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卫乡石门联村位于南卫乡东北2公里处,北靠中条山,南临黄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石门联村由石门、岩西沟、东岩西、西岩西、西坑、东坑、翟家、晋家庄、西张家9个自然村构成。全村共1710 户、22个居民小组、5321口人、10个党小组、131名党员,共有耕地8756亩,农民年人均收入7310元。
石门联村主导产业以苹果、大棚菜为主。近年来,种植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壮大,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完善,目前苹果达到4000亩,大棚10座,计划逐步把我村打造优质苹果、大棚菜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文化、教育、卫生体系健全,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达到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目前石门、东岩西已有2处,预计在2015年在岩西、西坑新建文化广场2处,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人居环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30201 | 044000 | -- | 查看 石门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老庄村 |
老庄村地处南卫乡东南方向,由老庄、黄斜、南夭三个个自然村,20个居民小组组成。有947户,3520口人,耕地5300亩,其中水浇地4300亩,退耕还林地1780亩,苹果面积2300亩,人均收入4600元。该村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年降水量约为500毫升,降水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全年无霜期为200天左右。老庄村农林牧渔劳动力2165人,工业劳动力60人,建筑业劳动力33人,交通运输劳动力20人,高项劳动力30人,其它劳动力43人,外出打工劳动力151人。目前党员93名,两委班子成员8名,主导产业是粮棉、苹果、鱼莲、“大红灯笼”樱桃。是典型的纯农业型村庄。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县文明办的指导下,围绕和谐文明村创建这个主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有效措施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村上下形成了敬业奉献的道德风尚、团结民主的干群关系、文明和谐的家庭新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个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呈现在黄河岸畔。先后获得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文明和谐村。 一、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实施四化四改,改善村容村貌。硬化巷道,对杨水站至11对巷道进行绿化,栽植侧柏200株,松树250株,垂柳200余株。硬化水泥路4.6公里。修排水沟3000余米。改造翻修防渗渠道2500米。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质量。 二、在产业结构方面,宣传引导部分户口到高效农业循环圈:现已落户的有6户,浅池莲菜20余亩,另外做好以苹果为主导产业发展矮化苹果500亩,积极组织果农搞好培训,使苹果亩产达5000斤。另外搞好“大红灯笼”樱桃,引导农社的带动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三、提升村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组建了老年活动室,利用节日和农闲时间组织文艺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教育,提高素质,让文明行为成为村民自发的行为规范。 四、抓班子建设,为和谐文明创建提供保证。按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规范村组干部的行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辉先锋作用。 |
大禹渡村 |
大禹渡村地处黄河岸畔,由周青、成村、大禹渡、半斜四个自然村,15个居民小组组成。有880户,3120口人,耕地5300亩,其中水浇地4300亩,退耕还林地700亩,苹果面积3100亩,人均收入5449元。该村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年降水量约为500毫升,降水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全年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境内主要有大禹渡村旅游循环路,现已实现巷道95%通油路,有80%的巷道水泥硬化。大禹渡村农林牧渔劳动力1655人,工业劳动力55人,建筑业劳动力35人,交通运输劳动力25人,高项劳动力30人,其它劳动力40人,外出打工劳动力49人。目前党员100名,两委班子成员7名。主导产业是粮棉、苹果、鱼莲、大棚蔬菜,是典型的纯农业型村庄。近年来,围绕和谐文明村创建这个主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果业间伐为着力点,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新南张村 |
新南张村位于南卫乡政府东南3公里,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由营里、南张、闫庄、3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2个居民小组,1232户,3914余人,其中有劳力2677人,党员99人。我村共有耕地面积10800亩,,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棉花、玉米、小麦等。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正确领导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集体经济,2009年建成五代日光蔬菜大棚16座,发展养殖户20户,人均收入达6580余元。新南张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打造环境优美新农村。 |
石门联村 |
南卫乡石门联村位于南卫乡东北2公里处,北靠中条山,南临黄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石门联村由石门、岩西沟、东岩西、西岩西、西坑、东坑、翟家、晋家庄、西张家9个自然村构成。全村共1710 户、22个居民小组、5321口人、10个党小组、131名党员,共有耕地8756亩,农民年人均收入7310元。 石门联村主导产业以苹果、大棚菜为主。近年来,种植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壮大,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完善,目前苹果达到4000亩,大棚10座,计划逐步把我村打造优质苹果、大棚菜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文化、教育、卫生体系健全,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达到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目前石门、东岩西已有2处,预计在2015年在岩西、西坑新建文化广场2处,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人居环境。 |
东张联村 |
东张联村位于风平线南侧,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由东张、桃园、马垆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十二个居民小组,1186户,3817口人,两委成员8名,农林牧渔劳动力2173人,工业劳动力105人,建筑业劳动力200人,交通运输劳动力90人,高项劳动力90人,外出打工劳动力170人,其他劳动力48人。我村共有耕地面积7449亩,其中水浇地6449亩,旱地1000余亩,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棉花、玉米、小麦等。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正确领导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2008年至今建成五代日光蔬菜大棚34座,药菊、茶菊400亩,人均收入达4000余元。 |
高金联村 |
高金联村位于风平路沿线,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由高金、涧东、新卓、杏堤、东石门五个自然村组成,共有九个居民小组,856户,3172余人,其中有劳力3000人,党员67人。我村共有耕地面积9500亩,其中水浇地8700亩,旱地800余亩,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棉花、玉米、小麦等。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正确领导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集体经济,2009年建成五代日光蔬菜大棚15座,发展养殖户20户,药菊、茶菊500亩,人均收入达4000余元。高金联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打造环境优美新农村,现时,高金联村有休闲文化广场一座位于村中心地带,每逢过年过节人们都集中在这里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全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山底村 |
山底村位于中条山南麓,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由山底、杨家、下夭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二十个居民小组,1306户,4627余人,党员101人。山底村共有耕地面积11000亩,其中水浇地6000亩,旱地5000余亩,退耕还林地1800亩,人均收入4521元。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棉花、玉米、小麦等。 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正确领导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党员承诺制”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养殖业、干果经济林和苹果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已实现通村油路达90%,巷道水泥硬化达60%。 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村上下形成了敬业奉献的道德风尚、团结民主的干群关系、文明和谐的家庭新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个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呈现在中条山下,多次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南卫新村 |
南卫新村位于南卫乡北二公里处,这里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由南卫、中庄、洪源、洪源沟、柏树夭五个自然村组成,共有十八个居民小组,1215户,4005人,其中有劳力2914人,党员78人。我村共有耕地面积4900亩,其中水浇地3300亩,旱地1600亩,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棉花、玉米、小麦等。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正确领导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养殖业也已成为另一大主要产业,另发展大樱桃基地200余亩,人均收入达4000余元。南卫新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打造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现时,南卫新村有休闲文化广场两座,分别位于南卫、中庄村中心地带,每逢过年过节人们都集中在这里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全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冯村村 |
冯村位于风平线北侧,是南卫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人杰地灵,由冯中、冯西、书院、路村四个自然村组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唱响全面提速,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建立起苹果、核桃基地,发展养猪、养鸡、香菇、食用菌种植产业,成立了惠民柿子醋专业合作社,“芮泰”柿子醋、山楂醋在当地富有盛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