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包村位于北相镇西南方向,东靠运城学院,西临舜帝陵景区,南于运城体育场接壤。运泓、复旦公路邻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良。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393户,1560口人。现有土地面积3700余亩,耕地面积3500亩。劳动力人数932人,党员30名,村中土地被政府征用后,村民以加工铁门,外出打饼、卖小吃等主导产业来提高经济收入,人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村“两位”在上级党委政府关怀下,建起了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成立了妇女秧歌队,建立图书室,为弘扬舜帝德孝文化,每年开展好媳妇,和睦家庭,好婆婆的评比,使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建设和睦新农村做出贡献。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02102 | 044000 | -- | 查看 杨包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翟底村 |
东翟底村位于涑水河南畔,东临西古村南临店上村,西临西翟底村。耕地面积2200亩。主导产业为苹果、梨、小麦为主。出外务工人员以打饼子、炸麻花等食品加工为主。全村有变压器7台,水井14眼,并配套。 全村有3个居民组共有农户300户,人口1350人,其中党员34人。近几年来,东翟底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村里的主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农家书屋、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准备新建小游园和大戏台,并配置好各项基础设施,让村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村民的文化素质6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并依靠科学技术致富。 |
东任留村 |
东任留村南靠大运高速公路,北临侯家卓村。全村66户,315口人。耕地面积1080亩,5眼水井并配套。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梨树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4510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2010年村里的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并新建村级活动室一座,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 |
南任留村 |
南任留村位于盐湖工业园的东侧,东与腾家卓村相邻,北邻东任留村、古上村。全村土地面积为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042亩,地势平坦,两纵一横的田间道路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全村共有机电深井7眼,其中5眼井用于农田灌溉,是一个具备农业开发的优势村。 全村共有三个居民组,199户,812口人,其中劳力480人,党员23人。文化建设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 南任留村是2011年被区政府确定的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现已把主要的街巷道硬化,绿化了三个街道,2012年实施街巷硬化全覆盖,主导产业是粮食作物,全年人均收入4680元。 |
北任留村 |
北任留村位于盐湖工业园东,全村共3个居民组,270户,1300余人。耕地3100亩,深井5眼,变压器5台。主导产业以枣树,桃树,棉花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4715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村级活动室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 |
候家卓村 |
候家卓村位于北相镇东南方向,距舜王公路北150米、运稷路东3.6公里处,全村现有一个居民小组,共有村民105户,505口人,其中党员12人。耕地面积1785亩。建有8眼水井,5台变压器。主导产业以传统农业小麦、棉花和玉米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680元。 人口情况:全村共505人,男性287人,女性218人。其中60岁以上89人,18—59岁有劳动能力的317人,各层次学校的在校学生72人,1—5岁幼儿27人。 农田水利设施情况:全村现有深井6眼,中层井2眼,变压器5台,地埋管3800米 为了不断丰富和充实我村村民在农忙以外的业余文化生活,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和农家书屋阅览室。其中,休闲广场占地1200平方米,并配置了各种娱乐健身器材;农家书屋面积80余平方,共有政策法规、农村科普、健康教育等各类书籍23000余册。 指定专人对我村主巷道的环境卫生进行每天一清理,每周一打扫,保证村里的干净整洁。 |
麻家卓村 |
麻家卓村北靠舜王大道,东临侯家卓村,全村3个居民组,208户,890口人。耕地面积2300亩,深井8眼,主导产业以枣、梨、小麦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690元。为了不断丰富和充实我村村民在农忙以外的业余文化生活,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和农家书屋阅览室。其中,休闲广场占地2200平方米,并配置了各种娱乐健身器材;农家书屋面积80余平方,共有政策法规、农村科普、健康教育等各类书籍2000余册。指定专人对我村主巷道的环境卫生进行每天一清理,每周一打扫,保证村里的干净整洁.村中土地被政府征用后,村民以加工铁门,外出打饼、卖小吃等主导产业来提高经济收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关怀下,建起了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成立了妇女秧歌队,建立图书室,为弘扬舜帝德孝文化,每年开展好媳妇,和睦家庭,好婆婆的评比,使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建设和睦新农村做出贡献。 |
自治庄村 |
自治庄村位于北相镇东南方向,距舜王公路北150米、运稷路东3.6公里处,全村现有一个居民小组,共有村民72户,316口人,其中党员12人。耕地面积1207.9亩。建有5眼水井,5台变压器。主导产业以传统农业小麦、棉花和玉米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 人口情况:全村共316人,男性164人,女性152人。其中60岁以上60人,18—59岁有劳动能力的204人,各层次学校的在校学生55人,1—5岁幼儿24人。 农田水利设施情况:全村现有深井5眼,中层井1眼,变压器5台,地埋管2800米 为了不断丰富和充实我村村民在农忙以外的业余文化生活,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和农家书屋阅览室。其中,休闲广场占地2200平方米,并配置了各种娱乐健身器材;农家书屋面积80余平方,共有政策法规、农村科普、健康教育等各类书籍2000余册。 指定专人对我村主巷道的环境卫生进行每天一清理,每周一打扫,保证村里的干净整洁。 |
张村村 |
张村位于北相镇东3公里处,现有6个居民组,360户,1438人。耕地面积3980亩,深井30眼,变压器19台,主导产业以苹果、小麦、桃树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4715元. 村主干道已全面实现硬化全覆盖。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在党员活动室附近,建有十二项活动器材,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室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场所,极大的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农作物、农副产品、经济作物等经营发展都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张村是北相镇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比较发达的优秀村。 |
李村村 |
李村位于运稷路东500米,全村共4个居民组,414户,1788口人,党员53人。4314亩耕地,深井29眼,变压器21台,经济主导产业以梨树、桃树、副食品加工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元4710元。村主干道已全面实现硬化全覆盖。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在党员活动室附近,建有一座小游园,供村民休闲娱乐,在村大队舞台广场上,还建有十二项活动器材,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室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场所,极大的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村农产品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健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全力以赴为把李村建设成为北相镇东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文明村而不断努力。 |
陈邵村 |
陈邵村位于北相镇政府所在地的东侧,东与李村相邻,北邻古南庄村、运稷路从村西而过,全村土地面积为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200亩,地势平坦,两纵一横的田间道路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全村共有机电深井7眼,其中3眼井用于农田灌溉,是一个具备农业开发的优势村。 全村共有三个居民组,143户,560口人,其中劳力300人,党员13人。文化建设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 陈邵村是2011年被区政府确定的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现已把主要的街巷道硬化,绿化了三个街道,2012年实施街巷硬化全覆盖,主导产业是粮食作物,全年人均收入4600元。 |
东古村 |
东古村位于北相镇东北、涑水河以南,西临运稷路共有6个居民组,538户,2306口人。耕地面积4716亩。共有深井20眼,变压器16台。主导产业以大棚蔬菜、苹果为主。2010 年人均纯收入4720元。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村级活动室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整洁工作,重新布置了广场,新建了篮球场,集中安放了健身器材,建立垃圾填埋场,并成立了一支环卫小组,制定了长效机制。 |
王桐村 |
王桐村位于盐湖区工业园西,北相镇以南,紧邻运稷路。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人文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有11个居民组,762户,2881人,党员67名。其中劳力1820人,耕地面积2369.2亩,深井14眼,变压器13台。主导产业以劳务输出、运输业和建筑工程队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王桐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2010年村里的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有村级活动室一座,并配备了办公用具和健身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 |
古南庄村 |
古南庄村位于运稷路东侧200米处,全村共102户,426口人。耕地面积596亩,深井7眼,变压器6台。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蔬菜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710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主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使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有了很大是提高。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配置好各项基础设施,让村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村级活动室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场所,极大的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农作物、农副产品、经济作物等经营发展都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
曹允村 |
曹允村位于北相镇以南,盐湖区工业园以北,地处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盐湖新区中心、南风大道与复旦大街相交的金三角地带,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人文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有9个居民组,580户,2560人,其中劳力1850人,党员76名。耕地面积2800亩,深井12眼。主导产业以劳务输出、饮食业、运输业和建筑工程队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 曹允村在2010年被盐湖区确定的新农村改造的试点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2010年村里的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有村级活动室一座,并配备了办公用具和健身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 |
小店村 |
小店村位于运稷路西北相村以北,两个居民组,200户居民,共人口800余人,9眼深井,6台变压器。主导产业以小麦、苹果、蔬菜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4717元。 近几年来,小店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村里的主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农家书屋、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准备新建小游园和大戏台,并配置好各项基础设施,让村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村民的文化素质6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并依靠科学技术致富。 |
相庄村 |
相庄村位于北相镇西北方1.5公里处,全村109户,470口人。耕地面积980亩,深井4眼,变压器2台。主导产业以小麦、梨树枣树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4670元。近几年来,相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村里的主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两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 相庄村两委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准备新建小游园和大戏台,并配置好各项基础设施, 让村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村民的文化素质6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村两委正积极谋划硬化村至北相的路。 |
寨庄村 |
寨庄村位于北相镇西边运泓路东侧,与相庄相临,现有居民户80户,总人口310人。村集体拥有深井4眼,配套完善。耕地面积780亩。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果、棉为副。村里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作物和年轻人外出务工或打饼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元4600元。村主干道已全面实现硬化全覆盖。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在党员活动室附近,建有一座小游园,供村民休闲娱乐,在村大队舞台广场上,还建有十二项活动器材,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室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场所,极大的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全力以赴为把本村建设成为北相镇北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文明村而不断努力。 |
东曲马村 |
东曲马村地处北相镇以西3公里处,东邻盐湖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建的感恩广场,西靠运泓路,北与运城学院师范分院紧邻,全村耕地面积为656亩,地势平坦,两纵一横的田间道路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全村共有深井3眼,用于农田灌溉。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900元。 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154户,645口人,其中劳力415人,党员22人。东曲马村是2009年被省政府确定的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2010年村里的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并新建村级活动室一座,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村民的文化素质7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 |
西曲马村 |
西曲马村位于舜帝陵景区北测,运泓路穿村而过,紧邻盐湖区文化产园区,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先天条件,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让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够就业。 全村耕地面积为3041亩,平坦的田间道路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深井15眼,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变压器12台。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梨树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5050元。 现有居民组8个,325户,1582口人。其中劳力1350人,党员34人。近几年来,西曲马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村里的主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两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准备新建小游园和大戏台,并配置好各项基础设施,让村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村民的文化素质60%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全村都有科技种田的意识,在农业生产的管理上相信科学技术,并依靠科学技术致富。 |
东张贺村 |
东张贺村位于舜帝陵景区西,运泓、复旦公路邻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良。村中土地被政府征用后,村民以加工铁门,外出打饼、卖小吃等主导产业来提高经济收入,现有居民组3个,302户,1249口人。耕地面积2993亩耕地,深井13眼,变压器13台。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养殖业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4730元。东张贺村历史文化悠久,近两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德孝文化节”并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杨包村 |
杨包村位于北相镇西南方向,东靠运城学院,西临舜帝陵景区,南于运城体育场接壤。运泓、复旦公路邻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良。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393户,1560口人。现有土地面积3700余亩,耕地面积3500亩。劳动力人数932人,党员30名,村中土地被政府征用后,村民以加工铁门,外出打饼、卖小吃等主导产业来提高经济收入,人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村“两位”在上级党委政府关怀下,建起了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成立了妇女秧歌队,建立图书室,为弘扬舜帝德孝文化,每年开展好媳妇,和睦家庭,好婆婆的评比,使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建设和睦新农村做出贡献。 |
西张贺村 |
西张贺村位于舜帝陵景区500米处,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380户,1700余口人。耕地面积4400亩,深井19眼,变压器21台。主导产业以养殖业,小麦、玉米、西瓜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4720元。近年来,西张贺依托舜帝陵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积极组织并参加“舜帝大祭”,发扬舜帝德孝文化,并努力打造舜帝德孝文化节,使其成为关公文化节后又一文化旅游品牌,在产生了很高的社会影响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
振新庄村 |
振新庄村位于舜帝陵景区南500米,运泓路穿中而过,是一个由六省十八县“一担挑”逃荒过来的行政村。全村现有居民组1组,共89户,385人,党员11名,781亩耕地,两眼水井,本村的主导产业以小麦、桃树为主。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村逐渐形成了以宰羊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现已成为盐湖区定点屠宰场。全村82户,家家户户都围绕“羊”做文章。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整洁工作,重新布置了广场,新建了篮球场,集中安放了健身器材,建立垃圾填埋场,并成立了一支环卫小组,制定了长效机制,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文明和谐村。2009年人均纯收入4890元。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环境也健康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尽头更足了!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振新庄的明天会更美好! |
北相村 |
北相村位于运稷路西,是北相镇政府的所在地,全村现有13个居民组,996户,4960人,耕地面积7763亩,水井40眼,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梨等为主,打饼子、炸麻花等主食加工也是本村一大特色产业,这也成为我村在外打工人员的一项技能,北京、天津、太原等大城市是其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谋职地,很多打工者在哪里的生意都已小有规模,2009年人均纯收入4763元。 中国锣鼓源远流长,而北相村的锣鼓也是远近闻名,在运城市很有名气,村锣鼓队的威风锣鼓更是得到乡里的一致好评,每逢红、白事,当地人会请来锣鼓队表演,而这也成为本村村民增收的一个项目。2010年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修建一新,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娱乐场所,老年人自发成立了老年演出队,定期排练,定期演出,活动不仅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也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农闲生活,同时老年演出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相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积极配合镇政府做好小城镇建设工程,利民富民,正在为北相村的腾飞发展努力工作。 |
南相村 |
南相村位于运稷公路西侧。全村共4个居民组,322户,1448人。耕地面积1196亩,深井8眼,变压器7台。主导产业以小麦、运输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4648元。近几年来,南相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同心协力下,村容村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主街巷道全部硬化绿化,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两个村民文化学习,娱乐场所。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使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有了很大是提高。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配置好各项基础设施,让村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
西古村 |
西古村位于北相镇以北4公里,运稷路东侧。耕地面积2693亩,全村共有16眼水井,13台变压器。全村4个居民组,410户,1593人,32名党员。西谷村为关公后裔村,村民淳朴善良,每年六月二十四纪念关羽诞辰。村巷道全部硬化绿化,并建设有小游园,主导产业以梨果、大棚蔬菜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928元。 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观,在党员活动室附近,建有一座小游园,供村民休闲娱乐,在村大队舞台广场上,还建有十二项活动器材,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室极大地方便了党员及群众的学习及文体活动。文化建设也正在不断的改进,现有老年协会聚乐室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三个村民文化学习场所,极大的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全力以赴为把李村建设成为北相镇东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文明村而不断努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