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平顺县 >> 龙溪镇 >> 佛堂岭村

佛堂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佛堂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佛堂岭村简介

  佛堂岭村基本情况
  佛堂岭村位于龙溪镇的东北部,全村有194户,622口人,村两委5人,有22个党员。全村还有一个占地200平房米左右的小学,学校有教师5人,学生30人。全村国土总面积8750亩,其中,耕地602亩,有林面积3200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1400多米,无霜期平均为130天,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和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大豆、小麻籽。
  在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佛堂岭村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建设“一地两区”,致力“一提两升”,推进“五化”建设的治县方略,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立足佛堂岭村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为把佛堂岭村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25100 046000 -- 查看 佛堂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佛堂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佛堂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镇村

  龙镇村位于平顺县南部,距离县城18公里,是镇政府所在地,集镇繁华,交通便利,地域广阔,国土面积146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27亩。全村809户,2438口人,91名党员,6个党建网格小组,2011年全村经济社会总收入60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   今年以来,龙镇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努力创建“创业型、富民型”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党建工作放首位,全面提升强堡垒   为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战斗力和服务群众能力,龙镇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党组织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1、实施网联工程,构建党建工作格局。实施党建网联工程中,采取了“一建二挑三交四落实”的措施,使每个党员肩上有担子,手上有任务,增强了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确保了党支部各项工作的落实。“建”就是党支部按照村民小组的居住区域划成6个片,建立了6个党建网格小组,每项工作任务都下派到各小组来完成;“挑”就是每个网格小组组长要挑起担子,负责完成本网格区域的各项工作任务;“交”就是每个网格小组的组长要把工作任务按职责交到每个党员手中来完成;“落实”就是每个党员把自己所包的任务落实到户。今年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街巷道硬化、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都是按照这一措施分解责任、分级落实的。例如:街巷道路硬化工程中,党支部结合街巷道路硬化规划,把任务分解到6个党建网格小组,采取了“户通路各家修、巷道路联户修”的办法,分头做群众工作,组与组开展竞赛活动。第四网格小组组长景支宽按照支部交给的任务,将户户通路基拓宽任务交到本小组9名党员手中,分头去做群众工作。针对拓宽路基需要拆除厕所5个、猪圈4个、院墙2处的任务,党员秦耿起早贪黑、耐心说服,调动本组村民积极性,主动拆除障碍,参加义务劳动。300米的拓宽路基任务仅用10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   2、着力创业富民,搭建党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富民,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领导带头办企业,拓宽村民致富路。作为村支部书记,贾永平带头创办了鑫源矿业公司,并积极进行资源整合,扩规上项,新建了免烧砖厂、石料厂,今年又办起了猪场,安排就业劳力由原来的500人增至700人,年薪都在2万元以上,为村民本地就业开辟了致富道路。党员带头修富路,带领群众同致富。党支部积极引导,大胆启用能人党员形成致富专业队伍,以小型多样的实业帮民致富。党员秦耿办起了煤球厂,带动了4户贫困户劳力就业;村民杨艳伟等8户联户组建了运输专业队,经营大型汽车10辆,年纯收入都在百万元以上;秦支民、马俊亮等5个养殖专业户,李国强等50余户农家超市和经商户,年纯收入都在三万元以上,使全村逐渐形成了“家家有主业、户户有副业、人人能创业”的良好局面。   3、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党建工作运行。近年来,龙镇村党支部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三务公开”、“村规民约”、党员联系群众、设岗定责、“两委”干部绩效工资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支部建设带动群团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全村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打牢了创业富民的组织基础。尤其是实施“五议三公开”工作法以来,村里的重大事情,如新建小学教学楼、兴建农民公园、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事项,都按照“五议三公开”程序进行,每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二、服务宗旨记心上,创先争优树形象   评星定级强管理。党员队伍建设中,村党支部确立了“星级”建设、“梯级”管理的办法。“星级”建设,就是党支部确立“十星级”优秀党员标准,采用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个党员进行自我鉴定、民主测评、征求党内外意见、综合评价,根据评价分值确定每个党员“星级”等次。8—10星为优秀,树典型,当标兵;4—7星为中级,需努力,提档次;1—3星为后进,抓帮扶,要升级。“梯级”管理就是按照“星级”评定结果,先进树旗帜,后进抓帮扶,达到党员素质普遍提高、争创活动整体推进的目的。   创先争优做贡献。为了巩固提高红旗党支部的先进性,党支部确立了“集体重发展,创红旗党支部;个人重诚信,创践诺型党员”的创建活动载体,广大党员按照“五带头”标准,“十星级”条件和“一句话”承诺要求,积极开展竞赛活动,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党员。马光荣同志承诺组建一支农建队,解决了20个贫困劳力就业,帮扶3户低保户脱贫,已全部兑现;马建忠同志担负着建设公园任务,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和其他“两委”成员一道出色地完成了公园建设任务。一年来,经民主评选,村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组织”,县级优秀0员2名,村级优秀0员10名,优秀村干部10名,他们以创新求实、认真实践、无私奉献的精神,作出了显著成绩。   三、村企携手创佳绩,发展成果惠百姓   村企共建新农村。由于村集体经济基层薄弱,龙镇村新农村建设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村党支部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就是以企带村、村企结合,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鑫源公司累计为村里垫付资金800余万元,修建了街道、文化广场、农民公园,建起了教学楼、4个移民小区,实现了农村“七化”建设,基础设施全面增强,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水平。   三免一助促和谐。一是村民吃水实行定额免费;二是建立了村卫生所,村民就医实行平价售药,就医免费;三是孩子上学免费;四是对低保户、特困户实行实物救助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输血”式救助,使他们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龙镇村党支部正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五大工程,即:兴建农民公园、新建幼儿园、新建中型猪场、大池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爱的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这五项工程的实施完成,将为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翻番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寺南洼村

  寺南洼村基本情况   龙溪镇寺南洼村位于平顺县东南山区,龙新线穿村而过,南与杨威村相邻,其中耕地面积220亩,寺南洼村共有86户,297口人,全村居民人均收入2250元,集体收入4万元,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玉米收入和外出劳务为主,全村现有一家铁矿厂,该铁矿厂按照平顺县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在环境上抓经济。   一、党建:寺南洼村党支部、村委班子党员共14人,党支部书记宋狗平,负责支部和村委全面工作;村长宋有录,协助支部书市搞好村级各项事务和活动;会计宋书良、副书记宋书显、副主任宋宽为,党员以党支部为平台,实行党员联户,共联户48户,使用困难的村民得到了有利的帮助,在党员联户中联系了5名流动党员,党员活动以生活会、小组会自学为主要学习形式。党支部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工作成效显著,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模范先锋作用,党员大部分分布在村里重要项目阵地,充分发挥作用。   二、村务专栏:   寺南洼项目建设上铺设水泥路650米,安装电话50余户盖有学校、村务活动场所8间,总投资20万元。有铁矿厂一个,2007年正式投入生产,同时可解决剩余劳动力15余人,寺南洼村在支、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新村特产,矿业领头:   寺南洼村主要以农产品马铃薯、玉米为主,以养猪、鸡为辅。寺南洼村铁矿丰富,一部分村民主要从事矿业运输等经营,平均收入已在全县人均之上。   四、致富能手:   在发展寺南洼村经济的同时,寺南洼村涌现出了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手。村支书宋狗平就是其中一位,1987年入党以来,在党的先锋领导下,努力奋进,于1989年当选为村长,并于1991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自己投资的南洼村铁矿已于2007年初正式投入生产,同时解决了剩余劳动力15余人。此铁矿厂在镇领导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销售收入效果明显,利润可佳,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五、文化信息广场:   再教育文化方面,寺南洼村积极聘请优秀骨干教师为寺南洼村的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是寺南洼村的优秀学生不外流,在寺南洼村可以接收到好的教育,为学生的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寺南洼村发展前景好的产品主要是马铃薯和玉米,村民最需要的是农药、化肥,除此之外,村民更需要一个商品超市,为解决广大村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期望来寺南洼村投资的投资者加盟构建一大型集市。   

南脑村

  南脑村位于龙溪镇东南部,距龙溪镇0.5公里,全村126户,380口人,党员26名,下设3个党小组,国土面积1964亩,其中耕地面积282.8亩,人均面积0.7亩,且多为梯条田。   2010年,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的治县方略和高扬旅游龙头,主攻绿色生态,打造“一地两区”,实现“一提两升”的转型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镇党委、镇政府“党建统领、产业支撑、转型发展、构建和谐”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和社会事业有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北坡村

  北坡村   隶属与位置   平顺县龙溪镇北坡村坐落在龙溪镇的西南部,距县城大约20公里,与大门道、南脑、白家庄村为邻。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180亩,耕地面积329亩,现全村170户,人口达557人。   自然条件   北坡村内自然条件较差,主要以种植玉米、土豆、谷子为主,没有经济来源。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   组织构架   北坡村有4个村民小组,村主任1名,副主任2名(村官1名),委员1名。村内党员名共26名,设有村党支部,有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村支部成员5名。   村风村貌   北坡村村民风淳朴,勤劳节俭,热情好客,尊师重教,邻里团结,村风文明。   几年来,北坡村村党支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全村已经连续几年没有一例-事件,村民村风淳朴,邻里和睦,处处洋溢着幸福和谐的气息。   发展重点   北坡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道路基础施设差,产业调整难以形成规模。北坡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种植、养殖业。   为认真贯彻市、县、镇实行党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党的法规和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广泛集中民意,反映民意,凝聚党内外力量,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把北坡村建设好而努力奋斗。   

白家庄村

  白家庄村隶属于平顺县龙溪镇,位于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通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20公里。与壶关县石坡乡、晋庄镇相邻,有农户298户,乡村人口1045人,其中劳动力450人,外出务工115人。全村国土面积6770亩,耕地778.8亩,海拔1460米,年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150天,适合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3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省、市纪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全县农村基层组织的责任意识和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着力转变基层干部存在的务虚浮夸、逢迎讨好、轻民、误民、害民的恶劣作风,为构建农村基层惩治和预防-体系创建条件,继续按照《关于在全市开展“勤政为民百村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长农廉发【2010】5号)要求开展创建活动,加大创建力度,提升工作水平,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012年,白家庄村支、村两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高扬旅游龙头、主攻绿色生态,加快‘五化’进程,推进‘五区’创建”的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平顺人“四特七不”的优秀品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奋力推进白家庄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建标准   白家庄村认真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阵地建设的通知》的要求,在村级党风廉政阵地建设全面达到“五有”标准,即党支部书记为一把手负责制,下设支村两委工作组,地点在村委办公大院,有规章制度,有相关材料,有宣传版面等一整套制度设备措施,在各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规范制度   为了使白家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深入开展,特制订本制度。一、原则上每半个月安排一次党支部学习,如遇特殊情况,可做适当调整,学习可采取授课与自学相结合以及以会代训,观看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开展调研、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二、学习对象:对“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必要时扩大到非党员的村(组)干部。三、学习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论,“-”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神,有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四、学习程序:(一)登记到会人数,并指定专人做好学习记录;(二)宣布学习内容并组织学习;(三)围绕主题开展讨论;(四)归纳讨论意见,形成学习心得。五、基本要求:(一)通过学习,切实转变学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勤政廉政形象;(二)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全部参加学习,无特殊情况,不得无故缺席;(三)学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并要求有关人员做好材料整理、备课等工作,保证学习质量;(四)村“两委”班子成员要针对学习内容,每年撰写一至二篇学习心得。白家庄村党支部先后制定了“支部学习制度”、“干部工作承诺责任制”、“党员联系户”、“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村规民约等制度,完善了党员议事制度和村民代表制度。   白家庄村支、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容地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力弘扬平顺人的“四特”、“七不”精神,夯实了新农村建设基础,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把白家庄村建设成了一个和谐文明靓丽宜居的新农村。   

大门道村

  大门道简介   大门道村位于龙溪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平顺县城20公里,全村129户,298口人,其中农户126户,非农户3户,国土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344亩,共有劳动力134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69人,常年外出务工65人。2011年全村总收入161.38万元,人均纯收入2564元。农作物以玉米、土豆为主。   

新城村

  新城村现有748户、2639口人,全村共有党员82名,支部委员9名,设4个党小组,18个村民小组。   2010年以来,新城村党支部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走绿色路,打绿色牌的治县方略,按照镇党委部署,结合新城村实际,支村两委成员团结一心,创先争优,勇立潮头,使全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庄和村

  庄和村基本情况   庄和村位于龙溪镇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18公里,国土面积2272亩,耕地面积249亩,全村共95户,361口人,3个自然庄,3个村民小组,8名党员,2个党小组。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8元,根据气候特点,适合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业种植和劳务为主。   

杨威村

  杨威村基本情况   杨威村隶属于平顺县龙溪镇,位于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距县城22.5公里。全村有农户494户,乡村人口1591人,其中劳动力674人,外出务工214人。全村国土面积8870亩,耕地1548亩,林地面积2800亩,海拔1500米左右,年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150天,适合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4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消军岭村

  消军岭村位于壶平两县交界处,是出入平顺县的西大门,全村国土面积4848亩,总人口772人,土地面积662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过去是典型的贫困山区。   2009年是消军岭村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消军岭村各项工作取得前所未有成绩的一年。2010年,我支部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在2009年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活动,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带领全体干部村民克服重重困难,0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百姓安居乐业。   

佛堂岭村

  佛堂岭村基本情况   佛堂岭村位于龙溪镇的东北部,全村有194户,622口人,村两委5人,有22个党员。全村还有一个占地200平房米左右的小学,学校有教师5人,学生30人。全村国土总面积8750亩,其中,耕地602亩,有林面积3200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1400多米,无霜期平均为130天,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和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大豆、小麻籽。   在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佛堂岭村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建设“一地两区”,致力“一提两升”,推进“五化”建设的治县方略,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立足佛堂岭村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为把佛堂岭村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上井村

  上井村现有75户,236口人。村支委3人,村委委员2人,交叉任职1人,村民代表15人,党员14人,其中预备1人。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属典型的纯农区,主导产业以务工和农业种植为主,人均纯收入2650元。   

南小沟村

  南小沟村概况   南小沟村位于龙溪镇东北方向,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9℃,年降雨量800毫米,气候凉爽,宜人居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全村国土面积5500亩,其中耕地面积235亩,林地3000亩,人均耕地0.8亩,南小沟村现有马铃薯100亩,党参50亩。全村有农户70户,分3个村民小组,共220人,劳动力138人,外出务工50人,党员15名。村上建有“两委”办公室18间,占地270平方米,村卫生室一个,文化室1个,通电率达100%,社会秩序安定。   南小沟村农业主要以种植马铃薯、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潞党参、山野菜、麻籽等,盛产于南小沟村的马铃薯有个头大、味道正、口感酥之特点,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上党地区占有一定的市场。畜牧业主要以圈养猪、蛋鸡为主,其中养猪场初具规模,去年底大牲畜出栏35头,存栏50头,生猪出栏500头,存栏500头,现有良种基础母猪16头。2011年被确定为市级生猪养殖“一村一品”重点推进村。林业覆盖率高,以油松、翠柏为主,实属天然氧吧。   

东迷村

  东迷村简介   东迷村位于龙溪镇东北方向,距龙溪镇仅3公里,村庄座落于公路边,东邻东郊村,西接南坡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45户,总人口177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村庄,国土面积共24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27亩,林地面积1000余亩。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万元,居民纯收入30.5万元,人均收入1700元。   东迷村主要产业是农业,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特色产品有潞党参、马铃薯,目前不仅畅销于长治地区,还远销省内外,甚至出口非洲等国家。   党的建设:   东迷村现有党员1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党员中年龄最大60岁,最小3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一半以上,共分2个党小组。村组织架构为书记1名路璐,村主任2名,分别是村主任韩安忠,副主任韩忠贤;委员2名,韩忠耿、韩红斌。   党支部工作目标:07年立争完成村内新修硬化公路400米;闭路电视户户通,覆盖率达到100%;电话家家通,接通宽带。   村务专栏:   东迷村村务专栏内容丰富,账目详细,包含有救济物品的领取、发放,村务的收支情况,计划生育、项目建设、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等。06年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解决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使全村45户家庭通上了自来水,闭路电视完成了60%的覆盖,其中上实现了人人都能看上闭路电视(包含有2代或3代合一家计算),全村100%参加医疗合作保险,享受政府优惠医疗政策,村民韩建忠06年因生病住院,在村党支部和镇党委的关心下,如实享受到医疗补贴,共计900多元,其他村民也有不同程度地享受到医疗补贴。   新村特产:   本地特产农产品特产为潞党参、马铃薯名扬各地,另有养殖业。目前村内有养兔一家,总数有100多只,销往长治各地,其中以壶关县为固定销售地点。2007年在村党支部的具体规划下,计划引进养鸡、养兔等技术,还专门对养殖积极农户进行了培训。   致富能手:   东迷村因地理条件优越,利用龙溪镇矿业带动,本地发展起来了运输业,村民韩开月、韩开红早年跟人拉矿时间久长,对这行也渐渐熟悉起来,前两年他们便自购车辆,经营起拉矿行业,通过搞运输富了起来,但他们致富不忘本,还积极带领村民们也参加致富路,成了村里村外闻名的致富能手。村民韩斌自小跟人学装璜,如今不仅自身富了还带领村上10多人共同走上这条致富路,也是村里的一位致富能手。   信息广场:   东迷村是上党特产潞党参、马铃薯的示范种植基地,种植的农特产品质优、价格合理,一直都畅销于省内外,甚至出口非洲等地,欢迎各界农产品喜好者、需求者,电话或前来洽谈定购。   村支部公开购买信息,如农药、化肥、种子等一系列购买信息或村支部集体购买。   村里有修理技术人员,开石料厂等技术人员,可前来务工和应聘需求单位,村里需吸纳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欢迎有需求和有志向的各界人士登录网站平台,互相交流。   

南坡村

  南坡村基本情况   南坡村位于龙溪镇北部,平顺县南部,距平顺县城16.5公里,距龙溪镇2公里。有平龙线公路穿而过,交通便利。村庄占地总面积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7亩。南坡村全村175户,516口人。全村经济总收入194.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元,主要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南坡村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多风少雪,寒冷干燥,春季干燥少雨多风,夏季雨量集中,比较湿润,秋季湿润凉爽多雨,年均气温9℃,一月-5.8℃,七月20.6℃,年降雨量600毫米,霜冻期一般在本年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50天。   近年来,南坡村在县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南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东彰村

  东彰村位于平顺县城南15公里处,距镇所在地2.5公里,交通便利,国土面积2668亩,耕地面积310亩,林坡、荒山1600余亩(其中林坡760亩,宜林地840亩)。   全村151户,总人口433人,分四个村民小组,党员26名,有劳力240人,外出务工劳力近60人,没有任何资源发展优势。全村现以传统种植玉米、马铃薯和分散养殖为主导,2011年人均纯收入2170元。东彰村区属暖湿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分明,早晚湿差大,无霜期150天,年均气温在10℃以下。   

井泉村

  井泉村位于平顺县南部,龙溪镇西北部,东与邻村西郊相连,西与壶关晋庄相接,距平顺县城三十五华里,全村现有260户900余人,占地面积3000余亩,耕地面积600余亩,本地石料资源丰富,盛产玉米,马铃薯等。井泉村有两个自然庄组成,东西长三华里,南北两华里。  

底河村

  地处龙溪镇东南方向10公里处的底河村,辖24个自然庄,全村595户,1787人。支村两委10人,交叉任职2人,党员64人,村民代表30人。有耕地面积1659亩,播种面积1496亩,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小山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属典型的纯农区,主导产业以务工和农业种植为主,人均纯收入1650元   


佛堂岭村特产大全




佛堂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