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里村:地处山区,位于市区东北12千米处,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77户,293人。有耕地500亩,人均耕地1.7亩。年粮食总产量158吨,平均亩产354千克。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农村经济总收入147万元,人均纯收入3106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81104 | 048000 | -- | 查看 营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迪阳村 |
迪阳村简介 迪阳村地处山区,位于高平市东北方向13.5公里处。辖迪阳、后庄、香山3个自然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330户,1301人,其中党员35人,村民代表21人。有耕地1578亩,人均耕地1.16亩。年粮食总产量477吨,平均亩产331千克。村民以农为主,兼营养殖、农产品加工、蚕桑等行业。该村过去搞翻砂、办钉户的较多,有村办煤矿两座,已政策性关停。2009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578万元,人均纯收入4450元。1996年建成小康村。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户户通路硬化工程,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
王村村 |
王村村位于高平市东北部,依山傍水,东西有大片丘陵山地,紧邻南河水库,地下水丰富且水位较浅,适合搞种植。王村是陈区镇四个大村之一,共有2050人,常住人口1978人,总户数551户。耕地面积1468亩。同时王村接近陈区镇,地势低平,交通便利。 全村共有党员50人,一个支部,八个党小组。王村支部成立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便成立了党小组。全村共有村民代表31人,分8个村民小组。全村百姓大多是农业户口,以种地和做活为生。年人均纯收入2000到3000元。农民自办企业有向荣畜牧有限公司,以养猪为主,养猪上千百头。 在王村村的东北方向,有千年古寺——开化寺。开化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3年一926年),大雄宝殿内的墙壁上绘满了壁画,总面积有88.2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宋代壁画中面积最大、独具特色的珍品。 王村以其文化历史底蕴、交通地理优势,再加上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王村的明天更美好! |
石村村 |
石村简介 石村地处丘陵地带,位于高平市区东北12.5公里处。石村村民委员会下辖石村、西石村两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507户,1792(截止2010年12月24日)口人。有0员46名, 31名村民代表。全村面积2252 亩,有耕地2143亩人均,耕地1.14亩,全年粮食产量689吨,平均亩产357公斤。村民以种植业为主,种养结合,兼营冶铁业 。村总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有物质交流大会。 |
水沟村 |
水沟村位于陈区镇东南部,村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农户83户,人口359人。全村有耕地428亩,村民多以务农为生,农闲时间经商或外出务工。 |
西山村 |
西 山 村 简 介 陈区镇西山村位于曲辉路沿线,距高平市10公里,全村总人口1350余人,总户数450户,耕地面积1402亩,设7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民代表30名,镇人大代表2名。 西山村原是一个矛盾多发村,是陈区镇的一个老-村。2008年支村两委换届以后,针对西山村的现实情况,新班子带领全体村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共克时坚,村容、村貌、村风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民主化管理水平。通过健全制度不断规范两委干部行为。新班子上任以来,凡村上的重大决策事项全部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2009年集资兴建住宅楼、原煤矿的地面资产竞标拍卖、原煤矿废旧场地的承包、村上园林化建设方案、低保户的复核工作都是经过充分酝酿后提交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同时实行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全方位的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以上措施,化解了村上矛盾,为西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2008年至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了农民住宅楼、健身场、老年活动中心、阳光浴室、甲级卫生所等,高标准完成了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实现了垃圾不落地,今年又投资150余万元,修建了村前小游园,种植各种苗木2 万余株,实现了环村绿化、景观绿化、空闲地绿化、道路绿化,形成了养、灌、花、草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品种、多色彩的绿化格局。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09年村办煤矿被政策关闭后,村上失去了经济支柱,让村民富起来成了两委班子的一个共同心愿,经过充分讨论研究,决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今年村上利用煤矿闲置地兴建一个养殖小区,计划新上日光温室大棚20栋,春秋大棚50栋,带领广大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西山村村容整洁,村风纯朴,正在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省级新农村绿化推进村而努力奋斗。 |
郭家沟村 |
郭家沟村简介 郭家沟地处山区,位于高平市东北方向,本村下辖东牛家庄、西牛家庄、郭家沟、牛家沟、杜家沟共5个自然村,有5个村民小组, 人口总共1041人,其中党员25人,村民代表17人。 郭家沟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有耕地800多亩,人均耕地0.8亩。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小杂粮等为主。有名胜古迹千佛洞。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户户通路硬化工程,环境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利的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
张家庄村 |
张家庄村简介 张家庄村位于陈区镇西南1.5公里处,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40余户,520 口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 20 名,支村委干部6名。 去年以来,我村立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全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加强阵地建设。新一届两委班子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建设目标,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按照“四统一、三不搞”的村级阵地建设标准,新建了村级综合活动阵地,对阵地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分别设置图书室、卫生所、幼儿园和便民服务中心,并高标准配备了办公设施、电教设备。投资1.2万元,购置计算机1台、远程教育接收设备1套,建起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促进了党员教育的高效化和办公场所建设的规范化。 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一事一议》、《村务财务审批》、《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生活会》等18项村级管理工作制度,切实用各项制度规范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并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党员目标管理,明确党员在壮大社会经济、弘扬先进文化、参加党务活动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投资3万余元,修建了阳光浴室工程;依托村中水塘的维修改造,开工建设了村中心小游园,并安装了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以供村民休闲娱乐。在去年完成“户通”工程11000多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以创建“生态园林村”为目标,先后对进村道路和主要街巷进行了多树种搭配,大面积绿化,共栽植各种树木4000多棵,并率先在全镇实行了垃圾不落地制度,基本实现了“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的“五化”目标,整个全村的环境面貌现已焕然一新。 当前,两委班子正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发扬干群齐心、不等不靠、团结协作、苦干实干的精神,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辉煌。 |
王家河村 |
王家河村位于陈区镇东1.5公里处,现有人口500人,共124户,村共有土地390余亩,其中耕地360亩,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薯类作物,另有果园30亩。 村上共有支村委干部6名,其中支委成员3名,村委成员3名,党员9名,村民小组10个,村民代表10名。 |
铁炉村 |
铁炉村地处陈区镇东南端,曲辉线路旁,交通便利。基本农田554亩,现有人口487人,党员14人,村民代表7人。 |
营里村 |
营里村:地处山区,位于市区东北12千米处,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77户,293人。有耕地500亩,人均耕地1.7亩。年粮食总产量158吨,平均亩产354千克。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农村经济总收入147万元,人均纯收入3106元。 |
南头村 |
南头村位于曲辉线沿路,与郭佛陀村、铁路村相邻。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户数181户,人口702人。其中党员31人,村民代表9人,耕地面积600余亩。村基层组织场所200多平方米,是一个以农业产业为主的村庄。去今两年村街道,村外路水泥路全部硬化。目前,道路、水利基本到位。 该村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建大型养猪场一个。经支村两委研究、群众代表讨论,借新农村建设之东风,认真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倡农民外出经商,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使广大群众逐步向小康迈进。 |
姬兴庄村 |
姬兴庄地处山区,位于高平市东北方向12.6公里处,曲坪线以南,辖姬兴庄、黑土坡、五家河3个自然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38户,517人,其中党员21人,村民代表10人。 姬兴庄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有耕地646亩,人均耕地1.25亩。年粮食总产量258.4吨,平均亩产800斤。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小杂粮等为主。过去曾以炼铁为主,现有企业一个,千头猪场1个,养蚕户10户,蘑菇大棚2个。2009年底,全村农业总收入为233万元,人均纯收入4507元。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户户通路硬化工程,环境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利的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
陈区村 |
陈区村地处丘陵地带,位于市区东北11.5千米处,陈区镇中部,是陈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设8个村民小组,553户,1913口人,总耕地面积1980亩。村里有镇办中学、幼儿园、中心卫生院、文化娱乐设施等。沿街有饮食、服务、修配、供销社等各类门店数十个。每个农历四月十五有物资交流大会。1996年建成小康村。 |
郭佛陀村 |
陈区镇郭佛陀村位于高平市东22公里处,共有161户,553口人。设一个党支部,两个党员小组,党员共12人,预备党员4人。村民代表10人,分2个村民小组。村领导班子共5人,支书村长一肩挑。郭佛陀村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躬身实践“-"重要思想,永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每个0员的先进性,紧紧围绕发展的主线,以党风带民风,不断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发展。 郭佛陀村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村,发展基本靠农业。但郭佛陀村临于曲辉路沿线,交通还算便利。所以村里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走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近年来,村里先后种植梨树30亩,年产量达到3万斤。兴建起了3个养猪场,生猪饲养量达到200头;一个养羊场,培育发展了1个特种养鸡场。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推动了我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全村经济格局的转变。 |
刘家庙村 |
陈区镇刘家庙村位于高平市城东北约25公里处,北于长治县搭界,现有330户,共1355人,耕地1200亩,村级设有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共有个8村民小组,村民代表19人,支村两委干部9人,交叉任职1人。今年以来,我村积极响应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号召,全面启动完成户通水泥路6.5万平方米,同时配套完成户通自来水,将户通工程与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和改厕、改圈结合起来,立足实际,科学施工,建成高标准的主街道,同时完成街道两边的绿化,完成村级规划的小游园;目前已高标准的完成了村民住宅安居及配套工程,彻底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大大改善了我村的人居环境。 |
北兆庄村 |
北兆庄村简介 北兆庄村位于陈区镇东北部3公里处,邻山傍水,风景优美。全村现有耕地427亩,145户共583人,分为2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10人。 北兆庄党支部建立于1980年12月,现有党员16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近几年来与村委共同携手带领村民发展养猪、养蚕等产业,拓宽了农民致富道路,同时加强村民的政治文化建设,使我村实现真正意义的文明村。 在“-”“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我们村全体村民正怀着激昂的斗志、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
安河村 |
安河村位于陈区镇东北三公里处,现有人口897人,共220户,村共有土地800余亩,其中耕地720亩,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薯类作物,另有果树十余亩,蔬菜大棚七十栋,村中主导产业是种植,今年村中新建日光温室七十栋,准备种植各类蔬菜,经济类作物,另外还有养猪,养兔,养鸡等各类养殖业。 村上共有支村委干部5名,其中支书主任一肩挑,党员28名,村民小组4个,村民代表13名。 安河村与迪阳村、王村村、石村村、水沟村、西山村、郭家沟村、张家庄村、王家河村、铁炉村、营里村、南头村、姬兴庄村、陈区村、郭佛陀村、刘家庙村、北兆庄村、东窑头村、中庄村、沙院村、关家村、宋家村、任家庄村、西窑头村、闫圪塔村、王家村、西坡村、大山村相邻。 |
东窑头村 |
东窑头村简介 东窑头位于陈区镇东北3公里处,共有4个村民小组,183户,729人,其中党员30人,村民代表13人。东窑头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有耕地649亩,人均耕地0.9亩。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小杂粮等为主。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户户通路硬化工程,环境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利的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
中庄村 |
中庄地处山区,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处。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62户,645人。有耕地680亩,人居耕地1.05亩。年产粮食总产量188吨,平均亩产302公斤。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工商企业。该村在外经商人员众多,打钉、织土绸、是传统的手工艺,所织手帕、头巾远销省内外。盛产黄梨,且品质好,闻名远近。农村经济总收入304万元,人均纯收入3101元。村里有两家农户住宅系元代建筑。 |
沙院村 |
沙院村简介 陈区镇沙院村位于陈区镇东北约10公里处,紧挨东窑头村和任家庄村,煤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本村下辖2个村民小组,17个村民代表,现有249户,总人口973人,农业人口942人,耕地面积740亩。村级设有党支部,其中0党员21人,支村两委干部5人,交叉任职1人。 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现有幼儿园和达标卫生所各一所,建有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全村基本实现户户通,全村村民基本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现有图书阅览室1个,各类图书达2000余册,包括各种报刊杂志。村里还建有两个休闲广场,并配备完善的健身器材供村民使用。 我村将进一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村域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关家村 |
关家村地处山丘,位于市区东北16.5千米处。村委会辖关家、赵家、张王庄3个自然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87户,775人。有耕地760亩,人均耕地0.98亩。年粮食总产量1500吨,平均亩产750千克。村民以农业为主,种养结合,兼有劳务输出等。青壮年外出务工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该村的民间武故事闻名远近。 关家村与迪阳村、王村村、石村村、水沟村、西山村、郭家沟村、张家庄村、王家河村、铁炉村、营里村、南头村、姬兴庄村、陈区村、郭佛陀村、刘家庙村、北兆庄村、安河村、东窑头村、中庄村、沙院村、宋家村、任家庄村、西窑头村、闫圪塔村、王家村、西坡村、大山村相邻。 |
宋家村 |
陈区镇宋家村位于高平市城东北约25公里处,北于长治县永丰村搭界,现有345户,共1400人,耕地1200亩,村级设有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5人,共有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6人,支村两委干部10人。今年以来,我村积极响应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号召,全面启动完成户通水泥路3.5万平方米,同时配套完成户通自来水,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投资200万元完成宋家村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进而改善了学生的上课环境。 |
任家庄村 |
任家庄村地处山区,位于高平市区东北方向16公里处。任家庄村村民委员会下辖任家庄、上里、阎家、条板4个自然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14户,900多人,其中党员21人,村民代表13人。全村面积1200亩,有耕地1012亩,人均耕地1.12亩,粮食总产量269吨,平均亩产320千克。村民以粮食种植为主,辅以养殖,曾有村办煤矿1座,为村主要支柱产业,现于停产关闭。打钉是村里的传统手工业(现已无人继承)。村西北处有一巨石,巨石中间开凿有路,旧时可抬轿而过,实为罕见,经修路,已将大石掩埋。1996年建成小康村,2004年建成宽裕型小康村。 |
西窑头村 |
西窑头村位于陈区镇的东北方向,全村人口527人,耕地面积487亩,人均9.24亩。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村里没有企业,很多男劳力外出务工。人均收人1500-2000元/年左右。全村党员17人,村民代表10人。 |
闫圪塔村 |
闫圪塔村简介 闫圪塔村地处丘陵地带,位于市区东北12.5千米处,陈区镇东北部。本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7名,村民代表9名。支村两委干部共5名。全村共130余户,530多口人,总耕地面积632亩。 闫圪塔村与迪阳村、王村村、石村村、水沟村、西山村、郭家沟村、张家庄村、王家河村、铁炉村、营里村、南头村、姬兴庄村、陈区村、郭佛陀村、刘家庙村、北兆庄村、安河村、东窑头村、中庄村、沙院村、关家村、宋家村、任家庄村、西窑头村、王家村、西坡村、大山村相邻。 |
王家村 |
王家行政村位于高平市东北18公里处,距陈区镇西北处3公里,座落在御旨山西南脚下,东邻魏庄村,南邻南河村,北邻刘家庙村,西邻西坡村,周边四个行政村之中,全村共有土地1132亩,粮田面积1009。1亩,共有288户居住人家,1200余人,农业人口1074人,有东庄、碾下、王家、红庙四个自然村组成,四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地理条件高低不平,一个村委会组织下设17名村民代表,治保、民调、民兵、妇联、监督小组等下属机构齐全,有一支8人组成的专业卫生队,实行垃圾不落地包干职任制,有10人组成的治安联防巡逻队;有46名党员组成的村党支部,下设四个党小组。交通较为发达,一条南至曲辉路、北至长治县,西至团池乡的巡环公路,从村中心穿过,两条小河南通王村水库。 |
西坡村 |
西坡村位于陈区镇的西北部,辖南山、藏造、果角、西坡4个自然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31户,868口人。耕地面积1116亩。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名),村民代表17名。 在陈区镇大力发展煤炭主导产业期间,西坡村夹在王家、刘家庙两个煤炭大村之间,既没有传统的资源优势,又缺乏明显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落后迟缓。2008年支村两委换届以后,新任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村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2010年筹资修缮了支部阵地,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两委班子领导干部的管理行为。二是紧跟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2008年至今通过合理的规划,配套完善了卫生所、图书室、健身场、便民超市、活动中心等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投资120余万元高标准的完成了村内主干道、村内支巷、水渠、河坝等的硬化、净化和绿化,投资5万余元对村内古庙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没有煤炭传统资源优势的压力下,村两委班子及时的调整发展方向,组织村民开展养猪、养鸡、养兔、养羊、种桑养蚕等各种丰富的种养殖业。目前,西坡村村容整洁、村风淳朴,正在为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
大山村 |
大山村地处陈区镇最东端,东与建宁乡接壤,南与北诗镇连接,坪曲线横穿我村,交通便利。我村是由大山和石堂会两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基本农田799.6亩,现有人口805人,党员33人,村民代表13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