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村,地处原平市城南12公里处,隶属于原平市王家庄乡,东邻弓家庄村,西靠王家庄村,南接池上村,北壤中泥河村。
本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全村共有农户162户,农业人口495人,耕地面积1170亩,林地11亩,树木1784株。本村经济主要来源靠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种植以玉米为主,年玉米产量700余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981208 | 034000 | -- | 查看 北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中泥河村 |
原平市王家庄乡中泥河村位于原平市西南方向,距离原平市大约5公里。全村156户,在册人口472人,耕地955亩,机井四眼,其中三眼为浇地用,一眼为人畜饮水用。全村有林面积60多亩,树两千多株。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年产玉米70余万公斤,产值达170余万元,2010年又引进油椒、白玉米等特色种植,效益非常好,发展前景广阔。全村养殖鸡4000余只,猪800余头,羊100余只,牛33头,养殖总收入40余万元。全村农机具达到一百多台,农机化程度较高,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效益,改善农民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6年9月,村党支部在市政府和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万元,修起了一条长1930米,连接乡里和村里的水泥路,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交通条件,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下王庄村 |
下王庄村,地处原平市的南大门,东临同蒲铁路,西接王家庄、安家庄村,北靠朔黄铁路,距原平市中心仅约8公里,大运路贯穿全村,路旁各类商贸餐饮企业约40多家。村现有人口1000余人,耕地总面积2300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醒目的“招商引资”热切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全村向着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一齐迈进。为此,下王庄村先后投资40万元打深井6眼;投资5.5万元复垦土地30余亩;投资3万元铺节水管道1500米;村硬化面积达6.18公里,路灯覆盖整个村庄。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投资7.8万元在村中央建一文化广场,内设露天舞台、篮球场、乒乓球场。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下王庄豪爵大阳摩托城赞助,每年举办一届象棋大赛,吸引着众多象棋爱好者前来参赛,尤其近几年来,组织有序,规模宠大,引来前省冠军、大同地区冠军等各方高手前来对弈。 总之,现在的下王庄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村民团结,充满朝气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步步地迈进。 我们坚信:下王庄村的明天会更好! |
东泥河村 |
东泥河村位于原平市南,北邻朔黄公司原平南站,东邻大运线,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290户,常住人口达933人。全村有2000余亩上等水田,这里土地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党的十五大以来,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本村地理优势走以玉米种植为主导农业,绿色蔬菜种植为龙头,规模养鸡为辅的发展致富的道路。取得显著成效,针对群众热点问题,完善深井配套,确保农田灌溉,建造全民健康工程,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大力建造标准化校舍,打造一流小学品牌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东泥河村民风淳朴,社会安宁,人文素质好,曾获得市级“党建先进集体”、“安全文明村”和 “省级信用村”称号。 |
安家庄村 |
安家庄村是一个位于原平城南10公里处,王家庄乡西部,距乡政府约1公里的小村落。 全村共有171户,541人,共有耕地1569亩,水浇地1300亩,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全村以种植玉米为主,青椒制种大棚已初具规模,现已达50余亩,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可观。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316元。 安家庄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强了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硬化了道路,达到了村容整洁,是村民的宜居村。 近年来,党支部、村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权为民所用,情为村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宗旨,以管理民主为保障,调动全体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群策群力,带领村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 |
石河村 |
石河村原名石林都,地势平坦,背靠永兴河,由于永兴河多年发洪水,形成一片乱石河滩,故名石河。公元1371年,申姓由潞安府长子县迁入,并逐步成为石河村大姓。 石河村,位于原平市区南9.3千米,王家庄乡西南,距离乡政府1千米处。地理坐标:北纬38°39 ′,东经112°40′,与王家庄村、西街村、兰村、安家庄村、永兴村接壤。总户数206户,总人口624人,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267亩,党员31名。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近些年石河村逐步改变种植结构,不少农户开始种植爆粒玉米,成为了石河村种植的一大新亮点。2009年人均纯收入4407元。 近年来,支、村两委齐心协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至今,该村总计硬化街道和通村道路4千米,植树5000株,新垫河坝地130亩,新打深井3眼,修复旧井2眼,硬化U型渠道8千米,进地桥30座,过路桥3座,铺沙石路6千米。2007年,新建党员活动场所一处,新安路灯10盏。2008年,新建篮球场一处。2009年,实施自来水工程,新建水塔一座,并为村民免费安装自来水设备,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农业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大的实惠。 |
前池村 |
前池村位于原平市城南14公里处,东临云中河与河南村隔河相望,南与南池村接壤,西靠闫庄镇兰村,北与西街村,北街村毗邻,整个地形像一只蛟龙头东尾西,龙头一直伸至云中河,呈喝水之态,历来是一块风水宝地。村南有一座300多年前造的“龙王池”,池上村因此而得名,池上是前池、后池、南池的统称。素有天旱有河地,雨涝有干地,冰雹打了还有山药萝卜之说。 前池村共有农户286户,总人口832人,总耕地面积2013.4亩。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以种植玉米为主,村里有养牛、鸡、猪等大型养殖专业户十余户。 |
河南村 |
河南村位于北云中河以南,距大运二级路3公里左右,背靠金山,依山伴水,风景优美。人口799人;耕地面积1500余亩,其中,水浇地仅有200余亩,其余全为旱地,退耕还林1900余亩;以玉米种植为主。养殖业:现有蛋鸡4000余只;养猪300余只;牛100余头。学校只设学前班、1-3年级,有公派教师3名。学生60余名。90%以上村民已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996年授予“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 |
界河铺村 |
界河铺村地处原平市的南大门,坐落在金山脚下,滹沱河畔,依山伴水,风景优美,是忻、定、原三县交界,号称“忻口之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闻名的“忻口战役”就发生在此。大运公路、北同蒲铁路越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全村有172户,586口人,土地面积4181亩,其中耕地面积788亩,退耕还林面积431.7亩,宜林地面积299亩,其它面积3002.3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59万元,人均纯收入4523元。2006年12月,忻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界河铺村“平安创建示范村”的光荣称号。 |
永兴村 |
永兴村位于山西省原平市王家庄乡境内,与解村、闫庄毗邻,是个有着912户、3149人,耕地9140亩,人均纯收入达4860元,党员总数86名。改革开放以来,永兴村就一直是全市的老先进,是全市少有的被各级组织部门多次表彰的先进党支部。胡富国、田成平、梁国英、郑社奎等多位省委主要领导都曾亲临这里考察调研,先后5次受到山西省委、忻州市委、原平市委的命名与表彰。2006年,曾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称号。永兴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年来该村无一起-告状案件,无一起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无一起违反计划生育案件。永兴村在实现“三无”的同时,还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双丰收”。 |
王家庄村 |
王家庄村位于原平市南12公里处,交通便利、土地平坦、水源充足、发展生产条件优越。 全村151户,485人,共有党员33名,民兵、妇联、民主理财小组、纪检监督小组等各组织齐全。 全村有耕地1273亩,树木1000余株,现有深井4眼,变压器2台,地埋线3000米,防渗渠1000米,节水管道1000米,硬化水泥路1公里,硬化村委会、学校、广场240平方米。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党支部狠抓了领导班子建设,狠抓村民素质教育,狠抓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发挥民主,调动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的积极性。计划利用资源。发展林业、养殖业,并引进项目,搞好专业种植,同时积极做好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使王家庄村尽快成为新农村。 |
关子村 |
关子村位于云中河畔,原平市城南10公里处。全村人口305人,党员14人,耕地700多亩。种植业以玉米为主,全村经济总收入2009年达到390万元,人均收入4457元。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变化,关子村发生了很大改变,有养殖户一户,养车户10户,装载机2台,农民外出打工的日益增多,经济发生了大的飞跃。在村两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全面建设关子村,力争早日达到小康。 |
后池村 |
后池村位于云中河西,原平市城南13公里处,东临河南村,西靠闫庄镇兰村,南接闫庄镇新村,北与西街村交界。 本村地处平川,东南为云中河流域,西北为永兴河系,水源丰富,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全村共有农户137户,农业人口409人,全村耕地面积1277.5亩,林地14亩,树木1315株。本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打工为主。以种植玉米为主,年玉米产量600余吨,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5%。 |
南池村 |
南池村,位于王家庄乡南部,云中河西,原平市城南13公里处,东临本乡河南村,西靠闫庄镇兰村,南接闫庄新村,北与本乡西街村交界。 本村地处平川,东南为云中河流域,西北为永兴河系,水源丰富,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总时数2812小时,年降水量平均440毫米。全村共有农户115户,农业人口337人,本村经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全村耕地1014亩,人均耕地3亩,养殖业以养鸡为主,现在存栏鸡一万两千余只。因此本村是发展农、林、牧、副的好地方,是天旱雨涝总有收成的养人宝地。 |
东街村 |
东街村位于王家庄乡北部,距原平市区约7公里,东临大运路,北接李三泉村,南与中泥河、西泥河相邻,朔黄有限公司原平分公司坐落在本村。 东街村是70年从云中河畔搬迁来,新址与旧址相隔6公里,地处平川、水源丰富、土质肥沃、交通便利,全村共有耕地1039亩,128户,406口人。2009年人均纯收入4538元。人文、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优越。 |
龙泉庄村 |
龙泉庄村位于原平市南端,是忻、定、原三县的交汇处,全村350人,耕地1000余亩。境内有主河道两条,朔黄铁路贯穿东西,京原铁路贯穿南北,村西有108国道和大运二级公路,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全村大中专学生达三十余人,其中正厅级干部一名。全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养殖业也得到一定发展,村容村貌相当整洁,社会风气良好,政治稳定。现在在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年产一千万穗糯玉米的加工厂并上马建筑面积1152平方米的冷藏库项目,继而又一次整改了农电线路,成了全市有名的电气化村,硬化了村文化活动广场,又是王家庄乡的园林村。近年来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乡前列,争取明年更上一层楼,为早日把龙泉庄村建设成为新农村而努力拼搏。 |
板市村 |
板市村位于原平市南部,距市区11公里,靠近大运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农户130户,农业人口450人,全村拥有劳动力200人,该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玉米、水稻为主,总耕地面积约1093亩,全部为水浇地,人均耕地2.43亩,年粮食总产量500吨。养殖业主要以养鸡为主。村现有一条水泥路,绿化面积达70%以上。村容村貌逐年改善。 |
北街村 |
北街村,地处原平市城南12公里处,隶属于原平市王家庄乡,东邻弓家庄村,西靠王家庄村,南接池上村,北壤中泥河村。 本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全村共有农户162户,农业人口495人,耕地面积1170亩,林地11亩,树木1784株。本村经济主要来源靠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种植以玉米为主,年玉米产量700余吨。 |
西泥河村 |
西泥河村是一个位于王家庄乡北部,距乡政府约1公里的小村落。 全村共有,43户,132人,由于村子面积小,所以居住的很集中。全村共有耕地420亩,水浇地大约有300亩,这也充分保障了农民的最基本生活。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是发展小麦复播秋菜,实施玉米高产田的优质基地。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216元。 西泥河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强了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村村通公路”,西泥河全民动员,硬化道路,如今路旁景观树成荫,村容村貌整洁。健身广场上欢声笑语,是村民的宜居村。 近年来,党支部、村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管理民主为保障,调动全体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群策群力,带领村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旧村村 |
旧村位于原平市东南,与忻府区泰家庄接壤。东靠40里孤山,西临北云中河,总面积近四平方公里,全村居住着71户,210口人。老人们曾自信地说:天旱了有河地,雨涝了有坡地,冰雹打了还有山药(马铃薯)、萝卜。这靠天吃饭的习俗困扰了村民好久好久。近几十年,十年九旱,河槽干涸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得村民们不得不改变靠天吃饭的想法,加之政府的倡导支持,开始走上了与自然抗争,多种经营。奔赴小康的道路。 现在的旧村面貌一新,退耕还林440亩。其中经济林50余亩。部分树株挂果。还林山坡50亩,河岸成片林20多亩。经过小流域治理和大搞了节水工程。440亩耕地80%实现了水利化。再旱的天年亩产地也在1400斤以上。真是人换思想地换貌,不怕天旱和雨涝。青山绿水花果香,五谷丰登粮满仓。 随着农业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两委干部在上级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紧跟形势、因人而异,发展副业。(一)提供坡梁荒地兴办砖厂一个,年产机砖1000万块左右, 不仅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困难,还给部分车辆提供了运输业务。(二)运输业空前发展。村里现有60吨汽车两辆,闯河北,赴保定,月收入在万元以上。农用汽车、三轮车10多辆,拉砖、拉砂业务繁忙。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走村串户做买卖的车2辆,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三)养殖业初具规模:现有养殖户1个,优良小尾寒羊100余只,养猪户3个,存栏猪150余只,每户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四)劳务输出无本赚钱: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5人之多,多数都干技术活,日工资100元—200元。现在村民挂在嘴边的话是:农、林、牧、副齐发展,生活水平达小康,步步紧跟0,幸福生活万年长。 |
弓家庄村 |
弓家庄村位于原平市以南的十公里处,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全村共有农户250户,农业人口950人,耕地面积1470亩,人均年收入约3000元左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