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寿阳县 >> 平头镇 >> 百僧庄村

百僧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百僧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百僧庄村简介

  平头镇百僧庄村地处307国道沿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庄占地面积1100亩,耕地总面积3696亩,人口730人,党员31人。近年来,在平头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紧密配合下,村两委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村两委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9年,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将村主干道全部安装路灯,实现亮化;维修装潢了村委办公室,购置了办公用品,改善了办公环境;硬化了文化广场,配置了体育器械,使村里的文化建设得到了提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5103 030600 -- 查看 百僧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百僧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百僧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百僧庄村

  平头镇百僧庄村地处307国道沿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庄占地面积1100亩,耕地总面积3696亩,人口730人,党员31人。近年来,在平头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紧密配合下,村两委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村两委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9年,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将村主干道全部安装路灯,实现亮化;维修装潢了村委办公室,购置了办公用品,改善了办公环境;硬化了文化广场,配置了体育器械,使村里的文化建设得到了提高。   

沟北村

  沟北村位于寿阳县平头镇北部,囊括沟北、龙王沟、界口3个自然村,共有191户、600余人,全村土地总面积达5339.9亩,其中耕地面积达3369亩。该村是一个以粮食、蔬菜种植和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纯农业村。   全村共有党员36名,党员年龄以40岁以上为主,党组织健全。在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根义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向上,责任分工明确,能听取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工作认真负责,凝聚力较强。   

神山庄村

  平头镇神山庄村是我镇靠山的一个村子,由董家庄、袁家庄、王胡庄3个村民小组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5099余亩,人口1099人,总户数382户,全村有党员68人,其中女性党员5人,2008年支村两委换届之后,现有村干部6人。   村现有办公场所由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占地面积470多平方米,投资12万元。   该办公场所由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职能办公室组成,活动场所办公设施配备齐全,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记录完备,村干部坚持坐班制度,真正成为本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调处矛盾纠纷的政务大厅,培养培训党员干部的基地。   在平头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从本村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种植,精心打造寿绿品牌。   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茴子白为主的蔬菜种植规模由小到大,发展迅猛,主要销往南方各大城市,蔬菜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蔬菜产业已成为全村农民致富的一项阳光产业。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全村工作进入轨道,村两委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本村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开展工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的要求,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组织服务水平为重点,大胆创新,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本村重大事务坚持四议两公开,坚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规定每月全体党员活动一次,规定每月5号为党员活动日。每年不定期的召开党员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做到团结稳定向上。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心一意为民谋发展。   村党支部按照“为民、务实、稳定、清廉、和谐”的方针,继续以推行“双推优”做法为重点,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有效的保证了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党员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更好地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我村各项工作正稳步向前推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石河村

  石河村位于平头镇西侧,鹿泉山脚下。地处307国道旁,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420户,1486人,共计党员42人,其中流动党员3人。总耕地面积为 5087亩,是寿绿品牌蔬菜发源地,全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玉米为主, 2010年申报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在平头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从本村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种植,精心打造寿绿品牌。早在2002年,就建成了以石河为中心的万亩复播菜种植园区。2007年,石河村仅蔬菜一项人均纯收入高达1万多元。   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茴子白为主的蔬菜种植规模由小到大,发展迅猛,主要销往南方各大城市,蔬菜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蔬菜产业已成为全村农民致富的一项阳光产业。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全村工作进入轨道,村两委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本村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开展工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的要求,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组织服务水平为重点,大胆创新,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本村重大事务坚持四议两公开,坚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每年不定期的召开党员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做到团结稳定向上。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心一意为民谋发展。   如今的石河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正在改扩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为村民为村民办事创造更加良好的场所。4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1处,极大的改善村民的文娱新风,更好的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农业基础上,改建河道、硬化道路、人用水建设、建起菜市场2处、百头以上猪场1个、冷库2座。将蔬菜产业由原来的品种单一化向多样化、精品化、无公害化发展。在种植业发展的同时,养殖业也日益壮大起来。全村规模养殖5户,今年新建万只鸡舍2处,共养鸡6万多只。   村党支部按照“为民、务实、稳定、清廉、和谐”的方针,以推行“双推优”做法为重点,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有效的保证了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党员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更好地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我村各项工作正稳步向前推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潘沟村

  平头镇潘沟村位于段王煤矿南部,地处平舒、平头、南燕竹三乡镇交界处,是由六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13820亩。共有在籍287户,人口705人,总耕地3500亩,主要种植玉米和蔬菜。全村在外务工人员约有40余人,共计党员34人。设村党支部、村委会各一个,2008年申报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从2006年开始,潘沟村委会投资40万元,在原村委会旧址前修建了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套修建了农民浴室、文化活动中心、歌厅、标准化卫生室,实现了村两委办公室翻修和大院硬化,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村党支部就把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快村级办公设备更新。相应在两委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极大地方便办公。该工程在潘沟村的建设,将促进潘沟村新农村建设更进一步发展。   

北张芹村

  北张芹村地处平舒乡与平头镇交界处,紧邻307国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 2781亩。  

南张芹村

  南张芹村位于307国道旁,二00二年由原来的南张芹、金鸡垴、水磨滩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4225.8亩,人口875人,367户,村人均年收入5500余元。现有党员37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主要以农业为主,运输业、畜牧业为辅。  

平头村

  平头镇平头村地处寿阳、榆次、太原交界处,是由平头、路家河、孙家河、冯家寨、冯子沟、郑家庄、韩沟七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在籍1192户,人口3010人;总耕地9000余亩,主要种植玉米和蔬菜。全村党员127人,其中流动党员29人。平头镇平头村地处寿阳、榆次、太原交界处,是由平头、路家河、孙家河、冯家寨、冯子沟、郑家庄、韩沟七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在籍1192户,人口3010人;总耕地9000余亩,主要种植玉米和蔬菜。全村党员127人,其中流动党员29人。  

山底村

  平头镇山底村位于鹿泉山脚下,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户数153户,总人口473人,耕地面积近28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000余元,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山村,也是我国“寿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2009年以来,山底村以寿星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为依托,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农村建设成果斐然,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在2010年1月召开的全镇经济工作会中,更是荣获了“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村”、 “社会综合治理先进村”三项殊荣。   山底村全村父老将继续在村支两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当前,勇于创新,把握林权改革的良机,把脉全镇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机,充分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力以赴奔小康的总体目标,努力壮大经济增长点,转移农村闲散劳动力,打造具有山底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罕山村

  罕山村居太原、榆次、寿阳交汇处,距寿阳县城45公里,晋中市25公里。通过307国道到太原30公里,县际郭峪公路南北贯通,距太旧高速峪头口15公里,交通便利。   罕山村地处系舟山脉罕山脚下,地域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面积为6平方公里左右;西以郭家山原始林,东以秦家山原始林为主自然林面积3平方公里,人工林3平方公里左右。种类有油松、刺槐、杨树、核桃、仁用杏、枣树、桃树等;次森林有荆条、沙棘等,植被层有黄芩、甘草、柴胡等五六十种中药材。耕地面积213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36亩,实际耕种面积920亩,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大豆以及荞麦、糜黍等小杂粮。   罕山村现在册258户,870人。0-15周岁儿童149人;16——59周岁村民599名,男310名,女289名,外出务工人数100名,110人在村以运输业为主,50人已养殖业为主,90人在村办企业务工。六十岁以上122人,其中八十岁以上29人。   罕山村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铝矾、石灰石等,现开发基本在西边罕山一带;东边紫金山一带已探明丰富的煤碳储量资源,尚未开发。   罕山村文化资源蕴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罕山大竹马,大远古村落;新建有文化大院一所。解放以来共有大中专毕业生93人。   罕山村北有系舟山脉水系汇集而成涧河穿村而过,罕山、紫金山水源也汇集涧河南往榆次田家湾水库。地下水源也相当丰富,多处山泉水水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质。   罕山村森林覆盖面积是村域面积的三分一左右,大自然的天然氧吧造就了罕山村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宜人环境。05年村村通工程硬化乡村公路7公里,并实现亮化、美化、绿化。07年建立了环卫队,编制队长一名,队员7人。   罕山村现驻村企业景福煤业有限公司、寿阳祥坤煤化有限公司。村民股份制企业有远大百灰厂,梗阳白灰厂。   罕山村其他产业有罕山金不换养殖专业合作社、罕山远大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罕山高鑫粮食加工专业合作社。   

王金庄村

  王金庄村村共有560多人,180多户。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种植农作物和蔬菜,比如玉米、谷子、茴子白、土豆、白萝卜等;二是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均年收入为3500元。   村两委班子共5人,支部书记赵春林,同时兼任村主任。全村共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2人,党员年龄以40岁以上为主,党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责任分工明确,能听取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工作都很认真负责,公道正派,凝聚力较强。   

南沟村

  南沟村坐落于紫金山脚下,地处平头镇西部,毗邻307国道,太南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全村耕地面积4870亩,村级卫生室1个,共有1000人,320户。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比如玉米、谷子、茴子白、大白菜、西葫芦、白萝卜等;二是外出务工或经商,主要工作于煤矿、跑运输两类。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5665元。   村两委班子共6人,支部书记刘代成,村委会主任胡润保。全村共有党员65名,其中女党员4人,党员年龄平均在40岁以上,党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分工明确,公道正派,凝聚力较强,是引领全体村民发家致富的好舵手。   近年来,南沟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本村实际出发,积极寻找致富门路,村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富韩村

  富韩村位于307国道旁,由东韩、西韩两个村民小组组成,耕地面积4378亩,全村350户,943人,共有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1人。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蔬菜为生,农闲时做劳务。人均纯收入5086元。富韩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推进村。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以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切实为民谋更大利益。现在的富韩村,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真正做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   富韩村村级活动场所坐落于西韩小组,由村务公开室、村委支部办公室、电脑室和两个库房组成。办公设施配备齐全,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记录完备,场所配备的电脑、远程教育为农民更好的进行农业咨询,了解外面的信息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提供了平台。村干部坚持坐班制度,真正成为本村的政治文化中心,培养党员干部的基地。   2005年,村民们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发展了3个养鸡业大户。到目前为止,这3个大户已养鸡3万多只。并带领身边村民致富。   2007年,由于村民们生活用水困难,村两委投资近18万元打了一眼共全村人饮用水的深井,目前使用情况良好。   富韩村东韩小组为了方便村民办事,于2008年9月投资140万元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该活动室位于村中心位置,由党支部、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矛调室、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组成。同时修建了1800㎡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配备齐全,已正式投入使用。   2008年,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方便村民办事,发展村里产业。富韩村实现了“三化”:投资317万元道路硬化14.2公里;村主干道两侧安装了32盏路灯;村庄道路两旁绿化1000㎡。   2009年,对文化广场进行了绿化,面积为1000㎡。   今年,村两委班子将再接再厉,继续以民为本,认真做好上级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巩固这两年的发展成果,对村里重大工程进行完善。   

郭家庄村

  郭家庄村现由两个自然村、一个自然移民村组成,总人口602人,221户,劳动力360人,耕地、林地及其他土地共6000余亩,党员39人。   郭家庄村位于寿阳县西部,距县城40公里,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毗邻,和榆次区乌金山森林公园接壤,距太原、榆次市中心都不足30公里、行车时间均在半小时左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未来的大太原环城高速过境必经之地。我村风景秀丽,条件独特,是盛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郭家庄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村民历来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以采掘、运输为主导产业,农业以种植小杂粮为主,村民年均收入5700元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意识的提升,政府对小型采矿业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规范了矿山开采秩序,大部分从事矿山开采及运输业的村民都转型为劳务输出、小型养殖。村民经济收入受到较大影响,村民靠打工、养殖的收入已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生活物质需求,迫切期望有个转型发展的机遇,有个适宜的发展项目。有个能人扶持引领。充分依托我村的地理资源优势,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解决我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人人有事干,个个有工做,挣钱不出村。真正打造一个一村一品的新农村。   

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在二00二年有原来的李家山、北足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人口539人,130户,现有党员37人。主要以农业为主,运输业、畜牧业为辅。  

南庄村

  平头镇南庄村位于罕山脚下,地处寿阳、榆次、太原交界处,素有“金三角”之称,是由南庄、后富沟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在籍人口1246人,其中农户1055人;总耕地3100亩,主要种植玉米和蔬菜。全村在外务工人员约有300余人,共计党员60人,其中流动党员3人。设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各一个,下辖支部委员会5人、村民委员会5人,小组长1人。2010年申报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经两委会议研究决定,已申请资金对两委活动室进行新建,地点选在村原乡政府大楼门前(307国道旁),该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其中土建199万元,办公设备1万元),实际投资近300万元。该工程建筑面积1950平方米,于2010年5月6日公开招投标,由河南佳兴建筑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于2010年5月10日开工。目前地基工程已全部完工,现已开始主体工程建设,预计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该工程在南庄村的新建,将促进南庄村新农村建设更进一步。   

寨上村

  寨上村由原平头镇的马家寨村、逯堙村和原南庄乡的泥庄村在 2002年合乡并镇合并而成的一个行政村。   寨上村距307国道1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有323户,总人口1107人,共有48个党员。   主要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改革开放以后,增加了运输业。现在除传统农业以外,增加了蔬菜种植业,畜牧业由原来的放牧型转化成圈养型。   


百僧庄村特产大全




百僧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