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盐湖区 >> 三路里镇 >> 墩张村

墩张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墩张村谷歌卫星地图)


墩张村简介

  墩张村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东部。全村现有9个居民组,542户,1998口人,8675亩土地,以种植旱地优质小麦、双季槐和旱地优质核桃为主导产业。据传唐朝初期,该村的东南方盖了一个后土庙,庙内有座炮墩,上刻有墩张二姓名字,因此得村名墩张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02104 044000 -- 查看 墩张村谷歌卫星地图

墩张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墩张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沟南村

  石沟南村位于盐湖区三路里镇北端柏王山后,与万荣县汉薛镇生茂村为临,是一个革命老区。该村由石沟南、孙家庄、陈家池、沟西庄、朱家庄5个自然村组成,现有6个居民组,361户,1118口人,耕地面积2802亩,主导产业是双季槐。石沟南:因该村北有一条石头沟,故名石沟南。孙家庄:因孙姓人所局,故名孙家庄。陈家池:相传,该村口原有一水池,最早为陈姓人家所居,故名陈家池。沟西庄:因该村居民从沟西迁居而来,故名沟西庄。朱家庄:因该村最早是由几乎姓朱的人家先居,故名朱家庄。

鸭河村

  鸭河村位于三路里镇中心地带,主要由鸭河、原上、运头庄三个自然村组成。该村现有5个居民组,217户,780口人,1650亩土地,以青石加工、种植双季槐为主导产业。鸭河原名“鸦壑”,是因为村境内一眼望去全是沟沟壑壑,一种叫“红嘴鸦”的飞禽喜欢在这里筑巢,一进村就能看见成群的红嘴鸦从头上飞过,呀呀的叫声随处可闻,人们就根据这一现状把这个小山村叫“鸦壑”。到了十九世纪初期,村里的老秀才雷电郎在刻村印章时,觉得“鸦壑”的“壑”笔划繁多,就改成了“鸦和”,又到后来演变成“押河”。有人说“押”字不吉利,随又改成了“鸭河”,寓意既有鸭子,又有河水,预示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传“鸭河村”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片汪洋,既有水就应有鸭子,故得名“鸭河村”。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在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在采集页岩矿时,就曾发现过大量的鱼化石。  

八将门村

  八将门村地处柏王山下,由西爻,窑子岔,榆树岔,李家山,八将门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7个居民组,198户,865口人,耕地面积2927亩。传说当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准备统一天下,建立唐王朝,在扫除隋末军阀残余势力时,在此与夏王窦建德打了一仗而得名。夏王窦建德从河北来到安邑,在下王村屯兵养息,整修后准备经此渡禹门进关中,为消灭这支庞大的农民起义军力量,李渊委派秦淑宝、刘弘基、殷开山、程知节、李孝基、翟长孙、张亮、李世勤八员大将把守村南山门,经过双方激战,八员大将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最后消灭了夏王窦建德,为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唐王表彰和嘉奖。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唐王命名此村为“八将门”。西爻:村名来历无法考证。窑子岔:因该村地处岔口,人多居窑,故名窑子岔。榆树岔:据传这里原来有一棵老榆树,此棵树又长在二岭形成的岔形地带,故名榆树岔。李家山:该村位于山下,大多居民是从三路里迁居的李姓人家,故名李家山。  

沟西村

  沟西村是盐湖区最北边的一个山区村庄,由沟西、贾家山、金马沟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6个居民组,186户,661口人,土地面积3587亩,以种植小麦、药材、双季槐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沟西:此地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因该村地处大沟之西,故名沟西。贾家山:由于该村位于山上,又是贾姓人家最先定居,故名贾家山。金马沟:据传,古时候曾有一匹金马驹从稷王山跑到此地,故名金马沟。  沟西村与石沟南村、鸭河村、八将门村、沟东村、杨家门村、墩张庄村、墩张村、三路里村相邻。

沟东村

  沟东村是革命老区。该村现有6个居民组,160户,620口人,8000余亩耕地,主导产业是双季槐米,面积7500亩。有“天下槐米第一村”、“沟东槐米甲天下”之美称。沟东原名槐树沟,是因村前沟中长着一株古槐而得名。相传一对凤凰栖于此树,村民以为大吉之兆,遂易村名为凤凰沟。东汉末年,凤凰沟有一孝子,姓勾名东,奉母至孝。村人感其至孝,遂以勾东为村名。明初,又将村名改为“沟东”。   

杨家门村

  杨家门村原名北墩张庄村,地处盐湖区北部的稷王山南麓,柏王山脚下。该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5个居民组,147户,647口人,耕地面积2565亩。以鸡腿菇、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时至今天,该村仍然留有史前文明时期的人类群居用火遗迹及陶器烧制场坊遗存。从史考的角度讲,该村村名其远已不可究。其近,据清代《安邑县志》记载:该村下游邻村之墩张村发于隋末,兴于唐,故该村北墩张庄之名实源于唐代之墩张村。目前,该村康乾盛世之际因凿深井、兴建山神庙舞庭所立石碑尚存,其上北墩张庄村之名赫然入目。明清之交,雷氏本为村中大族。淸初至康乾之际,闻喜县郭家沟的杨氏一脉迁至稷王山麓的万荣三文乡与盐湖区沟西村一带,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于北墩张庄村。杨氏本源于晋国古地侯马,北宋初兴于代县,乃当朝望族。其后裔迁至该村后,以其智慧与勤劳很快勃兴。至淸嘉庆之后,已门庭显赫,才俊辈出。特别是以杨星元、杨庭俊、杨在河为代表的几代人,或学富五车、名盛一时;或富甲一方、声动邑北。杨氏渐成该村主族之后,于本村聚居巷首建起一座较大门楼。盖因该村本处邑北东西南北交通之要冲,乃旧时代万荣一带商旅前往闻喜、水头一线,稷王山南北两麓诸村乡民前出三路里、安邑一带之所必经。各路客商巨贾、士人、百姓因此常约于杨家门楼处饮水歇脚,在此高谈阔论、互取见闻。于是杨家门之称首先由各路行者顺生而起,遂传于世,延传于世,延称至今。  

墩张庄村

  墩张庄位于三路里镇政府东北方向5公里处,由墩家庄、小爻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301户,1096口人,土地面积5800亩。由于地处旱垣地带,以种植旱地小麦和鸡腿菇为主导产业。墩张庄:该村地处丘陵地带,共有786口人,土地面积4800亩。是由墩张村迁居而来,故名墩张庄。小爻:地处丘陵地带,共有310口人,土地面积1000亩。因村中有一条小爻巷,后来便叫村名小爻。  墩张庄村与石沟南村、鸭河村、八将门村、沟西村、沟东村、杨家门村、墩张村、三路里村相邻。  

墩张村

  墩张村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东部。全村现有9个居民组,542户,1998口人,8675亩土地,以种植旱地优质小麦、双季槐和旱地优质核桃为主导产业。据传唐朝初期,该村的东南方盖了一个后土庙,庙内有座炮墩,上刻有墩张二姓名字,因此得村名墩张村。  

三路里村

  三路里村位于盐湖区最北端,柏王山脚下独立的自然大村。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交通比较便利,现有耕地15600余亩,纯属旱垣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人均收入还是较少,村民生活水平一般化。    我村现有26个居民组,1700余户,5980人,劳力3500余人,党员105人。    在第八届两委班子的重视下,文化建设有了发展,每年春节的村民文化活动搞的轰轰烈烈,村民素质有了提高,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勤劳致富、孝敬老人、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村风村俗有所改变,村容村貌整齐卫生。    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加快,山景花园小区建设在逐步完善,改变传统种植农业,发展核桃经济林和双季槐经济林,大搞养殖业,实施农业转型发展,增强了村民收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街道巷道硬化实现全覆盖,公共办公场所、活动娱乐场所得到改善。主导产业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交缓,农民收入较低,所以正在实施转型发展。   


墩张村特产大全




墩张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