大沟乡和西江镇三乡一镇合并而成,辖24个行政村,58个自然寨,222个村民小组及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5759户,总人口24147人,其中农业人口23583人,占总人口的97.66%,非农业人口564人,占总人口的2.34%;男12711人,占总人口的52%,女11436人,占人口总数的47.3%,男女比例接近1:1;全镇共有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21585人,占总人口的89.4%,侗族53人,水族2人,彝族5人,壮族2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 全镇现有初中一所、镇级中心完小一所、片区级中心完小3所、村级中心完小8所。2001年教育“两基”工作通过县级验收。近两年来,县、镇各级0加大了教育投入,共计投入建校资金325万元,新增校舍面积547.32,适龄儿童失学率为0.45%,较往年有所降低,初中生均校舍达到6.08平方米。与此同时,镇党委、0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采取开展扫盲及农技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总体素质。近两年来,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140人,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800余人(次),全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 全镇耕地面积15858.8亩,人均0.66亩,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5%,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73%,财政收入完成62.5万元,比上年增长35.3%,农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35万元。人均占有粮食344公斤,年人均收入. |
永乐镇 |
永乐镇位于雷山县东南部,省道炉榕公路贯穿镇境,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5公里,距州府凯里97公里,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优势的气候条件为永乐镇发展种养殖业,饮食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拥有”永乐饮食一条街的”美称,是省政府确定的“双百小城镇”之一。 永乐镇辖2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6035户,总人口24689人,有苗瑶汉水等民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全镇总面积257平方公里,其中稻田15552亩,林地134948亩,草山草坡及荒草地139366亩,森林覆盖率为66%,全镇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地表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土豆、油桐、柑桔、杨梅、猕猴桃、辣椒、板栗等。永乐镇区为镇域的中心镇,是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镇区现有人口约3500人,其中农业人口2900人,非农业人口600人,住校生1500人。镇区现有建筑物主要沿炉榕公路两侧修建,以砖混结构和木质结构的低层和多层建筑为主。历来缺乏规划指导,建筑布局零乱,立面单调,色彩杂乱,有的建筑物显得突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无法协调,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乏,整个城镇面貌显得较为纷杂、陈旧。 近年来,永乐镇着力于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已有27个村通电、20个村通闭路电视、8个村通电话、13个村通公路、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永乐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山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以建杨梅、辣椒基地、商品牛、羊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为突破口,推动农村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 “服务第一、发展第一”;“你帮我发展、我帮你发财”。永乐两万人民热诚期盼四海宾朋到永乐开发投资助永乐繁荣发展、腾飞!". |
郎德镇 |
郎德镇位于雷山县西北部,海拔735--1447米,平均海拔1091米,东临雷山县西江镇和丹江镇,南接望丰乡,北与凯里市三棵树接壤,炉榕公路穿镇政府驻地下郎德村而过,巴拉河绕东向北而流,镇政府距雷山县城15公里,距州府凯里29公里,交通便利,是雷山县的北大门。全镇总面积73.7平方公里,下辖13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2269户,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9677人,其中:农业人口9499人,占总人口的98.2%,非农业人口178人;苗族人口9650人,占总人口的99.72%,其它民族人口27人(其中汉族9人,侗族13人,水族2人,布衣族3人);耕地面积4910.22亩(其中:田4489.17亩,土421.05亩),人均耕地面积0.517亩,农民人均占有粮343公斤,人均纯收入1408.58元,森林覆盖率达47%,是一个苗族人口聚居的山区农业镇。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235万元,比2002年增长8.5%;农业总产值完成827万元,比2002年增长4%;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324万元,占年计划的121%;粮食总产值达33100吨;财政总收入完成35.1万元,为县下达任务的124.2%,增收7.1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农业四税收入及其他收入完成26.33元,占任务的104.75%,增收1.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增收3.17万元;地税收入完成8.75万元,占任务的875%,增收7.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34%;财政总支出74.69万元,比上年少支1.42万元,减支1.9%。现在全镇共有25个党支部,227名党员;10个村建有村“两委”办公楼,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力强;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2996亩,其中退耕还林1673.38亩;大牲畜存栏1692头,出栏302头;生猪存栏5875头,出栏4827头;山羊存栏1898只,肉类总产量达459吨;沼气工程建成116口,占任务的100%;全镇共有7所完小,一个教学点,两个辅导区,65名教师,43个教学班924名在校生;100%的村通电,12个村通电话,11个村通公路,96%的村安装了闭路电视;镇区旅游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郎德——乌流——南猛——雷公山的旅游网络逐渐形成,2003年末共接待中外游客3.84万人,旅游经济收入101万元,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旅游乡镇。. |
大塘镇 |
大塘乡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南部,总面积为141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44个自然寨,117个村民小组,3330余户,总人口1.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5%。现有耕地1.29万亩、林地1.1万多公顷、草地420多公倾,利于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全乡15个村通公路,17个村通电话,18个村通电,5个村有卫生室。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6020吨,人均产粮398公斤,人均纯收入1447元。乡政府位于贵州东线旅游的黄金地段,距县城约13公里,省道炉榕公路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境内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咱刀、新桥、独南、交腊村分布有铅锌矿、锑矿,品位较高,储藏量丰富,属混合型矿区。 大塘乡的绿色资源非常丰富:有蘑芋400多吨、鲜笋500多吨、猕猴桃100多吨、各种中药材80多吨是个开发投资的好场所。 |
望丰乡 |
望丰乡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治安较好,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县委、县人民政府已把工业建设重点投资在丰塘、公统雷舟公路沿线,目前,长征铁合金厂望丰乡位于雷山县西部,地处东经107′55″ —108′03″,北纬26′19 ″—26′28 ″,北界朗德镇,西接凯里市和丹寨县,南抵大塘乡,东与丹江镇相连。乡驻地望丰堡,有雷(山)舟(溪)公路东通雷山县城,北至凯里舟溪镇,全乡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7%,现辖有17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44万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3.45%,绝大部分是苗族。。 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人均基本农田0.31亩,人均林木面积6.7亩。全乡以一年一度的水稻生产为主要产业,红薯、洋芋等为付产品。经济作物方面,主要是茶叶产品,目前西瓜种植也将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耕地面积11080亩,人均土地0.74公顷。全乡地貌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地势南高北低,森林覆盖率59.60%,年均气温14.6 ℃—15.0℃ ,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无霜期253—265天,土壤质地较好,适宜发展农、林、牧业;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洋芋、红苕等,经济作物有茶叶、水果、油菜、魔芋等;境内有乌江、五星、公统、乌响、乌的等河支流,分布均匀,分别流入清水江和都柳江。 近年来,望丰乡狠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已有11个村通了公路,17个村通了电、水,15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14个村通了电话,建成了公统110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变电站,建成了3118亩优质果品基地和1000亩优质高产茶园;望丰公统西瓜以其皮薄、甘甜、可口享誉县内外。 今后望丰乡的经济发展以“稳粮、扩产、增畜、保果”为主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狠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高产茶叶为重点,抓好优质果品基地的抚育和管理,抓好中草药和山野菜的开发,大力抓好沼气工程、稻鱼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畜牧养殖和其他农业生态工程 望丰乡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治安较好,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县委、县人民政府已把工业建设重点投资在丰塘、公统雷舟公路沿线,目前,长征铁合金厂、凯运铁合金厂已投产开工,新兴工作小区逐渐兴起,望丰经济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
达地水族乡 |
达地水族乡位于雷山县南端,距县城86公里,是雷山县唯一的民族乡,东与榕江县塔石水族瑶族乡和三江乡连界,西与丹寨县的排路乡和雅灰乡毗邻;南抵三都县巫不乡和羊福乡;北接本县的永乐镇,为雷山、榕江、丹寨、三都四县交界处。全乡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58亩,辖10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稀稀拉拉极其分散的135个自然寨居住着2354户9832人。2003年全乡人均纯收入1260元,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314公斤,全乡现有贫困人口2347人。全乡仅有塔石至达地断头公路,沿途有乌达、小乌、达勒部分村民小组,尚有7个村不通公路,5个村不通电话(野蒙、乌空、排老、背略分别接通一部无线电话)。大部分的自然寨不通闭路电视,真可谓全县最边远最偏僻、贫穷落后的唯一的民族乡。全乡有医院一所,医师6人;有学校11所,其中:中学1所,村校7所,教学点3个,现有教职工99人;在校学生1769人,其中:初中470人,小学470人。居住在这里的有苗、水、侗、瑶等民族杂居,有浓厚的民族乡节日,特别是水家“爪年节”闻名于世,具有它独特的民族节趣;与乡政府驻地有3公里的野蒙寨,有黑苗的民族盛装,深受到省内外游客的喜欢,并有民族服饰研究的价值。由于交通通讯信息闭塞,经济社会发展举步难艰。. |
方祥乡 |
方祥乡地处国家级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位于雷山县东部、雷公山南麓,东抵台江县、剑河县、南邻榕江县和本县永乐镇,西接本县大塘乡、丹江镇,北界本县西江镇。全乡总面积144.4平方公里(21.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365亩(田4615亩,土1750亩),林地面积16.8万亩,草地面积2.48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77.3%。全乡辖7个行政村10个自然寨,44个村民组1367户5699人(其中农业人口5544人);人均耕地面积1.16亩,人均田面积0.8亩。4615亩稻田中,中低产田面积3839亩,占总面积的83%。全乡地处高山冷水,年平均气温14.5°C,降雨量1350mm,无霜期258天,气候温凉冷湿,日照偏少,多阴云雨雾,春季升温迟,秋季降温早,对农业生产制约较大,而适宜林木、药材生产。目前,全乡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的低收人口3109人,贫困人口(625元以下)2590人,需异地搬迁人口650人。全乡现有九所学校,其中乡中心完小1所(附设初中),村级完小3所,教学点5个。有在校生908人,其中小学686人,初中222人;中小学教师共58人,其中小学教师43人,初中教师1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