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无锡 >> 江阴市 >> 华士镇 >> 华西二村

华西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华西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二村简介

  华西二村:位于华西实验学校东侧。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281107 214000 -- 查看 华西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华西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陆桥社区

  陆桥社区:位于陆东大街91号。  

华士社区

  华士社区:位于新生中路100号。  

华西十二村

  华西十二村:位于陆北村梧村8号。  

华士村

  华士村是华士镇的结合部,南至华士河,东与华益村、龙河村相连,西接环西路,北枕砂山龟山,全村面积1.64平方公里,有1276家农户,总人口3608人,下设7个村民小组,主要有别墅东区、别墅中区、别墅西区、杨树里、巷路里、后墙门、楼房工区、和平东村等自然村落组成,区域中省道澄杨路横贯东西,其余有镇主干道路环西路、红星路、红旗路、穿山路等纵向分布,主要河流穿山河和华士河在东部与南部构成直角几何,这里依山傍水,交通枢纽便捷,人文荟萃,商贸集聚,在本身凸显山水秀丽大自然赋予的景观中,更加彰显这方热土人杰地灵带来的经济发展辉煌。    2011年全村工业企业开票销售15.9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华士村规划并实施“三集中”建设,也就是企业向工业开发区集合,村民住宅向规划网点集中居住,经过十年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努力,形成了5个骨干企业,集纺织、黑色金属压延加工、轻工三大工业产业支柱,至今是全国最大的腈纶条、腈纶纱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第三产业形成以15层华士大酒店、华士建材市场、吉麦隆大型百货超市为主体的特色亮点,成为以华士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百姓得优惠的好去处,同时是餐饮、休闲、娱乐、商贸消费的集散地。尤其是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三个别墅区,拥有620幢村民别墅和270套村民公寓房,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生活气息大格局,基础设施完备,社区服务功能齐全。家家接通自来水,户户使用天然气,率先跨入技防村,大步提升了民生质量。    2006年2月27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率省、市党政领导一行,深入我村农户家庭进行调研,对华士村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近几年来,华士村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管理民主示范村等荣誉,使全村人民群众体验到共享科学发展成果。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向阳村

  向阳村位于华士镇最西部,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相邻,面积2.09平方公里,省级示范区农田有180亩,花卉经济林142亩。有7个村民小组,660户,总人口2680人。近几年来,向阳村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省文明村、省五星级卫生村、省首批百佳生态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民主管理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是江阴市先进党组织、江阴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江阴市十佳村文化活动中心、无锡市残联五星社区等荣誉。目前正在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全村实现了“户户有别墅、家家有福利、人人有收益、个个都幸福”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围绕“学习华西精神,美化向阳新村,加快发展经济,实现强村富民,确保村兴民顺,立足强企富工,做到稳工企旺,迈向中康达康”的总目标。向阳集团系国家大型二类企业,总资产13亿元,员工3000余人,具有年产各类化纤、精纺、棉纺纱线5万吨,牛仔布、色织布2千万米,涤纶化纤4万吨,超净高纯试剂超万吨,印花涂料4千吨。冷轧带钢制品8万吨的生产能力。   村级有效收入年为1000万元左右,村道、巷道是水泥和柏油路面,户户饮用长江自来水,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生活垃圾清运率100%,完成河道清淤整治,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坚持植树造林,并成立了绿化、清洁卫生、路河管理队伍,实行长效管理,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6.4%,完成了亮化工程;村域内都建有围墙和电子警察,确保四季平安;为外来新市民建了夫妻房和集体宿舍(并安装了空调)实行集中居住,统一管理。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两个老年活动室、有农资连锁店、农贸市场、百货副食超市、便民服务中心、警务室、电教室、书场、康复中心、棋牌室、图书室、乒乓室、篮球场、党员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购置了先进的彩色B超,并成为农保和城保医疗定点单位。新建了3万平方米的向阳苑(公园),有独立水型及配置照明的喷泉一座,安装大型户外P10全彩LED电子屏和建成的商业一条街,形成了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健身和医疗为一体的理想场所。    村内有1700多年古刹泰清寺,近几年新建的大悲阁供奉目前国内最大的四面千手观音、送子观音文化园。2012年新建万佛宝塔,与去年投入近亿元的龙山花园、鸡笼山度假村、向阳阁互相辉映,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全部劳力都有工作岗位,人均分配水平超3万元,村民口粮全部村里供给,村民都参加农村住院医疗保险,本村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村里补贴村民500余万元,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老年人享受35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养老金。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上级政府的要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三个文明建设,努力使全村村民和企业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使我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和谐宜人、美丽幸福的新向阳。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陆丰村

  陆丰村位于华士镇中南部,北靠“天下第一村”华西新市村,东邻红苗村,南接陆新村,西与华西十二村相望,距沿江高速华西道口一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由21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庄组成,常住人口3678人,1060户,外来人口6000多人。现有耕地面积880亩,已有10个村民小组列入了被征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本村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全村的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连续多年增幅都在30%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以铝型材、管材和管件为主,发展较为平稳,2012年的工业开票销售预计可超20亿元。陆丰村先后荣获过江苏省卫生村、江阴市文明村、无锡市文明村、无锡市幸福村、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村、无锡市民主管理示范村、江苏省二星档案室等荣誉,“协记牌”铝型材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0年7月陆丰村升格为村级党委,同年9月成立了关爱帮扶基金会,首批筹得捐款535.6万元,成为华士镇影响较大的村级慈善基金会,为更好地关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曙新村

  曙新村简介   曙新村地处江阴市华士镇北部,现有区域面积3.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50人,外来人口4130人。2008年6月,经江阴市委批准,曙新村党委成立,现下辖12个党支部,208名党员。   2002年来,曙新村充分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乘势而上,筑巢引凤,建立了曙新工业集中区,经过近八年的发展,全村共有各类企业60余家,形成了以纺织印染、轻工化工、金属铸造等三大产业,拥有超5亿元企业集团两家,超亿元企业5家,2011年全村完成开票销售34亿元。   经济发展了,曙新村始终不忘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进行了农村环境整治,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农民居住环境越来越美;每年支出近百万元为全村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每年付出近50万元为全村所有的村民交纳合作医疗保险金和财产保险金;全村959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待遇。   近年来,曙新村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稳又好发展,并先后获得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无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阴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江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行村等1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谱写了今日曙新的新辉煌。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红苗村

  红苗村位于华士镇中南部。东邻长泾镇刘桥村,新桥镇郁桥村;南邻陆新村;西邻陆桥镇区;北邻勤丰村,跟沿江高速华士道口相差1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由11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2451人,共722户,外来人口3000多人。现耕地面积1500亩,水稻种植面积1125亩。红苗村有一个村民小组列入被征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2011年全村工业开票销售达到24.3亿,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为铝型材、管材管件、太阳能边框为主。2011年爱康太阳能工业开票销售达到12.6亿,目前本村第一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向规模高效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稳步增长。红苗村先后荣获过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无锡市残疾人工作五星级村、江阴市文明村、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陆桥村

  陆桥村地处华士镇南部,东至长泾镇和平村,南至长泾云顾路,西至陆南村,北至华西十二村,整个版图呈狭长型。全村有2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用耕地1457亩,总户数889户,常住户籍人口3052人,外来人员500多人,总计人口3500多人。陆桥村2011年实现工业销售1.88亿元,农民年纯收入16300元。近年来本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村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植树造林、整治村庄、建造景点,造就了一个村容整洁、河清水碧、鸟语花香的美丽环境。陆桥村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江苏省生态村、管理民主示范村、绿色家园示范村、江阴市“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示范村、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十佳”农家书屋、农机安全村、十佳党员活动室、先进基层党组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前五名的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村庄整治先进村、平安华士建设先进村、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单位、住院医疗互助保障工作考核三等奖、先进老年协会、社会平安建设先进村、工会目标任务考核一等奖。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华益村

  华益村地处华士镇集镇东郊,属镇村结合部,东与新桥镇毗邻,南与勤丰村以沿江高速为界,北与龙河村接壤,西至文化路,与华士镇区相望。环南路横贯东西,环东路穿插南北,交通便利。风光秀丽,古色幽香的华士镇主题公园就坐落在我村,成为了我村农民的文化乐园。    华益村是由原华东村和俭益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8亩,其中农田面积1258亩,有17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其中有19个村民小组已办理失地,农户1126户,户籍人口3948人,另有外来人口1800余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23人。受集镇规划的影响,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大小企业共20余家,村级经济相对比较薄弱,曾是市级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镇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秉承“打好基础为先导,服务百姓为宗旨,建设和谐为目标”的理念,以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壮大村级经济有效收入源泉,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稳步发展,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无锡市绿化示范村、现代化农业发展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勤丰村

  华士镇勤丰村位于镇域中部,村形东西长、南北狭,成扁担形,面积3.05平方公里。东濒泰清河,与新桥镇郁桥村隔河相望,南与红苗村、陆家基村接壤,西和华西村为邻,北靠华益村、华中村,勤丰路成丁字形纵贯南北、沿江高速公路横穿勤丰村东西,下辖2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998户,村民3612人。    村域宋、元、明时属清化乡。清代时属华墅镇东三、五保。民国初属华墅乡,23年(1934)属河南乡。1949年9月,属华杨区河南乡,1951年随属华墅区河南乡。1955年,境域建光荣,庆丰一、二、三社和勤丰等初级合作社,时属瓠岱乡。翌年,合并为华墅区瓠岱乡勤丰高级社。1957年与俭益社合并建华墅乡第二十九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属华墅人民公社十一工区。次年4月析出为二十大队。1961年12月前称勤丰大队,1984年3月称勤丰村至今。    村办工业起始于1956年,办土窑、积累原始资本。1960年创办饲料加工厂,后继办拉丝厂,拉制钢筋、钢丝,供水泥予制场用。20世纪70年代,先后创办药械厂、塑料厂、眼镜厂、胶装厂、手套厂、玻纤厂兼办玻钢厂等,时有“十三爿厂两只窑”之称。1978年,全村农工副业三业,经济总收入超100万元,时为华士镇境工业经济最好的大队之一。80年代陆续创办油膏厂、弹簧厂、橡胶厂、铝箔玻钢厂。1999年前,以上各厂或转制或停业。    2008年以来,勤丰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常年配备15名专职保洁人员,12名绿化养护人员,实行村干部包片包干制度,承担片区卫生管理责任,实行镇、村考核相结合,对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和包片村干部进行考核,并与年终报酬相挂钩,从而实行长效管理。全村工业以带钢、纺织为主,近年来又大力引进新能源产业,渐渐形成了以太阳能为主导,边框材料制作为一体的现代化新能源产业链。2011年,全村工业企业开票销售超18亿元,缴纳税金1900多万元。村两委班子以服务企业发展,致富百姓为己任,关注民生,着力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陆新村

  陆新村地处江阴市华士镇东南部,东与新桥镇及红苗村接壤,南靠长泾。2002年,由原陆桥镇洪年村、张家圩村、陈家坝村三个经济薄弱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0.5亩。现有农户938户,总人口3144人,外来人口857人,全村下辖14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村庄环境美化、社会秩序安定,家庭和睦,先后获得省卫生村、省生态村、省康居示范村等10多项省市荣誉。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第一抓手,村级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村党总支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放在工作的首位,攻坚克难、想尽一切办法发展经济。抓重点促招商,抓机遇促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村级经济发展迅速,现有工业企业24家,2011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达3.2亿元,村级收入达到525万元,村级收入相比并村时增长了10倍,村级固定资产增长了6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始终以强村惠民为发展根本,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村党总支部一班人思想上高度统一,始终坚持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坚持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做成事,不断加大富民惠民措施和力度。村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村民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日渐完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06年以来相继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对所有自然村进行村庄整治。实现了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村庄绿化,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今天的陆新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村民民风不断改善,党总支、村委一班人正带领全体村民朝着“美丽陆新、活力陆新、魅力陆新”而不断努力中。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龙河村

  龙河村位于江阴市华士镇东首的镇郊结合部,东至陶新路,与新桥镇毗邻;南与华益村接壤;北与华西十一村以乌龟山为界;西至穿山路,与华士镇区相望。澄杨路横贯东西,环东路穿插南北,交通便捷,地理优势非常明显,区位优势突出,农工商贸兴旺,村民生活富裕。   全村总面积3.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绿化面积达216.7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5%,人均绿化面积为470平方米。   龙河村现辖22个自然村,一个村民集中居住区——华苑小区,一个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温馨园。龙河村现有36个村民小组,农户1330户,村民人口4730人。   据2012年末统计,全村共完成工贸开票18.84亿元。   近几年来,我村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村庄整治示范村,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幸福村,江阴市村民自治模范村、农村实事工程先进村、工业先进单位、先进党总支、农业产业化先进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陆南村

  陆南村南接长泾,西邻祝塘,陆长路穿村而过。全村辖区面积2.98平方公里,现有11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村民771户,共计2668人,另有外来人口600余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300亩(其中自留田150亩)。陆南村党总支下设6个分支部,共有党员104人。   陆南村现有注册企业21家,开毛、拉丝等个体工商经济23家,除规模较大的三垦力达和神虎纱厂外,其余均为不足千万的小企业,2011年全村开票销售仅2.8亿元。村级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租金,2011年收入约为42万元,而支出却高达190万余元,入不敷出,要依靠政府补贴加以维持。去年我村被江阴市评为市级经济薄弱村,市级帮扶单位为:1、江阴浦发银行,2、江阴市气象局;镇级帮扶单位为:1、江阴市康妮集团,2、江阴市海陆冶金有限公司,3、江阴市美纶纱业有限公司。   为了扭转当前的经济困境,建设幸福陆南,我村有如下几点工作设想:   1、整体布局,规划高效农业。我村现有耕地2300亩,有着华士镇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潜力比较大。目前,我村已建成和计划兴建的生态园有4家。另有蔬菜专业种植户7家,已经为开展规模农业打下了基础。我村计划利用两到三年时间,鼓励农户出让土地,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发展集休闲观光、特色种植、规模经营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打响陆南村的农业品牌。这一举措对于发展村级经济并无多大收益,但是通过出让土地村民却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2、积极争取,发展现代物流业。我村南接长泾、西邻祝塘,有着一定的区位优势,这为我村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村计划寻求各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争取设立一个物流中心,为我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多方筹措,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的设想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但由于资金短缺,加上目前我村已无存量建设用地,至今未能付诸实施。本着服务村民的宗旨,我村计划克服困难,利用政府政策,借用民间资本,尽早实施这一民心工程。   4、以农为本,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我村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为村民提供农业服务,到年底村里每亩田还补贴50元,每年维护修理全村13只电灌站也需要近10万元的支出。今年我村还在青祝河圩区建造了排涝站,以解决周围百姓遭水淹的痛苦,但是目前,与之相配套的排沟尚未实施,因此,尽管青祝河圩区改造已基本完成,到了汛期,内涝问题恐怕还是无法完全解决。由于村级收入有限,仅仅依靠陆南村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尽早建排沟,以彻底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华中村

  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有一个文明古镇——华士镇。她是江苏省江阴市的明星镇,华中村就坐落在这个古镇的中心区。华中村占地3.4平方公里,镇居民集中小区“新华苑”和华士镇工业园区都建设在华中村区域范围内。    自2010年大规模拆迁建设以来,村现留存自然村17个和新建村民安置小区2个。华中村下设3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数4538人,户数1295户。“新华苑”居民集中小区人口3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8000多名。华中村区域范围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16000名。    华中村人杰地灵,拥有村属管理企业大大小小近百家,镇属园区企业18家,形成了纺织、人造革、建材、冶金、铝塑板等多门类的产品生产基地,中国名牌“海达牌”铝塑板的生产基地就坐落在华中村。    至2011年村工业开票突破24亿元,村级收入超千万,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4700元。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对村民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美化人居环境、新建公益设施。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貌。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华西村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令华西村声名在外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它的富裕。40多年来,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美元,2008年1—8月份完成销售376亿元,可用资金22.17亿元,缴税5.5亿元。“十一五”期间,华西村确定统筹发展新目标,销售额将突破500亿大关,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和谐稳定、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   致富群众是第一责任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人间沧海变桑田。华西村经过艰苦努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现代农民的幸福生活:家家住别墅,面积小的400多平方米,大的600多平方米;家家开小汽车,少的一辆,多的三辆;家家有存款,少的100万,多的上千万元。   华西人充分发挥中国农民特有的智慧,始终把致富群众、造福百姓作为第一责任,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唱响了“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投资融资,增加资产性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增加保障性收入”的致富三部曲,切实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实现集体和个人共同富、长期富。   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华西农民致富“底气十足”。华西村现有村级企业70多家,可提供2万多个就业机会,村里统一安排培训劳动力,先后培训1000多名新型农民,村民洗脚离田,人人成了“上班族”,当上“农民式”工人,2005年村民的年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   华西村还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造福村民的实事来抓。早在1979年,就开始建立农村养老制度。目前,凡年满50岁的妇女和55岁的男子,每人每月可领取300元到1200元不等的养老金,并可获得口粮款、基本医疗费、大米、菜金等;对大病、重病村民给予统筹补贴。在华西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得到充分体现,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油依靠,优教不忘小,居住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华西村的大“富裕观”,让人看到华西人的博大情怀。2001年6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先后把周边16个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村纳入大华西版图,帮助他们共奔小康。帮了“近邻”还不忘“远亲”,华西村又先后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100多期培训班,直接培训1万多名干部,智力扶贫带动10万人脱贫致富。还远到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如今,黑龙江华西村也成为“北国第一村”,宁夏华西村在前几年就已成为“亿元村”,村民收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翻了近4番。   发展村级经济是第一要务   40多年来,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始终把村级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形成了钢铁、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华西集团成为拥有固定资产62.77亿元、多家上市公司、1000多个产品的国家大型一档乡镇企业,跻身全国大型企业前百强。2006年,全村共实现销售收入402亿元,遥居全国村级经济领先地位,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无工不富”,华西人逐步悟出这样的道理。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成功,筹资2.9亿元。2001至2002年又投资20亿元做大做强冶金、纺织等支柱产业,华西经济大厦自此奠定雄厚基础。   调节经济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刚入华西村口,一块矗立在路旁的“百亿华西物流商贸城规划图”格外醒目,5年内,这里将建成一座5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商贸城。华西村-吴协恩用“四两拨千斤”形容服务业的好处,华西现有的旅游、担保公司、储运码头等服务业项目已让他尝到甜头:投入少、见效快、回报高、无污染。   提升现有工业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钢铁冶金业是华西村的支柱产业,占据华西60%的经济总量,也是工业提升的重点。近几年,华西钢铁投入约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产品质量上了新台阶,同时在环保上投资1亿元,走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之路,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华西现代农业示范园园艺中心”,你定会大开眼界。在这里可见到国内外数百种千姿百态、名目繁多的瓜果蔬菜。据初步测算,1.2万多平方米的园艺中心3年就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   文明和谐的农民乐园   华西村在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的同时,紧紧抓住农村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关节点”,发展具有华西特色的文化,提升农民素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为提升农民素质,华西村先后投资上亿元,建起了书场、球场、溜冰场、影剧院等现代化娱乐设施,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实行全免费,考上大学、出国留学有重奖。   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是华西人提升生活水平过程中始终追寻的重要目标,金塔、隧道、世界公园、农民别墅等众多华西特有的文化和田园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他们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设“绿色华西”,先后平整了17.36平方公里的土地,并种植了大片毛竹、雪松、香樟、花卉,扩建、整治了500多亩的龙西湖水面,完成山地绿化面积2000多亩。2004年,华西村又完成了10多万平方米、14.8公里的沿江高速公路等3条道路绿化工程,形成林成带、绿成景、山坡河流相映成趣的自然景观。   华西村十分注意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民主管理的办法解决矛盾。每季度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领导班子成员还经常碰头。多年来,华西村积累下来的许多制度也成为华西村的宝贵财富,让华西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数据   村庄位置:江阴市华士镇西边   村庄面积:30平方公里   村庄人口:30340余人   销售收入:376亿元(2008年8月)   可用资金:22.17亿元(2008年8月)   文教设施:先后投资上亿元,建起了书场、球场、溜冰场、影剧院等现代化娱乐设施   福利待遇:凡年满50岁的妇女和55岁的男子,每人每月可领取300—1200元不等的养老金,并可获得口粮款、基本医疗费、大米、菜金等;对大病、重病村民给予统筹补贴   获得荣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   联系方式   村委:0510—86217159/86217157   传真:0510—86216002/86217092   电子邮件:huaxi@chinahuaxicun.com   网址:www.chinahuaxicun.com   相关企业   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jshuaxicun.com   

华西十一村

  华西十一村:位于香墩路西侧。  

华西十三村

  华西十三村:位于陆桥中学北侧。  

华西一村

  华西一村:位于华陆路东侧。  

华西二村

  华西二村:位于华西实验学校东侧。  

华西三村

  华西三村:位于陆瓠西路西侧。  

华西四村

  华西四村:位于环村西路东侧。  

华西五村

  华西五村:位于位于陆瓠西路234号。  

华西六村

  华西六村:位于隧道路东侧。  

华西七村

  华西七村:位于芙蓉大道南侧。  

华西八村

  华西八村:位于红旗路西侧。  

华西九村

  华西九村:位于芙蓉大道北侧。  

华西十村

  华西十村:位于红星路西侧。  

龙砂村

  龙砂村地处江阴市华士镇北一公里,东与曙新村接壤,南靠砂山,西与华西六村相邻,北临华西七村。2002年3月由东升村、华北村二村合并,设立了东升村,2006年8月再由东升村与华丰村二村合并成立现在的龙砂村,目前,全村有24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庄全村总面积3.39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980亩,现有农户826户,全村常住人口2827人,外来人口超过3500人,2008年6月份,龙砂村光荣地成为了党委村,目前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7名。    龙砂村通过区域规划调整,园区开发,把握难得的发展好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并村前2001年三个村的工业国税开票不到1亿元,大小企业不足10家,经过近6年的拼搏发展,现有各类企业60多家,主要以黑色带钢,医用手套,纺织为主导产品。2011年,全村完成工业开票销售48.3亿元,在全镇村级排名第二,村级有效收入超1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8820万元。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群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无锡市文明村,江阴市文明村,无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绿色家园村”等荣誉称号。    我们村干部始终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为群众多办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我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不忘全体村民,牵挂-。2002年,共投入600多万元,对全村道路,桥梁,沟渠进行更新完善,基本实现道路硬化,沟渠畅通,投入资金33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治,清理家河,修建公厕,环境绿化,2007年我们为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建造了龙砂苑公园,提高了新农村品味,假山,小溪,喷泉,健身,篮球场,舞池等设施一应俱全,给村民及外来民工提供了一个娱乐场所,我们还对村民剩余承包田进行土地入股,解决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并年终一次分红;为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老年人生活保险等问题,我们村里每年要支付28万元,为全体村民缴纳医疗保险和财产保险,每年拿出10多万元对-进行特殊照顾补助,安排90%以上劳动力进企业,每年拿出130多万元为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发放180元的养老金。    今天的龙砂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村风民风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不断巩固推进,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华西二村特产大全




华西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