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南村位于安庆市北端,距安庆市区37公里处,属平原地带,东与合兴村交界,南与破罡湖相连,西与杨桥镇梅林村毗邻,北临枞阳县城,仅一河之隔。安枞公路沿村而过,村内水泥路贯穿6个村民组,是安庆城郊农业、种植业产区。
村辖6个村民组,162户,610人,男女劳动力330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创业近200人;党员20名,设有两个党小组,组组都有党员。全村占地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650亩,人均1.1亩;村集体可养水面400余亩,辖内水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村属排涝站一座,可保村内旱涝保收,农户饮用自来水率达100%,通讯、电器普及全村,宽带、私家车购置逐年递增。2012年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农户人均纯收入4500余元。
村两委班子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开拓进取。多年来,村级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党支部重点加强阵地建设,创建了远程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室,为全村党员、群众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营造了良好环境,给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繁荣提供了组织保证。村在2006年获市级水利兴修单项奖,2007年在新农村建设中获市级村庄整治建设“优秀示范点”称号。
我村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加快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种植业的老模式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着力培育水产养殖、休闲、蔬菜等基地建设的新型发展模式,改变村容村貌,加快发展村公益事业,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党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02201 | 246000 | -- | 查看 枞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柘山村 |
柘山村,位于安庆市城东18公里处,又名柘涧山,属于丘陵地带,东面与长风村、营盘村交界,南与元桥村接壤,西与高松村毗邻,北与柘林村一河之隔,元林路贯穿整个村庄,村组之间水泥路面互相贯通,是安庆新城区发展规划的主战场之一。 全村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500亩,水面1000亩,耕地2000亩,另有村集体所有的林场面积近100亩,辖22个村民小组,809户,2400余人,党员数73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10名,下设4个党小组。 辖内煤炭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1处农村合作医疗室、1所学校、2处农技推广点,饮用自来水面达100%,便民商店处处可见,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 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开拓意识浓,十多年来,村级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建设一直走在全乡前列。2006年,村支部加强了阵地建设,高标准创建了远程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室,投入资金近2万元配置了电视机、办公用品等基础设施,为全村党员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竞相繁荣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000年2月,被长风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0年6月,0安庆市原郊区委员会命名“五个好”村党支部; 2001年2月,乡级综合考评第三名; 2001年6月,0安庆市原郊区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2年5月,被授予“-”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2002年3月,乡级综合考评第二名; 2002年5月,被原0安庆市郊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村”; 2004年4月,乡级综合考评第一名;计划生育考核二等奖; 2006年4月,乡级综合考评第二名; 2007年4月,被乡党委、政府,评为“综治、平安创建三等奖”; 2008年5月,被0迎江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2009年3月,乡综合考评第二名,计划生育考核一等奖。 柘山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正全力以赴加快新农村建设,利用宁安铁路的发展机遇和现有的资源优势,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培育“柘山柿子”走出城门,拓宽“农家乐”新型发展模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村容村貌;发展公共事业,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党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 务实求为的柘山村两委一班人正带领全村人民奔赴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征程。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到柘山村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何文高 支部书记 电话: 13966928629 朱正龙 村 主 任 电话: 13855686619 18955624898 焦贤升 文 书 电话: 15856538196 |
柘林村 |
柘林村位于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政府的西北5公里处,距离市区25公里。柘林村东面与新义村乡渔场、南面与柘山村广圩渔场及迎江区老峰镇长山村、西北面与将军村破罡湖、西南与宜秀区白泽湖乡先峰村接壤。 柘林村属丘陵地带,有农户885户,农业人口3122人,非农业人口110人,劳动力人口1950人,在外省及本省和本市务工人员1150人。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2751亩,人均耕地面积在0.9亩左右。村内有小学一所。全村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安全饮水率达百分之百。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契机,柘林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对通乡主干道元林路及连接线道路进行了拓宽升级改造,并沿途进行绿化、安装路灯、修建排水沟渠,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对村委会办公楼进行了改扩建,为村民提供全程代理等综合服务。同时,建成村标准化卫生室、村民农家书屋、文化站各一所。此外,在该村南门入口处建成休闲游园,在村委会东侧新建400平方米村民活动广场,在村委会西侧建有360平方米集休闲、娱乐于一体全民健身广场,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加强产业兴村富民。根据乡、村规划,将柘林村产业定位为水产养殖型和城郊休闲旅游型。结合产业规划,该村积极盘活村集体老油坊、老木材厂闲置资产,引进多龙特种养殖公司、鑫农科技发展公司,大力发展规模化蛇类养殖和城郊旅游经济,在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目前,多龙特种养殖公司正在进行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
新义村 |
新义村位于安庆市东部,东临长江,南与营盘村相邻,西与柘林村相邻,北与将军村接壤,安枞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现村辖区内有新义小学一所,行政村卫生室一个,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80亩,水面800亩,人均面积1.5亩,农作物以棉花、油菜、水稻为主。全村下高21个村民组,共有700余户,2600多人,劳动力人口1500多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000人,外省务工600余人。 全村农业生产总值600多万元,人均收入2750元,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全村电话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有线电视及宽带工程正在着手启动,自来水用户达百分之百,购买农用车辆、小型客货车、三轮摩托车共50余辆。 新义村现有党员45名,其中流动党员6名,村党支部班子有3名成员,平均年龄47岁。近年来,新义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精神为指导,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家园的目标,把“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村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抓党建的基础上促经济发展,利用本村集体农场土地资源进行发包,现有一客商在我村落户,发展养殖、种植及特色农业,现村内有商业网点13个,养殖户20户。 在抓经济的同时,新义村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主线,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时刻关注-的生产、生活情况,把各项民生工-正落到实处。 |
营盘村 |
长风乡营盘村位于长风乡西北沿江一线,全村有15个村民组,现有530户1646人,人均纯收入为1630元,可耕面积1800亩,人均面积达1亩左右。村内有小学一所。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棉花。全村循环公路4.9公里,全村劳动人口1170人。流出人口153人。全村共有党员49人,有四个党小组,其中女党员7人,致富带头人的有9人。 营盘村两委共5人,平均年龄44岁。村党支部4人。村集体收入约5万元,主要来源是250亩的水面承包费。村内党员活动室约25平方米,电教设备齐全。 |
前江村 |
前江村位于广济圩外的一个小圩——夹厢圩。因98、99年连续两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为确保广济圩安全渡汛,决定对夹厢圩进行人工泄洪。98年底政府决定对前江村进行整体移民,现移到长风、元桥两村居住,分四个组团,600户,1986人,属退人不退耕。 夹厢圩土地资源丰富,圩内总面积5622.24亩,其中水面近1000亩,可耕面积4000余备,人均面积达2亩以上,主要种植棉花、油菜、蔬菜等作物。养鸡、养鸭是前江村一大特色,养鸡户30户,养鸭户10户,数量100万只,收入200万元。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养殖等。2008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村党支部共有28名党员,设四个党小组,分布在四个组团,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外出务工,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帮扶贫困户。 村两委班子共四个组成,交叉任职。村民代表共30人,村内大事都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前江村自移民建镇后,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房屋规划整齐,家家有有线电视,户户装上电话,人人喝上自来水,每二人有一部手机,私家车就有15辆,电脑已入农户家。 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二OO三年度长风乡授予我村计划生育考核一等奖,二OO四年安庆市文明委评我村为全市创建工作“创佳评优”活动先进村,乡授予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二等奖,二OO五年长风乡评我村为计划生育工作二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等奖,村级工作综合考评第三名。二OO六年乡评我村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等奖,二OO八年乡评我村为村级工作综合考评第三名。 |
联兴村 |
50年代由罗塘、药王两个农业社组建生产大队,取联合兴旺之意命名联兴大队。1984年更今名,属罗塘乡,1992年并入长风乡。现有435户。1435人,流动人口315人。 我村现有38名党员,女性党员3名。3名预备党员,2名考察期发展对象,3名递交入党申请书,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一年开展4次党员活动,如座谈会等党建工作。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本村装有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用户达80%以上。平均每组占有二台耕田地小型脱谷机。 本村民风纯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民事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无因民间纠纷-事件,村民们都安居乐业,奋发图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合兴村 |
一、基本概况 合兴村位于长风乡末端,东临长江,西与破罡湖接壤,北与枞阳县城毗邻,全村有十个村民小组,315户,1200余人,可耕地面积1200亩左右,水产面积260亩,其中劳动力600余人,外出务工400多人,村民人均收入3500元左右,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左右。 二、组织建设情况 1、村支部建设情况。我村支部共有4人组成,其中书记1人,组织委员1人,宣传委员1人,正式党员35人,设有3个党小组,其中女党员5人,目前入党积极分子4人,写入党申请书有4人。 2、村委员建设情况。村委会由3人组成,其中主任1人,文书1人,妇联兼计生专干1人。 三、有关制度建设情况 合兴村共有村民代表31名,设有村务监督组和村财务监督组,村务监督组由9人组成,财务监督组由7人组成。同时建有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议事制度、党员评议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委会报告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我村建有一个自来水厂,全村所有居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建有卫生厕所200座,全村十个村民组都铺了砂石路,其中6个村民铺了水泥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全村共有3个对湖排涝站和三个对湖启闭闸,从而确保我村农业旱涝保收,电力设施在2008年已得到全面改造,我村共有专用变压器2台、综合变压器1台,从而为我村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用电提供了保障。 |
高松村 |
高松村原名静林村,是驰名宜城内外历代文化教育的摇篮——静林庵的所在地。《怀宁县志》载曰:“烟墩崎、百里云外看古松”,故此地名为高松村。 高松村距安庆新城东区仅10公里,全村辖有20个村民小组,共760户,2867人,其中党员53人。全村版图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60亩,其中水田2140亩,山林面积350亩,精养水面1000亩,农业以棉花为支柱产业,积极与一家民营企业洽谈农业开发项目。 国家重点工程宁安“城际”铁路贯穿高松村,迎江振风变配电工程建设已在我村稳步进行中,该项目是市电网重点工程,主要为宁安城际铁路、临港经济开发区及政务新区提供电力保障。我们相信高松村人民在党的-精神指引下,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将绘制出一幅更为美好辉煌的蓝图。 |
枞南村 |
枞南村位于安庆市北端,距安庆市区37公里处,属平原地带,东与合兴村交界,南与破罡湖相连,西与杨桥镇梅林村毗邻,北临枞阳县城,仅一河之隔。安枞公路沿村而过,村内水泥路贯穿6个村民组,是安庆城郊农业、种植业产区。 村辖6个村民组,162户,610人,男女劳动力330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创业近200人;党员20名,设有两个党小组,组组都有党员。全村占地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650亩,人均1.1亩;村集体可养水面400余亩,辖内水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村属排涝站一座,可保村内旱涝保收,农户饮用自来水率达100%,通讯、电器普及全村,宽带、私家车购置逐年递增。2012年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农户人均纯收入4500余元。 村两委班子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开拓进取。多年来,村级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党支部重点加强阵地建设,创建了远程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室,为全村党员、群众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营造了良好环境,给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繁荣提供了组织保证。村在2006年获市级水利兴修单项奖,2007年在新农村建设中获市级村庄整治建设“优秀示范点”称号。 我村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加快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种植业的老模式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着力培育水产养殖、休闲、蔬菜等基地建设的新型发展模式,改变村容村貌,加快发展村公益事业,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党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 |
长风村 |
长风村地处安庆市新城东区,属于平原地区,东临长江,宁安城际铁路穿村而过,是长风乡政府所在地,距老城中心仅14公里,市公交二路车直抵长风。 长风村现有十三个村民组,总人口2800余人,劳动力人口1564人,流动人口465人,面积2.98平方公里,可耕面积1273亩,水面800余亩,村内拥有成品油供给,液化气销售,棉花收购等十余家集体、民营企业,全村社会总产值年达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余元。 长风,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唐代诗人李白为素有“鱼米之乡”的古长风留下“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千古绝唱,境内有鸭儿沟、栏江矶、大王庙炮台,长风沙碑林名胜古迹,构筑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长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作物有棉花、水稻、大豆、玉米、油菜等经济作物。水面养殖以各种淡水鱼为主,兼养蟹、虾、珍珠等水产品,逐渐形成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产业链。 长风村是省“千村百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三义、太平”两个示范生活小区,村庄布局合理,村容整洁。修筑区间水泥道路四条,约4.8公里,沙石路约4公里,区间道路纵横交错,家家通电话,户户饮上卫生水,有线电视普及率百分之百,运输车辆(含农运、客运)约30余部,交通便捷,物流顺畅。 长风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即长风、双丰、安乐党支部。现有党员64名,多年被评为“五个好”党组织。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党总支委员2人。书记1人,主任1人,委员2人,大学生村官1人;两委成员交差任职。团、妇、兵调解、治保、党员议事会、财务监察组等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村民代表42人,村民小组组长13人,村民和睦相处,讲文明、树正气,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
将军村 |
将军村位于安枞东路沿线,东临长江,西临破罡湖,南与新义村,北与联兴村接壤,距安庆市双百城市规划区边缘带,全村有15个村民组,户数470户,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1715人。 村内地形以平原为主,俗称“鱼米之乡”,耕作粮油棉等主要农作物外,耕地面积2900亩,水面资源丰富,有1500亩水面养殖(鱼、蚌、蟹),有450亩林地,全村有适龄就业人数1100人,外出务工人数720人,从事二、三产业人数320人,社会总产值3100万元,农业总值1900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集体经济来源于水面发包,农民主导产业耕作种植粮、油、棉、蔬菜、草莓,水产、加二、三产业为主。 安枞公路如一链把将军这颗地、水兼得为一体,水、陆、交通便捷,内有区属单位破罡湖闸管所、排涝站、破罡湖、新河渔场,另有新河口,水面资源充沛,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工程,水泥路面、卫生厕所、沼气、户户饮用自来水,户户通电话,户户有电视,村部有先锋网站,运输车辆数十部,农机耕作数十部等,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指导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得到改观,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两委一班人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理清思想,带领全村人民发展经济,围绕“三农”为一体并举,强化产业调整,扩大种植蔬菜、草莓、养殖业规模,在乡劳动保障所的组织下对农-用知识、培训、辅导,使农民认识有所提高,相信科学种田,改进农耕技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生活不断改善。 将军村加强党组织建设,支部设四个党小组,党员数45人,支委成员5人,村委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38人,各组织配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村两委一班人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上级年初下达各项任务。本支部以“三会一课、三级联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本次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为载体,制定规范各项制度,以“学以致用,践行工作”有机结合,在今后的发展中,以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的工作目标,创新机制、乘势而上,谋化长远发展, 建立美好乡村,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村而不解努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