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雷山县 >> 丹江镇 >> 陶尧村

陶尧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陶尧村谷歌卫星地图)


陶尧村简介

  一、陶尧村概况
  丹江镇陶尧村位于东经108005′—108012′,北伟26022′—26024′范围内,雷山县东部一个典型的乡村田园坝子,海拔886米,东界雷公山、西接乌秀、南连高岩、北邻黄里,境内大山重叠,村寨依山环水。距雷山县城6公里。村委办公楼坐落在坝子的中央,全村有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259户10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人。全村95%为苗族,余下部分为汉族和其它民族,辖区面积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03亩,其中田464亩,土139亩,山林7026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茶叶、玉米和果树为主,同时发展猪、牛、羊、鸡等家禽养殖。2004年以来,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自身距离县城较近的优势,狠抓种养殖业,全村已建有优质茶叶基地795亩,杨梅250亩,梨子150亩,柑橘120亩。目前茶树和果树长势良好,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也为茶叶和果品生产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陶尧村民风俗古朴、能歌善舞,各寨子四周绿荫俺映、古树参天,木质吊脚楼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村内古树参天,后山绿树成荫,与村前百亩大坝相衬,构成一幅亮丽的乡村田园景,是现代人群休闲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是值得开发旅游项目的处女地。陶尧村为增加村民收入在已有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种植茶叶、杨梅和梨子等经济作物,围绕“旅游活县”的目标,开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为迎合“十二五”规划打创陶尧村坚实的旅游基础。
  分期组织村民进行村寨整脏治乱工作,包括村组道路硬化、村寨柴火存放等等一系列活动。我们的口号是“以绿荫俺映陶尧,迎四海宾客好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围绕以上思路和工作措施开展工作,并结合实践和市场变化适当调整,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看准了要大胆地干,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
  二、村寨简介
  干尧海拔890米。相传陶尧村由小丹江排尧迁居于此,便以一先祖人名“尤”命名,称“干尧”,意为“尤根”。地处山冲,半坡建村,住地倾斜,块状聚落。坐南向北。房屋为木质结构与石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28户96人,其中劳动力31人。拥有耕地面积52亩,其中田40.04亩,土11.96亩。人均耕地面积0.54亩,其中人均田0.417亩,土0.12亩。坡地种植茶叶、杨梅和樱桃等经济作物。
  干苕海拔835米。村以山名。依山面田,寨前一片田园景观,寨后是苍松荫郁的风景山,兄弟情谊树(水杉)雄伟矗立在其中。坡脚建村,住地较平,块状聚落,坐北向南。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68户262人,其中劳动力101人。拥有耕地面积171亩,其中田131.67亩,土39.33亩。人均耕地面积0.65亩,其中人均田0.50亩,土0.15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杨梅、梨子、樱桃等果树。
  干南则海拔835米。“干南则”,苗语音译。据传该地原林木成片,苗语称为“则”,在下方称为“南”,故名。干南则小溪将寨一分为二,隔河相望,依山面田,地处山冲,坡脚建村,住地稍平,块状聚落。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58户256人,其中劳动力101人。拥有耕地面积134亩,其中田103.18亩,土30.84亩。人均耕地面积0.52亩,其中人均田0.40亩,土0.12亩。坡地种植茶叶、杨梅和梨子等经济作物。
  雄水海拔978米。苗语称“雄水”,因住山坳口树木掩蔽而得名。雷山县城至毛坪、雷山县城至西江公路在此衔接。多为梯田坡地,山坳建村,住地倾斜。坐西向东。块状聚落。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45户208人,其中劳动力96人。拥有耕地面积108亩,其中田83.16亩,土24.84亩。人均耕地面积0.51亩,其中人均田0.4亩,土0.11亩。坡地种植茶叶、梨子等。
  碗厂又称干也寨,海拔845米。因生产土陶而称碗厂。陶尧村生产的产品按照原生态造型精巧,釉水晶莹,瓷雕生动、别致。至今世代都将此技艺继承下来,产品销售周边地区和全省各地。住地较平,依山面田,坐南向北,块状聚落,雷山县城至西江公路经此。房屋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杨、吴、张三姓居住,苗、汉杂居。26户120人,其中劳动力65人。拥有耕地面积45亩,其中田34.65亩,土10.35亩。人均耕地面积0.37亩,其中人均田0.28亩,土0.10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果树等。
  果梅海拔925米。通公路。“果梅”为苗语译音。相传,有一对夫妇迁徙于此,见有两块巨石叠在一起。他俩没有后代,以双石为伴。为纪念这对夫妇始建此村,故名。“果”即山石,“梅”意为母亲。地处山冲,半坡建村,住地倾斜,块状聚落。坐北向南。房屋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李、潘姓居住。32户142人,其中劳动力59人。拥有耕地面积93亩,其中田71.61亩,土21.39亩。人均耕地面积0.65亩,其中人均田0.50亩,土0.15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果树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34100 557100 -- 查看 陶尧村谷歌卫星地图

陶尧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陶尧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响楼社区

  丹江镇响楼社区居委会位于丹江河西面,社区瞎4个小区,面积1.5平方公里,区内有住宅155栋,居民643户202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120人,男63人,女57人,房租94户180人,行政机构7个,企事业单位3个,农贸市场1个,社区支部共有党员5人,其中男2人,女3人,大专文化以上3人,中专(高中)文化2人,初中及以下文化0人,35岁以下2人,36-59岁2人,60岁以上1人。   响楼社区居委会成员共有3名,由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组成。党支部成员共有1名,由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组成。   

大十字社区

  丹江镇大十字社区居委会位于丹江河东面,社区辖9个小区,面积1.6平方公里,区内有住宅182栋,居民1771户4226人,房租户434户1068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82人,残疾人46人。社区支部共有党员6人,其中男1人,女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0人,35岁以下5人,36-59岁1人,60岁以上0人。预备党员3人,其中男2人,女1人。辖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23个,集贸市场1个,贸易个体门面271户。   

教厂坝社区

  丹江镇教厂坝社区居委会位于丹江河东面,社区辖6各小区,面积1.3平方公里,区内有居民楼319栋,居民920户2780人,租住户133户324人,行政机构26个,企事业单位11个。社区支部共有党员17人,其中男10人,女7人,教厂坝居委会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社区协管员6人。支部设支部书记1人。  

羊常社区

  羊常社区基本情况   羊常社区位于城区的东面,从雷山大桥过到县老医院后的二桥的玉鑫宾馆,   沿朝阳路接雷公山大道往县医院前的金鼎龙酒楼止,往羊常坝红屯堡靠丹江河东面的地带。面积约一平   方公里,分五个小区。社区内有住宅309栋均未21世纪时修建。居民为757户,2480人。房租户118户,外   来租房达338人以上。县行政机构8个,企、事业单位11个,农贸市场1个。   社区支部有党员9个,其中男有6人,女有3人。大专文化以上有5人,中专高中以上有4人。24----50岁有9人,   其中预备党员一人。   

南门社区

  丹江镇南门社区居委会位于丹江河南面,面积0.25平方公里。社区辖6个小区,区内有住宅281栋,居民851户2720人,房租户136户436人,行政机构9个,企事业单位17个。办公场所位于雷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二楼,面积为80平方米,有办公室三个:即党支部一个,社区便民服务一个,平安建设、综治维稳信访、人口计生和文化教育、红十字和残疾人协会一个。   

乌东村

  丹江镇乌东村位于雷山县城东部,距离县城20公里,距离雷公山旅游公路1.5公里,坐落在雷公山山腰,海拔1300米。全村总面积26252亩,辖4个村民小组,107户,477人。世居均为苗族,全村有党员20名。   自2006年乌东村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以来,乌东村“两委”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以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为抓手,2009年乌东村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乌东村党支部以“建设美好乌东,争创科学发展示范村”为主题,通过“两推动、四做强”(素质推动、示范推动;做强茶叶产业、做强蔬菜产业、做强畜牧产业、做强旅游产业)为载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群众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的致富路子。2011年7月乌东村荣获“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小固鲁村

  丹江镇小固鲁村位于雷山县城以北,距县城1.5公里。村辖6个村民小组,面积1.7平方公里,区内有房屋96栋,村民110户428人,其中男257人,女171人,社区支部共有党员16人,预备党员2人,其中男14人,女4人,   小固鲁村委会成员共有5名,由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组成。党支部成员共有5名,由党支部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组成。   

东门村

  东门村位于雷山县城大十字以东,与党高村,杨排村接壤,东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其中2个为自然村寨(红屯堡、羊常堡)。共有402户1617人。耕地面积86亩(田55亩、土31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05亩。2010年人均收入1900元。   

郎当村

  郎当村是一个苗族居住村,座落在雷山县丹江镇城郊西北部,距城区4公里。东郊果门寨,南郊小郎当和城区,西接小固鲁村,北接南屏村。全村5个自然寨,7个小组,人口总计1012人。农业人口占965人,非农业人口占47人。全村山林、田地共计2741.524亩。   地理位置从郎当河口至郎当新寨5个自然寨相连成S形,房屋构建清一色木质材料、双层瓦房组成结构。大部分自然寨都居住在半山腰间。全村有李、汤、杨、金、余五个姓氏(唐、王二姓本是李氏姓也)。   九十年代开始,经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和上级领导的关怀,全村各个自然寨相连的乡村公路基本开通,部分寨内以前的普通人行道现已变成硬化路。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有较大改善。郎当村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是旅游的好地方。   

脚雄村

  脚雄村位于雷山丹江镇西北部,东邻响楼、西门两村,南接掌排村,西近望丰乡,北抵猫猫河村,面积5.47平方公里。是离雷山县城最近的丹江镇所辖行政村之一。   脚雄村由大脚雄、小脚雄、者雄三个自然寨组成,现辖7个村民小组和1个组管委(者雄组管委),全村现有346户,1425人。脚雄村民族组成绝大部分苗族,极少部分为汉族,侗族等。   脚雄村现有耕地面积883.037亩。其中,田763.619亩;土106.42亩。2008年,脚雄村被上级确定为“茶叶专业村”。自2008年起至今四年时间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村两委班子组织全村群众拿田、土等耕地种植茶叶。截止今年六月份,脚雄村茶叶建园面积共1200余亩,茶叶现已成为我们脚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为了更好地建设脚雄,实现脚雄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脚雄村两委班子根据脚雄村实际,着眼于脚雄发展大局,提出了在2011年内完成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012年到2013年内与外商合作,创办茶叶加工厂,以此解决村民群众的茶青收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并以此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实全面发展的起点。目前,我们正朝着这一发展目标前进。   脚雄村两委班子办公楼位于大脚雄自然寨内,交通便利,村两委班子负责人均在两委办公楼日常办公。  

乌秀村

  乌秀村位于雷山县丹江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陶尧村,南靠羊排村,西接小郎当村,北毗响楼村。耕地面积487亩,其中:田面积403亩、土面积84亩,林地面积505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25户,1102人,党员15名,居住民族均为苗族,主要姓氏有李、杨、金、任等姓,贫困发生率36.4%、2013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4819元、村级组织无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113户,人口40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3户,97人、低保扶贫户67户,265人、五保户、低保户23户,40人。2005年全村引进杨梅种植项目和2013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猕猴桃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传统产业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和养殖猪、牛、鸡为主。产业化主要以种植杨梅、猕猴桃、茶叶、核桃为主,其种植杨梅200余亩、猕猴桃200余亩、茶叶127亩、核桃50余亩。  

党高村

  党高村位于雷山县城南侧,距城中心2千米,这里村容整洁,乡风文明,风景秀丽,是融小河流水,田园风光,秀山绿树,民风民俗为一体的小村庄。   2009年以来,在雷山县委县政府,丹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党高村两委会紧紧抓住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政策的大好时机,组织全村群众投工投劳,整理硬化了400米通组   村公路,3900米步道,除第6小组外基本达到户户通水泥路,村容寨貌焕然一新,正在以创建省级文明村寨为目标,努力进取。   党高村交通便利,雷山环城公路从这里经过,也是雷山至雷公山森林公园,响水岩风景区,雷山至西江千户苗寨的主要道路。这里有广袤的山林,成片的梯田,较丰富的水资源,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已被列为雷山县生态旅游村寨之一。   党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着力改善民生的同时,正在以建设旅游村寨不断尝试。   

陶尧村

  一、陶尧村概况   丹江镇陶尧村位于东经108005′—108012′,北伟26022′—26024′范围内,雷山县东部一个典型的乡村田园坝子,海拔886米,东界雷公山、西接乌秀、南连高岩、北邻黄里,境内大山重叠,村寨依山环水。距雷山县城6公里。村委办公楼坐落在坝子的中央,全村有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259户10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人。全村95%为苗族,余下部分为汉族和其它民族,辖区面积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03亩,其中田464亩,土139亩,山林7026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茶叶、玉米和果树为主,同时发展猪、牛、羊、鸡等家禽养殖。2004年以来,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自身距离县城较近的优势,狠抓种养殖业,全村已建有优质茶叶基地795亩,杨梅250亩,梨子150亩,柑橘120亩。目前茶树和果树长势良好,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也为茶叶和果品生产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陶尧村民风俗古朴、能歌善舞,各寨子四周绿荫俺映、古树参天,木质吊脚楼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村内古树参天,后山绿树成荫,与村前百亩大坝相衬,构成一幅亮丽的乡村田园景,是现代人群休闲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是值得开发旅游项目的处女地。陶尧村为增加村民收入在已有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种植茶叶、杨梅和梨子等经济作物,围绕“旅游活县”的目标,开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为迎合“十二五”规划打创陶尧村坚实的旅游基础。   分期组织村民进行村寨整脏治乱工作,包括村组道路硬化、村寨柴火存放等等一系列活动。我们的口号是“以绿荫俺映陶尧,迎四海宾客好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围绕以上思路和工作措施开展工作,并结合实践和市场变化适当调整,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看准了要大胆地干,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   二、村寨简介   干尧海拔890米。相传陶尧村由小丹江排尧迁居于此,便以一先祖人名“尤”命名,称“干尧”,意为“尤根”。地处山冲,半坡建村,住地倾斜,块状聚落。坐南向北。房屋为木质结构与石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28户96人,其中劳动力31人。拥有耕地面积52亩,其中田40.04亩,土11.96亩。人均耕地面积0.54亩,其中人均田0.417亩,土0.12亩。坡地种植茶叶、杨梅和樱桃等经济作物。   干苕海拔835米。村以山名。依山面田,寨前一片田园景观,寨后是苍松荫郁的风景山,兄弟情谊树(水杉)雄伟矗立在其中。坡脚建村,住地较平,块状聚落,坐北向南。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68户262人,其中劳动力101人。拥有耕地面积171亩,其中田131.67亩,土39.33亩。人均耕地面积0.65亩,其中人均田0.50亩,土0.15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杨梅、梨子、樱桃等果树。   干南则海拔835米。“干南则”,苗语音译。据传该地原林木成片,苗语称为“则”,在下方称为“南”,故名。干南则小溪将寨一分为二,隔河相望,依山面田,地处山冲,坡脚建村,住地稍平,块状聚落。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58户256人,其中劳动力101人。拥有耕地面积134亩,其中田103.18亩,土30.84亩。人均耕地面积0.52亩,其中人均田0.40亩,土0.12亩。坡地种植茶叶、杨梅和梨子等经济作物。   雄水海拔978米。苗语称“雄水”,因住山坳口树木掩蔽而得名。雷山县城至毛坪、雷山县城至西江公路在此衔接。多为梯田坡地,山坳建村,住地倾斜。坐西向东。块状聚落。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45户208人,其中劳动力96人。拥有耕地面积108亩,其中田83.16亩,土24.84亩。人均耕地面积0.51亩,其中人均田0.4亩,土0.11亩。坡地种植茶叶、梨子等。   碗厂又称干也寨,海拔845米。因生产土陶而称碗厂。陶尧村生产的产品按照原生态造型精巧,釉水晶莹,瓷雕生动、别致。至今世代都将此技艺继承下来,产品销售周边地区和全省各地。住地较平,依山面田,坐南向北,块状聚落,雷山县城至西江公路经此。房屋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杨、吴、张三姓居住,苗、汉杂居。26户120人,其中劳动力65人。拥有耕地面积45亩,其中田34.65亩,土10.35亩。人均耕地面积0.37亩,其中人均田0.28亩,土0.10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果树等。   果梅海拔925米。通公路。“果梅”为苗语译音。相传,有一对夫妇迁徙于此,见有两块巨石叠在一起。他俩没有后代,以双石为伴。为纪念这对夫妇始建此村,故名。“果”即山石,“梅”意为母亲。地处山冲,半坡建村,住地倾斜,块状聚落。坐北向南。房屋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李、潘姓居住。32户142人,其中劳动力59人。拥有耕地面积93亩,其中田71.61亩,土21.39亩。人均耕地面积0.65亩,其中人均田0.50亩,土0.15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果树等。   

排卡村

  丹江镇排卡村位于雷山县城东部,距离县城7公里,东与羊苟村隔河相望,南靠雷公山旅游公路,西接陶尧村,北与干皎村接壤,依山傍水,风景独特。全村一个自然寨,八个村民小组,一百四十五户人家,六百八十九人,耕地面积四百八十余亩。全村正式党员共十七名,预备党员一名,支部委员会由支书李明才委员李光举和-荣三人组成。在政府的帮助村委的领导和带动下,排卡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了通村公路,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难题,全村面貌日新月异,正准备着力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排卡村经济。   

虎阳村

  虎阳村位于陶尧村,干皎村交界区。全村共5个小组,共191户,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都是苗族,总人口为743人,男为394人、女为349人,农业人口734人,非农业人口为9人。全村的耕地面积为87亩,山林地52亩。村级公路理数6.5公里,通组公路理数3.5公里。近年来,虎阳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虎阳村百姓的不断努力下,充分发挥村两委引领作用、组管委的协调作用、党员的带富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达到了项目落地实施、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意识、培育致富产业、激发群众建设热情的目的。村内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有民族刺绣。   随着发展的带动和政府扶贫项目的引领,部分群众从事以精品水果、茶叶、特色养殖、农家乐等特色产业为主,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虎阳村民风淳朴,大部分群众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在发展粮食主要种植业的同时,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扶贫项目的带动下,部分群众从事了蔬菜种植和中小型家庭农场养殖、家禽养殖等产业,目前有蔬菜种植300亩、茶叶种植350余亩、精品水果(梨子、杨梅、柑橘)种植190余亩。全村产业发展预计经济收入120多万元。  

排翁村

  排翁村位于县城东面,排翁村是丹江镇的一个行政村,距离雷山县城4公里,海拔923米,辖6个村民组,共有176户,687人。辖排翁、乌坝、排开、南翁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有189户,770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现有耕地面积627亩,林地面积6500亩;其中,田407亩,土220亩。有小学1所,但未开班,村委办公楼1栋,面积80平方米,有卫生室1所,建筑面积60平方米,有1个图书室,图书1000册。排翁村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山坡上,交通不便,部分小寨未通车,不利用生产农作物和发展种养植业,与其村相比,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占总收入的60%-80%。   传统产业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和养殖猪、牛、鸡为主。全村的第一产业是发展茶叶,现有茶地1000多亩,共有40余户种植。由于技术和自然条件制约产量不大,加上茶叶价格波动较大,又没茶叶加工点,村民种茶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除了种植茶叶外,部分村民也从事养植业,养植业主要是养鸡、鸭。种植业还有梨子、葡萄、杨梅等,但都难以成规模,目前养鸡户有仅2户。种植杨梅40余亩,种植梨子45余亩。  

羊排村

  羊排村位于雷山县丹江镇东南部,距丹江镇约2公里,平均海拔873米。东临白岩村,南接党高村,西南连水电村,西连乌开村,北连雷山县县城,羊排村是丹江镇重点建设的行政村之一。种植面积共有520亩,2014年全村共有养猪户1户76头;危房改造20户;茶叶种植面积有156.8亩,修建垃圾池等扶持项目。围绕“同步小康”目标,羊排村村两委以加大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大羊排村种植、养殖发展规模,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力争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   羊排村村属于二类贫困村。近年来,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当前发展战略和羊排村新农村建设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构思,及羊排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茶叶、葡萄为主的种植产业,并不断加大规模带动羊排村的经济发展。根据羊排村“农户发展养殖意向表”,农户对养殖黑毛猪、鸡、稻田养鱼需求比较大,因此通过2013年的项目实施,2014年黑毛猪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  

教厂村

  教厂村位于县城北面山谷中,距县城有7.5公里,距炉榕公路4公里,驻地海拔860米以上,全村总面积13736亩,辖21个村民组,四个自然寨,总共327户1460人.目前全村有党员20名.   目前教厂村通电,通水,通电话,但通路问题却一直是个大难题.教厂村是雷山县贫困村之一,也是县里帮扶对象。自2006年以来,先后建有学校、村委办公楼、芦笙场、人饮和消防系统等,村里面部分实现硬化路。教厂村目前有茶园600余亩,果园700余亩,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目前产生经济效益还不明显。   

脚猛村

  脚猛村位于县城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海拔925米。原为固鲁公社脚猛大队。1984年8月社改乡为固鲁乡脚猛村民委员会,1992年3月撤区并乡建镇后改为丹江镇辖。为1个自然寨,辖11个村民组。脚猛村共有232户,974人;国土面积7845亩,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356.5亩,其中田444.46亩,土1205.5亩,主要出产葡萄、水稻、杨梅、茶叶等。的第一产业是发展葡萄,现有规模是1100亩,共有172户种植,于2009年荣获贵州省果品质量监督机构“优秀果品”称号,并在2013年参加全省葡萄品质评比中,获得“贵阳园艺协会金奖”。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扶贫项目的带动下,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良好的地势条件,开始种植葡萄、梨子、茶叶等作物,并得到快速的发展,提高经济的增长。目前脚猛村种植葡萄1100亩、梨子73.2亩、杨梅67.1亩、柑橘10.2亩、茶叶61.78亩。在发展种植的同时,还开始养殖业的发展,已有两家养猪厂,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现有生猪150多头,年收入350万,两家温室养鸡场厂,经济收入200万。  

白岩村

  白岩村位于雷山县东南部,村委会驻寨中,西北距县域8.5公里。东与保护区,南与大塘镇高岩村,西与排卡村,北与乌东村旅游路,耕地面积475亩,林地面积5874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46户,657人,其中劳动力361人,少数民族户数146户。村级公路理数8.5公里,通组公路理数4.5公里。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苗族户数146户。近年来,白岩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白岩村百姓的不断努力下,充分发挥村两委引领作用、组管委的协调作用、党员的带富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达到了项目落地实施、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意识、培育致富产业、激发群众建设热情的目的。村内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有民族刺绣,目前仍然保持有传统的民间蜡染和刺绣工艺技术。   白岩村民风淳朴,大部分群众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在发展粮食主要种植业的同时,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扶贫项目的带动下,部分群众从事了大棚蔬菜种植和中小型家庭农场养殖、家禽养殖、农家乐等产业,目前有5个蔬菜示范大棚、4户黑毛猪养殖农场、茶叶种植450余亩、魔芋示范种植54亩、梨子种植60余亩、农家乐5家。  

大固鲁村

  大固鲁村位于县城北郊,距县城2.5公里,国土面积10189亩,其中跟耕地面积677亩,山林面积8812亩,村寨居住建设面积700亩。村由三个自然寨组成,共有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65户,总人口1152人,均为苗族。   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主要树种为松树、杉树等。水利沟渠灌溉有两条,一条是排先坡沟渠,长约2.5公里,灌溉面积96亩,另一条是准啦坡沟渠,长约4.3公里,灌溉面积96亩。人饮建设水池共有六个,其中固鲁大寨有三个蓄水池,杉木冲寨两个蓄水池,桃子寨有一个蓄水池,与消防设施共有。   传统产业主要以水稻为主,其次玉米、洋芋、红薯、蔬菜等,水田面积370亩,旱田面积307亩。产业化现状:主要是种植业,以葡萄、杨梅、梨子为主,种植面积约为810亩;养殖业,猪530头、鸡560只、鹅300只,稻田养鱼面积200亩,都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水电村

  水电村位于雷山县东南部,距县城2公里,东临党高村,南临大塘镇掌坳村,西临排翁,北临乌开村、长丰村,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海拔相对高差800米左右。境内平均海拔960米。全村山地面积9700亩,耕地面积1380亩。水电村有9个村民小组,共455户,1986人,党员45人,贫困人口390户1700人,一般贫困户134户780人,低保户135户425人,五保2户2人,民政兜底人员6户18人,精准扶贫户113户475人,2013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819元,苗族户数455户,人口占100%,属二类贫困村。   目前全村劳动能力和1266人,劳动力人员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近年来,随着发展的带动和政府扶贫项目的引领,部分群众从事民间芦笙制作15户,刺绣8户,黑毛猪繁殖场2户,特种养殖(斗鸡、孔雀)1户,特色水产养殖(泥鳅20亩)1户。水电村民风淳朴,全村总面积中,山地面积9700亩,耕地面积1380亩,因山高坡度大,大部分群众以外出务工为主,在发展粮食主要种植业的同时,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扶贫项目的带动下,部分群众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家乐,手工艺,家畜家禽养殖,建筑承包等。  


陶尧村特产大全




陶尧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