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盐湖区 >> 金井乡 >> 卫唐村

卫唐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卫唐村谷歌卫星地图)


卫唐村简介

  卫唐村位于金井乡的西部,总人口1093人,村民小组共7组,总户数265户,耕地面积2678亩,党员人数11人,粮棉种植是我村的主导产业。据传说明朝末年有个叫卫经生,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卫褚,次子叫卫唐,兄弟分居后,各自用自己的名字作为村名。自2006年建设新农村以来,卫唐村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步,巷道硬化已基本全覆盖,在村委大院里有专设的农家书屋,人均图书一册,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积极参加乡政府组织一年一度的农-动会和社火表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02201 044000 -- 查看 卫唐村谷歌卫星地图

卫唐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卫唐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王村

  西王村位于金井乡西南四公里处,东抵卿头镇,西靠临陌路,南通车盘办辛庄,北临运风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本村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全村分为四个自然村,共有22个居民组,1900余户,7800余口人,劳力5600余人,党员人数136人。全村面积25000亩,其中耕地17000亩,其中1600余亩经济林。西王村主导产业是棉花种植和棉花加工业,棉花种植面积10200亩。2011年人均收入水平6000余元。西王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隋末,山东漳南建德聚众造反,自称霸王,在北方辗转战斗中,曾驻军于安邑下王村,后该村人迁居于此。因此地位于下王之西,故名西王。西王有古迹一处,名玉皇阁,村名俗称“四眼洞”。另有多处庙宇戏台。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村貌得到大幅的改善,村级活动场所健全,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小游园,上面有健身器材,还有村级图书阅览数,农廉办公室等等,一应俱全,为我村的新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洗马村

  洗马村位于金井乡西北部,位于运永公路和运风公路交汇处,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50户,850口人,0党员35人,土地面积1650亩,机动面积400亩。粮棉种植和小作坊加工是我村主导产业,品种面积600亩。村里有一个卫生所,一家便利店。据说原村名并非洗马,后因村中有人任过洗马官(官衔),改村名为洗马,又传说,尉迟敬德过路在此,此洗马故名洗马,据考证前者比后者可靠。自2006年建设新农村以来,洗马村又大大的向前跨越了一步,巷道硬化已基本全覆盖,在村委大院里有专设的农家书屋,人均图书一册,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积极参加乡政府组织一年一度的农-动会和社火表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卫褚村

  卫褚村位于盐湖区、临猗县、永济市三县交界处,北与临猗县牛杜镇相接,南与金井乡洗马村相接,东与金井乡卫唐村相临,西和永济市卿头镇相接。我村共有九个居民组,485户,1769口人,党员人数:47人,劳力970人,耕地面积4450亩,经济林面积500余亩,主导产业:果树 桃树 棉花 ,我村现有大棚蔬菜60余个,养鸡户5个,养猪户6个。人均收入6000元,2012年硬化巷道3.75公里,达到全覆盖。修建引黄末级渠1700米,改善水利条件。村名来源于:据说唐代卫大经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卫褚,一个是卫唐,为纪念他,村名由此而得。村学校有唐代经钟一个,现已得到有效保护。村最大建筑是学校教学楼,建筑面积370平米,并有舞台一座。  

卫唐村

  卫唐村位于金井乡的西部,总人口1093人,村民小组共7组,总户数265户,耕地面积2678亩,党员人数11人,粮棉种植是我村的主导产业。据传说明朝末年有个叫卫经生,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卫褚,次子叫卫唐,兄弟分居后,各自用自己的名字作为村名。自2006年建设新农村以来,卫唐村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步,巷道硬化已基本全覆盖,在村委大院里有专设的农家书屋,人均图书一册,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积极参加乡政府组织一年一度的农-动会和社火表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谢家营村

  谢家营村位于金井乡东北角,距乡政府5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利,耕地面积2000余亩,农业生产资源丰富,农民人均年收入5500余元。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全村共有三个居民组,235户人家,总人口783人。谢家营村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全村有近300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全村有100余户都是果业专业户,2个养羊专业户。村土地平坦,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是金井乡的桃果生产区。全村仍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向外输送剩余劳动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谢家营村.  

西曲凡村

  西曲凡村位于金井乡东北方向3公里处,东临东曲凡村,北临贵家营,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村内有卫生所一个,小卖部一家,专业合作社两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下,全村98%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4人享受“五保”。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全村有六个居民组,总户数264户,总人口1065人, 27名党员,村内人口增减幅度不大,无流入人口,其中年轻劳动力多为外出务工人员。村内主导产业为小麦、棉花、经济林等,今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村民收入于去年减少,村民收入降低。本村可利用土地面积总数为3280亩,耕地占2670亩,值粮食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经济林面积逐年增加,不断扩大。党、政的各项惠农政策惠及着踏实勤劳的农民,我村以往的“牛耕土播”已经不复存在。而今,全村2670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的机械化管理。在2011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本村焦龙海同志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中同志为村委主任。目前两委班子健全,成员5人,全体干部踏踏实实为群众工作,村级各方面都在卓有成效的发展。全村有党员27名,预备党员3名,党员活动室“硬件设施”不断完备,党员同志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东曲凡村

  东曲凡村位于金井乡的东北约4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650亩,实有耕地面积2250亩,水利气候条件较好,经济近年有较大发展。全村共有五个居民组,总户数270户,总人数950人,总劳力470人,共有党员31人。现娱乐场地一个,游乐园一个,每天供全村村民休闲娱乐,村民素质较高,村风正派,村容整洁,坐落有序,新农村以作规划,村委会正新建,现已发展设施农业100个大棚菜40个初具规模,已开始有收益。  

贵家营村

  贵家营村位于金井乡东北方位,东抵东曲凡村,西与南扶接壤,南和西曲凡相连,北临临猗,交通四通八达。全村分为四个居民组,310户,1200口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650余人,党员人数31人。全村耕地2800亩,机动面积50亩。贵家营村主导产业是果树、桃树等经济林。村内有一个卫生所、一间图书室、一家便民商店、一个小游园,配有健身器材、篮球场。据说,明成年间,有一个姓贵的将军路经此地,发现此处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是个战略要地。因此,贵姓将军便在此安营扎寨。后来,人们便称此地为“贵家营”。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贵家营村主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以前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方式,贵家营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刀阔斧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经济林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经济林面积的99%。2011年人均收入水平达6500余元,为了解决村民卖果的问题,去年村里建起了果品批发市场,设有办公室三间,为村民的销售提供了渠道。为方便周边村民来贵家营村销售苹果,硬化了通往西曲凡的道路。今年,又将村内的大小巷道全部硬化,实现道路全覆盖。一直以来,贵家营村民风淳朴,村民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对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都能积极落实。贵家营村的龙灯舞远近闻名,每年的元宵节,都参加金井乡举办的社火节,也曾代表盐湖区赴市上、省里参加活动,并多次受到表彰。   

南扶村

  南扶村位于金井乡北部,北与临猗县接壤,临陌路从村中穿越而过,运风路从村南横跨,交通十分便利。共有耕地面积8469亩,主导产业以果、桃、棉为主,水利条件优越,井黄两灌,近年村里果业经济比较发达,果业经济人增多,形成村里一年到头果客不断,成了村里一大特色。南扶村共有16个居民组,900户,3060余人,共有劳力1836个,党员85人。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巷道硬化已基本全覆盖,村委大院硬化了,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及篮球架,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民素质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阳光农廉网的宣传及远程教育的播放让村里的事项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并设立了老年活动室,配备有音箱、棋牌室、锣鼓等娱乐设备,重阳节还组织老人一起娱乐健身,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赤社村

  赤社村是盐湖区金井乡下辖的13行政村之一,位于盐湖区西部。地理坐标:北纬34°59’30〞,东经110°48’36〞,海拔334米。北接南扶村,西邻金井和大井,南邻姚暹渠,东接罗义村。距离运城市区20公里,运金路东西方向,由村南穿过,临解路村西穿过,运风高速路北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土地面积7453.3亩,其中农业用地5430亩,工矿用地1923.5亩,交通用地1000亩。赤社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6℃.赤社村现有人口2269人,农户654户,下辖9个居民组,劳动力总数1200余个。主导产业为棉、粮种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黄河,村委主任吕怀生,带领支村委一班人踏实工作,稳中求进。村内建有图书室一座,藏书4000余册;卫生室一座,面积约80平米,在村委会对面建起面积约300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侯村村

  侯村位于盐湖区金井乡,南邻姚暹渠以南的车盘乡北贾村、北临金井乡大井村、东临小桥苗圃、西邻本乡西王村,是由侯村、侯村东庄、西庄三个自然村庄组成,村委会设村与庄之间,运永、临解公路由村北绕过,是一个交通比较发达的村庄。全村总耕地面积6800亩、保浇面积6500亩,全村共有八个居民组,总户数800户,总人口2380人,总劳力1400个。侯村素有文化村之称,历届村干部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早在八十年代就建有舞台一座,除村里组织文艺活动外,每届要请正规剧团演出一次,村委大院建小游园一个,设健身器材一套供村民休闲活动,而且还由村老协会组织了夕阳红文艺演唱队,自编自演、宣传党的政策和村里好人好事,很受群众欢迎,村委会建立图书馆,现有读书两千余册,村民利用农闲之余及下雨天到图书馆看书。为了搞好村里的环境卫生,村里由老协会为主组织二十人的环卫队伍,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日为卫生日,打扫卫生,清除杂草垃圾,村里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侯村属农业村,主产粮食、棉花,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村干部的努力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共建大棚蔬菜20余个,栽植果树200余亩,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大井村

金井村

  金井村是个古老的村落,据地方志记载元代前我村枯井有蟒为患,后美玉村窦氏女除蟒,人以为神,建太吉古庙于井上,时夫掷铜钱为井内,闻金货声响故称“金井庙”,村名亦由此而得。金井村是来自以九省十八县的零散居民游集到一块而组织形成的一个自然村,大部分以经商为生,全村146户,总人口544人,其中党员23名,现有耕地1146亩,人均耕地2.55亩,盛产小麦、棉花、秋杂豆类,产业调整后,果桃、葡萄,长势喜人,日光温室里各种蔬菜,满足供应,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果花飘香,风景秀丽,经济效益可观,正如盐湖区楹联副主席李两性为该村撰联一副:“人精九省艺,村纳八方财”,由于集镇和乡政府的所在,小小金井村虽似麻雀,但五脏俱全,村内设有政府机关,学校,派出所,卫生院,信用社,邮电,粮站,供销社,电管站,百货店,生产资料,棉花加工厂,面粉厂,保温材料厂,饮料厂,食品站,兽医站,综合服务等中小型企业便民商店7个。金井村所处区域属山西高原运城盆地正西方位的盐湖区最边缘地段。地形平展,以海拔高程北高南低,整个村子就坐落在这个水平面上。一九九七年原运城市(现盐湖区)审批规划后,我们村整体规划,错落有致,紧凑而又不显拥挤。村民们的房屋大多是近年修建的,由于地面表层水较浅,又是咸水,容易受潮,但人们都采取防潮措施,不是很潮,样式朴素大方,干净整洁,光照充足。由于我们有一支清洁队伍,每天坚持清扫拉运,所以看不到任何垃圾,杂物等,整个村庄整齐大方,干净利落,真正体现了这里淳朴的民风。不大的村子就像一个历尽沧桑、安详的老人一样,看上去给人一种舒服、踏实的感觉。我们金井村的对外交通主要有两处,一处是村中南北主干宽24米(包括绿化带、人行道)与运——风高速出口直接连接,再与临——陌路同行向南10公里过解州庙(旅游景点);另一处同运——永路穿过我们金井十字街中心向西直通永济市,距永济市仅40余公里,可以很方便地游完永济的莺莺塔、普救寺、鹳雀楼及唐开元大铁牛,森林公园五老峰等等。临街有乡政府,信用社,邮政通讯,卫生院,电管站等七站八所便利服务群众,门面饮食服务,服装布匹,鞋帽文具,复印打字,特色小吃,酒店中餐,建筑装潢等等应有尽有。主干道为12米宽,两侧是人行道,在人行道的边端规划绿化带,绿化带的树种为国槐,国槐呈深绿色,到了炎热的夏天,将给大家一个阴凉可乘。在树与树之间,穿插有松柏及各种花草,给街道穿上一件各种色泽艳丽的花衣,更显美丽迷人,鲜花艳丽,香飘四溢。与绿化带同行的高端设立电杆,每杆安装有悬臂照明节能灯,到了夜晚,灯火通明,白昼不分,辉煌十色,更显亮丽。南北主干街道的南端与大井村相吻合,北端西侧建一个10亩之大的综合文化站,进站大道两边栽植枫树,间隔栽有冬青球。进站大道南北80米长6米宽,在南北两端设有进出口,中间设有弯曲小道有由式造型小花园,花草种类甚多,黄、白、红、绿色泽鲜艳,造型园、方、扁、长自由多样,颇具特色。广场地板长条型,印花独特,款式大方,典雅精致。喜爱舞蹈的舞者,伴随着音乐,踏着节奏,尽情地跳着扭着。水磨石地板白昼灯光篮球场,可供球迷友谊比赛。最西边10米宽,规划栽植高冠型大树,树下各种体育器材可供年老童幼及体育爱好锻炼其身。文化站的正北建造一座33米长7.5米宽的办公室,办公室共分图书室,棋牌室,管理室,综合室等,读书室内共有科技、医学、小说等种类齐全共五千余册。读书人比比皆是,综合室内有:书法协会,楹联协会,文艺演唱团,文化交流发展协会。书法协会共有会员23人,其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名,运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7名,盐湖区书法家协会会员23名。书法协会成立10年,会员扎实学习,精心临帖,经常活动,不断创新。2008年首次农民书画展进运城展出,为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而书,为贺“奥运”而画,此次赢得了书法专家的认可,对我乡此次书画展以高度评价和赞赏。楹联协会共11人,其中运城市场楹联协会会员1名,盐湖区楹联协会会员3名,他们为我乡每个村撰写村联,并钦刻在每个村村委会的门上。文艺演唱团26人,演唱内容有蒲剧、眉户、快板等目前正在加紧排练,围绕乡党委乡政府的中心工作编排出我乡在今年工作中的先进模范人物。站的正南建有一座占地350m2的舞台,可供广大群众观看享受。  


卫唐村特产大全




卫唐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