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临猗县 >> 嵋阳镇 >> 阁头村

阁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阁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阁头村简介

  阁头村位于嵋阳镇最北面,现有人口605人,172户,耕地面积2311亩,共有三个居民组,08年全村人均收入为3973元。
  全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在果业生产上,我村以苹果生产为抓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狠抓苹果生产。一、抓宣传,提-部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每月组织专题宣传2次并通过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算账对比,真正使群众认识到苹果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苹果的上来。二、抓培训,使果农掌握技术要领。村上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专题培训会,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有技术有经验的果农,现身说法,现场培训,使果农掌握技术要领。三、抓管理,全面落实四项关键技术。村上积极推行“果、畜、沼、窖、草”配套产业模式,严格使用有机肥和生态农药,推行果园种草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果品质量,提高果品知名度。四、抓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重点包抓好1500亩优质苹果园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同时村还有各类杂果300亩,果品质优价廉,上市早,终结晚,是我市仙桃销售的一大市场。
  近年来,阁头村支村委一班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组织干部群众,齐心投入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同时村党组织不遗余力的贯彻党中央:“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公益事业,目前,村风文明,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我村率先实行”党员民意代表制度“并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新风悄然兴起,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全村呈现出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和谐景象。
  党支部、村委会对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长抓不懈!08年自筹资金20余万元修建阁头寸文化广场,09年完善广场健身器材、篮球架等。09年初安装路灯35盏,完成亮化工程,三月份完成村庄绿化工程,在医疗卫生方面,参合率达98%,全村道路硬化率达100%。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自发组织成立了28人的夕阳红宣传队。
   曾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党支部”"模范先进村“,2010年3月又被评为”农村财务管理先进村“获”综合评比优秀奖”。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1101 044000 -- 查看 阁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阁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阁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下朝村

  下朝村位于嵋阳镇东部,临风线临村而过。有三个自然村,分别是祁店、下朝、尚义庄,三个自然村自西向东排列,共有6个居民组,1979人,5596亩耕地,478户人家,共有1000劳力,57名党员。   农业生产状况,以果树、桃树、枣树等经济树木为主,面积达5000亩,剩下为粮食作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种植结构已比较合理,品种比较多样。目前苹果品种有富士、红嘎啦、林红、美国八号。桃树有红不软、林魁、超月、秦王、中华胜桃、晚熟油桃。枣树品种有梨枣、冬枣。品种丰富,货源充足,当天起货,当天走车,并为采购商提供吃、住等服务,欢迎全国天下果客前来考察采购,有意者与下朝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魏武晓联系,电话13643656294。   自然资源方面,本村有一沙坑,按目前开采量,还可开采10年,为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产业结构方面,除了以农业主导外,工业近年来也有所发展,村办企业有临猗县精细华工厂。2009年完成产值180万元,利税累计完成30余万元。但目前来说,工业发展远远不够,欢迎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发展,村两委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近两年来,村两委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09年,投资90万元建设的尚义庄艺苑工程已完成,规模与等级能排在全镇第一,此项工程的竣工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三个自然村的巷道硬化已达97%,今年将对没有硬化的巷道全部硬化。2010年初,响应全县的绿化精神又新增加绿化苗木200棵。   村两委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评为“巷道硬化先进村”、“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农村新合医疗先进单位”、“沼气建设先进村”、“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文明和谐村”、“小康达标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多届“红旗党支部”、“五好党支部”、“综合评比先进单位”。   

祁任村

  祁任村地处嵋阳镇南部,南临涑水河畔,距临风路2公里,嵋石路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310户,1230口人,辖4个居民小组;党员人数总计36人,其中女党员3人;全村耕地面积3420余亩,主导产业有棉花、小麦、苹果、枣等;人均纯收入4850元;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一个。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以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立足于我村现状,提出了“一防,二建,三化”工程。一防,完成防氟改水工程,全村实现户户通上黄河水,人人吃上健康水。二建,共投资13.5万元新建健身广场1400㎡和舞台小游园1750㎡。三化,投资45万元硬化巷道面积10400㎡;栽植女贞1700棵;已实现我村巷道硬化和绿化全覆盖。目前,路灯亮化工程按计划正在展开。这些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有效的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祁任村将致力于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祁任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祁任庄村

  祁任庄位于临猗县嵋阳镇东南,南靠涑水河,西靠通乡大道(大石线)。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108户,人口422人,耕地面积1019亩,2008年人均收入3933元。全村一个生产队,2008年被推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我村农业布局以棉花为主辅以小麦、枣、核桃。近年来,村党委村委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今年,我村新栽果树、甜柿子、山楂、核桃等数300余亩。   我村常驻村人口188人,在外务工人员130人,村里大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小孩。村两委干部大力提倡村民搞第三产业,全村有大汽车10辆搞运输,12辆大三轮车搞收购,共有三班工程队在外务工。   我村全部巷道绿化都已到位,巷道硬化1500米,亮化村2条主巷道路灯12盏,新修下水道800米,确保村民有个良好安全卫生的生活坏境。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   农业设施实现井黄双配套,防渗渠道网络基本形成,新修防渗渠道2200米。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深化完善依法治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村财务收支每季上墙公布,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净化社会环境,三年来全村无刑事安全发生,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祁任庄村将从规划、建设、管理着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祁任庄建设成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西智光村

  西智光村位于嵋阳镇南二公里处,南邻涑水河畔。农田平坦土地肥沃,是一个典型的田园生态村庄。   全村由三个居民组,203户居民,864口人组成。村有党员35人,共三个党小组。总耕地面积为2194亩,主导产业以粮棉为主,果业生产以桃枣为主。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之农业灌溉井黄双配套,条件十分优越,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基本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村内建有小学校、小超市、小卫生室,村民休闲文化广场,健身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巷道硬化工程实现全覆盖家家通,总面积达到18000平方米,排水工程完成了主巷道。人畜饮水工程进家入户率100%,吃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新型合作医疗和村民参保人数达到100%。   党建工作位居全县先进行列,有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设备齐全。受教育人次达98%,党员发展逐年提升,党的队伍不断增强,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渐提高。   2010年被县委授予“和谐文明村”光荣称号   2011年被确立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南智光村

  南智光行政村,地处黄土高原,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峨嵋岭公园下,紧邻涑水河畔,拥有耕地面积2600亩,人口1100人;交通便利,南邻董夹公路,北邻临风公路,东邻临石公路,与河运高速公路交错相映,是集交通、教科、农业为一体的田园村庄。   近年来,行政村干部一班人大搞“科技兴农”战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定期为村民举办粮、棉、枣、果等作物技术培训讲座,大大提高村民科技知识,使得棉粮双丰收,枣果等经济林带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粮、棉、枣、果为格局的新经济产业模式。尤其是:沾化冬枣、富士苹果、桃、柿等果实口感香甜味美,深受人们青睐,赢得五湖四海客商朋友。实现粮食亩产1100斤,棉花亩产皮棉250斤,枣果等经济林亩产上万斤,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的总体目标。   近年来,行政村在党“三农”政策扶持指引下,实现四化工程:新合作医疗普及化、水泥硬化道路全面化、饮水工程一体化、村民娱乐活动工程设施化,真正使村民农业科技水平大提高,村民物资生活水平大改善,全村面貌打革新。   进入新的一年:南智光村两委一班人,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正朝着文明、和谐、先进的小康村迈进。   南智光村全体干部群众: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前来考察指导各项工作!   热忱欢迎五湖四海宾朋客商前来洽谈业务!   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考察农业投资、共谋产业发展!   

任柳村

  我村位于嵋阳镇最南端,共有三个自然村,人口1323人,土地面积4305亩,人均收入2765元。东邻葡萄基地西祁村,北接南智光与西智光,南与庙上东胜庄接壤,虽然地势偏僻,交通却很便利,董夹公路从我村村南通过,我村又新硬化了村东的路,让我村村民不管是什么天气都能方便出门。    我村位于高氟水地区,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2009年,我县进行引黄改水工程,我村两委班子积极配合,完成了全村的防氟改水工程,让全村人吃上了洁净无氟的黄河水。   我村农业以种植棉花、枣为主,近年来又跟随西祁村发展葡萄种植和苹果、桃等树种,又成立了葡萄、樱桃等四个专业合作社。我村的特色产品是沾化冬枣,于9月上旬成熟上市,酸甜可口,是外地客商争相收购的-货。   我村还是远近有名的棉花生产基地,共有大小棉花加工厂十余家,为国家的纺织工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西祁村

  西祁村隶属于临猗县嵋阳镇,位于嵋阳镇东南部,涑水河畔,南与永济市卿头镇白坊村接壤,东与东祁村相连,北与邸家营村相邻,西靠任柳村。该村距嵋阳镇7公里,距临猗县城11公里,董夹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全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   全村共有五个居民小组,272户,1140口人,3960亩耕地,全部为水浇地和黄灌地。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735元。目前,全村共硬化道路4000余米,实现了全部硬化,并且通路两旁全部绿化,村民用水已全部实现集中供水。建有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两座,并且全部配备健身器材,篮球场两个,西祁文化活动舞台一座,建有村文化活动广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全村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和枣树种植等特色农业,成立了华祁葡萄合作社和奇峰枣业合作社,特别是葡萄种植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优化改良品种,形成了以“美国红提”等优良品种为主的种植结构,近年来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形成了大规模种植,并带动周边村的葡萄种植。   近年来,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下,西祁村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巷道硬化先进村”、“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农村新合医疗先进单位”、“沼气建设先进村”、“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文明和谐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多届“红旗党支部”、“五好党支部”、“综合评比先进单位”等奖项,特别是在2009年,西祁村被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全村各项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勤劳挚朴的西祁人,热情好客的村干部欢迎各方人士来村投资发展,洽谈合作业务,为这块宝地共同绘画蓝图。   

东祁村

  东祁村位于嵋阳镇南,紧邻董家路,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370户,总人口1352人,耕地面积3722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点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4010元。荣获:临猗县精神文明村、嵋阳镇精神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新农村重点推进村,东祁党支部连续三年被临猗县评为“五好支部”。   1、我村巷道实现100%硬化,在嵋阳镇居首位。   2、兴建U型槽沟防渗渠共1500余米,从而实现了全村无土沟工程。   3、投资29.5万元新建了一幢6间、400m2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村级活动场所,硬化广场1100 m2 ,后期的健身器材正在完善中,这将为我村村民提供娱乐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全村修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口,在2004年前已有15眼井的基础上,再打4口井:一口供吃水,三口供浇地。   5、在国家引黄改水的大力支持下,我村实现户户有高质量的饮用水,一改过去饮用水氟化的状况。我村每户均有两个出水口,高质量的黄河水仅供吃水,井水供生活用水,这种用水机制在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还会减少村民日常消费。村民们都高兴地说:“吃了几辈子的氟化水,咱们的子孙以后能喝水牙不黄了。感谢党,感谢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6、以人为本重视环境改造,全村道路,农房四旁植树8000余株,绿树成林,农房掩映于绿叶红花之中,使东祁村成了绿树、花园村,农民自己称赞说:“远看象花园,近看象公园,其实是我们自己美丽的家园。”   

嵋阳村

  嵋阳行政村地处临猗县中心,是镇政府所在地,北望峨嵋岭,南临涑水河,临猗—风陵渡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0个居民组,810户,3464口人, 7440亩耕地。   嵋阳村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产区。年平均降雨量512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2℃,无霜期210天。基础设施完善,井灌、黄灌双配套,防渗渠道网络基本形成,林、田、渠、路综合一体,农业条件相当优越。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以5000亩林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生产技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苹果连年优质高产;桃品种齐全,质优价廉,销售时间上市早,终结晚,是我市鲜桃销售一大市场;柿子、核桃、枣等水果应有尽有。   村办企业以恒丰制造厂、晋阳化工有限公司、黄河鱼病研究所、博祥化工等为龙头,完成产值4500万元,利税30余万元。   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和带领下,我村巷道硬化率≥95%,绿化、量化基本到位,投资65万元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嵋阳小学寄宿制设施已基本到位。远程教育、图书馆、老年协会、文艺室应有尽有,极大的提高了村民文化生活和生产种植技术。嵋阳村被市、县评为“小康示范村”、“文明村”、“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红旗党支部”和“模范村委会”。   

邸家营村

  邸家营原名智光屯,明代才改名为邸家营,当然其中有着一段封建社会心酸的故事。邸家营村位于嵋阳镇南端,董夹路与上石路交汇处,涑水河从村旁流过,地理位置相当不错。全村耕地面积3418亩,自然条件算不上得天独厚,但也不错,发展经济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现在邸家营村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全村共有5个居民组,312户,人口1255人,劳动力751人。另外,邸家营村现有正式党员25人,预备党员1人。虽然一直在发展年轻党员,但党员年龄结构明显还是偏向老龄化。村两委共有干部5人,年龄结构还算合理,书记村长工作认真,整个干部班子团结一致,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镇里下达的指标和任务都能快速有效的完成。   邸家营村目前已经建设了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县文化局也给配了体育器材,图书室与活动室也在建设中,村民整体素质还不错,村子基本沿袭了晋南村子普遍习俗,村容村貌还可以,只要不是农忙季节,村民基本可以保证房前屋后的干净。   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而私营经济还不错,尤其是香汇食品厂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起步晚,可能要等到明年,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这几年村两委组织硬化了巷道,实施了改水工程,修建了防渗渠道,修葺村级活动场所等等。村子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豆类,另外还有一些人种植枣树、苹果。全年全村人均收入可达5000元。   

东堡村

      嵋阳镇东堡村,临近嵋阳镇,人口不足1000,分为四个居民小组,220户,耕地面积2758亩。有村干部5名,党员51名。全村主导产业苹果200亩,特色产品为桃、小杂果,共500多亩。2011年人均收入为5000元。近年来,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东堡村铺筑村间水泥路11条,总长2300米。修排水沟700米,绿化植树8000棵。现拥有占地面积为28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广场硬化面积达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新建村委办公场所,建筑面积204平方米,会议室7间。近年来,东堡村党支部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谋发展,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东堡村群众善良、纯朴、热情、勤劳,人们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不仅如此,东堡村的协会,也办得相当有声有色。东堡老年协,自2009年开始筹办老年刊物,每年四期,并被临猗通讯采用,得到县里及镇里领导的好评。东堡中农乐协会,专注于果树的讲课培训及冬季修剪、春季植保、夏季管理和秋季施肥。从组建至今,会员的个人年纯收入相对以前,增收3000元左右。中农乐现己形成采、供、销一条龙服务。使果农不仅能采收到优质苹果,更能卖出好的价来。2010年初,东堡村又组建一新的合作社——万民桃树合作社,现正在全面开展工作,这也为广大桃农管理桃树,提供了更方便的帮助。   

上朝村

  上朝行政村位于嵋阳镇政府以东5公里处,紧靠临永路,交通便利。历史文化丰富,内辖上朝村、上朝堡、卫家屯、陈范村四个自然村,共9个居民组525户2119人。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为4044元。全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季分明,耕地面积6749亩。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以引黄河水和地下水灌溉为主,种植苹果、梨、桃、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夏季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一年两熟农作物产区。我村共有师有甜柿专业合作社、科源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庆安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华达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农业合作社。各有特点,构建出新的农业产业结构,并在积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尤其是科源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曾多次受到县、市以及省相关部门的表彰。此外,我村还先后取得了新农合先进单位、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巷道硬化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村等多项荣誉。   上朝村村两委班子团结,党员干部凝聚力强。在村支部书记翟银治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帮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包括解决群众吃水问题打深井两眼,硬化文化广场500平方米,修建防渗渠道4000余米,修建村级活动室。同时,村里为了娱乐群众生活还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舞蹈队,秧歌队,锣鼓队,自乐班。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全村干部群众正以更大的热情建设自己的家园,争取早日把上朝村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卫村村

  卫村位于嵋阳镇北,全村由阁头庄、卫村、卫村庄、令狐庄、令狐、胡家庄6个自然村组成,共6个村民小组,342户,共1600余人,耕地面积达5400亩,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土质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主导产业为果树种植业,棉花种植1600亩左右,玉米200亩左右,杂粮300亩左右等。   2009年,新一届的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投资5.3万元,绿化公路5.3公里,共栽植桐树1600棵,女贞900棵,冬青3500棵。同年,投资2.8万元修缮村小学改为村委办公楼,并购置办公桌椅,图书等。后又投资5.4万元硬化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2010年秋,经过村两委班子的争取资金,发动群众集资1.5万元,联合张家营村修通了张新路通村路近2.7公里,极大的改善了村硬件设施。今年,我村又广泛发动群众集资,正在修通通往上朝-临风路800米。同时,各个自然村也积极筹资,借着硬化巷道补贴政策的东风,硬化各村巷道近5500米。尤其第二居民组及第五居民组,村民积极筹资,以1400元/户为标准,经过近三个月,所有巷道已经顺利竣工。   我村目前共有党员42名,预备党员3名。支委3人,村委3人,大学生村干部1人,分工明确,切实落实责任制。村两委在王卫国书记的带领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各级文件指示精神,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奔康致富。村党员赵明臣同志建有养鸡厂一个,存栏规模10000只以上,在带领群众科学养殖致富方面起了带头作用。党员创先争优,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积极落实惠农政策,为农民致富增收出谋划策,在果树种植方面积极讲述技术,二队三十家村民集资20万元在卫村共同建有果库一座。   我村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积极配合上级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积极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目标,实行计划生育网络化管理、责任到人,目标到户。   2012年我村将继续围绕中央建设新农村的一系列精神指示,根据“二十四”字方针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系农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工作总抓手。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强化服务,狠抓落实。切实将计划生育、社会稳定、村务政务、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做好。相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有村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有全体村民的鼎力支持,尾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张家营村

      张家营村位于嵋阳镇北,全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共6个村民小组,385户,1542口人。其中党员32人。现有农业用地5029亩,其中小麦、玉米、棉花1500亩,果树3400亩。至2008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6元。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我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共有党员38名,支委3人,村委2人,大学生村干部1人,分工明确,切实落实责任制实行干部包队制。班子成员健全团结,能够积极按时组织开展参加党员活动,并定期通过远程教育和《人民日报》、《山西日报》、《运城日报》、《临猗通讯》学习的新政策、新法规、新理念,以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念。同时还学习先进的养殖种植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技术不断的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想群众宣传指导。村两委在张为民书记的带领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各级文件指示精神,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奔康致富。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村级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决策制,积极发挥0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具体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   二、产业结构调整及收入情况   我村耕地较多,人均为3亩左右。全村基本上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果树为主,同时以果树为主要收入来源。全村有现有农业用地5029亩,其中小麦、玉米、棉花1997亩。果树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村中还建有养鸡厂一个,存栏规模10000只以上;同时再存还有养羊户13家,养殖量在300头左右;养兔场5座,共有兔子750只;还有部分青年人外出经商或打工;个体工商户13家等等这一切都为村的建设开出了新的道路。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积极落实惠农政策,为农民致富增收出谋划策,在果树种植方面积极讲述技术,并投资20万元建有恒温国库。为提高群众的耕地亩产量,灌溉方便,及其运输的方便,村积极筹集资金共建灌溉机井8眼、建设修铺水泥道路累计15公里。为解决群众吃水问题,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共建机井6眼。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在村两委的严格考察研究及结合上级的下放名额下确保了全村符合低保人员都能参保;在新农合的优惠政策下,全村约有95%人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根据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基本按照有关规定和村经济的大力扶持,暂无缀学现象;全村有1所小学,占地3800多平方,校舍350多平方,有教职员工共5人,学生5个班共38人,;幼儿园一所,共有学员45人,幼儿教师5人。为提高学生接受新时代的信息和与新时代挂钩,村投资万余元为学校购置电气化教学设备;为改变学校面貌投资二十万余元兴建新教学大楼一座,粉刷学校墙壁。村两委对教师严格要求,并实行奖罚制度,充分使每位教师都能尽心尽力的受自己学到的知识,也使每位孩子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计划生育现状基本保持稳定,在镇级领导和村委的严格要求下定期对育龄妇女实行孕检检查,及其做好相应的说服工作。在大力宣传下每年的计生工作任务都能基本完成。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每年三月三请唱戏,还自己举办戏曲大赛、秧歌大赛、篮球赛、羽毛球赛、象棋、乒乓球、拔河等多项比赛,充分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以及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同时还计划投资10万元修建高标准化的文化大院,包括:村中心花园、舞台剧场、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综合教室、娱乐活动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等多个活动场所,建筑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其中文化大院活动室内配有桌椅、报刊、投影仪、VCD、音响、扑克、象棋等,其中村中心花园以建设完成;健身广场配备有各种健身器材6套。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为了广泛的实施科技种田、科技农业的相关政策。我村成立了科技协会,为的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起初加入的会员的很少只有3个人,但随着会员的先富起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发展到15个。他们在村两委的安排下,定期的向村民公布一些在一段时期内果树的管理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办法。还定期的开展交流会,谈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共同实现富裕的梦想。为新农村的发展增砖添瓦。村先后荣获“卫生整治先进村”、“学教活动先进村”、“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09年利用一事一议专项资金,村里对主巷道进行了亮化工程,方便了村民的晚间出行。   四、环境卫生建设情况   由于我村3个自然村构成,比较分散,对于环境问题不太好管理。但是村委严格要求,并定期派人转运垃圾到指定的地方填埋。同时并安排有人定期的清扫道路两边的垃圾。为了绿环道路环境,在道路两边栽有大叶女贞等树木。   我村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今年来,我村大力发展科学种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果树收益稳步上升,农民收入年年增加,村里基础设置建设情况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五、民主管理建设情况   为使村务党务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接受群众监督。我村的村务公开全面阳光化,公众化。并有2名村两委成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6名村组长任村务公开特邀监督员。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宣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开的阳光操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干群关系日益融洽。   在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的同时,首先做好了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并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并定期的让群众在文化活动室观看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同时严厉打击-行为,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倡导文明向上的村风民俗,宣传政府关于扎实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全面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阁头村

  阁头村位于嵋阳镇最北面,现有人口605人,172户,耕地面积2311亩,共有三个居民组,08年全村人均收入为3973元。   全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在果业生产上,我村以苹果生产为抓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狠抓苹果生产。一、抓宣传,提-部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每月组织专题宣传2次并通过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算账对比,真正使群众认识到苹果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苹果的上来。二、抓培训,使果农掌握技术要领。村上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专题培训会,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有技术有经验的果农,现身说法,现场培训,使果农掌握技术要领。三、抓管理,全面落实四项关键技术。村上积极推行“果、畜、沼、窖、草”配套产业模式,严格使用有机肥和生态农药,推行果园种草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果品质量,提高果品知名度。四、抓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重点包抓好1500亩优质苹果园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同时村还有各类杂果300亩,果品质优价廉,上市早,终结晚,是我市仙桃销售的一大市场。   近年来,阁头村支村委一班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组织干部群众,齐心投入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同时村党组织不遗余力的贯彻党中央:“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公益事业,目前,村风文明,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我村率先实行”党员民意代表制度“并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新风悄然兴起,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全村呈现出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和谐景象。   党支部、村委会对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长抓不懈!08年自筹资金20余万元修建阁头寸文化广场,09年完善广场健身器材、篮球架等。09年初安装路灯35盏,完成亮化工程,三月份完成村庄绿化工程,在医疗卫生方面,参合率达98%,全村道路硬化率达100%。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自发组织成立了28人的夕阳红宣传队。    曾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党支部”"模范先进村“,2010年3月又被评为”农村财务管理先进村“获”综合评比优秀奖”。   

西任上村

  西任上村位于嵋阳镇西北方,西邻白堂村,东靠嵋阳村。西任上村包括三个自然村,西任上、东任上和鹿皮窑,一共分六个居民小组。共有人口约1600人,426户人家。有教学楼一座,由于教学改造,现已空房。   全村以种植为主要生活来源,主要有苹果、桃、杏、梨等。全村建有2个大型果库。这几年村两委组织硬化了巷道,实施了改水工程,修建了防渗渠道等等。其中2010年打渠3000多米,下水道500多米,修建引黄渠8000多米。2011年投资30多万修建鹿皮窑到张家营的道路,解决了村民进城远的麻烦。   全村共有党员34人,去年2人转正,发展预备党员2人,培养积极分子4人。虽然一直在发展年轻党员,但党员年龄结构明显还是偏向老龄化。村两委共有干部6人,年龄结构还算合理,整个干部班子团结一致,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镇里下达的指标和任务都能快速有效的完成。   

令狐营村

  令狐营村位于临猗县嵋阳镇西面,距镇政府相距5公里。全村有前卓头、后卓头、令狐营。全村土地面积6641亩。共划分6个生产队,全村常住人口2070人,户数473户。外来流动人口90人。交通便利。   我村民风淳朴,在农业布局上以果树种植为主,苹果种植面积最大。苹果面积4100余亩。核桃150余亩,棉花1000余亩。桃树240亩,杏树有150亩。粮食种植面积1000余亩。   我村有1所标准化小学,3所卫生站。2008年该水工程全面开始,年底6个居民组的改水工程全面竣工,水利建设完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改水工程已全面完工,全村已可饮用安全健康的黄河水。全村防渗渠道已基本到位,全村全部用黄河水灌溉。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也给群众带来实惠。2009年新建文化广场一个,全村党员42人,妇女7人。下一步要让有干劲,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我村的果业协会在我村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会长段建林的领导下,积极联系专家到村对广大果农进行辅导讲座,带领村民到外进行学习,考察。使广大果农掌握了苹果的管理技术,开阔了群众的眼界。大力推广纸加膜,提升果品质量,提高果品价格。使我村的部分苹果卖到了两元一斤的好价格。确实起到了专业合作社应有的引导村民发家致富的作用。   我村将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充分利用我村的荒沟,让核桃成为我村继苹果之后的有一大主导产业,成为我镇继葡萄之后的有一大亮点。也欢迎对核桃有兴趣的农民朋友来我村参观指导。   

白堂村

  白堂行政村位于临猗县嵋阳镇政府以西一公里处,交通便利。曾在上世纪中后期名扬三晋并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的临猗县五七干校以及后来的农科所就坐落在我村。全村现有四个居民组257户1017人,31名党员。全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2689亩,夏季日照充足、雨水丰沛,农作物可一年两熟。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即使在大旱之年,全村有12眼机井同时结合引黄灌溉工程,可使我村每亩耕地都能即时灌溉。全村以种植苹果、桃、棉花、小麦、玉米为主,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养鹅,打造具有我村特色的“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模式。全村有一个卫生站,村民的平日就医可得以满足。全村居民饮用水改水工程提早完工,村民已喝到了健康安全的黄河水。村主体巷道已高标准硬化,两边下水道配套设施及绿化美化工程已建设到位。目前,我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全村正齐心协力朝这一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曹家营村

     曹家营村位于临猗县城西南21公里处,属嵋阳管辖。全村有2个自然村,6个居民组,295户居民,36名党员,共1217口人。耕地面积3454亩,以粮棉,副业为主要经济支柱,2009年人均纯收入4375元。   近年来,曹家营支村两委以“服务人民为动力,解放思想作为活力,互惠合作善借力,科学发展增实力”为原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村组干部,齐心投入新农村建设,不断壮大村域经济,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村民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曹家营村是临猗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区之一。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稳粮增棉、发展副业,劳务输出、提高技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谐新村”的发展思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召开了村组群众大会,聘请有关专家对全村进行了总体规划。   目前已建成“临丰615”小麦示范田,“冀丰106”“晋棉44、47”玉米示范田2000余亩;冬枣及小杂果1000余亩;新建存栏10000只的蛋鸡养殖厂2个,圈养奶、山羊养殖厂6个;蘑菇培养基地2个。棉花深加工车间1个。安置本村劳动力200余人。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村22.4公里的巷道及乡间道路已全部硬化;投资75万元的村级活动场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室、图书室、科技培训室、休闲娱乐广场大大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投资5万元,栽植乔灌木2000株,冬青及花草500余株,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52.7%。新打机井7个,新建井房12座,修建防渗管道3000米;架设输变电线路1000余米;已经建成粮食晾晒场一个,仓库一座;改厕、改圈156个。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   当前,全村群众正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曹家营村打造成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区,公共财政支持的新农建设核心示范区,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态优美的和谐农村。   曹家营村欢迎你的光临!   


阁头村特产大全




阁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