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忻州 >> 原平市 >> 西镇乡 >> 上薛孤村

上薛孤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薛孤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薛孤村简介

  上薛孤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北偏西10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8’,东经112°41’。相传,在现上、下薛孤之间曾建有“姑姑庵”一座,后有人在其西面定居立村,起村名为上小姑。又因庵内小姑姓薛,改名上薛姑。“孤”自“姑”演变而来。全村424户,1274人,耕地4038亩,人均收入3236元。该村有养猪场2个,猪存栏1000头;养鸡场3个,共养鸡14000只。上薛孤村大约30人组建的秧歌队在当地小有名气。阳武河灌区委员会驻该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981206 034000 -- 查看 上薛孤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薛孤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上薛孤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阳店村

  南阳店地处于川,在市区北14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9’,东经112°44’。京原铁路和108国道从村西并行通过。据传9明代中期,此地名半街村,后因南阳人来此开设店铺,生意兴隆,改名为南阳店。全村453户, 1343人,耕地5241亩,人均收入3287元。   

三吉村

  三吉村地处平川,在市区西北13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9’,东经112°40’。据碑文记载:早年本村阎家街有一庙,庙内有楼三级, 每晚点灯其上,远视一片灿然。一次,陕西一巡抚夜经此地,见之呼曰:“此乃三级村也。”遂得名三级,后演变为三吉。全村643户,2136人,耕地4857亩,人均收入3300元。   全村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主要经济来源靠粮食收入。近年来,党支部村委筹资近百万元用于村内街道硬化和村学校建设。村内现有深井四眼,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达到旱涝保收。养殖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后沙城村

  后沙城地处平川,在市区西北8千米处,地理坐标:北纬38°47’,东经112°40’。相传,古时,此地曾有小城一座,至今地底尚有砖、石等遗迹。清代,曾挖出大石一块,上铭刻“沙城”二字,村名来源于此。后人川增多,村分为二,该村居东北,名后沙城。全村860户,2300多人,耕地7100余亩,人均收入3016元。   

南申村

  南申村地处平川,在市区西北12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9’,东经112°41’。据上薛孤村西庙碑文记载:该村原系下薛孤一财主之地庄,后发展成村,因姓氏得名。全村1225人,人均收入3186元,。   

田家庄村

  田家庄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北9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7’,东经112°43’。108国道穿村而过。据传,明初常玉春火烧万家庄后,有一位名叫田发生的人在此耕田种地。刘斌一家逃荒到此,田发生收留至家,二十余年田、刘两家人一齐生活,创建家园。田死后,刘家为念其收留救命之恩,将村名定为田家庄。全村558户,1708人,人均收入3431元,耕地面积44779亩,其中水浇地4438亩。是市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市良种场建于该村。   

北贾村

  北贾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北略偏东11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7’,东经112°45’。京原铁路、108国道从村西并行穿过。相传,明初,常玉春屯兵此地,为攻取崞州,火烧万家庄。战后,此地只留村北一巷,居民姓贾,故取名为北贾。全村505户,1505人,耕地5078亩,人均收入3386元。近年来,硬化通村道路及主街道7千米;新建900平万米的教学楼一座;修建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全村主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帮助农民建设沼气池50个。农业方面,新打深井7眼,并全部配套,新架高压线5000米,低压线改用地埋5000米,铺设节水管道6000米。  

南阳村

  南阳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北略偏东15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9’,东经112°46’。原名古堡村,后因位于阳武河南,更名南阳。阳武河在此注入滹沱河。全村578户,1938人,耕地7000余亩,人均收入3400元。该村特产大蒜,品质优良远销内蒙等地。养殖业发展规模较大,现有存栏猪4000余头、羊1700只、鸡50000只。  

西镇村

  西镇村地处平川,在市区西北4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6’,东经112°41’。相传,明代原平至谆阳之间的村庄统称万家庄。此村居于西端,近临大路,人口集中,买卖繁多,故名西镇。全村650户,1880人,耕地6350亩,人均收入3194元。薛梅铁路从村东北斜跨到村南,过境全长约2.5千米,新建铁路立交桥4座。硬化通村道路2千米。新建小学一座,占地面积5994平方米。村中有村民自发组织的戏迷协会、威风锣鼓队。西镇乡政府、粮站驻于该村,村边建有西镇沙发厂和晨达耐火材料厂。  

文殊庄村

  文殊庄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平安大街北0.5千米,108国道西1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5’,东经112°42’。古时,此处曾有文殊寺一座。到明代居民自洪洞县迁来定居立村,起名文殊庄。全村572户,1752人,耕地4000亩,人均收入3346元。村内硬化通村道路及主街道5千米,新建村委会15间,600平方米,新建洗浴中心、超市、卫生所50间,1000余平方米。主要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新修防渗渠6千米,使水渠全部硬化。村委会购进大型拖拉机2台,免费为村民服务。  

下薛孤村

  下薛孤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北10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8’,东经112°42’。在现上、下薛孤之间曾建有“姑姑庵”一座,后有人在其东面定居立村,起名为下小姑。又因庙内小姑姓薛,改称下薛孤。“孤”自“姑”演变而来。全村972户,2972人,耕地7995亩,人均收入3490元。   

阳房村

  阳房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北略偏东13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8’,东经112°46’。此地近临滹沱河,原是一草滩,周围村庄常来此放牧羊群,久而久之住了下来,人称羊房,“阳”自“羊”演变而来。全村280户,1100人,耕地3800亩,人均收入3110元。该村种植的紫皮大蒜为我市的特色产品。该村街道整齐、村容整洁,四周绿树成林,村中有6棵苍翠的松柏,树龄在300年以上。   

胡沟村

  胡沟地处丘陵,在市区西略偏北5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5’,东经112°38’。因村立于沟,沟内有泉,聚水成“湖”,故名。全村54户,163人,耕地193亩,人均收入2860元。   

沙晃村

  沙晃村地处平川,在市区西略偏北2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3°44’,东经112°40’。明代建村,因其座落于沙地,沙中云母较多,日照闪光耀眼,故名。全村246户,1015人,耕地1850亩,人均收入3318元。该村有林地300亩,其中核桃树200亩,木材林100亩。村中有小规模养鸡、养猪户,另有以名贵毛皮动物貉子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原平市职业中学座落于该村。2008年,该村被评为“省级信用村”。  

下社村

  下社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北偏东12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7’,东经112°46’。此地原属万家庄之地庄,共分上、下、东、南四社,后独自立村,仍用原名。全村313户,969人,耕地3089亩,人均收入3369元。      

李家村

  李家村地处平川,在市区西北12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9’,东经112°41’。据上薛孤村西庙碑文记载:该村原系下薛孤一财主之地庄,后发展成村,因姓氏得名。全村225户,601人,耕地1760亩,人均收入3250元。   

前沙城村

  前沙城村地处平川,位于山西省原平市西北角,在市区西北8千米处,地势平坦,有新修的水泥路与大运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地理座标:北纬38°47’,东经112°39’。相传,古时此地曾有小城一座,至今地底尚有砖、石等遗迹,清代曾挖出大石一块,上铭刻“沙城”二字,村名来源于此。后人口增加,村分为二,该村居西南,名前沙城。全村260户,800人,耕地1600亩,人均收入3134元。以农业为主,养鸡2000只、养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5户。沙城村主要以“陈”姓居多,家族祖先名“鲁”,字“广言”。   村中心的佛堂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石封村

  西石封村地处平川,在市区西北7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6’ , 东经112°41’。据传,明代居民由洪洞县迁居于此,在挖井时遇到大石一块,严封水源,定名石封,后因地震,村分为二,冠方位为西石封。全村271户,1776人,耕地2944亩,人均收入3439元。   

东石封村

  东石封村地处平川,在市区西北6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6’,东经112°40’。村西为大运公路。据传,明代居民由洪洞县迁居于此,在挖井时遇到大石一块,严封水源,定名石封。后因地震,村分为二,冠万位,此村名东石封。全村173户,495人,耕地1563亩,人均收入3012元,属阳武河灌区十八村水地之一。近几年,新打探井2眼,维修和新修防渗渠200米。  

梅家庄村

  梅家庄地处半丘陵区,在市区北略偏西3.5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4’,东经112°39’。薛梅铁路穿村而过,建有梅家庄火车站。原为沙城梅家地庄,后有人定居立村,定名梅家庄。全村135户, 531人,耕地1258亩,人均收入3040元。  

小泉坪村

  小泉坪村地处半丘陵区,在市区西略偏北4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5’,东经112°39’。北临原马公路,南靠朔黄铁路。明代建村,因有小泉,村庄又座落于平地,故名。全村164户,470人,耕地1230亩,人均收入3125元。建有养猪场2个,存栏均在60头以上。  

小泉沟村

  小泉沟村地处丘陵,在市区西略偏北6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5’,东经112°41’。明代建村,村立于沟,沟内有小泉,故名。八十年代,经村委会上报,政府批准,在距离原村900米处,逐年新批宅基地90余户,形成新旧两村。全村156户,425人,人均收入3061元,耕地806亩,现除人均一亩外,全部退耕还林。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现有鸡栅3个,共养鸡6000余只。  

上薛孤村

  上薛孤村地处平川,在市区北偏西10千米处,地理座标:北纬38°48’,东经112°41’。相传,在现上、下薛孤之间曾建有“姑姑庵”一座,后有人在其西面定居立村,起村名为上小姑。又因庵内小姑姓薛,改名上薛姑。“孤”自“姑”演变而来。全村424户,1274人,耕地4038亩,人均收入3236元。该村有养猪场2个,猪存栏1000头;养鸡场3个,共养鸡14000只。上薛孤村大约30人组建的秧歌队在当地小有名气。阳武河灌区委员会驻该村。   


上薛孤村特产大全




上薛孤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