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寿阳县 >> 宗艾镇 >> 荣生村

荣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荣生村谷歌卫星地图)


荣生村简介

  荣生村地处寿阳县城西南10公里、宗艾镇南4公里之处,我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是一个风景秀丽,林丰业茂,民风淳朴的好地方。
  全村共有总人口913人,耕地面积3300亩。近年来,该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在宗艾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广开致富之门,在确保粮食种植业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地方特产,开发拳头产品:西瓜、苹果、任用杏、扫帚等,该产品已成为我村经济支柱产业,其西瓜、苹果,在全县享有盛誉,人称“寿阳西瓜数荣生、荣生苹果爱死人”。2012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982元。
  此外,我村还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发展运输业、牧业、豆制品加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家乡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5102 030600 -- 查看 荣生村谷歌卫星地图

荣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荣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蔚河村

  宗艾镇蔚河村在镇政府东面,距离镇政府大约5公里,全村总人口766人,265户,耕地面积3680亩。   蔚河村是由东村和小河沟两个村民小组组合而成,蔚河村是典型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的行政村,全村主要收入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农业产业上,在保证粮食生产科学种田增产量的同时,依托玉米产出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现在全村养牛场有7个,养猪9户,养羊7户,养殖业比较发达。现在养殖业和种职业有利结合为村民提供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利用秸秆和牲畜的粪便建成了沼气池,为村民提供了天然的资源,既方便又省钱。秸秆还可以用来牲畜的饲料等等。   现在蔚河村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奔小康,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推进全村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努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现在全村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清理村庄环境卫生,现在全村都铺上了崭新的水泥路,路旁装上了路灯,让真正村民实现了村庄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的新农村、新面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沟西村

  宗艾镇沟西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占地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50亩,全村共有410户,1160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型村组。   沟西村主要产业,除粮种植外,主要是仁用杏种植和加工从1974年开始引进栽培,又经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快速发展,沟西的仁用杏从原来的400亩发展到今天2200亩。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基础上,于06年筹划动工,08年正式投产投资350万元建起了龙头企业——寿阳县恒全仁用杏加工厂,使仁用杏产业效益得到大幅提高。使仁用杏由原先的亩均600元,增长60%。2008年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沟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投资46万元,修建村通油路2.5公里,村内硬化13000平方米。   2、投资63万元,打大口井一眼,深井4眼,旱井15眼,铺设管道2500米,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解决了仁用杏和蔬菜生产中的季节性用水。   3、投资3万元维修和新建校舍14间,改善了办学条件。   4、投资68万元新建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的敬老院一座,解决了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   5、投资9万元充实完善了村卫生室,使村民就医条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6、投资78万元修建了戏剧场、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牌楼、凉亭、假山、水池、篮球场、和大面积花坛、绿地为一体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广场12000平方米。   

神武村

  寿阳县宗艾镇神武村,位于宗艾镇政府东面大约3公里处,榆盂公路横穿神武村,为神武村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地理环境优越。   神武村是由尖山、任家店、黄甲坡、河底、索马五个村民小组组合而成,总户数933户,共有人口2404人,全劳动力3000人,70%在外打工,其中开车180人,煤矿400余人,商业150人,基建队250人,企业300余人,总耕地面积6016.2平方米。现有仁用杏种植面积1000亩,木材林1000余亩。神武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村,主要经济收入依赖第一产业和村民外出务工为主。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现状建设城区地势起伏较小,建设条件良好。气候条件比较干旱,属于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40天左右。   现在神武村企业主要有祥升煤业有限公司、聚金湾洗煤厂、中胜集团煤站、友众煤业洗煤厂、神龙砖厂、醋房2坊。   村委办公室就在神武村尖山村民小组村中央,位于尖山小学附近,在村委办公室附近有一座古老的戏台,但是现在已经基本塌陷。现在神武村村庄居民较为分散,居民用地较为整齐,道路系统较好,实现硬化路25公里,共有路灯40盏,垃圾池25个基本实现了村庄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村庄得到环境极大的改善。   现在村里环境卫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方有村民将柴草、粮食、煤堆自行堆放,影响村容村貌,正在逐步改进环境条件。公共设施配套不全,缺少体育活动场所,文化活动中心,   在调产方面,认准了蔬菜产业,大部分农民都要种菜来增加收入,今后的规划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功能合理,有利生产,繁荣经济,突出特色来建设新农村。争取在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东光村

  东光村位于宗艾镇北面,全村又分为五个自然村,总户数345户,农业人口为878人,共有耕地面积2924亩,劳力为370个。人均占有集体性固定资产原值515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82元,人均自有资产6100元。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畜牧业和运输业,另外,我村的劳务输出也有百人的规模。  

下州村

  艾镇下州村位于盂上公路西侧,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国土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3.2亩,全村总人口400户1146人。   下州村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农并举的产业型发展村庄,清末时期经济就很发达,因而它的古建筑,在寿阳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虽经战争和十年文革的破损,至今留痕尚存,也很有价值。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下州村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奔小康,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在农业产业上,在保证粮食生产科学种田增产量的同时,依托玉米产出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建起以养猪为主的养殖小区,发展养猪户 80户,养猪 2000 头,养牛户 5 户,养牛 10 头,养羊户 3 户,养羊400 只。仅养殖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50元。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曾于80年代和东光合资合作,办起村办煤矿一座,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提供了平台。该煤矿于2005年因资源枯竭关闭。   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煤矿关闭,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情况下,他们瞄准周边煤矿企业多的特色,把重点转向劳务业,全村共有 70人外出打工,年劳务收入达70万元.   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先后投资50万元,修筑村通油路水泥路13公里,修建垃圾池5个,建起了党员活动场所,环境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9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6元。   

范村村

  寿阳县宗艾镇范村,位于寿阳县北14公里处与宗艾镇区沟东村相邻距宗艾镇约2.5公里。宗艾——范村的乡村公路可直达村里。交通较为便利,地理环境优越,   范村由范村、桑凹两个小组组合而成,共有人口1200人444户,耕地5030亩,有党员52人,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主要经济收入依赖第一产业和村民外出务工为主,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30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70万元第三产业收入130万元(主要外出务工)第一产业值占产值的39%强。农业结构主要由玉米,杂粮种植构成。第三产业以劳务输出为主,以交通运输业为辅。全村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收入200元。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现状建设城区地势起伏较小,建设条件良好,村庄四周适合进行农作物耕种。气候条件寿阳属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40天左右,主要灾害是干旱。   村庄建设与人居环境,居民较为分散,居民用地较为整齐,道路系统较好,但基础设施太差,环境条件良好,现状村民住宅由一排排农家院组成朝向统一,共有路灯46盏。   村中央有古庙一座,部分建筑已坍塌,只余偏房及门洞。村委办公地点位于小学内,小学位于村庄东部,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40平方米,共有七个班级,教师8人,学生80人,其中包括30名外村的学生。村里有卫生室一所,已经上级验收。有商店三家,买卖基本乐观。   村里环境卫生较差,方有村民将柴草,粮食,煤堆自行堆放,影响村容村貌,正在逐步改进环境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全,共有村委会,小学,卫生所和便民店建筑质量较为好,缺少体育活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整个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改善。   在调产方面,认准了蔬菜产业,大部分农民都要种菜来增加收入,今后的规划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功能合理,有利生产,繁荣经济,突出特色来建设新农村。   

荣生村

  荣生村地处寿阳县城西南10公里、宗艾镇南4公里之处,我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是一个风景秀丽,林丰业茂,民风淳朴的好地方。   全村共有总人口913人,耕地面积3300亩。近年来,该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在宗艾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广开致富之门,在确保粮食种植业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地方特产,开发拳头产品:西瓜、苹果、任用杏、扫帚等,该产品已成为我村经济支柱产业,其西瓜、苹果,在全县享有盛誉,人称“寿阳西瓜数荣生、荣生苹果爱死人”。2012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982元。   此外,我村还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发展运输业、牧业、豆制品加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家乡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宗艾村

  艾村,是寿阳县路北的仅次于县城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集镇,也是宗艾镇政府所在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镇中所在地。全村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79亩,常住人口6000余人,农业人口2986余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8家,全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1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上交国家税费980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342万元。   宗艾村作为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在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四化四改”“五清五规范”的建设标准做了大量工作。   一、道路街巷硬化4.6公里,面积27752平方米,总投资97万元。   二、村庄绿化工程,街道公路两旁及村口,植风景树2000多株,绿化1300平方米,围栏170米,投资32万元。于2009年又投资47万元将村东口及墙壁牌楼四周和水站等地的全部绿化。   三、卫生环境净化整洁工程,投工1000多个,投资3万余元,对村内所有垃圾、废弃杂物实现统一清理、运输、填埋。建起养殖小区,实现了人畜分离,对粪便进行集中堆放和及时处置,煤堆全部存放于院内,街巷违章建筑物,搭建物全部拆除,临街墙面和门店都进行了统一粉刷,村里配备了10名专职保洁人员,对村内卫生环境进行专门检查和管理,确保村容村貌的持续整洁。   四、街道路灯亮化改造工程,安装路灯210盏,亮化18公里,投资9万元。   五、东正街维修改造铺油路工程400米,3200平方米,投资36万元。   六、操场至桥沟下水涵洞工程624米,投资45万余元,其中民营企业家郭立志致富不忘故乡情,无私奉献投资32万余元,修建涵洞420米。   七、新建村民文化大院活动场所39间,建筑面积1233多平方米,投资91万元。   八、于2009年又投资70多万元兴建600多平方米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   九、村委大院维修改造工程,投资12余万元。   十、村民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启动120户,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吸引民间投资1120万元。   十一、街巷美化工程,投资8万余元。   十二、安全饮水工程,新打700米深井一眼,总投资404万元,其中自筹219万元。   十三、龙口改造工程,投资8万元。   十四、村东牌楼工程,投资28万元。   十五、村东长廊投资25万余元。   十六、村东九龙壁投资66万余元。   十七、任家垴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2400米,投资28万余元。   十八、魁星塔修复工程,投资15万元。    十九、2013年宗艾村正在修建瑞祥寺。   今年经两委会研究村民代表会通过在村委对面操场投资150余万元兴建3000平方米的街心集健身娱乐文化广场壹处。   二00七年至今宗艾村在新农村建设的硬件投资,先后共投入资金2148万元,其中集体投资998万元,民间投资1150万元。硬件投入到位的同时,2008年度至今,村集体每年还给村民发放各种福利补贴2280410元。其中:煤炭2934吨(人均一吨),1760400元,农资补贴297650元,秋耕地补助119060元,合作医疗费58460元,家庭财产保险费15780元,全体村民每户发白面一袋,大米一袋,油一桶。 老党员老干部生活补助6840元,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55元。   硬件投资到位,基本实现了“四化四改”“五清五规范”的要求,给村民发放福利补贴,则为创建和谐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者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荣生村特产大全




荣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