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城 >> 高平市 >> 三甲镇 >> 北李村

北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北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李村简介

  北李村位于高平市东北4公里市郊,207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280户,963口人,耕地774亩,有村干部5名,实行支村两委交叉任职,党员29名,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60周岁以上老人147人。村集体年经济收入5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
  近年来,我村在两委干部及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村里多方筹资90万元新修了1100平方米的村委会综合办公楼、文化娱乐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使村中心形成了集村委办公、太阳能浴池、村民看病、幼儿上学、村民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理想之地。多方筹资100多万元,高标准创建了兴高街、志成一街、二街、三街四条生态文明街,并达到“六个有”:有公厕、有绿化、有健身器材、有街道亮化、有管理制度、有管理人员,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在发挥党员作用上,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根据所联系户和居住地担当起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卫生管理员、民事调解员、治安联防员等“五大员”。村里还制定了《北李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设立了卫生责任区、责任人,按照党员、村民代表联户组织清扫、清运,两委干部每月不定期检查三次,每月25日党员、村民代表验收测评的长效工作机制,狠抓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在全镇率先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为提倡节俭办事的良好风尚,村委会还于2010年成立红白理事会,严格按章程办事,树立了风清气正的村风民风。为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今年还设立了高标准便民服务大厅,配备政策宣传、计划生育、便民咨询、科技服务、治安联防等岗位人员,实现了无假日全天候便民服务。
  在老年人工作上北李村一直走在全镇前面,于2010年就成立了老年太极拳队、老年秧歌队,参加镇里、市里各种表演活动。在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座椅板凳、饮水机、象棋、围棋、跳棋、军棋、扑克、麻将桌等设施,方便老年人聊天娱乐。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对老年人开放的同时,今年,支村两委干部考虑到村里老年人日益增多,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对老年活动中心房屋进行了装修,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中心里有老年人活动室、休息室、图书室、康复室、配餐室等,在这里,老年人将享受到娱乐、医疗保健、学习、用餐等全方位的社区服务。
  现在,我村“四大功能园区”建设初见成效,集体经济的发展助推了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党的-对社区建设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改进管理体制,拓展新的服务项目,为创建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581102 048000 -- 查看 北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北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三甲南村

  三甲南村简介   三甲南村地处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751户,其中农户659户,非农户92户,共有2295口人,耕地1818亩,全村设十个村民小组,12名村干部,其中支委8人,村委5人,支村两委交叉任职1人,党员77人,村民代表30人(包括10名党员)。其中三人以下368户,792人,四人以上1411人。  

三甲北村

  三甲北村,位于高平市东北七公里处,在三甲镇政府的西北方向。    全村312户,共计1015人。全村设4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39名,村民代表14名。耕地765亩。   

西栗庄村

  西栗庄村位于我镇西北部的韩王山脚下。据资料表明,该村因在镇驻地三甲村之西,栗姓建庄,故名西栗庄。后因栗姓迁走,村中大多为吴、芦、赵三姓,后按村子坐落方位改名为西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系重名大队,回复原名为西栗庄。       西栗庄村有条大沟,在沟的北部有两个像汉字“两点水”状态的两个庄子。居沟北上一“点”的庄子较小,名曰小沟北;居沟北下一“点”的庄子较大,得名大沟北,大、小沟北属西栗庄管辖。       西栗庄村不知是地处山老边区还是人杰地灵,革命干部及在外工作人员尤其多。早期的老革命干部就有吴木济、吴新德、吴天才、程德贵等。    西栗庄村有500多户(含大小沟北),有1800多口人,2000余亩耕地,历来以农为主。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把日光温室大棚引上“韩王山”。上了大岗山,远远望去一座古色古香的入村门楼巍然屹立,这就是西栗庄村门楼。透过这座高大的门楼,西栗庄村的美景便在其中。  

槐树庄村

  槐树庄村位于三甲镇西部,韩王山脚下,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旧称“南庄”。    全村共160余户,550余口人,耕地面积500亩,林地面积1386亩,分三个村民小组,是林业建设先进村,2004年因煤矿开采引发地质灾害,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实施旧村搬迁,建设槐树庄新村,新村占地80余亩,历时4年建设,工程于2008年底基本完工。新建成的槐树庄新村,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解决了新村群众吃水、行路、用电问题。    近年来,槐树庄支村两位干部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村实际,不断加大新村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和植树工作,实行垃圾不落地制度,新村周边环境明显改观。为了给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2010年响应上级号召开展户户通水泥路工程,硬化面积5000余平方米,陆续建起篮球场、体育健身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甲级卫生所等,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  

姬家村

  姬家村位于韩王山脚下,是典型的山区小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全村共有110户,386余人,耕地570亩,村里东西走向,东西长约420米。    姬家村支村两委成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15人,村民代表6人。全村现有小型养鸡场1个,小型猪场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本村村民除了从事传统种植业,大部分壮劳力在外从事建筑业。    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姬家村几届两委干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典型引带、整村推进原则,从生产发展抓起,从农民增收抓起,从基础设施抓起,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使新农村建设步入了健康、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全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新的形势下,姬家村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继续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长寿村

  长寿村隶属高平市三甲镇,地处高平市北部,三甲镇西南部。位于东仓河西畔200米处,东与俳南村隔河相对,北与圪旦村接壤,南与北庄村相连,西与姬家村相邻,高团路、207国道从村庄东侧穿越,成为村庄对外的交通要道。村庄距高平市区约7公里,距三甲镇政府驻地仅一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整个村庄地势平坦,规划整齐,道路四通八达,土地总面积1140亩,其中耕地面积1125亩,林地15亩,住户253户,人口887人。    传说长寿村的来历有两种,一是很早以前这个村有个贞洁的妇女,丈夫去世,守寡数十载,宁苦不改嫁。她长期吃苦受罪,感人至深,人们便叫这个村“长受”。二是很早以前,活了八百岁的彭祖老人曾到过此村,村里的文人骄傲的取村名为“长寿”。在长寿村采访,建在的老人们回忆说:在该村东阁里头有个建筑考究的牌坊。相传,牌坊是为纪念那个守节媳妇修建的。牌坊屹立数十载,从未见上面有寸草生长。表明这个女人守节清白。 可惜,这座建筑考究、含义深远的牌坊,在“文革”被破坏下。    目前为止,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建造了一座民营合聚集团水泥制造厂,吸引了本村40余人就业,解决了30余辆车辆运输户。自2000年以来,该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大力扶持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蔬菜大棚18栋,2008年又新增春秋大棚两栋;发展500头养猪场1个,带动全村中小养猪户4户;2008年新建万只鸡场一个,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起到了带头作用。  

圪旦村

  三甲镇圪旦村位于高团路沿线,距高平市五公里,全村总人口240余人,总户数76户,耕地面积205亩,设6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村民代表6名,镇人大代表一名。   2008年支村两委换届以后,针对我村现实情况,新班子带领全体村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村容、村貌、村风都发生的可许的变化,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民主化管理水平,通过健全制度,不断规划两委干部行为,新班子上任以来,反村上重大决策事项全部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2009年,支村两委为了履行年初承诺,经过坚辛努力投资20万元,修了250立方新水塔一座,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户通”政策带动下,支村两委多方筹资,投资60余万,硬化我村大街小巷,并实行垃圾不落地。同时实行了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创造宽松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我村集体经济薄弱,让村民富起来,是新一届两委班子的共同心愿。今年三月,支村两委抱着一种“保姆式”的服务理念,经过千辛万苦,利用闲置土地,引进“晋豫纺织”项目,缓解了我村就业难现象。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根据中央1号文件,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为了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地,支村两委,根据镇政府关于提倡农村建设小康住宅楼的实施意见,在2011年工作计划中,把高团路沿线旧房改造工程列入了主要议事日程,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充分酝酿,做好科学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宣传,量力而行,目前,此项工作正在陆续进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新农村,新事物不断涌现。我村支村两委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庄村

  北庄村位于高平市区东北5公里处,隶属三甲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靠杏坡岭,紧邻长寿村,南与邢村毗连,西靠天狮岭,与李家、孟家山岭接壤,东与底池隔河相望。旧时四面山岭,村落环卧其中,宛若聚宝盆地。现村落扩大,避大道与高团路相连。全村约400余户,东面小东仓河、高团公路、207国道,长晋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北庄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北庄遗址位于村东南约20米的台地上,东距东仓河约100米。地面散落有大量陶片,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但北庄村的真正繁荣兴盛当属明清时期。北庄村以郭姓为主,据《高平县志《郭氏家谱》和有关碑刻记载:郭氏“系出汾阳”,“其先太原人,始祖恩贾于泽之高平,乃后遂籍玉高平。”至明代,郭姓家庭兴旺,子孙繁衍,人口剧增,加之它姓先后迁入,村落渐次扩展,名震一方。   以郭姓为主的民居建筑,依势而建,高低错落,左右排列,加之纵横交错的街巷,别具特色的0、庙堂,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北庄古村落。  

靳家村

  靳家村位于韩王山脚下,是典型的山区小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落后。全村共有180户,600余人,耕地680亩,村里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8华里。现有机制砖厂1个,小型养鸡场3个,小型猪场2个。   靳家村支村委4人,党员19人,村民代表9人。村委办公条件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得到改善,房屋重新装修,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视机等,有利于支村两委办公。   我村村民除了从事传统种植业,大部分壮劳力在外从事建筑业,收入可观。这几年,经过全体村民的努力,靳家村正变得越来越美好。  

邢村村

邢村村  高平市三甲镇邢村村,位于三甲镇西南部,全村共有421户,1519人,耕地1334亩,村东紧靠高团公路和二级路,交通十分便利,土地比较平坦,邢村村离高平市区比较近,这方土地养育出来的人头脑比较精明,经济意识强,能工巧匠多,改革开放以前为了生计,一大批建筑人才走南闯北,施展自个的才华,改革开放后,他们靠着精湛的技术,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理想,成立了建筑工程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一座座高楼大厦在高平大地拔地而起,独特的建筑业在高平乃至山西省都有很高的声誉,同时也养育了邢村的几代人。  

北李村

  北李村位于高平市东北4公里市郊,207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280户,963口人,耕地774亩,有村干部5名,实行支村两委交叉任职,党员29名,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60周岁以上老人147人。村集体年经济收入5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   近年来,我村在两委干部及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村里多方筹资90万元新修了1100平方米的村委会综合办公楼、文化娱乐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使村中心形成了集村委办公、太阳能浴池、村民看病、幼儿上学、村民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理想之地。多方筹资100多万元,高标准创建了兴高街、志成一街、二街、三街四条生态文明街,并达到“六个有”:有公厕、有绿化、有健身器材、有街道亮化、有管理制度、有管理人员,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在发挥党员作用上,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根据所联系户和居住地担当起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卫生管理员、民事调解员、治安联防员等“五大员”。村里还制定了《北李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设立了卫生责任区、责任人,按照党员、村民代表联户组织清扫、清运,两委干部每月不定期检查三次,每月25日党员、村民代表验收测评的长效工作机制,狠抓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在全镇率先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为提倡节俭办事的良好风尚,村委会还于2010年成立红白理事会,严格按章程办事,树立了风清气正的村风民风。为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今年还设立了高标准便民服务大厅,配备政策宣传、计划生育、便民咨询、科技服务、治安联防等岗位人员,实现了无假日全天候便民服务。   在老年人工作上北李村一直走在全镇前面,于2010年就成立了老年太极拳队、老年秧歌队,参加镇里、市里各种表演活动。在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座椅板凳、饮水机、象棋、围棋、跳棋、军棋、扑克、麻将桌等设施,方便老年人聊天娱乐。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对老年人开放的同时,今年,支村两委干部考虑到村里老年人日益增多,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对老年活动中心房屋进行了装修,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中心里有老年人活动室、休息室、图书室、康复室、配餐室等,在这里,老年人将享受到娱乐、医疗保健、学习、用餐等全方位的社区服务。   现在,我村“四大功能园区”建设初见成效,集体经济的发展助推了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党的-对社区建设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改进管理体制,拓展新的服务项目,为创建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路家山村

  三甲镇路家山村位于三甲镇东南角,高平市东北四公里处,村西边紧靠长晋二级路和长晋高速路,村庄座落在沟岭山坡上,全村共有204户,820口人,粮田面积685亩,要三个村民小组,有党员36人(其中女党员3人)村民代表14人,支村两委干部5人。   2008年支村两委换届以后,针对我村现实情况,新班子带领全体村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村容、村貌、村风都发生的可许的变化,全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民主化管理水平,通过健全制度,不断规范两委干部行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9年投资8万元,修砌了村西河道工程,又修建了住宅楼一栋,在市委、市政府“户通”政策带动下,硬化了我村大街小巷,并新建街道一条,卫生方面实行了垃圾不落地的办法,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了水保持,整修梯田工程,党务、村务、财务实行三公开制度,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  

响水坡村

  响水坡村位于三甲镇东南 部,现有人口,1452人,劳动力510人,耕地面积860亩,人均收入6290元.    该村地处山坡,山脚下有股泉水,常年涌流,穿村而过,发出潺潺的流水响声,故名响水坡。    响水坡村离城较近,经济意识特别强。早几年响水坡在外搞建筑的工队在我市可以说十分天下有其三:近年来,响水坡在高平做生意的户又特别多。有规模较大的博美、九州家电城;有号称土产日杂响水坡一条街(城内建设路)的10多小五金商户。即使在大街上碰到个买烧纸的,一问也是响水坡人。尤为突出的是屠宰羊肉是响水坡村民的传统行业,每到中秋节至春节期间,无论是在高平城内大街上,还是乡村的街头,只要是吆喝卖羊肉的,基本是响水坡人。  

赵家山村

  赵家山村位于唐王山脚下,是典型的山区小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落后。全村共有120户,460余人,耕地410亩,村里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8华里。现有建材厂1个(正建),小型养鸡场2个,小型猪场4个,秸杆气化站一座。   赵家山村支村委4人,党员14人,村民代表5人。村委办公条件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得到改善,房屋重新装修,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视机、图书室等文化设施,有利于支村两委办公。   我村村民除了从事传统种植业,大部分壮劳力在外从事建筑业,收入可观。这几年,经过全体村民的努力,赵家山正变得越来越美好。  

朱家山村

  朱家山村位于汤王山下,东仓河畔,距镇政府2.5公里,二级路1公里,村级路至二级路全部硬化,交通便利。全村150户,553口人,耕地587亩。现有规模猪场1个,鸡场1个,小型猪场两个,日光温室大棚2栋。    在市委市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以来,村里修缮了古庙,建起了支部活动阵地、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园、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篮球场,添置了健身器材10余件。村级卫生所通过验收,实行“垃圾不落地”制度,成立了专业队伍,由党员干部分片管理。户通工程强势推进,完成街巷硬化10000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500余米。  


北李村特产大全




北李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