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城 >> 高平市 >> 永录乡 >> 泉则头村

泉则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泉则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泉则头村简介

  泉则头村简介
  泉则头村地处永录乡西北部,全村80户,252口人,270亩耕地,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党支部现有党员11名,党支部委员3名,村委委员3名,有6个村民小组,12名村民代表,其中党员9名。近年来,我村荣获市乡各级荣誉30余项,受到了市乡各级党委政府的表扬与肯定。
  我村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我村主街道原是方砖铺面,因年代久远,路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了村民的正常出行。我村党支部急村民所急,提出了正街水泥铺面硬化的初步意见和方案,经支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一致通过了我村正街水泥铺面硬化的实施方案,现工程已完工。
  今年,我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市、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以“创先争优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转型”为主题,以“四个结合”即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相结合、与为群众谋利益相结合、与创建平安泉则头相结合为载体,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这次活动调动了我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村办了一批关乎民生的实事:投资40余万元,实现大街小巷水泥路面全硬化,完成村主街道由方砖路面转换为水泥铺面的硬化工程;投资6万余元,修缮了水塔,彻底解决了我村人畜饮水问题;投资500余万元,完成村砖厂发电工程建设,为我村村集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投资40余万元,完成了村东河道修砌和绿化工程建设;投资50余万元,修缮了村观音庙;投资10余万元,完成矿区小学管道铺设和操场硬化工程;加强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力争创建一流村级党组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581204 048000 -- 查看 泉则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泉则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泉则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堡头村

  堡头村简介   堡头村位于永录乡最北端与长子县色头镇接壤,全村现在农户165户,645口人,648亩耕地,170余亩果园,年创黄梨20余万亩,是高平市厦普赛尔厂的黄梨基地。党支部现有党员28名,党支部委员2名,村委委员3名, 15名村民代表,其中党员12名。   我村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我村大街小巷都是土泥路,路面高低不平,坑坑哇哇,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极大影响了村民的生活。我村党支部急村民所急,提出了水泥铺面硬化的初步意见和方案,经支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一致通过了我村水泥铺面硬化的实施方案,现工程已完工。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村工作重点制定了2010年工作计划。今年共投资4万多,铺设饮水管道4000余米,彻底解决了我村人畜饮水问题,投资120余万元完成户通水泥路面硬化2万余平方米,建成支、村两委办公场所、文化娱乐广场、村级卫生所等融为一体的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风格、功能设施较为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使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确保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我村将进一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村域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券门村

  券门村概况   券门村位于永录乡北部,北邻长子县。全村共有46户,人口176人,全村耕地265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村0有党员9名。近年来,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  

黄耳沟村

  黄耳沟村简介   黄耳沟村是高平市永录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永录乡的北面,距永录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到乡里面道路为柏油马路,交通方便。现有152户,其中农户151户,非农户1户,共有54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510人,其中非农户6个。全村耕地面积为595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黄耳沟村在支村两委、广大党员、村民代表中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工作中,我村结合本村实际反复探讨,积极创新,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我村群众关心的“养老保险的交纳办法”进行了科学决策,由党支部书记主持党支部提议黄耳沟村养老保险的交纳办法,再由两委会议就方案具体内容进行商议;通过商议后,召开党员大会,党员畅谈自己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村实际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进行了审议;最后村民代表会议全票通过表决了该方案,并于会后将决议结果张榜公示。随后村委按照该办法为村民交纳了养老保险,受到全村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村党总支紧紧围绕我村2010年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通过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改善民生,使全村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1、6月份投资4余万元,对我村原有的甲级卫生所进行了改造扩建,进一步改善了卫生所的条件。   2、投资30多万元修建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场所。   3、投资70余万元维修了古庙。   4、我村正在尽快完善村委会的装修工作。  

刘家庄村

  刘家庄村简介   我村位于永录乡北部,距乡里2.5公里,距市里10公里,面积约2平方公里,共有96户,336口人。村里种植黄梨100亩,养殖户6家。   近两年来,在支村两委的领导下,我村人均年收入由两年前的339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5200元,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已经有70户人家修起了二层小楼。去年我村筹资22万余元,修建了村委大楼,今年又花5万元进行完善,使村委办公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今年我村对村里道路进行了铺建,村通过各种形式筹措资金100余万元,以村村通施工标准对村道路进行了全面建设,拓宽了道路并铺设了高质量的水泥道路,户通水泥路的竣工为本村村民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我村耗资4万余元对水库塘坝进行了出险加固和修缮,提高了水利设施的防汛能力,保证了汛期安全。另外,村筹资10余万元完成村沼气工程配套工作,家家户户通沼气,方便了村民生活。在乡政府的指导下,我村对不文明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整治,清理了沿路垃圾并设置了垃圾池和垃圾箱,设专人进行垃圾清理,经过系统整治,村容变的整洁卫生了,村貌大大改观,整体形象也提高了。   在全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村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扎扎实实打基础,务实进取争先锋,努力实现村容整洁、村民富裕、生态和谐新农村”为载体,成立领导小组,把开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支部科学化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我相信,在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我村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村。  

上扶村

  上扶村位于永录乡中部,永录河纵贯南北,永堡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106人,268户,分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184亩,人均纯收入6915元。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1名,下设3个党小组。   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审时度势,明确思路,以“五个好”农村党组织建设为目标,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多种活动为载体,狠抓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精心制定学习方案,开展入户调查,以“科学发展领全局,重点工程惠群众,班子团结绘蓝图,和谐富裕新上扶”为活动主题和载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突出实践特色,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我村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机紧遇,全面贯彻市委、市场政府实施的新农村建设的“八大工程”,充分利用市乡两级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先后于2008年投资40万元建成了村集党员活动中心、综治办公室、老年活动中心、舞台、篮球场、医疗室及村委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大楼,配备了全套的办公设施,设立了党员远程教育办公室和农家书屋;投资31万元,修建了学校住宅楼;2009年投资30万元,修建一栋文化综合楼;投资27万元,建起了一处“和心”健身园;投资10万元建起了农家超市;在村主街安装节能路灯,实施了亮化工程;完成户通水泥路面积18000平方米,在村大街小巷种植各种树木5000余株;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施了“垃圾不落地”。   我村始终坚持党的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强组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不断完善班子建设,坚持党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同步推进、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不断增强班子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是提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党支部一班人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的能力。努力带好党员队伍,加强教育引导,采取“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等办法,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党员作用。   三是促和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和民主理财制度,不断推动村级规范化管理,使各项决策民主化、操作透明化、村务公开化。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须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    事实证明,上扶村支部始终以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检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党的-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抓好党组织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东庄村

  东庄村位于高平市永录乡北部,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300余户, 1020余人,耕地面积为1200余亩,分五个村民小组;有党员34名,支、村两委班子成员8名,交叉任职2名;村民代表22名,其中党员14名,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双强党支部”、“五好党支部”。   东庄村党支部多年来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已经形成了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浓厚氛围,我村一直以来注意党员的管理工作,有过硬的党员管理制度,党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非常团结的集体凝聚力,广大党员已经具备积极的、主动的参政议政能力,切实做到了为发展东庄经济奉献自己。因此我村党建工作基础扎实,有比较完整的各类档案。本着我村自身的有利条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比较顺利。为解决村里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党支部决定投资200万元打一眼600米的深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会前发放征求意见卡,让党员和群众代表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在经过支委提议、两委商议、报乡党委审核把关后,经过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并通过公示栏公示,无异议后才予以实施,现在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支村两委把村里的工作交给党员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不仅形成了共识,还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阻力和难度,真正做到了让百姓明白,还干部清白,成为了破解农村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东庄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经过支村两委的讨论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努力深化科学发展,争当创先争优标兵 ”活动主题,“提升党员整体综合素质,完善阵地各项规章制度”为活动载体,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0员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这次活动。工作中,全体党员进行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并做有相关的学习笔记,在活动中,不仅党支部做出了承诺,我村的每位党员都做出了承诺,我村的党员素质进一步的得到提高,我村的工作有了更全新的局面。目前我村承诺的事情中,我们已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的资金问题,投资60万元完成的1万平方米大街小巷的硬化工程。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争当一流的村级组织阵地。  

泉则头村

  泉则头村简介   泉则头村地处永录乡西北部,全村80户,252口人,270亩耕地,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党支部现有党员11名,党支部委员3名,村委委员3名,有6个村民小组,12名村民代表,其中党员9名。近年来,我村荣获市乡各级荣誉30余项,受到了市乡各级党委政府的表扬与肯定。   我村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我村主街道原是方砖铺面,因年代久远,路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了村民的正常出行。我村党支部急村民所急,提出了正街水泥铺面硬化的初步意见和方案,经支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一致通过了我村正街水泥铺面硬化的实施方案,现工程已完工。   今年,我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市、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以“创先争优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转型”为主题,以“四个结合”即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相结合、与为群众谋利益相结合、与创建平安泉则头相结合为载体,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这次活动调动了我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村办了一批关乎民生的实事:投资40余万元,实现大街小巷水泥路面全硬化,完成村主街道由方砖路面转换为水泥铺面的硬化工程;投资6万余元,修缮了水塔,彻底解决了我村人畜饮水问题;投资500余万元,完成村砖厂发电工程建设,为我村村集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投资40余万元,完成了村东河道修砌和绿化工程建设;投资50余万元,修缮了村观音庙;投资10余万元,完成矿区小学管道铺设和操场硬化工程;加强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力争创建一流村级党组织。  

马家庄村

  马家庄村位于永录东北部,距永录乡3公里处。    马家庄地处丘陵地区,地势东高西低,海拔957米。其土地范围南与泉则头村相邻、北与长子县相邻、西与许庄接壤、东与神农镇相接。    王浩公路穿村而过,使得马家庄村区位较为优越,交通也便利。   马家庄村现共有农户96户,总人口330人。现有适龄劳动力238人,其中,男劳力126人,女劳动力112人。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09%,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   历史沿革与文化遗存   相传很早以前,马姓最先在此建房居住,故名马家庄。   现村庄内有清朝道光十九年间建立的玉皇庙一座。   1、土地资源   马家庄村土地总面积为142公顷,居住用地面积为70亩,耕地面积为560亩,林地面积为1026亩,园地面积为150亩,交通用地面积为10亩,生产设施用地面积为20亩。   2、气候   马家庄村受暖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炎热多雨,但雨热不均;秋季温凉气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寡照,雪水稀少,地方性风盛行。   (二)水文   马家庄村年降水量在426.2—827.2毫米之间,最大降水量为827.2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426.2毫米。全年雨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7、8、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的45%。无霜期189日。   (三)土壤   马家庄村土壤多为不砂不粘的壤质土,土壤结构一般表现为活土层簿,犁地层厚。土壤含钾丰富,磷氮缺乏,大部分属绷碱性,含碳酸钙较多。   3、水资源   马家庄村域东北部有1座水库,储量约10000立方米。   4、土壤类型及肥力情况   马家庄村域内土壤为深褐土,土层较厚,土质肥沃,肥力较高,主要以种植玉米、蔬菜为主。  

许庄村

  许庄村位于高平市北部,永录乡中部,我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236户,760余人,现有党员17名,下设3个村民党小组。我村距申家庄煤矿较近,为我村解决了大部分劳动力,村民收入稳定,生活幸福。   近年来,许庄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展开了户通工程,铺装了5公里进村道路,重新修建群众舞台,安装了健身器材,修建了村级卫生所等一系列事实工程。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突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了我村人居环境,改变了我村整体面貌。  

庙儿沟村

  庙儿沟村简介   我村地处韩王山脚下,由庙儿沟、申家庄、-沟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49户,564口人。2007年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复,我村被列入省地质灾害搬迁村,进行整体搬迁。   新村迁至永录乡政府所在地,永录村南,规划面积为102亩,该工程总投资预算为2500余万元,于2008年正式动工兴建,现已完成农户住房130套,高标准文化服务综合楼一处,修建高标准休闲娱乐游园一处,完成两个高标准仿古门楼。   2010年7月,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已将109套住房分房到户,已有80%的农户完成土建装修,已有30%迁入新居,所有水、电、线全部配套完工。   2011年初,我省提出用两年时间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村抢抓今年全省提出“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有利契机,早着手、早准备、强化责任、分工明确,确保了此项工作有序、顺利的完成。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保证质量,共计完成硬化面积1.8万余平米,实现了街巷硬化全覆盖;便民连锁店现已完成场所建设工程,该场所位于我村南边,与卫生所相邻,建设面积80平方米,将在年底投入使用;文化体育场位于村南,文化活动中心东边,场所面积1000平方米,篮球架等配套设施也已安装,配套齐全;职业教育和养老保险完成适龄人群的90%以上。省委、省政府的五个全覆盖工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方便,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成果,“五个全覆盖”工程用老百姓最朴实的话说:走路不泥了,买东西不出村了,老了能领钱了,活动有场所了,孩子读书不用愁了,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一个道理,还是0好!  

三军村

  三 军 村 简 介   三军村地处丘陵,位于市区北8千米处。共有2个村民小组,155户,503人。有耕地888亩。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境内水、矿产资源丰富,曾办有陶瓷厂,产品以缸、盆、耐火砖为主。农村经济总收入1727万元,人均纯收入6371元。该村历史悠久,相传“长平之战”赵国的三军统帅驻设此地。现寻里建有文化娱乐广场,健身器材配套,为村里中老年人的活动中心。  

段家沟村

  段家沟村位于高平市永录乡南部,全村109户,325口人,耕地面积556亩。这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   我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任务,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民环境,打造绿色生态新村。   经过支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多方筹资,早在2007年我村在无任何收入的情况下,硬化村主街道300余米,投资近20余万元。2010年完成村综合办公楼的修建,投资近50万元,解决了村民的看病、购物、文体娱乐问题,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村面貌逐年发生明显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乘着高平市户通水泥路工程的优惠政策,2008年完成街巷硬化面积3000平方米,2009年完成街巷硬化面积4000平方米,2010年完成街巷硬化面积1000平方米,今年又将新硬化、铺油约3000平方米,累计11000平方米,投资约60余万元。全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旧面貌。   我村中心文化广场共占地200平方米,投资25余万元,这一广场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建起了便民连锁商店,大大优化了村民的消费环境,经常性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使全村百姓提高了生存技能,增加了致富渠道,全村呈现出了昂扬向上、和谐美满的新景象。   我村从2009年开始逐步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程,年满16—59周岁的村民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如今,走进段家沟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村中广场绿意盎然,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铺上村

  铺上村位于高平市的北部,永录乡的南部,东临太焦铁路,西帮丹河,全村共有127户,433口人,耕地517.4亩,人均1.19亩,村0有党员14名,男党员12名,女党员2人,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目标,我们铺上村“两委”班子强化责任,落实工作目标,积极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各项工作已顺利完成,实实在在的工作为百姓办好每件实事。   1、投资40万元,完成大街小巷的硬化,面积共计:   2、9670平方米;投资10万元打河坝平铺设管道400米,彻底解决村内雨污水的排放问题;   3、投资5万元,加宽对门楼的建设,现已完工;   4、投资25万元打一眼40米的井,100平方米水塔一座,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井已完成,水塔正在修建。  

东山村

  东山村简介   东山村位于高平市北3公里处,全村172户,640口人,党员48名,村民代表11人。村里有一个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分别是农业支部、企业支部、水泥厂支部。支村两委中支委4人,村委5人,支村两委交叉人数4人,党员村民代表交叉人数3人。   今年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工作中,我村结合本村实际反复探讨,积极创新,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使全村几个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受到全村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运用“四议两公开”决策法共科学决策了以下几项重大事项:   多年来,我村一直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村党总支紧紧围绕我村2010年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通过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改善民生,使全村各项事业欣欣向荣。1、投资5余万元,对我村原有的甲级卫生所进行了改造扩建,进一步改善了卫生所的条件。2、投资200万元开通北环南路及通往集中供暖、供气站道路。3、加强集中供暖及沼气使用的各项管理工作。4、投资改建东湖水泥75万吨粉磨站建设及安装工程,加快正式投产运行进度。  


泉则头村特产大全




泉则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