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堆村基本概况
一、 基本情况
西青堆村是历史文化重地,史料记载,魏蛮王进京朝拜,半路病故,埋在了村里土地上,这片土地故名“皇葬地”,埋起的坟堆上长满了青草,每天清晨草堆里就有一股雾气袅袅升起,当时闻名全国,惊动了当朝皇帝,“青堆烟草”故而闻名,现在是清徐县八大景点之一,“西青堆”村名也由此而来。
西青堆村隶属清徐县柳杜乡,位于清徐县城南五公里处,东邻汾河,西傍清文路,距县城38公里,村西公路直通交城县城,与新建太中银铁路火车站,站台相邻,东面村公路与柳孔路接攘,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西青堆全村人口1670余人,共644户,土地面积4000余亩,其中村庄占地面积600余亩,工业占地面积100余亩,农业占地面积3000亩,经济林面积300余亩。
二、发展规划
1、节水灌溉工程
为了改变“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达到水资源能尽其得到合理利用,计划投资 万元,对我村进村道南1000米左右的渠道进行防渗处理。
2、城镇化建设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向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采用拆旧盖新的方式,在村委会对面分两期由村民集资建设住宅楼,第一期将建设8000平米安置72户居民;第二期建设10000平米,安置80户居民。
3、气化工程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也随着改变,为了改变传统的取暖、做饭方式,计划引进天然气工程。
4、排退水工程
我村地势较低,雨季到来后,村内到处是积水地段,影响了村民的出行,计划投资66万元,对村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排退水工程的改造。
5、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改善人居环境,使村民生活舒适,计划在村内投资25万元,建设一座占地3000平米的街心公园。
与供电部门联系,将村内大街小巷安装照明路灯,方便村民的出行。
6、安全饮水工程
由于我村无吃水井,生产生活用水受影响较大,需改善饮水环境。我们将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在村内建吃水井一眼,并将配套输水管道。
7、关爱老人
我国已经入老龄化社会,村内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为使老人能安享晚年,计划在村中投资200万元建一占地1500平米可供养100名左右的养老院,并完善生活设施,配备健康医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121201 | 030000 | -- | 查看 西青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南社村 |
地理位置:柳杜乡南端,与文水县相接 人 口:1300人 户 数:436户 耕 地:2000亩 村庄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 在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我村选出了新一届两委班子,两委成员8人,村民代表36人,有党员36人。两委各司其责,严格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按照上级领导的指挥开展工作,确保村内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全村主要发展农业生产,其中以种植梨树、玉米、西葫芦为主,其中有梨树3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5%;西葫芦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0%。全村有8户养殖专业户,共养鸡30000只。 近些年,两委团结一致,带领村民寻找致富出路,鼓励村民自己创业,外出务工等,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有15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1.5%。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9308元,占全乡人均收入的81.6%。 2012年,全村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稳步进行,新修500米退水渠;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取得良好成绩。2013年,我村两委计划开展1500亩春浇工作;在村委会院内建居民楼,预计解决36户居民住房问题;将村北河滩渔场填平盖温室大棚;在我村范围内修5公里的防渗渠,范围内须卸的树木指标已审批;再次完善村内排退水系统,希望能通过共同努力,科学规划新农村,真正服务百姓。 |
常丰村 |
柳杜乡常丰村位于太原盆地南端,境内平川沃土,地肥水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水、光、热组合的独特小气候特征,形成了蔬果种植的最佳环境。同时,常丰村种植梨树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广大,容易形成规模种植,成为全乡最大最稳定的梨果供应区。 常丰村行政面积为0.3575平方公里,有568户,人口2008人,其中农户约1950余人,耕地2940亩,其中80%种植梨树,主导产业是梨树种植,梨果销售,从事该产业人数达到80%之多,2008年以前村民产品多自产自销,果农收益微薄,成立合作社以来,产品多销往外地市场,或用于反季销售,利润较之前大大增加 |
成子村 |
成 子 村 简 介 柳杜乡成子村位于清徐县城南12公里处,东靠清文公路,南邻文水,西接交城,全村共有468户,1320人,其中男劳动力445人,女劳动力440人,耕地面积3200亩,地理位置优越,灌溉条件良好,主要经济作物是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红香梨、大秋作物、高粱、玉米等,由于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我村的温室大棚发展迅速,同时结合市场的需求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给全村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村又引进了红香梨树,现有红香梨树700亩,现有温室大棚1000亩,使我村优质蔬菜生产达到规模化经营。 近年来,成子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依托传统产业,结合本村实际,合理规划,以点带面,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设施蔬菜,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解决资金、技术、土地问题。到目前为止,全村已发展温室1500亩,大棚500余亩,主要以西红柿、生菜、油菜、茼蒿等品种为主,年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成为了成子村的主导产业。为了减少蔬菜销售环节,降低市场菜价,提高菜农收入,村两委会补助村民一万元集中购买蔬菜直销车28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与太原市九洲菜市场签订种植购销合同,成为九洲菜市场的种植基地,所产蔬菜全部包销,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解决了菜农的后顾之忧,提高了村民种植温室蔬菜的积极性,促进了全村蔬菜产业的全面发展。 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成子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设施蔬菜产业园区也真正成为了让村民增产增收,安排就业人员致富的蔬菜园区。目前,成子村正在以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产业无害化,经营集约化的新农村“一村一品”模式健康发展。 |
乔武村 |
乔武村位于柳杜乡东北部,东面紧邻汾河,西面紧靠柳孔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现有人口总数1357人,农户448户,其中有党员40人,村民代表20人,村两委成员5人。全村耕地面积2423亩,主要种植玉米、高梁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以梨、芦笋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羊为主。乔武村现有便利店4家,棉花加工作坊2家。另外有的村民购车搞运输,有的经商,有的承包工程,有的办工厂,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经济收入。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在村两委的努力和村民的配合下,乔武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泥泞的水泥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广平坦的大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城乡清洁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乔武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新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推行,使村民的生活更有了保障。为了更好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村两委正积极探索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来促进人民增收。 |
南青堆村 |
清徐县柳杜乡南青堆村位于太原盆地南端,西临柳孔路,东靠汾河沿线,境内平川沃土,地肥水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光、热组合的独特小气候特征,形成了蔬菜种植的最佳环境。同时,南青堆村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尤其是西红柿等大路蔬菜,且种植面积广大,容易形成规模种植。 南青堆村行政面积为2825.4亩,有300余户,人口840人,其中耕地1683.5亩,有7眼水井,2011年冬起,南青堆村开始发展设施蔬菜,走精细蔬菜路线,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温室7栋,大棚150栋,占地200余亩,年产生效益420万,受益农户70户。 南青堆村主导产业是设施蔬菜,自从2012年青青堆合作社成立以来,南青堆村的蔬菜销售发展迅速,现从事该产业人数达到75%之多,从事一系列设施蔬菜生产销售行业,从育苗到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新增产值280万,村内蔬菜从自己推销到别人求购,并且价格合理,保证了村民的利益。 |
西青堆村 |
西青堆村基本概况 一、 基本情况 西青堆村是历史文化重地,史料记载,魏蛮王进京朝拜,半路病故,埋在了村里土地上,这片土地故名“皇葬地”,埋起的坟堆上长满了青草,每天清晨草堆里就有一股雾气袅袅升起,当时闻名全国,惊动了当朝皇帝,“青堆烟草”故而闻名,现在是清徐县八大景点之一,“西青堆”村名也由此而来。 西青堆村隶属清徐县柳杜乡,位于清徐县城南五公里处,东邻汾河,西傍清文路,距县城38公里,村西公路直通交城县城,与新建太中银铁路火车站,站台相邻,东面村公路与柳孔路接攘,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西青堆全村人口1670余人,共644户,土地面积4000余亩,其中村庄占地面积600余亩,工业占地面积100余亩,农业占地面积3000亩,经济林面积300余亩。 二、发展规划 1、节水灌溉工程 为了改变“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达到水资源能尽其得到合理利用,计划投资 万元,对我村进村道南1000米左右的渠道进行防渗处理。 2、城镇化建设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向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采用拆旧盖新的方式,在村委会对面分两期由村民集资建设住宅楼,第一期将建设8000平米安置72户居民;第二期建设10000平米,安置80户居民。 3、气化工程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也随着改变,为了改变传统的取暖、做饭方式,计划引进天然气工程。 4、排退水工程 我村地势较低,雨季到来后,村内到处是积水地段,影响了村民的出行,计划投资66万元,对村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排退水工程的改造。 5、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改善人居环境,使村民生活舒适,计划在村内投资25万元,建设一座占地3000平米的街心公园。 与供电部门联系,将村内大街小巷安装照明路灯,方便村民的出行。 6、安全饮水工程 由于我村无吃水井,生产生活用水受影响较大,需改善饮水环境。我们将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在村内建吃水井一眼,并将配套输水管道。 7、关爱老人 我国已经入老龄化社会,村内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为使老人能安享晚年,计划在村中投资200万元建一占地1500平米可供养100名左右的养老院,并完善生活设施,配备健康医生。 |
东青堆村 |
东青堆村简介 地理位置:柳杜乡北端,与清源镇相接 人 口:1937人 户 数:709户 耕 地:3520亩 村庄占地面积:28400平方米 在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我村选出了新一届两委班子,两委各司其责,严格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按照上级领导的指挥开展工作,确保村内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全村主要发展农业生产,以种植梨树和玉米为主,其中有梨树12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4%。 近些年,两委团结一致,带领村民寻找致富出路,鼓励村民自己创业,外出务工等,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有3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从事运输业10余户,总产值达4500万元,户均纯收入约为12000元;有小商贩20余户,总产值达1000万元,户均纯收入约为50000元。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9280元,占全乡人均收入的81.4%。 2012年全村社会民生、经济建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整体和谐稳定。2013年计划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善各项建设:投资70万元,修村内600米退水渠;争取上级资金和村民筹资200余万元,重建学校;投资10万元,硬化村委会院内;投资20万元,重建村内垃圾场;投资18万元新打吃水机井;投资30万元,创建清洁工程星级村庄,希望通过两委的协作,与村民一起创建更加美好靓丽的村庄。 |
西宁安村 |
柳杜乡西宁安村位于清徐县柳杜乡中部,东起清文路,西接柳杜村,南靠柳小路,北临新堡村。全村共有1个村民小组,人口66户,纯农户47户,(其中农兼业户14户、非农兼业4户、非农1户),185人,劳动力128人(其中家庭经营96、外出务工32人),全村农田面积496亩,耕地面积393亩,其他103亩。粮食作物面积293亩,葡果面积100亩。设党支部1个,支部成员3人,设村委会1个,班子成员3人,1人实现交叉任职。全村共有党员6人(女1名),村民代表5人(女1人)。 近年来,我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立足农业,开展技术培训,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截止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84元,其中粮食作物亩均610元,葡果(正常挂果)亩均3000元(普通3-4口之家人均纯收入7000-8000元;经营小卖部年均纯收入2000-3000元)。一是推广新品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大力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扩大优质作物种植面积,实行套种连作,全村496亩良田全部种植优质作物。二是抓农业科技推广,提高社会化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优良的品种和优良的种植方法,而优良的种植方式就是机械化作业。全村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机耕机整机收率均达到95%。三是抓技术培训,发展“打工经济”。积极鼓励村里的年青人外出学技术、学特长,拓宽就业渠道。为使村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就业技能,村党支部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村民培训实用技术。充分利用和乡政府所在地距离较近的优势,鼓励村民入厂进矿。为确保村民能顺利打工,主动为处理各种家长里短的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全村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2余人,每年打工经济收入不菲。四是开展“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带领全村党员,按市、县、乡三级联创要求,重点抓好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制度建设、保障建设。先后投资专门经费建设了村办公场活动场所;在全体党员中开展责任明白卡活动,认真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帮扶活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办事。同时,村两委通过开源节流,增加集体收入,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几年来,西宁安“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村民,坚持党的领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产,进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得到上级肯定和群众拥护,多次收到县、乡表彰。面对现实,勤劳智慧的西宁安人毫不满足于现状,一如既往地走“经济强村、科技兴村、文化活村”的强村富民之路,为开创西宁安村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
拔奎村 |
一、村基本概况: 柳杜乡拔奎村位于县城南端,西面紧邻文水,东靠清文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村现有农户1020户,人口3021人,主要以种植葡萄、梨树为主。耕地面积5386亩,其中葡萄3135亩,梨树1230亩。近年来,拔奎村抢抓机遇,积极发展自身经济,走上了一条以葡果种殖为主导产业的路子,并成立了葡果专业合作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村两委组织机构 党支部成员 支部书记:段宝忠 副书记:张德宝 委 员:潘习恩 村委会成员 村 主 任:连 旭 副主任:郁银扣 委 员:董爱萍 三、两委班子公开承诺 两委班子郑重承诺在2013年做到以下四条,请广大村民群众监督。 第一、队伍素质有提高。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氛围,培养、引领党员干部自觉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带头人,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拔奎村整体形象;重点抓好民主与法制建设,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化解各种矛盾,营造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确保村安全稳定,引导村民既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又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第三、特困群体有保障。组织开展党员、村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活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第四、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清理巷道乱堆乱放,创建和谐干净的人居环境,每天由专人负责清运垃圾。 四、农业特产 拔奎是远近闻名的优质葡萄产地主要品种有巨峰、红提、无核白鸡心、维多利亚等十余种,色泽鲜亮,口感极佳,远销省内外。 |
新堡村 |
新堡村位于清徐县城南部,东临柳孔路,西临清文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人口1693人,农户629户,党员53人。全村耕地面积3650亩。原来以种植玉米、高梁等大秋作物为主,近年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葡萄、梨树等经济作物,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种植结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柳杜村 |
柳杜村,位于清徐县城以南12公里处,地处柳杜乡中部,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共有人口1675人,579户。全村现有耕地2931亩,以种植玉米、棉花、葡梨、甜瓜等农作物为主。 柳杜村地理位置优越,清文公路从村西穿境而过,柳小路贯穿东西,交通、通迅十分便利,是柳杜乡中心村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柳杜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正确带领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建设总体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了村内道路、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所、便民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了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努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柳杜村住宅小区正在建设中,随着住宅小区的建成,柳杜村作为乡政府所在地的各项优势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柳杜村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
东马峪村 |
东马峪村位于县城西部,北临县城主干道文源路西接八一路及大运高速公路,是县城的西大门。全村1261户,人口2860人,全村总占地面积213.52公顷,其中耕地700余亩,主要以种植葡萄和运输业为主。党支部班子成员5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3人;村委会班子3人,其中村主任1人,副主任2人;全村有党员75人,其中党员代表13人;村民代表24人,其中有小组长4人。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解决了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硬化了村内的部分大街小巷,小学校舍改造完工,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为地质灾害修建楼房13栋,安置了420余户危房户。 |
北社村 |
清徐县柳杜乡北社村位于清徐县西南端,距县城13公里,西北与交城相邻,西南和文水接壤,全村现有人口1868人,550户,耕地2576亩,主要以种植梨树、玉米、葡萄为主,现已种植梨树700亩,葡萄210亩。全村共分设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共7人。 近几年来,北社村在柳杜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两委”一班人团结务实,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和谐村庄、和谐社会,村庄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快速发展。本着“团结就是力量,凝聚诞生兴旺”和“齐心协力谋发展,共创北社新辉煌”的工作理念,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同致富。村庄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村先后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硬化了村内大街小巷。村内达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村风文明,村容整洁。北社村先后荣获了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小康村、集体一等功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