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无锡 >> 江阴市 >> 华士镇

华士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华士镇谷歌卫星地图)


华士镇简介

  江阴市辖镇。宋、元时为当地棉花市集,曾称花市。1949年为华墅镇,1957年建华墅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改华墅镇,1965年更名华士镇,1984年改乡,1985年复设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江阴市城区25公里、无锡市区46公里。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5.8万。澄鹿公路横贯镇区东西,接华陆公路、华西公路,秦清河东西流经镇中部。辖华西、向阳、华士、华明、前进、华中、华南、华新、勤丰、华东、俭益、大河、龙南、蔡河、硕桥、坊前、徐巷、蔡化、东升、高峰、砂山、华北、彭蒿、龚巷、江南、西巷26个村委会和华士镇居委会。工业已形成冶金、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门类,农业以种植稻、麦为主,副业以竹木、茶果、水面养鱼和育蚌为多。素称“鱼米之乡”。古迹众多,有“十桥香雪”、“玉岭寒涛”、“承恩泻月”、“凝秀回阁”、“鸥亭听雨”、“牧牛朝梵”、“护龙晚钟”等龙砂八景。有三国时的泰清寺,太平天国的丰功碑亭等景观。近代纺织革新家黄哲卿、针炙学创始人单淡安、油画家吕斯百等出生于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8万人 46平方公里 320281107 214000 0510 查看 华士镇谷歌卫星地图

华士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陆桥社区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陆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华士社区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士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十二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十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士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士村谷歌卫星地图
向阳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向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陆丰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陆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曙新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曙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苗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红苗村谷歌卫星地图
陆桥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陆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益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益村谷歌卫星地图
勤丰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勤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陆新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陆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河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龙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陆南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陆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中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村 约1520万人 .96平方公里

----

查看 华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十一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十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十三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十三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一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二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三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三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四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四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五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五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六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六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七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七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八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八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九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九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十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华西十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砂村 ·江阴旅游·江阴特产·江阴十大特产·江阴十景·江阴名人·江阴 0

----

查看 龙砂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士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0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下辖49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22.9403万人、外来人口10.8458万人。    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一批优秀儿女。    澄 江“枕山负水”、“水环峦拱”,历来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素称“江海门户”、“锁航要塞”。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澄江经济迅 速崛起的有利条件,澄江成为“苏南模式”的重要缔造者和参与者,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历年居江阴乡镇之首。如今,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两大支柱,澄 江街道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奋力争当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2008年澄江街道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和谐澄江、幸福澄江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经济、管理城市、服务居民的目标要求,凝心聚 力,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建设呈现出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2008年澄江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73亿元、财政收入24.91亿元、工商业开票销售 750.82亿元。实现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考核第七年名列第一。   

临港经济开发区(临港街道)

  2013区划调整:江阴将撤销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利港街道,成立新的临港街道;原夏港街道东部临近澄江街道的4个社区和5个村并入澄江街道。   根据方案,新成立的临港街道办事处将管理夏港、申港等17个社区和于门、滨江等21个村委会。原夏港街道东部临近澄江街道的通江路、望江、普惠苑、澄西新村等4个社区居委会和黄田港、江锋、夏东、普惠、葫桥等5个村委会并入澄江街道,澄江街道办事处由此将管理大桥、城中等28个社区居委会和皮弄、绮山等20个村委会。   

南闸街道

   南闸街道位于江阴市南郊,地处美丽富饶的太湖平原、经济繁荣的苏锡常之腹,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江阴港和张家港仅6公里和11公里,距锡澄高速、新长铁路道口仅3公里,繁华的锡澄公路和徐霞客大道穿街而过,交通十分便捷,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街道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含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6万人。2009年,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7亿元,财政收入3.78亿元,工商业开票97.2亿元。南闸工业发展较快,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2000年经江阴市人民0批准成立的南闸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被命名为无锡市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分印刷文具工业区、纺织工业区、锦南工业区和东盟科技工业区等4个区。至2009年底,园区共有企业225家,其中外资企业22家。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爱尔兰斯玛菲纸业集团投资兴办的斯玛菲东洋纸制品有限公司及印务有限公司落户园区。2009年,工业实现投入8.5亿元,引进嘉鑫风电、富柏装饰材料等内外资项目18个。街道申请国家专利105项,其中省科技民营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无锡市科技富农示范基地1家;完成产学研项目5项,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产学研南工基地等研发中心挂牌运营。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商贸流通、专业市场、房地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鲜明势头。超亿元商贸流通企业4家,专业市场方兴未艾,占到全街道服务业销售的90%以上。紫金花园、紫馨苑、宏基花园、名城花园等一批住宅小区全面建成。金三角物流园区被命名为江阴市三大物流园区之一,园区内有金三角建材市场、华东金三角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废旧金属交易市场、金三角木材市场、金三角油漆市场、金三角家具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等7大市场,形成了市场群体发展的崭新格局。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街区由过去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6平方公里,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南闸。村村通上长江自来水,拥有11万伏变电所1座,2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2009年12月18日,南闸撤镇建街道,设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几年来,南闸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苏省水稻机插秧机整体推进先进镇、江阴市文明镇、节能减排先进镇、无锡市书画之乡。2009年南闸街道通过“国家卫生镇”省级考核和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考核验收,被评为“无锡市双拥示范镇”。    南闸民风淳朴,敢于拼搏,追求卓越,为实现“江阴新城区,城市南花园”的目标,愿同海内外各界新老朋友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   

云亭街道

   云亭镇位于新兴工业港口城市--江阴市东南郊,距江阴市区6公里,距无锡市区38公里,面积38.9平方公里,人口4.3万。    云亭镇是个文明古镇,山明水秀,交通便捷,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云亭镇投资环境优越,澄鹿公路、云顾公路、云峭公路在云亭集镇交会经过;连接沪宁高速公路和江阴长江大桥的锡澄高速公路在云亭境内通过;镇区离高速公路出入口仅3公里,距对外开放的江阴港口和张家港港口分别为10公里和15公里。镇单设万门程控电话局和日供水5万吨水厂,镇热电厂为全镇统一供热。    改革开放以来,云亭镇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现在云亭镇有 400余家企业,其中工业园区就有近200家,已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金属制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无锡市工业明星镇、全国乡镇企业百强镇。   【地 貌】    云亭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周分布着低山丘陵。南部和西南部较高,东、东南、中部平坦,西部较低。境内山地面积11182.1亩。较大的山丘有: 定山、敔山、羊头山、绮山、花山、毗山(毗陵山)。   【气 候】    云亭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浜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水域面积5733.8亩。土地肥沃,自然资料丰富。    云亭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随着纳入江阴城市198平方公里发展范畴,发展前景甚为广阔。面临新的世纪,云亭将以崭新的姿态,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来云亭合作开发,共图发展,共创辉煌。  

璜土镇

  江阴市辖镇。以宋、元时西路邮驿急递铺“黄土铺”而得名。1951年建璜土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设镇。位于市西郊,紧接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距市府27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3.4万。镇澄公路横穿镇境,沪宁高速公路从镇南穿过,东有桃花港贯通长江。辖利城、华庄、北湖西、后区里、栗山、贯巷、璜土、东贯庄、黄墅、贤庄、小湖、南湫、西贯、南敦庄、篁村、立埭、西村、卞家桥、汇南19个村委会和璜土镇居委会。以化工、纺织、轻工为主。为省百强乡镇之一。.  

月城镇

  江阴市辖镇。1949年设月城镇,1951年改月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1年复设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江阴市城区14公里,无锡市城区29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3万。锡澄公路和月横公路纵横穿境,分别与临近的沪宁高速公路两个专用道口相接,锡澄运河和在建的新长铁路从境内通过。辖沿塘、日照、花塘、戴庄、冯泾、月城、上塘、三河、双桥、沿山、白马、黄港、西湖、河岸、三塘、元泾、双泾、姚泾、下塘、胥林、蔡庄、黄桥、北兆23个村委会和月城镇1个居委会。以工业为主,有冶金、机械、印刷、电子、化工、轻工、建材行业。农业种植稻、麦,副业养鱼、育蚌。.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金三角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4’,北纬31°36’。北临长江,南接无锡,西连常州、南京,距南京120公里;东望苏州、上海,距上海100公里,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和全国投资环境百强乡镇。   优越的地理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 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以及优质的服务理念,使青阳这块热土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的瞩目。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瑞典、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来我镇投资。随着无锡市江阴经济开发区青阳区各项功能的逐步完善,青阳镇正以更多优势吸引外来投资,逐步形成外商投资的密集区。.  

徐霞客镇

  徐霞客镇(XūxiákèZhèn)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南部,面积110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700公顷,户籍人口10.725万,镇人民0驻地在璜塘金凤中路67号,在市0驻地向南24千米处。东接祝塘镇、周庄镇,南邻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西至青阳镇、月城镇,北靠澄江镇、云亭镇。辖北渚村、马镇村、湖塘村、红星村、上东村、璜东村、阳庄村、金凤村、璜塘村、方园村、新须毛村、皋岸村、峭岐村、黎明村、南苑村、东宏村、新街村、宏岐村、钓岐村、霞客村、任九房村21村,马镇、桥南、桥北、峭岐4社区。   2003年11月由璜塘镇、马镇镇、峭岐镇三镇合并,组建霞客镇。2007年,霞客镇更名为徐霞客镇。马镇镇面积35平方千米。原为宋、元时邮递交接处和往返马匹歇息地,故桥名为马公桥。镇以桥名。1949年为马镇乡。1957年北渚、河北、璜东诸乡并入。后改公社,驻地北渚。1974年迁驻马公桥。 徐霞客镇   1983年复为乡,1991年改置镇。璜塘镇面积34平方千米。原名黄溪,后改名黄塘,明称黄塘市。清康熙后更今名。1949年置璜塘镇。1951年改置璜塘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88年改置镇。峭歧镇面积44平方千米。因元东路急递铺经此,以入界道路“荻苇萧森,路径崎仄”称萧崎。清改名峭歧。1949年为峭歧镇。1951年析为峭歧等7乡,1955年原析出诸乡又省入峭歧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为峭歧乡,1986年改置镇。   -经济发展   徐霞客镇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江阴的宏伟目标,突出民生民本,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了营造处处好环境,徐霞客镇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生态环境。2008年来,徐霞客镇主要围绕“增绿、清河、减排、通畅”八个字做好四篇文章。徐霞客镇已经新增绿化面积9607余亩,其中完成“三路一河”800余亩,生态林5300亩,规模种植1370亩,“四旁”绿化2000亩,到2008年年底,徐霞客 徐霞客镇   镇绿化总面积可超过5.5万亩,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3.62%。在水环境方面,徐霞客镇上半年清理了总长17公里的12条河道,累计已经清淤河道2230条,总面积8362亩,总投资超过1530万元。在通畅工程方面,由于徐霞客镇南北相距35公里,为了让农民享受到更大便利,徐霞客镇设立镇内公交线路5条,添置公交车辆13辆,日运送乘客达到1600人(次),农村公交成为农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减排方面,徐霞客镇推出了治污减排新举措。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扩能。在现有2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各扩建一套日处理能力100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总投入2500万元,徐霞客镇可形成日处理35000吨污水的规模。在上半年削减16只排污口的基础上,全年可削减排污口31只,市0下达的3年行动计划中的排污口削减目标任务2008年可全部完成。二是加快污水管网铺设进度。2008年徐霞客镇将铺设污水主管网达16公里,支管网18公里,新建生活污水泵站6座,总投资超800万元。三是加快污水减排工作进程。具体做到五个坚决:污水处理厂坚决达标排放、坚决关 徐霞客镇   停有污染且不落实整改措施以及部分小化工企业、坚决鼓励企业开展中水回用、坚决推行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坚决落实限排措施,对徐霞客镇26家印染企业实施了“做2停1”的做法,即生产2天停产1天。为了突显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徐霞客镇通过发展绿化生态农业,加快生态绿带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挖掘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建设,打造生态大镇、旅游名镇。工业方面紧紧抓住“退城入园”这一战略机遇,积极做好产业规划、项目对接,逐步形成六大新支柱产业,坚决杜绝重污染企业进入;进一步扶持做强九州、马鑫等现代高效农业企业,继续推进地税园生态项目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组建农业相关产业技术中心和基地,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明清风貌街、霞客文化广场、徐霞客碑林和风景区绿化工程,完善“霞客五园”农业生态旅游景观带。   -城镇建设   随着-铁路徐霞客镇段拆迁工作的结束,徐霞客镇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中安置房面积已达43万平方米。这是徐霞客镇坚持“全域镇区”理念,切实推进“三集中、三置换”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徐霞客镇区划调整4年多来,十分注重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进一步加快工业集中区载体建设,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800万元,引进项目 徐霞客镇   93个,总投资近30亿元,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进区项目累计321个,投资总额51.79亿元,经济总量占徐霞客镇总量的62%,位列无锡市16家重点园区第6位。徐霞客镇金凤村通过“三集中”战略,有效整合了资源,解决了部分企业分布分散、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不断加大村庄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了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徐霞客镇展家村也成为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针对当前多数农民收入主要依赖非农行业、承包农地经营规模小的现实,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出发,徐霞客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的统筹功能,落实承包土地流转收益与徐霞客镇农业综合效益相协调的机制。,徐霞客镇投资20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作用。共有21家“三资”企业投入4.5亿元兴办规模农业,100亩以上各类规模农业项目28个,徐霞客镇各类专业户达1175户,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了3.53万亩,形成了12个特色专业村。南苑村抓住“三集中”契机,把土地流转和农业园区开发有机结合,并引导农民去九州生态园、工业园区打工,有效解决了人地矛盾,提高了周边农民的收入。徐霞客镇还以徐霞客大道、长山大道建设、园区开发为契机,加快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步伐。拆迁自然村48个,安置1959户。徐霞客镇以农村“三集中”为抓手,扎实推进新市镇建设,更加注重将农村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使生态优美的新村庄与现代化的农业基地交融一体。随着“三集中”建设的不断深入 徐霞客镇   ,徐霞客镇充分优化土地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共有3个村进行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共有1186亩宅基地被置换成城镇住房,城镇住房面积达到了43万平方米。通过土地流转直接增加群众收入1500万元,进入历次被征地农民保障达24127人,土地承包权置换社会保障就被征地农民保障一项每年就达到了2106万元。  

华士镇

  江阴市辖镇。宋、元时为当地棉花市集,曾称花市。1949年为华墅镇,1957年建华墅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改华墅镇,1965年更名华士镇,1984年改乡,1985年复设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江阴市城区25公里、无锡市区46公里。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5.8万。澄鹿公路横贯镇区东西,接华陆公路、华西公路,秦清河东西流经镇中部。辖华西、向阳、华士、华明、前进、华中、华南、华新、勤丰、华东、俭益、大河、龙南、蔡河、硕桥、坊前、徐巷、蔡化、东升、高峰、砂山、华北、彭蒿、龚巷、江南、西巷26个村委会和华士镇居委会。工业已形成冶金、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门类,农业以种植稻、麦为主,副业以竹木、茶果、水面养鱼和育蚌为多。素称“鱼米之乡”。古迹众多,有“十桥香雪”、“玉岭寒涛”、“承恩泻月”、“凝秀回阁”、“鸥亭听雨”、“牧牛朝梵”、“护龙晚钟”等龙砂八景。有三国时的泰清寺,太平天国的丰功碑亭等景观。近代纺织革新家黄哲卿、针炙学创始人单淡安、油画家吕斯百等出生于此。.  

周庄镇

  精神物质双小康,崇文重教数周庄”。江苏三周庄中的乡镇工业重镇—江阴市周庄镇,位于江阴市东郊,全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13.8万。周庄地处美丽富饶的太湖平原,经济繁荣的苏锡常之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列江阴各乡镇之首,工业开票销售额连续三年位列江苏省第一,荣膺“江苏名镇”之称,在全省乡镇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居第6位,在全国乡镇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列第13位,是建设部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江苏省卫生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阴市重点中心镇。    周庄镇工业经济发达,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形成了纺织、轻工、机械、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电子等十多个工业门类,拥有600多种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11月,江苏省首家乡镇企业与外商合资的江南模具塑化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共有50多家外资企业,总投资38000万美元,外方投资到位7900多万美元,通过合资合作,周庄镇在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1998年,国家农业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授予周庄镇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周庄乡镇工业一直名列江苏省前茅、江阴市榜首。2004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36.33%;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51.39%;利税总额20亿元,同比增长17.97%。2005年全镇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24亿元,利税总额25亿元。    始建于1996年的周庄镇科技工业园区,是经上级0批准设立,由周庄镇人民0规划、开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0.21平方公里,建成区10平方公里,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初具规模,2000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    区内拥有10万千瓦和2.5万千瓦热电厂二家,110KV变电所四座和35KV变电所四座,苏南供水网和热网管道覆盖整个园区,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邮政、电信、有线电视网络、商务宾馆、文化娱乐、环保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金融、工商、税务、保险、公安、交通等设有驻镇办事机构,服务周到。现园区内已有德国、荷兰、新加坡、芬兰、日本、美国、韩国、英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前来投资企业。.  

新桥镇

  江阴市辖镇。1951年建新桥乡,1955年并入塘市乡,1962年析设新桥公社,1983年改新桥乡,1991年设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江阴市城区25公里,距无锡市城区40公里。面积19.3平方公里,人口2.2万。澄鹿公路横贯东西,陶新公路纵贯镇境,水运经张家港为主河道与华塘河、太清河、蔡泾互通,连接长江、太湖。辖新桥、雷下、六保、周江、马嘶、苏墅、苏圩、何巷、振新、圩里、民主、水潭、黄河、郁桥14个村委会和新桥镇1个居委会。农业以种植稻、麦、油菜为主,养猪、蚕、鱼、蚌。工业以毛纺织为主,有机械、化工、建材、服装等,被誉为江南“毛纺之乡”。.  

长泾镇

  长泾,故称东舜城,江南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文字记载史。全镇面积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6万,下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长泾镇隶属江苏省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北依长江,南临太湖,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相对湿度67%。   稽考历史,长泾为江阴治地,古名“东舜城”。按《风月记》载:舜曾居此,故名。宋代名东城里,明代更名东舜乡,清康熙史始有“长泾镇”之名。逐步发展,成为江阴东南一大市镇。    自然条件    气候:长泾镇地处亚热带北纬湿润季风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长江无冰冻等特点,全年日照时数(绝对日照)平均为1860-2250小时;降水量800-1300mm,年平均气压为1016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    水文:长江每年7-9月为洪水期,12-2月为枯水期,最高水位4.75米,最低水位2.41米,常年平均水位2.47米;平均气温15.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5℃;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常年平均风速每秒14.7米。    地质:长泾属长江三角洲平原部分,土地平坦,平均海拔吴淞零上4.15米,土壤以黄泥土、黄白土、乌栅土、乌黄土、粉沙壤土为主。大部分地区地耐力10吨/平方米,部分地区超过20吨/平方米,地质结构稳定,地震力度为6度。   

顾山镇

   顾山镇是红豆故乡,地处江阴、无锡、常熟、张家港四市交界。西靠江阴长江大桥,北依张家港口岸,南临沪宁高速公路,东连大上海,为苏锡常交通枢纽。    顾山镇是一个拥有五十平方公里面积、五万四千人口的江南古镇,南朝已盛,清康熙三年始称镇,在历史上以人杰地灵,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而文明遐迩,素有“金顾山”之美称。如今的顾山镇更是各业经济竞相发展。其中,工业经济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生产设备优先、科技含量高、品种门类多,全镇已形成了针织、轻工、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等六大门类,是无锡市工业明星镇,江苏省综合实力百强镇。农业结构调整形势喜人,已形成果林、苗林、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为旅游、娱乐、专业市场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顾山镇的社会事业突飞猛进,镇村面貌日新月异,是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全国绿化百佳乡镇、江苏省文明镇、安全文明镇、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群众文化先进镇、科学技术工作先进镇、江苏省卫生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   >>更多顾山教育文化 “ 顾山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镇公路干支线宽阔畅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颇具特色;卫生、福利机构、商业、金融网点齐全;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全面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祝塘镇

江阴高新区(城东街道)

  江阴高新区(城东街道)成立于1991年,1992年6月启动建设,1993年11月经省0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2年省委、省0赋予其国家级开发区的经济审批权和行政级别。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江阴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2248个,其中外资企业603个,累计协议注册外资68.22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31.21亿美元,累计完成工业投入200.多亿元。2009年,江阴经济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5亿元,实现到位注册外资2.68亿美元。   城东街道是中国著名作家、出版家、教育家胡山源的故乡,位于江阴市主城区东部,东临张家港市,东南毗邻周庄、云亭两镇(街道),西连澄江街道,北枕长江,是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街道前身为新城东办事处(原山观镇和长山办事处撤并),于2009年12月18日成立。街道总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8个社区,辖区总人口达15.6万。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江阴经济开发区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几何中心,东距国际港口张家港8公里,西距一级对外开放港口江阴港4公里,北枕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南临锡澄高速。全国最大的主骨架公路之一的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的沿海大道经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以江阴经济开发区为圆心,150公里半径内,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京碌口国际机场、苏南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等空港。水陆空交通网络完备的江阴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    ——主导产业后劲十足 江阴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档纺织等主导产业。外资企业中,有金属新材料项目37个,机械及配件项目55个,IT项目61个,高档纺织服装类项目40个,轻工类项目22个,化工类项目14个,服务业项目28个。其中,金属新材料产业为开发区第一大产业,建立了以兴澄特钢为龙头,由贝卡尔特钢帘线、华新钢缆、法尔胜特钢制品、川电钢板等企业组成的金属新材料生产基地;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则成为了生物医药产业的两大孵化平台,至2008年底,江阴经济开发区获批的生物医药类“530”(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项目49个。    ——外资集聚效应明显 经过多年发展,江阴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港资和台资集聚区,区内汇集了港资企业70家,台资企业68家。近几年来,欧美、日韩资本进驻势头强劲,全区拥有欧美企业70家,日韩、东南亚企业55家。成功引进了兴澄特钢、贝卡尔特、瀚宇博德、福汇纺织、启新纺织、中粮麦芽等80多家超千万美元项目,其中超亿美元项目9个。荷兰DSM公司,芬兰科尼公司,比利时贝卡尔特,日本JFE商事、日棉、东棉、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以色列化工集团,香港中信泰富,台湾华新丽华,中粮、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公司落户园区,其中已有近10个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智力经济蔚然成风 随着科技新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区域性研发机构、销售中心、采购中心为代表的智力经济在江阴经济开发区呈现汇集之势。总投资近2000万美元,无锡市最大的外资研发机构项目之一比利时贝卡尔特亚洲研发中心大楼已建成投运,荷兰帝斯曼亚太区研发中心,以色列化工集团中国研发中心、台湾信邦电子研发中心已在加紧建设;集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为一体的中信泰富特钢有限公司的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科技创新功能凸现 科技创新载体日益完备,2004年3月,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运行;2005年9月,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由省人事厅批准成立;2006年3月,高新技术创业园一期4.5万平方米主楼交付使用;2007年8月,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园。至2008年年底,高新技术创业园创业园已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38家,开发新产品超过100项,申报专利77项;累计引进留学人员61人、博士126名、硕士52名。创业创新环境逐步形成,先后出台了加快高新技术创业园建设的优惠政策、创业发展资金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鼓励和扶持留学人员和国内科研人员入驻创业,对入驻企业进行注册补贴和专利申报奖励。    ——三创载体全面推进 2008年,江阴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了辖区内三创载体建设。区内扬子江信息软件园、扬子江盈智城、扬子江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扬子江科技孵化产业园、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开发区已建成三创载体50万平方米,在建50万平方米。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扬子江信息软件园、扬子江科技孵化产业园等相继建成投运。至2010年,全区将实现“123”计划目标:规划启动建设三创载体12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三创企业200家以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投资环境日益优化 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江阴经济开发区完成了“九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完备,拥有出口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海关直通式监管点、高新技术创业园等特色功能平台,凝炼了“马上办、办上马”的开发区精神,形成了灵活高效的服务体系。对现有规模重点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提供契约式服务;提供“一个头审批、一站式服务、一个口收费、一个人负责到底”的一条龙服务;在关务、检务、商务、税务等方面实行全程式服务;对进区企业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实行保姆式服务。    ——统筹发展富民为先 坚持一手抓开发建设,一手抓富民安民,正确处理好拆迁安置与就业保障的关系。就业方面,搭建了管委会、办事处、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在区内建立3家职业介绍所,每个社区配备就业援助员,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定向培训,帮助本地劳动力实现就业。保障方面,对3.5万名被征地农民全部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推行城保、农保并轨制度,提倡“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业”的保障新模式。    ——机制体制日益完善 近年来,江阴经济开发区对用人机制、运作机制等作了大胆探索。全面实行全员聘任制、工资浮动制、竞争上岗制、公推竞岗制等用人制度,逐步尝试末位淘汰制、否决汇报制等管理制度,搞活了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了学习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督查机制、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导入市场机制,把开发区当企业来经营,逐步形成0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开发建设模式。    “十一五”是江阴经济开发区调整优化、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江阴经济开发区将着力打造一个融产业、科技、生态、人居和现代城市元素为一体,最具创新活力、最具投资潜力、最具生态魅力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并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创新创业的先导区、服务外包的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区。   


华士镇特产大全




华士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