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靳寨村位于高平市东南方向,东与石末乡相邻,西靠西靳寨村,该村土地贫瘠、地面无企业、地下无资源,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442户,总人口1395人,耕耘着2100亩土地。主要产业是养殖业,农民人均收入49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81202 | 048000 | -- | 查看 东靳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秦庄村 |
秦庄村位于高平市石末乡东部,与陵川县附城镇相毗邻。全村共分三个村民小组,有支村委干部5名,党员27名,人口647人,其中劳动力324人,人均耕地1.6亩,当地百姓以从事农业劳动为生,主要种植玉米、谷子等,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 |
三槐庄村 |
三槐庄村简介 石末乡三槐庄村地处半山区,位于高平市区东南22千米处。全村有3 个村民小组,170户,627人。有耕地1188亩,人均耕地1.89亩。年粮食总产量486.5吨,平均亩产475千克。晋陵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农村经济总收入158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八大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先后完成户户通路硬化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环境整治工程,街道绿化、亮化工程,文化活动广场工程,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工程,有利的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医疗、卫生、教育、通路、农田水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
西瑶村 |
西瑶村简介 石末乡西瑶村地处半山区,位于市区东南21千米处。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95户,702人。有耕地969亩,人均耕地2.4亩。年粮食总产量412吨,平均亩产453千克,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畜牧养殖以养鸡、养猪为主。农村经济收入169.1万元,人均纯收入2900元。旧时村民曾制作过桑皮纸,办有印刷厂。现村有小学校、卫生所、商店等。1996年建成小康村。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八大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先后完成户户通路硬化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环境整治工程,街道绿化、亮化工程,文化活动广场工程,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工程,有利的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医疗、卫生、教育、通路、农田水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
瓮庄村 |
瓮庄村简介 瓮庄村地处高平、泽州、陵川三县市交界处,全村211户,人口672人。耕地面积1388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千头猪场1户。5000只养鸡场1个。 |
北凹村 |
北凹村简介 北凹村地处高平市石末乡西南五公里处,这里是高平、陵川、晋城三县交界地带。太行山腹地,属丘陵山区。到处是沟,土地多为阶梯型。随山坡层层叠叠,拾阶而上。这里长期干旱、水源奇缺,地下地上资源匮乏。 全村共有220户,700口人,1370亩耕地。以播种玉米为主,地上无其它企业。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帮助下,改善了交通环境、饮水等和群众生活相关的一系列工程。修建了小型广场,安装了体育器材,绿化亮化了街道。群众自发地组织了秧歌队等。提高了群众的文化水平。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3991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1名,支委干部3名,有4个村民小组,20名村民代表。村民代表中有党员12名。 |
晁山村 |
晁山村地处丘陵,位于市东南16.5千米处,7个村民小组,辖晁山、向阳2个自然村。342户、1125人、2430亩耕地。居民以农业为主,兼种植、养殖及外出劳务。为石末乡三樱椒种植示范基地。 |
王庄村 |
王庄村位于石末乡西北部,辖两个自然村(王庄、掌石沟),全村共有235户,714口人,耕地1348亩。农作物种植以玉米、谷子、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三樱椒为特色。 |
东靳寨村 |
东靳寨村位于高平市东南方向,东与石末乡相邻,西靠西靳寨村,该村土地贫瘠、地面无企业、地下无资源,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442户,总人口1395人,耕耘着2100亩土地。主要产业是养殖业,农民人均收入4900元。 |
侯庄村 |
侯庄村位于高平市石末乡东北部,东接陵川县,南与石末乡秦庄村相邻,北接寨平村,由侯庄村、大河自然庄组成,辖区总面积 2000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998人,耕地总面2160积855亩,有村民小组8个,党员64名。 侯庄村是龙港镇政府所在地,辖区内有行政机关五家,有企事业单位八所,其中有县办高中一所,县办小学一所,民办幼儿园一所,有卫生所四家,辖区内村村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村村通水泥路。 庄社区境内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与石侯线、高陵线融汇贯通,公路四通八达。农作物种植主要品种是小麦、玉米、谷子、豆子、蔬菜等。 近年来,侯庄社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115万元,新建居民住宅楼六栋。投资150万元修建游园一个(在建)。投资200万元,改造自来水网360户,9400米,铺设下水管道4850米。硬化小街小巷11570米,修建健身场所投资35万元搞好村中水泥路硬化,通往大河润兴猪厂公路全长1600米,面积6400平方米,使机动车辆通行无阻隔。 投资10万元对村南环路的公路两边建花池、栽植各种风景树和各种花卉,使环村公路的环境更加秀美。 在市乡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侯庄村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寨平村 |
寨平村简介 寨平村隶属高平市石末乡,位于高平市东部山区,全村地势较为平坦,东与陵川搭界,北与北诗镇相邻,西连北张寨村,南接侯庄村。全村下设6个村民小组,311户,总人口1141人,劳力600个。共有党员36名,村民代表30名;支村两委干部8名。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02万元,我村人均耕地较多,农民收入较为稳定。 在新的一年里,我村支村两委班子将继往开来,团结奋斗,争取实现“十二五”计划既定目标,带领全村群众走上更加美好的明天。 |
北张寨村 |
北张寨村简介 北张寨村为高平市石末乡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高平市东南部,距石末乡政府3公里,距高平市区25公里。北张寨村地处山区。海拔910米,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村庄西接毕家院村,东临寨平村,北靠南诗村,南与南张寨村接壤。高陵高速公路从村域西部经过,村庄交通便利。北张寨村耕地面积为1780亩,林地面积98亩,园地60亩,水域用地0.5亩,建设用地面积211.97亩,未利用地面积为60亩。我村支村两委班子近年来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理保护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拓宽发展道路,保护和发展我村经济。在未来的“十二五”规划中,我村将继续加大我村新农村建设力度,接连实施进村道路工程、环村路补修和阳光浴室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春秋大棚,发展我村种植养殖经济,争取实现村民收入翻番。我村将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总抓手,积极贯彻省委-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实现北张寨村的美好明天努力进取! |
南张寨村 |
南张寨村简介 南张寨村位于高平市东南部,东与陵川搭界,西与河西相连。全村共有192户,656口人,耕地面积1392亩,果园面积120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人均年收入约4200元。 |
毕家院村 |
毕家院村简介 毕家院村位于高平市东南部丘陵地带,是石末乡的一个中等村,现有4各村民小组,285户,有830人。支村委干部5人,党员34人,是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我村以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为目标,发扬艰苦奋斗、不甘落后、富而思源的“石末精神”,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凝聚智慧,克服困难,扎实开展全村新农村建设,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面积380余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村级党支部活动阵地。 今年,我村又被确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按照市新农村建设强基工程的要求,我们规范和完善了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建设。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户通、游园等重点工程陆续展开。我们开发新土地70余亩,种植辣椒近40亩,经济林20余亩,新建5000只养鸡场一个,村容村貌变化巨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
石末村 |
石末村简介 石末村地处丘陵地带,位于市区东南19千米处,系石末乡人民政府驻地。辖石末、义洲地、上石板坡、果木园、森山、王寨头、赵家河7个自然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36户,1960人。有耕地4385亩,人均耕地2.2亩。年粮食总产量2152吨,平均亩产528千克。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养殖、运输、林牧、商贸等民营企业,农村经济总收入861.1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村里建有小学校、幼儿园、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原有业余秧歌剧团驰名全市。文物古迹有宣圣庙,系元代创修,结构严整,古朴壮观。该村有一棵唐代栽的酸枣树,茎围5.6米,高10米,为全市之最。清代乾隆年间学者司昌龄乃该村人氏。村中建有翻身碑,解放初期建立。每年农历七月初九举办物资交流大会。1994年建成小康村。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八大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先后完成户户通路硬化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环境整治工程,街道绿化、亮化工程,文化活动广场工程,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工程,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等,有利的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医疗、卫生、教育、通路、农田水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