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寿阳县 >> 松塔镇 >> 横岭村

横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横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横岭村简介

  横岭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横岭、北榆、朱榆沟,共有170户,602人,耕地面积3210.69亩。
   横岭村与黑坪村、昌光村、合立窝村、新寺庄村、河头村、里庄村、曲旺村、长安村、郭村村、里思村、上龙泉村、松塔村相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725104 030600 -- 查看 横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横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横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黑坪村

  黑坪村位于松塔镇西南端,总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540人,耕地面积3900亩,宜林荒山荒地面积15000余亩,林业资源丰富,有待开发。著名的长寿山兴善寺大钟坐落在这片土地上,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00万元/年,特别是近几年在惠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村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铺设水泥路28公里,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家电通迅设施逐年进入普通百姓家,村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年在外打工收入也了村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全村有200余人在外打工,收入可达100余万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村人民安居乐业,奋发图强,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步迈进.   

昌光村

  昌光村位于松塔镇东南部,2002年由曝光、毛芦垴合并而成,2009年两个自然村实行村村通水泥路,全村有76户,252人,耕地面积1389.9亩,农业种植以玉米为主,适宜发展杂粮、山药,山多坡广,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宜人,在特色养殖和生态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9年,我村办起了一个农村合作医疗占地面积35平方米。  

合立窝村

  合立窝村位于松塔镇西南,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与和顺县马坊乡毗邻,全村共99户,3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人,耕地面积2627.1亩,大牲畜30多头,养牛70多头,羊500多只,鸡1000多只,全村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已有3个自然村用上了自来水,5个自然村正在建设当中,村民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现有卫生所一处,村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逐步迈进。 合立窝村与黑坪村、昌光村、新寺庄村、横岭村、河头村、里庄村、曲旺村、长安村、郭村村、里思村、上龙泉村、松塔村相邻。  

新寺庄村

  新寺庄村位于松塔镇的东北部,共辖裴村、寺庄两个自然村,松落线贯穿全村,交通方便,距镇政府所在地仅2公里,有利的地理位置不仅加强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新寺庄村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新寺庄村行政区划面积18000余亩,全村180户,680 余口人,其中耕地3700亩,山地面积5000亩(其中林地2000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耕地100亩。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为主,人均纯收入4200元,并成立有萧源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共种植培育有杨树、槐树、柏树、松树等品种,面积达50余亩。养殖大小牲畜400余头,配备大小农机90余辆。   2009年,我村被选为“晋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村走在了全镇的前列。2010年,我们又提出了“立足现状谋发展,放眼长远抓经济”的六年发展规划。至2015年,我村将全力打造5000亩干果经济林,绿化荒山4000余亩。   2009年底,经“两委”成员研究决定,自行筹资分别在寺庄、裴村修建组织活动场所,在寺庄村还修建村卫生站一处,并在裴村广场处安装健身器材数台,不仅让党员干部有了具体的学习场所,也让广大农民兄弟在农闲时间有了休闲活动的地方。   2010年,寺庄村借林改之际,吸引外资,打造千亩仁用杏工程一处,绿化滩涂300余亩。   另外,我村积极按照县、乡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部署要求,美化环境10余亩,并增加绿地面积500余亩,从而全面提升了我村的环境质量,使新寺庄村环境凸显出和谐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最近的几年里,在县、镇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新寺庄村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我们相信,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新寺庄村的面貌将更加焕然一新。   

横岭村

  横岭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横岭、北榆、朱榆沟,共有170户,602人,耕地面积3210.69亩。    横岭村与黑坪村、昌光村、合立窝村、新寺庄村、河头村、里庄村、曲旺村、长安村、郭村村、里思村、上龙泉村、松塔村相邻。  

河头村

  河头村位于松塔镇南端,包括河头、红咀两个自然村,东接黑土岩,西接黑坪,南接横岭、合立窝,北接南阳坡、里思,交通便利,三团线从中通过,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占地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总户数120户,总人口约340,党员37名。    河头村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河水清澈。走进村庄,你会发现村中生态和谐,民风淳朴,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河头村民以往以种玉米为主,最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改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了以种植玉米为主,杂粮、蔬菜和畜牧并举的新型模式,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河头村在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改善,现已通沼气20户,修建卫生室1个, 2010年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在村领导的努力下,一个崭新的村级活动场所也建立起来,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全村道路得到高标准硬化。2011年换届选举中,大学生村官杨爱明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河头村原储粮站建起规模1000只的养羊基地;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蓖麻30亩,用于食用油原材料。    此外,河头村还是有名的长寿之地,村里到处可以看到年届80高龄仍然身体健壮.头脑清醒的老人,老人们都说因为在河头村有被誉为吉利之地、祥瑞之处的长寿山,此山因老寿星在此修行而得名. 长寿山植被繁茂,再辅以深厚文明积淀,山下木瓜河、松曲河流水清澈,真是景色怡人。山顶的兴善院相传始建于元代明弘治五年,正纯十一年重修.后因历史原因,寺庙坍塌,片瓦无存仅留金大定二十年所铸铁质大钟,此大钟造于金代大定年间,高2米,直径2米,周长6.28米,钟耳铸有八卦代号.大钟初铸有十二个响眼,相传长寿山打钟,声音能够传到北京,皇帝听到钟声坐卧不安,于是便派一铸工到长寿山堵住了钟上的四个响眼,从此北京才听不到钟声了。二00七年由岳吉祥投资重建,一座色彩纷呈,气宇端庄,令人肃然的兴善院再现于长寿山。如今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纯朴的方式如:赶庙会,初一十五上香等让这里的历史文明继续传承,成为了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201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较上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的同时,文化和社会建设也得到了提升,目前,一个崭新河头村呈现在世人面前,正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步迈进!   

里庄村

  里庄村位于松塔镇西潇河岸边,包括里庄、刘庄、曲曲沟、蝉头崖四个自然村。目前,由于松塔水电站的修建,里庄、刘庄、曲曲沟三个自然村已全部移民景尚新农村。 所有移民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政府给予所有移民人员在农业种植、家庭养殖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并多次针对移民人员召开招聘会 ;开展培训会等,真正实现移民人员能够留的住、活的好。  

曲旺村

  曲旺村位于松塔镇的东南部,南临潇河,东接昔阳县,村域内在九榆线公路斜穿村域。全村有村民小组3个,农户165户,总人口705人,劳动力570人,总面积24000亩。2009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6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人均可支配257元;现有村干部10人、村后备干部1人,耕地面积3090亩,全村计划生育符合率达100%,义务教育率100%,农民合作医疗参保率98.2%,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安装率92%,住宅电话安装率达93.8%。    曲旺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2004年以来,村里经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调研,确定了“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劳务输出业,状大养殖业为重点,以加强两委班子建设作保证,宁肯苦干,不愿苦熬,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发展思路,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的奋斗目标,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县能源办将我村列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村,列入建设100口沼气池的一池三改项目,目前已建成10口沼气池和配套的改厕改厨改圈。    一、基层组织得到加强。一是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各项制度;二是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党员管理工作;三是以换届为契机,加强班子建设。换届后班子为11人,平均年龄43岁,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四是加强党员阵地建设,装修了党员活动室,配备了电教等设备;五是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工作。抓好了“双培双带”工作,目前,已发展5名党员,3名发展对象,6名入党积极分子,这些都是致富能手。    二、打牢农业基础。04年以来,经过调研,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曲旺村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工程和公路建设项目。全村共打新井1眼,新建桥涵闸1座,蔬通、新挖沟渠13200米;修建村级水泥路2公里,整修自然村间道路3公里,两个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村民灌溉、排涝、和出行难的问题,增强了村民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为村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曲旺村进行过多次结构调整,都失败了,群众至今还心有余悸,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很大困难,甚至是阻力。通过走访农户,分析市场,请教专家,最后理出了头绪。这个思路就是分两步走,起步阶段:种植上搞良种种植,养殖上搞养鸡、生猪饲养,在种植与养殖的结合点上搞加工;长远阶段:围绕蛋鸡、生猪、肥料、饲料,创办龙头企业,开发系列产品。利用已建成的村级科技服务大院为基地,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双赢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邀请省、市的畜牧专家和农业专家来村里讲授种植、养殖技术,组织了群众代表到外地学习经验。    四、抓好劳务输出。村里成立劳务输出工作小组,定期宣传劳务信息,2005年全村从事非农业生产人口186人,年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全年收入在92万元。    五、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加0制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二是加强村级矛盾调解工作,建立调解工作小组,做到小事调解不出组,大事调解不出村。两年来,没有一例到市、区、镇-事件。三是抓好治安巡逻打更放哨工作。实行村干部领队,2班轮流巡逻打更放哨制度,确保村民财产安全。    六、抓好民主管理工作。一是规范了村务公开工作。二是落实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市率先实行了低保票决制,扩大了低保工作中的民主权利,化解了矛盾。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曲旺村的工作整体有了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政工作在全乡前列,受到乡里的好评。   

长安村

  长安村位于松塔镇东北,2002年由长安、狗儿岩、石咀三个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10524亩,264户,922人,是路南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玉米为主,另处长安荞面在寿阳有一定名气,山多坡广,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在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方面的一定优势。2009年新建一处可容纳40个床位的生态旅游庄园,新发展笨鸡养殖户2户,李千如养殖户达到了七彩山鸡6000只,笨鸡7000只,肉鸽3000羽的规模。2008年村委换届之后,支部书记裴拴兔,村委主任为王拴保,会计为张海千。  

郭村村

  郭村位于寿阳县城南30公里,松塔镇西北,居潇河中上游。与景尚乡圪垛村、禹家寨村、南下洲村、寺塘、炮牛坡和松塔镇的黄村、寺庄村、裴村、孟家垴、松塔村为界,全村共366户1066人。郭村在寿阳路南是一个较大的村庄,加上高吉(角角)自然村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6700亩,人均7亩。   进入20世纪后,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进一步落实,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农业机械进入家庭,科学种田提高了粮食产量。投资10万元,从寺塘将松塔在浮化山的集中供水引回郭村;硬化了寺塘至郭村道路6.5公里,由县开发办投资重修了池塘,并在道路上修集雨旱井20个;拓宽硬化了郭村至九榆线道理2.5公里;用河沙石铺垫角角自然村的道路;建成庭院旱井140个;种植仁用杏、核桃树1200亩。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郭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互相配合,带领广大村民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修的村组织活动场所,大大改善了两委办公环境;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完成,使村民的医疗水平有了更高的保障;投资400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全村群众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给广大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为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农村和谐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年初,郭村又在进村主干道统一种植了杨树,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形成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又一大步。   郭村的今天,领导班子团结,群众士气高涨,种植结构合理,初步普及了农业机械,科技促进了农业,文化带动了发展。全村村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和谐奉献,正为创建富丽的新郭村而努力奋斗。   

里思村

  里思村由里思、王家垴、河东、华泉4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2677亩,302户1113人,三团线从村前经过,木瓜河由南向北流经村前,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    里思村属丘陵地,典型的农业村,主要经济收入依赖农业,种植玉米和高粱谷子和家庭养殖业。    现有村委办公场所一处,村办卫生所、小学、商店,米面加工厂2处,全村已用上自来水,其它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上龙泉村

  上龙泉村位于松塔镇东北部,东部与平定县、昔阳县相连,北部和本县尹灵芝镇接壤,方圆35平方公里。松落公路傍村而过,龙泉河水由此而发。境内山峦起伏众多,森林植被覆盖良好。村中空气清新,气候凉爽,适宜避暑消夏。    上龙泉村2002年合并村时,由原上龙泉、北头峪、掌立、梨元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农户322户,人口991人,耕地较少,只有2200亩,人均耕地只有2.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0元,比全镇人均纯收入4540元高1020元,位列全镇第一。种植业以种植各种蔬菜为主,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茴子白、中瓜等蔬菜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是晋中市一村一品示范村。2012年引进太原市乐活时光有限公司流转土地80亩种植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在公司的带动下,村民积极种植各种蔬菜。产品以口感好、品质优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上龙泉村是松塔镇最早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级组织制度健全,活动规范,建有一所小学。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和体育健身设施已建成配齐。    上龙泉村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与0二、0三两年共实现退耕还林13000亩。上龙泉村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每年春秋两季护林防火特险期都投入大批人力、物力开展护林防火工作,连续多年未发生一次火情和火灾。2009年春季投资80万元栽植杨树大苗1000余亩,该工程为晋中市最大的集中连片滩涂绿化工程。    上龙泉村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务工收入是该村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组成。发展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在上龙泉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理由如下:    1、上龙泉气候凉爽,适宜避暑消夏,可谓天时。    2、上龙泉山峦众多、森林覆盖率高、水源充沛、环境优美,松落线傍村而过,交通便利,可谓地利。    3、上龙泉外出人员多,交际范围涉及寿阳、阳泉、平定,能人众多,可谓人和。   4、上龙泉村山上野生动物种类众多,野鸡、山猪经常出没,现育有大批山猪和牛羊,有传统养殖历史,近几年又开辟了鱼塘,更是为休闲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上龙泉村石窑众多,农家庄户气息浓厚,非常适合建设带有生态养殖性质的生态旅游农家乐项目。   

松塔村

  松塔村是松塔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镇政府所在地,拥有耕地面积6200亩,761户、1987口人,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位于寿阳县东南边角,九榆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路南第一大村、生态园林新村、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稳定大局,从抓基础工作入手,通过“平安村建设”、“三项机制”创新,实现了全村无治安、刑事案件和群体性-案件的零案村管理目标,形成了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双赢的新格局。   我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镇五大战略”和村“蔬菜、林果、畜牧、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改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粮食产量稳定在750万斤左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40余亩,产量超过180万斤;土豆种植一千余亩;仁用杏310亩;人均一只羊。   我村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不断革除陈规陋习,乡风文明水平得到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入使用,有村委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党员学习培训学校、综治办公室以及文化广场,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赢得了群众对两委的信任和好评。同时进行了街道硬化,普及了通讯设施;新建了农户住宅;配套了沼气池;种植了绿化树;兴办人畜吃水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金额显著;创办了松塔工贸公司,填补了九榆线松塔段加油站与服务区建设空白。 真正实现了村内整洁,违建拆除,空地绿化,水沟干净,群众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机制体制初步建立,保障措施得到加强。通过整治,基本实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目标。   


横岭村特产大全




横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