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城 >> 高平市 >> 原村乡 >> 西坪村

西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坪村简介

  西坪村村级概况
   西坪村是原村乡一个行政村,坐落在原村乡西北角,距乡政府约6.5公里,南邻窑则头村,三面环山,一水绕村,鸟声嘤嘤,翠木葱茏,青山秀水,宁静祥和。新村和旧村村域面积共有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21亩。全村共有88户,288口人。主导产业是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北靠山,村南平坦。新村建在旧村南坡下,现有东西走向三条主街(北街、中街、南街),有南北走向的两条路(东路、西路),有绕村环村路与三街两路相连通。旧村古朴典雅,新村干净整洁,是一方清新舒适宜居之地。
  我村的特色种植——大田西瓜和香椿,年代久远,百里闻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581203 048000 -- 查看 西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山村

  北山村位于原村乡的西北部,地处相公山的山脚,占地面积为160亩.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共有 9127户, 450人,耕地面积为520亩.村委会主任:张文斌;副主任:李和生;村委委员:李永虎。  

原村村

  原村村基本概况:原村村位于高平市西13公里处,是原村乡政府所在地,共有919户,3006人, 3269亩耕地。  

秦城村

  基本情况:秦城村位于原村乡中部,北连相公山,南接马村镇,西靠冯村村,东以原村村毗邻。曲坪线横惯东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全村现有436户,1316口人,9个村民小组 ,24个村民代表,5个党小组,党员47名,耕地面积1785亩,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460元。  

冯村村

  冯村村位于高平市原村乡西部,距原村乡2公里。全村376户,1260人,6个村民小组,41名党员。村里有联办整合煤矿一座;45万吨洗煤厂一个;秸秆气化站一座;100人女子威风锣鼓队一支;100人女子太极拳队一支,是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狼儿掌村

  狼儿掌村位于高平市西部,原村乡的东南部,相邻马村镇,曲辉线,在我村村北贯通。全村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450亩,共232户、850口人。全村共有党员25人,共分7个自然村。7个小组。 狼儿掌村与北山村、原村村、秦城村、冯村村、下马游村、上马游村、牧沟村、炉沟村、良户村、前河村、里沟村、上董峰村、窑则头村、西坪村、陈山村、何李村、章庄村、交河村、山和背村、大坡沟村相邻。  

下马游村

  下马游村简介   地处山区,位于市区西11.5公里处,下马游村委会辖下马游、寨上、炉只沟三个自然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25户,1042人,有耕地1950亩,人均耕地1.87亩,隶属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西距乡政府所在地原村村二公里,该村有地下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曾办有村办煤矿,联营铁厂,民营炼铁炉,采矿业、运输等,文物古迹有“安贞堡”和许多古民居等,系长平之战重要遗址之一,村北有两棵千年古树,蔚为壮观。   据高平县志记载和大多数村民传说,该村是长平之战时秦军牧马游战之地,秦将白起曾在该村安贞堡指挥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据说,该村因秦军在此牧马游战而得名,寨上是该村的至高点故名寨上,炉只沟是秦军埋锅造饭之地,因而得名炉只沟。   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将军上山打猎,发现村北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和另一名姓王的将军各种松树一棵,希望秦军像松树一样万古长青,这两棵千年古松至今一直长势很好,十分秀美。   下马游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历尽沧桑,村中有玉皇庙,观音堂,现已新建翻修,东有三义庙一座,也已翻修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村内硬化街道20000余平方米,新近翻修房屋300余处,修建高标准住宅楼20余栋,村边,道路,村中绿化种植各种树林,花卉20000余株,使村庄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上马游村

  上马游村隶属高平市原村乡管辖,地处原村乡东北部,与野川镇接壤,南与下马游、大坡沟为邻,总人口503人,非农业人员16人,耕地面积761亩,林地面积227亩,居民小组4个。村设党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党支部共有党员17名,村支委班子成员3人,两委班子成员6人,大学生村官1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原村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的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组织建设这一主线,以人为本,面向村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党组织建设的总目标,开拓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本村的各项建设。   在 “十二五”规划中,上马游村两委班子将紧密结合本村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文明上马、和谐上马,富裕上马”总体目标,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为重点,以村共建为纽带,带领全体村民构建和谐新上马。  

牧沟村

  原村乡牧沟村,地处山区,位于高平城西九公里处,居相公山前麓之左,村西北处有条沟,北岭山上有个跑马坪,相传春秋战国年间为白起牧马之沟,白起经常在这条沟里放牧战马,后到跑马坪遛马。村右上有座玄武庙,建于大清嘉庆拾陆年岁次辛未正月二十六日,玄武尊神塑自始创于康熙年间。解放后改为牧沟村。   牧沟村,现有耕地818.78多亩,居民101户,368口人,党员12名。   2009年5月万头猪场开始土建,2010年5月开始修建,10月底投产,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2106平方米,院内有一栋2层7间的办公楼,现已成立合作社,李秀峰为法人代表。   在2010年的户通工程中硬化道路2395平方米,植树1500多株,建文化墙约500平方米。  

炉沟村

  炉沟村民委员会位原村乡西北部,距镇人民政府3公里,下设1个党支部,2个村民小组,,全村委会干部设置3人,有党员10人,全村总户数65户,总人口212人,有耕地总面积40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良户村

良户村   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当代著名古村落保护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良户村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   良户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相传唐代中叶,郭、田两姓家族在此建村,故古称“两户”。从宋代初年开始,陆续又有王、李、秦、赵、张、高、邵、宋、宁、苏、窦等外姓人家迁居此处,人口不断增加,村落逐渐扩大,至元明时已很具规模,村名也由“两户”改称“良户”。 良户村在历史上人才辈出,先后出现过6名进士,十几名举人。最出名的是清代高平号称“三阁老”之一的田逢吉。田逢吉,字凝之,号沛苍。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累官户部左右侍郎、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朝经筵讲官,顺治十五年副考官,康熙九年主考官,巡抚浙江时,为平定清初三藩之乱立下卓越功勋。村内至今留有一副颂赞其历史功绩的对联门匾:“名流翰院光留良户,德惠浙江史汇长平”,横额:“来骥天南”。   良户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中主要建筑依自然形势顺势选址,东西长,北高南低。古街幽深,主要街道有后街、西街、东街、太平街等,街道多数是沙石铺砌,两旁古宅院鳞次栉比,门楼显赫,古匾斑驳,保存较好的有上百处。村中还有玉虚观、大王庙、关帝庙、汤王庙等古庙宇建筑多处。良户村古建筑“三雕”精美,特别是村内随处可见的窗台石、门槛石,无不雕有动物、花卉图案,可谓一绝。   村里最有名的建筑是位于村东北的高冈上的蟠龙寨,村民称之为“寨上”。蟠龙寨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建成,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城堡式防御性建筑群,城内保存有十多座院落。寨内最主要建筑是侍郎府。侍郎府位于蟠龙寨的正前方,是田逢吉的私邸,也叫田府,坐北朝南,一进四院。雄伟高大的侍郎府,高门大户,斗拱十余层,精美的砖雕麒麟照壁,明显强调空间的秩序感使院落尽显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位于古村落东南角的玉虚观,建于金代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正殿面宽五间,门的形制为蒙古包式的壸门形式,富有元代游牧民族的统治气息。后殿有精美的琉璃屋脊,雄伟精美,所塑龙身遒劲有力。 明清时期良户商业繁荣,街头的店铺商号林立,手工作坊遍布全村。到现在,当地人还保留着加工金银首饰和打铁倒铝锅的手艺,俗称“小炉匠”。良户村人不仅仅满足于生活的富足,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样丰富多彩。每年的正月十七,是村民们为祭祀祖先神灵兼闹社火的节日,晚上还有散路灯、打铁花、八音会等娱乐活动。  

前河村

  前河村概况    前河村位于原村乡西北部,距原村乡政府4公里,全村共有143户,556口人,总面积3194亩,耕地1903亩,人均耕地1.6亩,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里沟村

  里沟村位于原村乡西部,与沁水相邻。全村105户,335口人,耕地面积540亩。其中支村委干部3人,党员13人,村民代表7人。全村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上董峰村

  上董峰村位于原村乡西北部, 全村4个村民小组,101户,330余口人,594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村支部共有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3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我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窑则头村

  窑则头村地处山区,位于市区西14.5千米处。辖窑则头,里沟,东掌三个自然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39户,554人。有耕地780亩,人均耕地1.4亩。年粮食总产量177吨,平均亩产308千克。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农村经济总收入327万元,人均纯收入3099元。很早以前,这里很穷,住的均系窑洞,在加上村子位于一个土坪的尽头,故名窑则头。在村东南一块高地上,立有一通为纪念陆军17师抗日晋东南各战役阵亡烈士的纪念碑,立碑时间是1938年6月,碑高一丈三尺。阶高五尺。基深六尺,纪念碑四面有十七师师长赵寿山,高平县人民自卫队,高平县农民救国会等的题词,有碑文和在高平三次抗日战争中捐躯的烈士花名。在纪念碑的两侧有烈士墓31个。当时十七师在山西抗日士气颇高,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我们在雪花山上,雪花拂着我们的刀枪。我们的誓言是与阵地共存亡。七口整军振旗鼓,井陉作战威名扬,六无战役夺大炮,高平关处捣毁敌车辆……里沟村地处山区,位于市城15公里处。在窑则头居住的人家,为了耕种土地方便,有的便迁至里沟居住,建立村庄,故名里沟。东掌位于窑则头东的一个形似掌的山凹,故名东掌。  

西坪村

  西坪村村级概况    西坪村是原村乡一个行政村,坐落在原村乡西北角,距乡政府约6.5公里,南邻窑则头村,三面环山,一水绕村,鸟声嘤嘤,翠木葱茏,青山秀水,宁静祥和。新村和旧村村域面积共有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21亩。全村共有88户,288口人。主导产业是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北靠山,村南平坦。新村建在旧村南坡下,现有东西走向三条主街(北街、中街、南街),有南北走向的两条路(东路、西路),有绕村环村路与三街两路相连通。旧村古朴典雅,新村干净整洁,是一方清新舒适宜居之地。   我村的特色种植——大田西瓜和香椿,年代久远,百里闻名。  

陈山村

  陈山村地处原村乡西部,西与泌水接壤,现有总人口332人,105户,耕地面积580亩,退耕地327.9亩。支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村民小组4个,党员12名。  

何李村

  何李村位于原村乡的西北部,地处相公山的山脚,占地面积为160亩.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共有 92 户, 309人,耕地面积为520亩.何李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先前有一年产15万吨的村办小煤矿,由于去年全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现已关闭.因为煤矿开采村内房屋有不同程度的房屋裂缝,为了给村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村中正在实施整村搬迁工程.  

章庄村

  章庄村位于原村乡西南部,东面与良户村相邻,南、西、北三面环山。全村农户256户,人口858人,6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075亩,村西有容量为70万方的水库.资源利用率低,人口密集,是原村乡发展中较为落后的村之一。  

交河村

  交河村基本概况   交河村村民委员会,辖交河,梨园沟,南关坪三个自然村。以驻地村命名,有302户,983人,1732亩耕地。   交河,地处丘陵,位于市城西南15.5公里处。为交河村村民委员会驻地。相传春秋战国年代,这里山洪暴发,汪洋一片。大水过后出现平地,人们在此建庄,取河水猛之意起名蛟河,后演变为交河。  交河村与北山村、原村村、秦城村、冯村村、狼儿掌村、下马游村、上马游村、牧沟村、炉沟村、良户村、前河村、里沟村、上董峰村、窑则头村、西坪村、陈山村、何李村、章庄村、山和背村、大坡沟村相邻。

山和背村

  山和背村隶属高平市原村乡管辖,地处原村乡西南部,西与泌水接壤,南与里沟为邻,东邻交河总人口257人,非农业人员3人,耕地面积561亩,林地面积1153亩,退耕地103.6亩,村民小组2个。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责。党支部共有党员13名,村支委班子成员3人。  

大坡沟村

  大坡沟村位于原村乡相公山脚下,由大坡沟、牛家、韩家山三个自然村组成,辖三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18人,共有党员15名。全村耕地面积745亩,林地1800亩。居民以农业种植为主,近年来先后发展了养羊、养猪、养鸡、养蚕等农村养殖业。大坡沟村村容整洁,民风醇厚,村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新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更加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坡沟人民安居乐业,勇于创建,为创造和谐的新农村不断努力。  


西坪村特产大全




西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