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头村简介
北头村位于长李线旁,平顺县城十五华里处,全村1026口人,耕地966亩,分为驮山、堡沟、后北头三个自然庄,全村46名党员,其中女党员3名。2012年经济总收入535.2万元,人均纯收入2960元。
北头村二0一0年被新农办评定为整村推进村,上级拨款10万元,进行了街道硬化,投资10万元对后北头自然庄人畜饮水进行改造。投资15万元对全村自来水水管网进行改造,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全部日常工作,2011年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后北头村整体工作焕然一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5205 | 046000 | -- | 查看 北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后南头村 |
后南头村基本情况简介 平顺县中五井乡后南头村位于平顺县西北部,中五井乡境内,国土面积6249亩,其中耕地面积226亩,林地面积5000亩。全村42户,总人口128人,党员14人,其中女党员2人,35岁以下党员数2人,村委班子人数3人,支部委员人数3人。现任党支部书记陈来栓、村委主任靳元明。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3262元、2013年3564元、2014年3700元。主导产业是种养殖业,2014年精准扶贫户16户。 |
上五井村 |
上五井村级概况 平顺县中五井乡上五井村国土面积3303亩,其中耕地616亩,主产玉米、谷子、豆子等作物;全村172户,592口人,党员数25人(男21人、女4人),2012全村经济总收入30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6元。村境内有养殖小区、腾飞养鸡厂、平顺县矿产品加工厂、福利选矿厂。 |
北头村 |
北头村简介 北头村位于长李线旁,平顺县城十五华里处,全村1026口人,耕地966亩,分为驮山、堡沟、后北头三个自然庄,全村46名党员,其中女党员3名。2012年经济总收入535.2万元,人均纯收入2960元。 北头村二0一0年被新农办评定为整村推进村,上级拨款10万元,进行了街道硬化,投资10万元对后北头自然庄人畜饮水进行改造。投资15万元对全村自来水水管网进行改造,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全部日常工作,2011年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后北头村整体工作焕然一新。 |
中五井村 |
中五井村概况 中五井村由于旧时居人为避旱,在河滩挖出五眼泉水井,此居中,得名。中五井村现有国土面积15177亩,耕地面积1479亩,420户,1334人,其中男738人,女405人,60名党员,其中50名男党员,10名女党员;全村经济总收入66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辖中五井、寺峪口、岩掌凹、彰法寺、碣上、小井凹、窑门前、北峈、南峈、风岭、估衣铺、石碣上12个自然村。 中五井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乡文化站、幼儿园、中心校、派出所、信用社、邮政所、电管所、卫生院等基层站所全部在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文化、上学、邮政、储蓄、用电、就医需求。 中五井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有出土于新石器时代的骨针、骨锥等骨器;出土于40万年前先民使用的披毛犀牙床、牛角化石,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锄等文物,现收藏在县文博馆。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法寺”遗址1个,中五井扁桃生态观光园1处。具有极强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
后排珩村 |
后排珩村基本概况 后排珩村位于县城北部,离县城30里地左右,3个自然庄,共70户,总人口174人,总劳力106人,党员16个。国土面积4622亩,耕地面积266亩,粮食总产量50.4吨,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4.17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6元。 |
排珩村 |
排珩村基本情况 中五井乡排珩村位于平顺县北部河谷、百里滩下游河东岸,距县城10公里,排珩村全村152户,总人口421人,耕地面积595亩,党员31人,其中女党员6人,35岁以下党员数5人。村委班子人数5人,设3个党小组。2012年村经济总收入25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7元。 中五井乡排珩村属丘陵山区,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平均气温7.8℃,无霜期180天,年平均升降水量518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最少日照2585小时,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全村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等;干鲜水果主要有花椒、柿子、核桃、苹果、枣;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 |
下五井村 |
下五井村简介 下五井村位于平顺县城北部,距县城8公里,国土面积2616亩,其中耕地405亩,全村107户,333口人,21名党员。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9万元,人均纯收入2101元。 |
留村村 |
留村概况 留村位于太行山南端,山西省东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平顺县城北部。距县城1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干石山区,国土总面积5942亩,其中耕地1002亩,全村290户,1154口人,53名党员。劳力402人,在外务工270余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83.6万元,人均纯收入4627元。 改革开放以来,留村在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山西省特级劳模、村支部书记桑林虎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干石板上载花椒”,摆脱了贫困,创造了的经济和生态同步双赢的奇迹,实现了“高山远山松柏山,低山沟凹五果园,背坡核桃地埂化,阳坡花椒连成片”既定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许多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等都曾亲临留村,对留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书记称赞留村不愧为全国基层党组织的一面红旗、不愧为山区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 新一届留村两委班子,继承老一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注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提出了“四脑建四池,旱地变水地,果粮间作,立体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益,深加工,精包装,延长产业链,拓宽大市场”的思路。一是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以“政治性红色旅游、生态性绿色旅游、休闲性观光旅游”为目标,充分挖掘老劳模艰苦创业的精神,依托千亩花椒“海带”梯田,更新改造花椒等干果经济林,规划建设千里蜿蜒的阳坡花椒梯田、游客冠名植树体验区、百亩果园游览采摘区、无公害蔬菜大棚劳动观光消费区、“留村大红袍”深加工体验区等多个景点。生态观光园建成后,将成为集科研、育苗、观光、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区。是体验农家生活、品尝绿色水果,接受主题教育,感悟农村发展,人们消假避暑、农业观光的最佳选择地。二是打造“一村一品”,发展优质核桃经济林。在原有荒地和低产田上发展矮化核桃1200亩,实现人均1亩核桃林的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促进留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善气候条件,目前,进入盛果期的有100亩,每亩核桃林能增加收入4500-5000元,五年后核桃林全部进入盛果期,单核桃一项收入全村人均收入至少能够翻两番。三是以民生为根本,加强基础实施建设。2011年对全村自来水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改造,解决了村民冬季吃水难问题;新建一座200立方蓄水池,扩大灌溉面积200亩;新农合方面,参合率得到100%,建立了农民档案,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新农保实现应保尽保;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改造卫生所,改造大棚,实现特色种植。硬化和补修街道7.6公里,开通田间道路3公里。 今后,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以林起家、靠林致富的方向,在一村一品、生态旅游和民生改善三方面下大力气,抓出成效。今年,我们计划完成好三件实事。一是高标准完成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二是继续完善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配套工程。三是依托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组建核桃等干果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四是完成幼儿园活动场所建设工程。 |
后留村 |
后留村基本概况 后留村位于县城北部河谷,全村80户,258口人,总劳力150人,党员20人,1名预备党员。全村国土面积4405亩,其中耕地402亩,粮食总产量77.8吨,2012年经济总收入160.4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及种地维持基本生活。后留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干果经济林为主,还有少数农民建有小型的养殖场,主要以养猪和养鸡为主。 |
西赛村 |
西赛村村级概况 西赛村位于中五井乡西北部,距县城约20华里处长李线上。全村国土面积5433亩,现有耕地面积394亩,总人口608人,207户。支、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37名。 |
二龙洼村 |
二龙洼村位于中五井乡,全村国土面积8207亩,耕地面积370亩,44户,93口人,12名党员,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24元。 |
后庄村 |
后庄村村级概况 中五井乡后庄村位于平顺县城北部,距县城二十华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境内地形呈两山夹一沟形态,气候温和,平均气温8—9度,国土面积6077亩,耕地面积332亩。全村共73户,194口人,有党员12人。2012年实现经济总收入107·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7元。经济收入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 |
龙峪沟村 |
龙峪沟村位于中五井乡,全村国土面积4887亩,耕地面积296亩,94户,263口人,15名党员,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49元。 |
小赛村 |
小赛村简介 小赛村地处平顺县北部河谷,距县城12华里,气温适宜,交通便利,平均气温7.8℃,无霜期180天,年平均升降水量518毫米。全村国土面积1296亩,耕地面积292亩,共有88户,264口人,总劳力140人,党员25名。小赛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52.8万元,人均收入为2584元。 |
天脚村 |
天脚村级概况 天脚村国土面积2579亩,其中耕地416亩,主产主产玉米、谷子、豆子等作物;全村170户,481口人,党员数23人(男22人、女1人),2012全村经济总收入2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1元。村境内有和谐养殖厂、祥瑞养兔厂、平顺县提水工程管理处三家企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