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社区村简介
马鞍街道大圣社区村位于六合区最北部,与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接壤,宁连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北部干线穿村而过,素有“南京北大门”之称,特色产业“大圣牌”水芹声名远扬。今年9月22日经村居合并,新的大圣社区村由原大圣、杨营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21.3平方公里,现辖58个村民小组,共有1932户、7130个人口,2012年村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1200元。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0名,其中男党员150名,女党员20名,高中以上文化党员58名。村域内有幼儿园、中心小学各1所,村民健身广场3个,村服务中心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各类活动室,为党员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文化娱乐、民生服务、党员活动等优质服务。
近年来,大圣社区村“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理品提出的“科技农业高地、城乡统筹高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养生旅游业高地”的四大高地为指导,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争一创”主题实践活动,村级发展面貌取得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万顷良田”工程实施以来,村“两委会”一班人着力抓好加快发展的重大契机,全力助推工程实施,目前,搬迁工作已基本结束,土地整理全面完成,农业招商积极推进,安置区建设加快步伐,真正实现了我街道党工委提出的“生态、宜居、和谐、幸福”新农村建设目标。大圣村各项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南京市六好行政村关工委”、“六合区科学发展建功立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116012 | 210000 | 025 | 查看 大圣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集社区 |
马集社区:南邻尖山村,北邻大圣村,西邻何云村,东邻东马村,宁连公路、六马公路、马旺路贯穿而过。辖区面积6.24平方公里。共有3个居民小组,人口4783人,1516户。 |
城西社区 |
城西社区:新程线北侧。 |
泥桥社区 |
泥桥农家乐专业村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西北部泥桥村,北与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接壤,西与竹镇镇相邻,距北部干线、宁连公路、玉马线出口1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有泥桥水库,水面1000多亩,地处马鞍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各类现代农业项目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泥桥农家乐专业村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田园风光、独特的农家美食,2012年通村庄亮化工程,现所在山陈组已通过“二星级”康居村验收。 为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村的精神,按照 “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通过“统筹安排、市场引导、社会支持”的多元机制,构建我村旅游发展的新格局。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以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为方向,以游客更加满意为目标,实现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同步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农村旅游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泥桥农家乐专业村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家家户户通上水泥路,2013年已开始对两条主干道进行拓宽,拓宽后建成宽7米的沥青路,道路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村民及游客夜间出行、休闲、散步等都非常方便;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停车场、公厕、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初具规模,有大学生村官“好新芹”基地近30亩,苗木基地100多亩,休闲方式日益丰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农家乐有经营户24家,备有床位50余张,同时可供500人就餐和90人住宿,餐馆经营户保持着干净、卫生的经营环境和农家原味,以自制土菜、家常菜为特色,已开发垂钓、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游乐项目。自2012年初建设开业以来,泥桥农家乐以“合理收费、文明经营、热情纯朴”为理念,以“规范、整洁、卫生、安全”为宗旨,以“绿色餐饮、绿色休闲、绿色服务”为品牌,已先后接待游客近5万人,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泥桥农家乐专业村位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周边4000亩高标准良田,紫金(马鞍)农业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大千苗木基地,万亩金银花基地等一批重大现代农业项目环绕其周围,初步形成了集种植、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多版块、多层次的农业示范区。 2013年,泥桥将进行提档升级工作,创建“三星级”康居示范村。完成北部干线路口至水库大坝道路拓宽和2.8公里沥青路铺设工作,新建高标准服务中心1个,为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美食等乡村旅游业态,把乡村旅游作为省内旅游重要组成部分,创建 “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短途、双休日、小长假、郊游等需求。 |
玉王社区 |
玉王社区简介 玉王社区位于马鞍街道之西,属丘陵山区,与竹镇镇大侯村和泉林村接壤,西凌河渠道沟和二级电管站坐落在我社区境内,全村共有44个村民小组,农户1291户,人口5108人,党总支部委员会一个,党总支书记一名,委员6名,下设三个分支部。全村108名党员,2008年新建综合服务楼,建设面积636平方米。 一、自然资源:村域面积15.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49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荒山面积446亩,已对外发包,每年可为村级创收25000万元,树林面积1228亩,意杨长势旺盛。塘面面积900亩,每个生产组有当家塘1—2面,基本能解决生产用水。 二、设施建设:全村自东向西水泥主干道三条次干道两条,共14公里,分别通往竹镇连心路和翻身村,晴雨路26公里,分别把各组连接到水泥路上,2011年修建农桥3座,高云河流水坝一座,解决了农业生产,交通不便和排水泄洪等问题。2005年打深水井眼,安装自来供水设备一套,既能解决抗旱用水,能解决我社区10个组220户生活用水。 三、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不断提-部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机制,全面完成上级的工作布置,提高党员“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进一步采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发展的意识。 1、经济建设:按照“四有一责“要求,抓住市区帮扶机遇,通过土地复垦置换,在南京中山科园建设房5000平方米,每年为村创收30—50万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地股份合作社3个,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积极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全村每年劳务输出2000人以上。 五、民生实事:为农户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每年推当家塘3—5面,每年维修晴雨路一次,根据:三清两整一提高“的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并创建田云和东陈两个组二星级村庄,实行整治乱堆乱放60多处,新建垃圾池127个,并进行两组墙面出新。 六、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杜绝而怀超生,狠抓三九月份服务对流动人口实行跟踪管理,认真做好育龄妇女随访服务。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及时排除矛盾纠纷,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我社区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
马鞍中心社区 |
2012年9月22日,由于区划调整原鞍山社区和原汤营村合并,成立马鞍街道马鞍中心社区居委会。新的社区居委会位于六合区城北,总人口1.16万人,总户数3615户,土地面积26295亩,下辖41个村民小组、一个街道(马鞍街道)两个中心村(七里中心村、汪云中心村),社区现有工作人员21人(街管干部15人,工作人员6人)。社区居委会党总支部现有党员228名,下设7个党支部。2012年,鞍山社区居委会实现集体收入4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4857元。 马鞍中心社区居委会创建生态社区工作在街道及区、市环保局和辖区单位的鼓励和支持下,从增强社区居民生态环保观念和意识,倡导“科学、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入手,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生态社区工作,力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河王湖社区 |
河王湖社区村位于马鞍街道东部,西临美丽的河王湖,北与安徽天长市接壤,东与冶山镇相邻,北部干线贯穿全村,组与组之间为灰色路和晴雨路,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村域面积14235亩,其中耕地面积8897亩,共有52个村民小组,1403户,共有人口5456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0元,党总支部下设六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6名。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村为宗旨,以生态宜居、和谐稳定为根本目标,努力建设成魅力乡村,2012年,我村还引进了江苏国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集东京野茉莉树、雨花茶种植、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契合六合的《茉莉花》民歌,打造“中华茉莉谷”。 |
尖山社区 |
尖山社区村位于马鞍街道中部,街道工业集中区所在地,205国道、宁连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社区总面积1万余亩,41个生产小组,1260户,5800人。村总支下辖4个支部,党员104名。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尖山社区村以“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村容整洁、环境宜居、人文和谐”为发展理念,近年来村投入近800多万元对全村村居环境进行整治,修建水泥路到组到户,2012年建成三星级康居新村一个,二星康居新村二个,并通过省市区验收。尖山社区村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山:六合十大名山—尖山,有水:六合第二大水库—河王湖,有310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年产高级雨花绿茶,享誉省内外,有天祥龙虾合作社,天乐养殖基地,苗木种植基地等6个专业合作社。 |
大圣社区 |
大圣社区村简介 马鞍街道大圣社区村位于六合区最北部,与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接壤,宁连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北部干线穿村而过,素有“南京北大门”之称,特色产业“大圣牌”水芹声名远扬。今年9月22日经村居合并,新的大圣社区村由原大圣、杨营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21.3平方公里,现辖58个村民小组,共有1932户、7130个人口,2012年村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1200元。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0名,其中男党员150名,女党员20名,高中以上文化党员58名。村域内有幼儿园、中心小学各1所,村民健身广场3个,村服务中心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各类活动室,为党员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文化娱乐、民生服务、党员活动等优质服务。 近年来,大圣社区村“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理品提出的“科技农业高地、城乡统筹高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养生旅游业高地”的四大高地为指导,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争一创”主题实践活动,村级发展面貌取得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万顷良田”工程实施以来,村“两委会”一班人着力抓好加快发展的重大契机,全力助推工程实施,目前,搬迁工作已基本结束,土地整理全面完成,农业招商积极推进,安置区建设加快步伐,真正实现了我街道党工委提出的“生态、宜居、和谐、幸福”新农村建设目标。大圣村各项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南京市六好行政村关工委”、“六合区科学发展建功立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黄岗社区 |
马鞍街道黄岗社区村地处马鞍街道中部,平山森林公园北部,宁连公路和203县道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14.97(8.9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34亩(4425+4709)。辖47个村民小组,农户1737(978+759)户,党员157名(89+68),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人口6790人(3795+2995),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 一、所获荣誉: 国家计划生育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南京市“五星级”平安社区、南京市“三星级”示范基地、六合区“绿色六合”先进村。 二、高效经济林果发展迅速。 我村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建成了千亩苗木园,拥有各类树木达40多种,40000多棵树木。建成了千亩桃园,现有春蜜、春雪、春美、沙红、中油4号、中油12号等6个桃树品种。目前桃园已经进入高产期,涨势非常喜人。村干部集资30多万在村原有的100亩茶园基础上扩建茶园100多亩,现有茶园220亩并配套建设了厂房及制茶机械,已申报无公害有机茶。目前茶场已创收200多万。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我村综合服务中心占地5500多平米,综合服务中心设施齐全,拥有图书馆(藏书2000册)、健身房、棋牌室、放映室、人口学校、民调室、警务室、世代服务室、卫生室、会议室、文体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文化长廊、健身广场,村办公用房。 四、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重点打造郑红湖生态休闲居住区、路西组三星级居住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区、以及通过万顷良田项目打造农村城市化村民集中居住示范区。1、郑红湖生态休闲居住区,结合原生态湖泊,两面环山的地理位置建设成别墅区,目前此项目在稳步推进中。2、路西组三星级居住与乡村旅游一体示范区已初具规模,目前建成了村民休闲广场,配备健身器材、篮球场、网球场、停车场、绿化植树15000多株(10年以上白果树100棵),树种达100多种。种植绿化面积达28.5亩,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新建水泥路13公里,柏油路4公里,建设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池,村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筹款50万元建水塔1个,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投资580万元高标准打造路西大塘,塘内配套建有喷泉及观赏亭阁,是全组休闲娱乐的活动中心。同时在原路西组整治前的西北角,把废弃的塘建设成一条碧水长流的人工河,结合小桥流水人家的创意,配套建设假山、演示桥、水流潺潺的观赏区。组内道路两边种植香樟1000多株并配有路灯实现道路亮化,组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100%。同时在桃园内将打造一条特色商业街,将拥有全国各地特色文化小吃、本地特色绿色食品以及特色农家乐。并招商引资建设了大型游乐水库(正在建设中)。3、我村的万顷良田工程已拆迁600多户,目前村民居住区一期已高标准建设完成,上半年村民将搬进新房。居住区二期也在3月8日正式开工。还有200户未拆,政府已成立动迁领导小组,现已全面展开拆迁工作。 展望黄岗村的美好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一定抓住我村在大发展,大开发的绝佳机遇,弘扬“三创三先”的精神,高擎“三争一创”的火炬,坚持”三不五干”的作风,咬定目标奋力攻坚,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确保农村城市化在我村全面实现,把一个文明的、富裕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黄岗展现在世人面前。 |
大营村 |
大营村:村委办公地址位于滁河北岸。 |
郭营村 |
郭营村:村委办公地址位于新程线北侧。 |
勤丰村 |
勤丰村:位于205国道西侧2公里处。 |
平山村 |
平山村:位于205国道东侧。 |
黄赵村 |
黄赵村:在马鞍街道东南部,东与八百桥社区相连,南与朱家山连接,西与鞍山社区相邻,北与平山村连接。2006年由原五星、黄赵二村合并而来。现有农户986户,人口总数3850人,居民小组28个,土地面积6.31平方公里。 |
巴山村 |
巴山村简介 巴山村位于马鞍街道中西部,属于丘陵地带,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较原始的自然村落,地处较偏远,距离城区约40分钟左右车程,到镇上还有十多里路,2012年9月由原来的巴山和柏营合并而来,地域面积约13.4平方公里,可耕土地面积5180亩,现有3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409人共1052户,有少年儿童137个,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9000余元,村集体收入4.2万元,2010年农民收入9800元,村级集体收入4.5万元,争取帮扶收入20万元;2011年农民收入10374元,村级集体收入约35万元,争取帮扶收入30万元;2012年农民收入13293元,村级集体收入45万元,争取帮扶资金58.5万元,属于经济薄弱村。 巴山村北部是巴山、龙奇山、猪山等山体,占地两千亩,与何营、玉王接壤,东部临宁连公路,有草莓园、垂钓中心、西邻竹镇的侯桥、泉林两村,她背倚巴山,面朝六合区第二大人工水库--山湖水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视野开阔,东西由马竹定向公路穿村而过,沿路两侧有嘻戏的小鸟和意杨林,穿行在路上俨然进入生态园区,我村结合实际成立了儿童快乐家园供孩子们课余活动,走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前列,创建了“为老”、“为小“公益创投项目,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村现有约70亩草莓基地作为我村支柱规模农业正在建设中;现有各类合作社7个,花卉苗木420余亩,主要种植香樟、红叶石楠等;西瓜种植约50亩,规模放羊2000余只,农户放养草鸡、鸭、鹅等家禽20000余只,本村畜禽养殖完全是绿色饲养,无毒无害,是健康绿色的营养品;全村共有7个私营企业,主要木工板生产、白土加工、粮食收购、建筑材料和超市货架加工、农家土菜馆等,共有生产工人140余人 我村有的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湖光山色,风景怡人,没有的是现代化污染,有绿色生态环境,还有原始森林般的绿地植被覆盖率是天然的氧吧,更有淳朴的民风和优良的人文环境,是适合人居的理想家园,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高寿老人大有人在,他们得益于这里的山、水的滋养,所以是养老养生的首选之地,这里更有热情的巴山人,欢迎有识之士来巴山实地考察,如果把巴山的生态美景和现代化的便捷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必将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幸福乡村的不二福地,欢迎各界来巴山投资或健身观光或采购农产品,早日把巴山打造成世外桃源般的养生、旅游生态村,让更多的人共享这不可复制的宝贵自然资源,热情的巴山村全体父老乡亲欢迎大家到来。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