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庄村位于泽州县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位于犁川镇政府南侧。全村 现有农户151户,人口531人,劳动力近400人,耕地面积346亩,人均耕地0.6亩,水资源要主要依靠地表水与地下浅层水。2006年人均纯收入4478元,平均海拔高度为892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年平均温度为11.5°C左右,作物为两年三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25104 | 048000 | -- | 查看 中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岭口村 |
东岭口村基本情况 东岭口村位于泽州县南部,距市区约21公里,位于犁川镇东部约1公里。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600亩,约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全村现有农户92户,人口287人,劳动力143人,人均耕地1亩左右。我村现有两委成员6名,党员14名,村民代表20名,大学生村官1名。我村是个典型的纯农业山区,以种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等,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 在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我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在集体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寻求多种途径发展村里经济,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在2009年4月“强农惠民”活动走进我村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逐步实现了自来水入户,村主干道与街巷全部硬化,村周围绿化,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电网改造,村庄亮化,修建了文化广场,建起了文化书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
上庄村 |
上庄村位于泽州县南半山区,距市县约20公里,位于犁川镇政府西南约1.5公里,东与本镇上犁川村为邻,西与西沟村接壤,南与下犁川村相接,北与南村镇伏头村相连。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2547.6亩,约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3.2亩,占区域总面积的23.9%,地势为两山夹一沟,呈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990.95米,年平均降雨量在530.0毫米,年平均温度11.5℃左右。大田作物两年三熟,水资源主要依靠地表水与地下浅层水。 上庄村现有农户143户,人口500余人,劳动力近320人,耕地613.2亩(其中粮田面积531.2亩、退耕还林50亩、果园32亩),人均耕地1.2亩左右。 上庄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村主干道和村庄街巷已全部硬化,主要街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绿化,村民住房结构以砖瓦结构为主,砖混结构逐渐形成,主干道和主巷道安装了路灯,饮水基本实现了自来水,生活主要以煤为燃料,建有幼儿园、卫生所、农民科技夜校等,基础设施条件正逐步改善,已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
中庄村 |
中庄村位于泽州县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位于犁川镇政府南侧。全村 现有农户151户,人口531人,劳动力近400人,耕地面积346亩,人均耕地0.6亩,水资源要主要依靠地表水与地下浅层水。2006年人均纯收入4478元,平均海拔高度为892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年平均温度为11.5°C左右,作物为两年三熟。 |
上犁川村 |
上犁川村简介 上犁川村位于泽州县南部山区,距晋城市19公里,是犁川镇政府所在地,为本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与大箕镇前圪套村为邻,西与南村镇冶底村相邻,东与本镇铁南村、杏树村、南河村接壤,南与本镇中庄、上庄村相连.本村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呈北高南低走向,犁川河从北至南贯穿全村,交犁川村分为东、西两大区域,平均海拔高度810米,年平均降水量526.90毫米,年平均温度11C ,农田作物两年三熟,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和地下浅层水. 犁川村现有农户1124户,人品3034口,土地2350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 |
铁南东村 |
铁南东村位于泽州县南部山区,人口1012口,323户,耕地面积1010.5亩,劳动力616口,大多数外出打工,全村有党员23人,两委班子7人,低保户24户,五保户3户,特困户5户,现有5户特困户未解决,正在办理各项手续。 村里无企业,主要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大多以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村有搞运输车辆8辆,涉及村民20户,养蜂1户,养牛1户,养羊4户,养猪一户,养鸡5户(各户以散养30-50只),人均收入5000元(总共解决劳动力75人)。 |
铁南上村 |
铁南上村是泽州县犁川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犁川镇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207国道由村庄东部通过,交通便捷,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条件良好,地下有煤炭资源,为全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村有300户,1106人,耕地964.2余亩,有27名党员和24名村民代表。近几年来,我们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总书记的-报告精神,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安排,按照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以创建县级文明村为努力方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庄环境美化、净化、亮化、社会秩序安定,家庭和睦。我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和谐先进村。 |
坡西村 |
坡西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犁川镇西南5公里处,共有耕地面积915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10亩,全村共144户,382口人,其中有劳动力235人,党员15人,两委班子成员6人。 驻村活动以来,副市长焦光善同志,先后多次驻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调研,并召开各种座谈会,和村民共同研究制定村里的发展规划,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给予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的帮助。现在我村的一些项目正在筹建中。 一、山楂树的连片种植。我村今年在县林业局的支助下,以集体统一配送树苗,统一种植,投资4万元完成了100亩的山楂园建设,采取户栽、户管,户受益的经营模式。 二、大力发展养羊业。计划投资11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羊舍800平米,购买带羔母羊150只。现已投资20万元修建了一排高标准羊舍,并积极组织村民成立了“泽州县鑫西养羊专业合作社”。现已购回74只种羊进行喂养。 三、狠抓环境整治。成立了坡西村环境整治领导组,配备了一名保洁员,做到了垃圾的日产日清,并粉刷了墙壁,修建了500米花墙。同时,还完成2.5公里的街巷铺设,修建了150立方的蓄水池。 四、农民增收情况。2011年:全村劳务输出90人,总收入24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10万元,运输业50万元,服务业50万元等;粮食总产27万斤,蔬菜总产30万斤,居民纯收入总额达到152万元,人均收入为3948元。2012年:全村劳务输出90人,总收入62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80万元,运输业160万元,服务业180万元等;粮食总产31万斤,蔬菜总产30万斤,居民纯收入总额达到233万元,人均收入为6099元。 |
坡东村 |
坡东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坡东村位于泽州县西部,距市区约27公里,位于犁川镇东部约5公里。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55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0%。平均海拔高度为872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年平均温度为11.5°C左右,作物为两年三熟。水资源严重缺乏,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生产效力不高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与经济效益的现实问题。 二、村班子建设状况: 坡东村现有农户66余户,人口250余人,劳动力近 120 人,耕地552亩,人均耕地1亩左右。党员15名,村两委干部5人,支书主任是“一肩挑”,有一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村党支部成员 村支部书记:赵小相 村支部委员:尚相虎 韩守堂 村委班子成员 村委主任 :赵小相 村委委员 :尚德社 尚永林 三、基础设施。近几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水、电、网络、公路、医疗卫生、新型农合、有线电视全部覆盖 ,使得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四、生产生活状况 :(一)核桃树的连片种植。我村去年在县林业局的支助下,投资4万元,以集体统一配送树苗,统一种植,完成了100亩核桃树种植。今年县农业局将继续无偿为我村提供核桃树苗,对去年的100亩核桃树进行补植补种,同时新增100亩核桃园,实现人均一亩核桃园的目标。(二)大力发展养羊业。计划投资150余万元,利用三年时间建成高标准羊舍780平米,购买带羔母羊150只。2012年已组建好鑫东养羊专业合作社,共吸纳社员5名,注资10万元。并且投资26万元完成了羊场的场地平整,建好了两栋高标准羊舍,共270m2。计划2013年完成800平方米生活区建设,达到通水通电,地面水泥硬化,场内场外全部使用防护网,购买带羔母羊150只,年出栏300只,可带动就业20人。采取以户给羊,集中代养、按户分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模式。(三)生态园的前期建设。目前发展生态林100亩,种植品种主要有腊树、杏树、梨树、桃树、樱桃树、核桃树等。总体规划是以种植生态林为基础再种植、加工一些特色农产品,实现“旅游、休闲、渡假”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以实现整体经济发展为目标。(四)超额保质完成街巷硬化工程。我村去年街巷硬化任务是0.5公里,完全不能实现羊场和生态林道路的铺设,后经多次与上级沟通争取,现共铺设1.3公里,投资31.5万元。(五)狠抓环境整治。成立了坡东村环境整治领导组,配备了一名保洁员,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目前共投资4万元,完成了村内所有墙壁的粉刷,新建4个公厕。(六)农民增收情况。2011年:全村劳务输出共90人,收入总值达30万余元。粮食总产45万斤,生产总值50余万元,养殖业收入总值达 6万余元,人均收入为3778元。2012年:生产总值主要是劳务输出、粮食生产和养殖业。劳务输出90人,收入总值34万元,本村工程用工800个,用工开资8万余元,种植、养殖业生产总值达68万元,实现人均收入4800元。 五、存在问题:主要是党员干部年龄偏大,两委成员思维较保守,在经济发展中步子迈的不够大,外出打工人员占到全村总人口的70%,所以在村里发展产业较困难。 六、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党支部换届以来来,始终注重党支部班子建设,在群众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扬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取信于民。 (二)逐步完善村民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经济。一是完成水网改造工程。二是完成0.6公里的入村公路铺设。三是修建400m3的小型水库,彻底改善村内大环境。四是成立小杂粮生产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立争到2015年坡东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计划。 |
成庄村 |
成庄村位于泽州县南部,距市区约23公里。全村分三个村民小组、91户、356口人、175个半整劳动力,耕地面积635亩,其中粮田面积620亩,以种植小麦为主,以大豆、谷子、玉米等作物为辅。 成庄村近年来借助“村村通”和“饮水解困”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出村路和村主街道全部硬化,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住房已告别原来的土石结构,逐步向砖混迈进,16户村民已经用上了沼气,4户村民用上了秸杆气,98%以上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西沟村 |
西沟村位于泽州县东南部,距市县约26公里,位于犁川镇以南约2公里,东与犁川镇上庄村相邻,西与犁川镇坡东村接壤,北与南村镇伏头村相接,南与本镇下犁川村搭界。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9880亩,折6.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0.76%,地势北高南低,村庄坐落在沟下,平均海拔高度为850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年平均温度为11.5°C左右,作物为两年三熟,水资源缺乏.碗周线呈东西穿村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西沟村全村现有农户351户,人口1270余人,劳动力近600人,耕地1860亩,人均耕地1亩左右,2006年社会总产值6100万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行政村. 西沟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村主干道与主街巷基本上全部硬化并已局部达到绿化,村民住房结构砖末与砖混并举,村庄呈南北走向,村中有犁川河贯穿东西,街道全部安装路灯,生活主要以煤为燃料,饮水条件尚在改善之中,村中建有幼儿园、中心小学、卫生站、农民科技夜校等,基础设施已逐步改善。 |
新房洼村 |
新房洼村 一、基本情况 新房洼村位于犁川镇政府东约2.5公里,处于207国道与周犁路交汇处,全村总户数98户,人口354人,耕地面积300余亩。 二、村组织建设 村支部成员由3人组成,支部书记牛古首,支部委员闫志廷,司小建,村委成员3人,村委主任闫志廷,村委委员崔小军,司小建,村会计崔会芳,妇会李彩青。 |
崔河村 |
崔河村于泽州县南半山区,距市县约20公里,位于犁川镇政府东南约2.5公里。全村行政区域部面积2709.7亩,约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05亩,占区域总面积的33.3%,人均耕地1.3亩左右,现有农户158户,人口600余人,劳动力近300人。2007年社会总产值922万元,人均纯收入3550元,是一个靠土地求发展的纯农业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村主干道和村庄街巷已全部硬化,主要街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绿化,主干道和主巷道安装了路灯,50%实现了自来水,并于2007年10月底完成了村人工湖的建造。生活主要以煤为燃料,建有幼儿园、寄宿制小学、卫生所、农民科技夜校,基础设施条件正在改善,已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
杏树村 |
【杏树村】 Xìng Shù Cūn 杏树村位于泽州县南,距市区24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临近207国道和周犁公路,交通便利。因古时杏树多而得名杏树村,其地名解放后一直沿用至今。全村总面积0.716平方公里,总人口403人,拥有耕地六百余亩。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行政村。1997年建成小康村。1998年,粮食总产20万公斤,各业总收入662万元,人均纯收入3320元。 |
下铁南村 |
下铁南村 一、基本情况 下铁南村位于犁川镇政府东3公里处,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16亩,总户数130户,总人口502人,劳动力300人。 二、村组织机构 村支部由3人组成,支部书记丰春旺,支部委员段裕德,王丁丁,村委会由3人组成,村委主任丰春旺,村委委员赵小林,郎前廷,村会计郎前廷。 |
横道头村 |
横道头村 一、基本情况 横道头村位于犁川镇南端,207国道边沿,全村500余口人,耕地450亩。 二、村组织机构 村支部由3人组成,分别为王立祥,张锁红,王大方,支部书记王立祥,村委会由3人组成,分别为王立祥,王大方,王斌,村委主任由王立祥兼任,村会计王红庭,团委负责人王小军,妇会负责人李小吓,治保负责人王小培。 |
司街村 |
司街村 一、基本情况 司街村位于犁川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总面积0.78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55亩,总户数59户,总人口259人,劳动力120人。 二、村组织机构 村支部、村委会由2人组成,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司玉臭,支部委员兼村委委员司石头,村会计司小亮,治保主任司利强,民兵连长司建廷。 |
天水岭村 |
一、基本情况 位于泽州县西南,距市区2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与晋焦公路相邻,晋济高速在该村有入口。碗周线从村中通过,村西与207国道相接。交通极为便利。因该村水资源缺乏,只有雨水可用,且地势较高,故称天水岭。其地名解放后一直沿用至今。村总人口1352人,户数442户,其中劳动力900人,村总面积4.75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1624亩,人均耕地约1亩左右是我镇的大村之一。 二、村组织建设 村支部班子7人,支部书记赵忠祥,副书记郭小面,支部委员赵大军、赵树林、赵利江、李旭花、赵三芳,村委班子3人,村委主任赵三堂,村委委员赵朋进、赵素玲,村会计赵小堂。 |
马寨村 |
马寨村 一、基本情况 马寨村位于犁川镇政府约3.5公里处,与天水岭、水城为邻,全村总人口530人,总户数152户,劳动力350人,现有耕地769亩,退耕还林166.2亩,果园13。 二、村组织机构 村支部由2人组成,支部副书记赵小坤,支部委员董良广,村委会由3人组成,村委主任赵元屯,副主任赵小社,村委委员赵忠社,村会计赵小守。团委负责人赵二娃,妇会负责人赵粉玲,民兵连长赵晋忠,调解委员赵小坤。 |
水城村 |
水城村位于泽州县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位于犁川镇政府东侧,东与天水岭村相连、西与新房洼村相接、北与下铁南村相邻。全村现有人口217户,721人,劳动力近460人;其中外出打工有党员18人,村民代表20人;耕地面积735.3亩,农户人均耕地1.01亩; 2011年人均纯收入7781元,2012年人均纯收入8489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其中低保15户,32人。 工农业情况:本村为农业村,没有工业企业。农业种植以小麦为主。村民赵买祥在村外旧煤矿养猪50头,可以解决就业5人。村民李靠党养羊20头,可解决就业4人。 就业情况:本村有劳动力460人,其中50岁以上有45人,大部分在村里,其余的人就业情况主要是:从事运输业、在铸造企业打工、在城里餐饮行业打工。 困难户情况:有困难户30户,70人。其中低保15户,32人。 |
八良掌村 |
八良掌村是我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距离207国道一公里,属南部山区贫困山村。全村共有898亩耕地,全村共有150户,407口人,其中劳动力150人,人均占地2亩左右。全村共有党员18名,村民代表15名,还有一名预备党员,村两委班子共有五人组成,一名支部书记,两名支部委员,一名村委主任两名村委委员,其中一名支部委员同担任村委主任。 |
杜家河村 |
杜家河村基本情况 杜家河村位于犁川镇西南3公里处,土地总面积1673亩,其中耕地面积303亩。全村共有72户,219口人,其中有劳动力120人,基本全部外出打工。全村有党员8人,两委班子成员5人。 |
南河村 |
南河村基本情况 一. 基本情况 1.犁川镇南河村位于泽州县的东南部,距离县城20公里,在乡镇政府东南3公里处,碗周线沿村通过。属南部山区贫困山村。全村共118户,335口人。其中劳动力180人。村支部有党员19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现有耕地460亩,2011年人均收入3150元。 2.基本设施方面。因本村生源较少,在前几年合并学校时,撤了本村的一所小学,孩子们就近在邻村崔河村上小学,村内接通了有线电视,户数达80%,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达100%。村内于去年在政策的范围内,重新翻修了村级卫生所,群众看病,就医难得问题暂时得到解决。新农保的参保率达到60%,使群众的养老有了保障。村内群众的饮水问题在早年通过政策的扶助,已经接通了自来水,村内大街小巷在去年也已经铺设完毕,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3.生产生活方面。该村属纯农山村,群众世代以种植粮食为生,大部分村民靠打工发展个人经济,全村外出打工150人,村内原有2户养殖户,现因市场效益不佳,-停止生产,村集体收入几乎没有。 4.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去年通过支村两委换届,该村选出了强有力的支村两委班子,建立了村内的各类工作组织,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等组织,确保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监督。同时健全了各项制度,制定了近三年的工作目标。努力在三年内使群众在农业增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等方面有个进一步的提高。 二.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深入走访和座谈,南河村干部群众的反映比较集中,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南河村地处山沟内,多于丘陵地,土石山区,土地贫瘠。虽然通过了过去几任干部的努力,但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2.农业投入不足,农民增收困难。南河村农民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和退耕还林补助。种植业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耕地有限,制约增收。养殖业以农民一家一户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养殖规模,缺乏技术指导。欲扩大种植养殖规模,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 3.村上人畜饮水问题。危房改造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村里原来已经通到各家各户的自来管道,也因年久失修,老化等原因,现已不能正常供水,所用的水泵也经常维修,不能够正常使用,需要在近段时间完成村内的自来水改造工程。该村处在山沟内,特别是汛期到来时,沿山坡居住的部分农户,都有可能被山体滑坡推到房屋,存在有这方面的隐患。但村集体也有没力量对他进行改善。 4.村里困难户问题。南河村在上次统一安排做低保户评议工作中,由于村干部在做工作时的各方面原因,导致该村没有评议出低保户,使得部分困难户近年来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补助政策。从而使村内产生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现有待于在短时间内做好困难户的安排工作。 三. 调研后的几点意见 1.围绕南河村今后的发展,我与村民、村党员及村干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沟通,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大家反应的问题和困难,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南河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逐步予以解决。 2.做好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面对南河村当前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发展的路径,仍然选择在种养殖业方面,在自然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通过发展互助资金,实施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解决该村群众种养的融资难问题。鼓励农民向这方面发展,实践当中加大技术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3.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人畜饮水问题,危房改造等问题,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对该村的自来水进行彻底改修,保证人畜饮水的安全。对以一些农户存在的危房问题,与民政建设部门协调给予一定的补助,使一些困难户,危房户改善一下住房环境,消除那些住房安全的隐患。 4.低保户的评选工作。针对南河村困难户低保户享受的工作,近期内,通过调查与民政府部门的协调召开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会议,在村里展开一次低保评定工作,确实评出南河村的低保户。使一些应该享受低保的困难户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使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到最小程度,即使是不求发展,也要保证和谐稳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